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

发布时间:

北京科技大学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

北京科技大学(简称北科大,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于1952年始建,坐落于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原名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更名现名。 该校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成员。 1952年,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等高校的部分系科组建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

《物流技术与应用》不是核心期刊,只是普通刊物主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出版周期:月刊ISSN:1007-1059CN:11-3728/TP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创刊时间:1996

1986-1988年,从事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1989年以来,主要从事冶金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工作,其中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冶金部“钢成材率计算方法”研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全面节约金属研究”等课题,两项成果通过了部级鉴定,并获得冶金经济与管理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经济监控理论及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课题成果通过了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课题论文曾获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优秀论文奖,冶金经济与管理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1992 年开始担任冶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并曾兼任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金工冶金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1993 年开始担任冶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处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系列《经济蓝皮书》的作者等职;1997 年担任《中国钢铁年鉴》总策划、《冶金管理》杂志编委会副主任。1998 年担任冶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网络研究所所长,1993-1999年期间,与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UNDP等国内外知名机构联合进行了多项课题研究,曾为麦肯锡等中外知名机构提供咨询报告;1999 参与早期“中国联合钢铁网”创办工作,独立完成商业计划书及网站架构规划,并曾兼任网站 CIO,曾参与亚洲物流在线、中企联盟等多个网站的策划工作。2000年前后开始担任《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执行主编;2004年提出产品门户网站运作理念,首先成功运作了中国物流产品网,使该网站2007年被评为全国行业网站的百强。目前在产品门户理念指导下,又陆续开发运做了中国智能交通产品网、中国RFID产品网、中国仓储资源网等多个网站,广受业界关注……。2007年创办《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专刊《货运车辆》 ,以“车行天下 物畅其流”为办刊目标,致力于推动物流运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货运车辆的创新发展。 2010年王继祥创办华夏物联网和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关注车联网的发展,担任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目前,王继祥担任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会长,中国仓储协会副会长兼仓储设施与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并主持《货运车辆》新媒体工作。

北京科技大学编辑部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委员会,通称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会(英文:Student Un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或 USTB Student Union,英文缩写:USTBSU),是北京科技大学的校级学生会。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会是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成员单位、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主席团单位,是在北京科技大学党委领导下、北京科技大学团委指导下的广大同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最高机构,代表和维护北京科技大学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学生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会实行民主集中原则,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现有各级学生干部共300余人,共设立11个下属部门及常务代表委员会(包括两个部门)、iBeiKe团队。学生会与北京市40多所高校学生会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和联系。第一届学生会主席团成立于1954年。学生会一般每三或四年一届(次),每届三或四任;每任担任职务一年。学生会每届主席团和学生常代会委员由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代表大会在校团委的指导下选举产生。每届每任学生会主席团选举办法依据《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会章程》和《北京科技大学学代会闭会期间校学生会主席团选举办法》。学生会及主席团的届次为第二十四届第二任,现任学生会主席为刘尚宇,学生会秘书长是马聪。 宗旨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历任主席团成员 第十届(76—78年),主席朱文常。第十一届(78—80年),主席姜荣。第十三届(82—84年),主席马锐。第十六届(90—91年),主席苑敬阳,副主席王宗杰(计算机88)。第十七届(91—92年),主席范怀宇(管理89),副主席赵晓军(机械89)、谭克(冶89)、周静(计算机89)、刘兴宇(管理89)、刘姿、常代会主任陈启兵(物化89)。第十八届(92-93年)第一任,主席黄孝斌。第十八届第二任(93年10月—94年10月),主席孙亮。第十八届第三任(94年10月—95年10月),主席陈哲(管工会93),副主席(5人)江亮、吴越、刘炜刚、王琨、许建琦。第十八届第四任(95年10月—96年10月),主席江亮。第十九届第一任(96年10月—97年10月),主席闫峰。第十九届第二任(97年10月—98年10月),主席金康。第十九届第三任(98年10月—99年10月),主席朱国森(冶金95)。第二十届第一任(99年10月—2000年10月),主席张虎。第二十届第二任(2000年-2001年),主席吴磊。第二十届第三任(2001年—2002年),主席盛家伟。第二十一届第一任(2002年—2003年),主席张卫, 副主席(7人)郝春风(兼任iBeiKe第4任CEO)、孟菲菲、曲佳、 孙珂、 王继伟、谢玮。第二十一届第二任(2003—2004年),主席陈文涛,副主席(7人)白伯纯(兼任iBeiKe第5任CEO)、曹楠、 邵昕、 孙磊、 文振华、姚翔、 赵宝钢。第二十一届第三任(2004—2005年),主席曹楠, 副主席(6人)韩绍坤、李琳(兼任iBeiKe第6任CEO)、 邵立伟、苏靖、 张君、 张琦。第二十一届第四任(2005—2006年5月),主席韩绍坤,副主席(7人)邓波、 何文书、景才良、马晓波、杨雯雯、俞洋、吴亮(兼任iBeiKe第7任CEO)。第二十二届第一任(2006年5月—2007年6月),主席马聪,副主席(6人)方旭、 张烁、史寅秋(兼任常代会主任)、李晓宇、庞立鸿、郑亮(兼任iBeiKe第8任CEO)。第二十二届第二任(2007年6月—2008年5月),主席方旭,副主席(5人)马廷臣(兼任iBeiKe第9任CEO)、 毛亮(兼任常代会主任)、刘震、邵丽华、高文静。第二十二届第三任(2008年6月—2009年),主席邵丽华,副主席(5人)冯文阳(兼任iBeiKe第10任CEO)、陈小敏(兼任常代会主任)、田飞、高显若、孙大勇第二十二届第四任(2009年6月—2010年6月),主席李强,副主席(5人)周沫、陈航(兼任常代会主任)、袁项南(兼任iBeiKe第11任CEO)、吴晓斌(兼任iBeiKe第6任CTO)、姜敏(兼任新闻传播社社长)。第二十二届第五任(2010年6月—2011年6月),主席徐佳,副主席(7人)王钰(常务副主席)、林潇、陈宜、钱艺梦、张剑、尚乐(兼任iBeiKe第12任CEO)、孙伯图(兼任iBeiKe第7任CTO)。第二十二届第六任(2011年6月—2012年6月),主席张剑,副主席(9人)杨志伟(常务副主席)、申华、李阳、董璐、杨明明、何铎(兼任常代会主任)、解红叶、邱永振(兼任iBeiKe第13任CEO)、孙豪(兼任iBeiKe第8任CTO)。第二十三届第一任(2012年6月—2013年6月),主席杨明明,副主席(9人):何铎(常务副主席)、田静昀、肖珣、石蕙、王林炜杰、申秋伶、华强强、贾志卿(兼任iBeiKe第14任CEO)、关书伟(兼任iBeiKe第9任CTO)。第二十三届第二任(2013年6月—2014年6月),主席肖珣,副主席(9人):张艺赢、高璐、于家傲、邱垚、曹灿、江振滔、宋文彬(兼任iBeiKe第15任CEO)、李斗汉(兼任iBeiKe第10任CTO)、王端。第二十四届第一任(2014年6月—2015年6月),主席王端,副主席(10人):周宇杰、邬云鹏、曲秀杰、韩博、张迪、姜涛、蒋庆宇(兼任iBeiKe第16任CEO)、靳京(兼任iBeiKe第11任CTO)、刘尚宇、商小晨。第二十四届第二任(2015年6月—至今),主席刘尚宇,副主席(10人):曲秀杰(常务副主席)、王浩淼、仲天琳、张然、李梦雨、喇浩钊、左越、郝泽宇、白思琦(兼任iBeiKe第17任CEO)、曹宇宁(兼任iBeiKe第12任CTO)。组织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会由主席团和各部门组成。主席团现设主席一名、副主席10名。截止2015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会除主席团外共有14个实际存在的部门,分别是常代会调研部、常代会共建部(两者为常务代表委员会组成机构)、办公室、组织部、外联部、编辑部、媒体部、网络技术部、文体部、权益部、生活部、学习部、iBeiKe团队、校友部。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会正式对部门进行重定义,确定了13个部门(iBeiKe网络部、iBeiKe美工部和iBeiKe策划部认为一个部门“iBeiKe团队”,且不包括办公室),并在这十三个部门的基础上成立校园舆情服务中心、学生权益服务中心、学生成长服务中心、学生干部服务中心、校园文化服务中心、校园信息服务中心等六个服务中心(和办公室)。各服务中心由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任主任,由学生会各相关部门成员组成。分别从关注校园动态、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培养学生干部、引领校园文化、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开展工作。提案委员会不是一个实体部门,但是提案委员会成员包括校院学生会主席团、各班级常代会委员。其主要负责“手拉手”座谈会、贝壳校园品牌活动测评等平台,拉进学生会与同学的距离,树立学生会品牌,切实达成学生会“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提案委员会和常代会调研部组成校园舆情服务中心。学生会成立服务中心的部门体系其实早在2009年就已经形成。此外,各学院学生会也是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会组成单位: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会、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学生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会、自动化学院学生会、数理学院学生会、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会、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文法学院学生会、外国语学院学生会、高等工程师学院学生会。组织发展1991年成立社团部6 裁撤公关部,成立组织部5 裁撤女生部,常代会将五个共建委员会((饮食、经营、综合、基建、物业))重组为调研部和共建部两个部门6 成立监视会6 裁撤监视会,成立奥运事务部,校学生会形成九大部门和两大机构。11 成立学生干部学校、素质拓展中心,系统化践行“干部之校”职能。2009年6月, 文艺部改名文体部,体育部和原生活部(部分)合并组成生活部,原生活部(部分)基础上成立权益部。2013年6月,宣传部拆分为编辑部、媒体部和网络技术部。2014年6月,成立校友联络服务中心。传统特色活动校园柿子文化节、跆拳道柔道文化节、饮食文化节、摇篮颂文艺晚会、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拒绝兼职陷阱,维护自身权益讲座、女生节系列活动、我爱我师课外大讲堂、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校园辩论赛、精英论坛、原创文学大赛、电子竞技大赛、达人秀活动、高数经验交流会、学院路高校辩论赛、北京科技大学志愿者风采展示活动等。

一、《社会学评论》对中国社会学的意义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学的学术刊物数量相对较少,存在综合性期刊多,专业性期刊少的结构问题。所以,《社会学评论》的创办,对我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学术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我国社会学界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社会学评论》的创办,为推动中国社会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支点”。  教育部社科司徐青森说,今天虽是《社会学评论》的首发式,但不是零起点,它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强大的学科支撑,因而可以预期《社会学评论》这本新杂志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中国人民大学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学研究和教学的重镇,在连续几次的一级学科的评比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都是全国排名第一。《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认为,“《社会学评论》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在一个正确的地点办了一本正确的杂志。”沈固朝教授说,“《社会学评论》是我国社会学领域新的航母。”  二、刊物定位和特色  刊物定位,就是要把一本学术刊物办成什么样的期刊,这是办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方向问题,也是特色问题。  为了能办好这本来之不易的新杂志,郑杭生主编表示《社会学评论》将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秉承“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理论自觉,建设反思”的办刊宗旨,切实提高办刊质量,为推进世界眼光和中国风格兼具的中国社会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副主编武京闽教授也认为,一个刊物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正是在此基础上,刊物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避免“千刊一面”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冯小双编审认为,目前我国社会学界三本专业性学术刊物要形成一个生态,每本刊物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彼此互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长姚申教授认为,《社会学评论》这个刊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在国际社会学界也是有非常响亮的名字,所以刊物可以在“评论”二字上多做文章,多刊一些评论性的文章。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高自龙总编辑表示,《社会学评论》在最初刊物名称的选择上,就侧重考虑了“评论”的架构,其中一个高位的目标就是期望促进学术争鸣、学术争论,避免自说自话、自娱自乐。  三、学术性与实践性  崇尚学术,是一本学术刊物的核心,也是《社会学评论》办刊的一个宗旨。然而,学术也不应该完全脱离实践,远离现实。  李培林认为,现在一些刊物确实存在过于“阳春白雪”的问题,很多有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文章发不了,从而导致了刊物内容远离当前国家政策。国家行政学院龚维斌教授认为,刊物要能从“阳春白雪”这个很高的殿堂“入世”,要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也认为,《社会学评论》在这方面应该有所兼顾,既要有学术性,也要有实践性,这样对刊物的发展也有好处。  北京大学谢立中教授则认为,学术刊物还是要有一些“阳春白雪”的东西。因为学术研究往往做得比较超前,以至于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来后,很长时间也没几个人能看得懂。社会学中“阳春白雪”的文章,如果确实有水平的、有质量的,还是应该发。  四、制度化与灵活性  刊物制度化,是提高刊物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刊物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上海大学张文宏教授强调,一个好的刊物离不开制度化建设,现在很多刊物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然而,刊物过度依赖制度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果严格依赖匿名评审制度,就会出现原本很好的文章在匿审阶段可能被毙的问题。  谢立中教授也说,匿名评审制度是一把双刃剑。这种情况下,编辑部可以有一点自主权,对没有通过匿审的文章,要看评审专家提的是什么问题。如果是硬伤,当然不能发;如果是有争论性的问题,视情况还是可以发的。  《人口研究》副主编陈卫教授则认为,尽管刊物制度化会存在一些问题,但从编辑部的角度讲,规章制度的建设对提高刊物质量还是很重要的。从收稿到发稿,每个环节都应当有严格的制度,并且严格按照程序执行,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刊物质量。  五、本土性与国际化  本土性与国际化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学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学术刊物具有很强的学术导向性,发什么,不发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为我国社会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导航”。北京科技大学时立荣教授认为,现在中国有很多现象、很多问题,值得中国学者去研究,而且是进行本土化的研究。本土化的风格应该在中国社会学领域获得更多的立足点。北京师范大学董晓萍教授说,现在的年轻学者讲创新,而老一辈学者则更讲坚守,即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坚守什么。今天,郑杭生教授创办这个刊物可以看出绝不只是“创新”二字,实际上是给了我们坚守的方向,即建立“中国学派”。  《社会学研究》执行主编张翼说,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为中国社会学人提供了一个活的学术平台。只要我们力戒浮躁、立足国情,遵循严谨的学术精神,中国社会学的繁荣还是可期的,中国人自己的社会学学派将会更多一些,对世界社会学的贡献也会更大一些。《社会》编辑部主任路英浩教授则认为,就办刊物而言,还是需要一点兼容并蓄的传统,既要本土化的特色,也要有国际化的理论。  六、好稿源、数字化与影响力  好的稿源是立刊之本,也是刊物质量最根本的保证。清华大学刘精明教授认为,提高刊物质量的一个关键,就是稿源质量。在目前学术生态下,一个新刊物要想得到很好的稿源确实不容易。此时,刊物就应该充分发挥郑杭生教授在社会学界的强大影响力,多约一些高质量的稿件。王思斌教授认为,一个刊物要有引用率,引用率高,影响力才大。要想提高引用率,首先就是要有好的稿源。  中国社科院刘振喜则认为,刊物引用率和社会影响力,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引用率对新刊物来说,可能要从零做起。但是,社会影响力就不一样,从一开始就有的。例如,这次的刊物首发式在社会学界就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为扩大影响力,数字化出版也很重要。刊物应与国内各数据库以及网站结合,扩大读者和受众群体,这样对学界、对社会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之,《社会学评论》的创办,无疑是我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学人去关注它、支持它。我们也坚信《社会学评论》这本新刊物会越办越好,能成为我国社会学领域的新航母。  作者简介:胡宝荣,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研究。

汪国真(1956-2015),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 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

物流技术编辑部

《物流技术》投稿须知1、投稿手续:来稿作者对文稿的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稿件请通过电子邮箱、在线投稿直接发送。2、稿件处理:编辑部对来稿及时处理,一般在接稿后一月将“稿件录用通知”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局寄给第一作者。若作者寄稿一个月后未接到“稿件录用通知”请即来函来电查询。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者必须来函声明。录用的稿件容量大,刊登周期短,时效快,从收稿至刊登一般不超2个月。3、题名: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以及结构式和公式。4、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文章应标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国家、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以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以便建立作者与其工作单位之间的关系;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5、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文章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摘要编写篇幅应控制在300字以内。摘要前加[摘要]作为标识。6、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未被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多个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作为标识。7、层次编序:文稿要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章层次编序(一、二、三级标题)采用以下格式,即:1、2、1、2、1、2,三级标题以下不再设小标题。8、图表:文稿中图表和照片不超过3个,文中图表或插图置于文内段落处,图表随文走,标明图序和图题以及表序和表题。文中附图宜用WORD制作,图幅宽一般不超过8cm,图中的文字采用小5号字。9、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著录项目:①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③文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④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⑤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⑥文献起止页码。2参考文献类型及其载体标识: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3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4参考文献示例: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的参考文献请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顺序标在引用处。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al”。凡参考过本刊论文的请勿忘标注在参考文献中。10、作者简介:1作者简介排放位置:投稿时,请将作者简介置于文章末尾处。2作者简介包含内容:作者简介内容由作者自己确定,可多写或少写或不写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以及研究方向。在简介前加“作者简介:”作为标识。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的标识后相继列出,共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结束。投稿信箱:

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或与物流信息企业联合,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物流信息系统整合企业现行的业务流程,通过并购、代理等方式走规模经营、网络化的道路,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才有可能在以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物流信息技术主要由通信、软件、面向行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包括移动通信、GPS、GIS、条形码、射频技术等现代化科技。通过组合这些技术,形成以移动通信、资源管理、监控调度、业务管理甚至财务处理等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一体化物流管理体系——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物流信息技术通过切入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实现物流企业的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和高效利用,降低经营成本,有效地把各种零散数据变为商业信息,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业务预测和管理能力。它有效地为物流企业解诀了单点管理和网络化业务之间的矛盾,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有限的静态资源和动态市场之间的矛盾,缓和了供需矛盾。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及时、准确、快速地在物流各个环节中传输信息,来实现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小化、流通周期最短化的目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可以通过获得的详细信息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保障,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减少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2、在运输过程中,采用GPS技术对所运营的车辆进行时时追踪,并通过移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将运输工具及货物的信息传输到相关部门,帮助运输部门在以后的运输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车载率,减少不合理运输现象出现的机会。3、在物流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运输和仓储保管,同样也是占用成本最多的两个环节。通过物流技术在仓储管理过程中的使用,可以实现对库存商品的有效管理,降低库存商品所占用的资金量,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4、物流作为一种服务型行业,顾客对服务的反映对物流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流信息技术既可以方便顾客查询有关货物的状态信息,又可以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顾客的需求。——政策助推行业向智慧化方向转型升级 智慧物流市场发展空间较大2009年12月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智慧物流”的概念,智慧物流是指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国家从政策层面连续出台一系列意见措施,为智慧物流的建设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为行业健康发展带来利好。智慧物流可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实现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资料,2019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约4860亿元,预测2020年将达到5710亿元。——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项目及数据分析请参考于前瞻物流产业研究院。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主编

吴清一,陆江

1986-1988年,从事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1989年以来,主要从事冶金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工作,其中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冶金部“钢成材率计算方法”研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全面节约金属研究”等课题,两项成果通过了部级鉴定,并获得冶金经济与管理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经济监控理论及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课题成果通过了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课题论文曾获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优秀论文奖,冶金经济与管理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1992 年开始担任冶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并曾兼任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金工冶金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1993 年开始担任冶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处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系列《经济蓝皮书》的作者等职;1997 年担任《中国钢铁年鉴》总策划、《冶金管理》杂志编委会副主任。1998 年担任冶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网络研究所所长,1993-1999年期间,与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UNDP等国内外知名机构联合进行了多项课题研究,曾为麦肯锡等中外知名机构提供咨询报告;1999 参与早期“中国联合钢铁网”创办工作,独立完成商业计划书及网站架构规划,并曾兼任网站 CIO,曾参与亚洲物流在线、中企联盟等多个网站的策划工作。2000年前后开始担任《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执行主编;2004年提出产品门户网站运作理念,首先成功运作了中国物流产品网,使该网站2007年被评为全国行业网站的百强。目前在产品门户理念指导下,又陆续开发运做了中国智能交通产品网、中国RFID产品网、中国仓储资源网等多个网站,广受业界关注……。2007年创办《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专刊《货运车辆》 ,以“车行天下 物畅其流”为办刊目标,致力于推动物流运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货运车辆的创新发展。 2010年王继祥创办华夏物联网和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关注车联网的发展,担任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目前,王继祥担任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会长,中国仓储协会副会长兼仓储设施与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并主持《货运车辆》新媒体工作。

吴清一,男,1935年出生,江苏省涟水县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物流研究所所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托盘专业委员会主任,亚洲托盘系统联盟副会长,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及《货运车辆》杂志主编,东京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著名的中国物流专家,在国内国际物流界拥有良好的威望,2002年被评为我国物流界十大风云人物之一,2006年被评为中国(首批)有突出贡献的物流专家。

北京科技大学编辑部电话

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招生工作,保证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北京科技大学。上级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学性质:公办、全日制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办学目标:北京科技大学发扬“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光荣传统,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高职(专科)学制3年。 校址及办学地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高职生:北京市朝阳区管庄校区。 第三条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择优录取,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及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北京科技大学设立由校领导及招生、教学、纪检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北京科技大学的招生工作。 第五条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是北京科技大学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北京科技大学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工作在学校纪委监察室、招生监察办公室的监督下进行。 第三章 录取 第七条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领导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 第八条 根据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当地同类招生计划数110%以内。 第九条 录取专业时,按投档考生的实际考分和专业志愿顺序,由高到低按“专业级差”方式依次录取,“专业级差”根据生源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2至1分。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我校设定为物理,等级要求达到AA。对进档的考生以“先分数后等级”方式,按照A+A+、A+A、AA的顺序,结合考生的专业志愿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其它指标,决定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的专业。已被我校认定的自主招生考生和各类特长生在达到同样等级条件时,方能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 第十条 报考我校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将依次接收服从专业调剂的非第一志愿考生。我校依据各省投档分数情况及非第一志愿考生的高考实际考分设定志愿分数级差,志愿分数级差一般为40分以上。 第十一条 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类)参加艺术类提前本科批次录取;其它本科专业参加重点本科批次录取。 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类)招生录取工作按照《北京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简章》进行。 第十二条 部分专业的特殊要求 ①英语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需参加当地的英语口试,要求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日语、德语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日语、德语为零起点),其它专业对外语语种不限制。 ②报考工业设计专业的考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第十三条 对享受加分、降分政策的考生,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的规定加分、降分提档,录取专业时以实际考分为准。高考实际分数相同的情况下,首先优先录取有政策加分的考生,其次为相关科目分数高的考生。 第十四条 录取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录取无男女比例限制。 第十五条 国防定向生招生录取工作按照《北京科技大学国防定向生招生简章》进行。国防生录取工作在省级招办规定的批次进行。 第十六条 定向生、保送生以及自主选拔录取的招生录取工作按照教育部规定和我校有关简章、办法进行。 第十七条 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录取工作按照教育部规定和我校有关简章、办法进行。 第十八条 录取工作体检标准依据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理科实验班: 学校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创新型人才,经教育部批准,从2007年开始招收理科实验班。理科实验班前两年执行特别制定的具有特色的培养计划,第二学年末,主要根据学生志愿分专业,第三学年进入相应专业的自然班学习,并配备由资深教授担任的培养导师,同时进入课题组重点培养。完成实验班教学计划的优秀毕业生具有保研资格,实行本硕连读。理科实验班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原则上要求考生高考实际总分高出我校在本省录取最低分20分以上。 第二十条 大专业与大类招生: 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按材料科学与工程大专业统一招生,两年后根据学生志愿和社会需求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功能高分子材料、纳米科学与技术、表面科学与工程八个专业方向之一进行培养。 ②经济管理学院按大类招生,即新生报考和进入经济管理学院学习时不分具体专业,统一为“工商管理”类。新生进校两年后开始划分专业学习,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划分的原则基本是自愿与学院协调相结合,需要考虑学生在校前两年的学习成绩。另外,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文理兼招,但要求文科考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 ③信息工程学院的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和智能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按电子信息科学类招生。经过两年的信息基础平台课程学习,电子信息科学类的学生将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入不同的专业培养。 ④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和物流工程四个专业按机械类统一招生。学生入学后施行宽口径培养模式,一年半后学生将根据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入不同的专业学习。 第四章 其他 第二十一条 收费标准:根据国家规定,2008年我校本科生各专业学费标准为: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类)每人10000元/学年,其它专业每人5000元/学年;高职(专科)专业学费标准为:商务日语专业每人7500元/学年,其它专业每人6000元/学年。如果国家调整2008年学费标准,将按新标准执行。住宿费标准:根据住宿条件,按照国家标准收取住宿费用。 第二十二条 奖助学金情况:我校针对本科生设立的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人民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由国家设立,奖励金额分别为8000元和5000元;人民奖学金由学校出资设立,金额从300元至5000元;社会奖学金为社会各界在我校设立的奖学金,有宝钢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POSCO奖学金、SONY奖学金、罕王特钢奖学金等二十余种,金额从2000元至10000元;除此之外,学校还设有科技竞赛、学科竞赛、体育之星奖学金等。以上所有奖学金的获奖比例达50%。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问题,学校设有国家助学金、中海油助学金、曾宪梓奖助学金等十余种助学金,设有贷学金和困难补助,并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校设有勤工助学中心,负责为学生联系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 第二十三条 高招咨询: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10-62325294 62332893 学校网址: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章程由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我是北京科技大学信息的学生,三年的观察发现:材料与冶金专业都是全国第一,学它们必来北科。经济管理也不错,主要是出国方便,有交换项目,我经管的同学纷纷出国,只需刷高分,考托福即可,想出国也可以来!信息一般,想学信息建议直接到北京邮电大学去,忽略它的综合排名吧。文科一般,只有法律外语。理科一般。工科好,包括机械,土木等。北科综合实力40左右不定。北科专业有信息,机械,经管,理科实验班4个大类,每个大类(理科实验班除外)都有4到5个专业可供选择,一般在大二,大三细分专业,之前学公共基础课程。这样,可以减小高考完直接报专业的盲目性。每年按大类招来的学生很多,我就是信息大类招来的,大三我选了通信工程。理科实验班是大三可以选机械,冶金,经管,信息,材料,土木,环境等各种专业,范围更广,不过大一大二较辛苦。还有北科宿舍不错,基本都是新的,相比其他学校较好。北科本科,研究生没有分校,不用担心像有些学校如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大一大二需要到它在北京郊区的分校去上两年,之后再回本校读大三大四,郊区很苦个人感觉。学校都差不多,关键看自己学,所以你就挑挑住宿,学习环境好的吧,4年过的很舒服也。呵呵!!祝你好运!!!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百度上给我留言,随时热情为你解答。

010-62325294 6233289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