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零零七年第五期

发布时间: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零零七年第五期

刊名: 江苏社会科学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主办: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3-8671 CN 32-1312/C 邮发代号 28-148 创刊年:1980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版核心期刊 刊名: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镇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1-6604 CN 32-1655/C 邮发代号 28-181 曾用刊名: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1994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刊名: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科技大学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江苏省镇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673-0453 CN 32-1743/C 曾用刊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2001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刊名: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Th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主办: 江苏行政学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9-8860 CN 32-1562/C 邮发代号 28-278 创刊年:2001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刊名: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工业学院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江苏省常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672-9048 CN 32-1720/C 曾用刊名: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2000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刊名: 江苏政协 主办: 江苏省政协办公厅 周期: 月刊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4-7433 CN 32-1350/D 创刊年:1992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以上是不完全统计楼主想更多了解的话,可以给我发百度HI消息!PS:苏大哥你怎么也跑来逛知道啦?

《强制执行竞合刍议》,载《安徽法学》1995年第3期。《论协议管辖及我国立法之完善》,载《学术界》1996第1期。《试析起诉的消极条件》,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试论仲裁协议若干法律问题》,载《律师世界》1996年第5期。《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及其发展》,载《社科信息》1996年第7期。《“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作为民事再审事由之我见》,载《江西法学》1997年第1期。《诉讼成本控制论》,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赵钢、占善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应有的诉讼观念》,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代位执行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1期。《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法院审判行为约束软化的若干表现及其矫正》,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论代位财产保全》,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4期。《也论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之关系》,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不应轻易否定》,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9期。《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新论》,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美国民事没收法与正当程序的冲突与衡平》,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试论民事诉讼特别地域管辖之立法缺失及其完善》,载《法学》1999年第8期。《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之关系探析——从法院裁判之生成角度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5期。《关于二审程度中反诉问题的一点思考》,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6期。《完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之构想》,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1期。《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初步检讨》,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略论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恒定原则》,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略论专属地域管辖适用之特质》,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5期。《关于撤诉的几个问题》,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再论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及其适用——以〈民事诉讼法〉之修订为背景》,载《诉讼法论丛》2004年版。《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4期。《略论民事强执行中不动产查封之方法》,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占善刚:《当事人陈述探微》,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占善刚、刘显鹏:《论不服仲裁裁决应有之救济途径及其适用》,载《仲裁研究》2006年第1期。占善刚:《略论诉之追加》,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3期。占善刚:《关于民事诉讼期间的几个问题》,载《珞珈法学论坛》(第5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占善刚、熊洋:《关于二审程序中诉之追加问题的思考》,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占善刚、刘丹:《试论行政诉讼中之自认》,载《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之自由证明》,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占善刚、阮志勇:《漏判及其救济刍议》,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占善刚:《证明妨碍之比较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6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之文书提出义务》,载《求索》2008年第3期。占善刚:《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初探》,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占善刚:《证据协力义务之比较法分析》,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占善刚:《当事人讯问之比较研究》,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占善刚:《我国民事判决脱漏应然救济途径之探究》,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占善刚、朱建敏:《证据保全若干问题探析》,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期。占善刚:《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占善刚、熊洋:《论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及对我国立法的借鉴》,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赵钢、占善刚:《浅议10年司法改革之得失》,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占善刚:《证据法定与法定证据——兼对我国<民诉法>第63条之检讨》,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1期。占善刚:《主张的具体化化研究》,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主义的例外》,载《法学评论》20010年第3期。占善刚:《证明妨害论——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抗辩论析》,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费用请求权简论》,载《求索》2010年第6期。 占善刚、王登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正当性基础与制度构建》,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占善刚:《对我国民事申请执行期间制度的初步检讨——以《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修改为对象的分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不变期间探微》,载《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期。占善刚:《民事诉讼“期间”的法律规制思考》,载《理论探索》2012年第4期。占善刚:《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研究——德国、日本的判例、学说之考察及其启示》,载《现代法学》2012年第2期。占善刚:《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之定性分析》,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共通原则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5期。占善刚、王登辉:《案外人申请再审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1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占善刚:《附理由的否认及其义务化研究》,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占善刚:《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及我国立法完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谢绍静、占善刚:《比例原则视角下我国民事诉讼罚款制度的立法完善——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增加罚款数额为切入》,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3期。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保全的类型化分析》,载《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协力义务论析》,载《证据科学》2013年第5期。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罚款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占善刚:《论民事证据调查的应有法律规则——以证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作证为视角》,载《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2期。占善刚、刘芳:《论舍弃上诉权》,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占善刚:《论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人不出庭作证之应有后果——〈民事诉讼法〉第78条评析》,载《法学家》2014年第2期。占善刚:《德国、日本民事诉讼中不知的陈述规制之比较及其启示》,载《法学评论》2014年第3期。占善刚:《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性质及其给付路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占善刚、刘丹:《论我国行政诉讼中自认制度的构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占善刚、刘芳:《程序违法与发回重审——〈民事诉讼法〉第170条之检讨》,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72、占善刚、宋庭辉:《论民诉法“涉外诉讼程序”一编的废除》,载《天津法学》2015年第2期。 73、占善刚:《当事人申请证据调查的法律规制问题》,载《理论探索》2015年第4期。 74、占善刚、杨瑜娴:《论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性质及制度矫正》,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75、占善刚:《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定性分析》,载《法学》2015年第8期。 76、占善刚、严然:《“省统管”背景下地方人大监督同级司法机关问题研究》,载《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0期。 77、占善刚:《证据保全程序参照适用保全程序质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1条第三款检讨》,载《法商研究》2015年第6期。 78、占善刚:《民事诉讼发回重审的理由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6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零零七年第五期期末试题

什么问题????????????、、、

关于近代中国公路研究的学术史梳理,目的在于陈明既有公路研究在理论,内容或方法上的局限,突出湘川公路及其历史记忆所呈现的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仅供参考) 摘 要:通过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阐述,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收益率、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方面较往年明显增长,但是在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客户排队、银行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并提出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加强营销意识、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完善运营体制等措施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力;零售业务;中间业务�      1 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      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银行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所形成的独有的,能为股东创造持续高额的未来收益而具备的能力。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具体评估:�   (1)收益即资产收益率,它体现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获利能力,反映了商业银行使用经济资源的效益和效率,是衡量其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2)核心业务和产品,该业务和产品具有核心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优势,并且基于此,银行可以开发更多的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   (3)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存款基数及分行网络,这些客观指标较全面的概括了商业银行资产的风险性、流动性、影响力、品牌信誉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源等等。�   (4)管理因素,它是指银行发展竞争力的能力:包括高层是否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和管理能力关注市场及其变化发展趋势;银行是否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内控机制;银行是否具有灵活的用人机制和足够的各类人才储备;是否有完备的培训机制;是由具有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员工所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银行是否有有效的持续的创新能力;是否有明确的定位和长远规划。�      2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      1 核心业务和产品发展缓慢,分散了商业银行竞争力�   1 零售业务忧患多�   当前零售业务的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验缺乏的影响,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在总贷款规模中占比不足20%。同时,由于当前国内信用环境欠佳,缺乏对个人信息资料的积累与储存以及个人资信状况的标准和尺度,市场上零售业务产品种类单一,缺乏灵活性,同质化竞争明显。�   2 中间业务效益差�   (1)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较低。中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25%,而美国花旗银行收入的80%来自于中间业务。在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 �   (2) 中间业务结构层次不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收付结算和代理业务品种方面,为了抢夺有限的客户资源,各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出现任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倒贴的不良竞争局面。此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从事的业务范围很窄,金融创新能力差,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利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资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服务的方面还比较欠缺。�   3 客户排队怨言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投资活动日益多元化,特别是2007年以来,股市行情火爆,银证转账业务、基金业务迅速增长,社会对银行服务需求激增,客户排队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竞争力。�   2 银行管理弊端显现,束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   (1)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四大银行员工众多,但是,精通国际金融、国际惯例、本土管理的现代金融人才短缺,即产生了人员相对过剩的矛盾:初级操作人员过剩,而高级管理人才短缺。�   (2)高端业务、品牌创新在基层认识不够,贯彻不得力。基层行工作人员竞争意识欠缺,特别是培训体制的落后,部分客户经理只能靠“关系”,下指标,任务,请吃喝等手段维持现有业务,并未真正认识到投资银行、电子银行、理财、国际业务等高端产品的重要性。�   (3)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内部审核,稽核制度存在安全隐患;绩效考评措施不严,优质员工流失严重;银行文化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导致存在短期的行为。   �   3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不断创新金融零售产品,完善服务体系�   积极拓展以个人金融服务为中心的银行业务范围,利   用银行员工专业的文化知识,不断完善信用卡、个人小额抵押贷款、代收代付、投资代理、综合理财、信息咨询、基金管理等业务,要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定不同的服务内容。同时改变以往以柜台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加快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等方式,降低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2 丰富中间业务的品种,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要注意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信息系统,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加大对中间业务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建立我国商业银行自己的金融高级科研、咨询等人才队伍。�   3 着力解决客户排队问题,树立良好形象�    优化网点设计和运营,优化基层工作人员的劳动组合,提升银行服务质量,加强分类管理,根据柜面业务繁简和耗时情况进行以下分类:理财业务、存取款业务、汇款和汇兑业务等,然后在不同的窗口或区域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发挥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功能,既降低运营成本,又提高营业效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不仅要引进外部人才,还要注意培养和选拔内部人才,重点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管理人员,精通中间业务、个人投资业务、国际金融投资的业务人才,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营销人才,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维护升级、信息集中处理的科技人才,不断完善员工考绩考核制度与目标管理制度,实行员工的差别化管理,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5 增强营销意识,提高信誉品牌效应�   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树立现代营销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效益和市场占有率为目标,转变传统营销理念,广泛采用电子科技技术等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不同目标客户需求实行个性化、差别化服务,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和服务效率与营销的办法,提高品牌效应。同时,加强对同业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的研究,努力促成银行的比较优势,培育银行竞争力。�   要使基层工作人员有时代的紧迫感,必须强化时代步伐的快速意识,同时在基层行要全面加快核心竞争力品牌的营销推广步伐,独创品牌,特别在品牌的坚实来源上一定要有突破,还要不断在投资银行、电子银行、理财、国际业务等高端产品上拓宽业务范围,抢夺市场份额和赢得客户的长期支持与信赖。�   6 构建先进管理机制,银行与员工共成长�   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全面加强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审核制度,建立全面、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使各隐患得以化解。跟进和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和管理机制,变革内部管理组织机制。在人员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促进员工有效提升素质和发展能力,激发员工的热情,来共同认同银行文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全心全意为银行服务。�      参考文献�   [1]�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研究报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12-�   [2]�文学舟,谭中明入世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3]�黄文涛,胡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江西

‍铁路作为历史上最有进步性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铁路能够加速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乡村地区的城市化。清末民国时期,国人对修建铁路的看法并不一致。人们对铁路这种新生事物的接纳,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清末特殊的时代背景与铁路中国是自19世纪起,随日本及印度之后的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也是亚洲范围内受西方“路款资助”最多的国家。从清末鸦片战争之后,传入中国人耳畔的不仅仅有洋人的枪炮和军事能力如何强盛一说。诸如“西方国家先进的经济法律和器物制度”等等消息均不胫而走,广泛传扬在了宫廷和巷弄之间。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为了向清政府宣扬建设铁路的利好。特意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资修建了一条一里长的“迷你铁路”,以供清廷参观。《清稗类钞》记载,“英人杜兰德与同治乙丑七月,以长可里许小铁路一条,敷于京师永宁门外之平地,以小车驶其上,迅疾如飞。”时人对新鲜的火车十分感兴趣这等新奇的玩意的确引起了大臣和街坊们的好奇不假,可在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百姓们多多以敏感的态度对铁路的出现表现出怀疑和惊讶。文献记载,时清人对火车“诧为妖物、视若蛇行”,且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社会骚动。就这样,朝廷赶忙役使衙门派人拆除了该铁道,这才使风波最终平息。二、铁路的发展和引发的连带效应我国第一条真正运营的铁路,是在光绪二年(1876年)在上海通行的吴淞铁路。虽然此条铁路确为英国怡和商行在未经中央首肯的情况下擅自铺设的,但它在朝野上下激起的反馈却真真正正地刺激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风情画:吴淞铁路开通盛况顾名思义,吴淞铁路就是由上海通往吴淞的一段短途铁路,全长不过14公里而已。在知悉吴淞铁路通车运行的现实之后,清政府官员立马形成了两派对立的势力。其中有一派是倡议接受铁路建设的,甚至还要进一步引进西方的工厂和机械,扩大同洋人的合作,这一派人就是我们熟悉的洋务派。而在朝中的大多数人,由于出于不同的原因考虑,多选择加入保守派的阵营中抵制新鲜事物的发生。1881年,在奉行“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李鸿章一度的坚持之下,清廷终于让步。这一年,由河北省唐山通向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正式开始铺设了。为了获取唐山煤矿的经济效益,清廷准许李鸿章聘请英国工程师金达尔作为负责监督铁路修筑的总工程师,项目任务的总承包商则选用清廷控制的开平矿务局。工人们在开平矿务局干活起初,在铁路试运行的过程中,唐胥铁路上跑起来的火车都是由马和骡子等牲畜拉运的。这是李鸿章为了避免引起“官怒民怨”所采取的折中手段。后来,在英、法、俄、日等多国资本渗透到中国国内的时候,“加速建设符合现代性要求的铁路”便被提上了日程来。利用外国资本修筑铁路,固然是一件十分有利的好事。因为这些先进国家不仅仅有发展了数十年铁路后积累下的宝贵经验,而且还有着一大批精通专业技能的相关人才。通过雇佣或借贷外国资本,可以使清政府免于走西方世界走过的老路,这是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权宜之计”。河南汴洛铁路建设中的工人们不过,在外国资本流入中国的过程当中,同样也发生过许多不让人愉快的事情。例如在1898年同德国签订的租约中就规定了,允许德国在山东省境内修筑胶济铁路。但是,在铁路沿线30华里内的采矿权都要因此而归属于洋人。同样,中国同俄法等国签订的租约,敦促法国修筑链接云南和印度支那的滇越铁路的同时,也要将沿线资源的归属权和土地开发权归给洋人。胶济铁路沿线旧址三、号召“收回路权”对铁路发展的影响在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后,从上层官宦到士绅平民,有越来越多的人都看到了朝廷的腐败不堪和清政府的落后守旧。铺设铁路的提议,由一开始的不被社会广泛接受,一时间转换成为了人们竞相追逐的时尚。大体上,从甲午战争之后,清末的铁路新政经历了“合股官营、全权商办与路权国有”三大阶段。第一大阶段我们刚刚已经提到过了,就是吸引外资合股,以官府的名义去修建铁路。这一阶段大概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设想,直到20世纪初左右进入平缓。有的同学要问了,既然有商办铁路的可能,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允许外国人在我们的国家帮我们建设铁路呢?就像今天,我们聘请外国公司为我们架设楼宇一样。京汉铁路的汉口大智门车站铁路运营的问题不比普通的建筑。铁路的运营不仅仅意味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会因此被盘活,而且更意味着国家的国防和军事战略统统都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因此不可能将全部工程都委托于外人。合股官营已经是在清政府“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对洋商作出的巨大让步了。第二阶段,以清政府在1904年推行的号召民间团体出资商办铁路的诏令为代表。此令推行不久,就即刻引来了士绅和地方财阀的关注。但是,这种看似是在“放权”和吸纳资本的手段,在实行不久就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老照片:清末民初的中国铁路交通中国社会在彼时还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财富和资金并没有在少数怀有热情的平民中大量流动。而修建铁路对于他们来说,则是一件“言之轻而易举,行之高不可攀”的大事。所以,政府在真正将办理此事的希望委托给社会的时候,却又看到了社会和民众的无力。第三阶段对于收回路权和铁路国有政策的坚持,则是在清朝最后几年中发生的事情。清政府认为,在建设铁路的问题上再也不能依赖平民,而是应当将下放至各地的建设权收回,并雇佣西洋工程师来继续修建。民间对此多表示反对意见,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华之后,全民上下对于洋人、洋货的愤恨已经到达了极点。因此清政府便无力推行他的计划,甚至由民间自发兴起的“保路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还刺激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文史君说:铁路作为现代国家交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被人称为“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工具”。因为它能够给民众以直接的视听刺激和感官刺激,同时还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社会的定居方式。清末民国的铁路建设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也是如此。瓷儿还是认为,无论在近代关于铁路建设的争论中得到的分歧有多么巨大、开支和用度有何等困难,铁路建设总是越早越好的。铁路建设十分符合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商业规律,因为它能够在陆地上起到沟通全局的作用。在今天,中国的“高铁速度”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领头羊。和清末时期我们的积贫积弱相对比,中国的强盛是值得所有人骄傲的!参考文献:葛玉红:《清末铁路:社会嬗变的推进器》,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萧功秦:《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战略与管理,1996年12月刊(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零零七年第五期期末试题分析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古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等诸多原因,使许多珍贵的古籍被破坏、散佚甚至卖到国外,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重大损失,针对当时的情况党和政府在1949-1957年间曾采取了多种积极保护措施。1、党和国家对古籍保护的政策指导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军政委员会、地方人民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发布政令、通告、指示,制定条例、办法等为古籍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1、保护古籍图书,避免古籍散佚、毁坏的政策1、规定古籍的范围,并要求对古籍进行认真保护、保管1951年5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达保护文物的补充指示,其中第五点:“图书:古版及各种珍贵版本、孤本、绝本、抄本、金石拓本与不常见书籍、碑版、图书版片、简牍、档案、志书、年检、佛经、名人书法、墨迹等应负责征集,妥为保护与保管[1]。”1951年8月西南区制定《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将报刊、杂志、图书档案均列入必须严密加以保护的范围[1]。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古籍、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1]。1951年9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各地发出《关于健全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加强保护历史文物图书手迹的通知》[1]。1951年1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通告,指出:“历史文物包括古代金石、碑帖、书籍、字画……应很好地收集保管。”1951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第17次行政会议通过《川西区保护历代古籍文物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各种珍贵版、孤本、绝本、抄本与不常见之书籍……近代具有价值之中外图书、仪器、报章、杂志、图表,均应妥为保管,不得毁损[1]。”1956年,四川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以文社〈56〉第210号文件发出)。

1、《人文主义的理性思考》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8年第3期 2、《人文主义对西方近代科学诞生的影响》,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 期3、 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学海》 2008年第1 期4、 张国臣:《 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科学精神的塑造》,《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 陈志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历史教学》, 1984年第5期6、张井梅: 《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 《北方论丛》,2008年第2 期7、万建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神性与人性》,《远程教育杂志》, 1994年,第1期8、何光沪:《宗教改革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9、张西虎:《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社会科学家》, 2005,(03) 10、 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6,(01) 11、宋丽亚:《浅析文艺复兴的意义》,《桂海论丛》, 2004,(S2) 12、 杨贤宗:《文艺复兴观念的起源与发展》,《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13、海峰:《 文艺复兴的理由》,《科学大观园》, 2007,(06)

中国历史悠久,珍贵古籍灿若星河,但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外国的劫掠等原因,古籍遭受巨大损失。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进行保护,为以后古籍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古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等诸多原因,使许多珍贵的古籍被破坏、散佚甚至卖到国外,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重大损失,针对当时的情况党和政府在1949-1957年间曾采取了多种积极保护措施。1、党和国家对古籍保护的政策指导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军政委员会、地方人民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发布政令、通告、指示,制定条例、办法等为古籍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1、保护古籍图书,避免古籍散佚、毁坏的政策1、规定古籍的范围,并要求对古籍进行认真保护、保管1951年5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达保护文物的补充指示,其中第五点:“图书:古版及各种珍贵版本、孤本、绝本、抄本、金石拓本与不常见书籍、碑版、图书版片、简牍、档案、志书、年检、佛经、名人书法、墨迹等应负责征集,妥为保护与保管[1]。”1951年8月西南区制定《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将报刊、杂志、图书档案均列入必须严密加以保护的范围[1]。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古籍、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1]。1951年9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各地发出《关于健全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加强保护历史文物图书手迹的通知》[1]。1951年1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通告,指出:“历史文物包括古代金石、碑帖、书籍、字画……应很好地收集保管。”1951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第17次行政会议通过《川西区保护历代古籍文物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各种珍贵版、孤本、绝本、抄本与不常见之书籍……近代具有价值之中外图书、仪器、报章、杂志、图表,均应妥为保管,不得毁损[1]。”1956年,四川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以文社〈56〉第210号文件发出)。2、禁止将古旧书籍作为造纸原料1951年3月2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通令中指出“造纸纸浆工厂、作坊今后不得再行收购古书故纸为造纸原料,否则以破坏民族文物论处”[1]。1951年12月,为了加强古旧图书的搜集与保护工作,中央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用旧版书做纸浆材料的指示》[1]。3、避免珍贵古籍散佚1950年12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通知西南各省人民政府在减租退押时期应注意部分地主借口完成这一任务,将其所藏古书、字画贱价出售,分散破坏的行为[1]。1951年1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通令各级人民政府密切注意查禁将有历史价值之文物、图书、碑板任意破坏,零散出售,以及各寺庙僧道退押,售卖庙中各种宝贵经典[1]。1955年湖北人民委员会为保护图书文物,防治散佚损坏,向各市县发出通知,指出“土改中没收地主之书籍文物,均为国家财产……为各机关团体收藏者需进行一次清理登记,防止散佚损坏”[1]。4、禁止珍贵古籍流向国外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1]。1951年6月,文化部颁布关于“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对一些图书要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才能运往国外展览、交换、赠予,发给准许执照者准许出口

七年级下册数学报答案零五网

网上找不到的,谁也找不到的,小朋友,动动脑筋吧!答案只有你脑子里才有哦!

是北师大版的吗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0期甄丽娜仇晓春[2]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10期郑三元[3]完整经验的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5期陈纳[4]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2期张玉敏许卓娅[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6期周榕[6]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2期王春燕林静峰[7]"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9期赵南[8]试论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实践策略《新课程·上旬》2016年2期赵彩丽[9]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12期顾荣芳[10]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6期刘慧二、幼儿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被引次数:18作者:范元涛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2]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被引次数:18作者:陈维霞学前教育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3]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赵楠学前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以河北师大第二幼儿园教学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王芳芝音乐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9作者:何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作者:吴婵学前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7]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邵小佩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8]支持儿童带着理论前进——基于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幼儿园教学作者:魏婷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作者:陈曼丽学前教育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精心预设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之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胡冬群学前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幼儿园教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roblemsolvingby56yearsoldkindergartenchildreninacomputerprogrammingenvironment:AGFessakisEGouliEMavroudi《Computers&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A[2]InquiryEventsasaToolforChangingScienceTeachingEfficacyBeliefofKindergartenandElementarySchoolTHaimEshach《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andtechnology》,被SCI收录SCI20034[3]EverythingINeededtoKnowAboutTeachingILearnedinKindergarten:BringingElementaryEducationTechniquestoUndergraduateComputerScienceCShannonPollardRobertCDuvall《SIGCSEbulletin:ACMSIGCSEAnneHaworthHeatherSimmonsLizSchimanskiPamMcGarvaEileenKennedy《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91[10]CountingSounds:AnICTMusicalApproachforTeachingtheConceptoftheAngleinKBratitsis,TharrenosTatsis,KonstantinosAmanatidou,Anna2012

如果你需要发核心的学报,可以来我空间看看。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不是08北大核心,还有一个自然科学班的已经停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