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是什么意思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元朝定都北京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开挖通慧河,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注入湖中,成为元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 明代湖中多植荷花,周围水田种植稻谷,湖旁又有寺院、亭台之胜,因为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酷似江南风景,时人尚有“西湖十寺”与“西湖十景”之誉。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钓鱼取乐。明朝一些诗人常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环湖十里,一郡之盛观”。明朝时,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曰:“耍西湖景”。 至清朝,乾隆皇帝决定在瓮山一带兴建清漪园,将湖开拓,成为现在的规模,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命名昆明湖,乾隆皇帝在昆明湖泛舟的诗中写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养老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多学科分析研究证明,该湖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编辑本段昆明湖风景 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因为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 明朝一些诗人常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一郡之盛观"。乾隆在昆明湖泛舟的诗中写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昆明湖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颐和园昆明湖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颐和园昆明湖的南边是建园时有意保留下来的小岛,用十七孔桥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按照中国历代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理水方式,在湖内建有“南湖岛”“治镜阁岛”和“藻鉴堂岛”三个中心岛屿,并且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建成西堤。粼粼的湖水,蜿蜒的堤式,错落的岛屿,以及隐现在湖畔风光中的各式建筑,组成了颐和园中以水为主体的绝色风景。颐和园昆明湖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昆明湖上的主要景物有西堤及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 颐和园的昆明湖,是北京近郊最吸引人的水域。颐和园中昆明湖的水面占公园的四分之三,昆明湖根据水域的分割状况,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大湖、西湖和后湖。其中西湖又可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昆明湖绕流万寿山后山脚下的溪河,称为后湖。后湖也可分为后湖和谐趣园湖两部分,但主要水面集中在大湖。昆明湖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水域广阔,景色秀丽,每年夏秋季节,大量游人纷纷而至。人们在昆明湖泛舟消暑,微风拂面,微波涟漪。西望玉峰宝塔,立于青山之上,北看佛香高阁,处于翠柏之间。远山近水,诗情画意,使人暑意顿消。当人们在风和日丽的夏秋之际,立于岸边,放眼观看,湖面上汽艇、画舫,载着游客环湖游览,条条小船,乘着游客划桨而航,桥、岛、殿、阁,倒映水中,湖面上生气勃勃。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编辑本段《昆明湖上好山园》 侯瑞华 入冬以来,颐和园内昆明湖因蓄水闸截流,干涸见底,吸引无数好奇游人下湖探秘。日前,有人还在知春亭西北湖底从一建筑遗址的三合土地基底部洞穴内掏出一只冻死的大乌龟。 说起此处遗址,确实鲜为人知。此地基之上建筑,大约被毁300余年了。因为乾隆开挖瓮山泊,“展拓湖光千顷碧”,是始于1750年。从那时起昆明湖蓄西山诸泉之水,直到1991年市政府拨款对昆明湖进行240年以来的第一次清淤。这之前,该遗址一直淹没于水下。1991年冬的机械化清淤,本人有幸经历全过程,夜间目睹挖掘机与坚硬的地基石碰触打出的火花。几天后,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将遗址清理勘查,结果记载于《颐和园志》:瓮山在明末文人的诗集中曾被称为好山,这名称一直沿用到了清漪园创建时期,并反复吟唱在乾隆皇帝描写湖山景色的诗中。昆明湖清淤时,在距乐寿堂南面约100米,距耶律楚材墓西面约200米处的湖底发现一处建筑遗址,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场勘查有两处较完整的建筑基础(上面第一层是分口青砖,第二层是大块长方青砖,第三层是用三合土铺成的三层墁,最底层是三合土与碎石块、柏木钉混合做成的基础),也有许多柏木钉纵横排列深埋于湖泥之中。在发掘遗址的过程中,清理出许多明朝到清初的青花瓷片及少量的铜钱等小件文物。根据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记载推测,此处建筑遗址是很有争议的“好山园”。好山园见诸记载很少,仅在乾隆十五年御制诗《题耶律楚材墓·诗序》中有:“墓在瓮山好山园之东,昔年营园时以其逼近园门……”句。(此诗镌刻于耶律楚材墓前的龟驮石碑之上)证实在建清漪园之初,于瓮山东麓、耶律楚材墓之西确有好山园,但建造年代及规模不详。许多人对该园是否存在有异议。1979年,清华大学建工系编写的《建筑史论文集》第二集“北京西北部的园林”中有如下叙述:“元世祖忽必烈采纳郭守敬建议,于至元二十九年在昌平白浮村筑堰,把神山诸泉之水先西行后转南,流经青龙桥,再绕过瓮山而汇聚于南面瓮山泊……水位得到控制。附近陆续有园林建成。好山园就是其中的一座……明正德年间,以好山园为行宫,一座改瓮山为金山,故好山园也叫金山行宫。”此文还录有文人诗咏,有清人沈德潜《西湖堤散步诗》:“左带平田右带湖,晴虹一路绕菇蒲。波间柳影疏间密,云际山容有忽无。遗臭丰碑旧阉竖,煎茶古寺老浮屠。闲游宛似苏堤上,欲向桥边问酒胪。”文中说的“遗臭丰碑旧阉竖”指好山园曾一度是宦官魏忠贤的私园。 198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编写《颐和园……中国园林建筑的传世绝响》中载:“关于瓮山东麓的小园林好山园的情况,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为明代私家园林,曾一度归魏忠贤所有;一说建于乾隆初年,位置紧邻耶律楚材墓之西北,可能是清漪园玉澜堂前身。 乾隆15年初建清漪园时的御制诗序中有:“昔年营造时”之句,分析此园的建造应在乾隆初年。至于好山园具体位置,于1991年昆明湖清淤时得以现场勘查。有正殿、配殿及游廊基址。可证明乾隆十四年挖湖以前,该处确有小园林建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好山园的历史提供了佐证。大湖放水前,人们游览颐和园,经过玉澜堂前的九道湾,不用下湖就可将该遗址放于视野内。

完成建筑、理论设计及方案完成建筑:清水会馆3-9(已建成)红 堡3-9(已建成)上海青浦镇港监站设计2003(已建成)水边宅2002(已建成)方案设计:家具建筑——作家住宅1999大地窖Ⅰ、大地窖Ⅱ1998太阳与碑1996康定斯基之家1996北京京奉铁路火车站复原1995(由张复合先生主持,已建成)锦西市开发区毛屯综合楼,辽宁1992(已建成)1996年以来作品发表:《DOMUS》2006 09:dialogue:wm architecture――dong yugan, Sirius International出版发行,米兰,意大利,p134-137《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总第352期2005-9-12,三联出版社,钟和晏“朴素之美”p38-39《北京现代商报?时代地产周刊》2003年5月16日,E1-E4,“水边宅”、“涪水沱园”,北京;《Dialogue》建筑杂志第68号,“水边宅”,p45-47,美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3/4;《新地产》2003年1-2月号,“水边宅”,p82-95,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北京2003/2;《都市营造》,“水边宅”,p50-53,2002年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上海2002/11;《建筑师》总第100期;“涪水沱园概念规划方案”,封面、封2、封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10;《新周刊》2002年第3期,“书宅”,p98,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信息服务中心,广州2002/2;《时代建筑》2002年第2期,“隙间——画家住宅”,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6;《今日先锋》8,“家具建筑——作家住宅”,封面,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建筑师》1999年第12期总第91期;“魔方住宅”教学成果;四页彩页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12;《光与影》1999年第6期总第87期 “窗之风(Wind of window)”、“姓?名?使用名(Surname? name ?using name)”,p70, 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99/11;《建筑师》1999年第8期总第89期;“家具建筑——作家住宅”,彩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8;《建筑师》1996年第2期总第68期,“太阳与碑”,p101-102及彩页,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北京1996/2。作品展览:群展:“都市营造”上海双年展,2002年11月,上海美术馆;建筑、实验-人、伦理、空间,2002年9月,天津美术学院;梁思成纪念展,2001年5月,中国美术馆;“中国房子”5人展,2001年3月,上海顶层画廊;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国际会议中心,北京1999/6中国实验家具艺术展,焦应奇艺术中心,北京1999专著:《极少主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2003年9月重印1995年以来文章发表:“时间六像”,《建筑业导报》第337期,香港,2006/5,p84-98;“出神入化”,《新设计》,第一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6月,p15-21;“稀释中式”,《时代建筑》总第89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6/5,p28-35;“身体与控制”,《今日先锋》第13期,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8月,p31-39;“境心相遇”《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总第352期2005/9,p34-36;“旁敲侧击——建筑的它治性”,《建筑业导报》第329期,香港,2005/1,p60-62;“触类旁通”——《文景》总第十二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5/7,p88-92;“文学将杀死建筑”,《文景》总第8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5/8,p80-84;“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中的穹隆”,《文景》总第4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4/10,p80-85;“园林里的高瞻远瞩”,《三联生活周刊》随300期特刊赠送,p12-15“园林里的委曲求全”,《三联生活周刊》随300期特刊赠送,p16-17“白色住宅与玻璃住宅”,《缤纷》2004年第5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2004/5,p18;“透视空间”,《建筑师》第105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10,p32-41;“涪水沱园:正在开始的大地艺术”,《北京现代商报?时代地产周刊》2003年5月16日,E2-E3;“秩序是”,《建筑师》2003年第4期总第102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4,p91-94;“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文景》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3/4,p74-80;“为谁设计”,《时代建筑》总第68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2/11,p31-35;“学校、垂直、水平、车间”,《平常建筑》,张永和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9,p108-109;“迷宫印象”,《此时此地》,刘家琨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9,p147-150;“最后的乡愁”,《文景》第4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2/8,p78-83;“包豪斯理念”,《文景》第3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2/5,p23-29;“六个递延的视域断片”,《新潮》总第七期,四川画报社,成都2002/5,p77-78;“抽象与具象——天子大酒店杂谈”,《a+d》,雷尼国际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1/12,p64-66;“批判的厚度”,《新潮》总第1期,四川画报社,成都2001/7,p30;“材料的光辉”,《建筑师》第97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3,p78-81;“光影游戏的迷宫”,《时尚家居》,时尚家居杂志社,北京2001/1,p26;“隙间”,《时代建筑》第2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6,p57-59;“窗——柯布西耶对光的追求”,《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清华大学 出版社,北京2000/4,p146-151;“神话”,《今日先锋》8, p42-47,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天津2000/1;“魔方住宅——建筑初步教学实践”,《建筑师》1999年第12期总第91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12,四页彩页;“景观编织”,《装饰》1999年第4期总第90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999/8,p17-19;“光之凝固体——廊香教堂”,《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7/5;“范思沃斯住宅”,《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26;“流水别墅”,《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12;“在浴场里”,《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5;“边非缘”,《方法》1999年第2期总第89期,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1999/2 p54-57;“空旷的运动”,《建筑师》1998年第10期总第8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10,p57-64“双关的双宅”,《装饰》1998年第5期总第85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1998/p15-18;“北京‘香厂新市区’规划缘起”(为第一作者,与张复合先生合作),《第五次中 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3,p63-81;“大师与中国”,《读书》1998年第2期总第227期,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北京1998/2,p72-77;“墙”,《建筑师》1995年第6期总第6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1995/6,p23-27。外文发表:BORDER TO BORDERLINE ,SCATTERED/MAGES OCT1999,HAD DOKUMENTE ZUR ARCHITEKTUR Ⅱ,p53-5

1.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国外建筑文摘》12.西湖与太湖风景区的植物配置《南工学报》13.水城威尼斯《世界知识》104.高层建筑若干问题(合作)《南工学报》35.国外的高层与大跨建筑《铜陵科技报》16.建筑的传统与现代化《南工学报》增刊37.国外大跨度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师》第1辑19798.国外对建筑史的研究与古建筑保护《建筑历史研究》39.国外高层建筑发展的回顾《科技史文集》第7辑198110.佛罗伦萨建筑谈《南京日报》211.高塔巡礼《建筑工人》712.当代国外建筑技术的进展《世界建筑》810313.西方建筑正在向何处去?《建筑师》第7辑198114.关于后期现代主义《建筑师》第8辑198215.阿尔瓦·阿尔托《建筑师》第8辑198216.雅马萨奇的建筑艺术《建筑师》第19辑198417.伊罗·沙里宁的建筑创作《建筑师》第20辑198418.国外的旅游事业与古城古建保护《建筑师》第17辑198419.国外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建设《百科知识》840320.美国城市广场与园林绿化《世界建筑》850221.建筑创作与建筑理论《合肥建设》850322.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地佛罗伦萨《工人日报》323.提高创作水平的途径《建筑学报》850424.西方建筑前景宏观《世界建筑》850525.后现代建筑的价值观《时代建筑》860226.图式思维的概念与作用《建筑学报》861127.美国的航空港《世界建筑》870128.1986年中国近代建筑研讨会发言《新建筑》870229.西方建筑创作理论的发展《建筑史论文集》第九辑清华出版社198830.南京板桥新村剖析《华中建筑》880331.威尼斯——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世界建筑》8806 国外对建筑历史学科研究的进展《全国高等学校外国教材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西方建筑思潮对中国建筑的挑战香港《建筑与城市》8903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时代使命《时代建筑》8903 欧美城市的更新运动与环境美的创造《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 瑞士的城市与建筑《世界建筑》8906 中西兼融,寻找建筑的民族形式——记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南京的建筑思潮与风格台湾《雅砌》建筑杂志9105 南京近代建筑文化的演变《东方文化》第1集5 39.南京近代建筑文化形态的特征 《东方文化》第2集640.建筑美学的辩证思考《华中建筑》9301及《建筑与文化论文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41.建筑理论的文化意义《建筑师》53辑专家访谈录1993 《金陵胜迹大全》(编写部分章节)南京出版社,9 43.洋务派与民间仿洋式建筑《建筑学报》931244.《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编写3项)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45.过渡时期的建筑见证——1891~1937年间的南京近代建筑形态,台湾《建筑师》月刊546.建筑文化的深层课题——生态建筑学探讨《华中建筑》950147.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建筑学新课题《建筑学报》9502;《中国当代建筑论坛》,山东大学出版社48.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艺术学研究》第2集江苏美术出版社449.建筑技术在南京近代建筑发展中的作用《建筑学报》961150.仿生建筑文化的新趋向《世界建筑》9604;《建筑与文化》论文集,第四卷天津科技出版社51.八十年代后国外高层建筑动向《中外建筑》970252.国外大跨度建筑的新动向《中外建筑》970253.当代世界重要建筑组织与著名建筑师简介《华中建筑》970254.中国近代新建筑发展简史《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55.什么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南方建筑》970256.解构建筑探源《建筑学报》971057.《中外名建筑鉴赏》(编写23条)同济大学出版社358.如何看待建筑的价值观《建筑百家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59.当代世界建筑文化之走向《华中建筑》980460.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世界建筑》99016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刘先觉撰写第十一卷第四章建筑部分(近代前编),第十二卷第二章建筑部分(近代后编)上海人民出版社,36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西式建筑概述《华中建筑》990463.《建筑师简明手册》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64.中国城市规划近代及其百年演变(李百浩 刘先觉)《建筑师》第90辑 1065.生态原点—气候建筑(朱馥艺 刘先觉),《新建筑》3

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是什么意思啊

2008年,《清初四帝及其宫廷宗教建筑研究》,《装饰》2008年第12期2008年,《贝聿铭的寻根之路——从香山饭店到苏州博物馆》,《为中国而设计——境外设计二十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民生设计刍议》,《装饰》2008年第10期2008年,《家园的继承与批判》,《装饰》2008年第3期2008年,《数字时代学术媒体的新的可能性》,《美术研究》2008年第2期2007年,《筷子·时钟·奥运火炬》,《装饰》2007年第9期2007年,《新艺术运动之“新”》,《装饰》2007年第5期2006年,《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危机》,《住区》2006年12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中产阶级与现代主义》,《为中国而设计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观唐”之我观》,《住区》2006年第二期。2006年,《后现代的善意》,《清华美术》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建筑史视野下的环境艺术》,《环艺教与学》第一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清代紫禁城的宗教性建筑的空间结构》,《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全球化与地区性》,《建筑师》第100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公共建筑想要说什么》,《CASA国际住居》总87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圆明园宗教建筑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1期,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礼制建筑”求解》,《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02年,《遥想梁思成先生》,《梁思成百岁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99年,《紫禁城后宫宗教建筑和空间初探》,《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另有专业知识普及方面的“城市广场的形形色色”、“世事沧桑,山水为证”、“玲珑宝塔”、“不朽的埃及”、“中国建筑的窗”、“中国建筑的台基”等多篇文章发表于《知识就是力量》。同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合作,完成专题片多集。

“统计能量分析应用于墙隔声研究”,声学学报,1982“加权余量法建立声场有限元公式”,声学学报,1982“室内声场动态问题有限元法”,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室内声场计算机声线法模拟的一些问题”,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Calculating Sound Insulation of Walls by SEA Method”, Inter-Noise’87,1987“微机在建筑声学中的一些应用”,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几何声学——虚像空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室内声场衰减过程的统计分析”,声学学报,1987“Computer Simulation for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Field in Rooms”,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ICA),1992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Kichhoff Integral Formula to Acoustic Scattering from Arbitrary Shaped Body”, 14 ICA,1992;“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排气消声工程”, 《环境噪声控制论文集》,1992“建筑与数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人类工程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低噪声消声通风器”,国家专利,922248982,1993贺加添(研究生)、秦佑国,“开敞办公室声环境及语言私密性”,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94傅立新(研究生)、秦佑国,“噪声方向结构的主观评价研究“, 环境科学, 1995“沿街住宅防噪研究”, 第六届全国建筑物理会议, 1995“城市住宅声环境的要求、问题与改善”, 小康住宅通讯和住宅与房地产,1996“北京王府饭店发电机房噪声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1997“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教学讨论会,1997“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居住区噪声环境预测和评价”, 全国声学学术会议,1998“对重建圆明园的意见”,建筑学报和瞭望周刊刊载,纽约时报、CNN、加拿大国家电视台采访,1999“我们的建筑教育思想”,全国建筑教育讨论会,1999“梁思成、林徽音与国徽设计”,建筑史论文集第11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上海浦西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失控”,时代建筑,2000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颐和园德和园大戏台声学特性测量与分析”, 建筑史论文集13集,2000“北京地区民用机场系统发展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4月;“建筑信息中介系统与设计范式的演变”,建筑学报,2001年第六期;“改善城市住宅声环境的措施与建议”,住宅产业,2001年6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古戏台台基之变迁”, 建筑史论文集14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两个戏台的混响特性及分析”,华中建筑,2001年第二期;“From “Hi-skill” to “Hi-tech”,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6月;“中国城市住宅声环境”,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2001年6月。“从Hi-Skill 到Hi-Tech”,世界建筑,2002年第1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专业学位制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1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建筑史论文集 16辑,2002年6月;白静(研究生)、秦佑国,“建筑图形媒介的发展与比较”,新建筑,2002年第2期;“建筑技术概论”,建筑学报,2002年第7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清华建筑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学’学术报告会(庆祝吴良镛先生80寿辰),2002年4月;薛长健(研究生)、秦佑国,“十九世纪的建筑声学”,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02年李保峰(研究生),秦佑国,“‘生态’不是漂亮话”,建筑与文化2002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10月;新建筑,2003年2月;“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永续绿建筑》(论文集),台湾建筑报道,2002年10月;“隔声材料与结构”,新世纪绿色房屋建材技术与市场发展论坛,2002年11月;“中国建筑呼唤精致性设计”,建筑学报,2003年第1期;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反映时序特征的听神经自发发放模型”,声学学报,2003年5月;“建筑和住区中疫病传播途径的控制”,2003年5月,SARS期间提交给建设部部长和中国建筑学会;“SARS后关于居住密度的思考”,经济观察报,2003年6月23日;全国低密度住宅学术研讨会,2003年12月;“‘现代主义’这堂课要补”,中关村,2003年7月;“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构想”,建筑学报,2003年第8期;“中国大陆的建筑教育”,建筑师(台湾),2003年9月;“绿色建筑评估”,绿色建筑、绿色奥运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2003年9月7日“From Upenn to Tsinghua” ,国际学术会议,美国 费城,2003年10月;“Ecological Housing Rating System in China” 国际学术会议“大城市环境”,香港,2003年11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Stochastic Resonance Driven by Time-Modulated Neurotransmitter Random Point Train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91, 208103(2003), 2003年11月;“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Tsinghua”,国际建筑教育研讨会,南京,2003年12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Noise-enhanced hearing sensitivity”,Physics LettersA,v323, n5~6 , 434, 2004;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Lower Hearing Threshold by Noise”,ChinesePhysics Letters,v21, n4 , 757, 2004;“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建筑学报,2004年第6期;“绿色建筑的中国特点”,百年建筑,2004年8月“Difficulties of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Courtyard Houses”,国际学术会议,意大利 罗马,2004年9月;“不仅讲‘素质’‘能力’,还要讲‘气质’‘修养’”,新清华,2004年10月;“声景(Soundscape)学的范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10月,建筑学报2005年第1期;“墨西哥城的教训与拉美化的防止”,了望周刊,2005年6月;

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是什么

2008年,《清初四帝及其宫廷宗教建筑研究》,《装饰》2008年第12期2008年,《贝聿铭的寻根之路——从香山饭店到苏州博物馆》,《为中国而设计——境外设计二十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民生设计刍议》,《装饰》2008年第10期2008年,《家园的继承与批判》,《装饰》2008年第3期2008年,《数字时代学术媒体的新的可能性》,《美术研究》2008年第2期2007年,《筷子·时钟·奥运火炬》,《装饰》2007年第9期2007年,《新艺术运动之“新”》,《装饰》2007年第5期2006年,《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危机》,《住区》2006年12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中产阶级与现代主义》,《为中国而设计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观唐”之我观》,《住区》2006年第二期。2006年,《后现代的善意》,《清华美术》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建筑史视野下的环境艺术》,《环艺教与学》第一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清代紫禁城的宗教性建筑的空间结构》,《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全球化与地区性》,《建筑师》第100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公共建筑想要说什么》,《CASA国际住居》总87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圆明园宗教建筑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1期,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礼制建筑”求解》,《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02年,《遥想梁思成先生》,《梁思成百岁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99年,《紫禁城后宫宗教建筑和空间初探》,《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另有专业知识普及方面的“城市广场的形形色色”、“世事沧桑,山水为证”、“玲珑宝塔”、“不朽的埃及”、“中国建筑的窗”、“中国建筑的台基”等多篇文章发表于《知识就是力量》。同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合作,完成专题片多集。

1.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国外建筑文摘》12.西湖与太湖风景区的植物配置《南工学报》13.水城威尼斯《世界知识》104.高层建筑若干问题(合作)《南工学报》35.国外的高层与大跨建筑《铜陵科技报》16.建筑的传统与现代化《南工学报》增刊37.国外大跨度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师》第1辑19798.国外对建筑史的研究与古建筑保护《建筑历史研究》39.国外高层建筑发展的回顾《科技史文集》第7辑198110.佛罗伦萨建筑谈《南京日报》211.高塔巡礼《建筑工人》712.当代国外建筑技术的进展《世界建筑》810313.西方建筑正在向何处去?《建筑师》第7辑198114.关于后期现代主义《建筑师》第8辑198215.阿尔瓦·阿尔托《建筑师》第8辑198216.雅马萨奇的建筑艺术《建筑师》第19辑198417.伊罗·沙里宁的建筑创作《建筑师》第20辑198418.国外的旅游事业与古城古建保护《建筑师》第17辑198419.国外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建设《百科知识》840320.美国城市广场与园林绿化《世界建筑》850221.建筑创作与建筑理论《合肥建设》850322.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地佛罗伦萨《工人日报》323.提高创作水平的途径《建筑学报》850424.西方建筑前景宏观《世界建筑》850525.后现代建筑的价值观《时代建筑》860226.图式思维的概念与作用《建筑学报》861127.美国的航空港《世界建筑》870128.1986年中国近代建筑研讨会发言《新建筑》870229.西方建筑创作理论的发展《建筑史论文集》第九辑清华出版社198830.南京板桥新村剖析《华中建筑》880331.威尼斯——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世界建筑》8806 国外对建筑历史学科研究的进展《全国高等学校外国教材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西方建筑思潮对中国建筑的挑战香港《建筑与城市》8903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时代使命《时代建筑》8903 欧美城市的更新运动与环境美的创造《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 瑞士的城市与建筑《世界建筑》8906 中西兼融,寻找建筑的民族形式——记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南京的建筑思潮与风格台湾《雅砌》建筑杂志9105 南京近代建筑文化的演变《东方文化》第1集5 39.南京近代建筑文化形态的特征 《东方文化》第2集640.建筑美学的辩证思考《华中建筑》9301及《建筑与文化论文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41.建筑理论的文化意义《建筑师》53辑专家访谈录1993 《金陵胜迹大全》(编写部分章节)南京出版社,9 43.洋务派与民间仿洋式建筑《建筑学报》931244.《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编写3项)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45.过渡时期的建筑见证——1891~1937年间的南京近代建筑形态,台湾《建筑师》月刊546.建筑文化的深层课题——生态建筑学探讨《华中建筑》950147.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建筑学新课题《建筑学报》9502;《中国当代建筑论坛》,山东大学出版社48.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艺术学研究》第2集江苏美术出版社449.建筑技术在南京近代建筑发展中的作用《建筑学报》961150.仿生建筑文化的新趋向《世界建筑》9604;《建筑与文化》论文集,第四卷天津科技出版社51.八十年代后国外高层建筑动向《中外建筑》970252.国外大跨度建筑的新动向《中外建筑》970253.当代世界重要建筑组织与著名建筑师简介《华中建筑》970254.中国近代新建筑发展简史《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55.什么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南方建筑》970256.解构建筑探源《建筑学报》971057.《中外名建筑鉴赏》(编写23条)同济大学出版社358.如何看待建筑的价值观《建筑百家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59.当代世界建筑文化之走向《华中建筑》980460.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世界建筑》99016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刘先觉撰写第十一卷第四章建筑部分(近代前编),第十二卷第二章建筑部分(近代后编)上海人民出版社,36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西式建筑概述《华中建筑》990463.《建筑师简明手册》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64.中国城市规划近代及其百年演变(李百浩 刘先觉)《建筑师》第90辑 1065.生态原点—气候建筑(朱馥艺 刘先觉),《新建筑》3

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

古建筑哪个资料?常见的木结构方式有穿斗式构架、抬梁式构架、混合式构架、干栏式构架、井干式构架等。更多古建筑资料,也可以搜索古建家园查看

2008年,《清初四帝及其宫廷宗教建筑研究》,《装饰》2008年第12期2008年,《贝聿铭的寻根之路——从香山饭店到苏州博物馆》,《为中国而设计——境外设计二十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民生设计刍议》,《装饰》2008年第10期2008年,《家园的继承与批判》,《装饰》2008年第3期2008年,《数字时代学术媒体的新的可能性》,《美术研究》2008年第2期2007年,《筷子·时钟·奥运火炬》,《装饰》2007年第9期2007年,《新艺术运动之“新”》,《装饰》2007年第5期2006年,《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危机》,《住区》2006年12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中产阶级与现代主义》,《为中国而设计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观唐”之我观》,《住区》2006年第二期。2006年,《后现代的善意》,《清华美术》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建筑史视野下的环境艺术》,《环艺教与学》第一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清代紫禁城的宗教性建筑的空间结构》,《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全球化与地区性》,《建筑师》第100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公共建筑想要说什么》,《CASA国际住居》总87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圆明园宗教建筑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1期,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礼制建筑”求解》,《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02年,《遥想梁思成先生》,《梁思成百岁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99年,《紫禁城后宫宗教建筑和空间初探》,《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另有专业知识普及方面的“城市广场的形形色色”、“世事沧桑,山水为证”、“玲珑宝塔”、“不朽的埃及”、“中国建筑的窗”、“中国建筑的台基”等多篇文章发表于《知识就是力量》。同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合作,完成专题片多集。

完成建筑、理论设计及方案完成建筑:清水会馆3-9(已建成)红 堡3-9(已建成)上海青浦镇港监站设计2003(已建成)水边宅2002(已建成)方案设计:家具建筑——作家住宅1999大地窖Ⅰ、大地窖Ⅱ1998太阳与碑1996康定斯基之家1996北京京奉铁路火车站复原1995(由张复合先生主持,已建成)锦西市开发区毛屯综合楼,辽宁1992(已建成)1996年以来作品发表:《DOMUS》2006 09:dialogue:wm architecture――dong yugan, Sirius International出版发行,米兰,意大利,p134-137《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总第352期2005-9-12,三联出版社,钟和晏“朴素之美”p38-39《北京现代商报?时代地产周刊》2003年5月16日,E1-E4,“水边宅”、“涪水沱园”,北京;《Dialogue》建筑杂志第68号,“水边宅”,p45-47,美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3/4;《新地产》2003年1-2月号,“水边宅”,p82-95,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北京2003/2;《都市营造》,“水边宅”,p50-53,2002年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上海2002/11;《建筑师》总第100期;“涪水沱园概念规划方案”,封面、封2、封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10;《新周刊》2002年第3期,“书宅”,p98,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信息服务中心,广州2002/2;《时代建筑》2002年第2期,“隙间——画家住宅”,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6;《今日先锋》8,“家具建筑——作家住宅”,封面,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建筑师》1999年第12期总第91期;“魔方住宅”教学成果;四页彩页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12;《光与影》1999年第6期总第87期 “窗之风(Wind of window)”、“姓?名?使用名(Surname? name ?using name)”,p70, 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99/11;《建筑师》1999年第8期总第89期;“家具建筑——作家住宅”,彩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8;《建筑师》1996年第2期总第68期,“太阳与碑”,p101-102及彩页,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北京1996/2。作品展览:群展:“都市营造”上海双年展,2002年11月,上海美术馆;建筑、实验-人、伦理、空间,2002年9月,天津美术学院;梁思成纪念展,2001年5月,中国美术馆;“中国房子”5人展,2001年3月,上海顶层画廊;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国际会议中心,北京1999/6中国实验家具艺术展,焦应奇艺术中心,北京1999专著:《极少主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2003年9月重印1995年以来文章发表:“时间六像”,《建筑业导报》第337期,香港,2006/5,p84-98;“出神入化”,《新设计》,第一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6月,p15-21;“稀释中式”,《时代建筑》总第89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6/5,p28-35;“身体与控制”,《今日先锋》第13期,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8月,p31-39;“境心相遇”《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总第352期2005/9,p34-36;“旁敲侧击——建筑的它治性”,《建筑业导报》第329期,香港,2005/1,p60-62;“触类旁通”——《文景》总第十二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5/7,p88-92;“文学将杀死建筑”,《文景》总第8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5/8,p80-84;“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中的穹隆”,《文景》总第4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4/10,p80-85;“园林里的高瞻远瞩”,《三联生活周刊》随300期特刊赠送,p12-15“园林里的委曲求全”,《三联生活周刊》随300期特刊赠送,p16-17“白色住宅与玻璃住宅”,《缤纷》2004年第5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2004/5,p18;“透视空间”,《建筑师》第105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10,p32-41;“涪水沱园:正在开始的大地艺术”,《北京现代商报?时代地产周刊》2003年5月16日,E2-E3;“秩序是”,《建筑师》2003年第4期总第102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4,p91-94;“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文景》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3/4,p74-80;“为谁设计”,《时代建筑》总第68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2/11,p31-35;“学校、垂直、水平、车间”,《平常建筑》,张永和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9,p108-109;“迷宫印象”,《此时此地》,刘家琨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9,p147-150;“最后的乡愁”,《文景》第4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2/8,p78-83;“包豪斯理念”,《文景》第3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2/5,p23-29;“六个递延的视域断片”,《新潮》总第七期,四川画报社,成都2002/5,p77-78;“抽象与具象——天子大酒店杂谈”,《a+d》,雷尼国际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1/12,p64-66;“批判的厚度”,《新潮》总第1期,四川画报社,成都2001/7,p30;“材料的光辉”,《建筑师》第97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3,p78-81;“光影游戏的迷宫”,《时尚家居》,时尚家居杂志社,北京2001/1,p26;“隙间”,《时代建筑》第2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6,p57-59;“窗——柯布西耶对光的追求”,《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清华大学 出版社,北京2000/4,p146-151;“神话”,《今日先锋》8, p42-47,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天津2000/1;“魔方住宅——建筑初步教学实践”,《建筑师》1999年第12期总第91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12,四页彩页;“景观编织”,《装饰》1999年第4期总第90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999/8,p17-19;“光之凝固体——廊香教堂”,《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7/5;“范思沃斯住宅”,《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26;“流水别墅”,《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12;“在浴场里”,《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5;“边非缘”,《方法》1999年第2期总第89期,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1999/2 p54-57;“空旷的运动”,《建筑师》1998年第10期总第8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10,p57-64“双关的双宅”,《装饰》1998年第5期总第85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1998/p15-18;“北京‘香厂新市区’规划缘起”(为第一作者,与张复合先生合作),《第五次中 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3,p63-81;“大师与中国”,《读书》1998年第2期总第227期,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北京1998/2,p72-77;“墙”,《建筑师》1995年第6期总第6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1995/6,p23-27。外文发表:BORDER TO BORDERLINE ,SCATTERED/MAGES OCT1999,HAD DOKUMENTE ZUR ARCHITEKTUR Ⅱ,p53-5

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是什么专著

独立承担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JC2003001《明清北京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8046《合院建筑尺度与古代宅田制度关系以及对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市街坊空间影响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99000316《样式雷图与清代皇室建筑研究》等课题研究。已经在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著出版学术理论专著3部(负责撰写其中相关章节),合作翻译出版英文专业书2部,并负责主编学术丛刊《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作为主要设计人参加故宫、西藏布达拉宫雪城、嵩岳寺塔、晋祠等10余项国家级重点文物建筑保护工程设计。

2008年,《清初四帝及其宫廷宗教建筑研究》,《装饰》2008年第12期2008年,《贝聿铭的寻根之路——从香山饭店到苏州博物馆》,《为中国而设计——境外设计二十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民生设计刍议》,《装饰》2008年第10期2008年,《家园的继承与批判》,《装饰》2008年第3期2008年,《数字时代学术媒体的新的可能性》,《美术研究》2008年第2期2007年,《筷子·时钟·奥运火炬》,《装饰》2007年第9期2007年,《新艺术运动之“新”》,《装饰》2007年第5期2006年,《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危机》,《住区》2006年12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中产阶级与现代主义》,《为中国而设计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观唐”之我观》,《住区》2006年第二期。2006年,《后现代的善意》,《清华美术》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建筑史视野下的环境艺术》,《环艺教与学》第一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清代紫禁城的宗教性建筑的空间结构》,《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全球化与地区性》,《建筑师》第100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公共建筑想要说什么》,《CASA国际住居》总87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圆明园宗教建筑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1期,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礼制建筑”求解》,《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02年,《遥想梁思成先生》,《梁思成百岁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99年,《紫禁城后宫宗教建筑和空间初探》,《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另有专业知识普及方面的“城市广场的形形色色”、“世事沧桑,山水为证”、“玲珑宝塔”、“不朽的埃及”、“中国建筑的窗”、“中国建筑的台基”等多篇文章发表于《知识就是力量》。同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合作,完成专题片多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