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高吗

发布时间: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高吗

985和211学报均为核心期刊

湖北工程学院是综合性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孝感市,距武汉市区5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办于1943年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大学、武师孝感分院、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孝感学院几个阶段,先后有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农孝感分院)和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1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迄今已有73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校园湖光潋滟,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是全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亿元,建有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图书馆藏书139万册,电子图书29000GB,期刊2000余种,开通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六大电子图书资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为全国地方高校名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中华孝文化研究”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 学校学科专业体系完善。学科门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10大类。初步建立了工程特色凸显,理、工、农结合,文、经、教、管、法、艺、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建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学、光学工程、植物学等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原理、光学、有机化学、植物学等在建硕士点学科。“新型生物质基材料”学科群入选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现有66个本科专业,农学、园艺专业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化学、生物科学、园艺等专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科学、园艺等专业为省级本科品牌专业,材料化学、农学、光电信息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材料化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农学、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为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37人,获博士及硕士学位教师823人,高级职称教师410人。建有植物学等10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及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湖北名师、湖北省优秀教师等23人。聘请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美国两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姚期智为代表的著名专家学者近100人为兼职(客座)教授。常年聘请外籍教师、专家来校任教,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学习、工作和讲学。 学校积极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坚持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实行多层次、面向社会和国内外开放办学。现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体育学院等17个教学学院。举办一所独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各类注册在籍学生25000人(含新技术学院)。 学校加强校校、校企、校地合作,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孝感市等地方政府开展校地合作共建。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英国、美国等国10余所大学签订了交流合作办学协议,开展全日制本专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面向十余个国家招收留学生,一批外籍留学生已入校就读。 学校建有一批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平台。现建有湖北省生物质资源转化协同创新中心、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作物病害监测与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省级校企共建建筑防水材料研发中心、省级校企共建高分子塑料管道研发中心等17个省级平台。建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6个,电工电子、化学基础课、计算机、生命科学与技术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化学、光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一批平台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积极开展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培养了10余万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学校学风浓郁,学习蔚然成风。学生在湖北省本科学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学英语、数学建模、智能模型车、艺术设计等一些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近3年学生考研上线率一直稳定在18%以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秉承“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坚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连续七届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2015年2月,荣获第四批“全国文明单位” 称号。当前,学校坚持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正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向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新型工程大学的目标奋进。

截至2013年,学校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教育部科研项目、国家外国专家局全国公开招标中标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以及各类科研项目776项。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百余部。 2013年,湖北工程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 2013年初至10月,获得各类科技项目经费2300多万元。 2013年,学校获批国家基金项目11项,经费503万元。其中,自然科学基金10项,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中,面上项目5项,青年科学基金4项,专项基金1项;资助率3%,涵盖数理、化学、生科、工材、信息五学部。 2015年,学校获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50项,专利授权27项 。2015年11月,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5年11月,获第十届湖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最佳组织奖。 十二五期间,学校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测试、分析样品1000多件次,完成建设规划编制2000多件,专利、技术、标准、品种、工艺、模式等科技成果及其转化200多项,为社会开展各类培训1万多人次。高配合力抗逆不育系A4系列杂交油菜品种推广应用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双低油菜轻简化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获孝感市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9月底,馆藏文献达209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2万册(含省数图的76万册),网络交换机端口总数814个,各类服务器8台,交换机40台,各类联网在用计算机350台,存储总容量达27TB。图书采访嵌入ILAS系统软件,实现了网上文献荐购;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利用网络检索功能实现了与CALIS中心及全国高校图书馆联机编目。 截至2015年12月,图书馆建有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0、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pecialSciDBS国道特色专题外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CALIS外文期刊网、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博看网畅销期刊数据库及移动电子期刊阅览室、图书馆关于湖北工程学院优秀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开通试用的通知、CNKI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外文学术资源整合服务系统(FARS)和全球名校学位论文整合服务系统(GCDS)、读秀学术搜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汇雅电子图书(本地镜像)、砖题库-公务员考试题库、EVCompendex数据库(原工程索引EI)、超星数字图书馆(省数图)等数据库资源。 学术期刊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刊号为 ISSN2095-4824 CN42-1836/Z,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工程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2011年、2012年论文转摘篇数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35。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武汉大学RCCSE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开办“中华孝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政治、经济与法律研究”、 “教育与教学研究”、 “小城镇与新农村发展研究”等栏目。 2013年10月,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展开科研合作。 2013年11月16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学校荣誉教授厉无畏在学校图书馆作了以“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学术报告。 2014年3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学肖仁清教授来学校做了题为《漫谈图书馆读者服务与图书馆员的素质》的学术报告。 国际问题专家、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王用林大校来学校作题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战略选择” 的学术报告。 2014年6月,英国胡弗汉顿大学HND项目负责人Andrew John Groves访问学校,对HND项目进行内审,并到国际教育学院作学术讲座。 2014年9月19日至23日,“重阳与亚洲孝道文化国际论坛暨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在孝感举行,学校作为协办方参加了各项活动。 2015年4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谭建荣教授在学校文学楼报告厅作题为“从数字制造到智能制造——互联网思维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报告。 2015年11月5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吴学兵教授在学校澴川讲坛,作题为“光学望远镜及其天文发现”的学术报告。 2015年12月,学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举行学术年会。

湖北工程学院,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湖北工程学院更多信息和资讯。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高吗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程度的上下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红中央期刊和中央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度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政府行为。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1992年国度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湖北师范大学是省属高校,湖北理工是市属高校。湖北师范大学本科办学历史长,从1976年恢复第一届高考就有了学士学位授予权,湖北理工2000年之后才开始。湖北师范大学硕士授予点比湖北理工多,理工只有几个,湖北师范大学有63个。学校自然环境湖师好些,有山有湖,理工住宿比湖师好的多,而且理工地下有金矿。总体湖师比理工好些,但是又各有侧重,理工偏向应用,湖师偏向理论。湖师数学,化学,生物,文科强,机电弱,理工反之,所以不能简单的说好与坏,要综合权衡。

师范大学会稍微好一点但是还是需要看专业的哦如果学习理工专业的话,还是理工学院会稍微好一点哦

985和211学报均为核心期刊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高吗初中生

简介:学校概况: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的美誉。中国首条贯通东西的客运大通道——沪汉蓉高速铁路以及G50沪渝高速公路(上海至重庆)横贯境内。校园依山傍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面积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4万余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超过15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4亿元。 历史沿革:湖北民族学院的历史溯源于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8 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4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于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学园艺学院、中医药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民族研究院、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8个学院、一所按民营机制组建的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和一所按三级医院管理的附属医院。共55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有23个专业可以选修双学士学位。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等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硕士(电气工程)、临床医学、新闻与传播3个领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民族学、法学、林学、中医学,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教学实践: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秉承“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院精神和“博学 博爱 立人 达人”的校训,引领民院人不断奋发图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20年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1999、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计划项目5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个。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3个(民族学、林学、中医学),“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有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民族学一级学科被纳入湖北省协同创新计划。中国语言文学获批为一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应用数学获批为二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另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5个。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基地)6个。 师资队伍:学校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88人,兼职教师237人(含外籍教师12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1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9人,其中教授110人。教师队伍中,博士、硕士生导师一百余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各类专家27人,聘有“楚天学者”7人。 科学研究: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8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30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103部,在国内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683篇。《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办学规模: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19000多人,另有科技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十万余人,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为国家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办学思想:学校长期坚持把合格人才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着眼于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民族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展成有特点、有特长的多面手,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近年来,依托学校实践创新平台,以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为抓手,狠抓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显著提升。 获奖成果:应届毕业生考取全国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居同类高校的前列;在校生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过级率、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获奖率均高于省属院校的平均水平;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达300余项,公开出版个人作品(著作)56部,相关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近50项。2007年、2011年在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学校运动员共取得5金、3银、3铜的好成绩。由学校师生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参加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2010年4月30日,“土苗兄妹组合”唱响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2009年,由学校21名学生参演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1年到2014年,学校四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参演学生充分展示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学校赢得了良好赞誉。2011年,学校组织学生首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就荣获全国二等奖;“‘多彩民族和谐民院’民族文化节”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2012年,学校38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66项,其中,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获全国三等奖,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特等奖同时,学校还涌现出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全国模范教师肖忠友、扎根神农架林区的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滕仕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传报道的基层支医优秀学子平慧强、身患尿毒症仍在山区支教的教师程靖、为捐髓救人而主动推迟婚期的“最美新娘”向雪敏、极地科考队医赵克昌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赴国外友好大学学习深造。学校还十分重视教育国际化,在旅游管理、传媒、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临床医学、电器工程和汉语等专业外国留学生180余名。 社会声誉: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及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发展目标:“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有着70多年辉煌办学历史的湖北民族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校教职员工正积极落实中国共产党湖北民族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抢抓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之机遇,切实走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核的内涵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努力把湖北民族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民族大学! 学校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 邮编:445000 联系电话:(0718)8438945 8437905 传真:8437832

看是什么了,有的是省级 但是也有国级 甚至核级的也有。

截至2013年,学校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教育部科研项目、国家外国专家局全国公开招标中标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以及各类科研项目776项。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百余部。 2013年,湖北工程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 2013年初至10月,获得各类科技项目经费2300多万元。 2013年,学校获批国家基金项目11项,经费503万元。其中,自然科学基金10项,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中,面上项目5项,青年科学基金4项,专项基金1项;资助率3%,涵盖数理、化学、生科、工材、信息五学部。 2015年,学校获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50项,专利授权27项 。2015年11月,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5年11月,获第十届湖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最佳组织奖。 十二五期间,学校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测试、分析样品1000多件次,完成建设规划编制2000多件,专利、技术、标准、品种、工艺、模式等科技成果及其转化200多项,为社会开展各类培训1万多人次。高配合力抗逆不育系A4系列杂交油菜品种推广应用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双低油菜轻简化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获孝感市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9月底,馆藏文献达209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2万册(含省数图的76万册),网络交换机端口总数814个,各类服务器8台,交换机40台,各类联网在用计算机350台,存储总容量达27TB。图书采访嵌入ILAS系统软件,实现了网上文献荐购;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利用网络检索功能实现了与CALIS中心及全国高校图书馆联机编目。 截至2015年12月,图书馆建有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0、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pecialSciDBS国道特色专题外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CALIS外文期刊网、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博看网畅销期刊数据库及移动电子期刊阅览室、图书馆关于湖北工程学院优秀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开通试用的通知、CNKI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外文学术资源整合服务系统(FARS)和全球名校学位论文整合服务系统(GCDS)、读秀学术搜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汇雅电子图书(本地镜像)、砖题库-公务员考试题库、EVCompendex数据库(原工程索引EI)、超星数字图书馆(省数图)等数据库资源。 学术期刊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刊号为 ISSN2095-4824 CN42-1836/Z,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工程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2011年、2012年论文转摘篇数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35。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武汉大学RCCSE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开办“中华孝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政治、经济与法律研究”、 “教育与教学研究”、 “小城镇与新农村发展研究”等栏目。 2013年10月,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展开科研合作。 2013年11月16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学校荣誉教授厉无畏在学校图书馆作了以“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学术报告。 2014年3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学肖仁清教授来学校做了题为《漫谈图书馆读者服务与图书馆员的素质》的学术报告。 国际问题专家、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王用林大校来学校作题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战略选择” 的学术报告。 2014年6月,英国胡弗汉顿大学HND项目负责人Andrew John Groves访问学校,对HND项目进行内审,并到国际教育学院作学术讲座。 2014年9月19日至23日,“重阳与亚洲孝道文化国际论坛暨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在孝感举行,学校作为协办方参加了各项活动。 2015年4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谭建荣教授在学校文学楼报告厅作题为“从数字制造到智能制造——互联网思维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报告。 2015年11月5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吴学兵教授在学校澴川讲坛,作题为“光学望远镜及其天文发现”的学术报告。 2015年12月,学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举行学术年会。

985和211学报均为核心期刊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高吗

关于健美操的一些论文题目 1 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3 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课程体系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4 从规则变化分析竞技健美操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5 健美操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策略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5 6 健美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6 7 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1 8 健美操教学结构优化改革与实践应用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9 广东省健美操走向俱乐部不同模式的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0 对高校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1 对创造性思维引入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12 健美操选项课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13 网络条件下体育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14 最优化理论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15 健美操教学语言的应用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16 从竞赛规则变化谈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7 2002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六人项目调研报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8 轻器械按摩健美操的设计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9 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 体育学刊 2002 02 20 对健美操与艺术体操运动项目的比较 体育学刊 2002 06 21 世界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分析 体育与科学 2002 03 22 试论大学生健美操的创编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1 23 健美操对男大学生个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1 24 健美操研究的综述与分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25 竞技健美操表现力的培养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26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中的形体练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27 健美操的健身效应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28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运用适应性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6 29 河南省普通高校开设艺术体操、健美操课的调研分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30 健美操教学对改变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成分的探讨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31 谈竞技健美规则的变化对健美操的影响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32 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音乐现状评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33 普通高校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模式的改变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S2 34 现代竞技健美操比赛男子单人项目难度编排特点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2002 05 35 健美操教学语言的使用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3 tob_id_492636 健美操基础差生胆怯、拘谨的心理成因与调控方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37 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研究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3 38 对当前国际大众健美操课程设计与教法的研究 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1 39 健美操裁判员在比赛评分中的心理行为与调控 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1 40 浅谈健美操运动对高校女大学生的影响 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1 41 浙江省健美操指导员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浙江省首届健美操经营场所指导员培训班的调查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3 42 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训练对策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5 43 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4 44 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45 健美操基本动作解说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2 01 46 高校女生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开展健美操教学的探讨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4 47 重庆健身健美操教练及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48 竞技健美操训练中表象训练的运用分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3 49 健美操教学中表现能力的培养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2 02 50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BMI、FFM的有效影响 滁州师专学报 2002 04 51 健美操对提高我校女生身心素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初探 滁州师专学报 2002 04 52 浅淡高校女生健美操专选教材的选编和使用 辽宁财专学报 2002 03 53 “终身体育”思想在我院健美操选项课中的实践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1 54 略论健美操与终身体育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4 55 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56 少儿健身运动要大力推广健美操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2 02 57 对当前高校专业健美操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探讨 福州师专学报 2002 02 58 多元化教学对大学生创编健美操能力的影响 福建体育科技 2002 02 59 跑跳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耐力素质的实验研究 福建体育科技 2002 03 60 试论健美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抚州师专学报 2002 02 61 优秀健美操运动员气质类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62 丘山健美操教学训练的音乐选配及应用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2 02 63 老年健美操创编之研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4 64 培养学生素质促进终身体育——对我院女生健美操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2 02 65 健美操在特定条件下的运用与研究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2 02 66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序教学法的实施 高师理科学刊 2002 03 67 健美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甘肃高师学报 2002 02 68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裁判能力的培养 甘肃高师学报 2002 05 69 浅析健美操教学的美育功能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2 02 70 论健身健美操的动作原则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71 浅谈健美操课堂教学氛围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我也,用彭坤,胡健,张姣,彭利等名字,冒充湖南工程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等到处钱

“确保安全QOS的WFS路由算法”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年5月 VOL24 NO5?“立方体网络中任务调度的一种新算法”,《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年8月VOL22 NO8“多可加性条件下确保安全的QOS路由算法,”《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10月 2001年第5期“大型企业生产调度的最优化数学模型和算法”,1999年QD-HK国际计算机学术会议 合著“基于粗糙集联系度的数据挖掘算法及应用研究”,《计算机应用》:2004年6月,合著“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4年4月“泥料可塑性测试系统”,《佛山陶瓷》:2004年1月“用ADO技术实现机械工程数据库系统方案”,《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4年4月“网络环境下CAD/CAM的实现”,《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4年4月“排序算法的分治策略”,《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3月VOL11 NO1“全文检索中的文本学习技术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6月“CMIS中生产计划的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3月合著“PC机系统资源冲突及其解决方法”,《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10月合著?“任意n重循环的设计方法和应用”,计算机工程,2004年 22期,p81-83。“算法中数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02期,p63-66。“基于粗糙集联系度的数据挖掘算法及应用研究”,计算机应用,2004年6月, p74-77。“常用算法的随机化策略研究及应用”,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 12月,p59-61。“多处理器任务调度问题的新近似算法”, 计算机工程, 2005年 24期 ,p50-53。“基于数组的频繁项目集的挖掘算法”,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 4期 ,p52-54。“体系结构级高性能低功耗Cache的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3期,p45-“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研究与网上测评系统”,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 01期,p51-54。“XML文档DTD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微计算机信息, 2006年 33期,p279-281“基于网格的最小生成树聚类算法”,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6年 12期 ,p81-8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消息预取的移动查询技术”, 计算机应用,2006年 11期,p2531-2535。“一种时态近似周期的数据挖掘研究”, 计算机工程, 2006年 22期,p61-64“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03期 ,p85-88。“关联规则增量式更新算法的研究”,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6年 03期 ,p36-“基于频繁模式挖掘知识库的增量式更新算法的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 10期,p1372-“WEP协议中RC4算法硬件设计”, 微计算机信息,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12期,p60-“基于PrefixSpan思想的增量时序模式挖掘算法”,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7年 02期 ,p158-“基于预取机制的传感器网络移动查询技术”, 微计算机信息, ,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1期,p174-“常用聚类算法比较分析”,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年 02期,p471-472。“通用Web日志挖掘系统设计实现”,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年 02期 ,p310-“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应用规则与概率的动态路由算法”, 计算机应用,2007年 04期 ,p905-“快速模板匹配算法在图像循环处理中的实现”,信息技术, 2006年第8期,p34-“基于分解和频繁项目约束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才智》,2007年第4期,p125-126。“关于时间序列相似性问题中间隔因子讨论”,《才智》,2007年第5期。“基于多元评价模型构建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科技信息,2007年22期,p193-“移动数据预估聚类分析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第2期,p197-201“DLT模型在结构光测量方法中的应用”,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7年 05期,p34-“基于网络流量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年 05期 ,p1229-“A Novel Dynamic Data Mining Approach Based on Large Itemsets”, the Seven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WHICEB 2008),May,2008“基于TMS320DM6446平台的宽带可视电话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年第11期。“在时间序列相似性问题中确定滑动窗口的大小”,《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年6月“一种H264的自适应去块效应滤波的快速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29期“一种用于H264的快速多块类型运动估计算法”, 计算机应用,2008年第7期“模糊聚类分析在产品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广西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基于学生认知模型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算法设计”,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0期“在时间序列相似性问题中滑动窗口的确定”,计算机应用,2008年,S1期“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中滑动窗口宽度的确定”,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09年,第1期“基于H323系统的MPEG-4视频传输”,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年,第4期“XML与数据库”,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第5期“基于虚拟现实的WEB智能教学系统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一类线性互补问题的最小元算法”,计算数学,1992年5月,第2期“最速下降算法”,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11月“一般线性互补问题的新算法”,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1992年5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年“大型企业生产调度的最优化模型和算法”,1999年QD-HK国际计算机学术会议“基于粗糙集联系度的数据挖掘算法及应用” 2003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青岛),2003年8月。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

湖北工程学院是综合性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孝感市,距武汉市区5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办于1943年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大学、武师孝感分院、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孝感学院几个阶段,先后有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农孝感分院)和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1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迄今已有73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校园湖光潋滟,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是全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亿元,建有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图书馆藏书139万册,电子图书29000GB,期刊2000余种,开通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六大电子图书资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为全国地方高校名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中华孝文化研究”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 学校学科专业体系完善。学科门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10大类。初步建立了工程特色凸显,理、工、农结合,文、经、教、管、法、艺、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建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学、光学工程、植物学等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原理、光学、有机化学、植物学等在建硕士点学科。“新型生物质基材料”学科群入选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现有66个本科专业,农学、园艺专业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化学、生物科学、园艺等专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科学、园艺等专业为省级本科品牌专业,材料化学、农学、光电信息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材料化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农学、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为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37人,获博士及硕士学位教师823人,高级职称教师410人。建有植物学等10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及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湖北名师、湖北省优秀教师等23人。聘请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美国两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姚期智为代表的著名专家学者近100人为兼职(客座)教授。常年聘请外籍教师、专家来校任教,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学习、工作和讲学。 学校积极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坚持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实行多层次、面向社会和国内外开放办学。现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体育学院等17个教学学院。举办一所独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各类注册在籍学生25000人(含新技术学院)。 学校加强校校、校企、校地合作,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孝感市等地方政府开展校地合作共建。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英国、美国等国10余所大学签订了交流合作办学协议,开展全日制本专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面向十余个国家招收留学生,一批外籍留学生已入校就读。 学校建有一批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平台。现建有湖北省生物质资源转化协同创新中心、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作物病害监测与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省级校企共建建筑防水材料研发中心、省级校企共建高分子塑料管道研发中心等17个省级平台。建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6个,电工电子、化学基础课、计算机、生命科学与技术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化学、光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一批平台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积极开展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培养了10余万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学校学风浓郁,学习蔚然成风。学生在湖北省本科学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学英语、数学建模、智能模型车、艺术设计等一些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近3年学生考研上线率一直稳定在18%以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秉承“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坚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连续七届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2015年2月,荣获第四批“全国文明单位” 称号。当前,学校坚持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正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向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新型工程大学的目标奋进。

总体来说还不错,环境优美,学风也还好,消费也不高,老师都还比较负责,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都不断在完善,学院正在由综合类型向理工,工科类转型期间。工科,理工类比较好(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生物科学、园艺。)文科的话一般般,分数不是很高的话,选择她也没亏啥。个人觉得:一本主要看学校,二本主要看专业,不要盲目的追求什么样的学校,二本的话都差不多,人家企业一般看文凭只看你是否是重点大学的不(211,985),以及是否是特色的学校不(如南京审计学院(审计类专业),中国美术学院(设计与美术类),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电视)。。。)企业一般都重能力。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强势学科,纵观全国大部分省份的二本院校都是财经类,理工,工科类,大城市的,东部地区,北京,上海的分数非常高直逼一本线,其实只能说太追求功利化与大城市的繁华了,(不过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的话这些地方的教育的确在全国很不错对你们可以提高很多见识。。。)说实话理工,工科类好就业。大学还是得看个人别太纠结与学校的好坏,你的分数高自然学校好,很多重点大学的还不是有混的不咋的的,专科的不一样有行业的精英的。祝你好运!

看是什么了,有的是省级 但是也有国级 甚至核级的也有。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程度的上下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红中央期刊和中央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度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政府行为。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1992年国度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