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历史地理参考文献怎么找

发布时间:

中国历史地理参考文献怎么找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一《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二前言第一章绪论参考文献第二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过程第一节先秦时期华夏诸国疆域的形成和后代人文区域的关系第二节秦汉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及其自然、人文地理背景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区民族的壮大与周边疆界的变迁第四节隋唐统一帝国疆域的形成魏晋以来多民族融合的结果第五节两宋时期备分裂政权的疆域新兴边区民族势力的幌起第六节元统一帝国的出现蒙古势力的扩张与各民族的融合第七节明时期中国的疆域形势农耕、游牧、渔猎区的分裂第八节清帝国的形成中华帝国最终疆域的形成反映农耕、游牧、渔猎三大区域的最后融合第九节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国土的沦丧参考文献第三章历代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结构、职能的变迁第一节秦统一前地方行政区划的出现第二节郡县制的确立与划分第三节州郡县三级制的确立与解体第四节道路制度的出现与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的演变第五节行省时代写中央集权的加强第六节地方行政区与自然区、经济区的关系参考文献第四章历代政治中心都城的分布、转移和都城内部布局的变化第一节从七大古都的更迭看历史上定都的原则和实施第二节区域性都城和陪都选择的历史地理背景第三节古代都城内部建制和布局的变化参考文献第五章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第一节历史时期人口总数的变迁第二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迁第三节北方人口南迁与南方的开发第四节周边民族内迁与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第五节边疆地区的人口迁移与民族分布参考文献第六章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区开发与地域特征第一节历史时期农耕区的地域拓展第二节中国古代农作物种植制度及其地域差异第三节农作物种类及其农业地理意义第四节各农业区的发展进程与农作物组合特征第五节历史时期农业开发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参考文献第七章历代工矿业的分布、兴衰及其社会经济意义第一节丝棉织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第二节刻书印刷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第三节造纸业的地理分布和变迁第四节陶瓷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第五节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第六节中国近代工业地理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参考文献第八章城市兴起发展的地理分布和交通路线的变迁第一节城邑的萌芽原始社会晚期的城邑遗址第二节早期城市的兴起夏商第三节两周时期的城市发展高潮第四节统一王朝大型都城的建立与全国交通-城市体系的形成秦汉第五节北方城市的残破和南方城市的发展魏晋南北朝第六节全国城市体系的重建与发展隋唐五代第七节城市重心的东移与江南市镇的繁荣宋辽金第八节全国政治中心的北移与运河地带城镇的发展元第九节北京的建立与全国各类工商城镇的繁荣明第十节边疆、沿海城市的发展与近代全国城市总格局的确立清参考文献第九章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演变第一节商品生产地的时空变化与控制因素第二节商品流通与影响流通的外部环节第三节商业空间布局与商业中心第四节区域市场网络及其发展特征第五节地域商帮及其发展特征第六节古代对外贸易的时空变化特征参考文献第十章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第一节历史区域人群第二节方言的地域差异及其变迁的地理背景第三节学术文化中心区的转移与政治经济关系参考文献

毛泽东选集。。。

中国历史参考文献怎么找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版)2005年3月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楼劲、刘光华:《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周良宵:《皇帝与皇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徐连达、朱子彦:《中国皇帝制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91年。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阎步克:《职位与品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10)人民出版社 1996年余华青:《中国宦官制度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6月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8年3月左言东: 《中国古代官制》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年5月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 1999年张晋藩:《中国政治制度史》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7年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

毕业论文引用参考文献是期刊上的文章, 只要指明所引用参考文献的详细出处,没有卷号也可以的。

历史参考文献怎么找

学校的信息检索利用课会结合本学校的网站来讲 你去大学学校的网站上面一般都会有 最好是去你本学校的 因为你有账号和密码容易进 其他的一般不好弄 希望对你有帮助

毕业论文引用参考文献是期刊上的文章, 只要指明所引用参考文献的详细出处,没有卷号也可以的。

回答 你好,我是有着数十年的老师傅了!你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五分钟之内回你,回答完毕后,如果你觉得满意,可以给我个赞吗?谢谢您! 你好,Endnote 优点:比较好用的的一款软件,主要针对英文作者,在导入英文文献时,能自动识别文献的作者、来源、发表时间、摘要、关键字等,另外可以设置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也word对接,是写英文论文的最佳辅助工具。 缺点:收费(当然也有破解版),对中文期刊格式不能很好的支持,而且界面为英文界面,如果是不写英文论文最好不要选用,上手有点困难。 可以直接在这个上面搜索相关哈 提问 推荐参考文献 怎么写 回答 1、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2、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 3、[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更多8条 

中国历史地理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这是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全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第二部分是分九州山脉为四列,叙述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及治理情形,并说明导山的目的是为了治水。第三部分是叙述9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的情形。第四部分是总括九州水土经过治理以后,河川皆与四海相通,再无壅(臃yong)塞溃决之患;第五部分是叙述在国力所及范围,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扩展资料:《禹贡》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巫风盛行的历史条件下撰写的。它突破了早期著作中传播的许多神秘观念,比较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成为《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著作痒引的对象。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历代注释、考证《禹贡》的著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贡锥指》和近人顾颉刚的《〈禹贡〉注释》最为重要。

被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扩展资料:《禹贡》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巫风盛行的历史条件下撰写的。它突破了早期著作中传播的许多神秘观念,比较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成为《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著作痒引的对象。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历代注释、考证《禹贡》的著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贡锥指》和近人顾颉刚的《〈禹贡〉注释》最为重要。

《尚书禹贡》原文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鸟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菌簵、楛,三邦厎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应该是《山海经》,虽然流传下来的已经是残片,但是时间上是先秦时期成书的。

历史学参考文献怎么找

毛泽东选集。。。

历史文献(史部文献)是文献的一部分。是关于历史方面的文字资料、言论资料、实物资料。我们一般把历史研究中能运用的资料称作“史料”,而史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文字史料,如二十五史、甲骨文等。<2>实物史料,象古迹遗址,古器物等。<3>口传史料,象民间流传的英雄史诗、历史传说等。面对如此浩繁的资料,人们已不在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其多了,而称之为“资料爆炸”或“知识爆炸”或“文献的海洋”。面对这一汪洋大海,你要想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不能或者不善检索是绝然不行的。所以文献检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史学检索意识: ①对历史学科要有学习乃至研究的兴趣,否则其它就根本谈不上。此点不必多论。 ②在合适的时期初步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检索、搜集资料,并不断感到研究的进展,保持旺盛的兴趣。否则什么都收集,什么都不精不深,慢慢就会劳而无功,进而不果而终。 ③要经常密切注意学术动态。平时注意积累,隔一段时间要翻看一下史学刊物,特别是动态刊物,掌握最新动态及研究成果。也免于积的过多。翻检费时费力,而使兴趣下降。④要养成逛书店的习惯,通过逛书店了解史学著作情况,虽不一定都卖,但翻翻看看,也有益于了解动态。特别是关于史学书目,史学索引,史学动态之书,如有财力,最好买一些,个人用起来方便。⑤上网浏览和检索。检索工具类型:1、书目,也称目录,它是将一批相关的图书进行著录并加以系统编排的一种揭示和报道文献的工具。它们揭示的文献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卷册、版本、价格及文献所属学科源流等。2、索引,记录和指引文献事项或单元知识,并按一定系统组织起来的一种检索工具类型。它的异称很多,有的叫“通检”,如顾颉刚的《尚书通检》;有的叫“检目”、有的叫“韵编”,这是中国式的叫法;还有两种外文译音叫法,一叫“引得”,是从英文“index”音译而来,,二是借用了日文汉字“索引”(读さくいん),为现在的通行叫法。3、文摘,对文献情报的高度浓缩,它是把很多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摘录,并按照一定的分类法或主题法编排起来的一种检索工具。根据课题的要求,进行文献检索可分为三个步骤:一、分析检索命题二、选择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一)追溯法 :以你已经掌握到的某种文献的作者在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为线索逐一追踪查找的方法。(二)常用法:指的是利用专门的检索工具来查找文献的方法。(三)分段法,也称循环法:这是追溯法与常用法的综合,就是先利用检索工具查得一批文献资料,再利用这些文献资料所附的参考文献追溯查找,并且可以分期、分段地交替进行,直到满足要求为止。三、确实检索途径和检索标识中文检索工具的排检方式大体有两大类一类按汉字字顺排列,通常称为字顺法,包托形序法、号码法和音序法三种。另一类是按内容编排,称标题法,包括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和地序法。

文献法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   没有继承和借鉴,科学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在研究先前的历史事实时需要借助于文献的记载,在发展科学领域时需要继承文献中的优秀成果。现代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以人之间协作为条件,同样需要以利用前人的研究劳动成果为条件。利用科学文献是实现利用“前人劳动成果”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也是促进和实现“今人的协作”的条件和基础。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充分地占有资料,进行文献调研,以便掌握有关的科研动态、前沿进展,了解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研究的现状等。这是科学、有效、少走弯路地进行任何科学工作的必经阶段。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文献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没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文献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