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东北亚研究杂志社

发布时间:

东北亚研究杂志社

《东北亚研究》杂志是亚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的学术性刊物。

东北亚论坛杂志是吉林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的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研究东北亚各国(地区)及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等问题的专家学者开辟学术研究的新园地,为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贸发展和友好往来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本刊以分析现状、发展战略和理论研究为主,主要刊登:紧密结合我们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研究和探讨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发展战略问题,各国各地区经济开发与合作问题,各国家与地区经贸发展和友好往来问题的成果,评介东北亚、亚太地区各国工业、农业、科技、财政、金融、商业、外贸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的文章。同时还刊登有关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和研究资料等。

东北亚研究杂志

《东北亚研究》杂志是亚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的学术性刊物。

1、《明清两代宦官专权与封建专制的关系》,《汕头大学学报》198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 1986年2期全文转载,《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2期登载。获汕头大学1986年科研二等奖,汕头市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社会1986 年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从临清的兴盛看明代漕运的经济影响》,《松辽学刊》1986年增刊。3、《历代宦官名称及其演变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2期。4、《历代宦官来源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4期。5、《试论宦官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6年11期。6、《从临清的衰落看清代漕运经济影响的终结》,《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2期。7、《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看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4期。8、《试论北魏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1、2合期。9、《略论北宋宦官》,《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4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元明清》分册1989年3期全文转载。10、《宦官生理及心理特点再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5期,《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2期登载。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分册1988年12期全文转载。11、《司马迁是不是宦官》,(吉林)《史学集刊》1989年1期。12、《建国以来宦官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9期。13、《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汕头大学学报》1990年2期,获汕头大学1992年科研二等奖。14、《近四十年来港台地区宦官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12期,本人为第二作者。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一)(先秦至隋唐)1991年2期。15、《三杨与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1992年9期全文转载。获汕头大学1994年科研论文奖三等奖。16、《略论明朝初期军事制度之转变》,《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4期。17、《也谈崇祯朝宦官》,(上海)《学术月刊》1993年3期。18、《翁万达与安南莫登庸之“招抚”》,载于1992年《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潮汕文化研究论集二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19、《无法超越的困惑━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论宦官制度》,载于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20、《明代宦官监军制度述略》,《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3期。21、《明代思想家与宦官关系》,(上海)《学术月刊》1994年10期。22、《明代政治家与宦官关系论略》,《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2期。23、《叶向高与宦官关系论略》,《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元明清史》分册1995年10期全文转载。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思潮》,汕头大学学报1996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分册1996年9期全文转载。25、《东南亚潮人的文化特点》,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分册1998年3期全文转载。26、《明清以来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几点意见》,《潮学》创刊号,1993年12月。27、《浅论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潮学》2期。28、《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资料及研究目录索引》,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市研究会1994年出版。29、《十六世纪历史变化中的潮汕海上“盗商”》,1994年《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30、《东南亚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及其反映》,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英文),1997年6月出版。31、 《叶向高与东林党》,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期。32、《东南亚海外潮人移民形态的演变轨迹》,《广东史志》1998年3期。33、《严嵩与宦官关系论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3期34、《明嘉靖朝的安南之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3期35、《中国古代农业对西方的贡献》,《农业考古》1998年3期。36、《海外潮人与暹罗曼谷王朝初期的制糖业》,《汕头》1998年1期。37、《泰国曼谷王朝海外潮人制糖业的兴衰》,《汕头大学学报》1998年5期38、《李时岳与汕头大学的历史学科建设》,《纪念李时岳先生纪念文集》,辽宁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39、论文《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分册1999年2期全文转载。40、论文《社会思潮变化中的汕头文化建设》,《社科大观》1998年3、4期41、论文《中国制糖业在日本的传播》,《学术研究》1998年12期。42、《海外潮人与马来西亚麻坡的德教会》,《汕头》1999年1期。43、《明清海禁政策对闽广地区的影响》,《人文杂志》1999年3期44、《18世纪清朝与缅甸及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45、《中国瓷器在东南亚的传播》,《东南亚纵横》1999年1期46、《叶向高‘东林党魁’考辨》,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2期。47、 《东南亚海外潮人与德教的关系》,《当代宗教研究》1999年2期4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东北亚研究》1999年2期。49、《发挥历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发展研究》(原《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6期50、《明清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5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海交史研究》1999年1期52、《中国古代炼丹术在西域的传播和演变》,《化学教学》1999年10期53、《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历史教学》1999年11期54、《蓝鼎元视野下的清初潮汕社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4期55、《潮汕地区的制糖业》,《中国农史》1999年4期,页74-80。56、《郑信与暹罗吞武里王朝的灭亡》,《潮学研究》7期57、《双性同体的历史衍变及文化含蕴》,《文艺争鸣》1999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分册》1999年12期全文转载。58、《妇女在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2期59、《潮州学与客家学刍议》,《广东史志》1999年1期60、《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分册2000年8期全文转载。61、《90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0年3期62、《妇女解放运动与“双性同体”观念的衍变》,《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2期63、《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1998年晋江《中国侨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文卷,页306-316,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64、《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与地方社会研究述评》,《海交史研究》2000年2期65、《潮汕海外移民研究管窥》,《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66、《戚继光平定海盗吴平论析》,《戚继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67、《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双性同体”》,《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分册2001年12期全文转载。68、《国家、区域社会的外延变异—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1999年湖南石门《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69、《“双性同体”在文学中应用综述》,《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分册2002年1期全文转载。70、《历史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2期。71、《历史信息化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期。第二作者72、《明代潮州海盗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2期。73、《开设全校选修课的几点体会》,《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9期74、《“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5期,页149-151。第二作者。75、《“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清史研究》2003年1期,第二作者。76、《明清潮州海商研究》,《地位、权力、角色:明清时代中国商人与社会的分区域研究》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2001年2月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77、《戚继光视野下的明代潮州社会》,《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3期。12000字。78、《论明代潮州海盗》,《李询先生纪念文集》页351-36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79、《增设历史与社会新专业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80、《中国火药和火器在亚洲的传播和演进》,《历史教学》2005年9期。核心期刊81、《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师德观》,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年12月出版。82、《郑和下西洋与岭南关系论略》,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期。

东南亚研究杂志社

代表性论文:我们是谁?威尔逊、一战与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 《历史研究》2009年第6期。(英文版刊于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31, N2, May 2010)在龙的映衬下:对中国的想象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英文版With the Dragon as Foil: American Imagining of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merican's National Identity发表于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29, N 4, Winter 2009。)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外交史的国际化与文化转向,《美国研究》2008年第1期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政策――以艾奇逊和承认问题为中心的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4期部分转摘)(英文版Ideology and America's China Policy at the time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 Reexamination of Acheson and the Question of Recognition发表于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26, N 3, Autumn )美国国家认同的形成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2003年第10期和台北联合报系的《历史月刊》转载)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华盛顿体系与中国革命:二十年代中美关系新探,《历史研究》2001年第2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抵制美货运动,《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十九世纪基督教在华的两种传教政策,《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其他论文:使种族和国际上的一切关系基督化:对一战的反思与美国传教团体内国际主义的兴起, 李灵主编:《现代化视野下的教会和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美国的冷战意识形态:内容与作用, 《史学集刊》2011年第5期。美国的国家认同及其面临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24日。史学界的仁者和智者――悼念恩师杨生茂先生, 《史学月刊》2010年第7期。跨学科方法与冷战史研究, 《史学集刊》201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6期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10年第7期转载)。新视角下的20世纪国际史――入江昭和他的《全球共同体》,《世界知识》2009年第6期。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美国史研究, 《史学集刊》2009年第2期。译序:对20世纪国际史的另一种解读,(美)入江昭:《全球共同体:国际组织在当代世界形成中的角色》,刘青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中国文化在美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中美关系,《观察与思考》(2007年第10期)杂志社采访《美国与中国》导读(合著),马抗美、刘斌主编:《百部人文名著导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自由主义于美国的国家安全观念:一个历史的考察,《西学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美国例外论与美国外交政策, 《南开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莫让'美国遏制中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新京报》2005年7月3日一个文化国际主义者的学术追求和现实关怀:入江昭与美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代译序),入江昭著、李静阁译:《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试论美国外交史上的对外干预,《美国研究》2005年第2期洛克思想对美国人战争与和平观的影响,《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历史学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伍德罗·威尔逊承认中华民国问题再研究,《求是学刊》2004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大陆研究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的主要范式述评,《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集刊》(香港),第5期(2004年)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主要研究范式述评,陶飞亚编:《东亚基督教再诠释》,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年传教运动与中美关系:一个初步的阐释框架,徐以骅编:《宗教与美国社会》(第二辑),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现实关怀、中国特色与美国史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9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期转摘)中美关系史研究中两个问题的反思,《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2期后殖民理论与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美国的世界秩序观与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1900-1945),《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4-5期连载。(收入秦亚青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国际秩序卷),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美国:优越感根深蒂固,帝国论花样翻新,《环球时报》2002年4月15日学术创新与21世纪的世界史研究,《光明日报》2000年3月24日《历史周刊》美国政府对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反应和政策,《世界历史》1999年第4期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美国研究》1999年第2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近代中西方关系,《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3期五四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美国,陶文钊主编:《中美文化关系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试论早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庄建平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美国外交官对五四运动的认知和反应,《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美关于粤汉路权交涉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鉴往知来:百年来中美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试论林乐知的中西文化观,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主编:《社会转型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美国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城市改良,王旭等编:《城市社会的变迁――中美城市化比较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世界历史》1998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5期转载)。英美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会通,《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3期美国传教士与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思潮,《美国研究》1997年第2期传教运动与近代美国在华商业扩张,《世界历史》1997年第2期美国教会女学与近代中国妇女解放,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编:《美国历史问题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传教士与维新派,章开沅主编:《文化传播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晚清政府对基督教和传教士的政策,《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传教士与洋务运动,《南开学报》1995年第4期晚清在华基督教教育团体述评,《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二十世纪美国在华高等教育事业(摘要),载中华美国学会编:《二十世纪美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现代出版社1993年版美国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变革,《南开学报》1993年第5期近代美国在华传教运动述评,《历史教学》1991年第4期美国教会在华高等教育事业的考察,《学术季刊》1991年第3期美国教会在近代中国办学述论,《南开史学》1991年第2期专著:《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8年修订版。《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知识分子》(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1904-1928)》,中国社科出版社2000年版。《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以20世纪美国对华政策为个案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本刊初始刊名为《东南亚经济资料汇编》,1960年更名为《东南亚研究资料》,1966年—1976年文革期间休刊,1979年复刊,1987年更名为《东南亚研究》,1988年取得国内统一刊号:CN44-1124/D,时为季刊,16开本,1992年起改为双月刊,1994年起改为大16开本,1999年取得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6099,2002年获准成立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杂志社。

东欧中亚研究杂志社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来着 品优 刊*网*的回答

1《经济观察报》 2《经济参考报》 3《经济日报》 4《财经》双周刊 5《21世纪经济报道》 一周5期报,08年1元一期 6《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订阅指南: 邮发代号:45-138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05 邮局订阅电话:11185 出版信息:逢周一出版,每期印刷100版。 发行价格:优惠价每期6元,全年50期,全年订阅价300元 通讯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日报社1809室 邮编:510601 电话:广州(020)37579947 87391621 北京(010)65693425 上海(021)64265507 传真:(020)87399756

东北亚研究期刊

世界经济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世界经济研究国际经济评论 亚太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伴随我好多年的《日语知识》,就要离开了,大外的新闻网上说这是实现《日语知识》由知识普及性刊物向学术性期刊的飞跃。也许增加了俄、韩语的杂志 内容会更丰富,但是请让俺深深的伤感下吧,去他的东北亚吧~你怎么不申请个新号自己发行那。另 政治与文化无关

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ISSN:2664-4290,主要收计算机、机械、数学等主题,含金量十足,能有用于保研考研加分,评奖评优等,推荐一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