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湖南科技人文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职务  姓名名誉校长刘筠党委书记郭军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和云资料来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党委书记:方健壮 方健壮,男,1958年3月出生,广东省惠来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广州外国语学院毕业。分别于广州外国语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华威大学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文学文体学硕士及英国学硕士学位。于1980年7月至 2002年7月在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作,历任英语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英文学院院长、教务处长、校长助理,兼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 报》常务副主编。2002年7月至2011年3月任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任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院 长、党委副书记。现任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英语教学”全国顾问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广 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小学(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委员会委员、广东现代远程教育协会会长、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 会长。长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英语教育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多项省级科研教研课题,出版著作、教材18部,先后四次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分管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广东电大报,组织宣传部(统战部合署)。联系文化与传播学院、外语系。院长、党委副书记:刘文清刘文清,女,1966年11月出生,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博士研究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入党,曾任广东英德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副市长。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在清远市人民政府工作,历任驻北京联络处副主任、主任。2002年9月至2007年1月任省委办公厅“省委新一号楼”筹建办副主任。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任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现任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全国秘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会副会长、广东省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秘书学会常务副会长。先后获得优秀公务员、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十二五”时期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营机制研究》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2部。主持12个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实践报告》分别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一等奖、全国“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主持学校行政与学科发展全面工作。分管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审计工作,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办公室(校友工作办公室挂靠),发展规划办公室(系统建设办公室合署),督导室(高职教育研究室合署)。联系信息与工程学院,数码设计与制作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海燕李海燕,女,1964年1月出生,广东潮阳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副研究员。  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分别于华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90年9月,在华南师范大学 电化教育系任教师。1990年至今,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工作,先后在人事处、远研室、教务处等部门工作,历任副主任科员、科长等职。1999年6月,任开 放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6月,任组织人事处副处长。2003年6月至2008年7月,任组织人事处处长。2008年7月至今,任广东理工职业学 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长期从事高校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主持多项省、校级科研课题,参与多项调研工作,公开发表论文等十多篇。主持纪委和教代会。分管干部和人才工作,纪委办(监察处合署),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离退休人员办公室挂靠),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合署),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工会,团委,关工委。联系管理工程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院长、党委委员 :李江李江,女,1962年10月出生,广西上林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主编,研究员。   北京大学和国家行政学院联合培养公共管理硕士(MPA)。1982年7月至1984年11月在广西大学工作。1984年11月至1989年6月在广西工学院工作。1989年6月至今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工作,历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教学部主任助理、教务处副处长、教务处长、校长助理。2001年11月至今任学校党委委员。2005年至今任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副院长。   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广东现代远程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标准化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价格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曾任广东现代远程教育协会会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标准化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长期高等教育和公共管理研究以及机械工程教学和研究,主持省级和校级课题10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2本,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学术委员会。分管科技处(学报编辑部、终身教育研究院挂靠),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图书馆(学习资源中心)。联系经济管理与标准化学院,财经系,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副院长:孙平孙平,男,1964年3月生,陕西韩城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教授,三级警监警衔。  中山大学毕业。分别于西北政法大学、中山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1985年 9月至1991年 7月在西北政法大学任教。1991年 7月至2003年3 月,任广东司法警察学校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校长。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做国内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任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院长。2004年7月至12月,被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委派到揭阳市挂职锻炼,任榕城区区长助理。2008年10月至今,任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副院长。现为政协广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监狱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法学会医药食品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常务理事。曾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全国司法系统警察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广东省司法厅优秀教师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主要从事刑罚执行、法律文化、教育人类学的研究。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分管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综合办公室,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务处(评建工作办公室合署),基建与后勤管理处,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办公室合署),直属学院(附属职业技术学校合署),教材中心。联系计算机系,工程技术系(物联网工程系),文法系。副院长、党委委员:陈显强 陈显强,男 ,1962年3月出生 ,湖南省新化县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教授,理学博士。中山大学毕业。分别于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2年7月至1994年8月,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原湖南娄底师专)数学系工作,曾任分析教研室主任和副系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报编委。1997年7月至今, 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工作,历任教学指导中心副主任、教务处处长,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报编委。2008年7月起任学校党委委员。2010年7月至今任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副院长。现为广东省数学会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教育部和教育厅立项的多项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并执笔撰写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分管广东开放大学教务处(督导办公室合署),教育技术中心,财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学校招标与采购中心挂靠)。联系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基础教学部。

截至2015年6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有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农药无害化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曾国藩研究基地 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6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65052册,电子图书2139805种,其中本地镜像660000种,远程包库1479805种。有中外电子期刊41076种,中外纸质期刊1587种,报纸105种。有清华同方CNKI、北京万方NSTL、Gale Academic Onefile、EBSCoHost等大型电子期刊数据库6个,其它类型专题数据库24个。 学报期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简称《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常设栏目有:政治·哲学·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历史、教育·教学、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理科版)等,特设“曾国藩研究”、“梅山文化研究”、“大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家谈”、“女性主义研究”等专栏。《学报》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论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等收录。1999年获全国文科学报“优秀栏目策划奖“、湖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 2003年登上《光明日报》期刊评价专栏并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2006、2010年蝉联两届“全国百强优秀社科学报”。

不是,没有这个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主编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编辑账号被盗,该人系,不要相信!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科技学院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于1980年创刊,1998年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开发行,2002年3月更名为《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7月,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学报由唐朝阔、陈松柏、杨金砖历任主编,现任主编为张京华。

现任校长~ 刘德顺

田银华

音乐系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在职在岗教师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1人,硕士19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 石峥嵘女,苗族,生于1962年6月,湘西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创建了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和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兼任湘潭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类课题评委,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专业主考,湖南省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评委。1984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了两年,师从杨曙光教授主修声乐。2003年主持筹建并创办了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2011年主持申报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曾任湘潭师范学院文化素质部主任,湖南科技大学直属音乐教研室主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院工会主席、音乐系主任。主持完成了省教育厅课题“土家族音乐史研究”, 主持省社科课题“谭盾音乐的文化阐释”和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海外华人音乐研究”,已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交响》、《音乐探索》、《艺术教育》、《中国音乐教育》、《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艺海》、《演讲与口才》、《船山学刊》等中央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音乐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参与了湖南省教委立项资助的“湖南省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中国文化概论》的编写。论文代表作如:《土家族三千年音乐史考》(《音乐研究》1990年第1期)、《竹枝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中国音乐》2001年第4期)、《宋玉音乐美学思想钩沉》(《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谭盾〈地图〉的音乐人类学解读》(《中国音乐》2006年第3期)、《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艺术教育》2006年第8期)、《谭盾音乐的巫化倾向与现代巫术思潮》(《艺海》2009年第1期)、《〈巴渝舞〉名称考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导语设计艺术》(《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第3期)、《音乐课上,我这样说……》(《演讲与口才》1999年第6期)。其音乐研究成果受到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田联韬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安国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伍国栋先生、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明言博士等的高度评价。主持湖南科技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声乐”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多次荣获湖南科技大学“教学优良榜”奖。 彭岩男,1970年2月出生河南信阳,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调入湘潭师范学院音乐教研室工作,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基础钢琴》、《钢琴专业课》、《外国音乐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多篇论文在《艺术教育》、《美与时代》、《教育新发展》等杂志上发表,其中论文《〈老残游记〉与文人音乐美学思想》获省级一等奖。多次荣获学校“教学优良榜”。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青年课题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项。科研成果“成公绥《啸赋》的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李湘男,汉族,声乐副教授,1996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曾师从于湖南师大李晓贰教授 ;中乐乐团声乐指导,国家一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吴其辉。曾工作于湖南工业学校,2001年5月调入湘潭工学院团委工作,有较丰富的教学和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指导的“世纪之声”教工女子合唱团曾获省工会系统合唱比赛银奖;曾获湖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3年9月起在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工作至今,仍然坚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工作认真塌实,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周丰庆男,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获学士学位; 2002-200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学习; 2009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先后师从我国声乐教育家谭树理、莫纪刚、饶余鉴和王晓康等。论文代表作有:《红土深情 物化体现》(《中国音乐》2012年第1期)、《由“滇美”现象所带来的启示——兼论“美声唱法”云南本土化的成功经验》(《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第6期)、《天籁之音,一听倾心》(《民族音乐》2008年第6期)、《解释学关照下的声乐表演》(《民族音乐》2008年第4期)、《淘金者、思考者、实践者、创作者——写在〈云南民族音乐散论〉出版之后》(《民族音乐》2012年第3期)。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湘潭市汉民族传统音乐的生态护养与资源整合研究》,参与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背景下的中国教育的现代性问题研究》。2007年9月在云南楚雄师范学院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2008年参加范竟马声乐大师班学习;2009年在昆明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获专家好评;2009年获第27届贝利尼声乐比赛中国选拔赛优秀奖。 文海良男,汉族,籍贯湖南攸县,1990年入湖南攸县师范学校学习,1995年入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99年毕业至湖南科技大学工作至今。中国非凡传媒有限公司(FEELFINE MEDIA CO,LTD)首席音乐制作人。主攻舞蹈、音乐制作及通俗演唱理论。02-05年先后为连云港交通频率、张家港交通电台、新疆哈密电台、山东音乐时尚调频等创作台歌《Listen to me》《舞调频》等多首;多次担任电视媒体各项赛事评委及音乐总监,并拍摄MTV两部。现出版《玩转软音源》、《网络翻唱实战手册》等书籍7部,通俗钢琴曲集《走进神秘园》等3本。 熊晓辉男,1967年出生,湖南凤凰县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钢琴演奏与教学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学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曾在《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黄钟》、《音乐与表演》、《音乐探索》、《国外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和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音乐人类学论纲》、《钢琴即兴弹奏基础》等专著5部。2010年荣获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荣获湖南省民委科研论文一等奖。 吴广平湖南省汨罗市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和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首届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湖南省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湘潭市第三届‘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湘潭师范学院“首届十佳授课教师”、湖南科技大学“首届师德标兵”、首届和第二届“十佳魅力教师”、“第三届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周兴杰1973年生,湖南怀化人。1992年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文艺学方向和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流行音乐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人学术兴趣广泛,主要从事比较诗学和大众文化研究。现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包括国家社科重点课题在内的课题5项。出版专著一部(《批判的位移——葛兰西与文化研究转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合著、参编著作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获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度学术成果评选一等奖。本人还获得“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王育霖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合唱指挥与钢琴方向研究。中国合唱协会理事、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高师合唱学会学术委员。1997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师从朱咏北教授主修钢琴。2001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2001年至2002年,在武汉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了一年,师从陈国权教授主修指挥。曾任湘潭师范学院素质部教师。2003年参与筹建创办了音乐系,主要从事钢琴与合唱指挥的教学。2004年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指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师从周跃峰教授。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文艺展演获得了二等奖。任职以来独立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1项,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音乐类)核心期刊《中国音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求索》、艺术类专业期刊《艺海》《音乐教育与创作》和ISTP(国际三大检索之一)发表学术论文9篇,合着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并多次率团参加国际、国内及省内合唱比赛和艺术展演,均获金奖、银奖或一等奖、二等奖。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王育霖副教授负责指导的《大漠之夜》、《喊一声北大荒》荣获群众文化舞台艺术类“三湘群星奖”金奖。 刘海潮 男,汉族,河南省兰考县人,副教授。发表文章《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项目名称: 李双江的艺术道路与演唱风格 。200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研究生院,获音乐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省部级以上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教学成果:2004级学生刘慧玲于2006年全国神州风采声乐大赛中获民族唱法银奖;2004级学生罗恒于2005年全国首届中国星声乐、器乐大赛中获湖南赛区成年美声组银奖;2005级学生曹鑫江于2006年第六届全国希望之星声乐大赛中获湖南赛区民族组十佳歌手奖。彭浩宇 男,1976年6月出生。1993年从益阳师范毕业后曾在母校团山中学工作了四年, 1997年参加高考并考入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在校期间,表现优良,曾多次获得校级一二等奖学金与优秀干部称号,2001年本科毕业以较优异的成绩直接考取了该校作曲理论方向的公费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湖南科技大学音乐系工作,主要担任理论作曲科目的教学,教学踏实,科研认真积极,与文海良合作出版有四本专业书籍。2005年11月获得讲师职称。熊莉丹 女,生于1981年6月,湖南省衡阳人。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主修方向为小提琴演奏及教学;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担任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声部演奏员;2004年7月至今,在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视唱练耳及小提琴演奏等音乐学专业教学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对学生尽职尽责,对专业严谨认真,对个人的教学水平孜孜以求,获得了其他教师及其学生的一致认可。2005年获得了由湖南省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杨 姝 女,汉族,湖南株洲人,1979年10月生。200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获学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音乐系钢琴专业教学工作,并任钢琴教研室负责人。肖 潇 女,汉族,湖南湘潭人,1982年1月出生。200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应届考取湖南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攻读西方音乐史方向,2006年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主要从事音乐系理论教学工作,论文曾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冯灿明 女,汉族。1973年1月出生于湖南湘乡。1995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1年至2002年期间于武汉大学进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从事音乐史、正音等课的教学工作。谢文静 女,1983年9月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湖南省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员。2005年6月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学士学位。2005年7月参加工作,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琵琶专业教师。自幼学习琵琶,跟从多位名师进行专业学习。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对教学充满热情,与学生沟通能力强,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材施教,进行学习安排。赵 琴 女,2004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4年7月至今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基础课,声乐专业课以及《音乐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2006年5月,指导的学生参加全校教学比赛,取得了理科组第四名,获得十佳选手称号。2006年6月,代表湘潭电视台在杭州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群众歌手大赛,获得了最高奖项最佳歌手奖。汤瑾 女汉族 1981年11月出生出生于湖南株洲,2004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分配到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任艺术学院音乐系助教。任教课程:声乐。 李俊 男, 汉族 , 6出生,籍贯 广东, 出生地 湖南岳阳, 无党派人士, 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师。曾以优异成绩被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及声乐系两系同时录取 ,音乐教育专业,文学学士2005年聘入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1、2003年参加全国第十届推新人大赛在湖南赛区总决赛中获“湖南十佳”奖。2、2003年参加湖南省青年歌手大赛获美声专业组一等奖。3、2005参加全国“德艺双馨”声乐大赛湖南总赛区声乐组评委会评分工作。 王雯 女,汉族。1982年10月6日出生,团员。贵州省安顺市人。自四岁起便跟随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刘丽玲副教授学习钢琴。1996年9月考取贵州大学艺术学校音乐系钢琴专业。并于1997年1998年期间到北京艺校进修学习。师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黄媚莹教授。在学习期间曾得到中央音乐学院卞蒙副教授及钢琴界权威周广仁教授的亲自指导。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硕士研究生导师顾馨教授,主修钢琴专业。2004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钢琴专业的教学。

湖南科技人文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不是,没有这个人

刊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7835CN: 43-1436/C邮发代号: 42-18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零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99《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在2002-2004年短短3年内实现了由季刊提升为双月刊、又由双月刊提升为月刊的“三级跳”。同时每期学报的篇幅也由原来的4-5个印张增加到10个印张、然后又增加到14-15个印张。每年度发表论文总量逐年递增。先后推出“柳宗元研究”、“零陵文化研究”、“零陵风俗调查与研究”、“零陵方言调查与研究”、“瑶族文化”、“湖湘文化”、“舜文化研究”、“女书研究”、“零陵地方志”、“永州风光”等地方性栏目,再附以“安徒生研究”等高水准的机动性学术前沿栏目,较好的实现了自身的特色文化建构。特别是“柳宗元研究”专栏持续开办25年,已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代表性。2004年,该学院学报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在全国同类院校学报中排名第二,该学报已经成为服务高校教学、科研、服务永州地方经济于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获得奖项学报还曾在1999年荣获湖南省优秀学报,2002年荣获全国高校学报“质量进步奖”。同年,时任主编杨金砖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主编”。2002年被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期刊”。学报此次取得辉煌的战果,是湖南科技学院整体发展和整体荣誉的重要部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柳宗元研究”专栏被评为百种特色栏目《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发展编辑部现有成员5人,每年办刊经费10万元,平均每页经费是全省总平均的8%,人均编辑页数是全省总平均的78倍,但是编辑部成员克服困难,成功打造出了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资源含量是普通期刊的10倍。近几年来,学报编辑部在学院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的指导、关心、重视下,学报编辑取得了这次辉煌的战果,这是学院整体发展和整体荣誉的重要部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主编感言学报编辑部主编张京华教授感慨地说,编辑部同仁特别感谢学院领导的关心,感谢前任学报主编杨金砖编审的工作和贡献,没有他在2004年度取得的业绩,学报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在谈到今后规划时,张教授说:“学术无止境,工作无止境,办刊也无止境。前几天陈建民书记刚刚嘱咐学报编辑部,认真研究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会在今天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从学院整体利益出发,看管、维护好这一份宝贵的资源。”(周平尚)

职务  姓名名誉校长刘筠党委书记郭军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和云资料来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