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南方文物期刊投稿邮箱地址写哪里

发布时间:

南方文物投稿邮箱地址写哪里

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大量华侨回乡置业,开平碉楼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2007年6月,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资料 下面是模仿方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in Chengde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03-1790年)。占地560余万平方米,建筑物达110余处,为清代帝王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周围环绕长10公里的石砌宫墙。宫殿区分正宫、东宫、松鹤斋、万壑松风等四组建筑。正宫的澹泊敬诚殿全为楠木结构,各种大典均在此举行。是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府、孔庙、孔林Temple of Confucius,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孔庙为我国最早、最大的祭祀孔子的祠庙。占地约10万平方米,殿堂466间。主要建筑物有金、元两代的碑亭、明代建造的奎文阁和清代重修的大成殿。孔府与孔庙毗邻,为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住宅。孔林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立有历代颂扬孔子的碑刻。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布达拉宫 The Potala Palace in Lhasa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传佛教名寺。海拔3000多米。为纪念唐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婚事而兴建,已有1300多年历史。宏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建筑依山垒砌,宫殿高13层,达117米,全由花冈石砌成,飞檐金顶,雕梁画栋,气宇非凡,是西藏最珍贵的宗教、艺术和文化宝库。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筑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风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11月与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古建筑群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Wudangshan Mountain 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称太和山。方圆400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峰奇谷险,洞室幽邃。山上有属于道教的巨大古建筑群,主要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峰顶建于明代的金殿,以铜铸鎏金著称,是我国现有的最大的铜质建筑的珍品之一。武当山为武当派拳术发源地。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 The Ancient City-Lijiang 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中叶),面积6平方公里,是纳西族聚居地。有黑龙潭、五凤楼等名胜古迹,建国后曾发现“漓江人”石。古城四周青山环绕,黑龙潭水分三条支流穿越古城而过,途中又分成条条细流入墙绕户,与散点状井泉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闻名遐尔的东巴象形文字、绘画、音乐、舞蹈、东巴经等,内涵丰富。是研究纳西族独特的居住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的宝贵实物例证。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平遥古城 The Ancient City-Pingyao 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至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为方形,墙高约12米,周长4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有瓮城、垛口、敌楼、角楼等城防设施,以及魁星楼、点将台、关帝庙等附属建筑。明、清两代均有补修,但基本上还保持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仍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材料。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古典园林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环秀山庄等为代表,集中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精华,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苏州古典园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以及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造园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都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环境。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11月苏州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5座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颐和园 The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位于北京城区西北郊。原为清代行宫花园。金代在此建金山行宫,明代改建为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建,名清漪园。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改名颐和园。占地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约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各种形式和类型的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3000余间,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活动区域。全园以万寿山为中心,山青水绿,阁耸廊回,金碧辉映,气魄宏伟,手法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地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天坛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Beijing 位于北京市城南。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曾重修改建,占地约27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和黄穹宇,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黄穹宇前有著名的回音壁和三音石。天坛为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足石刻 The Dazu Rock Carvings 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石窟中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窟内有石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多样的处理手法,并富于地方色彩。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清皇家陵寝Imperial Mausoleum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皇家陵寝是我国明、清两朝皇帝悉心规划营建的文物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丧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会的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和习俗,也体现了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规划思想和建筑艺术,陵寝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主要建筑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寝原貌。现保存完好的是明皇家陵寝有:明皇陵、明孝陵、明祖陵、明十三陵 、明显陵 。清皇家陵寝有: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东陵和清西陵。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7月,明十三陵和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盛京三陵 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 Longmen Grottoes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为我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石窟造像开凿于北魏(386年至534年)。历经400余年的大规模营造,石窟全长1000米,有佛洞1352个,佛龛785个,造像约10万尊,题记和碑刻6300余品。其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和唐代的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看经寺等。奉先寺主佛卢舍那高达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成为唐代雕塑艺术中的代表作。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青城山-都江堰 Qingchengshan-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ect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天师道的祖山庭之一,现为道教全真派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有道教宫观20余处,建筑风格具有中国道教文化和川西民居特色。都江堰 为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率先民于公元前256年所筑,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引岷江水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在其周围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离堆等文物古迹。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皖南古村落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Xidi and Hongcun 位于安徽省黟县东,以西递村、宏村为代表。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已有950多年的历史,现有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西递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现存明、清古建筑137幢。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 Yungang Grottoes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1万余尊,是我国大的石窟群之一。始凿于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大部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之前。佛像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以石雕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菩萨、力士和飞天等形象生动活泼,特别是平棋藻井上成群的飞天,凌空飞舞,姿态飘逸。其雕刻技艺,继承、发展了秦汉时代的艺术传统,吸收、融合了外来的艺术精华,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200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高句丽墓葬群包括63个墓葬,大多有2300多年历史。其中一些保存着生动的壁画。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以澳门的旧城为中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串连起逾20个历史建筑。作为2005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史城区的范围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码头,南起妈阁山,北至白鸽巢公园。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城区,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结晶。安阳殷墟 中国安阳商代遗址又名殷墟,占地约24平方公里,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殷墟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大量华侨回乡置业,开平碉楼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2007年6月,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泰山 Mount Taishan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古称东岳,一称岱山、岱宗。绵延起伏长约200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从山脚到山顶,沿途古迹名胜30多处,中路有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西路有黑龙潭、扇子崖、长寿桥等。中西两路会合后为中天门,登天险十八盘,有南天门、碧霞祠、瞻鲁台、日观峰。登日观峰看日出,更为胜景。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黄山 Mount Huangshan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古称黟山,唐改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有三大主峰;莲花峰(1873米)、光明顶(1841米)、天都峰(1810米)。风景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名,并称“黄山四绝”。七十二峰各具特色。有玉屏楼、云谷寺、半山寺、慈光阁、始信峰、天都峰、莲花峰、仙人洞、白鹅岭、百丈瀑等名胜古迹,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199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峨眉山-乐山大佛 MEmei and Leshan Giant Buddha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海拔3099米。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传为普贤菩萨说法道场。唐宋时期,佛教日趋兴盛,梵宇琳宫,遍及山峦,有佛龛百余,洞窟40个,又有万年寺、报国寺、洪椿坪(千佛禅院)、洗象池、金顶华藏寺等名胜。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南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大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通高71米,肩宽24米,故又名凌云大佛,为世界最大的石佛像。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武夷山 Mount Wuyi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红色砂岩构成的低山,海拔600米左右。为喀斯特地貌静观集中地。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溪、桃源洞、流香涧、卧龙潭、龙啸岩等名胜和冲佑万年宫(武夷宫)、紫阳书院(武夷精舍)旧址及历代摩崖题刻。建阳、武夷山、光泽三市交界处建有武夷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并被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199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6)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①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③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④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Jiuzhaigou Scenic Spot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是白水江上游白河南岸一条大支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森林面积占42%,沟内原有九个藏族村寨,故名九寨沟。原为林区,在崇山峻岭中,自然风光极其优美,分布有108个海子(湖泊),各湖之间多飞瀑,如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气势磅礴。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贵动物。是大熊猫、金丝猴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黄龙风景名胜区 Huanglong Scenic Spot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面积700平方公里,如同一条金色巨龙蜿蜒而下,以彩池、雪山、森林、峡谷、瀑布而著称。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等美誉。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Wulingyuan Scenic Spot 位于湖南省西部。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成。面积36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5米。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喀斯特两种地貌融为一体,构成罕见的自然风光。有景点560个,著名胜迹有金鞭岩、黄狮寨、黄龙泉、鸳鸯瀑布、干溪沟、袁家界、仙女桥等。景区内有华南虎、猕猴、白鹳、大鲵(娃娃鱼)及珙桐、银杏、瑶山梭罗等珍稀动植物。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三江并流 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 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China's giant panda habitat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2006年7月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南方喀斯特 The Karsts in southern China “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锥状喀斯特(峰林)、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坑群等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距今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很多景点享誉国内外。比如云南石林素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世界喀斯特的精华”;贵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处,曾入选“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十大森林”。2007年6月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景观——庐山风景名胜区(1)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蛾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①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②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③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还不多,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概 况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O2平方公里,南北长、东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4米 。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庐山,为其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晋代高僧慧远(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胜地。遗存至今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的中心学府。庐山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 庐山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主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许许多多

《南方文物》期刊基本信息:主办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周期:季刊ISSN:1004-6275该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因此是中文核心期刊。

广西桂林

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大量华侨回乡置业,开平碉楼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2007年6月,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资料 下面是模仿方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in Chengde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03-1790年)。占地560余万平方米,建筑物达110余处,为清代帝王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周围环绕长10公里的石砌宫墙。宫殿区分正宫、东宫、松鹤斋、万壑松风等四组建筑。正宫的澹泊敬诚殿全为楠木结构,各种大典均在此举行。是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府、孔庙、孔林Temple of Confucius,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孔庙为我国最早、最大的祭祀孔子的祠庙。占地约10万平方米,殿堂466间。主要建筑物有金、元两代的碑亭、明代建造的奎文阁和清代重修的大成殿。孔府与孔庙毗邻,为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住宅。孔林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立有历代颂扬孔子的碑刻。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布达拉宫 The Potala Palace in Lhasa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传佛教名寺。海拔3000多米。为纪念唐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婚事而兴建,已有1300多年历史。宏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建筑依山垒砌,宫殿高13层,达117米,全由花冈石砌成,飞檐金顶,雕梁画栋,气宇非凡,是西藏最珍贵的宗教、艺术和文化宝库。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筑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风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11月与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古建筑群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Wudangshan Mountain 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称太和山。方圆400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峰奇谷险,洞室幽邃。山上有属于道教的巨大古建筑群,主要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峰顶建于明代的金殿,以铜铸鎏金著称,是我国现有的最大的铜质建筑的珍品之一。武当山为武当派拳术发源地。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 The Ancient City-Lijiang 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中叶),面积6平方公里,是纳西族聚居地。有黑龙潭、五凤楼等名胜古迹,建国后曾发现“漓江人”石。古城四周青山环绕,黑龙潭水分三条支流穿越古城而过,途中又分成条条细流入墙绕户,与散点状井泉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闻名遐尔的东巴象形文字、绘画、音乐、舞蹈、东巴经等,内涵丰富。是研究纳西族独特的居住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的宝贵实物例证。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平遥古城 The Ancient City-Pingyao 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至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为方形,墙高约12米,周长4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有瓮城、垛口、敌楼、角楼等城防设施,以及魁星楼、点将台、关帝庙等附属建筑。明、清两代均有补修,但基本上还保持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仍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材料。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古典园林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环秀山庄等为代表,集中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精华,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苏州古典园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以及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造园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都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环境。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11月苏州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5座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颐和园 The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位于北京城区西北郊。原为清代行宫花园。金代在此建金山行宫,明代改建为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建,名清漪园。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改名颐和园。占地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约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各种形式和类型的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3000余间,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活动区域。全园以万寿山为中心,山青水绿,阁耸廊回,金碧辉映,气魄宏伟,手法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地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天坛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Beijing 位于北京市城南。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曾重修改建,占地约27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和黄穹宇,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黄穹宇前有著名的回音壁和三音石。天坛为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足石刻 The Dazu Rock Carvings 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石窟中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窟内有石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多样的处理手法,并富于地方色彩。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清皇家陵寝Imperial Mausoleum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皇家陵寝是我国明、清两朝皇帝悉心规划营建的文物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丧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会的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和习俗,也体现了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规划思想和建筑艺术,陵寝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主要建筑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寝原貌。现保存完好的是明皇家陵寝有:明皇陵、明孝陵、明祖陵、明十三陵 、明显陵 。清皇家陵寝有: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东陵和清西陵。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7月,明十三陵和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盛京三陵 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 Longmen Grottoes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为我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石窟造像开凿于北魏(386年至534年)。历经400余年的大规模营造,石窟全长1000米,有佛洞1352个,佛龛785个,造像约10万尊,题记和碑刻6300余品。其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和唐代的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看经寺等。奉先寺主佛卢舍那高达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成为唐代雕塑艺术中的代表作。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青城山-都江堰 Qingchengshan-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ect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天师道的祖山庭之一,现为道教全真派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有道教宫观20余处,建筑风格具有中国道教文化和川西民居特色。都江堰 为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率先民于公元前256年所筑,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引岷江水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在其周围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离堆等文物古迹。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皖南古村落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Xidi and Hongcun 位于安徽省黟县东,以西递村、宏村为代表。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已有950多年的历史,现有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西递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现存明、清古建筑137幢。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 Yungang Grottoes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1万余尊,是我国大的石窟群之一。始凿于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大部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之前。佛像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以石雕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菩萨、力士和飞天等形象生动活泼,特别是平棋藻井上成群的飞天,凌空飞舞,姿态飘逸。其雕刻技艺,继承、发展了秦汉时代的艺术传统,吸收、融合了外来的艺术精华,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200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高句丽墓葬群包括63个墓葬,大多有2300多年历史。其中一些保存着生动的壁画。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以澳门的旧城为中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串连起逾20个历史建筑。作为2005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史城区的范围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码头,南起妈阁山,北至白鸽巢公园。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城区,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结晶。安阳殷墟 中国安阳商代遗址又名殷墟,占地约24平方公里,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殷墟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大量华侨回乡置业,开平碉楼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2007年6月,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泰山 Mount Taishan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古称东岳,一称岱山、岱宗。绵延起伏长约200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从山脚到山顶,沿途古迹名胜30多处,中路有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西路有黑龙潭、扇子崖、长寿桥等。中西两路会合后为中天门,登天险十八盘,有南天门、碧霞祠、瞻鲁台、日观峰。登日观峰看日出,更为胜景。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黄山 Mount Huangshan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古称黟山,唐改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有三大主峰;莲花峰(1873米)、光明顶(1841米)、天都峰(1810米)。风景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名,并称“黄山四绝”。七十二峰各具特色。有玉屏楼、云谷寺、半山寺、慈光阁、始信峰、天都峰、莲花峰、仙人洞、白鹅岭、百丈瀑等名胜古迹,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199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峨眉山-乐山大佛 MEmei and Leshan Giant Buddha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海拔3099米。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传为普贤菩萨说法道场。唐宋时期,佛教日趋兴盛,梵宇琳宫,遍及山峦,有佛龛百余,洞窟40个,又有万年寺、报国寺、洪椿坪(千佛禅院)、洗象池、金顶华藏寺等名胜。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南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大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通高71米,肩宽24米,故又名凌云大佛,为世界最大的石佛像。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武夷山 Mount Wuyi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红色砂岩构成的低山,海拔600米左右。为喀斯特地貌静观集中地。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溪、桃源洞、流香涧、卧龙潭、龙啸岩等名胜和冲佑万年宫(武夷宫)、紫阳书院(武夷精舍)旧址及历代摩崖题刻。建阳、武夷山、光泽三市交界处建有武夷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并被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199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6)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①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③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④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Jiuzhaigou Scenic Spot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是白水江上游白河南岸一条大支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森林面积占42%,沟内原有九个藏族村寨,故名九寨沟。原为林区,在崇山峻岭中,自然风光极其优美,分布有108个海子(湖泊),各湖之间多飞瀑,如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气势磅礴。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贵动物。是大熊猫、金丝猴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黄龙风景名胜区 Huanglong Scenic Spot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面积700平方公里,如同一条金色巨龙蜿蜒而下,以彩池、雪山、森林、峡谷、瀑布而著称。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等美誉。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Wulingyuan Scenic Spot 位于湖南省西部。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成。面积36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5米。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喀斯特两种地貌融为一体,构成罕见的自然风光。有景点560个,著名胜迹有金鞭岩、黄狮寨、黄龙泉、鸳鸯瀑布、干溪沟、袁家界、仙女桥等。景区内有华南虎、猕猴、白鹳、大鲵(娃娃鱼)及珙桐、银杏、瑶山梭罗等珍稀动植物。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三江并流 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 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China's giant panda habitat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2006年7月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南方喀斯特 The Karsts in southern China “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锥状喀斯特(峰林)、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坑群等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距今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很多景点享誉国内外。比如云南石林素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世界喀斯特的精华”;贵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处,曾入选“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十大森林”。2007年6月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景观——庐山风景名胜区(1)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蛾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①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②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③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还不多,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概 况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O2平方公里,南北长、东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4米 。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庐山,为其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晋代高僧慧远(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胜地。遗存至今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的中心学府。庐山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 庐山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主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许许多多的断裂构造,形成众多的山峰。庐山是第四纪强?

南方文物期刊投稿邮箱地址写哪里

《南方文物》期刊基本信息:主办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周期:季刊ISSN:1004-6275该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因此是中文核心期刊。

我在下载,请查收后采纳

四川文物期刊投稿邮箱地址写哪里

四川文物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四川文物》杂志社 (双月刊) 是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文物局主办, 《四川文物》 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 《四川文物》 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知识性和资料性兼顾的办刊宗旨。自 1984 年创刊以来,已出版 170 期,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四川文物》杂志社 现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科技考古”、“文保技术”、“文博论坛” 等常设栏目,从 2012 年第 1 期新增“古建保护与研究”、“线性文化遗产研究”等栏目。为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刊物质量,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求以上方面的佳作,期望不吝赐稿。主要栏目研究与探索、调查与发掘、考古简报、文物鉴赏、文保单位、文博论坛、文保技术、文物研究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单位:四川省文物局主编:高大伦ISSN:1003-6962CN:51-1040/K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号邮政编码:610041

44、孙莉莉 邮编:100027 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新世纪周刊》 办电:010-64663541 传真:010-64675393 45、邮编:200002 地址:上海市虎丘路《文汇生活导报》 46、李泓 邮编:710003 地址:西安市崇新里9号《爱人》杂志社 47、涂丽 邮编:330006 地址:南昌市阳明路139号《警察天地》 电话:0791-6825484 6815757-2523 48、孙昌建 邮编:310006 地址:杭州市平海路61号《今日青年》杂志社 49、任俊兵 邮编:030001 地址:太原市青年路新南昌四条43号《山西青年报》北方周末部 50、张靖 紫君 邮编:830002 地址:乌鲁木齐市民主路42号《伴侣》杂志社 办电:0991-2817917传真:0991-2834993 51、邮编:530022 地址:广西南宁市古城路4号《女性天地》杂志社 办电:0771-5853754 女性视野编辑:唐禄金 副总:黄小姗 52、蒋开华 邮编:510600 地址:广州市达道路12号影视大厦807室《飞霞》杂志社 广州通联处 电话:020-87676209 传真:020-87655877 53、邱小兵(李东) 邮编:100037 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科原大厦4层《法律与生活》杂志社 电话:010-88414138 传真:010-88414139 54、邮编:10000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103号《中国妇女报》家庭周末部 55、程瑞平 邮编:150040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146号《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 编辑:0451-2621940 56、邱瑞丰 邮编:132013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大街黄山路3号《做人与处世》杂志社 编辑:0432-4678172 57、邮编:100102 地址:北京朝阳区花家地甲1号《法制日报》社《法制与新闻》杂志社编辑部 办电:010-64365187 58、练佩鸿 邮编:10002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关西街甲2号《人生》杂志社 办电:010-62363133 59、邮编:100029 地址:北京朝阳区忠新西街17号《中国劳动》杂志社 电话:010-64915745 60、邮编:100051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河沿甲215号《法庭内外》月刊 电话:010-65290368 61、邮编:030072 地址:山西太原市东街101号省政府3号楼《政府法制》新闻月刊 电话:0351-3041173 62、潘顺祺(主编) 邮编:200040 地址:上海市铜仁路88号(甲)《现代家庭》杂志社 电话:021-62790733 传真:021-62792001 63、邮编:710054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三秦都市报》社 64、李泓 邮编:710003 地址:西安市崇新里9号《爱人》杂志社 电话:029-7223428 65、王伏虎(副总) 邮编:410011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路1号《今日女报》杂志社 电话:0731-2219223 66、尹最良主任 邮编:210024 地址:江苏南京市上海路156号《江苏工人报》 电话:025-3324589 67、邮编:61006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东三段31号《四川工人报》社“周末专刊” 办电:028-4335050 68、韩永魁 邮编:250002 地址:济南市英雄山路4号《山东青年》杂志社 电话:2055754 6903721 69、黄伟 邮编:230074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247号《安徽工人民报》社“周末·副刊”部 电话:0551-2675155 70、邮编:570206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航西路69号《海口晚报》周末部 办电:0898-6829831 71、王树彪 姚锋 邮编:250014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7号《大众法制》杂志社 办电:2923104 72、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省委南院《公民与法》杂志社 73、邮编:310012 地址:浙江省杭州教工3号17号《浙江工人报》社周末部 74、黄建伟 邮编:300211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尖山路78号《天津工人报》“东方周末” 电话:022-28305575 75、刘文良 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1路1号《大河报》“新闻周刊” 电话:0371-5978742 76、刘丰 邮编:100037 地址:北京时间百万庄南街12号《中国新闻周刊》 办电:010-68994602 69329955-3773、3781、3782 77、邮编:100086 地址:北京海淀区皂君庙乙2号京利华写字楼《经济晚报》星期刊 电话:010-62215991 78、冯建国 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郑州市纬五路17号附1号《河南工人报》“太阳周刊” 79、胡月胜 邮编:330046 地址:江西南昌市文教路111号《妇女之声报》社 电话:0791-8515521 8514607 80、王延海 邮编:250001 地址;济南市经二路185号《警界》杂志社 电话:6914050-3288、3289 81、邱耀康 邮编:200092 地址:上海赤峰路323号《民主与法制报》社 电话:021-65544713 82、刘晓 邮编:100027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里屯南30楼南院《农村青年》杂志社 办电:010-64166613 83、徐建宏 邮编:030001 地址:太原市青年路新南四条43号《山西青年》编辑部 电话:0351-2022138 84、苗笛 邮编:450003 地址:郑州市顺河路黄委会综合楼12层《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社 电话:0371-6302618 传真:0371-6302219 85、邮编:100040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方圆》杂志社 电话:010-68879303 总:68879312 86、邮编:730000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统办一号楼《现代妇女》杂志社 87、邮编:410001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八一路192号《当代警察》杂志社 88、邮编:110000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四马路28号《社会月刊》杂志社 89、邮编:030001 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6号《人间方圆》杂志社 90、吉林省吉林市松江路69号 《家庭主妇报》社 电话:0432-2028220 91、邮编:710068 地址:西安市红缨路90号 《当代青年》杂志社 92、邮编:100005 地址:北京时间崇文门东顺城街10号 《金盾》杂志社 93、赵欢 邮编:300050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119号《人与法》杂志社 电话:022-23311969-5402 23304861 94、邮编:830003 地址:乌鲁木齐市健康路2号《法制纵横》杂志社 95、邮编:518001 地址:深圳市红岭中路19号《深圳法制报》 电话:5591501 96、魏河源 邮编:130061 地址:长春市崇智胡同63号 《法制天地》杂志社 办电:0431-8941174 97、邮编:200030 地址:上海市建国西路648号 《检察风云》杂志社 编辑:021-64741122-21288 传真:021-64741122-21248 98、吴束 邮编:330006 地址:南昌市《江西日报》社 《信息日报》早周刊 99、邮编:210016 地址:南京市解放路53号周末 100、白岚 邮编:510600 地址:广州市寺右新马路99号《信息时报》社周末部 101、杨进 邮编:100013 地址:北京安宁门外和平里北街21号 《中国煤碳报》今天周刊 102、雨云 邮编:610016 地址:成都市新开街1号《蜀报》特稿部 103、邮编:510601 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周末》 104、邮编:100102 地址:北京朝阳区花家地甲1号《法制日报》社《法制与新闻》杂志社 办电:010-64365187 105、王比学 邮编:100733地址:北京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10号楼《时代潮》杂志社 电话:010-65092430 6509138 传真:010-65091630

投稿邮箱地址写哪里

投稿一般都走电子邮箱- -所以你可以把联系方式例如QQ或是电话附上,地址过稿了在弄也不迟- -。关于题材你找本读者看看不就知道了- -。现在稿费一般都不邮寄了直接打卡。

稿件后面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系你啊

关于投稿:现在一般就是用打印稿,甚至可以用电子稿。关于邮寄:用不了信封就用包裹,或是快件,反正到了邮局总能找到办法。邮费肯定不一样了,主要看重量还有邮寄速度。关于回复:最长的也许要3个月。关于出版社:本人不清楚,看看哪些出版社出过这样的书。关于稿费:主要靠双方协商,或多或少。祝你成功

投稿分两种情况,1、直接过去投,2、网投。1、直接过去投对于本校的或者本地的杂志,记得一定要直接过去投。因为这样方便登记,可以减少编辑从网上下载下来慢慢登记的过程。呵呵,有些粗心的编辑说不定会把你的文章给漏掉。去登记的时候,带上三份稿件和电子版。一份便于编辑送出去审稿,一份给编辑保留,一份问编辑哪些需要修改以此表示你投稿的诚意。电子版最好用U盘拷来,邮箱有一份,防止出现意外。记得带上审稿费啊。(论文的格式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后给大家再讲)。现在的杂志一般审稿至少都三个月,因为送给那些教授专家审稿,那些人都是一些大忙人,就算编辑催上几十次,也要三个月,如果不催一年也有可能。2、网投如果是网投,记得不要仅仅发一篇文章给编辑,什么都不说。这样他们会觉得你搞学术都忘了礼貌了。因为每天编辑都会收到几十封甚至几百封投稿邮件。:)发这样的笑脸蛮有用的,他们会觉得你亲切,说不定很快把你的论文下载下来跟你联系。编辑如果不把你的文章下载下来,你的文章就会石沉大海。这次由于我们学校邮箱系统出现问题,也导致我们各个编辑部的几百封投稿都弄丢了。记得一定要留你的联系方式,手机,座机,QQ,地址,邮编等一切可能的联系方式。当编辑跟你联系后,记得要记下他的联系方式,按照编辑的方式汇款,记得经常打电话询问你需要做什么样的修改。增刊一般学校都不承认。核心期刊的增刊一般都算是非核心期刊处理,具体的还要询问导师。研究生答辩前,如果是核心期刊,需要录用通知就行了;如果是非核心的,需要见刊。一般情况下,核心期刊每期的杂志安排都很超前,如果你需要投稿的话,记得要提前半年的时间,因为审稿还有三个月。除非你有关系或者你导师有关系,这个属于例外。投非核心的就找一个名声好一点都杂志投,这样不给导师丢脸,发表起来容易很多,审稿时候一般比较短,因为他们的稿源不多。一个月左右差不多都可以发表了。

南方文物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司南的勺柄指向什么方?勺指向什么方。 司南如何判断它的勺柄位置的?勺柄对在方向上。王乔的回答对不对?答案是对的,但是。司南和勺没有任何关系。 勺是方向长度的词,司南是长度比例的词。司南作为词,直接对应的词是“方向”,但是勺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所以司南是“有长度的”。把勺转过去,勺的“长度”就不是“长度比例”里的长度比例,而是动作的长度比例了。 的确是这样,毕竟转动的勺柄是用来对准的,人也是不断对准放物体的方向才说“勺指向”。司南与勺的关系类似于三角恒等式:司南=勺,单独把一个字拆开来解释的话就是勺是指向“角方向”转动的铲子,同理,二者的对立只是人与铲子对接的时候人与铲子对接点是的关系在进行改变。勺是代表方向的量词,表示最后对准,与“勺”进行比较的是“司南”首先要明确,勺是指向“角方向”的。 就勺而言,“司南”是“对准方向”的量词。 单独拿出司南来说,从量词的角度上看,两者确实等价都是代表“方向”的量词。之所以会有“勺=司南”的错觉,是因为勺不是“对准方向”的量词。人作为进行进行的方向性动作,是依赖“角方向”作为“进行的方向”来用数字来表示的,而勺和司南并不具有“对准方向”的数学关系。 这个人类完成的动作,其数学形式表现为“量词c”进行“转动勺柄”这个动作的代号,“司南”是“勺”的名称。勺从“量词c”转变成“名词c”,在转动勺柄这个动作中,勺子是以“角方向”前后两个量相等的形式来代表“转动勺柄”这个“角方向”。 勺柄有一个转动的方向,代表“转动勺柄”的动作。勺是名词,勺子也是名词。“勺子”一词明显超出了勺这个量词,也更超出了勺这个名词,所以不能代表勺。 勺如果作为量词,有时也能指向法表述勺,例如秤砣也可以代表秤砣,扫帚也可以代表扫帚。至于“勺”和“司南”“勺”和“司南”互为对应关系,可以从语义上讲是没有问题的。 一句话:勺是进行量词c转换的量词量词单纯的量词,是动作的短途量词,是“短暂的转动”和“长长的转动”。比如“上帝造人的时候”就是一个勺,“我同学或者老婆失恋了”就是一个司南。 什么时候能用司南来指代“开始进行量词c转换时的短暂的、持续的量词”,这就要看量词量词哪个量词属于哪个量词量词转换的核心问题不是转动或者持续量词而是转动或持续转动量词的本身量词量词指的是什么量词量词量词长度相等方向转动长短转动转动量词量词数目大小相等长短转动量词量词。

勺子的手柄指向(南侧),勺子指向(北侧)。 思南是一种用于区分古代中国方向的工具,是古代中国工人在长期实践中对物体磁性的认识的发明。 据《古代矿山志》记载,二战时期它最早出现在河北慈山。1、用于识别中国古代方向的设备。 它是指南针的祖先,从脆性的天然磁铁矿中切出,放置在光滑的盘子上,刻在盘子上,并通过磁铁的作用加以区分。2、类比原则;正确的指导。3、思南机车的州名。司南由一块青铜板和一块用天然磁铁制成的磁匙组成,青铜板刻有24个方向。 磁匙位于盘子的中央圆形表面上。 静止时,汤匙的尾巴朝南。每个磁体的两端都有不同的磁极,一端称为南极,另一端称为北极。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是一块巨大的天然磁铁。 南北两侧也有不同的磁极。 地球北极附近的一个是南极,南极附近的一个是北极。 这是因为地磁极和地理位置不完全匹配。 之后,出现了地磁倾斜现象司南在底盘上停止转动后,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古代华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一带。据近代考古学家猜测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发现的唯一一件实物在四川成都。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现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

探索发现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