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贵州文史丛刊投稿邮箱是什么格式

发布时间:

贵州文史丛刊投稿邮箱是什么格式

人和人的界限,神和人的界限其实并不存在。你想成人就可以成人,想成神就可以成神,因为神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只会告诉你“怎么做”,当你能说出“为什么”之时,你就可以成神了,或者你已经不需要神了。有神和没有神,其实都一样。

贵州有游记投稿的刊物吗?

孔子这句话要人们懂得:由是知的来源,而不能颠倒为知是由的本体。孔子始终坚持以人生为核心,认为所有的天道、理念、认知都是人生的属性。

贵州文史丛刊投稿邮箱是什么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毕节学院学报 初中生辅导 大众科学 当代贵州 党的生活(贵州) 党建交流 地球与环境 电影评介 耕作与栽培 贵阳年鉴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阳医学院学报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贵州财政会计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党风廉政 贵州档案 贵州地质 贵州电力技术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化工 贵州画报 贵州环保科技 贵州教育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贵州科学 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年鉴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气象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水力发电 贵州文史丛刊 贵州畜牧兽医 贵州医药 护士进修杂志 花溪 机械与电子 矿物学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南风 酿酒科技 农村经济与技术 农技服务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青年时代 人事世界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山花 商品评介 少年人生 少年与法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文史天地 现代机械 校园歌声 音乐时空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 种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泯可以被你使唤的原因是什么呢?当泯不听你使唤了你就知道原因了。现实生活中当别人都瞧不起你了。你肯定就知道了如何做就能让那些人瞧得起。如果你经常挨欺负,你肯定就知道了如何做就不挨欺负了。(能不能做的出来是另一个问题)由:木生条见芽以知根是由之范式。本义:表示根本之来历、原因。(欢迎反驳)

孔子这句话要人们懂得:由是知的来源,而不能颠倒为知是由的本体。孔子始终坚持以人生为核心,认为所有的天道、理念、认知都是人生的属性。

历代学人对尹珍身世的考证、求学成儒的研究、办学授业的影响,对尹珍“毋敛学”的研究以及对尹珍遗迹文物、轶事传闻的发掘,对尹珍的赞咏等,构成尹珍文化的主要内容。 尹珍是东汉桓帝年间,古滇出入湘荆最便捷干道上的平夷县四大豪门(龙、傅、尹、董)中的尹氏后裔。据文献记载,今贵州境内著名的“大姓”是来自中原和巴蜀的实边“豪民”。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开发南疆,“时又通西南夷,随者数万 … … 乃募豪民田西南夷,入粟县官,而纳受钱于都内”(《 汉书 · 食货志》)。黔北境内的夷汉大姓有龙、傅、尹、董、谢等家族。大姓除谢氏外,都是从蜀郡、广汉、犍为(今川西平原、川南一带)即“三蜀”迁来的。“三蜀”大姓率先进入县境。“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与功曹谢暹保境为汉”(《后汉书 · 西南夷列传 》)。 “保境”,《说文》:“境,疆也,一曰疆土至此而竟也”,此地的“境”与“尽”通。保境即保卫牂牁北部边境。王莽天凤中公孙述自立为蜀王,当时控制牂牁局势的大姓反对公孙述割据,这些大姓多为郡县官吏,权势者,又有“夷汉部曲”即军队。汉武时代,使郭昌率军图征今滇黔地区,平息后,于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云南曲靖富源设置平彝县(意为平息彝族叛乱之意)。因此地地处滇黔锁钥,随即留军驻守平彝,形成“彝汉部曲”。他们维护汉王朝统治,巩固大姓地盘,并加强和中央王朝的联系,共同遣使北方向光武帝表示归附,受到朝廷封赏。尹氏大姓成为“一方豪强”之一。尹珍应为留驻军士(部曲)中的尹氏后裔;或汉武时期迁入的豪民尹氏后裔。 尹珍的籍贯问题,历来都是围绕着《华阳国志》所载:“毋敛人尹珍”一语,争论不休。一说为今独山县北,一说为今正安县新州镇的古毋敛坝,不过正安确实乃是尹珍居家、讲学、墓葬之地。《綦江县志》列綦江为汉毋敛;《四川省志》列南川为毋敛;《贵州图经》将毋敛入正安、思南、石阡一带;乾隆《一统志》列为清代平越;嘉庆《一统志》列为清代曲靖;于钟岳认为珍州即汉之毋敛。诸说均因缺乏有力的依据而被史家所否定。据《汉书》和《华阳国志》、《水经注》记载,毋敛县有个特别的地理特征,县境内有条着名的河流,名叫刚水。《汉书·地理志》上记载:“牂牁郡毋敛县刚水东至潭中入潭”。清代学者莫与俦在《独山江即汉毋敛刚水考》中进一步说明,潭水即今广西柳州的柳江,刚水上源出独山。2008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九曲柳江万古流》一书中这样写道:“柳江是西江水系第二大支流,古代称潭水、黔水、柳水、象江等,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里纳九十九个潭。”由此可以得出,毋敛县的刚水就在独山县境内。清代学者莫与俦在《毋敛县先贤考》一文中,对尹珍是独山人详加考证。清道光年间,遵义郑珍和独山莫友芝编纂《遵义府志》时,考证毋敛在今贵阳、都匀之间。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万大章在《毋敛尹珍之新考》一文中详细考证了尹珍是独山人的始末。贵州历史学家周春元等着《贵州古代史》,王燕玉著的《贵州史专题考》进一步考证毋敛在今独山一带。 尹珍先生的精神,讲的通俗一点,就是三条:生于南蛮,而不甘荒裔。——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向往文明。北学中原,而博通三才。——勤奋好学,广师博学,学不畏难。归里教授,而顿开南域。——报效家园,热爱家园,不忘本根。 尹珍作为汉代经师大儒,讲学授徒遍及牂牁郡北及今川南。公元 880 年唐人崔礽在今绥阳县旺草场立尹珍讲堂碑。明万历年间绥阳知县詹淑修建旺草公署时挖得一块石碑,上刻“汉尹珍讲堂,唐广明元年七月六日播州司户崔礽立”。绥阳在唐初时播州州治所在地,其地势平坦,纵横数十里,是黔北唯一一个平原,人口聚居,自古皆然。且西南朗关山中,即鳖水发源地,开发早,生员广,世代文人辈出。新州镇的尹珍“务本堂”及“汉儒尹公道真先生之神位”碑,遗迹尚存。贵州重视尹珍是从明代以后,仅就重修务本堂,就可看出。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 1612 年)第一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5 年)、清嘉庆二十年(公元 1815 年)、清咸丰六年至九年(公元 1856 一 1859 )年、清光绪四年(公元 1878 )数次修葺,竣工于光绪十二年(公元 1886 年)。共 226 年时间,平均五十年左右修一次,频率极高。明永乐十一年贵州始建行省,逐步实行改土归流,中央王朝逐步加强对贵州的统治,派驻贵州的主政官员需要加强汉文化的传播,树立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奉立尹珍为一个很有启迪示范作用的典范人物,以树立风气,维护道统。“务本堂”之名,来自孔子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悌”二字,正是重修务本堂的着眼点。贵州各地相继建孔庙,设尹公专祠,尹珍与孔子相配祠,各地立祠供奉。明代中叶,贵州三个书院里始建尹珍专祠,清代扶风山王阳明祠旁配尹道真祠。道光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创立“汉三贤祠”纪念尹珍、舍人、盛览三位文化名人。印江、铜仁、独山等地也相继建立尹公祠。不属贵州辖地今南川、綦江县在清代都建有尹子祠。嘉庆二十年,贵州抚宪牌开;照得本部院读 《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 :“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复查 《 贵州通志 》 ,乡贤首列尹名,是黔中之后学,允当矜式。但不知各属书院,有无奉祀木主,合垂拐查。为此,牌仰该府,转饬所属州县,立即查明该处书院内,如尚未设尹公木主即由地方官捐廉恭设,奉祀其木主,上书‘汉儒尹公道真先生之神位’俾肄业诸生,岁时礼拜,以发其尚友之思。仍将尊办缘由报查……自此,边隅弦诵,朝夕观瞻,不特后世咸之宗,允副大宪敦崇之典矣”( 《 正安州志》 )。 由此可知,全省各府县学书院,在嘉庆二十年后,始设尹公木主,形成尊崇尹公之大气候。才有“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食乡社”的盛事(郑珍语)。尹珍的功绩,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中最早提及:“毋敛人尹珍,字道真,以生遐裔,未渐庠序,乃远从汝南许叔重受五经,又师事应世叔学图纬,通三材。还以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南朝范晔《后汉书》亦赞成此说,称:“郡人尹珍,字道真,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清代嘉庆年间《四川通志》中说:“汉,尹珍……从许慎受五经还,巴渝之人始知学。”(清)郑珍的《遵义府志》说:“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清)袁霭如《尹珍考》中说:“(尹珍)卒得其微言妙义,以教化乡人,使椎鲁之俗,尽变为彬雅之观。且不惟一时,而又使数千百年后之人,俎豆衣冠,尸而祝之。”民国《南川县志》载:“……尹先生处遐裔之中,独能克自振拔,不远千里从师访道,卒得其微言妙义,以乡人教其乡,其事尤鲜。”“一尹子而綦江、南川、正安、绥阳、桐梓皆之。”“……先生教授时,黔蜀地相接,其影响遍及‘綦南两邑’”,又说:“昔人称文翁化蜀,顾翁守地,为民父母,自有教化斯民之责, … … 尹先生处遐裔之中,独能克自振拨,不远千里从师访道,卒得其微言妙义,以乡人教其乡,其事尤鲜。”民国 32 年(公元 1943 年)贵州省政府编纂出版的 《贵州名贤传·尹珍传》 载:“正安新州地方有个务本堂,就是从前尹先生讲学之处,可以说尹先生是贵州文化的开创人,正安是贵州文化的策源地,为纪念这位先贤,特呈准中央政府,将正安县划出一部份,另设一个新县,称为道真县”。以尹珍名字命名,还可追溯到唐宋时,土人深感尹珍教恩,以地命名珍州,寄托怀贤情思。“道真教授南域,许应之学,久餍饮于文人学士獠妇苗童之口,故因其斯爱斯传者以名其郡,命名之中怀贤寓焉”。“昔言子传学于吴文翁教化于蜀,先生可以媲美,先生谓珍,是以后之人以珍州名其乡。复谓其名用其字真安州以生先字道真也;不斥其字更其号名正安州,以先生号道正先生之学久乃益光。曰务本、曰乐道,小学经艺允为百世之师矣”( 《 正安州志》)。民国时期,新州毋敛坝地方还以“务本乡”、“故里乡”命名。并有“汉儒尹道真先生故里”石碑,惯称“故里碑”。绥阳县旺草场亦名“尹珍场”、“尹珍乡”,今旺草仍有“尹珍中学”、“尹珍小学”,绥阳县城有“尹珍路”,正安县城有“尹珍广场”、“尹珍大道”,文化路图书馆旁有尹珍塑像。遵义市“三阁公园”内建有“尹珍堂”内立尹珍塑像,纪念汉代三贤尹道真先生。明清两代,争相考证尹珍,研究尹珍。以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绥阳知县詹淑撰 《尹珍讲堂铭》 为最早考证尹珍籍贯的人。遵义知府赵遵律撰 《尹珍考》 ,赵宜霖《重修务本堂小序》 ,莫与俦 《毋敛先贤考》 ,余正燮 《书后汉书 · 夜郎传》 ,于钟岳 《 尹道真先生务本堂碑记》,莫庭芝 《尹先生祠堂记》 ,四川举人袁蔼如《尹珍考》 等考证文章最有影响。现代,亦出现尹珍研究热,如万大章《汉尹珍学历考》,王燕玉 《尹珍的身世籍贯遗迹考说》(《贵州文史丛刊》),邱仲书 《贵州文化开山祖师尹道真先生轶事》(台湾《黔人》杂志),周子言《尹珍籍贯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黄明福《汉代名儒尹珍与道真县》(《贵州方志》,陈福桐《六千举人,七百进士》(《贵州文史天地》),刘学株《尹珍故里的沉思》(《贵州日报》),邱洪《尹珍的乡里及地名遗迹考》(《贵州大学学报》),潘大成《道真县与汉儒尹珍》(《黔人》杂志),黄万机的最新研究成果 《尹珍与“毋敛学”》等。这些研究成果,分别从历史、地理、民情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汉学渊源、地名遗迹等考证,对尹珍进行研究,为贵州文化寻根,褒扬尹珍在文教史上的贡献。同时,为了纪念尹珍,贵州省绥阳县旺草镇专门建立尹珍中学。 以尹珍为名来提倡后人们要学习尹珍的那种精神! 早在汉武帝时,就出现过牂牁名士盛览(字长通),犍为郡文学卒史舍人,但文化教育的功绩和影响,历来首推尹珍,其遗迹众多,影响深远,是贵州文化教育的奠基者。唐宋时,正安的汉学已由私学发展为官学。真安州古儒学,古遗址在唐都坝(今道真旧城)(《四川旧志》),是贵州最早的官学。明万历十八年(公元 1590 年)土司冉伯渊赴夔州延师办学。万历二十八年 ( 1600 年),建学宫于唐都坝(今道真旧城)。万历三十年建州学于城南外,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建真安州学。雍正十一年(公元1773年)建古凤书院于州治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8年)改为鸣凤书院。咸丰十年于钟岳创建安溪书院。正安在唐宋元明时期,属珍州。冉从周及冉琎、冉璞兄弟均系珍州籍“冉家蛮”之后裔(谭其骧《播州杨保考》)。冉从周南迁播州,于宋嘉熙二年(公元 1238 年)首中进士,为贵州历史首位进士,世称“破荒冉家”。后出任珍州守,为珍州学人之楷模。冉琎、冉璞兄弟,文才武略,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和贵州历史上的城建大师,受宋军四川统帅余玠之请,为他设计并督修合江钓鱼山联防城堡,抗击“横扫欧亚无敌”的蒙元铁骑达 36 年之久,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外战争史上的一座英雄名城。另外元朝时寓居正安州人邹公敢,号保全居士,晚号知命翁。常与友人观察研究天象,著有《保全》、《知命》二期工程集。其内容宣扬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神学思想。光绪二十年(公元 1895 )遵义杨兆麟,曾到正安鸣凤书院任山长。他白天教书,夜间苦苦攻读,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年,公元1903年)中第一甲第三名,探花,与贵阳状元赵以炯、麻江状元夏同和一并成为贵州仅有三位举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文科进士前三名的贵州学人。这些名震海内外的文人武将,在贵州历史上谱写了光彩夺目的华章。之后正安州相继涌现翰林郑文遇、王作孚、刘福田等 16 个进士,涌现举人 24 人,贡生 56 人。州人韩之显,乾隆十八年(公元前 1753 年)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回乡设馆授徒,里教以终。其门生韩永亨中举后,亦教授乡里。培育出秀才 7 人,时有“韩半榜”之称。尹珍在洛阳向许慎学习经学与小学(文字学),还乡里教学,传播许氏之学。清代,汉学研究出现空前鼎盛时期。莫与俦在黔北传播汉学,把尹珍之学称之为“毋敛学”,把自己视作“毋敛学”的传薪人。莫与俦的门生郑珍,一度去长沙拜程恩泽为师,在程的指导下,郑珍撰写出《说文新附考》专著。郑珍“东学长沙”与尹珍“北学中原”后先辉映。程恩泽为激励郑珍学习尹道真先生精神,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乡邦教育事业,特地以尹珍之姓为字,赐字为“子尹”,勉其以尹珍为楷模。程恩泽另一门生莫友芝,是汉学家。撰写的唐写本 《说文木部笺异》、《韵学源流》等专著,流传中外,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尹珍文化,以郑珍、莫友芝为代表,把尹珍不甘落后、千里求学以及热爱乡士,献身教育的精神发扬光大,继承尹珍“毋敛学”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尹珍文化及其精神的影响下,贵州明清两代出现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的盛况,出现了被誉为“西南硕儒”的郑珍、莫友芝,出现了光华显世的“沙滩文化”……就当代来说,就有一批如石定(全国获奖小说《公路从门前过》的作者)、赵剑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省内外、国内外知名作家和艺术家。贵州各地尊师重教为风气,因而推动了贵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安县因汉儒尹珍而名扬于世,人因地传,地因人传,人才辈出。至今一千九百年来,尹珍文化流风遗韵,沾溉深远,承前启后,人文蔚起,成为一个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现象。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以 《尹珍故里书卷飘香》为题作了报道,赞扬汉代西南文化大师尹珍故里的文化风气,历经千余年而不衰。

贵州文史丛刊投稿邮箱是什么意思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毕节学院学报 初中生辅导 大众科学 当代贵州 党的生活(贵州) 党建交流 地球与环境 电影评介 耕作与栽培 贵阳年鉴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阳医学院学报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贵州财政会计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党风廉政 贵州档案 贵州地质 贵州电力技术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化工 贵州画报 贵州环保科技 贵州教育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贵州科学 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年鉴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气象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水力发电 贵州文史丛刊 贵州畜牧兽医 贵州医药 护士进修杂志 花溪 机械与电子 矿物学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南风 酿酒科技 农村经济与技术 农技服务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青年时代 人事世界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山花 商品评介 少年人生 少年与法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文史天地 现代机械 校园歌声 音乐时空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 种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

历代学人对尹珍身世的考证、求学成儒的研究、办学授业的影响,对尹珍“毋敛学”的研究以及对尹珍遗迹文物、轶事传闻的发掘,对尹珍的赞咏等,构成尹珍文化的主要内容。 尹珍是东汉桓帝年间,古滇出入湘荆最便捷干道上的平夷县四大豪门(龙、傅、尹、董)中的尹氏后裔。据文献记载,今贵州境内著名的“大姓”是来自中原和巴蜀的实边“豪民”。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开发南疆,“时又通西南夷,随者数万 … … 乃募豪民田西南夷,入粟县官,而纳受钱于都内”(《 汉书 · 食货志》)。黔北境内的夷汉大姓有龙、傅、尹、董、谢等家族。大姓除谢氏外,都是从蜀郡、广汉、犍为(今川西平原、川南一带)即“三蜀”迁来的。“三蜀”大姓率先进入县境。“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与功曹谢暹保境为汉”(《后汉书 · 西南夷列传 》)。 “保境”,《说文》:“境,疆也,一曰疆土至此而竟也”,此地的“境”与“尽”通。保境即保卫牂牁北部边境。王莽天凤中公孙述自立为蜀王,当时控制牂牁局势的大姓反对公孙述割据,这些大姓多为郡县官吏,权势者,又有“夷汉部曲”即军队。汉武时代,使郭昌率军图征今滇黔地区,平息后,于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云南曲靖富源设置平彝县(意为平息彝族叛乱之意)。因此地地处滇黔锁钥,随即留军驻守平彝,形成“彝汉部曲”。他们维护汉王朝统治,巩固大姓地盘,并加强和中央王朝的联系,共同遣使北方向光武帝表示归附,受到朝廷封赏。尹氏大姓成为“一方豪强”之一。尹珍应为留驻军士(部曲)中的尹氏后裔;或汉武时期迁入的豪民尹氏后裔。 尹珍的籍贯问题,历来都是围绕着《华阳国志》所载:“毋敛人尹珍”一语,争论不休。一说为今独山县北,一说为今正安县新州镇的古毋敛坝,不过正安确实乃是尹珍居家、讲学、墓葬之地。《綦江县志》列綦江为汉毋敛;《四川省志》列南川为毋敛;《贵州图经》将毋敛入正安、思南、石阡一带;乾隆《一统志》列为清代平越;嘉庆《一统志》列为清代曲靖;于钟岳认为珍州即汉之毋敛。诸说均因缺乏有力的依据而被史家所否定。据《汉书》和《华阳国志》、《水经注》记载,毋敛县有个特别的地理特征,县境内有条着名的河流,名叫刚水。《汉书·地理志》上记载:“牂牁郡毋敛县刚水东至潭中入潭”。清代学者莫与俦在《独山江即汉毋敛刚水考》中进一步说明,潭水即今广西柳州的柳江,刚水上源出独山。2008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九曲柳江万古流》一书中这样写道:“柳江是西江水系第二大支流,古代称潭水、黔水、柳水、象江等,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里纳九十九个潭。”由此可以得出,毋敛县的刚水就在独山县境内。清代学者莫与俦在《毋敛县先贤考》一文中,对尹珍是独山人详加考证。清道光年间,遵义郑珍和独山莫友芝编纂《遵义府志》时,考证毋敛在今贵阳、都匀之间。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万大章在《毋敛尹珍之新考》一文中详细考证了尹珍是独山人的始末。贵州历史学家周春元等着《贵州古代史》,王燕玉著的《贵州史专题考》进一步考证毋敛在今独山一带。 尹珍先生的精神,讲的通俗一点,就是三条:生于南蛮,而不甘荒裔。——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向往文明。北学中原,而博通三才。——勤奋好学,广师博学,学不畏难。归里教授,而顿开南域。——报效家园,热爱家园,不忘本根。 尹珍作为汉代经师大儒,讲学授徒遍及牂牁郡北及今川南。公元 880 年唐人崔礽在今绥阳县旺草场立尹珍讲堂碑。明万历年间绥阳知县詹淑修建旺草公署时挖得一块石碑,上刻“汉尹珍讲堂,唐广明元年七月六日播州司户崔礽立”。绥阳在唐初时播州州治所在地,其地势平坦,纵横数十里,是黔北唯一一个平原,人口聚居,自古皆然。且西南朗关山中,即鳖水发源地,开发早,生员广,世代文人辈出。新州镇的尹珍“务本堂”及“汉儒尹公道真先生之神位”碑,遗迹尚存。贵州重视尹珍是从明代以后,仅就重修务本堂,就可看出。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 1612 年)第一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5 年)、清嘉庆二十年(公元 1815 年)、清咸丰六年至九年(公元 1856 一 1859 )年、清光绪四年(公元 1878 )数次修葺,竣工于光绪十二年(公元 1886 年)。共 226 年时间,平均五十年左右修一次,频率极高。明永乐十一年贵州始建行省,逐步实行改土归流,中央王朝逐步加强对贵州的统治,派驻贵州的主政官员需要加强汉文化的传播,树立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奉立尹珍为一个很有启迪示范作用的典范人物,以树立风气,维护道统。“务本堂”之名,来自孔子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悌”二字,正是重修务本堂的着眼点。贵州各地相继建孔庙,设尹公专祠,尹珍与孔子相配祠,各地立祠供奉。明代中叶,贵州三个书院里始建尹珍专祠,清代扶风山王阳明祠旁配尹道真祠。道光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创立“汉三贤祠”纪念尹珍、舍人、盛览三位文化名人。印江、铜仁、独山等地也相继建立尹公祠。不属贵州辖地今南川、綦江县在清代都建有尹子祠。嘉庆二十年,贵州抚宪牌开;照得本部院读 《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 :“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复查 《 贵州通志 》 ,乡贤首列尹名,是黔中之后学,允当矜式。但不知各属书院,有无奉祀木主,合垂拐查。为此,牌仰该府,转饬所属州县,立即查明该处书院内,如尚未设尹公木主即由地方官捐廉恭设,奉祀其木主,上书‘汉儒尹公道真先生之神位’俾肄业诸生,岁时礼拜,以发其尚友之思。仍将尊办缘由报查……自此,边隅弦诵,朝夕观瞻,不特后世咸之宗,允副大宪敦崇之典矣”( 《 正安州志》 )。 由此可知,全省各府县学书院,在嘉庆二十年后,始设尹公木主,形成尊崇尹公之大气候。才有“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食乡社”的盛事(郑珍语)。尹珍的功绩,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中最早提及:“毋敛人尹珍,字道真,以生遐裔,未渐庠序,乃远从汝南许叔重受五经,又师事应世叔学图纬,通三材。还以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南朝范晔《后汉书》亦赞成此说,称:“郡人尹珍,字道真,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清代嘉庆年间《四川通志》中说:“汉,尹珍……从许慎受五经还,巴渝之人始知学。”(清)郑珍的《遵义府志》说:“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清)袁霭如《尹珍考》中说:“(尹珍)卒得其微言妙义,以教化乡人,使椎鲁之俗,尽变为彬雅之观。且不惟一时,而又使数千百年后之人,俎豆衣冠,尸而祝之。”民国《南川县志》载:“……尹先生处遐裔之中,独能克自振拔,不远千里从师访道,卒得其微言妙义,以乡人教其乡,其事尤鲜。”“一尹子而綦江、南川、正安、绥阳、桐梓皆之。”“……先生教授时,黔蜀地相接,其影响遍及‘綦南两邑’”,又说:“昔人称文翁化蜀,顾翁守地,为民父母,自有教化斯民之责, … … 尹先生处遐裔之中,独能克自振拨,不远千里从师访道,卒得其微言妙义,以乡人教其乡,其事尤鲜。”民国 32 年(公元 1943 年)贵州省政府编纂出版的 《贵州名贤传·尹珍传》 载:“正安新州地方有个务本堂,就是从前尹先生讲学之处,可以说尹先生是贵州文化的开创人,正安是贵州文化的策源地,为纪念这位先贤,特呈准中央政府,将正安县划出一部份,另设一个新县,称为道真县”。以尹珍名字命名,还可追溯到唐宋时,土人深感尹珍教恩,以地命名珍州,寄托怀贤情思。“道真教授南域,许应之学,久餍饮于文人学士獠妇苗童之口,故因其斯爱斯传者以名其郡,命名之中怀贤寓焉”。“昔言子传学于吴文翁教化于蜀,先生可以媲美,先生谓珍,是以后之人以珍州名其乡。复谓其名用其字真安州以生先字道真也;不斥其字更其号名正安州,以先生号道正先生之学久乃益光。曰务本、曰乐道,小学经艺允为百世之师矣”( 《 正安州志》)。民国时期,新州毋敛坝地方还以“务本乡”、“故里乡”命名。并有“汉儒尹道真先生故里”石碑,惯称“故里碑”。绥阳县旺草场亦名“尹珍场”、“尹珍乡”,今旺草仍有“尹珍中学”、“尹珍小学”,绥阳县城有“尹珍路”,正安县城有“尹珍广场”、“尹珍大道”,文化路图书馆旁有尹珍塑像。遵义市“三阁公园”内建有“尹珍堂”内立尹珍塑像,纪念汉代三贤尹道真先生。明清两代,争相考证尹珍,研究尹珍。以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绥阳知县詹淑撰 《尹珍讲堂铭》 为最早考证尹珍籍贯的人。遵义知府赵遵律撰 《尹珍考》 ,赵宜霖《重修务本堂小序》 ,莫与俦 《毋敛先贤考》 ,余正燮 《书后汉书 · 夜郎传》 ,于钟岳 《 尹道真先生务本堂碑记》,莫庭芝 《尹先生祠堂记》 ,四川举人袁蔼如《尹珍考》 等考证文章最有影响。现代,亦出现尹珍研究热,如万大章《汉尹珍学历考》,王燕玉 《尹珍的身世籍贯遗迹考说》(《贵州文史丛刊》),邱仲书 《贵州文化开山祖师尹道真先生轶事》(台湾《黔人》杂志),周子言《尹珍籍贯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黄明福《汉代名儒尹珍与道真县》(《贵州方志》,陈福桐《六千举人,七百进士》(《贵州文史天地》),刘学株《尹珍故里的沉思》(《贵州日报》),邱洪《尹珍的乡里及地名遗迹考》(《贵州大学学报》),潘大成《道真县与汉儒尹珍》(《黔人》杂志),黄万机的最新研究成果 《尹珍与“毋敛学”》等。这些研究成果,分别从历史、地理、民情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汉学渊源、地名遗迹等考证,对尹珍进行研究,为贵州文化寻根,褒扬尹珍在文教史上的贡献。同时,为了纪念尹珍,贵州省绥阳县旺草镇专门建立尹珍中学。 以尹珍为名来提倡后人们要学习尹珍的那种精神! 早在汉武帝时,就出现过牂牁名士盛览(字长通),犍为郡文学卒史舍人,但文化教育的功绩和影响,历来首推尹珍,其遗迹众多,影响深远,是贵州文化教育的奠基者。唐宋时,正安的汉学已由私学发展为官学。真安州古儒学,古遗址在唐都坝(今道真旧城)(《四川旧志》),是贵州最早的官学。明万历十八年(公元 1590 年)土司冉伯渊赴夔州延师办学。万历二十八年 ( 1600 年),建学宫于唐都坝(今道真旧城)。万历三十年建州学于城南外,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建真安州学。雍正十一年(公元1773年)建古凤书院于州治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8年)改为鸣凤书院。咸丰十年于钟岳创建安溪书院。正安在唐宋元明时期,属珍州。冉从周及冉琎、冉璞兄弟均系珍州籍“冉家蛮”之后裔(谭其骧《播州杨保考》)。冉从周南迁播州,于宋嘉熙二年(公元 1238 年)首中进士,为贵州历史首位进士,世称“破荒冉家”。后出任珍州守,为珍州学人之楷模。冉琎、冉璞兄弟,文才武略,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和贵州历史上的城建大师,受宋军四川统帅余玠之请,为他设计并督修合江钓鱼山联防城堡,抗击“横扫欧亚无敌”的蒙元铁骑达 36 年之久,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外战争史上的一座英雄名城。另外元朝时寓居正安州人邹公敢,号保全居士,晚号知命翁。常与友人观察研究天象,著有《保全》、《知命》二期工程集。其内容宣扬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神学思想。光绪二十年(公元 1895 )遵义杨兆麟,曾到正安鸣凤书院任山长。他白天教书,夜间苦苦攻读,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年,公元1903年)中第一甲第三名,探花,与贵阳状元赵以炯、麻江状元夏同和一并成为贵州仅有三位举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文科进士前三名的贵州学人。这些名震海内外的文人武将,在贵州历史上谱写了光彩夺目的华章。之后正安州相继涌现翰林郑文遇、王作孚、刘福田等 16 个进士,涌现举人 24 人,贡生 56 人。州人韩之显,乾隆十八年(公元前 1753 年)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回乡设馆授徒,里教以终。其门生韩永亨中举后,亦教授乡里。培育出秀才 7 人,时有“韩半榜”之称。尹珍在洛阳向许慎学习经学与小学(文字学),还乡里教学,传播许氏之学。清代,汉学研究出现空前鼎盛时期。莫与俦在黔北传播汉学,把尹珍之学称之为“毋敛学”,把自己视作“毋敛学”的传薪人。莫与俦的门生郑珍,一度去长沙拜程恩泽为师,在程的指导下,郑珍撰写出《说文新附考》专著。郑珍“东学长沙”与尹珍“北学中原”后先辉映。程恩泽为激励郑珍学习尹道真先生精神,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乡邦教育事业,特地以尹珍之姓为字,赐字为“子尹”,勉其以尹珍为楷模。程恩泽另一门生莫友芝,是汉学家。撰写的唐写本 《说文木部笺异》、《韵学源流》等专著,流传中外,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尹珍文化,以郑珍、莫友芝为代表,把尹珍不甘落后、千里求学以及热爱乡士,献身教育的精神发扬光大,继承尹珍“毋敛学”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尹珍文化及其精神的影响下,贵州明清两代出现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的盛况,出现了被誉为“西南硕儒”的郑珍、莫友芝,出现了光华显世的“沙滩文化”……就当代来说,就有一批如石定(全国获奖小说《公路从门前过》的作者)、赵剑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省内外、国内外知名作家和艺术家。贵州各地尊师重教为风气,因而推动了贵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安县因汉儒尹珍而名扬于世,人因地传,地因人传,人才辈出。至今一千九百年来,尹珍文化流风遗韵,沾溉深远,承前启后,人文蔚起,成为一个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现象。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以 《尹珍故里书卷飘香》为题作了报道,赞扬汉代西南文化大师尹珍故里的文化风气,历经千余年而不衰。

贵州文史丛刊投稿邮箱

贵州有游记投稿的刊物吗?

1 古都与移民 葛剑雄 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 1991-09-01 中国会议 96 分享 分享到 2 从非洲看历史文化 葛剑雄 孔目湖讲坛录 2006-06-01 中国会议 3 分享 分享到 3 共同迎接长江文明的第三次崛起 葛剑雄; 杜非 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 1997-12-01 中国会议 22 分享 分享到 4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葛剑雄; 华林甫 历史研究 2002-06-15 期刊 47 2430 分享 分享到 5 从历史地理看徽商的兴衰 葛剑雄 安徽史学 2004-10-15 期刊 34 1057 分享 分享到 6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葛剑雄 东南学术 2002-08-25 期刊 18 797 分享 分享到 7 遵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对话——关于“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的笔谈 杨奎松; 谢维扬; 赵世瑜; 蔡; 葛剑雄; 马戎; 李伯重; 李强; 苏力; 罗志田; 张乐天 中国社会科学 1999-07-10 期刊 13 1641 分享 分享到 8 移民与中国城市发展 葛剑雄 城市规划学刊 2007-11-15 期刊 6 706 分享 分享到 9 学术腐败、学术失范与学风不正:探究与思考 葛剑雄 民主与科学 2010-04-15 期刊 6 488 分享 分享到 10 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葛剑雄; 安介生 探索与争鸣 2010-02-15 期刊 5 508 分享 分享到 11 论学术研究规范与创新 葛剑雄 中国高等教育 2004-10-03 期刊 12 486 分享 分享到 12 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 葛剑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15 期刊 5 273 分享 分享到 13 从历史地理看西北城市化之路 葛剑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04-30 期刊 8 438 分享 分享到 14 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和局限 葛剑雄 历史教学问题 1997-12-15 期刊 18 530 分享 分享到 15 从历史地理看长时段环境变迁 葛剑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9-05 期刊 3 788 分享 分享到 16 全面正确地认识地理环境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葛剑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6-29 期刊 14 577 分享 分享到 17 移民与文化传播——以绍兴为例 葛剑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0-07-28 期刊 3 264 分享 分享到 18 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评杨子慧主编《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 葛剑雄; 曹树基 历史研究 1998-02-15 期刊 7 542 分享 分享到 19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动 葛剑雄 读书 1995-11-10 期刊 13 247 分享 分享到 20 水文化与河流文明 葛剑雄 中国三峡建设 2008-06-15 期刊 3 255 分享 分享到 21 水文化与河流文明 葛剑雄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1-01 期刊 4 543 分享 分享到 22 我看王莽 葛剑雄 读书 1997-10-10 期刊 6 490 分享 分享到 23 葛剑雄:从环境变迁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葛剑雄 中国三峡 2009-08-15 期刊 2 323 分享 分享到 24 近10年来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陈桥驿; 邹逸麟; 张修桂; 葛剑雄 地理学报 1994-12-30 期刊 6 640 分享 分享到 25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的衍变及增减的原因 葛剑雄 党的文献 2008-03-15 期刊 5 518 分享 分享到 26 对中国人口史若干规律的新认识 葛剑雄 学术月刊 2002-04-20 期刊 3 552 分享 分享到 27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一麻城孝感乡 葛剑雄 寻根 1997-02-25 期刊 11 342 分享 分享到 28 移民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葛剑雄; 曹树基 历史教学问题 2000-06-15 期刊 5 493 分享 分享到 29 乱世的两难选择 葛剑雄 读书 1995-02-10 期刊 7 329 分享 分享到 30 研究中国移民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葛剑雄 浙江社会科学 1997-07-15 期刊 5 379 分享 分享到 31 世界走向中国:从汉学到中国学——2004·上海“世界中国学论坛”发言选登 王荣华; 汤一介; 萧兵; 季塔连科; 杜维明; 叶舒宪; 葛剑雄; 石之瑜; 林毅夫; 王赓武; 乐黛云; 俞宣孟; 莫汉蒂; 芮哲非; 李希雅; 韦立德; 黄育馥; 熊月之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05 期刊 1 885 分享 分享到 32 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 葛剑雄; 曹树基 中国史研究 1995-02-20 期刊 26 65 分享 分享到 33 唐代以前我国疆域的演变——中国疆域变迁问题初探(上) 葛剑雄 秘书工作 2008-03-10 期刊 2 548 分享 分享到 34 论中国的大古都的等级及其量化分析──兼答安阳能否列为“七大古都”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03-30 期刊 7 236 分享 分享到 35 宋代人口新证 葛剑雄 历史研究 1993-12-15 期刊 8 189 分享 分享到 36 海内外著名学者论古诗文素养 叶嘉莹; 金庸; 余秋雨; 陈平原; 赵鑫珊; 葛剑雄; 杨振宁; 蔡志忠 山东教育 2000-01-15 期刊 8 489 分享 分享到 37 黄河:河流伦理与人类文明的延续 葛剑雄 中国三峡 2009-06-15 期刊 1 227 分享 分享到 38 上海世博苏州论坛聚焦 “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 单霁翔; 童明康; 弗朗切斯科·班德林; 穆尼尔·布什纳基; 阮仪三; 保罗·安德勒; 杰弗里·马基瓦; 约翰·霍金斯; 葛剑雄; 布赖恩·史密斯; 汉斯·道维勒; 理查德·汉森博士; 罗伯托·格兰迪; 渡边淳一 中国名城 2010-07-05 期刊 266 分享 分享到 39 创建世界一流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为什么要研制“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葛剑雄; 周筱赟 东南学术 2002-08-25 期刊 5 252 分享 分享到 40 学人评说学界弊病(专家访谈) 章开沅; 冯培恩; 黄天骥; 葛剑雄; 杨东平; 郭芙秀; 陈川 同舟共进 2006-05-01 期刊 3 251 分享 分享到 41 中国家谱的总汇 家谱研究的津梁——《中国家谱总目》评介 葛剑雄 安徽史学 2010-01-15 期刊 2 211 分享 分享到 42 上海石库门建筑群保护与更新的现实和建议 万勇; 葛剑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7-25 期刊 158 分享 分享到 43 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以事实为依据 葛剑雄 探索与争鸣 2004-03-20 期刊 5 378 分享 分享到 44 中国的地域文化 葛剑雄 贵州文史丛刊 2012-05-15 期刊 164 分享 分享到 45 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重视历史的传统 葛剑雄 探索与争鸣 2008-09-15 期刊 3 185 分享 分享到 46 “古为今用”:历史研究还是历史应用 周筱赟; 葛剑雄 学术界 2004-06-28 期刊 2 238 分享 分享到 47 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葛剑雄 读书 1996-05-10 期刊 4 281 分享 分享到 48 江西瓦屑坝──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二 曹树基; 葛剑雄 寻根 1997-04-25 期刊 8 373 分享 分享到 49 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兼评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 葛剑雄 中国史研究 1994-05-20 期刊 14 73 分享 分享到 50 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 葛剑雄 读书 1994-07-10 期刊 5 196 51 唐代以后我国疆域的沿革与启示——中国疆域变迁问题初探(下) 葛剑雄 秘书工作 2008-04-10 期刊 549 分享 分享到 52 消除学术腐败和不良学风的外部条件 葛剑雄 社会科学论坛 2002-01-10 期刊 8 138 分享 分享到 53 上海与长三角的历史渊源 葛剑雄 中国改革 2004-05-01 期刊 4 205 分享 分享到 54 我看东西方文化 葛剑雄 天津社会科学 1997-12-10 期刊 4 259 分享 分享到 55 调节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改善西部自然环境的关键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06-10 期刊 3 258 分享 分享到 56 宋朝为什么没有内乱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09-09-23 期刊 277 分享 分享到 57 从汶川地震看人与自然 葛剑雄 江海纵横 2010-11-20 期刊 268 分享 分享到 58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继承传统面向世界——葛剑雄教授访谈 葛剑雄; 谢宝耿 学术月刊 2002-04-20 期刊 1 323 分享 分享到 59 地图上的中国与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读《中国历史地图集·前言》、《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感言 葛剑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9-01 期刊 78 分享 分享到 60 大学的行政级别,目前能取消吗? 葛剑雄; 熊丙奇 领导文萃 2010-01-23 期刊 1 145 分享 分享到 61 河流伦理与人类文明的延续 葛剑雄 中国三峡建设 2005-06-25 期刊 1 273 分享 分享到 62 江陵焚书一千四百四十周年祭 葛剑雄 读书 1995-06-10 期刊 4 165 分享 分享到 63 《孔子学堂》第二讲 儒家思想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下) 葛剑雄; 孙永娟 文史知识 2008-12-01 期刊 1 121 分享 分享到 64 人要不要精神生活 葛剑雄 复旦教育论坛 2005-05-20 期刊 2 214 分享 分享到 65 货殖何罪? 葛剑雄 读书 1996-09-10 期刊 3 204 分享 分享到 66 剑气袭人 雄踞舆地——访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 葛剑雄 江汉论坛 2012-06-15 期刊 60 分享 分享到 67 洪洞大槐树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六 安介生; 葛剑雄 寻根 1997-12-25 期刊 3 385 分享 分享到 68 世界上不止有中文——《英使马戛尔尼来聘案》与《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之对勘 葛剑雄 读书 1994-11-10 期刊 3 250 分享 分享到 69 福建早期移民史实辨正 葛剑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5-25 期刊 3 214 分享 分享到 70 永恒的矛盾:追求和现实之间──读《后汉书·党锢列传》 葛剑雄 探索与争鸣 1995-10-20 期刊 3 235 分享 分享到 71 宋朝为什么没有内乱 葛剑雄 中国企业家 2008-03-20 期刊 1 307 分享 分享到 72 玄武门之变真相推测 领导文萃 2002-10-15 期刊 433 分享 分享到 73 科举考试与人才 葛剑雄 人才管理 1994-06-05 期刊 4 293 分享 分享到 74 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地位 葛剑雄 图书馆杂志 2011-08-15 期刊 82 分享 分享到 75 尊重历史 立足现实 葛剑雄 江汉论坛 2006-01-15 期刊 1 194 分享 分享到 76 清明节传统的变与不变 葛剑雄 探索与争鸣 2008-04-15 期刊 1 279 分享 分享到 77 《孔子学堂》第二讲 儒家思想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上) 葛剑雄; 孙永娟 文史知识 2008-10-01 期刊 139 分享 分享到 78 从环境变迁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葛剑雄 上海教育 2008-02-01 期刊 531 分享 分享到 79 城·市·城市——从中国的城市体制看旧城破坏 葛剑雄 中国图书评论 2011-07-10 期刊 1 59 分享 分享到 80 移民文化促进上海快速发展 葛剑雄 上海采风 2007-08-15 期刊 2 186 分享 分享到 81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三──苏北的苏州移民 葛剑雄 寻根 1997-06-25 期刊 4 306 分享 分享到 82 “长乐老”冯道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08-10-15 期刊 174 分享 分享到 83 明初全国户口总数并非“丁”数——与王其榘先生商榷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0-12-31 期刊 3 144 分享 分享到 84 城市文脉能延续吗 葛剑雄 同舟共进 2010-02-01 期刊 2 102 分享 分享到 85 时间和空间之间的求索 葛剑雄 开放时代 1999-10-30 期刊 2 166 分享 分享到 86 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江陵焚书 葛剑雄 书摘 2008-01-01 期刊 1 149 分享 分享到 87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谭其骧; 葛剑雄 地理学报 1990-05-01 期刊 1 511 分享 分享到 88 葛剑雄:城市文脉能延续吗? 葛剑雄 中国三峡 2010-04-15 期刊 83 分享 分享到 89 摆正心态,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葛剑雄 探索与争鸣 2010-08-15 期刊 126 分享 分享到 90 谭其骧与《中国历史地图集》 葛剑雄 中国测绘 2004-07-30 期刊 280 分享 分享到 91 尊重科学还是迎合需要 葛剑雄 江汉论坛 2005-01-25 期刊 1 204 分享 分享到 92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选载之一)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3-01 期刊 1 201 分享 分享到 93 历史学是什么? 葛剑雄 科学中国人 2004-05-30 期刊 1 331 分享 分享到 94 人文社科创新必须立足本土面向国际 葛剑雄 中国高等教育 2006-06-03 期刊 164 分享 分享到 95 汉魏故事:禅让的真相 葛剑雄 书屋 1995-04-15 期刊 1 230 分享 分享到 96 姓氏分布与社会动荡 葛剑雄 百科知识 2008-06-15 期刊 177 分享 分享到 97 南唐后主之功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08-09-01 期刊 162 分享 分享到 98 历史学家“煮酒论汉武” 黄朴民; 杨生民; 葛剑雄; 王子今; 倪乐雄 学习月刊 2005-04-25 期刊 1 249 分享 分享到 99 三峡移民: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 葛剑雄 科学中国人 2002-09-15 期刊 3 162 分享 分享到 100 消除学术腐败和不良学风的外部条件 葛剑雄 学术界 2002-02-28 期刊 2 120 分享 分享到101 教育问题之我见 葛剑雄 开放时代 2001-01-23 期刊 1 170 分享 分享到 102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五——山东枣林庄 曹树基; 葛剑雄 寻根 1997-10-25 期刊 2 358 分享 分享到 103 千古钓鱼城 葛剑雄 文史知识 2002-01-13 期刊 205 分享 分享到 104 谈常州历史文化 葛剑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 2009-06-15 期刊 1 116 分享 分享到 105 同是盛世亡国君:李煜与钱俶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00-06-15 期刊 1 147 分享 分享到 106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选载之五)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7-03-01 期刊 1 154 分享 分享到 107 成吉思汗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吗?——谈《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葛剑雄 鄂尔多斯文化 2006-06-30 期刊 288 分享 分享到 108 我对学术批评的态度——答《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编委会 葛剑雄 学术界 2000-06-05 期刊 1 129 分享 分享到 109 天涯何处罗马城 葛剑雄 读书 1994-02-10 期刊 2 124 分享 分享到 110 高山反应与汉藏交往 葛剑雄 华夏地理 2007-02-01 期刊 134 分享 分享到 111 乾隆“肃贪”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11-07-08 期刊 49 分享 分享到 112 惩处学术腐败 加强学风建设 葛剑雄 教育与职业 2010-05-01 期刊 1 173 分享 分享到 113 中国人的“国民性”及观念的现代化 葛剑雄 乡音 2011-01-10 期刊 80 分享 分享到 114 城市的守旧与更新 葛剑雄 杭州(我们) 2010-10-18 期刊 1 73 分享 分享到 115 人生,因读书而精彩——在上海电机学院博学讲坛上的报告 葛剑雄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8-06-15 期刊 123 分享 分享到 116 上海人与苏浙渊源 葛剑雄 今日浙江 2004-03-25 期刊 2 146 分享 分享到 117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世纪 2012-01-10 期刊 162 分享 分享到 118 到底什么是“中国”? 葛剑雄 全国新书目 2010-05-01 期刊 84 分享 分享到 119 从服装开始的改革 葛剑雄 读书 1999-06-10 期刊 184 分享 分享到 120 天堑何曾限南北 葛剑雄 读书 1995-08-10 期刊 2 131 分享 分享到 121 人口与中国疆域的变迁 葛剑雄 晚霞 2010-11-20 期刊 76 分享 分享到 122 国宝如何回家 葛剑雄 时事报告 2003-10-08 期刊 2 65 分享 分享到 123 记忆中的筱苏(史念海)先生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2-10-10 期刊 45 分享 分享到 124 “国家级”公祭黄帝质疑 葛剑雄 南风窗 2003-08-08 期刊 3 105 分享 分享到 125 建设先进文化与新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葛剑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2-08-30 期刊 165 分享 分享到 126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连载之二)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6-01 期刊 174 分享 分享到 127 重读《明史·海端传》 葛剑雄 领导文萃 1997-12-15 期刊 1 157 分享 分享到 128 盘庚为什么迁都于殷? 葛剑雄 中华遗产 2007-07-01 期刊 196 分享 分享到 129 西部的历史与未来 葛剑雄 同舟共进 2011-01-01 期刊 95 分享 分享到 130 南雄珠玑巷──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四 葛剑雄 寻根 1997-08-25 期刊 1 363 分享 分享到 131 追寻远去的先人 葛剑雄; 刘炎迅; 杨正莲 中国新闻周刊 2011-01-31 期刊 29 分享 分享到 132 学术规范与历史研究──葛剑雄先生访谈录 葛剑雄; 庄辉明 历史教学问题 1999-02-15 期刊 199 分享 分享到 133 了解是理解的前提 葛剑雄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1-15 期刊 89 分享 分享到 134 真正的学者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08-30 期刊 234 分享 分享到 135 学风不正的背后 葛剑雄 中国改革 2002-01-13 期刊 5 71 分享 分享到 136 谈常州历史文化 葛剑雄 江苏地方志 2009-06-10 期刊 121 分享 分享到 137 忆旧还是难 葛剑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7-04-10 期刊 96 分享 分享到 138 美好的城市公共生活:梦想与现实 葛剑雄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7-15 期刊 152 分享 分享到 139 谭其骧日记选(之一)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3-01 期刊 170 分享 分享到 140 谭其骧日记选之三——(1966年5月6日至1968年6月27日)(续)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9-01 期刊 143 分享 分享到 141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选载之三)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9-01 期刊 166 分享 分享到 142 从《长水集续编》看谭其骧先生晚年的杰出贡献——纪念谭其骧先生85周年诞辰 葛剑雄 学术月刊 1996-03-15 期刊 187 分享 分享到 143 质疑“全球变暖人为说” 葛剑雄 今日国土 2009-04-25 期刊 230 分享 分享到 144 同样的灾难,不同的结果 葛剑雄 中国报道 2008-03-01 期刊 93 分享 分享到 145 谁来设计普通民居 葛剑雄 美术观察 2005-11-10 期刊 1 86 分享 分享到 146 官与吏:谁统,谁治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00-02-15 期刊 161 分享 分享到 147 谭其骧日记选之二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6-01 期刊 153 分享 分享到 148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连载之四)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12-01 期刊 154 分享 分享到 149 谭其骧日记选之四——(1969年1月3日至1969年10月9日)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12-01 期刊 139 分享 分享到 150 谭其骧日记选之五(1969年10月11日至1970年12月31日)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7-03-01 期刊 142 分享

贵州文史丛刊投稿邮箱是多少

1、《明代西北科举与社会环境——以庆阳府进士与举人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为线索》,《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2、《明代庆阳科举群体的施政风格与个性特质初探》,《西夏研究》,2010年第4期。3、《晚清西方考察者眼中陇东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风貌——以C D布鲁斯探险队与克拉克考察队对固原、庆阳的探查为例》,《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试论曾国藩的转移社会风气之道》《贵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0,2,独。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摘录。《晚清时势与曾国藩体用观的嬗变》,《贵州文史丛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第1期。《试论万木草堂的教育特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曾国藩人才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 期。《试论曾国藩的自强御侮之道》,《安徽史学》,2002年第4期。《左宗棠与开发甘肃》,《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左宗棠对西北水利开发与建设的贡献》,《求索》,2003年第2期。《左宗棠与近代西北生态环境的治理》,《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 第2期。《试论左宗棠振兴新疆文教的措施与特点》,《新疆师大学报》,2003年 第3期。《左宗棠与开发宁夏》,《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该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三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左宗棠与近代西北蚕桑业》,《新疆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左宗棠与甘肃水利建设》,《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左宗棠与兰州开发》,《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左宗棠与甘肃吏治人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吐鲁番59TAM303MU墓所出道教符录考释》,《西域研究》,2004年第4期《国内五十年来左宗棠在西北活动研究评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2期。 《二十年来有关清代前期治理西北蒙藏地区政策研究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1980年以来古代中央王朝统辖西北民族地区政策研究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明朝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初探》,《西藏研究》,2008年第2期。《近三十年来蒙藏关系史研究评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西域研究》,2008年第2期,第2作者。《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明清庆阳方志所载传统农作物的种植与新品种的引种为例》,《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8月版。《左宗棠与泾河治理》,《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左宗棠与开发董志原》,《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左宗棠与陇东开发》,《陇东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领导说详情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必搜最关键的“郑密路航海路”)、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教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