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高中

发布时间: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高中

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 “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 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 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 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总之,做为家长 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 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幼儿园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幼小家长必备育儿APP  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环节。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也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尽管如此,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教育观念、思考角度不同,常常会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做为主管领导,时常会接到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投诉,如何解决家长的批评和抱怨,是领导艺术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建立在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我们是一所校带幼儿园,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幼儿在我园接受半年到一年的学前教育。多年的工作使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哪些工作是我们自身需要加强的,哪些工作是需要家长理解和支持的。在布置新学期例行家长会的时候,我们提醒并要求老师把容易引起家长误解,引发纠纷的地方整理出来,在家长会上加以强调。比如,每年开学初,家长们都会对幼儿园的工作提出各种要求,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我们多教孩子识字、计算等小学化的内容,或者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而另外一些家长,则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顺应孩子的天性,只要求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在向家长详细介绍自己一学期工作安排的同时,不忘向家长讲授先进的幼教理念,把我们一日活动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教改实验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等,向家长做出详尽的解释,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各项工作内容都是依据先进的幼教理念制定的。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同和赞许,教师的工作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的开展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家长学校、创办了家园通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灌输科学的幼教理念,把提高家长素质做为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老师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家园同步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现实。  幼儿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处理问题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同样是觉得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了委屈,家长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却大相径庭,有些家长甚至会不问青红皂白,直接训斥所谓欺负自己孩子的小朋友,这种做法无疑是错误的,会对其它幼儿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常常是猝不及防的发生,而且每学期都会发生几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开家长会的时候,通过典型事例,向家长提出要求,并对那些能够支持、理解幼儿园工作的家长提出表扬和感谢,为家长树立学习的楷模,并对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家长以感同身受的教育,仅仅是这种简单的方式,却使多数家长都能够理解老师的苦心,强调之后,家长训斥其它幼儿的事情明显减少,家长因为幼儿之间出现纠纷也都能够通过老师进行调解。  一次家长会,可以消除家长的许多困惑,也能够把本来不该发生的事情消灭在萌芽中。与此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家长学校、创办了家园通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灌输科学的幼教理念,把提高家长素质做为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沟通方式令幼儿园的工作轻松许多,家长的批评和抱怨少了,理解和赞扬多了。只有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老师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家园同步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现实  二、换位思考,适时调整  每一所幼儿园,都有针对家长的规章制度,用来约束家长行为,便于整体管理。在贯彻制度的时候,如何才能让家长主动、自觉的遵照执行呢?硬性的规定,当然可以收到一定效果,然而,实施起来,既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也会有一定难度。因为我们是一所校带幼儿园,所以和小学生共用一个操场,学校规定,家长只能将幼儿送到大门口,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进入校园,这对于习惯于将孩子亲手交给老师的幼儿家长来说,一开始很难适应,个别家长总是找借口把幼儿送到教室,安排好座位,叮嘱几句才肯放心的离去,门卫和老师都有无可奈何之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制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如果我们是家长,我们会对学校的要求存在哪些担忧呢?怎样做才能让家长乐于配合我们的工作呢?通过讨论,我们调整了制度,第一个星期,我们允许家长进教室接送孩子,家长在接送孩子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里的生活状况,还可以了解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师们的敬业精神,细致程度以及对孩子的爱心表现,无一不令家长信服,这样,家长才会放心的将孩子交给老师。一星期后,每位家长都会收到学校的一封信,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问题,如何解决孩子的成长障碍等问题和家长共同讨论,向家长发出倡议,希望家长理解支持学校工作,同时向家长保证。l、门卫二十四小时值班,所有送进校门的孩子一律不会出现走失现象。2.对孩子有特殊交待的家长,可用纸条等方式与老师取得联系,学校派专人检查教师的执行情况,比如:中午吃药等问题。3.要求班主任老师晚放学时间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在园表现。4.晨检严格细致,幼儿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打消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又使家长明白“放开孩子的手,让孩子自己走的重要性”。家长们不仅能够自觉遵守幼儿园里的各项制度,而且再也听不到家长的抱怨了。  三、冷静克制,刚柔相济  幼儿天性好动,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家长爱子心切,有过激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个别家长对幼儿微小的伤痛小题大做,搅闹不休,遇到这类家长,可以采用“倾听”和“转移”的方法。  1.倾听:家长投诉,有时候会就事论事,有时候,可能是借题发挥,把平时对老师的不满和积怨一并发泄出来。这时候领导者不必急于解决问题,只要专注、耐心的倾听就可以了,其实,家长可能是想让老师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诉说之后,他自己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即没有具体想要解决的问题,老师们也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诉说之后,心情平静下来,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另外,从家长的倾诉当中,领导者很容易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便于解决,达到令家长满意的效果。  2、转移: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火气很大的家长,得理不饶人,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面对面的冲突是不会解决问题的。任由家长吵闹下去也不是好办法,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采取转移的办法。把话题转移到其它方面上,比如孩子谁带大的呀,是不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呀,尤其是在不经意间把孩子的在园情况,可爱之处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把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赞誉描述通过园长的语言表达出来,会令家长格外感动。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了解所有孩子的情况,鼓励教师发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通过谈话,让家长了解到,他所掌握的情况可能是片面的,不论是幼儿园领导,还是老师都是有爱心和负责任的,而且在深深的关爱着他的孩子。这样家长常常会转怒为喜,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解决问题,结果当然是容易令人满意的。  幼儿园无小事,老师有责任保证孩子在园的分分秒秒都是安全快乐的。但是幼儿园的工作也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于我们自己工作的失误,领导一定要有勇气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家长的质疑,以坦城、负责的精神处理善后工作,达到令家长满意的结果。  宽容、理解、重情、沟通是处理家长工作最基本的方针,除此之外,还要求领导者懂法,守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家长和幼儿园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孩子,家长们在望子成龙,幼儿园在培养孩子茁壮成长。有了这种共识,家园合作就应该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 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 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总之,做为家长 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 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才能来自勤奋,成就来自于勤奋,美好明天来自于勤奋,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意思是说即时是天才也要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才会有成就。这就是勤奋人不断奋斗得出的至理名言。 爱迪生的话在他自己的身上更能体现出来。爱迪生幼时家境贫寒,做过报童、小贩,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自学成才,一生中有上千项发明。例如,在电气方面,当时世界上有许多人在研究电器来照明,但没有多大成效。爱迪生总结他人的经验,每天工作达十六个七个小时,历经数百次失败,终于在1887年研制成耐用的碳丝灯泡。他还发明了留声机和电影放映机等。爱迪生的发明,证明了这是他不辞劳苦的奋斗得硕果。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不胜枚举,难道他们真的就是天才吗?难道他们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吗?不,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是天才,他们的才华是通过他们不辞劳苦所取得的。 比如,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他刚刚三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有一次,他妈妈把刚教了他仅一天的字拿来考他。他满怀信心的回答了母亲的问题其实他也并非是天才,在这期间他通过反复的练习,甚至在寒冷的季节里他都不放过一分钟,睡觉前他还在他哥哥的胸口上做练习。这样之后他才记住了所有的字,其实在他超人的资质之后,更更多的是他契而不舍的精神和勤奋的汗水? 17 世纪时,英国 科学家牛顿长期的实验和数学计算,写出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的这一创举对后来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牛顿曾说:“我只不过对一件事情总是花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思考、去研究罢了。牛顿的创接举说明了他是天才吗?当然不是,这是他不断奋斗所得到的硕果。 18世纪以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无种问世》,这也证明了他的才能是天生的吗?不,其实达尔文出生于医生世家,19岁进剑桥大学,屈从他父亲的意志攻读神学,但他的兴趣在于自然科学。22岁时,他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贝格尔”号军航,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环球考察。达尔文广泛考察了沿途饿地质,对貌;自然环境;动植物物种极其形态。收集制作了大量矿石和动植物标本,写下了大量的考察笔记。达尔文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是由于他的长期辛勤劳动与艰苦努力的结晶。 种种事例表明,勤奋是我们成功的坚实根基。那么我们就应该站在前人的肩上来发展自己,只有根基扎实了,路才会平坦无坎。勤奋努力等于埋头苦干吗?我想不是这样,若是这样纵使我们怎样勤奋努力也是收不到成效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决勤奋,为失败找借口,我们应该为成功找方法。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只要我们能找到真正的病因,对正下药一定能取得好成效。

家庭教育之误区与对策 摘要: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补充,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许多误区,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各级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要大力普及家长学校,指导家长科学施教。 关键词:传统教育;家庭教育;德育;早期教育 一. 家庭教育弊端的具体表现 近代,我国家庭教育日趋落后,许多家庭和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家庭教育中的弊端主要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国传统育儿方式的基本信条是“听话”。恪守父命,俯首贴耳,便是好孩子;独持己见,我行我素便是坏孩子。具体地说,家长总是喜欢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执行家长说了算的单一模式。许多家长不屑与孩子沟通和交流,不能容忍与“开裆儿”建立平等的关系,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造成了孩子“情绪饥饿”。 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对孩子是听其所为,任其所想,过分尊重其个人的主观愿望。加之我国计划生育落实的好,独生子女多,家长过分的放纵孩子,使他们在思想中形成了“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怕”的观念。 二. 家长要走出四个心理误区 1.对孩子过分溺爱,歪曲了爱的本身含义。 父母们忙于家庭教育,其实有很多精力都花在溺爱孩子上。溺爱主要表现为两点: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处处迁就,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和要求,此为其一;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让孩子承担任何家务劳动,一切由父母代劳,即使孩子在某方面有较高的积极性也被无情的扼杀,此其二。结果培养出“乐不思蜀”的阿斗型,“以自我为中心”型和懒惰型的孩子。溺爱造成的后果与爱的本身的内涵相去甚远,甚至背离。溺爱并非是真正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崇高的爱,而是并非出自家长本意的,尚未被意识到,糖蜜中掺和着慢性毒药的毁灭性的爱。“惯子如杀子”这一舌之遗训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深思的。 重智轻德,忽视能力的教育思路。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一提到孩子的好坏,往往都是提学习成绩,看重的只是分数,把分数看成是万能的,孩子们的品德表现如何却很少涉及,忽视了品德表现在孩子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种重孩子的智育,不重视孩子德育现象既是非常普遍的,又是非常危险的,学习成绩再好,也是无法取代道德品质的。 当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确定后,他的能力与对社会的贡献是成正比的,即能力越大,对社会贡献也越大。反之亦然,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重视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在家庭教育中,另有一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高分低能的现象,即忽视能力的现象。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从事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基本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理解力等,而且还要努力培养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方面的各种能力,诸如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 奖惩不明,以罚代教。 奖惩不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教育的手段,而且也是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有众多的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奖惩不明,未能正常发挥奖惩教育的作用。当奖未奖,当惩未惩,孩子的行为没有及时得到强化,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目前家庭教育,尤其是那些人化文化层次较低的家庭中,以罚代教的现象比较严重。实践证明,只有对孩子皮肉的惩罚,根本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往往是皮肉不疼了,父母的“教育”也就淡化了,或者是父母也越对孩子进行皮肉惩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重,造成孩子心理畸形。 对孩子的评价走极端,教育脱离实际。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记忆力好,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具有天赋,就心存失望情绪,对培养孩子失去信心,这种情绪反作用与孩子将阻碍其潜能的发挥,对培养孩子自信开朗的性格也有致命的影响。相反,有些父母偶尔发现自己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长,就欣喜若狂,沾沾自喜,逢人就夸,这样将使孩子养成孤芳自赏,看不起别人的习惯,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面对失败。 结合孩子实际,因材施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而很多家长在对孩子施教时却忽视了这个前提条件,而脱离实际,随波逐流。别人的孩子学啥,也要自己的孩子学啥;别人的孩子会啥,也非要自己的孩子会啥,不能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智商,不同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的家庭教育。 三.走健康有效的家庭教育之路 搞好家庭教育,关键在于家长,家长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如果其所持有的观点,采取的措施不能适应家庭教育的对象-----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和客观要求,那么家庭教育就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阻碍因素,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将是难上加难,其后果必将危害整个社会。所以,大力普及家长学校,指导家长科学施教势在必行。 1. 实行早期教育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普遍主张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也就是学龄前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正常成长有奠基作用。该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还应加上“良好个性”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如何认识儿童的个性;二是怎样从微小的迹象去猜测儿童未成熟的头脑中所进行的活动;三是怎样既给儿童适当的爱,又保持有效程度的权威,做到“宽严相济”。实行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情,使他们建立自信,自立,自爱的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心理沟通是家庭教育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心理沟通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要通过逐渐缩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并要遵循六个沟通原则------信任、尊重、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信任孩子,使孩子不但敢于向家长报喜,也敢于报忧,甚至十分愿意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告诉家长,把父母当作最亲近,最值得信任的人。父母应尊重孩子,使孩子感到家长与自己人格上是对等的,家长应该静下心来听孩子倾诉。激励孩子,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家长应当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从各方面去欣赏孩子,使其自信自强,并要宽容孩子,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慰藉。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提高家长的施教能力。 可以成立家庭教育管理小组,集中地方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电大以及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育场所,有计划,有组织,有层次的开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管理小组还可以聘请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和家长设定“家庭教育咨询站”,负责解答疑问,帮助家庭教育有困难的家庭排忧解难。 正确指导家长用素质教育的观点来培养孩子。 培养自信心,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孩子会经常遇到失败和挫折,父母不应该过分的责备,不要给太多压力,否则会使自信心受损,也不要过分的表现出怜悯,这样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而要及时的肯定,使孩子找到心理平衡点。 培养独立性,真正终爱孩子的父母应该关心的是孩子将来能否自己应付独立的生活。首先,让孩子勇敢面对。其次,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要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纠正。同时应该注重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 参考资料: [1]左红梅,李传伟,李民生·《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家庭做起》[J]·航空教育·2003年第一期 [2]齐军,邢大力·《家庭教育误区之管理》[J]·航空教育·2002第二期 [3]《怎样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N]·《光明日报》·2002年4月25日A4版经济社会 [4]《幼儿教育不该小学化》[N]·《光明日报》·2003年4月17日 [5]张冬梅·《论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J]·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2000,4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内容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尤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但现实告诉我们,子女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工程。很多成功的父母都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经验,那就是要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与沟通。拥有和谐的家庭和良好的沟通,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可见,沟通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子女,而沟通正是其中一个最主的要方式。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思想上发生不地的改变。因此,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跟随时代变化的步伐,同孩子们一道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如果家长们还总是把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停留在“我们当年”、“我们小时候”的话,那么与孩子之间势必要产生隔膜和代沟。要知道,“时代不同了,方法不一样”,不能依然沿用老的办法、旧的思维去对待生活在现今世界里的孩子。因此,沟通与交流的特有功效就在家庭教育中显示出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实质上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活动过程,其沟通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如何难管教、不听话,甚至与家长的想法背道而驰。当有问题发生时,孩子们也常常采取回避、甚至撒谎的态度,他们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不愿意让家长走近他们的世界,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他们认为父母与他们在思想上是有代沟的,是无法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因而完全不屑于家长对他们的管教,甚至对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对立的僵局。由此可见,沟通不畅不仅仅是造成了亲子间缺乏了解和感情的隔膜,同时它严重地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使极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二、造成沟通不畅的原因分析人与人之间都需要通过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增进了解,加深感情,那么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幼小心灵的成长变化是无时无刻的,因此更需要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而良好的沟通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架设起一道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桥梁。它将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基础,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和了解孩子心理存在的问题,这不但对孩子的心身发育非常有利,同时也使父母能够成为与他们分享快乐、共同成长的朋友和知心人。可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影响和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家庭陷于沟通和交流的困境中呢?首先,家庭教育理念中缺乏对沟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中,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很多家长所忽视。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认为只要身体好、学习成绩优秀,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因而忽视了亲子间沟通与交流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少教育失败的家庭在查找原因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发现父母与孩子间因不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是导致出现一系列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交流少、沟通少,还大大影响并制约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并使家庭教育陷入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把很大的精力和金钱都花在学习上。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惯性,使孩子与家长之间非常缺少时间进行沟通,因而就忽略了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心。孩子想些什么,有什么困惑,需要什么帮助,家长们都很茫然。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从心灵深处产生的代沟和隔膜也越来越深。其次,沟通方法不正确造成沟通障碍。很多时候沟通障碍是由于家长在沟通中不讲究方式、方法造成的。很多家长都没能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调整和把握沟通的方式、方法。有的家长喜欢用命令式的语言,不容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沟通变成了发号施令;也有的家长喜欢说教式的沟通,总喜欢摆些大道理、讲些大理论,而这种枯燥乏味的说教,孩子们早就听的不耐烦了,这种沟通方法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丝毫起不到作用;还有的家长根本不顾及孩子接受能力的大小,完全只从家长的角度发表观点,从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再与家长进行交流;还有的父母总是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衡量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因此造成许多误解和偏差,从而导致亲子间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第三,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往往不注意沟通的语气和措辞,这让孩子总感觉到自己处于弱势,家长处于

这样的 先生或女士 如果你是家庭教育,我认为书本是空洞的走进生活才是体贴的 建议看看(麻辣教师)很时尚教育片我个人建议!

我眼中的幼儿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 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 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总之,做为家长 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 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一共多少字?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怎么写

一、用真诚去感动家长 想和家长联络感情,首先就应该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家长。这样既可以让家长觉得老师亲切、好交往,还可以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你。在以后的交流中也愿意主动告诉你一些孩子在家的表现。早晨当家长迎着阳光站在教室门口时,看见笑容可掬的老师们,听到老师与孩子亲切的问候,也许家长的好心情从此就开始了。他们会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就像在家一样,他们放心。下午,当工作了一天的家长来接孩子时老师微笑对他说:“您的孩子真棒,今天学会了自己吃饭。”也许他的劳累立刻减轻了。当家长有事耽误了接孩子时,面对心急如焚、满脸歉意的家长,老师依旧微笑着说:“没关系的,您别急。” 幼儿在幼儿园难免会发生碰、摔、撞,无论怎样,事情是大是小,只要是幼儿受伤的,幼儿园都应该向家长如实的交代事情的经过,不得隐瞒。也许只是一件很容易很简单的事,可将小事化无,但由于园里的隐瞒,将会使事情变得更加棘手。因此,幼儿园要如实向家长交代事情的经过,不得隐瞒。  二、肯定孩子的优点,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家长获得心理的愉悦 这种肯定幼儿优点的交流,能使家长保持一种轻松、自信、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并主动向老师说孩子在家的表现。其中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样促进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家长会喜欢、主动和老师交流,有利于做好家长工作。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句轻轻的赞美,家长都会感到无比高兴,比自己的了大奖还要兴奋。对于刚入园的新幼儿来说,一下从家到幼儿园有种种的不适应,在家什么都有家长来完成,可在幼儿园就要自己完成,比如穿衣服,经过学习锻炼,幼儿就学会自己穿衣服,在离园时,就像家长说:“您的孩子真棒,今天学会了自己穿衣服。”你会看到家长立马高兴起来。  三、家长分类管理 对不同的家长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家长的群体中有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知识层次的,不同性格层次的。老师应坐到分类管理,见到不同的家长讲不同的话,遇到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对于年轻的家长老师要积极鼓励他们,对于年岁已高的爷爷奶奶,老师要视他们为长辈,见到他们叫一声叔叔您好、阿姨您早,这些都能让家长感到温暖开心,这样在以后的沟通中就容易了。很多家长都非常尊重老师,体谅老师的工作,但有些家长会提出很无理的要求和作出不理智的事情,这时我们老师要冷静的处理问题,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首先要稳住家长的情绪,问清楚事情的缘由和来龙去脉。虽然家长各自身份不同,言行举止也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方向:爱孩子。 四、老师应树立正确的家园沟通观念和方法 (一)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家长工作要坦然面对、正视不足,要经常观察、学习,同样的一件事情,别的老师是怎样处理的,怎样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沟通的时机、地点、方式和内容。通过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进取。(二)要学会找到优势,抓住关键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教师的喜爱和关注。因此,要让家长感受到你对孩子的悉心关注和真诚的关爱,就会喜欢你信任你。孩子往往喜欢年轻漂亮的老师,喜欢亲切的老师,喜欢对她关心和关注的老师。只要孩子接受了你,回家对家长说我喜欢这位老师,家长也会喜欢你。对人热情亲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每一位家长做朋友,这些可以让家长感到你的热心,那么以后沟通起来就容易了。(三)要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积累储备情感关注每个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身体、心理的变化,经常向家长报告,使家长感受到你对孩子的关照。关注家长日常情绪的反应,勤询问,使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热情,成为朋友。重视家长平时交代的小事,并努力完成,这样在以后幼儿园需要家长参与的时候,家长也会积极的配合。(四)在遇到矛盾时,借力化解清晰冲突发生的缘由,自己要去梳理和核实。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为下面解决问题节省时间。反思自己的过失,要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思考在这件事中,自己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当,是自己的那句话、那个动作、那件事让家长感到不满。要及时将事件告知同班组的老师,和同伴老师进行商讨,征询正确的解决方法。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解决矛盾。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要根据每个家长的有特点,寻找有针对性的资源。总之,家长与教师是共同教育幼儿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教师对待家长要平等、耐心、真诚,使家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形成融洽的、美好的教育氛围,更好的进行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幼儿教育中家长应该协助老师教育

一、问题提出  父母都有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面对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中生,许多家长转变了教育观念,使自己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不少家长面对接受新生事物快、渴望独立的高中生,其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操碎了心,结果事与愿违。  二、个案情况  本人情况。开心是市直某高中的一名女生,具有朗诵、主持、写作等天分和爱好。平时在学校积极参加活动,不爱多说话,但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懂得向老师诉说、与同学交流。然而在家中,经常与父母整天不说话,除非有事,例如缴费向家长张口,一般不交流。与妹妹不能和睦相处。  事情的起因:(1)在学期伊始,班主任调查学生的心理困惑,开心这样写道:“谢谢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听我说说心里话……我不想和父母解释什么,他们不了解我。我一回家就心情压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2)班主任就此事跟母亲进行了沟通。据其母介绍,开心放寒假在家经常看电视,母亲劝其学习不听,就要求她作为老大带头干家务准备过年,开心心里不痛快与母亲不说话。春节父亲回家,开心和妹妹为争电视频道争吵起来,被父亲吵了一顿,父亲认为作为老大应该让着妹妹。而开心认为不是自己的错,觉得父母总偏向妹妹,于是和父亲不再说话。母亲恳求班主任教育一下开心:家长的话孩子听不进去,什么事也不跟家长说。这么大了一点事都不懂,家长辛苦为她操劳,不但听不到一句感谢的话,看不到一点感恩的表现,家长很伤心。(3)班主任就此事跟开心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开心很心疼父母,但她不愿意用语言去表达。母亲平时只关心她的学习。她看电视是关心时事,这是作为文科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开心觉得母亲一味地唠叨,说不到点子上,对她的实际帮助不大。  经过调查,近七成学生认为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帮助不大,家长只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成绩,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无法帮助他们排遣来自学校和社会的一些问题。  三、成因分析  教育观念落后。(1)家庭教育观念并未真正形成,“分数代表一切”思想仍然十分普遍。(2)不尊重、不真正了解孩子的家长为数不少,有些家长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强加给孩子,其实并不知道孩子内心想要什么。  教育方式不科学。(1)平时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有些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工作,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没有实质的帮助。(2)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并未普遍形成,孩子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3)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互信程度低。在和家长的接触中,听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交给老师了,您多费心,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家长说啥都不听,您多说说他。”  教育水平低下。(1)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致使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孩子不信任。调查发现: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家庭教育水平总比文化素质低的家庭高。(2)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指导,教育能力差。(3)在成才观上有误区。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算对孩子的教育成功了。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四、采取对策  家长层面:家长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逐步提升对家庭教育的理性认识。从单纯依靠学校转变为与学校、社会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家长应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通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在教育态度上,从自由放任或严加管教,转为自觉地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在教育方式上,家长对孩子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注重与孩子平等沟通。  学校层面:(1)学校要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家长走出迷茫、不知所措的心理误区。(2)学校可以通过班主任,以家长会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实际,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指导方式要创新,从单一到多元,从单向转向互动。  政府层面:政府的重视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保障,应该加强政府领导,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