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陶瓷工业杂志电话号码多少

发布时间:

中国陶瓷工业杂志电话号码多少

从事陶瓷艺术研究、创作和教学30余年。形成清新、洗练、空灵、典雅的艺术风格,创作研制的艺术陶瓷、国画作品先后在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类艺术评比中荣获金、银、铜奖,一、二、三等奖35项,个人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陶瓷艺术家辞典》、《景德镇历代陶瓷艺术名人集》等20多部专业典籍。在进行陶瓷艺术创作的同时,并具有深厚的艺术理论修养。编写《陶瓷设计与制作》,《图案与装饰基础》,《平面构成及应用》,《设计素描》等多部教材,分别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撰写的论文十余篇分别发表在《中国陶瓷》《美术大观》《中国陶瓷工业》等杂志上。同时多次被聘为“全国广告艺术设计大赛”江西赛区组委会委员、评委, “江西省包装设计大赛”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家辞典》、《景德镇当代陶瓷美术百家》等书籍编委,个人艺术成就在中国科学发展导刊《中华时代》杂志“名人名家”栏目,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1世纪教育》“校园艺苑”栏目, 《中国工艺礼品报》、《福建日报》、《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等多家书刊、报纸报道与评论。

1976年毕业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艺系。1978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深造,陶瓷彩绘实习于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王锡良、张松茂、戴荣华大师工作室。198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系学习,受教于老一辈工艺美术教育家庞薰琴、雷圭元、陈叔亮、常沙娜等先生,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史论奠基人田自秉、王家树先生。1978年参加江苏省陶瓷美术资料编写。1981年参与全国工艺美术中专教学(工艺美术史)参考提纲编写。1982年《仿宋裂纹釉香炉》参加全国陶瓷艺术展评。1983年11月参加杭州“华东地区艺术院校图案教学会议”。1983年12月参加常州“华东六省一市包装装潢展览”。1985年12月参加江苏省轻工美术学会成立大会,并在会上作论文交流。刊于《造型和装潢》江苏省轻工美术学会成立论文交流专辑。1986年8月《彩釉陶挂盘》,《薄胎釉上彩兰花花瓶》由香港大学文学博士、亚洲诗坛名誉主席、水源渭江教授介绍于《日本文化研究》。并收藏。1986年10月《陶版画》参加江苏省轻工美术设计评比展览获“表扬奖”。1986年11月参加无锡市美术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1988年10月五件作品赴日本大阪展出,作品被刊于展览请柬封面上。1989年5月《紫砂十八罗汉》《鼻烟壶》赴新加坡参展。1989年6月《八仙过海紫砂浮雕壁饰》等3件作品赴美国展出,并被美国世界珍藏贸易公司收藏。1989年7月《历代龙凤紫砂竹简》参加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1989年10月《紫砂工艺精品包装》两件参加福州“第五届华东地区包装装潢评比”荣获设计奖。1989年11月参加杭州“全国第二届广告作品展览。1990年3月《紫砂微型千筒》等作品赴澳门展出,为香港双鱼艺瓷有限公司收藏。1990年4月《敦煌舞蹈紫砂小插盘》,《紫砂十八罗汉头像》等作品参加第二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展览。作品为台湾著名收藏家收藏。1990年5月《紫砂竹简包装》刊于90、2期《包装世界》。1990年8月《泥绘紫砂壶》等五件作品参加台湾“紫砂陶新秀作品展”并刊于《紫砂陶》一书。1990年9月《中国名山紫砂鼻烟壶》等三件作品赴香港, 澳门展览。1990年10月《百帝图紫砂鼻烟壶》获“全国陶瓷艺术评比”一等奖和“景德镇陶瓷精品大奖赛”一等奖。1990年12月台湾《壶中天地》期刊28期两页推介《百花、山水鼻烟壶》。1991年4月台湾《壶中天地》杂志32期8版专栏系列介绍。1991年9月《百鹤图紫砂鼻烟壶》荣获江苏省第三届轻工美术评比一等奖。《紫砂福寿纹六方提梁茶具》荣获江苏省第三届美术评比一等奖。1991年9月无锡市职称评审委员会授予讲师职称。被江苏省轻工厅授予“江苏省轻工中专系统优秀教师”。1991年11月台湾《壶中天地》杂志39期6版作了题为“梦随七彩殷殷飞”的专题介绍并刊登作品。1992年10月被江苏省教委聘为“省教委专家评估组成员”参加对苏州工艺美校的办学水平评估。1993年10月《百子图紫砂套壶》刊于台湾《茶与壶》杂志第七期。1994年2月紫砂作品参加香港“当代宜兴陶艺家近作展”,其中《百子图紫砂套壶》刊于《紫砂新品——当代宜兴茶具精选》一书,并被送赠香港茶具文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凤凰城美术博物馆、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印地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展出。1994年6月五件紫砂作品为台北《中华微观大世界——中华精微艺术馆》典藏,并邀请赴台办展。1994年6月《百子图紫砂套壶》刊于台湾《茶与壶》杂志25期。1995年11月《紫砂情侣壶》等五件紫砂作品参加台湾“1995年古玩玉器工艺文物展”,并应邀赴台交流访问。1996年5月应香港茶道协会和乐茶轩(集团)公司邀请参加“听枫园乐茶轩”开业展。被聘为香港茶道协会高级会员。台湾中华茶艺业联谊总会荣誉会员。1996年7月十一件紫砂作品赴马来西亚参加《中国茶文化艺术展》。1996年7月《古代仕女百图紫砂鼻烟壶》参加“96年宜兴中韩陶艺家艺术交流会”观摩展出,并在会上作论文交流。1996年12月紫砂作品《紫砂茶海》参加香港乐茶轩(集团)公司赴葡萄牙艺术展。1996年12月论文《宜兴陶瓷壁画艺术》发表于《江苏陶瓷》96年第4期。1996年12月作品参加《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入编由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辞书编辑部、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第五卷)。1997年7月《金陵十二钗套壶》《紫砂情侣壶》刊于台湾版《当代紫砂群英》。1997年8月入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1997年9月为中外名人研究中心、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入编大型权威辞书《世界名人录》。1997年10月为香港美术出版社、燕京国际文化艺术研究会、北京华夏大地艺术中心《世界美术家传》华人卷、《世界美术集》华人卷编委会特约编委。入典《世界美术家传》、《世界美术集》。《艺术靠墙站——宜兴陶瓷壁画艺术》发表于台湾《茶与壶》杂志60、61期。1997年11月江苏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98年1月入编《当代宜兴陶艺名家集》。1998年5月参加98中国宜兴中外陶艺交流会,景德镇陶瓷学院宜兴校友陶瓷作品展览。1998年9月《紫砂竹简》参展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获国际荣誉金奖。被聘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1998年10月江苏卫视台对外宣传栏目播出《新安制陶》。1998年12月《紫砂茶海》参加上海《全国陶瓷艺术展览》。1999年3月入编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中国专家大辞典》。1999年5月编入《世界艺术家名典》。2000年4月入编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人才研究中心,香港版,大型国际交流系统《世界优秀人才大典》。2000年9月入编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中国人才辞典》第三卷,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世界名人录》。2001年6月参加2001中国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暨陶艺展,《多功能紫砂壶组》、《中国民居茶具》获三等奖,论文《我爱紫砂泥》刊《景德镇陶瓷》宜兴专辑。2001年8月应邀参加韩国广州2001世界陶瓷博览会,现场紫砂陶艺手工制作演示。并接受韩国电视台采访。2001年9月《中国民居·紫砂茶具》入选中国艺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第一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评比展。2001年9月入编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中国人才辞典》第四卷。2001年10月参加2001无锡国际工业设计节新世纪国际工业设计高级论坛。2001年10月紫砂作品四件参加杭州·中国国际茶博览会,刊出。2002年3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聘请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培训中心客座教授2002年6月参展苏州“中国宜兴紫砂精品展览” 作品获金奖。2002年8月参展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铜奖。2002年11月参展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会,《上海民居》紫砂茶具获银奖,《紫砂茶海》获银奖。2003年2月被聘江苏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2003年2月《中国收藏》刊“钟鼎入紫砂泥韵传新艺”。2003年3月《全国工艺品礼品博览会》合展、联展,紫砂作品《上海民居》获中国收藏家艺术家联谊会紫砂艺术金奖。2003年4月紫砂作品获“2002年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评选”银奖。2003年5月上海新天地成功举办《蒋新安紫砂作品个展》。2003年5月《上海家居》“艺术与收藏”栏目专辑介绍“蒋新安陶艺精品选”。2003年9月参加2003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评审会,任陶艺组长2003年9月入编宜兴方园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当代中国紫砂图典》2003年10月参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2003中国陶瓷艺术展览会”中国名窑名瓷名人名作展,《京剧紫砂壶》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中陶·方园杯”金奖。中央教育电视台现场采访并播出。2003年11月参展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掌中景系列壶艺》获金奖。2004年4月上海宝钢文化中心参加“宜兴紫砂陶艺展览”。2004年5月入编上海人美出版《紫砂中青年英才集》。2004年6月紫砂作品《梦里水乡》捐赠宜兴市慈善会,参加“陶都真爱慈善之光”艺术品义捐。2004年8月《国粹系列·京剧脸谱》紫砂壶“第二届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获金奖。2004年9月参加江苏省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省工艺美术业首期刺绣专修班,陶艺专修班开学典礼2004年9月《古代仕女百图·紫砂鼻烟壶》、《国粹·京剧套壶》由中工美拍卖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世界工商协会峰会”拍卖专场参拍。2004年10月参展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第三届亚非拉手工艺品博览会”,《百福禄寿禧紫砂套壶》获银奖。2004年10月陶艺作品《美术陶瓷色泥沥纹插盘》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收藏。2004年11月参展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紫砂作品《十二花神》获特别金奖。2004年12月《汕头日报》刊《十二花神妆颜色——读蒋新安壶艺作品》。2004年12月参加河北省石家庄“中国宜兴紫砂名人名作艺术品展”,并接受河北电视台采访。2005年1月当选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会。2005年4月参与江苏省工艺美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评审条例修订。2005年6月参展2005中国陶都——宜兴国际陶瓷研讨会。2005年6月参展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 。《国粹·京剧紫砂壶》获金奖,国家台湾办公室赠送连战。2005年9月参展第三届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国粹系列·民居》入编“中国紫砂艺术大展作品选》。2005年10月参展《河北省首届中国紫砂精品博览会》作品刊“会刊”。任河北省紫砂陶艺学会学术顾问。2005年10月参展“2005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国粹系列·书法》获200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2005年11月参展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国粹系列·书法》传统艺术金奖。2005年11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美术专业创办四十周年庆典,捐赠《京剧紫砂壶》。《学艺从教在陶都》刊江苏陶瓷2005增刊专辑,举行《新安艺术·紫砂精品集》首发式2005年11月参加江苏省工艺美术专业高级资格评审会议(首批江苏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审)。2005年12月河北电视台出版《阳羡访陶》光盘,任艺术顾问。2005年12月《国粹系列·京剧》紫砂茶具入选中南海紫光阁国务院收藏品。入编《中国收藏》“2005年紫砂特刊”,《世界陶瓷艺术家作品精粹》。2006年1月《紫砂·掌中景壶》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收藏。2006年4月作品参展无锡“吴文化节”《无锡民间工艺美术展》,作品《中华国粹系列·脸谱》紫砂茶具获金奖。2006年4月参加第三届江苏工艺美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当选第三届江苏工艺美术学会理事。2006年5月参加第四届全国工艺美术收藏家艺术家联谊会,交流发言刊登《中国工艺礼品报》。2006年5月宜兴紫砂行业协会成立,任宜兴紫砂行业常务理事。2006年6月宜兴陶协礼堂参加中美陶艺家交流,做幻灯讲座。2006年6月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06首届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古代成语提梁茶具》获2006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作品刊会刊。2006年8月随中国陶艺家代表团参加在拉脱维亚举办的“第42届世界陶艺大会”。代表中国陶艺家代表团作题为《紫砂手工艺》的大会发言。2006年8月《紫砂茶海·铜鼓壶组》入选第二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06年8月参加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精品作品展暨首届收藏家交流”,荣获“2006年度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紫砂艺术大师”称号。2006年10月参加2006中国云南国际民间工艺高层论坛暨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三件作品(京剧·民居·铜鼓)参加会员展。作品及论文《宜兴紫砂的传承与发展》刊于《国际民间工艺论文集》。2006年10月参加“2006年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系列活动:在“艺术与论计论坛”中做学术讲座。《论北欧的现代陶艺》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古代成语提梁茶具》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银奖。2006年11月江苏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授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006年11月参加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和合壶》获创新艺术金奖2006年12月参加第五届全国工艺美术收藏家艺术家联谊会,作交流发言。2007年1月《江南民居》紫砂壶入选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获金奖(中国民协、江苏文联、省民协、省工艺美术学会主办2007年1月作品《吴风锡韵》P50页刊出个人简介和作品《中国紫砂文化与艺术》P66、67页刊出,任编委,(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个人简介和作品《文艺家与企业家》杂志第四期4页介绍P15~18页(省文联主管)2007年4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院刊》2007第一期“名人名作介绍”p138页入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编《中国工艺美术世纪新作选》。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知名品牌产品分类采购指引“工艺美术卷”》A136 页2007年10月26-28日筹办“江苏省首期工艺美术陶艺创新设计高级研修班”,并作题为《工艺思想与陶艺设计》演讲2007年11月《紫砂茶海系列》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2008年1月与范曾先生合作的作品刊《乐也陶陶》—范曾寄意紫砂集P124-159页2008年1月入编《中国民间艺术名家指南》P462页2008年3月27日被江苏省经贸委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2008年4月入编“中国紫砂艺术家”中国邮政明信片2008年4月24日-5月1日参加韩国2008京畿道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并作现场紫砂陶艺制作演示参展作品韩国版“中国陶瓷特别展”P74-77页刊出2008年6月20-24日在广州广东工艺美术馆举办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蒋新安紫砂艺术作品暨学生五人作品展” 由香港东方艺术中心出版《新安艺术·紫砂精品集》第二册个人作品专集2008年6月入编《中国文化遗产年鉴·陶艺紫砂》文物出版社出版P138页2008年7月紫砂壶艺作品参加北京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展览2008年12月16日参加由广州旅游协会、广州南方茶业商会、宜兴陶瓷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广州2010年亚运会献礼——‘羊城新八景’系列紫砂壶新闻发布会,“羊城新八景”系列紫砂壶之一“古祠留芳”壶被广州市博物馆收藏2008年12月论文《古代工艺思想与陶艺设计》发表于《江苏陶瓷》2008年第六期P16-18页2009年4月23-26日应邀参加“2009韩国第五届京畿道世界陶艺双年展”及其活动紫砂壶艺作品为京畿大学东洋陶瓷展览会收藏紫砂壶艺作品《和谐壶》《POLY AUCTLON》刊出2009年6月12日紫砂壶艺作品参加北京“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2009年6月“羊城新八景”邮票发行2009年6月入编《宜兴紫砂名人录》P45页2009年7月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罗志军省长参观个人工作室2009年9月拍摄中国茶文化大系电视片《中国紫砂》续集“壶泥春华·当代精英” 《壶泥春华》专题刊出P86-91页2009年11月组织参与江苏省工艺美术“艺搏杯”首届陶艺创新作品暨论文展评。任江苏省工艺美术“艺搏杯”首届陶艺创新作品展评评委。论文《宜兴紫砂陶与文化-中国紫砂艺术发展的文化研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艺搏杯”首届陶艺论文评比一等奖。2009年11月23日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为合作的《和谐壶》在北京保利拍卖举行的“中国当代高端工艺品专场”拍卖中高价成交2009年12月与江苏喻继高、高云、言恭达等二十一位著名书画家合作,共同创作《和谐》茗壶2010年3月紫砂茶壶《国粹系列·京剧》、《国粹系列·民居》、《国粹系列·殷商遗韵》、《紫砂茶海·唐韵》获国家造型专利2010年6月1日南京军区司令访问工作室,作壶艺制作演示交流2010年7月2-4日组织参与“江苏省第二期工艺美术陶艺创新设计高级研修班”,并作题为《中国元素在紫砂陶艺创作中的运用》的演讲2010年7月29- 8月1日组织参与“首届广州紫砂陶艺文化节” 。仼“紫陶杯”优秀作品评比大赛评委。《大道和谐紫砂对壶》获评委特别奖。作宜兴紫砂壶鉴赏点评。作《紫砂知识及收藏》的专题讲座2010年8月13- 18日组织参与在广州岭南会馆举行的“演绎紫砂经典,续写陶艺新篇——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艺作品展。《京剧紫砂壶》被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先生收藏。接受广东电视、电台的专访2010年9月9- 12日组织参与由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承办的“2010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紫砂陶艺作品获“2010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2010年9月9日参加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连任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2010年9月12日参加“书画情系故乡情”吴冠中艺术研讨会。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郭瑞腾董事长、保利艺术博物院蒋迎春馆长参观工作室2010年12月16-21日参加佛山“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活动。《百虎献瑞紫砂壶组》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铜奖。江苏省陶瓷艺术设计金奖2010年12月参加“和而不同”吴冠南、范扬、周京新中国画展开幕式2010年12月参加桂林宜兴《墨海飘香紫玉传情》-名城、名家、名园艺术作品邀请展2011年被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授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11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中国陶瓷工业杂志电话号码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内涵,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江西的东北部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就是瓷都景德镇。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自宋代以后,便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领风骚,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氛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精湛的典型,也是人类 文明史上一颗不断放射光芒的明珠。1958年,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就在这座千年古镇诞生了,从而翻开了中国陶瓷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她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如今学院已由过去单一的陶瓷专业,发展为以陶瓷工科为主体,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兼备,体系完整,专业人才集中的多学科的陶瓷高等教育学府。现在,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和热能工程、外国语、社会科学、体育等11个院系38个专业,有硕士、本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多层次的培养形式,并向海外招收攻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留学生。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设计艺术学、美术学、材料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具有培养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近期内学院将新建一批硕士点和1至2个博士点。由于学院在行业中的特殊地位,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 分会、中国陶瓷协会信息中心 和人才培养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日用陶瓷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专业协会,依托学院人才、技术及装备、信息等优势,纷纷在学院建立。学院以产学研为纽带,在广东佛山市与著名的建筑陶瓷产地南庄镇携手合作建立了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共同为中国建筑陶瓷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作出贡献。该中心已被科技部确认为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并已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学院拥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郭景坤和国内外著名陶艺家秦锡麟领衔的学识水平高、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有很多是蜚声海内外的陶瓷艺术家或陶瓷工程专家。学院还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30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许多科研项目已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地方经济的产业支柱。 学院 陶瓷艺术创作十分活跃,许多教师的作品被国内外著名的博物馆收藏。走进学院,你仿佛步入了一座陶瓷艺术殿堂,被那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所陶醉。校园里随处可见格调高雅、风格各异的雕塑,处处散发出艺术的芳香,充满着开放的活力。徜徉在教师作品陈列室、研究生作品陈列室、学生作品陈列室、外国作品陈列室、古陶瓷作品陈列室, 那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令人流连忘返。 学院编辑出版的《中国陶瓷工业》、《中国陶瓷》、《中国陶艺》、《陶瓷学报》、《陶瓷学院报》等报刊,享誉国内外陶瓷界,其中《中国陶瓷工业》杂志是我国陶瓷行业唯一的中文核心期刊。学院图书馆藏书丰富,并建立起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现已被列为全国陶瓷文献信息中心。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学院教育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学院按照拓宽专业,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思路,根据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妥善处理好基础与专业、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技术与经济、知识与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关系,并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依托基地办学,以陶瓷工程和工艺美 术两大优势专业 为龙头,拓宽办学专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很好,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祖国大江南北,成为中国陶瓷工业重要技术骨干力量,为中国陶瓷工业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1998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近年来,学院先后建起了国际陶艺中心、图书馆、逸夫教学楼、科技大楼、室内游泳馆和校园网等一批教育交流与活动设施。学院占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一所体现教育、科研、文化功能、具有浓郁艺术氛围和优良校风的生态校园和文明校园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陶院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已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文化体育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培育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爱心社、红飘带、绿色服务团等青年志愿者组织活跃在校园和瓷都。学院多次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如今绿树成荫、鲜花簇拥、文化品位高的校园、精美的陶瓷艺术陈列室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打造一所特色鲜明、开放型的知名高校,是“陶院人”努力的目标。“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是学院根据时代发展提出的新思路。学院已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芬兰 、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18所高校建立起校际友好关系。通过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修学访问、开展科研、进行学术交流、互换学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学院与美国阿尔佛雷德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陶艺国际夏季进修学院”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学院多次与国外的陶瓷艺术界和大学举办国际陶瓷艺术教育大会、国际陶瓷材料与工程研讨会、国际陶瓷艺术研讨会、中美陶艺展、中加陶艺展、中韩陶艺展、亚太地区陶艺展、国际陶艺展等。一年一度的中外大学生足球友谊赛、中外大学生文化交流会,促进了学院师生与国外的交流。学院每年还选派一批学生到国外去修学旅行,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杨光远,号顽石斋主,1956年8月生于潮州。现为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从艺三十年多来,先后荣获国际、国家、省级各大奖项,出版有《杨光远国画挂历》、《杨光远诗词墨迹选》、《杨光远青花画集》以及《杨光远艺术釉作品集》、《杨光远潮彩艺术》等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杨自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陶瓷的泰斗张守智,都曾为杨光远题写书名及作序。这些书、画、陶瓷作品集记录了杨光远从艺30多年的足迹,显示他学者的风范。2010年1月,杨光远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受到省长黄华华的接见。杨光远不仅是陶瓷艺术大师,他更是一位多才多艺,博览诗词书画文的学者。除早年担任《潮州陶瓷志》、《潮州工业志》的编纂工作之外,还发表了有创见性的陶瓷科研论文若干篇。2001年在中国陶瓷界的权威杂志《中国陶瓷》上,发表了《被忽略千年的潮州青瓷--兼谈潮州窑在中国陶瓷史的地位论》论文,引起了陶瓷界、经济界专家、学者的关注。翌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邀请杨光远为大会特邀嘉宾并宣读了该论文,又一次在陶瓷界传为佳话。“烈火销熔情不悔,憾人瓷艺出心田”。这是杨先生创作历程的真实写照——无怨无悔、索求唯远。当记者问及杨光远,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他三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陶瓷艺术的创作中时,杨先生只是笑了笑。但是从他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一份睿智、一种对艺术的执着和一股勇攀高峰、不断求索的决心……

中国陶瓷工业杂志电话多少号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下设人才培训、经济技术信息、节能技术、咨询服务、陶瓷美术设计五个工作委员会和建筑卫生陶瓷、陈设艺术陶瓷、陶瓷原料及辅助材料、装饰材料、技术陶瓷、陶瓷技术装备等六个专业委员会。1、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处;2、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4、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设备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广东佛陶集团力泰陶瓷机械有限公司;5、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原料辅料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轻工业陶瓷研究所;6、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工业陶瓷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江苏省陶瓷研究所;7、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陈设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协会本部;8、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日用陶瓷分会;办事地点:华光陶瓷集团;9、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营销分会;办事地点: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华夏陶瓷博览城陶星楼3楼;10、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人才培训部;办事地点:景德镇陶瓷学院;11、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经济技术信息部;办事地点:景德镇陶瓷学院;12、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办事地点:协会本部;13、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节能技术中心;办事地点: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 ;14、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美术设计中心;办事地点:中国陶瓷工业协会;15、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 ;办事地点:广东省佛山市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29栋2楼东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内涵,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江西的东北部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就是瓷都景德镇。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自宋代以后,便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领风骚,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氛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精湛的典型,也是人类 文明史上一颗不断放射光芒的明珠。1958年,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就在这座千年古镇诞生了,从而翻开了中国陶瓷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她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如今学院已由过去单一的陶瓷专业,发展为以陶瓷工科为主体,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兼备,体系完整,专业人才集中的多学科的陶瓷高等教育学府。现在,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和热能工程、外国语、社会科学、体育等11个院系38个专业,有硕士、本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多层次的培养形式,并向海外招收攻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留学生。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设计艺术学、美术学、材料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具有培养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近期内学院将新建一批硕士点和1至2个博士点。由于学院在行业中的特殊地位,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 分会、中国陶瓷协会信息中心 和人才培养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日用陶瓷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专业协会,依托学院人才、技术及装备、信息等优势,纷纷在学院建立。学院以产学研为纽带,在广东佛山市与著名的建筑陶瓷产地南庄镇携手合作建立了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共同为中国建筑陶瓷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作出贡献。该中心已被科技部确认为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并已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学院拥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郭景坤和国内外著名陶艺家秦锡麟领衔的学识水平高、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有很多是蜚声海内外的陶瓷艺术家或陶瓷工程专家。学院还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30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许多科研项目已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地方经济的产业支柱。 学院 陶瓷艺术创作十分活跃,许多教师的作品被国内外著名的博物馆收藏。走进学院,你仿佛步入了一座陶瓷艺术殿堂,被那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所陶醉。校园里随处可见格调高雅、风格各异的雕塑,处处散发出艺术的芳香,充满着开放的活力。徜徉在教师作品陈列室、研究生作品陈列室、学生作品陈列室、外国作品陈列室、古陶瓷作品陈列室, 那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令人流连忘返。 学院编辑出版的《中国陶瓷工业》、《中国陶瓷》、《中国陶艺》、《陶瓷学报》、《陶瓷学院报》等报刊,享誉国内外陶瓷界,其中《中国陶瓷工业》杂志是我国陶瓷行业唯一的中文核心期刊。学院图书馆藏书丰富,并建立起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现已被列为全国陶瓷文献信息中心。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学院教育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学院按照拓宽专业,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思路,根据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妥善处理好基础与专业、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技术与经济、知识与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关系,并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依托基地办学,以陶瓷工程和工艺美 术两大优势专业 为龙头,拓宽办学专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很好,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祖国大江南北,成为中国陶瓷工业重要技术骨干力量,为中国陶瓷工业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1998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近年来,学院先后建起了国际陶艺中心、图书馆、逸夫教学楼、科技大楼、室内游泳馆和校园网等一批教育交流与活动设施。学院占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一所体现教育、科研、文化功能、具有浓郁艺术氛围和优良校风的生态校园和文明校园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陶院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已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文化体育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培育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爱心社、红飘带、绿色服务团等青年志愿者组织活跃在校园和瓷都。学院多次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如今绿树成荫、鲜花簇拥、文化品位高的校园、精美的陶瓷艺术陈列室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打造一所特色鲜明、开放型的知名高校,是“陶院人”努力的目标。“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是学院根据时代发展提出的新思路。学院已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芬兰 、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18所高校建立起校际友好关系。通过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修学访问、开展科研、进行学术交流、互换学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学院与美国阿尔佛雷德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陶艺国际夏季进修学院”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学院多次与国外的陶瓷艺术界和大学举办国际陶瓷艺术教育大会、国际陶瓷材料与工程研讨会、国际陶瓷艺术研讨会、中美陶艺展、中加陶艺展、中韩陶艺展、亚太地区陶艺展、国际陶艺展等。一年一度的中外大学生足球友谊赛、中外大学生文化交流会,促进了学院师生与国外的交流。学院每年还选派一批学生到国外去修学旅行,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中国陶瓷工业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内涵,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江西的东北部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就是瓷都景德镇。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自宋代以后,便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领风骚,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氛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精湛的典型,也是人类 文明史上一颗不断放射光芒的明珠。1958年,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就在这座千年古镇诞生了,从而翻开了中国陶瓷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她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如今学院已由过去单一的陶瓷专业,发展为以陶瓷工科为主体,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兼备,体系完整,专业人才集中的多学科的陶瓷高等教育学府。现在,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和热能工程、外国语、社会科学、体育等11个院系38个专业,有硕士、本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多层次的培养形式,并向海外招收攻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留学生。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设计艺术学、美术学、材料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具有培养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近期内学院将新建一批硕士点和1至2个博士点。由于学院在行业中的特殊地位,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 分会、中国陶瓷协会信息中心 和人才培养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日用陶瓷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专业协会,依托学院人才、技术及装备、信息等优势,纷纷在学院建立。学院以产学研为纽带,在广东佛山市与著名的建筑陶瓷产地南庄镇携手合作建立了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共同为中国建筑陶瓷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作出贡献。该中心已被科技部确认为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并已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学院拥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郭景坤和国内外著名陶艺家秦锡麟领衔的学识水平高、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有很多是蜚声海内外的陶瓷艺术家或陶瓷工程专家。学院还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30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许多科研项目已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地方经济的产业支柱。 学院 陶瓷艺术创作十分活跃,许多教师的作品被国内外著名的博物馆收藏。走进学院,你仿佛步入了一座陶瓷艺术殿堂,被那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所陶醉。校园里随处可见格调高雅、风格各异的雕塑,处处散发出艺术的芳香,充满着开放的活力。徜徉在教师作品陈列室、研究生作品陈列室、学生作品陈列室、外国作品陈列室、古陶瓷作品陈列室, 那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令人流连忘返。 学院编辑出版的《中国陶瓷工业》、《中国陶瓷》、《中国陶艺》、《陶瓷学报》、《陶瓷学院报》等报刊,享誉国内外陶瓷界,其中《中国陶瓷工业》杂志是我国陶瓷行业唯一的中文核心期刊。学院图书馆藏书丰富,并建立起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现已被列为全国陶瓷文献信息中心。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学院教育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学院按照拓宽专业,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思路,根据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妥善处理好基础与专业、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技术与经济、知识与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关系,并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依托基地办学,以陶瓷工程和工艺美 术两大优势专业 为龙头,拓宽办学专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很好,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祖国大江南北,成为中国陶瓷工业重要技术骨干力量,为中国陶瓷工业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1998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近年来,学院先后建起了国际陶艺中心、图书馆、逸夫教学楼、科技大楼、室内游泳馆和校园网等一批教育交流与活动设施。学院占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一所体现教育、科研、文化功能、具有浓郁艺术氛围和优良校风的生态校园和文明校园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陶院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已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文化体育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培育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爱心社、红飘带、绿色服务团等青年志愿者组织活跃在校园和瓷都。学院多次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如今绿树成荫、鲜花簇拥、文化品位高的校园、精美的陶瓷艺术陈列室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打造一所特色鲜明、开放型的知名高校,是“陶院人”努力的目标。“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是学院根据时代发展提出的新思路。学院已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芬兰 、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18所高校建立起校际友好关系。通过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修学访问、开展科研、进行学术交流、互换学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学院与美国阿尔佛雷德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陶艺国际夏季进修学院”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学院多次与国外的陶瓷艺术界和大学举办国际陶瓷艺术教育大会、国际陶瓷材料与工程研讨会、国际陶瓷艺术研讨会、中美陶艺展、中加陶艺展、中韩陶艺展、亚太地区陶艺展、国际陶艺展等。一年一度的中外大学生足球友谊赛、中外大学生文化交流会,促进了学院师生与国外的交流。学院每年还选派一批学生到国外去修学旅行,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邹明林同志,男,1963年4月生于湖南省醴陵,大专学历文化。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湖南省陶艺家协会主任委员,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执行主编,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特聘高级工艺美术师。1981年陶瓷技工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分配到湖南省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复制设计创作工作,1992年考入湖南省轻工专科学院电大工艺美术专业学习三年,毕业后回单位继续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工作。并从事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社杂志美术编辑、总编辑、执行主任工作至今。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期间从事了大量的陶瓷美术复制、设计、创作工作,所创作设计的部分作品参加了各种艺术博览会、陶瓷艺术、工业展览会……部分作品获奖并被收藏。1986年作品“希望”获所二等奖,2007年西湖艺术博览会,火性人湖南陶艺展,“流水”系列作品、“诗绎”作品分获金、银奖,2008年第四十三界国际陶艺学会大会作品“续”系列作品获优秀作品奖。作品“红豆绿”被中国陶瓷馆收藏。1992年株洲(国际)陶瓷烟花节设计并监制的大型仿瓷“神龙宝塔”,高15米,占地16平米,将陶瓷艺术作品溶合其中,宝塔造型优美,声、光、电完美结合,得到大家赞誉,获得最佳花灯奖。为充分利用好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这一平台,对中国现代、传统陶瓷技术及艺术作品、产品进行宣传,对醴陵釉下五彩陶瓷产业进行了大力的宣传推介。撰写了《醴陵釉下五彩发展浅述》,《醴陵釉下五彩知识介绍》系列文章,沩山考察记实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已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08年评为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

中国陶瓷工业杂志电话号码查询

从事陶瓷艺术研究、创作和教学30余年。形成清新、洗练、空灵、典雅的艺术风格,创作研制的艺术陶瓷、国画作品先后在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类艺术评比中荣获金、银、铜奖,一、二、三等奖35项,个人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陶瓷艺术家辞典》、《景德镇历代陶瓷艺术名人集》等20多部专业典籍。在进行陶瓷艺术创作的同时,并具有深厚的艺术理论修养。编写《陶瓷设计与制作》,《图案与装饰基础》,《平面构成及应用》,《设计素描》等多部教材,分别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撰写的论文十余篇分别发表在《中国陶瓷》《美术大观》《中国陶瓷工业》等杂志上。同时多次被聘为“全国广告艺术设计大赛”江西赛区组委会委员、评委, “江西省包装设计大赛”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家辞典》、《景德镇当代陶瓷美术百家》等书籍编委,个人艺术成就在中国科学发展导刊《中华时代》杂志“名人名家”栏目,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1世纪教育》“校园艺苑”栏目, 《中国工艺礼品报》、《福建日报》、《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等多家书刊、报纸报道与评论。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下设人才培训、经济技术信息、节能技术、咨询服务、陶瓷美术设计五个工作委员会和建筑卫生陶瓷、陈设艺术陶瓷、陶瓷原料及辅助材料、装饰材料、技术陶瓷、陶瓷技术装备等六个专业委员会。1、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处;2、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4、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设备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广东佛陶集团力泰陶瓷机械有限公司;5、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原料辅料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轻工业陶瓷研究所;6、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工业陶瓷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江苏省陶瓷研究所;7、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陈设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办事地点:协会本部;8、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日用陶瓷分会;办事地点:华光陶瓷集团;9、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营销分会;办事地点: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华夏陶瓷博览城陶星楼3楼;10、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人才培训部;办事地点:景德镇陶瓷学院;11、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经济技术信息部;办事地点:景德镇陶瓷学院;12、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办事地点:协会本部;13、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节能技术中心;办事地点: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 ;14、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美术设计中心;办事地点:中国陶瓷工业协会;15、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 ;办事地点:广东省佛山市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29栋2楼东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