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

客观讲难易度基本差说投浙报倒要看板意思板名号要响所谓

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都是重要期刊。

摘抄自百度百科: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知名国际性期刊有美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年鉴》和日本的《地球,行星和宇宙空间》等。

期刊名字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EARTHQ ENG ENG VIB 期刊ISSN 1671-3664 2014-2015最新影响因子 729 期刊官方网站 /content/1671-3664/ 期刊投稿网址 /eeev 通讯方式 SPRINGER,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涉及的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工程:地质 出版国家 PEOPLES R CHINA 出版周期 Quarterly

地震地质期刊

是的

地球,很重要。

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英文版)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Applied Geophysics 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找了会,主要的都在这了,都是SCI(2009)

有啊,2008年第6期就是地震特辑,16元一本,一百三十多页,不是很厚。我一直在关注每一期的内容。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邮箱

到图书馆找一本看一下就知道,一般每年第一期会有格式要求,要没有图书馆,就上知网看核心刊要求严一些,格式没达到,如果你的论文好,编辑会提出修改意见

《地震学报》英文版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现任主编是中国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地震学报》英文版与《地震学报》中文版自1994年起内容一一对应,同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介绍地震学及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反映地震学及其有关科技工作动态。自2009年开始,《地震学报》英文版将更改英文刊名《Acta Seismologica Sinica》为《Earthquake Science》,届时期刊的封面、版本以及版式将作相应的调整。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接受独立提交的英文稿,《地震学报》中文版中的一些优秀的论文仍将继续在《地震学报》英文版上同时出版。 1992年获国家地震局首次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1992年获国家地震局首次科技期刊评比国际交流奖。1992年获中国科技协会首届优秀学术期刊评比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地震局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奖。 期刊名称:地震学报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学会国内刊号:CN11-2022刊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国际刊号:ISSN1000-9116邮政编码:100081文 种:英文刊 期:双月刊开 本:16开

我是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所的研究生 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所的期刊的投稿方式如下: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西北地震学报》编辑部收    邮政编码:730000    电话:0931-8275892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经验

李四光(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地震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尤其在某些山岳地带,有史以来,一般是地震强烈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许多地点,现在还陆续发生烈度不等的地震。要在这些地区进行厂矿、水电、交通乃至住宅等建设,都涉及到安全问题。为了力求避免或减少地震的破坏作用,选定最有利的或者遭到这种自然灾害可能性最少的地区进行建设,就必须大力加强地震地质工作,并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到所有建设工作的前面去,因为这是一项选择建设基地的工作,是一项开路的工作。目前,对地震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各式各样的。就地震烈度区划来说,传统的办法是:根据微观的和宏观的地震资料以及历史地震记录,用一个套一个的圈圈来划分地震烈度,即绘出等震线图。一般等震线呈椭圆形或圆形,好像投石到水中所激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一样。地表烈度中心,称为外震中心(简称为震中),是地震的震源在地球表面的投影点。这种等震线图,意味着两个等震线圈之间的环形地带以内地震烈度是相等的,在震中地区,地震烈度最大。为了安全起见,这个最大的烈度,往往被认为代表一个相当广阔地区的地震烈度。如某地区现代或历史上的地震烈度曾达七度以上,整个地区就被认为均超出七度。这种传统的办法太粗了,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给基本建设工作以很大的限制。在我国,许多地震的产生,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是由于地下岩层发生比较剧烈的破坏性变动所产生的能量,通过岩层的波动,向上下四周传播,直至达到地表的各点。这种地震波的传播,由于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受到岩相和地质构造的约制,在地下某一点发生的震动,就不一定像在均匀介质中那样,四面八方都是等同的。实践证明,震源的深度,在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乃至二三十公里的深度范围以内的浅震,往往与某些断裂带或者破碎岩带的活动有关。这样发生的地震,有时沿某些断裂带特别频繁,特别强烈,而在邻近的某些地方则比较微弱。这就是说,即使在所谓强烈的地震区中,也可能有地震较弱的地带。这种看法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因此,为了查明强烈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每个地震带可能达到的烈度和频率,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就应该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研究地震问题,把构造地质工作和地震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这项工作。首先,要对有关地区详尽地进行地质构造工作,特别要查明出露地表的具有活动性的断裂带的性质、分布规律和延伸的范围。同时,要尽量收集历史地震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并根据这些地震资料和震中分布,研究构造体系和地震的关系。第二,围绕现今还在活动的断裂带,进行精密大地测量和微量位移测量,并设置地震观测网,进行微观的和宏观的地震观测工作。第三,对上述观测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现今地应力分布的情况和活动方式,从而明确它们和当地地震的关系,并确定震源的所在和它们分布的范围。这样,就有可能进一步推测今后地震发展的趋势。通过上述步骤,我们也有可能在烈震地区,找到比较稳定的地带或“安全岛”,为基建设计提供资料。地震地质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还缺乏经验。今后一定要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通过不断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逐步地更确切地掌握某些地区地震发生的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引自《中国地质》,1965年,第12期)

岩土工程技术既不要审稿费也不要版面费,环境科学研究不要审稿费但要版面费,还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也都不要。

(1)力争在前述地震预测预报试验场中的一个或多个(如中部与西部地震预报试验场)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行初步经验总结,改进和补充其他试验场的研究工作。(2)对上海城市群和长三角经济区区域地壳稳定评价研究进行总结。(3)对全国重点地震区域完成地震监测预报网络的布控工程实施方案。开展香港-广州城市群和珠三角经济区、京津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域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地质研究和地震预报的实时监测研究,建成监测网络。对华北震区进行全面的地震地质勘探,完成监测体系的布控工作。(4)完善全国岩石圈结构模型、三维活动构造体系与构造应力场动态模拟体系,建立和完善地震地质研究体系,适时建立全国地震地质数据库。(5)总结国际地应力测量试验基地开放交流经验,成立世界地应力测量协会,出版世界级权威刊物,走向世界交流顶峰。(6)完成台湾地震地质与地预报研究。(7)总结地震地质与地震预报经验。出成果、出人才,实现全国主要地震活动带地壳透明化,全面建成三维可视化全国岩石圈结构模型与地质内动力灾害全新研究平台,深化多种形式地震机理与地震灾害的系统研究。(8)深孔探测钻探达到或接近达到20km深度,甚至超过20km深度,在震源附近取得可信的地质实物资料,为预报大震在机理、成因上取得无可争议、达成共识的地质依据。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要求

岩土工程技术既不要审稿费也不要版面费,环境科学研究不要审稿费但要版面费,还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也都不要。

地球物理方面:地球物理学报 地震学报 地震地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地震 中国地震 地震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西北地震学报水文石油、天燃气方面: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天然气工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石油化工 石油实验地质石油物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然气地球科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石油钻采工艺 新疆石油地质 测井技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钻采工艺 油田化学 石油钻探技术石油炼制与化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特种油气藏 石油机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钻井液与完井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油气田地面工程 海相油气地质 中国海上油气

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都是重要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