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官网

发布时间:

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官网

1、《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风貌》,台海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2、《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新论》,台海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3、《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作家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4、《因为世间有爱——简宛评传》,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1、《月是故乡明》,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编,1995年1月版2、《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主撰第五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3、《百年中华文学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4、《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1、《台湾现代派诗歌独特的文化内涵》,《江海学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1996年第5期转载2、《都市小说的田园意趣——读〈孙爱玲文集〉》,《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增刊3、《试论台湾本土诗人创作中的中国情绪》,《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身体自主的追求 》,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3期5、《女性主义文学的同路人——台湾言情文学二三谈》,学海2001年第3期6、《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 期7、《“台湾的鲁迅”——赖和文化思想论》,《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3期8、《论台湾新闺阁文对婚姻自主的诉求》,《东南学术》2002年第6期9、《台湾女性主义小说中的性与政治》,《汕头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10、《赖和与鲁迅》,《学海》2003年第5期11、《赖和新诗的艺术成就》,《台湾研究集刊》2004年第2期12、《杨逵小说艺术辩》,《学海》2004年第6期13、《〈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神魔化浅谈》,《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14、《〈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主角谈》,《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3期15、《神魔化的历史演义》,《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16、《中国属性与跨国精神——新移民文学浅谈》,《南方文坛》2007年第6期17、《论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现代性与特殊性》,《台湾研究》2008年第2期18、《“皇民文学”幌子下的文化选择和身份认同》,《台湾研究》2009年第4期19、《论陈映真小说中的道德诉求》,《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20、《长三角地区曲艺的历史沿革》,《艺术百家》2010年第3期21、《抗日归宗――台湾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台湾研究》2010年第3期22、《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之我见》,《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忠孝公园?读后》,《文艺报》2002年1月17日第4版2、《赖和是爱国者而而非分裂祖国的罪魁――驳斥台独分子的谎言》,《文艺报》2002年4月12日第4版3、《论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爱》,《文艺报》2003年7月22日4、《中国文学的复归运动》,《文艺报》2007年7月10日 1、《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与秦家琪合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0年第1期2、《台湾女性文学举要》(与秦家琪合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年第2期3、《从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歌——读郭枫新诗一束》,《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3年第1期4、《爱薇其人》,《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3年第2期5、《文质相扶——张秀亚散文论》,《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4年第1期6、《弗洛伊德主义和台湾现代派小说》,《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1期7、《探索人生的存在意义——台湾现代派小说研究之二》,《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4期8、《荟萃精华 锐意创新——评〈台港散文四十家〉》,《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4期9、《〈流火醉花〉揽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7年第4期10、《初识刘济昆——读〈香港九七日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第2期11、《台湾女性主义文学的世界性与本土性》,《现代台湾研究》,2000年第1期12、《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 》,《华文文学》2000年第2期13、《试论黄春明小说中的民族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2期14、《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男性形象》,《华文文学》2001年第2期15、《试论台湾女性诗歌中的女性主义表征 》,《镇江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16、《试论台湾女性诗歌中的神话因素》,《诗刊》2002年6月号上半月刊17、《略论台湾女诗人创作中的女性文体特征》,《华文文学》2002年第3期18、《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婚姻自主的全新理解》,《现代台湾研究》2003年第4期19、《“为大众”的文学语言观——论赖和对台湾话文的主张》,《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3期20、《民族的脊梁――读台湾作家蓝博洲的〈晃马车之歌〉》,《江海纵横》2003年第5期21、《论赖和新诗的思想内容》,《苏东学刊》2004年第3期22、《殖民地的心声——论台湾“薄命诗人”杨华》,《华文文学》2004年第5期23、《论“皇民文学”的本质及其表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第4期24、《论赖和的传统诗创作》,《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一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25、《“孤儿意识”论——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分析》,《华文文学》2005年第3期26、《殖民者与殖民地旧文化的结盟——浅谈日据时期台湾的旧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第3期27、《论吕赫若小说中的“审父”意识 论文》,《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28、《论赖和的传统诗创作》,《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一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29、《情牵半生》解读,《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第3期30、《科学家的文学创作——读石家兴的〈牛顿来访〉》,《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31、《双乡之爱——泰华文学特征浅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32、《重见人生有情天——读张纯英的新著〈天涯何处无芳菲〉》,《华文文学》2008年第3期33、《新世纪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新走向》 论文,《世界文学评论》 2011年01期34、《21世纪,走向中国就意味着走向世界——剧本〈中国创造〉浅析》,论文,《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第3期35、《从散文集〈一方阳光〉看王鼎钧与兰陵 》,论文,《华文文学》2011年第5期 1、《现代的传统作家——谈聂华苓、於梨华、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世纪之交的世界华文文学——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增刊,1996年9月出版2、《试论菲华文学的独特性》,《传承与拓展――菲律宾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3、《<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中的余光中研究》,《火浴的凤凰 恒在的缪斯――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4、《论赖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视野 新观察――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5、《台湾新文学与“五四”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6、《台湾女性主义小说的女性形象特征》,《永恒的文化记忆——第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7、《日文写作的中国属性——论杨逵小说的文化特质》,杨逵作品研讨会论文集,台海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8、《启蒙精神的高扬—谈赖和的新文学理念》,《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1、《台湾现代派诗歌独特的文化内涵》,《江海学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1996年第5期转载2、《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 》,《华文文学》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同年第8期转载3、呼唤统一的盛会――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综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5期转载4、《试论黄春明小说中的民族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1年第10期转载5、《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身体自主的追求 》,《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1年第12期转载6、《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 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2年第10期转载7、《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期论点摘要

网上自己找吧

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

文艺学概论 陕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西厢记简说 作家出版社1957年出版。诗的形象及其他 长江文艺出版社1958年出版。白居易诗选译 百花文艺出版社1958年第1版。《滹南诗话》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5月出版。《瓯北诗话》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2月出版。《原诗》、《诗说晬语》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文艺散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文艺学简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唐宋诗文鉴赏举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唐音阁吟稿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唐音阁诗词集 台北百骏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1年出版。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唐诗精选评注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唐宋名篇品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历代好诗诠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唐音阁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唐音阁诗词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唐音阁鉴赏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唐音阁随笔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唐音阁译诗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唐音阁影记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唐音阁杂俎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出版。绝妙唐诗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序言 《明人小品选》序(《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2年01期) 《郭沫若史剧理论研究》序(《人文杂志》1986年 06 期) 《古代戏剧赏介辞典·元曲卷》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文学社会理性研究》序(《人文杂志》1987年05期) 简论李调元《诗话》——《李调元诗话评注》序(《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唐代绝句的魅力与全面整理——《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前言(《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漫谈绝句和绝句鉴赏——《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前言(《唐都学刊》1991年04期) 唐人咏陕诗简论——《陕西省志·诗歌志》唐代部分前言(《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唐诗风流佳话》序(《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诗论——《当代少数民族诗人论》序(《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01期) 《世纪颂》序(《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5期) 《元稹集编年笺注》序(《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邱星作品集》序(《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何金铭《乐在傻等》序(《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王锋旧体诗选》序(《陕西日报》2003年7月6日) 《中国诗歌理论史》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三馀诗词选》序(《中华诗词》2006年01期) 《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序(《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序(《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论文 从《北征》看“以文为诗”(《人文杂志》1979年01期) “诗述民志”——孔颍达诗歌理论初探(《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1期) 反阉党斗争的赞歌——评《五人墓碑记》及其他(《人文杂志》1981年01期) 其事何长其言何简——说杜甫《石壕吏》(《名作欣赏》1981年02期) 说李白送友人入蜀(《名作欣赏》1981年04期) 说杜荀鹤《再经胡城县》(《名作欣赏》1981年05期) 含蓄蕴藉寄托遥深——说张九龄《感遇》(十二首选二)(《名作欣赏》1982年01期) 含蓄一例——说杜甫《曲江二首》(《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1期) 论白居易的田园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说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名作欣赏,》1983年01期) 说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说陈与义《早行》诗的艺术特色(《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02期) 陆诗鉴赏两题(《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苏诗例释(《文史哲》1983年06期) 绝妙的讽刺小品——说朱熹《记孙觌事》(《名作欣赏》1984年01期) 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的《寄黄几复》(《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文史知识》编辑部编,中华书局,1984年) 宋诗鉴赏二题(《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甲光向日金鳞开——说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唐都学刊》1985年01期)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说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文史知识》1985年01期) 韩偓年谱(与邓小军合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04期、1989年01期) 论宋诗(与邓小军合撰,《文史哲》1989年02期) 两种思维的冲突与史学家的苦闷——司马迁天人观与思维方式论略(与尚永亮合撰,《人文杂志》1989年01期) 意境幽瑟尺幅千里——潘牥《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赏析(《名作欣赏》1991年01期) 司马相如赋的主体特征和模式作用(与尚永亮合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阿房宫赋》鉴赏(《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关于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理解——答丘汝腾先生(《运城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杜甫与偃师(《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韩文阐释献疑(《文学遗产》2000年01期) 试论词的创新——关于创作“自由词”的浅见(《中华诗词》2002年01期) 简论近体诗格律的正与变(《文学遗产》2003年01期) 《柳笛集》漫议(《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论《孟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与霍建波合撰,《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杜甫卒年新说质疑(《文学遗产》2005年06期) 试论王绩诗文的独特意蕴(与梁静合撰,《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纪行诸赋的启迪,五言古风的开拓——杜诗杂论之一(《文学遗产》2006年04期) 论王安石的晚年禅诗(与张小丽合撰,《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书评 对句、楹联仍有生命力——读《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随感(《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评王锺陵著《中国中古诗歌史》(《学术月刊》1990年10期) 评吴功正著《六朝美学史》(《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评吴功正《唐代美学史》(《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评徐宗文著《三馀论草》(《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评陈文新主编的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杂文 论于右任诗的创新精神(《人文杂志》1984年03期) 研究韵文,开创一代新诗风(《中国韵文学刊》1987年创刊号) 论素质教育与中华诗词进校园(《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霍松林治学录(《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绝句“易作而难工”(《中华诗词》2002年04期) 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试作新声新韵律绝的体验和感想(《中华诗词》2004年01期) 人物评价霍松林数十年如一日,刻苦治学,献身教育,培养后学,勤奋著述,赢得了国家、人民和海内外文化界的赞许。1985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1986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7年应客员教授之聘,赴日本明治大学、信州大学等校讲学,在东京作唐诗研究公开讲演,载誉而归。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被选为世界杰出领先人物。1991年,荣获国家特殊津贴。其治学经历和学术成就,载入国内各种社会科学家传略、文学家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大洋洲及远东地区名人录》、美国国际传记中心《世界杰出领先人物名人录》。现任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所长,中文系名誉主任。兼任青岛大学、西安联合大学教授。其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主席,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编委会顾问,美东诗友会顾问、纽约四海诗社名誉社长,美国国际传记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及顾问委员会顾问等等。霍松林年近古稀,依然奋进不已。指导六名博士生撰写论文。他主编的《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 《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 《中国诗歌理论史》、 《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 《辞赋大辞典》、 《戏曲大辞典》、 《风俗大辞典》等或即将出版,或接近完成。他主持的《新编全唐五代文》,含校勘、·编年、补遗各项;经普查文献,广搜金石,在请编《全唐文》基础上可补入上万篇文章,全书约四千万字,将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1、《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风貌》,台海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2、《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新论》,台海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3、《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作家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4、《因为世间有爱——简宛评传》,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1、《月是故乡明》,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编,1995年1月版2、《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主撰第五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3、《百年中华文学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4、《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1、《台湾现代派诗歌独特的文化内涵》,《江海学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1996年第5期转载2、《都市小说的田园意趣——读〈孙爱玲文集〉》,《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增刊3、《试论台湾本土诗人创作中的中国情绪》,《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身体自主的追求 》,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3期5、《女性主义文学的同路人——台湾言情文学二三谈》,学海2001年第3期6、《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 期7、《“台湾的鲁迅”——赖和文化思想论》,《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3期8、《论台湾新闺阁文对婚姻自主的诉求》,《东南学术》2002年第6期9、《台湾女性主义小说中的性与政治》,《汕头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10、《赖和与鲁迅》,《学海》2003年第5期11、《赖和新诗的艺术成就》,《台湾研究集刊》2004年第2期12、《杨逵小说艺术辩》,《学海》2004年第6期13、《〈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神魔化浅谈》,《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14、《〈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主角谈》,《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3期15、《神魔化的历史演义》,《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16、《中国属性与跨国精神——新移民文学浅谈》,《南方文坛》2007年第6期17、《论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现代性与特殊性》,《台湾研究》2008年第2期18、《“皇民文学”幌子下的文化选择和身份认同》,《台湾研究》2009年第4期19、《论陈映真小说中的道德诉求》,《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20、《长三角地区曲艺的历史沿革》,《艺术百家》2010年第3期21、《抗日归宗――台湾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台湾研究》2010年第3期22、《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之我见》,《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忠孝公园?读后》,《文艺报》2002年1月17日第4版2、《赖和是爱国者而而非分裂祖国的罪魁――驳斥台独分子的谎言》,《文艺报》2002年4月12日第4版3、《论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爱》,《文艺报》2003年7月22日4、《中国文学的复归运动》,《文艺报》2007年7月10日 1、《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与秦家琪合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0年第1期2、《台湾女性文学举要》(与秦家琪合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年第2期3、《从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歌——读郭枫新诗一束》,《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3年第1期4、《爱薇其人》,《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3年第2期5、《文质相扶——张秀亚散文论》,《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4年第1期6、《弗洛伊德主义和台湾现代派小说》,《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1期7、《探索人生的存在意义——台湾现代派小说研究之二》,《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4期8、《荟萃精华 锐意创新——评〈台港散文四十家〉》,《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4期9、《〈流火醉花〉揽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7年第4期10、《初识刘济昆——读〈香港九七日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第2期11、《台湾女性主义文学的世界性与本土性》,《现代台湾研究》,2000年第1期12、《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 》,《华文文学》2000年第2期13、《试论黄春明小说中的民族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2期14、《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男性形象》,《华文文学》2001年第2期15、《试论台湾女性诗歌中的女性主义表征 》,《镇江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16、《试论台湾女性诗歌中的神话因素》,《诗刊》2002年6月号上半月刊17、《略论台湾女诗人创作中的女性文体特征》,《华文文学》2002年第3期18、《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婚姻自主的全新理解》,《现代台湾研究》2003年第4期19、《“为大众”的文学语言观——论赖和对台湾话文的主张》,《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3期20、《民族的脊梁――读台湾作家蓝博洲的〈晃马车之歌〉》,《江海纵横》2003年第5期21、《论赖和新诗的思想内容》,《苏东学刊》2004年第3期22、《殖民地的心声——论台湾“薄命诗人”杨华》,《华文文学》2004年第5期23、《论“皇民文学”的本质及其表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第4期24、《论赖和的传统诗创作》,《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一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25、《“孤儿意识”论——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分析》,《华文文学》2005年第3期26、《殖民者与殖民地旧文化的结盟——浅谈日据时期台湾的旧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第3期27、《论吕赫若小说中的“审父”意识 论文》,《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28、《论赖和的传统诗创作》,《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一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29、《情牵半生》解读,《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第3期30、《科学家的文学创作——读石家兴的〈牛顿来访〉》,《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31、《双乡之爱——泰华文学特征浅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32、《重见人生有情天——读张纯英的新著〈天涯何处无芳菲〉》,《华文文学》2008年第3期33、《新世纪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新走向》 论文,《世界文学评论》 2011年01期34、《21世纪,走向中国就意味着走向世界——剧本〈中国创造〉浅析》,论文,《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第3期35、《从散文集〈一方阳光〉看王鼎钧与兰陵 》,论文,《华文文学》2011年第5期 1、《现代的传统作家——谈聂华苓、於梨华、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世纪之交的世界华文文学——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增刊,1996年9月出版2、《试论菲华文学的独特性》,《传承与拓展――菲律宾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3、《<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中的余光中研究》,《火浴的凤凰 恒在的缪斯――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4、《论赖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视野 新观察――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5、《台湾新文学与“五四”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6、《台湾女性主义小说的女性形象特征》,《永恒的文化记忆——第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7、《日文写作的中国属性——论杨逵小说的文化特质》,杨逵作品研讨会论文集,台海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8、《启蒙精神的高扬—谈赖和的新文学理念》,《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1、《台湾现代派诗歌独特的文化内涵》,《江海学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1996年第5期转载2、《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 》,《华文文学》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同年第8期转载3、呼唤统一的盛会――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综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5期转载4、《试论黄春明小说中的民族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1年第10期转载5、《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身体自主的追求 》,《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1年第12期转载6、《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 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2年第10期转载7、《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期论点摘要

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官网网址

走访昔阳,《汾水》1977年第1期悼何其芳,《四川文艺》1978年第1期生活·诗意·独创(何西来,田中木合著),美术,1977年5期解放思想 繁荣创作(何西来,田中木合著),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4期重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何西来,田中木合著),文学评论1979年4期是“黑线专政”,还是红线主导?,文史哲 ,1978年 01期试谈形象思维——学习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国戏剧 ,1978年 02期生活的教科书——评刘心武同志的短篇小说,社会科学战线 ,1979年 01期艺术典型与“多数”、“主流”及其他,文学评论 ,1980年 01期李渔论戏剧导演,文艺研究 ,1980年 04期质朴·简炼——漫谈《小镇上的将军》的艺术特色,语文教学通讯 ,1980年 07期艺术特性三题,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 03期党性原则与艺术规律——重新学习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文学评论 ,1981年 05期论艺术的对象,文史哲 1981年 06期艺术形象(续),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2年 1期艺术典型的真实性、哲理性和倾向性,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2年 01期艺术形象,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2期坚持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的科学原则,文学评论1982年3期艺术形象的真实性与倾向性,学习与探索,1982年04期社会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学评论 , 1982年 06期论艺术对象问题,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 03期李渔生平思想概观,文史哲 , 1983年 06期说“朦胧”,文学评论 , 1983年 06期青云谱记——访八大山人纪念馆,《星火》1983年第5期欣赏对象与欣赏主体的矛盾关系考察——兼谈艺术欣赏的特质,学术研究 ,1984年 03期何其芳的“创作冲动”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年 04期美学的对象和任务,当代文坛 ,1984年 08期艺术的欣赏和批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 02期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之一,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 01期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文学创作美学纲要》片断,社会科学辑刊 , 1986年 02期论艺术表现的技巧,云南社会科学 ,1985年 03期要勇于探索,当代电影 ,1985年 03期关于艺术典型问题,贵州社会科学 , 1985年 03期谈谈艺术典型化的规律,文艺评论 ,1985年 04期艺术认识的个性和社会性,学习与探索 ,1985年 06期文学作品的生成——《文学创作美学纲要》片断,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 04期美的本质及美的弗晰性,山东社会科学 ,1987年 02期文艺与审美及其他——关于文艺观念的一些思考,学习与探索 ,1987年 02期创作美学引论,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7年 02期论审美活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年 04期论创作客体,云南社会科学 , 1987年 05期关于艺术理论问题的思考,文艺争鸣 , 1987年 05期两个“尺度”与文学创作——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功能,文学评论 ,1987年 05期文学意象,学术研究 ,1987年 05期论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浙江学刊 ,1987年 06期创作与接受,当代文坛 , 1987年 06期文学物象,文艺研究 ,1987年 06期关于“天才”的思考,贵州社会科学 , 1987年 08期论技巧,文艺理论研究 , 1988年 01期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上)——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 01期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下)——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 02期论文学创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齐鲁学刊 ,1988年 02期艺术生命的孕育,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 01期关于人类本体论哲学,云南社会科学 ,1989年 02期论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文艺理论研究 ,1989年 03期再论人类本体论美学,文艺理论研究 , 1989年 05期艺术美的创造,广西社会科学,1989年6期技术美的构成因素,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4期论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为审美-艺术活动定位,文艺理论研究 , 1991年 01期文艺创作作为审美价值的生产活动,河北学刊 , 1992年 02期仪容美学,文艺研究1991年3期论文艺理论家何其芳,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2期文艺创作中的美学辩证法,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3期文艺理论的生命也在于创造——评刘烜的《文艺创造心理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年 04期九十年代: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文艺理论研究 ,1992年 04期审美价值生产的基本类型,文艺研究 ,1992年 06期文学语言:遵循规范与突破规范,语文建设,1992年7期生态技术美学的对象和任务,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1期生态技术美的本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4期以热心肠坐冷板凳——谈治学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05期颓落与拯救──论当代中国文学的道德风貌与文学家的人格建设,文学评论 , 1994年 05期世纪之交感言——文艺理论从哪里突破?《小说评论》1995年01期高山流水文艺书简,《太原日报》1995年4月至6月谈“做学问”——论学书简,《学习与探索》1995年05期理想和英雄──“北戴河对话录”之一,当代作家评论 , 1995年 06期市场经济与文学艺术和精神文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状况,《文艺争鸣》1995年06期天和人和国和家和,《山西发展导报》1995年12月16日面对传统:继承与超越,《山东文学》1996年01期论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淄博学院学报》1996年01期“文艺与消闲”专栏──主持人的话,《文艺争鸣》1996年02期消闲与文化和审美,《文艺争鸣》1996年03期消闲文化漫议,《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和民间空间(一),《改革》1996年01期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和民间空间(二),《改革》1996年02期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和民间空间(三),《改革》1996年03期东方诗学与东方批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文艺学的对话,《学术研究》1996年06期多元与兼容,《文艺争鸣》1996年06期李渔的戏剧美学引言,《淄博学院学报》1997年01期文艺学研究的一次盛会——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研讨会“跋”,《淄博学院学报》1997年02期从现代文艺学建设谈到百年学术史研究,《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02期《闲情偶寄》评点,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年 01期提高娱乐的文化和审美含量,《江南论坛》1998年01期《闲情偶寄》评点(四),《广西师院学报》1998年01期“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杂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再读李渔——《闲情偶寄》评点本序,《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01期建立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基石──评《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中国图书评论》1998年01期《闲情偶寄》评点之九,《浙江大学学报》1998年02期走向对话的时代——新时期文艺学20年学术历程,《淄博学院学报》1998年04期李渔论“修容”,《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04期读《闲情偶寄》札记,《学习与探索》1998年04期新时期文艺学反思录,《文学评论》1998年05期关于园林美——《闲情偶寄》评点(十),《河北学刊》1998年06期大印象:反正·反思·反叛──二十年(1978-1998)文艺学美学历程,《昌潍师专学报 》1998年06期反正-反思-反叛——二十年文艺学美学历程,南方文坛 , 1998年 06期拨乱反正,“正”在哪里?──新时期文艺学20年的反思之一,《文艺争鸣》1998年06期《闲情偶寄》的女性审美观,《思想战线》1999年01期内转与外突——新时期文艺学再反思,《文学评论》1999年01期读《闲情偶寄》札记(二),《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方法论”热──新时期文艺学的反思之一,《文艺争鸣》1999年01期新时期文学和道德,《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01期新时期文艺学反思二题,《山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新启蒙:理性精神下的文论话语,《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04期从“认识文论”走向“审美文论”,《学习与探索》1999年06期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意义,《扬州大学学报》2000年01期学术本位的回归,《文史哲》2000年01期关于文学本体论的思考,《江海学刊》2000年01期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百年回顾与反思,《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2期形象思维是不是“思维”?,《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3期文艺与政治——为文艺正名,《淄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百年文论的启示,《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4期追索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的百年行程,《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5期文学主体论的超越和局限,《文艺研究》2001年01期人物掠影,《小说评论》2001年第2期兴奋与感慨——《新时期文艺学反思录》后记,《小说评论》2001年02期学术范型的转换——关于百年美学和文论的断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4期美学研究期盼超越——评《西方美学论稿》,《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5起访爱丁堡,《山东文学》2001年06期在全球化浪潮前面——关于艺术与美学处境的断想,《文艺争鸣》2001年06期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性问题,民族艺术研究 , 2002年 03期文艺美学诞生在中国,《求索》2002年03期文艺美学的教父,《南方文坛》2002年05期论文艺美学的产生,《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3期文艺美学产生的时代必然性,《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04期文艺美学:内在根据与学术理路,《理论与创作》2003年04期关于价值美学,《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艺术、美学新转向,《河北学刊》2003年06期文艺美学:现状与未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价值与审美,《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审美价值的消费和评价,《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后现代:生活与艺术合一了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03期艺术生活的特异化,《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06期艺术与生活:并未合一,《人文杂志》2004年06期文艺学向何处去,《文艺争鸣》2004年06期大舅撑起我的天,《北京文学》2004年07期对中国20世纪文论和美学的回顾与反思,《南都学坛》2005年01期爸爸,《青年记者》2005年01期我所知道的蔡仪先生,《新文学史料》2005年01期多面蔡仪——纪念蔡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界》2005年01期关于滑稽和笑的思考,《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02期从《共产党宣言》谈到文化艺术的全球化与民族性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年 02期生活的变异,《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自述:我这一辈子,《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再说全球化,《学习与探索》2005年05期反思百年文论——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6期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欢乐,《粤海风》2006年01期文学真的会消亡吗——在中山大学的讲演,《南都学坛》2006年01期中国古典美学的典型理论——中国和西方典型理论的对比,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 2006年 02期人是自然,又非自然——人学问题札记,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年 02期谈艺术欣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价值美学札记,《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03期审美:以情感为中心,《理论与创作》2006年04期论建立新的文艺美学,南都学坛 , 2006年 04期玉米宫殿,山花 , 2006年 08期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0月18日

汕头大学学报有三个版,分别是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以及医学版(即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但无论哪个版都不是核心期刊,请你多加注意。

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网址

[1]姜琳现代招贴设计中的空白表现[J]大舞台,2011,(02)[2]李树才汕头大学艺术学院李树才老师招贴设计作品《爱护绿色》[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3]熊凌宇招贴设计的视觉创新[J]美术大观,2009,(06)[4]王迪浅析“点”在当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1,(08)[5]吕杰个性设计与大众审美──谈招贴设计的构成个性[J]包装工程,2006,(03)[6]李红丹论招贴设计的主题及创意[J]美术大观,2009,(08)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官网查询

走访昔阳,《汾水》1977年第1期悼何其芳,《四川文艺》1978年第1期生活·诗意·独创(何西来,田中木合著),美术,1977年5期解放思想 繁荣创作(何西来,田中木合著),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4期重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何西来,田中木合著),文学评论1979年4期是“黑线专政”,还是红线主导?,文史哲 ,1978年 01期试谈形象思维——学习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国戏剧 ,1978年 02期生活的教科书——评刘心武同志的短篇小说,社会科学战线 ,1979年 01期艺术典型与“多数”、“主流”及其他,文学评论 ,1980年 01期李渔论戏剧导演,文艺研究 ,1980年 04期质朴·简炼——漫谈《小镇上的将军》的艺术特色,语文教学通讯 ,1980年 07期艺术特性三题,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 03期党性原则与艺术规律——重新学习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文学评论 ,1981年 05期论艺术的对象,文史哲 1981年 06期艺术形象(续),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2年 1期艺术典型的真实性、哲理性和倾向性,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2年 01期艺术形象,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2期坚持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的科学原则,文学评论1982年3期艺术形象的真实性与倾向性,学习与探索,1982年04期社会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学评论 , 1982年 06期论艺术对象问题,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 03期李渔生平思想概观,文史哲 , 1983年 06期说“朦胧”,文学评论 , 1983年 06期青云谱记——访八大山人纪念馆,《星火》1983年第5期欣赏对象与欣赏主体的矛盾关系考察——兼谈艺术欣赏的特质,学术研究 ,1984年 03期何其芳的“创作冲动”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年 04期美学的对象和任务,当代文坛 ,1984年 08期艺术的欣赏和批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 02期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之一,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 01期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文学创作美学纲要》片断,社会科学辑刊 , 1986年 02期论艺术表现的技巧,云南社会科学 ,1985年 03期要勇于探索,当代电影 ,1985年 03期关于艺术典型问题,贵州社会科学 , 1985年 03期谈谈艺术典型化的规律,文艺评论 ,1985年 04期艺术认识的个性和社会性,学习与探索 ,1985年 06期文学作品的生成——《文学创作美学纲要》片断,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 04期美的本质及美的弗晰性,山东社会科学 ,1987年 02期文艺与审美及其他——关于文艺观念的一些思考,学习与探索 ,1987年 02期创作美学引论,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7年 02期论审美活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年 04期论创作客体,云南社会科学 , 1987年 05期关于艺术理论问题的思考,文艺争鸣 , 1987年 05期两个“尺度”与文学创作——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功能,文学评论 ,1987年 05期文学意象,学术研究 ,1987年 05期论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浙江学刊 ,1987年 06期创作与接受,当代文坛 , 1987年 06期文学物象,文艺研究 ,1987年 06期关于“天才”的思考,贵州社会科学 , 1987年 08期论技巧,文艺理论研究 , 1988年 01期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上)——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 01期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下)——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 02期论文学创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齐鲁学刊 ,1988年 02期艺术生命的孕育,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 01期关于人类本体论哲学,云南社会科学 ,1989年 02期论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文艺理论研究 ,1989年 03期再论人类本体论美学,文艺理论研究 , 1989年 05期艺术美的创造,广西社会科学,1989年6期技术美的构成因素,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4期论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为审美-艺术活动定位,文艺理论研究 , 1991年 01期文艺创作作为审美价值的生产活动,河北学刊 , 1992年 02期仪容美学,文艺研究1991年3期论文艺理论家何其芳,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2期文艺创作中的美学辩证法,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3期文艺理论的生命也在于创造——评刘烜的《文艺创造心理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年 04期九十年代: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文艺理论研究 ,1992年 04期审美价值生产的基本类型,文艺研究 ,1992年 06期文学语言:遵循规范与突破规范,语文建设,1992年7期生态技术美学的对象和任务,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1期生态技术美的本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4期以热心肠坐冷板凳——谈治学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05期颓落与拯救──论当代中国文学的道德风貌与文学家的人格建设,文学评论 , 1994年 05期世纪之交感言——文艺理论从哪里突破?《小说评论》1995年01期高山流水文艺书简,《太原日报》1995年4月至6月谈“做学问”——论学书简,《学习与探索》1995年05期理想和英雄──“北戴河对话录”之一,当代作家评论 , 1995年 06期市场经济与文学艺术和精神文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状况,《文艺争鸣》1995年06期天和人和国和家和,《山西发展导报》1995年12月16日面对传统:继承与超越,《山东文学》1996年01期论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淄博学院学报》1996年01期“文艺与消闲”专栏──主持人的话,《文艺争鸣》1996年02期消闲与文化和审美,《文艺争鸣》1996年03期消闲文化漫议,《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和民间空间(一),《改革》1996年01期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和民间空间(二),《改革》1996年02期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和民间空间(三),《改革》1996年03期东方诗学与东方批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文艺学的对话,《学术研究》1996年06期多元与兼容,《文艺争鸣》1996年06期李渔的戏剧美学引言,《淄博学院学报》1997年01期文艺学研究的一次盛会——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研讨会“跋”,《淄博学院学报》1997年02期从现代文艺学建设谈到百年学术史研究,《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02期《闲情偶寄》评点,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年 01期提高娱乐的文化和审美含量,《江南论坛》1998年01期《闲情偶寄》评点(四),《广西师院学报》1998年01期“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杂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再读李渔——《闲情偶寄》评点本序,《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01期建立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基石──评《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中国图书评论》1998年01期《闲情偶寄》评点之九,《浙江大学学报》1998年02期走向对话的时代——新时期文艺学20年学术历程,《淄博学院学报》1998年04期李渔论“修容”,《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04期读《闲情偶寄》札记,《学习与探索》1998年04期新时期文艺学反思录,《文学评论》1998年05期关于园林美——《闲情偶寄》评点(十),《河北学刊》1998年06期大印象:反正·反思·反叛──二十年(1978-1998)文艺学美学历程,《昌潍师专学报 》1998年06期反正-反思-反叛——二十年文艺学美学历程,南方文坛 , 1998年 06期拨乱反正,“正”在哪里?──新时期文艺学20年的反思之一,《文艺争鸣》1998年06期《闲情偶寄》的女性审美观,《思想战线》1999年01期内转与外突——新时期文艺学再反思,《文学评论》1999年01期读《闲情偶寄》札记(二),《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方法论”热──新时期文艺学的反思之一,《文艺争鸣》1999年01期新时期文学和道德,《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01期新时期文艺学反思二题,《山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新启蒙:理性精神下的文论话语,《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04期从“认识文论”走向“审美文论”,《学习与探索》1999年06期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意义,《扬州大学学报》2000年01期学术本位的回归,《文史哲》2000年01期关于文学本体论的思考,《江海学刊》2000年01期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百年回顾与反思,《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2期形象思维是不是“思维”?,《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3期文艺与政治——为文艺正名,《淄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百年文论的启示,《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4期追索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的百年行程,《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5期文学主体论的超越和局限,《文艺研究》2001年01期人物掠影,《小说评论》2001年第2期兴奋与感慨——《新时期文艺学反思录》后记,《小说评论》2001年02期学术范型的转换——关于百年美学和文论的断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4期美学研究期盼超越——评《西方美学论稿》,《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5起访爱丁堡,《山东文学》2001年06期在全球化浪潮前面——关于艺术与美学处境的断想,《文艺争鸣》2001年06期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性问题,民族艺术研究 , 2002年 03期文艺美学诞生在中国,《求索》2002年03期文艺美学的教父,《南方文坛》2002年05期论文艺美学的产生,《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3期文艺美学产生的时代必然性,《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04期文艺美学:内在根据与学术理路,《理论与创作》2003年04期关于价值美学,《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艺术、美学新转向,《河北学刊》2003年06期文艺美学:现状与未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价值与审美,《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审美价值的消费和评价,《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后现代:生活与艺术合一了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03期艺术生活的特异化,《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06期艺术与生活:并未合一,《人文杂志》2004年06期文艺学向何处去,《文艺争鸣》2004年06期大舅撑起我的天,《北京文学》2004年07期对中国20世纪文论和美学的回顾与反思,《南都学坛》2005年01期爸爸,《青年记者》2005年01期我所知道的蔡仪先生,《新文学史料》2005年01期多面蔡仪——纪念蔡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界》2005年01期关于滑稽和笑的思考,《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02期从《共产党宣言》谈到文化艺术的全球化与民族性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年 02期生活的变异,《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自述:我这一辈子,《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再说全球化,《学习与探索》2005年05期反思百年文论——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6期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欢乐,《粤海风》2006年01期文学真的会消亡吗——在中山大学的讲演,《南都学坛》2006年01期中国古典美学的典型理论——中国和西方典型理论的对比,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 2006年 02期人是自然,又非自然——人学问题札记,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年 02期谈艺术欣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价值美学札记,《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03期审美:以情感为中心,《理论与创作》2006年04期论建立新的文艺美学,南都学坛 , 2006年 04期玉米宫殿,山花 , 2006年 08期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0月18日

潮商文化 华文出版社,2008年10月明代前期潮州的海防建置与地方控制 《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清初迁海与地方宗族:以潮州为例 《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韩文公祠与韩山书院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明代后期闽粤之交的海洋社会 《海交史研究》,2006年第2期《潮州笔架山窑研究综述》,《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晚清华侨的文化心态:以潮安彩塘沈氏为例》,《海外潮人的移民经验》《1949年以前海外潮人在本土捐资兴学概述》(第二作者),《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979年以来海外潮人在本土捐资兴学的调查与分析》(第二作者),《韩师学报》2003第3期《碑刻文本里的16世纪潮汕社会》,《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16世纪潮州的家族建构和官绅关系》,《潮学研究(10)》,花城出版社,《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国家意识和乡土观念》,《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1933——1934年金融危机中的汕头市商会》,《汕头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泰华宗亲社团及其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勃兴的原因》,《汕头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商人团体、地方政府与民初政局下的社会权力》,《潮学研究(9)》,花城出版社, 《近十年来潮汕的宗族重建》,《潮学研究(8)》,花城出版社, 《明代中期潮州工商业的重兴与民风的变化》,《汕头大学学报》,《16世纪韩江三角洲的经济、社会和宗族》,《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明清时期的韩江流域经济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6期《潮汕文化索源》,《寻根》,1998年第4期《移民与潮汕和东南亚的文化交流》,《海交史研究》1998年第1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