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发布时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学校2013年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2000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200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截至2014年,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9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6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500余项。 馆藏资源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10月,由徐汇校区图书馆和奉贤校区图文馆以及金山三线书库组成,截止到2012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图书260余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期刊合订本约25万。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76种(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等各类数据库),外文电子期刊29364种,电子图书近150万种。 图书馆于1995年和1998年分别成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查新工作站,承接来自全国各地各种需求的查新业务,2004年设立“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图书馆还积极参与地区与国家范围的馆际合作、资源共享活动,每年通过网络为各类用户传递文献7000余篇。 学术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十几家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摘录。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科技双效期刊奖”;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二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功能高分子学报》:CA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2002年获全国化工系统优秀期刊奖,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

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8-7672CN:31-1779/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创刊时间:1986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政治与法律哲学与文化语言与艺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安装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8-7672CN:31-1779/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创刊时间:1986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政治与法律哲学与文化语言与艺术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我以为,不怎么样,要预定,可以定一流大学的学报。

一、已发表文章  1、《夏目漱石和他的小说“心”》,《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2、《现代日本社会的占卜文化》,《民俗研究》1995年第3期。  3、《文化要素与日本语表达方式》,《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4、《日本茶道艺术的文化蕴含》,《民俗研究》1996年第3期。  5、《三葵亭卖茶流——日本茶道散记》,《民俗研究》1999年第1期(CSSCI)。  6、《“熟田津”歌的研究与欣赏 ——《万叶集》第一卷第八首歌之解读》,《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CSSCI)。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  7、《茶道、自然与日本人的心》,《民俗研究》1999年第4期(CSSCI)。  8、《论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山东外语教学》2001第3期。  9、《论“春秋竞怜判歌”的创作艺术表现——〈万叶集〉第一卷第十六首歌的研究与欣赏》,《文史哲》2001第2期(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10、《论小说雪国的民族文化蕴含》,《民俗研究》2001第2期。  11、《在神圣和凡俗之间——关于日本地藏菩萨信仰的文化思考》,《民俗研究》2002年第3期。  12、《论三岛由纪夫小说〈禁色〉的哲理性》,《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第2期。  13、《摄取与流变——论日本浪漫主义对“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影响》,《青岛海洋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第2期 。  14、《融合与积淀——日本文化模式与儒学的影响》,《东岳论丛》2002第3期  15、《论“三轮山之歌”的创作及其艺术特色——日本《万叶集》第17-19首歌的研究与读解》,《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3期。  16、《儒家“家”文化的遗传与变异——日本社会文化中的“家户”观念与集团意识》,《理论学刊》2002年第2期。  17、《论日本明治时期浪漫主义的文学评论及文艺思想——从北村透谷到高山樗牛》,《文史哲》2003年第1期(CSSCI)。  18、《论留日作家早起浪漫主义思想的形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9、《论日本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性及代表人物》,《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CSSCI)。  20、《日本之桥与成仿吾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1、《日本明治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局限》,《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CSSCI)。  22、《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及特征》,《外国文学》2003年第4期(CSSCI)。  23、《日本文学对张资平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影响》,《齐鲁学刊》2003年第4期(CSSCI)。  24、《论岛崎藤村早期浪漫主义思想》,《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25、《基督教文化对诞生期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月第17卷第3期。  26、《女性的觉醒与解放》,《东岳论丛》2004年第6期。  27、《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本科日语教学水平》,《21世纪中国日语教育研究》(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28、《跨文化的选择与接受——论高校日语专业文学课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5期。  29、《论樋口一叶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  30、《比较文学对日语教学的刷新及意义》,《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第6期。  31、《论森鸥外的早期文学创作—对生命的探求与“告白”》,《东北亚论坛》2006年第2期(CSSCI)。  32、《论三木露风的诗歌创作特色》,《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5期。  33、《论平冢雷鸟的女性解放思想》,《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第6期。  34、《平冢雷鸟与女性团体“青鞜社”的创立》,《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35、《比较文化视野中木下杢太郎的文学探索》,《日本学刊》2007年第6期(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36、《元始,女性是太阳——评平冢雷鸟的恋爱观和女性观》,《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总第5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  37、《爱默生对德富苏峰文学创作理念的影响》,《东岳论丛》2009年第5期(CSSCI)。  38、《圆地文子文学中的女性形象》(2/2),《日本学论丛》(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3月。  39、《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宫本百合子文学》(2/2),《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第2期。  40、《社会动员:日本近代女性解放运动的肇始》,《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CSSCI)。  41、《略论日本社会文化中的“道”》,《民俗研究》2009年第4期(CSSCI)。  42、《日本近代女性解放思想的摄取与传播》,《日本学研究》(第二十期),学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43、《日本近代浪漫主义与“五四”文学——以早期留日作家为中心》,《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对话》(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44、《文学叙事:日本近代女性解放的理性诉求》,《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第2期。  45、《突围与建构: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文史哲》2010年第5期(CSSCI)。  46、《论川端康成文学的佛教精神与宗教情怀》,《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CSSCI)。  二、已出版著作  专著:《浪漫主义:日本之桥与五四文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专著:《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与基督教》,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专著:《全球化语境中的日本女性文学》(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编著:《日本文学史》(日文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编著:《日本现代文学发展轨迹——作家及其作品》,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安装官网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就是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

我以为,不怎么样,要预定,可以定一流大学的学报。

期刊学术论文2000年1、《论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2、《论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3、《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精神》,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002年4、《论卡夫卡小说的核心主题》,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5、《人的异化与自由——席勒与青年马克思美学思想之比较》,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6、《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2003年7、《论西方悲剧中的超越》,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9、《现代人格与隐形传统——对五四爱情婚姻小说的一种分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0、《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载《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11、《论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12、《论卡夫卡的现代性意义》,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13、《对“七十年代以后”的秘密的理解》,载《黄河》文学杂志2003年第2期。14、《论鲁迅小说的悲剧性》,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15、《曹禺悲剧与喜剧精神立场比较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6、《直面荒诞的生存困境——卡夫卡与鲁迅小说人物比较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论点摘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全国理工大学社科学报摘要”。17、《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苦难叙事》,载《长江学术》2003年第5辑。2004年18、《直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价值迷思》,载《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5期。19、《“世纪之交文学的境遇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2005年20、《启蒙理性叙事中的酒神精神取向》,载《学术探索》2005年第1期。21、《论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2、《论<女娲>中的母神型自然人形象》,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3、《论鲁迅精神中的自然主义取向》,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4、《历史理性的建构与个体立场的悬搁》,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5、《现代性语境中的鲁迅与卡夫卡》,载《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2006年27、《翠翠:赤子型自然人的爱与死》,载《名作欣赏》2006年第8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3期。2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原型》,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4期。29、《自觉追寻酒神精神的文学叙事》,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2期。30、《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立场简论》,载《船山学刊》2006年第2期。31、《看护大地: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载《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全文收录李长中主编的《生态批评与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中。32、《从价值层面重读〈边城〉》,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8期。33、《重论〈棋王〉的价值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科版)2006年第3期,论点摘编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概览”。34、《母神原型与新时期小说》,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35、《呼唤超越精神的出场》,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4期。36、《生态意识:文学写作的新向度》,载《写作》2006年第12期。2007年37、《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冲突和价值分析》,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3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赤子原型》,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39、《从价值层面重读〈红高粱家族〉》,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全文收录李斌、程桂婷主编的《莫言批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40、《母神崇拜与20世纪中国文学》,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3期;论点摘转于天津《今晚报》2007年5月13日《副刊》“论点在线”栏目。41、《迟子建长篇小说创作论》,载《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42、《对大自然的诗意怀想:生态意识与迟子建小说》,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43、《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44、《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畸异人物》,载《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45、《文艺审美与生态精神》,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2008年46、《守望大地:生态意识与徐刚的生态文学》,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7、《生态意识与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载《东方论坛》2008年第6期。48、《酒神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革命叙事》,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49、《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江淮论坛》2008年第4期。50、《为动物而哀歌:生态意识与叶广芩小说》,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51、《融入野地:生态意识与张炜文学创作》,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2、《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53、《革命话语与生态意识的冲突》,载《中国雅俗文学研究》2008年第2、3辑。2009年54、《“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55、《启蒙者的爱与死: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6辑。56、《迟子建小说的温情书写》,载《艺术广角》2009年第1期。57、《论20世纪9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论点摘转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58、《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叙事》,载《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9、《以真诚的文字托举激情与爱意——评诗集〈李琦近作选〉》,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2期。60、《童心本位的追寻与坚守——〈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儿童文学卷〉导言》,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3期。61、《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载《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62、《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载《前沿》2009年第5期。63、《论迟子建小说的价值立场》,载《学理论》2009年第9期。64、《东北大地上的诗意怀乡者——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65、《重塑中国文学绿色之维——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全文收录于《中外生态文学评论选》(斯炎伟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2010年66、《论迟子建小说的反现代性》(合著),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3期。67、《迟子建小说与道家思想》(合著),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8、《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载《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69、《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载《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70、《触摸历史深处的人性畸变——评邓焕的中篇小说<湘山街78号>》,载《小说林》2010年第3期。71、《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72、《抚摸尘世的善意和悲怆——阿成短篇小说简论》,载《文艺评论》2010年第4期。73、《论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4、《精神乌托邦的致命危机——海子诗歌与中国当代诗歌精神的重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论点摘编于《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75、《“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评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2011年76、《底层社会的沉沦与救赎——评闫文志中篇小说<苏醒记>》,载《小说林》2011年第2期。77、《生命韧性与浪漫梦想——评何凯旋的话剧创作》,载《文艺评论》2011年第4期。78、《情爱伦理的脆弱与两难——评张艳茹的中篇小说<凉拌面>》,载《小说林》2011年第4期。79、《底层生命的灾难与脆弱——评吴海中的中篇小说<李桥往事>》,载《小说林》2011年第5期。80、《寒地黑土的民间精神——评何凯旋长篇小说<江山图画>》,载《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81、《“乡下人进城”文学叙事的意义与可能——评周文刚的中篇小说<从库勒草原到深南大道>》,载《小说林》2011年第6期。82、《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载《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83、《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2012年84、《灰暗现实中的灰色人生——评张克盛的中篇小说<私了>》,载《小说林》2012年第1期。85、《断代诗学的突破与重构——评吴井泉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2期。86、《人性之恶、浪漫素质与民间精神——论何凯旋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87、《“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88、《乡村伦理失序的一曲悲歌——评陈小江的中篇小说<拿什么给你辩护,兄弟>》,载《小说林》2012年第2期。89、《筑造龙江当代文学的宏伟景观——评冯毓云等主编的<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4期。90、《石油创业者生活的史诗性画卷——评王立纯的长篇小说<月亮上的篝火>》,载《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91、《揭开那令人窒息的底层现实——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雁过无声>》,载《小说林》2012年第3期。92、《潜规则底下的畸形众生相——评纪洪平的中篇小说<第三只眼>》,载《小说林》2012年第4期。93、《看护大地与叩问灵性——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宏观鸟瞰》,载《绿叶》2012年第5期。94、《论陈美兰当代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情怀》,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95、《发掘底层民间支撑历史的善良与坚忍——评赵宏兴的中篇小说<在人间>》,载《小说林》2012年第5期。96、《竭力昭示生活水面下的真理——评陈美英的中篇小说<不治可否>》,载《小说林》2012年第6期。97、《工业化时代的自然之死——生态文学中的工业与环境》,载《绿叶》2012年第8期。2013年98、《世俗化时代中的人格坚守及其沦陷——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尘埃喧嚣>》,载《小说林》2013年第1期。99、《底层精神、先锋探索和现实批判——<小说林>2012年小说代表作扫描》,载《小说林》2013年第2期。100、《洞察欲望迷梦底下恐怖的人性逻辑——评马忠静的中篇小说<金丝燕窝>》,载《小说林》2013年第3期。101、《直击社会溃败的世道人心——评宋小词的中篇小说<开屏>》,载《小说林》2013年第4期。102、《构筑广阔而深刻的人性景观——本期黑龙江中青年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5期。103、《回望历史的悲悯情怀和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本期黑龙江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6期。104、《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人性亮色——评徐岩小说集<在乌鲁布铁>》,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期。105、《呼唤人性和生态的双重救赎——评杨利民生态话剧<大湿地>》,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3期。106、《在阔大的人性景深中发掘少年成长的主体性——论常新港少年成长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5期。107、《平民世界的人性畸变与生命温情——论陈力娇小说的人性图景》,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9期。108、《挥洒激情与寻觅尊严——论张雅文的生命意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1期。109、《重构中国现代文学新图景的阅读期待——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评介》,载《成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0、《以生态的眼光发掘世界的诗意——论红豆诗歌的生态伦理》,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1、《探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迷误和精神遗产——评孙德喜的<历史的误会——现代文坛上的人和事>》,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2辑。112、《摹仿性欲望的悲喜剧——重论<仲夏夜之梦>兼及莎士比亚的现代性》,载《长江学术》2013年第2期。113、《民间精神与荒诞的权力运作机制——论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伦理》,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114、《构筑主流与民间之间的多位景观——论杨利民话剧的生命意识》,载《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5、《类型小说的文化发生学考察》,载《创作与评论》2013年7月号(下半月刊)。报纸评论文章1、《生态意识:当代文学的新向度》,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7月17日。2、《人生大舞台的审美观照》,载《文艺报》2009年8月6日。3、《革命意识形态下生态意识的珍贵流露》,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8月19日。4、《在反思历史中呼唤诗意栖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9月18日。5、《诗人于坚:为大地而歌》,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0月18日。6、《散文家苇岸:神圣大地的守护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1月20日。7、《李存葆:绿色大散文的赋写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13日。8、《张炜:融入野地的生态智慧》,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21日。9、《郭雪波:看护大地的悲怆与焦灼》,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2月25日。10、《消费时代的文化符号》,载《文艺报》2010年9月15日。11、《反生态写作的回顾与反思》,载《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3月23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下载安装

(2005年以后) 《国家知识化经济发展战略构想与设计》,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效率观:解析金融中介存在和发展的新视角》,载《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 《国家知识化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依据与构想设计》,载《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 《政府供给风险资本市场制度的理论分析》,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 《抚远三角洲开发建设融资机制创新研究》,载《学习与探索》,2006(1),核心,何小锋、窦尔翔。 《产业投资基金的现实需求和制度供给障碍》,载《金融月刊》,2006(1),张卓言、刑宝华、窦尔翔。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载《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核心,窦尔翔、何小锋。(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路径选择》,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5),核心,窦尔翔。 《独树一帜的资本市场理论 》,载《学习与探索》,2006(5),核心,窦尔翔、韩广智。 《政府不动产证券化研究——以香港领汇基金为例》,载《建筑经济》,2006(5),核心,窦尔翔、何小锋、陈小红。 《宏观经济过热:致因、治理与机制建设》,载《北方论丛》,2006/6,核心,刑宝华、窦尔翔。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金融创新》,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核心,刑宝华、窦尔翔、何小锋。(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中国经济改革的“政府-市场”格局优化路径探析》,载《改革与战略》,2006(7),核心,窦尔翔、焦健、李昕旸。(被人大两类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教育制度、教育融资与教育金融制度安排》,载《教育发展研究》,2006(7),核心,窦尔翔、何小锋。 《我国宏观经济过热的原因分析》,载《金融月刊》,2006(8),窦尔翔。 《西部金融的创新发展》,载《现代种业西部经济版》,2006/10,非核心,张卓言、窦尔翔。 《农村社会养老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实现路径》,载《改革与战略》,2006/12,核心,刑宝华、窦尔翔、李昕旸。 《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因素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01,窦尔翔、李洪涛、李昕旸。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发展、壮大、经济效应》,载《长白学刊》2007/2,核心,何小锋、窦尔翔。 《排斥、替代与互补:政府市场格局的动态优化》,载《改革与战略》,4,窦尔翔、何小锋。 《PE如何发展:两种主张特别法律》,载《证券市场周刊》,2007/5/11,何小锋、窦尔翔。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比较优势》,载《证券市场周刊》,2007年07月16日,何小锋、窦尔翔 《何炼成教授<价值学说史>(修订版)评介 》,载《经济学动态》,2008-01-09 ,窦尔翔、景春梅。 《基于教育需求方的教育金融制度研究—一个理论框架》,载《改革与战略》3。 《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十大关系》 ,载《学习与探索》3 (新华文摘辑录)。 《基于教育需求方的教育金融制度研究——一个初步框架》,载《改革与战略》3,窦尔翔、赵宏、吴昊天、赵利。 《大金融理念》,载《中国金融观察》,2008(3),窦尔翔。 《我国证券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探析 》,载《中国金融电脑》8,朱道奇、窦尔翔。 《拨开深圳商品房“断供”迷雾》,载《中国金融观察》9。 《从流程再造迈向流程银行》,载《中国金融电脑》,2008(9),窦尔翔。 《中国PE发展的经济效应及瓶颈》,载《中欧商业评论》,窦尔翔 、盖伊?弗雷泽,2008-10-7。 《分成制需求方教育金融制度的理论渊源》,载《改革与战略》,窦尔翔、吴昊天、赵宏、李妮。2008(11)。 《通用消费信用卡的设计》,载《中国信用卡》2008-12-15常恕恺、肖潇、窦尔翔。 《教育金融契约中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载《改革与战略》,窦尔翔、陈茜,2009(1)。 《国家主权财富基金风险研究》,载《长白学刊》,2009(1),何小锋、毕成、窦尔翔。 《论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的战略意义》,载《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1期,窦尔翔。 《教育金融契约中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理论基础与组合模式》,载《改革与战略》,01,窦尔翔、陈茜。 《分成制教育金融实证模拟研究:以分成租佃制为借鉴》,载《改革与战略》,窦尔翔、朱菘、郑猛,2009(2)。 《价值攫取、次贷危机与理性发展模式的构建》,载《学术论坛》,2009(2),窦尔翔、何小锋。 《高等教育:行业性质、财务特征及其融资模式》,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窦尔翔、2009(3)。 《PE如何助力拉动内需》,载《资本市场》,2009(3),窦尔翔,何小锋。 《风险背景下教育金融投融资决策机制的模拟实证》,载《改革与战略》,2009(3),窦尔翔、郑猛、常恕恺。 《债性教育金融制度效率研究》,载《改革与战略》,2009(4),窦尔翔,刘丽颖。 《分成制教育金融投资基金:机制及效应》,载《改革与战略》,2009(5)窦尔翔、柴楠、常恕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机制创新探讨》,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吴航 窦尔翔。 《经济危机背景下PE的挑战和机遇》,载《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第4期,窦尔翔、龙淼。 《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前途》,载《资本市场》第五期,2009年第5期,何小锋、窦尔翔、孔祥鑫。 《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债性契约和股性契约的融合》, 载《改革与战略》, 06,窦尔翔、卢珊、常恕恺。 《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债性契约和股性契约融合的机效》,载《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6期,窦尔翔、卢珊。 《教育金融征信体系:内涵与构建》,载《改革与战略》第7期,窦尔翔、安宁。 《基于债性合约与分成制合约的教育金融产品设计》,载《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8期,窦尔翔、于思博。 《教育信用卡:构建方法、盈利模式与流程设计》,载《中国金融电脑》,2009年第8期,窦尔翔、陈方。 《信用评级失误引发次贷危机机理研究》,载《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9(6),焦建、窦尔翔。 《教育筹资机制的构建:转移支付类资金与交易类资金的融合》,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窦尔翔、陈茜。 《PE“双城记”——京沪两地PE中心之争》,载《资本市场》2009,窦尔翔、龙淼。《教育筹资机制:结构、效应与趋势》,载《改革与战略》,09,窦尔翔、李飒。 《创业板即将开启再造“NASDAQ”奇迹?》,载《资本市场》,2009年9月。窦尔翔、吕文斌。 《人才培养效率提升的机理——基于分成制教育金融机制的分工与整合效应》,载《改革与战略》,10,窦尔翔、柴楠、陈茜、王夷。 《待积累型人力资本估值方法——基于分成制教育金融合约中供资方的视角》,载《改革与战略》,11,窦尔翔、钟臣。 《信用评级失误引发次贷危机机理研究》, 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11,焦健、窦尔翔。 《私募股权基金型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定位及双刃效应》,载《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9),窦尔翔、何小锋、李萌。 《基金资本市场链的机理与效应——基于股权基金与证券基金的比较》,载《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1),窦尔翔、何小锋、康从升。 《基于RAROC的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效率分析——以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例》,载《国际金融研究》,01,窦尔翔、熊灿彬。 《政府财政投资新途径: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载《长白学刊》,01,黄嵩、何小锋、谢海闻、窦尔翔。 《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理与价值创造》,载《改革与战略》,04,黄嵩、魏恩遒、窦尔翔。 Construction of the Feedback Educational Fund: Effect and Solution——Implementation Patterns of Fund M 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1(期) Dou Erxiang,Liu Yuxi,Wang L 《金融监管的国际化选择:跨国网链式监管》,《经济学动态》,03,窦尔翔、乔奇兵。 《如何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载《中国经济时报》,2006/08/15,窦尔翔。 《应尽快完善产业投资基金的功能》,载《中国经济时报》,2006/12/27,窦尔翔。 《农村养老保险:一种整体、发展、金融的视角》,《中国经济时报》,2007/3/27,窦尔翔。 《创新房地产金融制度 实现居者有其屋》,载《证券日报》,2006/04/09,窦尔翔。 《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制度》,载《中国经济日报》,2006/06/06,窦尔翔。并:大复印资料《教育学》第7期论点摘编。 《新型农村养老险应强化筹资创新》,《中国经济时报》,2007/4/18,窦尔翔。 《认清私募股权基金 》,载《中国经济时报 》2008-06-25 ,窦尔翔。 《拉动内需应让PE与政府资金共舞》,载《金融街PE咨询》,2008/11/29,窦尔翔。 《发挥PE优势,促进“自然人金融”发展》,载《金融街PE咨询》,2008/12/26 窦尔翔。 《规制价值攫取机制 回归理性发展模式——金融海啸的启示》,载《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01月05日,窦尔翔 何小锋。11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具有战略意义》,载《中国改革报》,2009/2/11,12 《发展能源产业 构建新型经济增长机制》2009年05月18日01:02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13 《PE的内涵与称谓之辩》,载《中国经济时报》,2007/5/16,窦尔翔、李昕旸。14 《PE与资产证券化异同》,载《中国经济时报》,2007/5/25,何小锋、窦尔翔。 《创新“教育金融”制度 解决教育困境》,《金融时报》,2006/03/04。 《创新房地产金融制度 实现居者有其屋》,《金融时报》,2006/04/04。 《加息对房地产市场将产生结构效应》,《金融时报》,2006/08/24。 《“论坛经济”:产业化趋势不可阻挡》,《金融时报》,2006/09/04。 《在宏观调控中完善“调控机制”建设》,《金融时报》,2006/09/18。 《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契合国情才会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时报》,2006/09/25。 《“顺驰售股”:呼唤健全房地产市场制度》,《金融时报》,2006/09/28。 《汽车出口:如何避免重蹈纺织品出口覆辙》,《金融时报》,2006/11/03。 《中非金融合作模式需进一步开拓创新》,《金融时报》,2006/11/09。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金融时报》,2006/11/09。 《正确看待物权法的积极意义》,《金融时报》,2007/3/10。 《贸易顺差:“过度”将向“适度”转化》,《金融时报》,2007/4/14。 《反垄断法将如何影响金融业》,《金融时报》,2007/9/1。 《应高效应对石油问题》,《金融时报》,2007/11/ 《房地产调控宜在可控性强因素上着力 避免过度行政化》,《金融时报》,2007/10/ 《中国网企为何要去海外上市》,《金融时报》,2007/11/24。 《盘点经济金融热点 展望2008发展大势2007年终圆桌对话》,《金融时报》,2007/12/14。 《稳定物价需要多策并举》,《金融时报》,2008/1/17。 《经济适用房建设将得到更多金融支持》,《金融时报》,2008/2/5。 《物价上涨压力该如何应对》,《金融时报》,2008/6/24。 《房地产“断供”只是局部个案》,《金融时报》,2008/7/30。 《应提升CPI数据的有效性》 ,《金融时报》,2008/8/13。 《扩大需求要立足于长远发展》,《金融时报》,2008/11/14。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着眼当前利在长远》,《金融时报》,2009/2/27。 《危机能否催生新技术革命》,《环球》,2009年04月02日 。 《钢铁行业回暖不能忽视隐忧》,《金融时报》,2009/8/8。 《263上市失败揭行业弊病 网络企业遭资本市场抛弃应反思》2009-1-19 ,《IT时代周刊》 《大学生信用卡:“美味蛋糕”OR“烫手山芋”》,《金融时报》,2010/11/11。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金融时报》,2010/11/11。 《创新金融机制 提升教育效率》,《光明网》,2010/12/24。 《如何为学生寻找教育资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2012/01/31。 《寻找中国教育新方向》,中国网·中国人物·两会观察室,视频专访,2012/03/17。 《以内补内》,《中国金融时报》,2012/03/30。 1 《企业成功研究》,著作,参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2 《“M”内含新解与价值增殖途径探析-----对中国现存分配制度的新解释》,收录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窦尔翔、何炼成;3 《2005年西部金融发展分析与预测》,载《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窦尔翔、李昕旸。4 《2005年西部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与预测》,载《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何小锋、李昕旸、窦尔翔。5 《个人理财》编写组成员,(刘伟、何小锋教授总编 李心俞主编) ,2006年10月。6 《论房地产市场十大关系》,收于《经济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刘永佶主编,37 《金融危机、价值攫取与国际金融秩序的构建》,收于《经济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刘永佶主编,68 《中国经济改革的“政府—市场”格局优化路径探析》、《 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十大关系》,收于《大国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009年12月。9 《投资银行学》,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窦尔翔、冯科著。10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窦尔翔、冯科著。11 《投资银行案例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待出版,2011年5月。12 《PE(F)的价值创造:理论与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窦尔翔著。13 《教育金融制度论纲——基于教育需求方视角》,高等教育出版社,待出版,2011年10月。14 《新体系国际金融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窦尔翔、乔奇兵著。15 《教育金融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窦尔翔著。 1 《资产的博弈》,中信出版社,(英)盖伊弗雷泽?桑普森著,窦尔翔等译,2008(11)第一版。2 《改革中国汇率安排:货币和金融自主权,改革次序和外汇市场》,Huw McKay著,焦健、窦尔翔译。此文收于《中国市场化与经济增长》,Ross Garnaut 、宋立刚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1);3 《为养老而投资》,(美)莱曼 著,窦尔翔、马小英、王涛 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8-7672CN:31-1779/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创刊时间:1986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政治与法律哲学与文化语言与艺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