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香港文学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香港文学期刊投稿

你好,建议进相关网页搜索看看,祝你好运@!

1922年,他写了滑稽和侦探小说,并在《星期六》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新诗》。1924年中学毕业后,赴上海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一年。1926年进入北京大学预备学院。次年辍学,做过家教、文员、编辑。1929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梦的三天半》。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击,迁徙,重逢,万仞之约,春风,追逐等。20世纪30年代,他的小说擅长讽刺和幽默。写的最多的是普通市民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来揭露现实的虚伪和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代表作是《包父子》。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鬼地日记》《齿轮》《年》《洋泾浜奇人》《在城里》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清明节》,以及童话《大林与小林》《光头王》和中篇小说《怪地方》等儿童文学作品。

香港期刊投稿

香港《军事家》《尖端科技》《汉和防务》等 ···

香港文学投稿

重要的刊物有《红豆》。一、20、30年代的香港文学五四新文学对香港影响甚微。20年代,现代香港文学逐步发生。1928年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培植了香港第一-批 新文学作者; 1929年,香港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有力推动了新文学在香港的发展。30年代,是香港新文学的勃兴时期。新文学刊物大量涌现,大量新文学作品发表,初步显示了香港新文学的成就。重要的刊物有《红豆》,重要的作家有侣伦等。二、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一些内地文化人士避战乱南迁至港,如巴金、茅盾、戴望舒、萧红、端木蕻良、叶灵凤、施蜇村、夏衍、林语堂、萧乾、郁达夫、巴人、陈残云等。南来作家对香港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使香港的新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些作家写于香港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茅盾的《腐蚀》、萧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的《大时代》、夏衍的《春寒》等;中篇小说有许地山的《玉官》;短篇小说有萧红的《后花园》、《小城三月》等;散文有茅盾的《劫后拾遗》、楼适夷的《香港的忧郁》等;诗歌有戴望舒《我的记忆》、《望舒草》 、《灾难的岁月》、袁水拍的《后街》等。

《香港文学》

起点投玄幻,晋江投言情17k等其他网站,一般吧,我不怎么去,去也是为了看收费章节

香港北角健康东街三十九号柯达大厦二期 大公报总机:(852)25757181

香港学术期刊投稿

你在网上订阅一本这些杂志,杂志上就会有投稿地址的

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交流平台 中国学术期刊网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以期刊数据为基础,联合科技期刊社和科技文献出版社发起组建的高新技术公司。 中国学术期刊网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 公司以客户为导向,依托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检索技术,为科技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产品。在丰富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中国学术期刊网还运用先进的分析和咨询方法,为用户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并陆续推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通信、电力和医药行业竞争情报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增值产品,以满足用户对深度层次信息和分析的需求,为用户确定技术创新和投资方向提供决策。 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作为国内第一批开展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之一,中国学术期刊网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全面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全民信息素质的成长。

香港文学期刊

1922年,他写了滑稽和侦探小说,并在《星期六》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新诗》。1924年中学毕业后,赴上海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一年。1926年进入北京大学预备学院。次年辍学,做过家教、文员、编辑。1929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梦的三天半》。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击,迁徙,重逢,万仞之约,春风,追逐等。20世纪30年代,他的小说擅长讽刺和幽默。写的最多的是普通市民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来揭露现实的虚伪和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代表作是《包父子》。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鬼地日记》《齿轮》《年》《洋泾浜奇人》《在城里》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清明节》,以及童话《大林与小林》《光头王》和中篇小说《怪地方》等儿童文学作品。

根据黄康显的统计,“由1946年5月《青年知识》创刊,到该刊于1949年8月结束为止的40个月内,香港共有12种期刊出现过,出版的总期数是137,亦即是平均每月有三种以上期刊出现”。这些文学期刊有:(1)《青年知识》半月刊,1946年5月—1949年8月,共出版48期,由黄秋耘、张铁生主编;(2)《文艺丛刊》,1946年9月—12月,共出版两辑,由周钢鸣主编;(3)《野草》月刊,1946年10月—1948年9月,共出版12期,由夏衍、宋云彬、孟超,秦似、聂绀弩主编;(4)《文艺通讯》,创刊时间未详,1948年停刊,共出版13期,由文协香港分会主编;(5)《文艺生活》月刊,1947年1月—1949年5月,共出版29期,由司马文森、陈残云主编;(6)《新诗歌》丛刊,1947年1月—1948年5月,共出版9辑,由香港新诗歌社主编;(7)《野草》文丛,1948年2月—8月,共出版4辑,由《野草》月刊原班人马主编;(8)《中国诗坛》,1948年3月—5月,共出版3辑,由黄宁婴主编;(9)《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3月—1949年1月,共出版6辑,由周而复、邵荃麟、冯乃超主编;(10)《海燕文艺丛刊》,1948年6月—1949年1月,现已知出版2辑,由新界达德学院文学系主编;(11)《小说》月刊,1948年7月—1949年6月,共出版8期,由茅盾主编,以群、适夷、周而复、葛琴、蒋牧良等任编委;(12)《新文化丛刊》,1948年9月—10月,共出版2期,由生活书店主编。上述12种期刊中,寿命最长的是《青年知识》半月刊,最短的是《新文化丛刊》,其中,短寿的占一半左右。另外,从主阵的人员看,除《中国诗坛》由黄宁婴、陈残云、李育中等主编及撰稿外,其余的均由粤港之外的内地南来作家主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