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集合论的形成与发展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集合论的形成与发展文献综述

集合论的建立 康托在柏林大学的导师是外尔斯托拉斯,库曼和克罗内克。库曼教授是数论专家,他以引进理想数并大大推动费马大定理的研究而举世闻名是。克罗内克是一位大数学家,当时许多人都以得到他的赞许为荣。外尔斯托拉斯是一位优秀教师也是一位大数学家。他的演讲给数学分析奠定了一个精确而稳定的基础。例如,微积分中著名的观念就是他首先引进的。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影响,康托对数论较早产生兴趣,并集中精力对高斯所留下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 =0的素数问题的。这是高斯在《算术研究》中提出而未解决的问题。这片论文写得相当出色,它足以证明作者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优秀思想的继承能力。然而,他的超穷集合论的创立,并没有受惠于早期对数论的研究。相反,他很快接受了数学家海涅的建议转向了其他领域。海涅鼓励康托研究一个十分有趣,也是较困难的问题:任意函数的三角级数的表达式是否唯一?对康托来说这个问题是促使他建立集合论的最直接原因。函数可用三角级数表示,最早是1822年傅立叶提出来的。此后对于间断点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分析领域中引人注目的问题,从19世纪30年代起,不少杰出的数学家从事着对不连续函数的研究,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集合这一概念挂起了钩。这就为康托最终建立集合论创造了条件。1870年,海涅证明,如果表示一个函数的三角级数在区间[-π,π]中去掉函数间断点的任意小邻域后剩下的部分上是一致收敛的,那么级数是唯一的。至于间断点的函数情况如何,海涅没有解决。康托开始着手解决这个以如此简洁的方式表达的唯一性问题。于,他跨出了集合论的第一步。 康托一下子就表现出比海涅更强的研究能力。他决定尽可能多地取消限制,当然这会使问题本身增加难度。为了给出最有普遍性的解,康托引进了一些新的概念。在其后的三年中,康托先后发表了五篇有关这一题目的文章。1872年当康托将海涅提出的一致收敛的条件减弱为函数具有无穷个间断点的情况时,他已经将唯一性结果推广到允许例外值是无穷集的情况。康托1872年的论文是从间断点问题过度到点集论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使无穷点集成为明确的研究对象。 集合论里的中心,难点是无穷集合这个概念本身。从希腊时代以来,无穷集合很自然地引起数学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注意。而这种集合的本质以及看来是矛盾的性质,很难象有穷集合那样来把握它。所以对这种集合的理解没有任何进展。早在中世纪,人们已经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如果从两个同心圆出发画射线,那么射线就在这两个圆的点与点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然而两圆的周长是不一样的。16世纪,伽俐略还举例说,可以在两个不同长的线段ab与cd之间建立一一对应,从而想象出它们具有同样的点。 他又注意到正整数可以和它们的平方构成一一对应,只要使每个正整数同它们的平方对应起来就行了: 1 2 3 4 … … n … … 2 3 4 … … n … … 但这导致无穷大的不同的“数量级”,伽俐略以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无穷大都一样大。 不仅是伽俐略,在康托之前的数学家大多不赞成在无穷集之间使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手段,因为它将出现部分等于全体的矛盾高斯明确表态:“我反对把一个无穷量当作实体,这在数学中是从来不允许的。无穷只是一种说话的方式… …”柯西也不承认无穷集合的存在。他不能允许部分同整体构成一一对应这件事。当然,潜无穷在一定条件下是便于使用的,但若把它作为无穷观则是片面的。数学的发展表明,只承认潜无穷,否认实无穷是不行的。康托把时间用到对研究对象的深沉思考中。他要用事实来说明问题,说服大家。康托认为,一个无穷集合能够和它的部分构成一一对应不是什么坏事,它恰恰反应了无穷集合的一个本质特征。对康托来说,如果一个集合能够和它的一部分构成一一对应,它就是无穷的。它定义了基数,可数集合等概念。并且证明了实数集是不可数的代数数是可数的康托最初的证明发表在1874年的一篇题为《关于全体实代数数的特征》的文章中,它标志着集合论的诞生。 随着实数不可数性质的确立,康托又提出一个新的,更大胆的问题。1874年,他考虑了能否建立平面上的点和直线上的点之间的一一对应。从直观上说,平面上的点显然要比线上的点要多得多。康托自己起初也是这样认识的。但三年后,康托宣布:不仅平面和直线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而且一般的n维连续空间也可以建立一一对应!这一结果是出人意外的。就连康托本人也觉得“简直不能相信”。然而这又是明摆着的事实,它说明直观是靠不住的,只有靠理性才能发现真理,避免谬误。 既然n维连续空间与一维连续统具有相同的基数,于是,康托在1879到1884年间集中于线性连续统的研究,相继发表了六篇系列文章,汇集成《关于无穷的线性点集》。前四篇直接建立了集合论的一些重要结果,包括集合论在函数论等方面的应用。其中第五篇发表于1883年,它的篇幅最长,内容也最丰富。它不仅超出了线性点集的研究范围,而且给出了超穷数的一个完全一般的理论,其中借助良序集的序型引进了超穷序数的整个谱系。同时还专门讨论了由集合论产生的哲学问题,包括回答反对者们对康托所采取的实无穷立场的非难。这篇文章对康托是极为重要的。1883年,康托将它以《集合论基础》为题作为专著单独出版。 《集合论基础》的出版,是康托数学研究的里程碑。其主要成果是引进了作为自然数系的独立和系统扩充的超穷数。康托清醒地认识到,他这样做是一种大胆的冒进。“我很了解这样做将使我自己处于某种与数学中关于无穷和自然数性质的传统观念相对立的地位,但我深信,超穷数终将被承认是对数概念最简单、最适当和最自然的扩充。”《集合论基础》是康托关于早期集合理论的系统阐述,也是他将做出具有深远影响的特殊贡献的开端。 康托于1895年和1897年先后发表了两篇对超限数理论具有决定意义的论文。在该文中,他改变了早期用公理定义(序)数的方法,采用集合作为基本概念。他给出了超限基数和超限序数的定义,引进了它们的符号;依势的大小把它们排成一个“序列”;规定了它们的加法,乘法和乘方… …。到此为止,康托所能做的关于超限基数和超限序数理论已臻于完成。但是集合论的内在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康托自己首先发现了集合论的内在矛盾。他在1895年的文章中遗留下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个是连续统假说;另一个是所有超穷基数的可比较性。他虽然认为无穷基数有最小数而没有最大数,但没有明显叙述其矛盾之处。一直到1903年罗素发表了他的著名悖论。集合论的内在矛盾才突出出来,成为20世纪集合论和数学基础研究的出发点。

集合论的诞生先驱 数学分析严格化的先驱波尔查诺(1781-1848)也是一位探索实无穷的先驱,他是第一个为了建立集合的明确理论而作出了积极努力的人。他明确谈到实在无穷集合的存在,强调两个集合等价的概念,也就是后来的一一对应的概念。他知道,无穷集合的一个部分或子集可以等价于其整体,他认为这个事实必须接受。例如0到5之间的实数通过公式y=12x/5可与0到12之间的实数构成一一对应,虽然后面的集合包含前面的集合。为此,他为无穷集合指定超限数,使不同的无穷集合,超限数不同。不过,后来康托尔指出,波尔查诺指定无穷集合的超限数的具体方法是错误的。另外,他还提出了一些集合的性质,并将他们视为悖论。因此,他关于无穷的研究哲学意义大于数学意义。应该说,他是康托尔集合论的先驱。问题出现 黎曼(1826-1866)是在1854年的就职论文《关于用三角级数表示函数的可能性》中首次提出“唯一性问题”的。大意是:如果函数f(x)在某个区间内除间断点外所有点上都能展开为收敛于函数值的三角级数,那么这样的三角级数是否是唯一的?但他没有给予回答。1870年海涅(1821-1881)证明:当f(x)连续,且它的三角级数展开式一致收敛时,展开式是唯一的。进一步的问题是:当f(x)具有无穷多个间断点时,唯一性能否成立?康托尔就是通过对唯一性问题的研究,认识到无穷集合的重要性,并开始从事无穷集合的一般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早在1870年和1871年,康托尔两次在《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了函数f(x)的三角级数表示的唯一性定理,而且证明了即使在有限个间断点处不收敛,定理仍然成立。1872年他在《数学年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三角级数中一个定理的推广》的论文,把海涅的一致收敛的严酷条件推广到允许间断点是某种无穷的集合的情形。为了描述这种集合,他首先定义了点集的极限点,然后引进了点集的导集和导集的导集等有关重要概念。这是从唯一性问题的探索向点集论研究的开端,并为点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集合论诞生 1873年11月29日康托尔在给戴德金(1831-1916)的一封信中,终于把导致集合论产生的问题明确地提了出来:正整数的集合(n)与实数的集合(x)之间能否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同年12月7日,康托尔写信给戴德金,说他已能成功地证明实数的“集体”是不可数的,也就是不能同正整数的“集体”一一对应起来。这个时期应该看成是集合论的诞生日。集合拓扑开始 1874年,康托尔发表了这个证明,不过论文题目换成另外一个题目“论所有实代数数集体的一个性质,”因为克洛内克(1823-1891)根本就反对这种论文,他认为这种论文根本没有内容,无的放矢。该文提出了“可数集”概念,并以一一对应为准则对无穷集合进行分类,证明了如下重要结果:(1)一切代数数是可数的;(2)任何有限线段上的实数是不可数的;(3)超越数是不可数的;(4)一切无穷集并非都是可数的,无穷集同有穷集一样也有数量(基数)上的区别。 1874年1月5日,康托尔给戴德金写信,提出下面的问题: 是否能把一块曲面(如包含边界在内的正方形)一意地映射到一条线(如包含端点在内的线段),使得面上每一点对应线上一点而且反过来线上每一点对应面上一点? 1877年6月20日,他给戴德金写信,这次他告诉他的朋友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理由,虽然几年以来他都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信中说“我看到了它,但我简直不能相信它”。关于这一成果的论文1878年发表后,吸引人们研究度量空间维数的本质,很快出现一批论文。这批论文标志集合拓扑的开始。点集论体系建立 从1879年到1883年,康托尔写了六篇系列论文,论文总题目是“论无穷线形点流形”,其中前四篇同以前的论文类似,讨论了集合论的一些数学成果,特别是涉及集合论在分析上的一些有趣的应用。第五篇论文后来以单行本出版,单行本的书名《一般集合论基础》。第六篇论文是第五篇的补充。《一般集合论基础》在数学上的主要成果是引进超穷数。该文从内容到叙述方式都同现代的朴素集合论基本一致,所以该书标志着点集论体系的建立。遭遇挫折 1884年,由于连续统假设长期得不到证明,再加上与克罗内克的尖锐对立,精神上屡遭打击,5月底,他支持不住了,第一次精神崩溃。他的精神沮丧,不能很好地集中研究集合论,从此深深地卷入神学、哲学及文学的争论而不能自拔。不过每当他恢复常态时,他的思想总变得超乎寻常的清晰,继续他的集合论的工作。康托尔的贡献 《对超穷集合论基础的贡献》是康托尔最后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贡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序集合的研究,于1895年5月在《数学年刊》上发表。第二部分于1897年5月在《数学年刊》上发表。《贡献》的发表标志集合论已从点集论过渡到抽象集合论。但是,由于它还不是公理化的,而且它的某些逻辑前提和某些证明方法如不给予适当的限制便会导出悖论,所以康托尔的集合论通常成为古典集合论或朴素集合论。出现悖论导致怀疑 不过,康托尔的集合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一方面,康托尔对“连续统假设”和“良序性定理”始终束手无策;另一方面,19和20世纪之交发现的布拉利-福蒂悖论、康托尔悖论和罗素悖论,使人们对集合论的可靠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加之集合论的出现确实冲击了传统的观念,颠倒了许多前人的想法,很难为当时的数学家所接受,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其中反对的最激烈的是柏林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构造主义者克罗内克。克罗内克认为,数学的对象必须是可构造出来的,不可用有限步骤构造出来的都是可疑的,不应作为数学的对象,他反对无理数和连续函数的理论,同样严厉批评和恶毒攻击康托尔的无穷集合和超限数理论不是数学而是神秘主义。他说康托尔的集合论空空洞洞毫无内容。集合论的悖论出现之后,他们开始认为集合论根本是一种病态,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发展为经验主义、半经验主义、直觉主义、构造主义等学派,在基础大战中,构成反康托尔的阵营。得到肯定 康托尔的集合论得到公开的承认和热情的称赞应该说首先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表现出来。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教授胡尔维茨(1859-1919)在他的综合报告中,明确地阐述康托尔集合论对函数论的进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这破天荒第一次向国际数学界显示康托尔的集合论不是可有可无的哲学,而是真正对数学发展起作用的理论工具。在分组会上,法国数学家阿达玛(1865-1963),也报告康托尔对他的工作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集合论的重要性。希尔伯特高度赞誉康托尔的集合论“是数学天才最优秀的作品”,“是人类纯粹智力活动的最高成就之一”,“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在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高度评价了康托尔工作的重要性,并把康托尔的连续统假设列入20世纪初有待解决的23个重要数学问题之首。当康托尔的朴素集合论出现一系列悖论时,克洛内克的后继者布劳威尔(1881-1966)等人借此大做文章,希尔伯特用坚定的语言向他的同代人宣布:“没有任何人能将我们从康托尔所创造的伊甸园中驱赶出来”。编辑本段集合论的发展成为系统的学科 1899年第一篇点集论的论文在《德国数学家联合会年报》上发表,这篇论文是德国数学家舍恩弗利斯(1853-1928)写的。他本人在其后还为德国《数学科学百科全书》中撰写有关条目。20世纪初他继续研究康托尔留下的问题,特别是维数不变性问题。大约同时,德国数学家豪斯道夫(1868-1942)对集合论进行一系列研究,特别是序型及序集理论。1914年出版《集合论大纲》更是集合论及点集拓扑学的经典著作,他的体系是后来研究的基础及出发点。从此集合论成为系统的学科 。确立地位 从非欧几何的产生开始的对数学无矛盾性(相对无矛盾性)的证明把整个数学解释为集合论,集合论成了数学无矛盾性的基础,集合论在数学中的基础理论地位就逐步确立起来。

文献综述如何形成

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3)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文献 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4 综述的写作步骤 选定题目 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查阅文献 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加工处理 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 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楼住满意我的答案么?积分 ~~哦 谢谢 ^_^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文献综述又可以称为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目的是要了解研究选题在该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以及确立本研究的起点。

文献综述怎么形成

综述的基本结构:  综述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 题目; (2) 作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 (3) 摘要(有的期刊要求) ,关键词和分类号(便于计算机储存和检索) ; (4) 前言(引言、导言、绪言) ; (5)正文(主体部分或称核心部分) ; (6) 总结(结语) ; (7) 参考文献目录。  (一) 题目  多用名词词组表达,一般不超过25 个字。基本要求是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本综述的中心思想或其主要内容。根据综述“时效性”的特点,建议在文题主要内容后加上“研究现状(近况) ”、“研究进展”、“研究现状及进展”、“重新评估”、“再评价”等。  (二) 作者  除个别杂志的特殊规定外,一般期刊综述的作者署名同论著类文章的要求。  (三) 前言(引言)  即综述的首段,用200 字以内文字将综述的内容简明扼要地陈述,强调撰写的目的性及必要性。在对论述专题的历史与现状概括的基础上,提出综述主要内容的“标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激发读者阅读全文的兴趣。  前言中应包括: 写作目的,有关概念的确切定义,所涉及的内容,时间范围,扼要介绍有关问题的现状与焦点,为撰写正文打下基础。作为初写者,一定要对前言仔细推敲、句句斟酌,切不可草率平淡。  (四) 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或称核心部分,也是信息量最大、价值最高的部分。   组成:正文包括论证和论据两大部分,一般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所提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对于层次或观点较多的内容,可根据撰写目的,分别罗列小标题,组成若干个小部分,然后在每个小标题下论述一个观点、一个事件或一个侧面内容。不论以何种形式罗列和论述,都必须阐释论点双方的理论或实验依据,说明观点的来龙去脉,揭示问题的实质。对于纵向或横向比较资料可以采用必要的表格。   写作方法:可因文章字数、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及作者的写作技巧而有所不同。常用方法: (1) 按选题所属学科的内在科学规律分层阐述,即该学科领域人们的常规思维程序及其之间的必然联系; (2) 按目前争论的焦点分别提出问题加以论述; (3) 按学科进展分阶段论述(时间顺序) ; (4) 按临床诊疗工作程序分述等。   基本要求:不论采用何种写作方法,正文内容应着重论述专题的历史与现状,发展趋势,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依据,争论的焦点,当前研究的新发现和主要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其引用的资料应确切无误,论据、论证充分有力,说理令人信服。对不同观点、甚至相反观点,要客观如实反映。综述者本人的观点可以表明或已内涵其中,但不应占主要地位。  (五) 结语  应将综述内容所得结论扼要陈述,主要包括: 概括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指明该学科领域当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发展动向,应用价值,实际意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歧所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对已从事该项研究多年、具有丰富经验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如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今后应注重发展什么等。对结语的基本要求: (1) 简明扼要地总结出综述的主要内容,标明主要事实,使重点和要点突出; (2) 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某一假设或新的问题,以启示新的科研课题; (3) 一般综述是将结语单列一项,但也可放入正文,视具体情况而定。  (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省略。文献引用的多寡是衡量该综述质量、水平的一个标志。参考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依据,为读者提供了寻找原始论文的线索,也是对原著作者劳动的尊重。   引用文献的基本原则: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 (1) 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最新、最有价值的原著,避免“滚雪球式”的“参照文献”;(2) 尽量选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 (3) 引用一次性文献; (4)选用权威、知名学者发表的文献; (5) 引用近5 年(最好是近1~3 年) 的文献; (6) 不能选用非公开发表的文献,避免引用或少引用教材或专科书的资料(为二次性文献,时效性较差) 。   引用格式:目前采用国际通用的“温哥华”格式。对于期刊、析出文献、著作、会议论文集文献、专利文献等的著录格式除个别杂志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均采用上述国际通用格式。   排列方式:常见的有两种: (1) 按文章引用先后顺序编码排列,并在正文引用文献处的右上角,标示角码在() 或[ ]内; (2) 按作者姓名的首字母为序排列。一般期刊均采用第一种形式。   引用要求:在正文内按引用顺序标出角码,并按国家标准(GB7714287) 规范列出,外文文献按原文书写,不必译成中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不限,视需要而定。国内有些期刊限于篇幅对引用文献数量有所限制,可称其为主要参考文献。

大量的查询文献,通过阅读文献将文献中和你有关的观点或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整理成文章的方法。

回答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通常应该包含研究背景及意义,论文中关键概念的解释,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内容安排。 具体的每个专业及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差异。如果想确定自己论文的文献综述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上知网,查找几篇和自己论文相关的硕士论文,下载下来看别人的第一章都包含了哪些内容?不管它叫“绪论”还是“文献综述”,它所包含的内容就是你第一章(文献综述)所要写的内容。 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格式也多样化,但是一般包括四部分:前言、主题、总结、参考文献。撰写时可以列出大致提纲,有利于理清思路,顺利撰写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帮到您,如果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祝您生活愉快! 提问 怎样写文献综述呢?老 回答 这涉及具体的方向,先要就某一领域和方向搜集资料,明确当前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分析优势和不足,对今后的发展作预测 熟读某一领域的文献是关键,这是你了解该领的途径,是基本功,然后才能在此基上迸发自己的想法 具体写得时候可以按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展望和发展,参考文献几个方面来,具体小标题需要按照内容来确定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帮到您,如果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8条 

文献综述是如何形成的

综述的基本结构:  综述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 题目; (2) 作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 (3) 摘要(有的期刊要求) ,关键词和分类号(便于计算机储存和检索) ; (4) 前言(引言、导言、绪言) ; (5)正文(主体部分或称核心部分) ; (6) 总结(结语) ; (7) 参考文献目录。  (一) 题目  多用名词词组表达,一般不超过25 个字。基本要求是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本综述的中心思想或其主要内容。根据综述“时效性”的特点,建议在文题主要内容后加上“研究现状(近况) ”、“研究进展”、“研究现状及进展”、“重新评估”、“再评价”等。  (二) 作者  除个别杂志的特殊规定外,一般期刊综述的作者署名同论著类文章的要求。  (三) 前言(引言)  即综述的首段,用200 字以内文字将综述的内容简明扼要地陈述,强调撰写的目的性及必要性。在对论述专题的历史与现状概括的基础上,提出综述主要内容的“标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激发读者阅读全文的兴趣。  前言中应包括: 写作目的,有关概念的确切定义,所涉及的内容,时间范围,扼要介绍有关问题的现状与焦点,为撰写正文打下基础。作为初写者,一定要对前言仔细推敲、句句斟酌,切不可草率平淡。  (四) 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或称核心部分,也是信息量最大、价值最高的部分。   组成:正文包括论证和论据两大部分,一般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所提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对于层次或观点较多的内容,可根据撰写目的,分别罗列小标题,组成若干个小部分,然后在每个小标题下论述一个观点、一个事件或一个侧面内容。不论以何种形式罗列和论述,都必须阐释论点双方的理论或实验依据,说明观点的来龙去脉,揭示问题的实质。对于纵向或横向比较资料可以采用必要的表格。   写作方法:可因文章字数、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及作者的写作技巧而有所不同。常用方法: (1) 按选题所属学科的内在科学规律分层阐述,即该学科领域人们的常规思维程序及其之间的必然联系; (2) 按目前争论的焦点分别提出问题加以论述; (3) 按学科进展分阶段论述(时间顺序) ; (4) 按临床诊疗工作程序分述等。   基本要求:不论采用何种写作方法,正文内容应着重论述专题的历史与现状,发展趋势,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依据,争论的焦点,当前研究的新发现和主要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其引用的资料应确切无误,论据、论证充分有力,说理令人信服。对不同观点、甚至相反观点,要客观如实反映。综述者本人的观点可以表明或已内涵其中,但不应占主要地位。  (五) 结语  应将综述内容所得结论扼要陈述,主要包括: 概括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指明该学科领域当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发展动向,应用价值,实际意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歧所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对已从事该项研究多年、具有丰富经验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如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今后应注重发展什么等。对结语的基本要求: (1) 简明扼要地总结出综述的主要内容,标明主要事实,使重点和要点突出; (2) 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某一假设或新的问题,以启示新的科研课题; (3) 一般综述是将结语单列一项,但也可放入正文,视具体情况而定。  (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省略。文献引用的多寡是衡量该综述质量、水平的一个标志。参考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依据,为读者提供了寻找原始论文的线索,也是对原著作者劳动的尊重。   引用文献的基本原则: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 (1) 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最新、最有价值的原著,避免“滚雪球式”的“参照文献”;(2) 尽量选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 (3) 引用一次性文献; (4)选用权威、知名学者发表的文献; (5) 引用近5 年(最好是近1~3 年) 的文献; (6) 不能选用非公开发表的文献,避免引用或少引用教材或专科书的资料(为二次性文献,时效性较差) 。   引用格式:目前采用国际通用的“温哥华”格式。对于期刊、析出文献、著作、会议论文集文献、专利文献等的著录格式除个别杂志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均采用上述国际通用格式。   排列方式:常见的有两种: (1) 按文章引用先后顺序编码排列,并在正文引用文献处的右上角,标示角码在() 或[ ]内; (2) 按作者姓名的首字母为序排列。一般期刊均采用第一种形式。   引用要求:在正文内按引用顺序标出角码,并按国家标准(GB7714287) 规范列出,外文文献按原文书写,不必译成中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不限,视需要而定。国内有些期刊限于篇幅对引用文献数量有所限制,可称其为主要参考文献。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至于怎么写,上面已有了答案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如果是以独立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献综述,必须选择一个要点,并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指导的搜索。2、评价来源 可能无法完全阅读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所以必须评估哪些文章与自己的问题最相关。确保使用的来源是可靠的,并确保阅读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任何里程碑式的研究和主要理论。可以找到一篇关于谷歌学术的文章,查看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数意味着这篇文章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当然应该被包括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中。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组织文献综述的论点和结构,需要理解所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根据阅读和笔记,帮助制定文献综述的结构,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将如何对现有知识做出贡献。4、概述结构 有各种方法来组织文献综述的主体。在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结合这些策略。5、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有介绍、主体和结论,每篇文章中包含什么内容取决于文献综述的目标。当写完并修改完文献综述后,不要忘记在提交之前进行校对。

集成电路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是在写论文之前必须经历的步骤,一般包括国外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论文大纲等。开题报告整出来了差不多文章就有了大概的方向了,以后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就要严格按照开题报告的要求来写,不能再改变了。 所以说开题报告很重要。

关键词:电子密码锁;FPGA;硬件描述语言;EDA目 录1 绪 论 1 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 2 电子密码锁的原理 3 电子密码锁的系统简介 4 系统设计要求 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52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1 FPGA的基本结构 2 FPGA的优点 3 FPGA的设计流程 4 自顶向下设计法 5用模块化设计FPGA 183 VHDL硬件描述语言 1 VHDL语言的基本结构 2 结构体的描述方式 3 自上而下(TOP DOWN)的设计方法 224 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与仿真 1 硬件设备 2 几个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3 计算机仿真 32结 束 语 38参考文献 39附录1英文原文 41附录2中文译文 50附录3源程序 1 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加强,对安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锁自古以来就是把守护门的铁将军,人们对它要求甚高,既要安全可靠的防盗,又要使用方便,这也是制锁者长期以来研制的主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应运而生,电子密码锁就是其中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电子密码锁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在一些特殊场所早就有所应用。这种锁是通过键盘输入一组密码完成开锁过程。研究这种锁的初衷,就是为提高锁的安全性。由于电子锁的密钥量(密码量)极大,可以与机械锁配合使用,并且可以避免因钥匙被仿制而留下安全隐患。电子锁只需记住一组密码,无需携带金属钥匙,免除了人们携带金属钥匙的烦恼,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电子锁的种类繁多,例如数码锁,指纹锁,磁卡锁,IC卡锁,生物锁等。但较实用的还是按键式电子密码锁。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子锁专用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锁的体积缩小,可靠性提高,成本较高,是适合使用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且需要有电源提供能量,使用还局限在一定范围,难以普及,所以对它的研究一直没有明显进展。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密码锁技术相对先进,种类齐全,电子密码锁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门禁系统中,通过多种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技术实现大门的管理。在我国电子锁整体水平尚处于国际上70年代左右,电子密码锁的成本还很高,市场上仍以按键电子锁为主,按键式和卡片钥匙式电子锁已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现国内有几个厂生产供应市场。但国内自行研制开发的电子锁,其市场结构尚未形成,应用还不广泛。国内的不少企业也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使电子密码锁在我国也能得到广泛应用[1]。目前使用的电子密码锁大部分是基于单片机技术,以单片机为主要器件,其编码器与解码器的生成为软件方式[2]。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程序容易跑飞,系统的可靠性能较差。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器件的电子密码锁,用FPGA器件构造系统,所有算法完全由硬件电路来实现,使得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大为提高。由于FPGA具有现场可编程功能,当设计需要更改时,只需更改FPGA中的控制和接口电路,利用EDA工具将更新后的设计下载到FPGA中即可,无需更改外部电路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3 电子密码锁的系统简介通用的电子密码锁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数字密码输入电路、密码锁控制电路和密码锁显示电路。(1) 密码锁输入电路包括时序产生电路、键盘扫描电路、键盘弹跳消除电路、键盘译码电路等几个小的功能电路。(2)密码锁控制电路包括按键数据的缓冲存储电路,密码的清除、变更、存储、激活电锁电路(寄存器清除信号发生电路),密码核对(数值比较电路),解锁电路(开/关门锁电路)等几个小的功能电路。(3)密码显示电路主要将显示数据的BCD码转换成相对应的编码。如,若选用七段数码管显示电路,主要将待显示数据的BCD码转换成数码器的七段显示驱动编码[4]。4 系统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较低成本的通用电子密码锁,具体功能要求如下:(1)数码输入:每按下一个数字键,就输入一个数值,并在显示器上的显示出该数值,同时将先前输入的数据依序左移一个数字位置。(2)数码清除:按下此键可清除前面所有的输入值,清除为“0000”。(3)密码更改:按下此键时会将目前的数字设定成新的密码。(4)激活电锁:按下此键可将密码锁上锁。(5)解除电锁:按下此键会检查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密码正确即开锁。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庭防盗技术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锁由于其构造的简单,被撬的事件屡见不鲜,电子锁由于其保密性高,使用灵活性好,安全系数高,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现在市场上主要是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电子密码锁,但可靠性较差。FPGA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是在PAL、GAL、EPLD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一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对电路可重配置能力。通常FPGA都有着上万次的重写次数,也就是说现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一样灵活、方便。相对于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电子密码锁,用FPGA器件来构成系统,可靠性提高,并且由于FPGA具有的现场可编程功能,使得电子密码锁的更改与升级更为方便简单[3]。通过本次设计掌握FPGA系统设计的方法,熟悉FPGA设计的相关软件,以及硬件描述语言的使用,了解电子密码锁的系统构成,利用FPGA实现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加深自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关联知识,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参考文献[1] 李连华基于FPGA的电子密码锁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6,(01):64[2] 许琦基于FPGA的电子密码锁的设计科技信息,2006,(10):240-241[3] 王卫兵,刘克刚,朱秋萍用FPGA的电子密码锁电子技术,2005,(01):26-28[4] 赵益丹,徐晓林,周振峰电子密码锁的系统原理、设计程序及流程图嘉兴学院学报,2003,15(S1):103-105[5] 陆重阳,卢东华FPGA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微电子技术,2003,(01):5-7[6] 王晓勇FPGA的基本原理及运用舰船电子工程,2005,(02):82-85[7] 程耀林FPGA的系统设计方法解析现代电子技术,2005,(19):90-93

1946年2月,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加州问世,ENIAC用了18000个电子管和86000个其它电子元件,有两个教室那么大,运算速度却只有每秒300次各种运算或5000次加法,耗资100万美元以上。尽管ENIAC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毕竟是计算机的始祖,揭开了计算机时代的序幕。 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四个时代,从1946年到1959年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由于一部计算机需要几千个电子管,每个电子管都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如何散热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电子管的寿命最长只有3000小时,计算机运行时常常发生由于电子管被烧坏而使计算机死机的现象。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 从1960年到1964年,由于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所以我们将这段时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机时间,消耗能量较少,处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计算机的程序语言从机器语言发展到汇编语言。接着,高级语言FORTRAN语言和cOBOL语言相继开发出来并被广泛使用。这时,开始使用磁盘和磁带作为辅助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都下降了,使用的人也多起来了,计算机工业迅速发展。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 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来,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亿美元开发的IBM 360系列。 从1971年到现在,被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路已经大大改善,它包含着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人们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简称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简称VLSI)。1975年,美国1BM公司推出了个人计算机PC(PersonaI Computer),从此,人们对计算机不再陌生,计算机开始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