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福建乡土杂志

发布时间:

福建乡土杂志

《搜街》《零五九二》

主要收藏了与本省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有关的国内出版物,还收藏有英、日、俄等文种的国外出版物,截止2002年底,藏书约达250万册。中文期刊15000多种(包括建国前期刊3200多种,报纸147种,不少为国内孤本),外文期刊约4000种,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出版物3万多种,中文古籍和地方文献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入藏本省各种版本地方志也较齐全,尤其闽台文献和谱牒收藏较完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此外,大量入藏不同载体的出版物,如视听资料、光盘资料、缩微资料,建立了福建省图书馆网站,提供到馆或远程信息的检索服务。现有全文电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 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英文工程索引光盘数据库、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 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中文报纸内地当年出版的中文报纸350种左右,报纸合订本3万多册;还有收藏十余种的港澳台报纸;解放前报纸。(阅览请到一楼中文报纸阅览室)中文期刊收藏期刊(包含解放前非福建地区出版的期刊、港澳台期刊,以及上万张图片资料、画报)5万种,其中现刊达4300多种。收藏期刊合订本近20万册。(阅览请到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和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期刊外借请到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中文图书收藏近170万册的各类中文图书及5万多册中文工具书,其中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阅览请到二楼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综合及中文工具书阅览室、三楼装饰装潢艺术图书阅览室;外借请到二楼第一外借室、第二外借室、第三外借室)古籍图书图书馆古籍特藏在鳌峰、凤池、正谊、致用四书院藏书的基础上,先后汇入福州藏书楼、福州阅书报社、螺州陈家、崇安潘家、福州郭家等诸家藏书;1949年建国后至50年代,又搜集到乌山图书馆、大通楼、斋、冰寄庐等多家藏书;又接受了陈绍宽、傅衣凌、郑效洵等名人藏书,古籍善本和地方文献达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姓氏谱牒现收藏有上千种各种版本的族谱文献,其中有很多的闽台关系族谱、福建与东南亚关系族谱,可为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寻根访祖提供第一手资料。(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地方文献包括福建地方志、闽人著述和地方文史资料。收藏有从省志到各地府志、州志、县志,还有山水志、寺庙志和乡土志等专门志书;收藏的闽人著述既有手稿本、批校本,又有一般的刻本、排印本和手抄本等;还收藏了全省各个地市县的各种文史资料,可从中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外文图书收藏有英、俄、日文为主的各类外文图书14万多册,包括科技、经济、文学、语言、艺术等学科的专著或读物以及各专业工具书和美国大学目录。(阅览、外借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外文报纸收藏有历年来包括政治时事、外语学习等进口及国内出版的外文报纸。(阅览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视听资料收藏有DVD、VCD、CD、录像带、录音磁带等各类视听资料2万余件,有国内外故事片、电视连续剧、风光、旅游、语言教学、军事、科技、体育、卫生、经济、管理青少年教育、教学等各类音像资料。同时还拥有福建文化信息网上的视频资料。(外借、阅览请到二楼视听借阅室,视频点播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源收藏有近两千种,主要有《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光盘、《四库全书》原文电子图书、《世界军事百科》、中学生各科目学习及题库光盘、会计考试题库及辅导教材、世界科普知识百科、网页制作素材大全、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多媒体英语文学光盘、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多媒体CAI教学课件、各种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阅览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和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数字资源现有全文电 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查阅、检索请到二楼Internet阅览厅,或到二楼自动化部通过开户方式进行远程信息检索。)缩微资料现拥有一整套的《四库全书》及《敦煌遗书》、还有古籍善本390多种、地方志160多种、族谱168种以及1949年前福建省最主要的报纸90种、期刊290种、49年前东南亚地区的部分报纸、1949年后《福建日报》、《福州晚报》、《厦门日报》等缩微胶片。(阅览、复制和拷贝请到一楼左侧的缩微阅览室)外部资料现拥有台湾文献、港澳版中文图书三万余册、报纸、期刊约100种(其中报纸3种、期刊97种),并设有东南亚、新加坡文献专架,可提供查询和阅览服务。(阅览、查询请到四楼台湾文献研究室)福建省图书馆web网站概况来图书馆大力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于1997年7月开通福建省图书馆网站。主要栏目有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借阅状况查询、电子资源检索、图书馆概况、图书馆公告、图书馆学会、新书推荐等。此外还链接中文报刊精选、福建文化信息网、中外主要图书馆和本省市县图书馆、福建出版信息等,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福建省图书馆正加快本馆特色文献的数字化,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努力提高质量和水平,为读者提供多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本地没啥杂志,有个鹭江出版社,公家的好像一般就是些正规的书刊啊,一些学习复习参考类的书籍还有些乡土教材,没什么娱乐杂志厦门卫视倒是有个陈亚兰主持的八卦娱乐节目"娱乐斗阵行"

不清不楚的题目

福建乡土杂志社

不清不楚的题目

《科教导刊》杂志是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优秀学术期刊,全文上知网、万方、龙源。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95/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813 邮发代号:38-290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规范,文责自负。来稿不少于3000字符。来文随附作者单位、邮编、手机、电话、电邮等个人信息 投稿邮箱:

鲁彦,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原名王衡,又名返我、忘我、王鲁彦。1901年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六岁起入私塾读书,十六岁时终止了在家乡附近的高小学业。童年时代的农村生活和少年时代的读书求学,使他对故乡的乡土生活和现代知识保持着鲜明的印象。1918年,十八岁的鲁彦离家到上海当学徒,后到北京参加了蔡元培、李大钊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课余在北京大学旁听,并开始学习世界语。正是在此时,他受“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走上了文学之路。1922年工读互助团解散后,鲁彦和朋友们成立文学团体“明天社”,开始发表由世界语转译的作品,也曾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之一。1923年夏,鲁彦先后在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女学和第一师范教书。在这里,他创作了第一篇小说《秋夜》,并发表于同年11月的《东方杂志》。这篇小说揭示军阀混战中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家强烈的救世愿望和人道主义情怀,引起了文坛的注意。之后他又发表了《柚子》、《狗》、《许是不至于罢》、《菊英的出嫁》等作品,成为当时以描写乡土生活见长的作家。结集于《柚子》(1926)和《黄金》(1928)中的小说,多以乡村小有产者和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深刻地刻划了受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侵袭的东南沿海传统社会的世态炎凉,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称之为“乡土文学”。大革命时期,鲁彦在武汉任《民国日报》幅刊编辑,后辗转于上海、福建、陕西等地从事教育和文化工作,从世界语转译了大量被压迫弱小国家的作品。整个30年代,鲁彦在动荡的生活中创作稳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共写有5个短篇小说集,2本散文集,1部中篇和长篇。1933年在《关于我的创作》中他总结了自己的创作:“《柚子》时期,我的热情使我诅咒一切,攻击一切,不愿意接近一切坏的恶的生活;在《黄金》时期,这种倾向渐渐淡了,开始对我所厌恶的放松了,而去求另一方面的善的好的;在《童年的悲哀》时期,又渐渐改变了,而倾向于体验一切坏的恶的一面”。鲁彦本时期还把视线转向农村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创作了中篇小说《乡下》(1936)和长篇小说《野火》(1937,计划创作的三部曲之一),反映了30年代农民反抗力量的增长,受到了进步文艺界的好评。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鲁彦曾在武汉的军委会政治部任职,写有《炮火下的孩子》、《伤兵旅馆》等短篇小说,并结集出版。1939年他去广西桂林行营政治部工作,以极大的热情主编大型文学刊物《文艺杂志》、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和从事创作活动,其三部曲之二的《春草》从1939年底开始在《广西日报》副刊《漓水》上连载(只发表到第七章);194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陈老奶》和《千家村》也受到读者的好评。1942年4月出版的小说集《我们的喇叭》是他的最后一个集子。由于他经济窘迫,多年来积劳成疾,于1944年8月20日因病去世,终年44岁。鲁彦的一生,坚持“文艺为人生”、“文艺为社会”的主张,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读者》杂志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信箱 邮编:730030 电话:(0931)8773352 传真:(0931)8773353 文字投稿E-mail: 图片投稿E-mail: 发行:(0931)8773039 8773036 广告:(0931)8773309 8773042 邮购:(0931)8773350 传真:(0931)8773310 《读者·原创版》杂志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信箱 读者·原创版杂志社 邮编:730030 电话:(0931)8773388 传真:(0931)8773388 投稿E-mail: 《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信箱 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社 邮编:730030 电话:(0931)8773213 传真:(0931)8773220 文字投稿E-mail: 图片投稿E-mail: 《读者欣赏》杂志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信箱 读者欣赏杂志社 邮编:730030 电话:(0931)8773026 传真:(0931)8773223 投稿E-mail: 《读者·海外版》杂志 通讯地址:甘肃省南滨河东路520号《读者·海外版》信箱 邮编:730030 电话:(0931)8773072 投稿E-mail: 《读者·大字版》杂志 通讯地址:甘肃省南滨河东路520号《读者·大字版》信箱 邮编:730030 电话:(0931)8773045 传真:(0931)8773045 投稿E-mail: 也可以进这里 点“在线投稿”登陆投稿

乡土小论文福建

自己写吧`老师叫你写的作文吧。

还是自己写比较有感受500-1000很简单的初一就行了

以前小学有发一本书叫做<乡土>的上面都是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落实地理新课程理念,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发挥乡土地理这一综合性学习载体的作用,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深入开展乡土地理教学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家乡,关心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经地理组建议,教务处研究决定,以"中学地理新课程实践反思与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举办泉州三中首届中学生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初一、初二、高二学生。 二、参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四个主题,突出地方性、实践性、创新性,协调人地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 三、参评要求: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字数高中组在2000字左右,初中组在1000字左右,尽量用电脑打字文稿,题目下注明作者的年级、姓名以及指导教师姓名(只填1名)。参评小论文于2008年4月30日前交给所在班级的地理老师。 四、评选及奖励办法:我校地理组在各年级评荐的基础上,将小论文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同时将推荐5篇优秀小论文参评泉州市第十四届中学生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泉州市教科所将依高中、初中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同时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并颁发证书。

乡土小论文福建800字

还是自己写比较有感受500-1000很简单的初一就行了

可以。。。给你。。。

以前小学有发一本书叫做<乡土>的上面都是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列现象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示弊端每一种(类)丑陋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社会的损失。有些损失是明显的,人们不齿、唾弃;但一些损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后才会出现,许多人看不到这种想象的危害,那就要揭示,这要求写作者既具有深邃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具有先知先觉的本领。(这种一味的送去,造成物质的枯竭。)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探根源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找出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读者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从教育、政府规范和引导、法律严惩几个角度谈起。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又如:“莫使‘英雄’泪满襟”这一主题,可以写出以下提纲。第一层:自己不做,阻止、限制他人;看到荣誉,嫉妒、中伤他人:这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典型表现。第二层:伤及他人,使英雄心如死灰;危及社会,使社会正气低迷。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危害。第三层:个人欲望强烈,嫉妒心强,心胸狭窄,信奉“人人为我”,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根源。第四层:不怕闲言碎语,反对嫉贤妒能,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态度;加强道德教育,保护英雄权益,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措施。以上为笔者对驳论文的写作指出的思路,希望广大考生积极借鉴,在考场上表现出深邃长远的目光,高瞻远瞩的见解,决胜于考场。

福建乡土地理小论文

以前小学有发一本书叫做<乡土>的上面都是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看看下面的泉州乡土地理小论文。  泉州乡土地理小论文  经济总量连续9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经济中心。北承省会福州、莆田,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2%,少数民族占8%。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  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5条,总长1620公里 ,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 Quanzhou为泉州的英文名称

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落实地理新课程理念,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发挥乡土地理这一综合性学习载体的作用,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深入开展乡土地理教学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家乡,关心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经地理组建议,教务处研究决定,以"中学地理新课程实践反思与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举办泉州三中首届中学生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初一、初二、高二学生。 二、参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四个主题,突出地方性、实践性、创新性,协调人地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 三、参评要求: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字数高中组在2000字左右,初中组在1000字左右,尽量用电脑打字文稿,题目下注明作者的年级、姓名以及指导教师姓名(只填1名)。参评小论文于2008年4月30日前交给所在班级的地理老师。 四、评选及奖励办法:我校地理组在各年级评荐的基础上,将小论文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同时将推荐5篇优秀小论文参评泉州市第十四届中学生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泉州市教科所将依高中、初中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同时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并颁发证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