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李白诗歌鉴赏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李白诗歌鉴赏论文选题

把酒话诗仙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练习一、【三年高考】【2012高考试题解析】(2012·全国新课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 远 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本题是针对下阕人物形象的把握,诗句意为“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因此,“就砚旋研墨” 与“临窗滴”有暗指关系,意在强调思念之深情。【考点定位】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012·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案】(1)答案要点:“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3分)(2)答案要点: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5分)【解析】第(1)题是炼字题,“空”在学过的许多古诗中出现过,学生并不陌生。只要抓住意象“贪夫”的心理和情感,结合思归的主题,就能推出答案。第(2)题是情感和意象题,从标题“子规”不难看出思乡难归的情感主题。任意选择诗歌中的两个意象,结合情感主题分析即可。【考点定位】古诗鉴赏。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解析】情与景分为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首联情景交融,颔联直接抒情。【考点定位】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备考建议】抒情方式分类特点例句简析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要任何附着物,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情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借景抒情白居易《草》[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即由“景”生“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寓情于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情景交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抒情与写景达到了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程度。托物言志陆游《卜算子·咏梅》即借描写其他事物,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2012·江西版)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2分)表达的情感:伤春忧时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分)【解析】此问难度不大,杨柳、飞絮是古诗歌常见的意象。【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常见意象的理解和情感分析。(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案】相同点: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不同点:①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既要答同,又要析异。结合词句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比较鉴赏和综合评价能力。(2012·湖南版)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解题的关键在第二句的“天涯”,由此可知,诗中主人公内怀离思,感情怅惘凄伤。【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之一是通过意象分析。意象“月”承前表达离思,“不知心里事”表现人物形象的孤独处境和凄凉心情。意象“水”和“花”,表现了自叹自怜的心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处境为D级。【解析】此句的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或答成情景交融。两种景物分别表现不同的情怀。“摇曳树”象征起伏不定的阵阵思念;“碧云斜”表现了低沉、伤感的心情。【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2012·湖南版)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诗。(2分)【答案】边塞【解析】诗歌描写“破讷沙”“鸊鹈泉”等边塞风光和“铁衣”等军旅生活,属于边塞诗的范畴。【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m【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2分)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2分)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2分)【解析】意境的赏析要抓住景物描写中的意象,逐句解说画面,体会诗人情感。全诗撷取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场景,景物有“大漠辽远、大雁高飞”和“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意境雄浑壮美,将士情感也复杂,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更有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 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闻,养蚕人家为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提示(1)列锦、远近高低、动静结合、有色有态、视嗅结合、情景交融。(2)整个晴天充满了生机活力。【解析】【考点定位】(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2012·大纲版)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第一、三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趣。(4分)(答出“思”、“信”两字的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4分)(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解析】第一题重在考查诗歌意象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答其他的描写角度和作用,也应该适当给分;第一小题设问的角度不太明确,因此学生答案应该可以是多样性的。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012·重庆)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答案】(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 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 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 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解析】先分析手法,再行解释,既然点明“变化”二字,就要从眼前的实景分析出暗含的虚景。如看到“散去”就要想到散去之前是什么样子。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答案】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弃 旧钓矶。【解析】就结果找原因,首先确定范围在词的下阕,参考注释,找出“忘机”二字。【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2011高考试题解析】二(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高考考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三(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解析】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第三句考查谋篇布局。【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八(辽宁)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解析】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确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解析】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秒的,给2分;能做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羞耻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十(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2)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十二(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解析】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1)要填与“疾风骤雨”相反的词语,结合诗歌即可得出。(2)分析作用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内容包括强调的内容和对主题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作用。(3)王国维以西方美学崇高的理论糅合中国古代美学阴阳柔刚说而提出:“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若吾人与审美对象无利害关系,又毫无生活之欲存在,则“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我人,而吾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红楼梦》评论)。优美指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其特征是:1)和谐;2)在形式上具有小巧、和谐、精致、轻盈、绚丽、清新、秀丽、优雅等品格;3)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统一,具有静态、柔性的美,没有冲突、矛盾。壮美是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严肃、雄壮之感者。【高考考点】默写常见名句名篇十五(福建)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一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二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三。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高考考点】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十七(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示秬秸1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7分)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二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答案】B【解析】B项“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错。文章的内容反映了民间疾苦,生存的艰难,语言风格平实朴素、明白如话,也不是诙谐风趣的特点,选项的解释不符合卖饼儿的心理。2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给予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的表露,均语浅而意深。【解析】做此题,审题是关键,答题思路是诗歌“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在文本中的具体依据;拟写答案时,“平实”要从遣词造句的语言风格形式上来作答,“有韵味”要从内容上来探究。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李白诗歌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豪放,一个是飘逸。这两个特征许多时候是浑然一体的。我们把它独立开来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毫无疑义,《蜀道难》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豪放。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因此,从李白的代表作入手,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李白诗歌鉴赏论文选题方向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他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据记载它“深不可测”。李白游桃花潭时,曾受到当地乡民汪伦的款待,临离开时汪伦又赶到潭边相送,李白便即兴书写此诗赠给汪伦。我们现在用“情深似海”之类的词,已不觉新鲜了,但在唐代,李白即兴指潭水喻深情,则是个创新,因而令后人赞赏。问题是:李白是名动天下的大诗人,而据说汪伦只不过是一介乡村青年,且只是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偶尔结识,那么,李白对汪伦如此深情热烈的赞颂是否有足够的感情内蕴呢?“深不可测”的桃花潭犹不及“汪伦送我情”该不会是诗仙虚与委蛇的应酬夸张吧?其实不然。细揣诗意,李白是把汪伦对自己的毫无私利之心的纯洁的友谊同世态炎凉相对比,是有着丰厚的现实生活感受作为基础的。李白这人,有大志,也有大才,诗名早就响震天下。但因他禀性兀傲,不愿阿附权贵,低眉俯首,因而长期遭受排斥,很不得志,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着深切的体验。这次,他游桃花潭一带,自然会结识许多当地人士,但在离开时,却只有汪伦组织了一队人唱着歌,用脚踏着节拍前来热烈送行。这自然使潦倒失意的李白深为感动。当然,作为一首短小的绝句,他只能如此含蓄地写,因此,只有细加品味,才能体会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写诗人登舟时有所期待,而又惘然若失。句首直呼己名,含有一种深沉的感叹意味,犹如说:李白呀李白呀!“将欲”这两个字读起来是很感滞重的,似乎连招呼船家起程这样简单的事还得狠狠心才行。他为什么心情这样沉重呢?可以想见的起码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舟”为小船,当不会有许多人同行。“行”有“往”义,但不象“前往某地”那样有明确的目的地;有“去(离开)”义,但也不强调离开某地。这样看来,诗人用“行”字是为了表现一种欲行不行的矛盾心态。为什么呢?试想,诗人将要乘一叶孤舟继续他的漫游,在漫长的旅途中,其孤独可想而知。此时,他回望桃花潭岸边,这些天来所见之美景怎会不使他恋恋不舍?但终究是要离开了。这就会令人深深感叹。其二,诗人性格豪放,喜结交天下豪杰。此时,若有好友相送,金樽清酒,一饮“三百杯”,无论是放歌还是悲吟,总能渲泄胸中郁郁之情。可现在,孤零零地悄然离去,心中自然深感失望和怅惘。总之,第一句写诗人欲行不行时的怅惘,为下一句蓄足了情势。

从云南他写的诗

论文?

李白诗歌鉴赏论文选题背景

静夜思。客中作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思。古朗月行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过故人庄宋朱太。入侵。江南逢李龟年江畔独步,寻花。塞上去八阵图。

床前明月光。咦?是地上霜!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其历史故事有“高力士脱靴子”,“皇帝亲手调制鱼羹”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②。 蓬莱③文章建安骨④,中间小谢⑤又清发⑥。 俱怀逸兴⑦壮思飞,欲上青天览⑧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⑨ 人生在世不称意⑩,明朝(zhāo)散发弄扁(piān)舟。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李白画像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诗歌鉴赏论文选题意义

李白运用的诗体很多样,但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他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于学习乐府民歌。七古无须再谈,这里只举他几首脍炙人口的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他说的这些特点,实际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即以《早发白帝城》一诗而论,全篇词意完全出于《水经注》“巫峡”一篇,但语言之自然,心情之舒畅乐观,与原文风貌,却迥然不同。他的七绝向来和王昌龄齐名,各具特色。但就接近民歌一点说,他却超过了王昌龄。他的五律,运古诗质朴浑壮气势于声律格调之中,往往不拘对偶,也很别具风格。如《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等篇,历来为评论家所称引。 李白在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他受屈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象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重视民歌遗产等方面,他都和屈原完全一致。就具体作品来说,如《远别离》、《梁甫吟》、《梦游天姥吟》乃至《蜀道难》都在精神面貌以及题材、构思、句法的形式上和屈原作品有接近的地方。他对汉魏六朝文人作品也很认真学习。段成式《酉阳杂俎》说:“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这个传说想必有一定根据。他称赞建安诗歌,称赞阮籍、陶渊明、谢灵运、谢兆、鲍照的话,屡有所见 。他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不胜枚举。杜甫赠他的诗,也指出他的作品有近似鲍照、庾信、阴铿的地方。没有对遗产的认真学习,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诗歌被称为文学之上乘,其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邃。高考中考查“诗歌鉴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诗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一、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以及日后深造的基础。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如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经常鉴赏好诗无疑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语言表达能力。诗歌鉴赏试题要求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语言、形象、技巧等方面的看法,与过去的客观题相比,这种主观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诗歌鉴赏试题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有关诗歌的知识,对所给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色进行正确判断和合理的评析,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要鉴赏诗,首先要细心地、反复地、由浅入深地读诗,用心体味诗歌深邃美妙的意境,还要分析诗歌意象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的涵义。在认真阅读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明辨是非,褒善贬恶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而多读诗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读诗使人明理”,诗歌鉴赏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据记载它“深不可测”。李白游桃花潭时,曾受到当地乡民汪伦的款待,临离开时汪伦又赶到潭边相送,李白便即兴书写此诗赠给汪伦。我们现在用“情深似海”之类的词,已不觉新鲜了,但在唐代,李白即兴指潭水喻深情,则是个创新,因而令后人赞赏。问题是:李白是名动天下的大诗人,而据说汪伦只不过是一介乡村青年,且只是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偶尔结识,那么,李白对汪伦如此深情热烈的赞颂是否有足够的感情内蕴呢?“深不可测”的桃花潭犹不及“汪伦送我情”该不会是诗仙虚与委蛇的应酬夸张吧?其实不然。细揣诗意,李白是把汪伦对自己的毫无私利之心的纯洁的友谊同世态炎凉相对比,是有着丰厚的现实生活感受作为基础的。李白这人,有大志,也有大才,诗名早就响震天下。但因他禀性兀傲,不愿阿附权贵,低眉俯首,因而长期遭受排斥,很不得志,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着深切的体验。这次,他游桃花潭一带,自然会结识许多当地人士,但在离开时,却只有汪伦组织了一队人唱着歌,用脚踏着节拍前来热烈送行。这自然使潦倒失意的李白深为感动。当然,作为一首短小的绝句,他只能如此含蓄地写,因此,只有细加品味,才能体会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写诗人登舟时有所期待,而又惘然若失。句首直呼己名,含有一种深沉的感叹意味,犹如说:李白呀李白呀!“将欲”这两个字读起来是很感滞重的,似乎连招呼船家起程这样简单的事还得狠狠心才行。他为什么心情这样沉重呢?可以想见的起码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舟”为小船,当不会有许多人同行。“行”有“往”义,但不象“前往某地”那样有明确的目的地;有“去(离开)”义,但也不强调离开某地。这样看来,诗人用“行”字是为了表现一种欲行不行的矛盾心态。为什么呢?试想,诗人将要乘一叶孤舟继续他的漫游,在漫长的旅途中,其孤独可想而知。此时,他回望桃花潭岸边,这些天来所见之美景怎会不使他恋恋不舍?但终究是要离开了。这就会令人深深感叹。其二,诗人性格豪放,喜结交天下豪杰。此时,若有好友相送,金樽清酒,一饮“三百杯”,无论是放歌还是悲吟,总能渲泄胸中郁郁之情。可现在,孤零零地悄然离去,心中自然深感失望和怅惘。总之,第一句写诗人欲行不行时的怅惘,为下一句蓄足了情势。

李白诗歌鉴赏论文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李白诗歌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豪放,一个是飘逸。这两个特征许多时候是浑然一体的。我们把它独立开来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毫无疑义,《蜀道难》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豪放。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因此,从李白的代表作入手,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据记载它“深不可测”。李白游桃花潭时,曾受到当地乡民汪伦的款待,临离开时汪伦又赶到潭边相送,李白便即兴书写此诗赠给汪伦。我们现在用“情深似海”之类的词,已不觉新鲜了,但在唐代,李白即兴指潭水喻深情,则是个创新,因而令后人赞赏。问题是:李白是名动天下的大诗人,而据说汪伦只不过是一介乡村青年,且只是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偶尔结识,那么,李白对汪伦如此深情热烈的赞颂是否有足够的感情内蕴呢?“深不可测”的桃花潭犹不及“汪伦送我情”该不会是诗仙虚与委蛇的应酬夸张吧?其实不然。细揣诗意,李白是把汪伦对自己的毫无私利之心的纯洁的友谊同世态炎凉相对比,是有着丰厚的现实生活感受作为基础的。李白这人,有大志,也有大才,诗名早就响震天下。但因他禀性兀傲,不愿阿附权贵,低眉俯首,因而长期遭受排斥,很不得志,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着深切的体验。这次,他游桃花潭一带,自然会结识许多当地人士,但在离开时,却只有汪伦组织了一队人唱着歌,用脚踏着节拍前来热烈送行。这自然使潦倒失意的李白深为感动。当然,作为一首短小的绝句,他只能如此含蓄地写,因此,只有细加品味,才能体会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写诗人登舟时有所期待,而又惘然若失。句首直呼己名,含有一种深沉的感叹意味,犹如说:李白呀李白呀!“将欲”这两个字读起来是很感滞重的,似乎连招呼船家起程这样简单的事还得狠狠心才行。他为什么心情这样沉重呢?可以想见的起码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舟”为小船,当不会有许多人同行。“行”有“往”义,但不象“前往某地”那样有明确的目的地;有“去(离开)”义,但也不强调离开某地。这样看来,诗人用“行”字是为了表现一种欲行不行的矛盾心态。为什么呢?试想,诗人将要乘一叶孤舟继续他的漫游,在漫长的旅途中,其孤独可想而知。此时,他回望桃花潭岸边,这些天来所见之美景怎会不使他恋恋不舍?但终究是要离开了。这就会令人深深感叹。其二,诗人性格豪放,喜结交天下豪杰。此时,若有好友相送,金樽清酒,一饮“三百杯”,无论是放歌还是悲吟,总能渲泄胸中郁郁之情。可现在,孤零零地悄然离去,心中自然深感失望和怅惘。总之,第一句写诗人欲行不行时的怅惘,为下一句蓄足了情势。

呵呵,华软的学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