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论文

中国老龄化正在扑面而来;前车之鉴!日韩的老龄化之路

我国已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根源于低生育率。一般认为,如果总生育率[1]低于1,新生人口便不足以弥补父母数量。如果总生育率持续低于1,即使总生育率能够保持稳定,出生率[2]也会逐年降低,将会出现总人口增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老龄人口占比上升等三个特征,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我国总生育率于1992年跌破1(98),1995年后长期维持在6-7。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我国已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印证了这一判断。当前,我国人口现状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下的三个特征。第一,总人口增速进一步减缓。2020年我国总人口为12亿人,2010-202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38%,低于2000-2010年(84%),明显低于1982-1990年(45%)和1990-2000年(66%)。表1:从人口普查结果看我国总人口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1964年后,我国15-64岁年龄段(此年龄段一般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自1964年的75%升至2010年的53%,“人口红利”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然而,本次普查发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但首次下降,而且降幅较大(-98%),这无疑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带来挑战。表2:我国各年龄组人口占比及趋势(单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三,老龄人口占比显著提升。从前几次普查结果来看,我国65岁以上(一般被视为老龄人口)人口占比虽然持续提升,但每十年间增幅一般不超过两个百分点。但据本次普查,老龄人口占比不仅首次突破10%(达到5%),而且增幅高达63个百分点,显示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从欧洲发达国家就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l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5:1。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你还没做好啊。我租好了,需要就发。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论文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老年人口迎来总量高峰,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人口结构转变,高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最新数据是2021年的老年人数相对于2020年上升了44%。而相对的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人口总数下降79%。2021年中国老龄化最新数据在人口年龄构成方面,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95%;上升3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35%;下降79%,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70%,上升44%。与2010年相比,0至14岁、15至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35%、下降79%、上升44%。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1、社会负担加重逐年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老年人不工作却需要养老金,另一方面老年人体能下降、容易生病,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2、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增多,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3、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适龄劳动人口规模,使“人口红利”难以继续。4、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 也有较大影响。老年劳动力因智力衰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产业结构 的调整。

老人越来越多。

我国已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根源于低生育率。一般认为,如果总生育率[1]低于1,新生人口便不足以弥补父母数量。如果总生育率持续低于1,即使总生育率能够保持稳定,出生率[2]也会逐年降低,将会出现总人口增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老龄人口占比上升等三个特征,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我国总生育率于1992年跌破1(98),1995年后长期维持在6-7。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我国已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印证了这一判断。当前,我国人口现状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下的三个特征。第一,总人口增速进一步减缓。2020年我国总人口为12亿人,2010-202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38%,低于2000-2010年(84%),明显低于1982-1990年(45%)和1990-2000年(66%)。表1:从人口普查结果看我国总人口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1964年后,我国15-64岁年龄段(此年龄段一般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自1964年的75%升至2010年的53%,“人口红利”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然而,本次普查发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但首次下降,而且降幅较大(-98%),这无疑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带来挑战。表2:我国各年龄组人口占比及趋势(单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三,老龄人口占比显著提升。从前几次普查结果来看,我国65岁以上(一般被视为老龄人口)人口占比虽然持续提升,但每十年间增幅一般不超过两个百分点。但据本次普查,老龄人口占比不仅首次突破10%(达到5%),而且增幅高达63个百分点,显示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

中国老龄化正在扑面而来;前车之鉴!日韩的老龄化之路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论文题目

从中-国自己的历史来看这个速度越来越快,进行国-际比较的话会发现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也是相对比较快的。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有一个全世界的排名,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对全球200多个国家及经济体的统计。1960年中国排在第75名左右,2015年中国排名排到了60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平均趋势的,所以排名在往上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从5%涨到10%,几个主要的老龄化国家大概用了多久的时间,现在老龄化最严重的问题是日本,日本从5%到10%用了35年。第二名是意大利,意大利从5%到10%至少用了100年时间,时间非常长。中-国只用了30年,比日本还要短5年。我们老龄化从国-际角度比较也是非常迅速的。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如下: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尽管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已经很少,但由于育龄夫妇的数量依然庞大,未来30多年时间里,人口总量仍将增长到15亿左右才能静止下来。根据联合国的人口预测结果,到2040年前后,印度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中国将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仍将长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首次突破10%。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16‰;自然增长率为21‰。2015年11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等5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2021年3月2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将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12%以上,比日本、欧洲低得多,美国应该是16%左右,按照专家分析,用不了多少年,我国可能会超过美国。所以,人口老龄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趋势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8亿,占比例为5%。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例为21%,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以上老人比例高于15%。而2025年中国经济仅仅是2014年智利、波兰的水平,仍然是发展中国家。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204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30%,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2%,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34亿,比例达到31%,65岁以上老人比例会达到四分之一,达到日本的水平。而那时候日本60岁以上的老人会占全国一半。2010-2040年,是我国老龄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因为从2010年开始,建国之后婴儿潮出生的婴儿相继步入老年,直到2040年。因为198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幅减少了出生人口的数量,所以自2040年开始,我国老龄化速度会有所减缓。但是2040年之后我国老年人比例却仍然居高不下,长期徘徊在30%左右。中国是人口第一的大国,而且人口仍在持续膨胀,增速为每年570万。一方面是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一方面是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且愈演愈烈的社会难题。安联集团上一期《人口结构变化报告》的中国专题中显示,中国的退休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59岁之间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按照中国现行60岁的退休年龄计算,2013年劳动力拐点将会突显,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届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体制的改革显得任重道远。专家表示,作为第一支柱,以可持续性为目标的社会养老体制改革是关键。

我国已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根源于低生育率。一般认为,如果总生育率[1]低于1,新生人口便不足以弥补父母数量。如果总生育率持续低于1,即使总生育率能够保持稳定,出生率[2]也会逐年降低,将会出现总人口增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老龄人口占比上升等三个特征,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我国总生育率于1992年跌破1(98),1995年后长期维持在6-7。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我国已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印证了这一判断。当前,我国人口现状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下的三个特征。第一,总人口增速进一步减缓。2020年我国总人口为12亿人,2010-202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38%,低于2000-2010年(84%),明显低于1982-1990年(45%)和1990-2000年(66%)。表1:从人口普查结果看我国总人口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1964年后,我国15-64岁年龄段(此年龄段一般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自1964年的75%升至2010年的53%,“人口红利”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然而,本次普查发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但首次下降,而且降幅较大(-98%),这无疑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带来挑战。表2:我国各年龄组人口占比及趋势(单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三,老龄人口占比显著提升。从前几次普查结果来看,我国65岁以上(一般被视为老龄人口)人口占比虽然持续提升,但每十年间增幅一般不超过两个百分点。但据本次普查,老龄人口占比不仅首次突破10%(达到5%),而且增幅高达63个百分点,显示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

老人越来越多。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论文摘要

我国已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根源于低生育率。一般认为,如果总生育率[1]低于1,新生人口便不足以弥补父母数量。如果总生育率持续低于1,即使总生育率能够保持稳定,出生率[2]也会逐年降低,将会出现总人口增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老龄人口占比上升等三个特征,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我国总生育率于1992年跌破1(98),1995年后长期维持在6-7。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我国已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印证了这一判断。当前,我国人口现状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下的三个特征。第一,总人口增速进一步减缓。2020年我国总人口为12亿人,2010-202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38%,低于2000-2010年(84%),明显低于1982-1990年(45%)和1990-2000年(66%)。表1:从人口普查结果看我国总人口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1964年后,我国15-64岁年龄段(此年龄段一般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自1964年的75%升至2010年的53%,“人口红利”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然而,本次普查发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但首次下降,而且降幅较大(-98%),这无疑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带来挑战。表2:我国各年龄组人口占比及趋势(单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三,老龄人口占比显著提升。从前几次普查结果来看,我国65岁以上(一般被视为老龄人口)人口占比虽然持续提升,但每十年间增幅一般不超过两个百分点。但据本次普查,老龄人口占比不仅首次突破10%(达到5%),而且增幅高达63个百分点,显示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增长迅速,其中老龄化问题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一些西方的欧洲国家,且占比较大的大多为发达国家,例如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  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而意大利23%、德国21%位居第二和第三名。  2019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速世界第一!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但人均占比少,同样也面临着人口龄化的难题,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道阻力。预计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

手机中国产业信息网行业频道其他其他2019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老龄化问题及带来的影响分析[图]2019-10-29 13:56:19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增长迅速,其中老龄化问题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一些西方的欧洲国家,且占比较大的大多为发达国家,例如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而意大利23%、德国21%位居第二和第三名。 2019年全球老龄化国家排行榜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速世界第一!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但人均占比少,同样也面临着人口龄化的难题,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道阻力。预计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 2020-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205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分析 1、对经济有消极影响; 2、劳动力减少,赡养率高涨; 3、降低了国家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能力; 4、提供社会服务的人数不断减少; 由此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现状,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各行业不乏有担忧甚至悲观之声。 面对这一变化,应该深思,假使自己身处老年阶段,又该如何,是否能享受如德国般优质服务及福利待遇。应当如何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返回顶部简版触屏版电脑版中国产业信息网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如下: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尽管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已经很少,但由于育龄夫妇的数量依然庞大,未来30多年时间里,人口总量仍将增长到15亿左右才能静止下来。根据联合国的人口预测结果,到2040年前后,印度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中国将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仍将长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首次突破10%。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16‰;自然增长率为21‰。2015年11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等5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2021年3月2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将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12%以上,比日本、欧洲低得多,美国应该是16%左右,按照专家分析,用不了多少年,我国可能会超过美国。所以,人口老龄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趋势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8亿,占比例为5%。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例为21%,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以上老人比例高于15%。而2025年中国经济仅仅是2014年智利、波兰的水平,仍然是发展中国家。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204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30%,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2%,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34亿,比例达到31%,65岁以上老人比例会达到四分之一,达到日本的水平。而那时候日本60岁以上的老人会占全国一半。2010-2040年,是我国老龄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因为从2010年开始,建国之后婴儿潮出生的婴儿相继步入老年,直到2040年。因为198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幅减少了出生人口的数量,所以自2040年开始,我国老龄化速度会有所减缓。但是2040年之后我国老年人比例却仍然居高不下,长期徘徊在30%左右。中国是人口第一的大国,而且人口仍在持续膨胀,增速为每年570万。一方面是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一方面是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且愈演愈烈的社会难题。安联集团上一期《人口结构变化报告》的中国专题中显示,中国的退休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59岁之间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按照中国现行60岁的退休年龄计算,2013年劳动力拐点将会突显,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届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体制的改革显得任重道远。专家表示,作为第一支柱,以可持续性为目标的社会养老体制改革是关键。

中国人口老龄化文献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是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12亿人,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21年5月11日,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预计自2040年开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会有所减缓。2010到2040年是我国老龄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是由于从2010年开始,建国之后婴儿潮出生的婴儿相继步入老年。虽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自2040年开始会有所减缓,但2040年之后我国老年人比例却仍然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原因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从欧洲发达国家就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l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5:1。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老人越来越多。

我国已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根源于低生育率。一般认为,如果总生育率[1]低于1,新生人口便不足以弥补父母数量。如果总生育率持续低于1,即使总生育率能够保持稳定,出生率[2]也会逐年降低,将会出现总人口增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老龄人口占比上升等三个特征,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我国总生育率于1992年跌破1(98),1995年后长期维持在6-7。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我国已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印证了这一判断。当前,我国人口现状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下的三个特征。第一,总人口增速进一步减缓。2020年我国总人口为12亿人,2010-202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38%,低于2000-2010年(84%),明显低于1982-1990年(45%)和1990-2000年(66%)。表1:从人口普查结果看我国总人口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1964年后,我国15-64岁年龄段(此年龄段一般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自1964年的75%升至2010年的53%,“人口红利”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然而,本次普查发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但首次下降,而且降幅较大(-98%),这无疑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带来挑战。表2:我国各年龄组人口占比及趋势(单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三,老龄人口占比显著提升。从前几次普查结果来看,我国65岁以上(一般被视为老龄人口)人口占比虽然持续提升,但每十年间增幅一般不超过两个百分点。但据本次普查,老龄人口占比不仅首次突破10%(达到5%),而且增幅高达63个百分点,显示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