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美国化学学会杂志怎么样

发布时间:

美国化学学会杂志怎么样

acs期刊是较高等级的。ACS(美国化学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协会,ACS期刊涵盖生化研究学、药物化学等多个领域,属于较高等级的期刊。现有163000位来自化学界各个分支的会员。美国化学会每年举行两次涵盖化学各方向的年会,并有许多规模稍小的专业研讨会。acs期刊历史acs期刊(美国化学学会)全文电子期刊成立于187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协会。ACS致力于为全球化学研究机构、企业及个人提供高品质的文献资讯及服务,ACS期刊涵盖生化研究学、药物化学等多个领域属于较高等级的期刊,包含每一种期刊的创刊号到最新一期所有全文内容。美国化学会拥有许多期刊,其中《美国化学会志》已有137年历史。

ACS(美国化学学会)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同行评审 的,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的科学杂志。它开始在2011秋季出版接受论文,而第一期月刊刊登在一月2012。[ 1 它涵盖了所有方面的合成生物学,包括分子,系统,和合成的研究。杂志主编是克里斯托弗 Voigt(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化学学会期刊怎么样

《美国化学会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常缩写为 J A C S 或JACS)是美国化学会发行的学术期刊,于1879年创刊至今。该期刊已经吸纳了另外两个期刊:the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Chemistry(于1893年七月)和 the American Chemical Journal(于1914年一月)。该期刊涉及化学领域的所有内容。根据ISI的统计数据,JACS是化学领域内引用最多的期刊,其影响因子为019(2010年)[1]。目前该期刊的编辑是犹他大学的 Peter J Stang。

美国化学会(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简称ACS) 是一个化学领域的专业组织,成立于1876年。现有163,000位来自化学界各个分支的会员。美国化学会每年举行两次涵盖化学各方向的年会,并有许多规模稍小的专业研讨会。 美国化学会拥有许多期刊,其中《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已有128年历史。

美国化学会ACS期刊种类:A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New in 2015ACS CatalysisACS Central Science—New in 2015ACS Chemical BiologyACS Chemical NeuroscienceACS Combinatorial Science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1999–2010)ACS Infectious Diseases—New in 2015ACS Macro LettersACS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ACS NanoACS Photonics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ACS Symposium SeriesACS Synthetic BiologyAdvances in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Analytical Edition (1929–1946)BBiochemistryBioconjugate ChemistryBiomacromoleculesBiotechnology Progress(Published by the A I of C Engineers)C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Archive ArchivesC&EN Online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News Edition (1923–1939)News Edition,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40–1941)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Chemical ReviewsChemistry of MaterialsCrystal Growth & DesignEEnergy & Fuel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I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Journal of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1909–1922)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I&EC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62–1968)Product R&D (1969–1977)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78–1986)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1962–1986)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Fundamentals (1962–1986)In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Chemical & Engineering Data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Chemical & Engineering Data Series (1956–1958)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Copublished with the Division of Chemical Education)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Journal of Chemical Documentation (1961–1974)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 (1975–2004)Journal of Chemical Theory and Computation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Journal of Medicinal and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1959–1962)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Copublished with the A S of Pharmacognosy)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896–1946)The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Colloid Chemistry (1947–1950)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51–1996)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896–1946)The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Colloid Chemistry (1947–1950)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51–1996)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LLangmuirMMacromoleculesMolecular PharmaceuticsNNano LettersOOrganic Letters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OrganometallicsSelect a CAS section from the 5 main topical divisions below:AppliedAppliedAir Pollution and Industrial HygieneApparatus and Plant EquipmentCement, Concrete, and Related Building MaterialsCeramicsElectrochemical, Radiational, and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Essential Oils and CosmeticsExtractive Metallurgy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Fossil Fuels, Derivatives, and Related ProductsIndustrial Inorganic ChemicalsMineralogical and Geological Chemistry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Pharmaceutical AnalysisPharmaceuticalsPropellants and ExplosivesUnit Operations and Processes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WaterBiochemistryBiochemistryAgrochemical BioregulatorsAnimal NutritionBiochemical GeneticsBiochemical MethodsEnzymesFermentation and Bioindustrial ChemistryFertilizers, Soils, and Plant NutritionFood and Feed ChemistryGeneral BiochemistryHistory, Education, and DocumentationImmunochemistryMammalian BiochemistryMammalian HormonesMammalian Pathological BiochemistryMicrobial, Algal, and Fungal BiochemistryNonmammalian BiochemistryPharmacologyPlant BiochemistryRadiation BiochemistryToxicologyMacromolecularMacromolecularCellulose, Lignin, Paper, and Other Wood ProductsChemistry of Synthetic High PolymersCoatings, Inks, and Related ProductsDyes, Organic Pigments, Fluorescent Brighteners, and Photographic SensitizersIndustrial CarbohydratesIndustrial Organic Chemicals, Leather, Fats, and WaxesPhysical Properties of Synthetic High PolymersPlastics Fabrication and UsesPlastics Manufacture and ProcessingSurface Active Agents and DetergentsSynthetic Elastomers and Natural RubberTextiles and FibersOrganicOrganicAlicyclic CompoundsAliphatic CompoundsAlkaloidsAmino Acids, Peptides, and ProteinsBenzene, Its Derivatives, and Condensed Benzenoid CompoundsBiomolecules and Their Synthetic AnalogsCarbohydratesGeneral Organic ChemistryHeterocyclic Compounds (More than One Hetero Atom)Heterocyclic Compounds (One Hetero Atom)Organometallic and Organometalloidal Compounds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SteroidsTerpenes and TerpenoidsPhysical,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Physical,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Catalysis, Reaction Kinetics, and Inorganic Reaction MechanismsCrystallography and Liquid CrystalsElectric PhenomenaElectrochemistryGeneral Physical ChemistryInorganic Analytical ChemistryInorganic Chemicals and ReactionsMagnetic PhenomenaNuclear PhenomenaNuclear TechnologyOptical, Electron, and Mass Spectroscopy and Other Related PropertiesOrganic Analytical ChemistryPhase Equilibriums, Chemical Equilibriums, and SolutionsRadiation Chemistry,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graphic and Other Reprographic ProcessesSurface Chemistry and ColloidsThermodynamics, Thermochemistry, and Thermal Properties

美国质谱学会杂志怎么样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通过以后才有资格参加复试, 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政界任启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李森:辽宁省辽源市委常委、副市长邱爱军: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快利:原安徽省淮北市经信委(国资委)主任郑华强:淮北市政协副主席 李华丰:淮北市政协副主席 彭介林: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葛探宇:河南省博爱县委书记宋南平:原中国科协常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陆学忠 :安徽省铜陵县委常委安令裕:文化部机关党委副书记毛朝银:重庆市南川区委常委张晓武:安徽省淮北市原副市长宋宝儒:重庆市南川区委常委沈强:安徽省淮南市市委书记方来珊: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侯志明:峨眉电影集团总裁、党委副书记 王黎:辽宁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常生龙:上海虹口区教育局长 学界 乔建永: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原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黄建军:深圳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魏捷:原阜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2013年任安徽农业大学督导员齐沪扬:上海师大对外汉语学院院长、博导、教授孙玉平: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乔均: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院长吕绳振:安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郭金创:山东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陈国龙:宿州学院党委书记夏文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黄大勇: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宋宝儒: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许作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张秉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3研究所党委书记方洋旺: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导张国宪: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孙红哲:香港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杜其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导周永贵: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刘添才: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汪少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郜锦强:原淮北师范大学副院长、教授 雷爱文: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青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商界赵为民:1966年生,安徽无为人,中文系89届校友,现任格兰仕集团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 卜海之:国际药物研究学会、美国药物科学家学会、美国质谱学会及美国药理及实验治疗学会会员,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总裁。 粟维胜:佛山市动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金远志:北京弘泽实业开发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周岭:南海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方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红学家,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编剧。蒋韬:大屯煤电公司党委副书记 熊培正:中共中煤集团公司上海企业委员会党委书记、上海中煤华东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假日酒店副总经理 文艺界 宁敬武: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 孙叙伦:现为《艺术界》杂志社总编。潘小平:现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安徽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安徽文学》执行主编,著名作家、评论家。谭旭东: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者,获奖作品为《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现为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黄丽陆:2001年底,出任经济日报主办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2005年任副社长,主管杂志社的经营业务。2011年11月11月30日离职,并加盟其前任老板、《中国企业家》杂志社长刘东华创立的正和岛。

我知道!

有两个。  1、郑大章——理化博士  郑大章,1904年生于合肥东乡撮镇(今属肥东县)。他的祖父郑国魁系淮军名将,于李鸿章有救命之恩。他的父亲郑伯衡,民国初年曾任内政部长和吉林省省长。童年、少年时期,郑大章生活在苏州、合肥、南京、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五四运动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灵,坚定了他学好科学振兴祖国的信念。1920年秋,年仅16岁的郑大章从北京高师附中毕业,便负笈西行,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通过了语言关后,1922年他考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并选择化学作为主攻方向。  出国求学经历  其时,欧洲列强经济上仍处于上升阶段,某些短视的西方人盲目自大,看不起从贫穷落后的中国来的学生,郑大章不免受到歧视。殊料第一学年过去,巴黎大学数学会考,名列年级第一的竟是中国来的郑大章!中国留学生考得第一,是这所欧洲名牌大学从未有过的事,以致当地一家报纸竟打出“耸人听闻”的标题:《法国的数学危险了》。郑大章为中国争了光,在我驻法使馆的帮助下,他获得了来自国内的奖学金。在巴黎大学第五学区一个小旅馆五楼那十来平方米的小屋内,郑大章夙兴夜寐,苦苦攻读。他最爱去的地方是图书馆和实验室。 巴黎大学云集着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学者和科学家,郑大章在这里受到严格的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名师的熏陶。他的导师中,有一位曾对他一生的事业产生过巨大影响,她就是原籍波兰的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她很欣赏这位勤奋好学的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学生,经常给予特别的指导。郑大章在取得学士学位后,立即来到学校的镭学研究所?居里楼,成为师从居里夫人学习放射化学的第一位中国研究生。 居里夫人这位两获诺贝尔奖、热爱和平的伟大女性,一贯奖掖后学,诲人不倦。她既在精神上鼓励郑大章为自己落后的祖国争气,又以自己在科学上的真知灼见影响着郑大章,并手把手地辅导他做实验、写论文。仅1931年12月,郑大章即有三篇论文发表在法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1933年12月,以居里夫人为主席的巴黎大学理学院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郑大章的博士论文,郑大章获得法国国家理化博士学位。  回国  一个月后,郑大章以年迈的双亲常在梦中,故乡的河山时时萦怀为由,向居里夫人辞行返国。居里夫人当然极力挽留她的这位中国籍高足,认为法国有一流的科研条件,今后可大展宏图。但在明了了郑大章矢志报国的决心后,她也就欣然同意。1935年初春,郑大章携自重庆大学来法攻读数学的长沙姑娘萧晚滨踏上归国的旅程。  成婚  在北平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郑大章和萧晚滨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蒋介石曾专门接见他们,并拨出一笔可观的休息费。但郑大章却企盼立即投入工作。新婚燕尔,他即应先他回国的学长严济慈(时任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的邀请,筹建镭学研究所。  建镭学研究所  镭学研究所筹办之初,由严济慈兼所长,郑大章任副所长实际负责。所谓的“所”,实际上就是三间平房,缺人少钱短设备。刚届而立之年的郑大章,硬是凭着一个爱国青年的闯劲和一个科学家所具有的恒心和毅力,筚路蓝缕办起了镭学所。 镭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存在于些矿石和矿泉中,含量极为稀少。镭的放射性穿透力很强,可用来破坏物体组织并杀死细菌,治疗癌症,还能寻找石油资源,探索岩石成份,其应用十分广泛。为了开垦中国镭学和放射化学这块处女地,郑大章带着几个年轻人,查资料、订计划、找仪器、寻设备,辛苦奔波,反复实验,终使研究所初具雏形。例如,当时人们对锕系元素和铀-镭系元素并不十分清楚,郑大章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测定了沥青铀矿石中钋对铀的放射性比例,从而论证了铀锕系元素和铀镭系的放射性分枝比值。再如,实验中必需的铀矿石是郑大章通过比利时驻华使馆从其殖民地刚果托运来的。他的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验论文在中、法一流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他首创的“水法”找矿,国外一直沿用到20世纪60年代。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华北的一批汉奸受日本侵略者唆使,组织伪“政府筹备处”。王揖唐是郑大章祖父的表弟,1918年他出任众议院议长时,曾任用郑伯衡管理总务。故北平沦陷后王揖唐担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时,力邀晚辈郑大章担任伪“教育部长”,不意被郑大章断然拒绝。1938年底,郑大章和助手、留法时师从居里夫妇女婿约里奥?居里的杨承宗等秘密离开日伪严密控制的北平,到上海租界中继续从事镭学研究。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从大量铀盐中分离制出很强的新β放射源,发现了β射线的吸收系数随放射源周围物质的性质而改变,由此形成背散射法鉴别不同支持物质其及厚度的理论。  英年早逝  1941年8月14日,郑大章于穷困潦倒中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于苏州,时年37岁。  2。施士元  (1908—2007 )  施士元,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最早从事核物理研究者之一。发现α射线精细结构与γ射线能量严格相等的现象。曾发现液态钠中有晶态原子团存在;证明AuCu3有序无序转变是成核成长相变过程;用蒸发模型和准自由散射成功地计算3H(n,2n)和3He(n,2n)截面,还指导用核技术开展对生物分子和高分子的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物理教学工作,培育了大批物理人才。  施士元,又名公岛,笔名万乙,1908年3月18日生于上海市崇明县。其父施禹传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参加国民军攻占南京战役。施禹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施士元幼时曾阅读“四书”、“五经”、《左传》等经典著作及《封神榜》、《西游记》等古代小说,遂使他既具有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又有超越现实世界的思想境界。 1920年夏,施士元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于崇明三乐小学,旋即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六年学制,他五年完成。学习期间,凡遇数理化难题,他不是远而避之,而是锲而不舍,千方百计地求得其解。对待难题,养成无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六年级时,他与一些同学成立了一个数理化学会,从事解难题工作。对施士元来说,中学的课程已不成问题,目标对准大学一年级数理化教材。在学期间,他曾被选为学生会长,参加过上海发生的“五卅运动”。  1925年夏,施士元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26年3月18日,他与全校同学一起反对段祺瑞对日签订塘沽协定。当时,在铁狮子胡同枪林弹雨中,死伤300余人,施士元幸免于难。1927年国共分裂,同学中对时事议论纷纷,施士元很少介入。他认为这些事,他无能为力,悄悄地常去图书馆,钻进书本里。1925—1929年四年间,施士元学习认真,获得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1929年夏,施士元考取了江苏省官费留学法国。从上海到法国马赛,飘洋过海,历时31天。1929年冬,他进入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核谱学研究工作。  镭研究所是居里夫人一手创办起来的,它是当时全世界放射性研究三大中心之一,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强最齐全的放射源。有1.5克镭、很强的钍源、当时全世界独有的锕系元素等。在加速器技术没有充分发展之前,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核物理研究的唯一手段。因此,有些实验工作其他实验室不能做的,居里夫人实验室能做。  原子核物理与原子物理的发展相似,也从谱学开始,最早的工作是核谱学,即原子核的α射线谱、β射线谱与γ射线谱的研究与分析。30年代初,居里夫人实验室开展对α射线谱精细结构的研究,施士元参加了此项工作。这一工作是在巴黎附近勃尔浮的大电磁铁上进行的。对γ射线谱的研究,最直接的办法是用类似晶体衍射谱仪。但是γ射线波长很短,晶体衍射谱仪只能对软γ射线适用,对一般的γ射线必须用比较间接的内转换电子能谱类确定γ光子的能量。因此,在30年代初,人们的注意力放在放射性元素的内转换电子能谱测定工作上。当时居里夫人给施士元的研究题目就是放射性沉淀物的内转换电子能谱的测定与分析。施士元对钍B的β射线谱的文章于1932年发表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上。同年他完成了钍C十C′十C"的β射线的磁谱工作。而在1932—1933年间,又完成了对锕系元素锕C十C′十C"的β射线磁谱工作。这些工作均写成论文发表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上。最后一篇总结性文章则在1933年法国物理学年鉴上发表。  施士元和居里夫人及其助手一起,发现了α射线精细结构的能量与一些γ射线的能量严格相等。这是因为一个母核发射出一个α粒子之后,子核可以处在基态或者处在一个激态。如果子核处在基态,则α粒子能量最大。如果子核处在一个激态,则α粒子能量就要小些。因为一部分能量被用来激发子核。子核激态常以发射γ射线来消退激发。所以,γ射线的能量会严格地与α射线精细结构的能量相等。后来施士元经过分析,意识到这种规律的出现是由于子核的激态可能是一种转动状态。因为α粒子带走了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导致原子核的转动。  在1929—1933年的四年中,施士元专心一意地从事实验工作。1933年春,在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居里夫人曾要求施士元留下继续在所里工作,并宣称可以负责他以后的生活费用。施士元因为已收到国内的约请信,故婉言谢绝了居里夫人的好意。  1933年初夏之际,施士元回国。他为了观看苏联前几个五年计划发展重工业的成就,取道德国、波兰和苏联西伯利亚回国,在列宁格勒参观了冬宫及十月革命起义时的一些古迹,在莫斯科参观了莫斯科大学及东方大学,还看到附近的集体农庄、幼儿园、面包工厂等。在海参崴施士元搭乘一艘货轮回到上海。 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物理系的发展竭尽全力  在上海,正逢中国物理学会召开第二届年会。施士元在会上作了放射性元素β磁谱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并在会上接到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聘书。他认为中央大学更需要他,于是应中央大学之聘来到南京,成为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当时,他只有25岁,是全国高等学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教授。  在1933—1952年的19年中,他每学期开2门课,有时开3门课。除无线电课程以外,其余课他都开过。由于当时只有外文参考书,没有中文教材,因此他在讲课过程中,常常自编讲义,先后编写了普通物理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光学等讲义。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还编写了X光结构分析、核理论、粒子物理等教材。为配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他又翻译了X光结构学、角动量理论、核理论精选等方面的书。他在教学中对学生负责,教学内容正确无误,深入浅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他的教诲下,培养了一批物理学人才。他的学生中有的后来成为闻名的科学家,如吴健雄等。  施士元在教课之暇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在设备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于1936年用X光衍射法观察到钠在熔点以上处于液态状态还存在着晶态的衍射花样,这表示在液态中一个钠原子周围的环境还保持局部的晶体环境。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学生基本上照常上课。但因日本侵略军飞机经常轰炸骚扰,实验室工作大部分停止,使科学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原子弹的爆炸震惊了全世界,人们自然而然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什么是原子弹?为什么原子弹有这样大的威力?原子弹是怎样制造的?等等。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施士元根据核物理知识和自己对核裂变现象的了解,作了一系列报告。施士元的报告在中央日报上作为新闻出现。于是政府机关(如资源委员会等)、工矿企业、军事部门和军队纷纷约请他作报告。  在50年代,当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后,施士元做了多次关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报告。当苏联第一艘原子能破冰船下水启航时,施士元又做了一系列报告。这些科普宣传工作使施士元获得科普积极分子称号。  南京解放前夕,当时的校长、教务长动员他去台湾。但他却兀自不动,安如泰山。他意识到在共产党政权之下,知识分子不会没事做。  1952年,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并成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仿照莫斯科大学,各系成立专业教研室,采用苏联教材。1954年,施士元为了配合重工业发展的需要,与一些教师共同创建了金属物理专业,目的是培养发展重工业所需的金属物理人才。施士元开出X光结构分析课,翻译出版了《伦琴结构分析》(俄译本)与《X光结晶学》(英译本),培养了金属物理方面的研究生与光谱分析方面的进修教师,发表了AuCu3有序无序转变动力学等10余篇文章。  施士元为了配合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在校领导支持下,创建了原子核物理专业。第一届国际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在日内瓦结束以后,苏联来我国几个大城市,进行原子能和平利用图片资料巡回展览。施士元和南京大学一批师生到上海苏联展览馆参观学习。会上来了十几位苏联专家作学术报告。翻译人员没有专业知识,牛头不对马嘴,听者茫茫然。为弥补僵局,施士元作辅导报告,深入浅出,听众恍然大悟。出版社得知此讯,索要施士元讲稿,成书出版。《核反应堆理论导论》就这样于1960年出版。这是我国当时唯一的反应堆理论书籍。过后多年,这书依旧是从事反应堆设计的学生们的入门教材。  1958年,核物理专业师生分成加速器、探测器、质谱仪、β谱仪、核电子学等小组,日以继夜研制教学用的仪器设备。奋战一年后,核物理实验室逐一建立起来,自力更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送往祖国边远地区原子能事业单位。  施士元考虑到核物理是实验科学也是理论科学,遂在专业内建立一个理论小组,并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出版了《角动量理论》与《核理论精选》二书。约在1975年,核理论小组接受了第二机械工业部下达的核参数理论计算工作的任务。在核武器或反应堆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核参数,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子打在一些核素上的散射截面。理论计算工作是使零星分散的实验数据系统化,填凹补缺,内插外延,以满足设计工作的需要。核理论小组用共振群方法进行中子对一些轻核的截面计算。计算结果经鉴定后被采用,并得集体奖。施士元用蒸发模型成功地计算在氚及氦上的(n,2n)和(n,3n)截面。当时在极低能量区中,理论与实验不一致。施士元在1983年用准自由散射模型获得满意结果,文章在核物理杂志上发表。1978年以后,核参数工作发展成为核少体问题理论工作,施士元曾多次主持核少体学术会议。  70年代末,国内在1958年建立起来的核物理专业纷纷下马。为了求生存,施士元和同事们将实验工作转向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核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在80年代先后开展了穆斯堡尔谱在生物分子研究方面的工作和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工作。在理论工作方面,施士元转向研究粒子物理最基本的强作用问题。 施士元除科研和教学外,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195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起被选为江苏省第二、三、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南京市常务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质谱学会副理事长与质谱杂志主编,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核物理学会、科普协会常务理事。施士元积极参加由中国物理学会组织的物理学名词规范化的工作,由他参加编写的《英汉物理学词汇》,197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从1982年起到1987年,他又参加编著《汉英物理学词汇》,于1993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施士元还爱好油画,曾临摹法国、意大利、德国、波兰古典名画几十幅,创作油画几百幅,其作品《雁归来》参加了1993年中国油画展。  施士元于1987年退休,并成为南京大学物理系名誉主任。  2007年9月19日,施士元迎来百岁华诞,其文集《施士元·回忆录及其他》举办首发式。 2007年9月28日,ShellWong在南大小百合站D_Physics区发文哀悼施士元逝世。[8]  简历  1908年3月18日 生于上海市崇明县。  1929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1929—1933年 在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1933—1952年 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1933—1934)、代系主任(1946—1952)。  1949—1984年 任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  1952—1987年 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兼教研室主任。  1987年 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名誉主任。  2007年9月28日 逝世

美国老年医学学会杂志怎么样

知道了,午睡差不多10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就比较好,习惯了把衣服全部都脱了再睡,这样子睡得更舒服一点。

我觉得智力衰退有可能是熬夜太多,受到的辐射太多。

这个智力衰退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年龄问题。

性格外向加上抗压能力强。这是《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给出的答案。研究发现,长寿家族百岁老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具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性格非常外向;一是善于处理压力。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项目主持人托马斯·帕尔斯博士表示,为了揭开长寿之谜,他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长寿老人及其家族成员身上,并跟踪调查了百岁寿星孩子们的健康状况,这些孩子大都已经七八十岁了。研究发现,两代人在生活方式及性格上存在惊人的相似。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的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发病率低60%。 研究人员测试了参试者的性格特征的5个方面: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谨慎性。结果发现,百岁老人子女的“外向性”得分高出常人很多。也就是说,他们非常爱社交,并相信需要时朋友会向他们伸出援手。他们在“神经质”方面的得分明显偏低,这说明其处理压力的能力更强。 研究还发现,女性参试者在“协作性”方面得分较高,这为她们发展友谊铺平了道路。研究也表明,社会关系对老年人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如果你天生就不是外向型性格,也不善于处理压力,那该怎么办呢?帕尔斯博士表示,你完全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做出努力。比如,可以多旅游,结交更多的朋友。如果你不是处理压力的天才,那么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减压,比如,和亲朋好友及家人一起锻炼,共享天伦之乐等。

美国老年医学学会杂志怎么样啊

2015年10月起,已经为科技核心期刊,2015年第5期后封有收录证书。

这个智力衰退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年龄问题。

知道了,午睡差不多10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就比较好,习惯了把衣服全部都脱了再睡,这样子睡得更舒服一点。

这是因为对于人的大脑来说,造成他退化的方面是有着很多的因素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