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河北画报期刊级别分类名单

发布时间:

河北画报期刊级别分类名单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传统连环画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一般以线描为主,也有彩色等。中国古代的故事壁画(如敦煌壁画中的许多佛教故事)、故事画卷(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的。目录简介溯源中国连环画发展历程萌芽时期宋到明清时期清末至1949年前繁荣时期停滞阶段繁荣顶峰现状分类漫画连环画木刻连环画年画连环画影视连环画卡通连环画连环画名家经典的连环画作品1920年代~1930年代1950年代~1960年代连环画的版本常识介绍鉴别连环画的收藏价值收藏方法收藏技巧简介溯源中国连环画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 宋到明清时期 清末至1949年前 繁荣时期 停滞阶段 繁荣顶峰 现状分类 漫画连环画 木刻连环画 年画连环画 影视连环画 卡通连环画连环画名家经典的连环画作品 1920年代~1930年代 1950年代~1960年代连环画的版本常识介绍鉴别连环画的收藏价值收藏方法收藏技巧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应称“连续画”。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一般以线描为主,也有彩色等。中国古代的故事壁画(如敦煌壁画中的许多佛教故事)、故事画卷(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南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明人《胡笳十八拍图》等)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这是由于故事中的人物画的很小,所以又叫“小人书”或“小书”。 因为体积小,可以揣进口袋里,所以也叫“口袋书”。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对小人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一分钱租一本书,能够美美地看上半天。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它从1932年开始,在国内逐渐红火起来,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期,那时的内容大多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婚姻法等国家的大事为题 连环画--劈浪擒敌材;一些古典名著也成为了连环画的表现内容,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等等,并很受人们的喜爱。1950年以后,连环画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作品内容百花齐放,绘画风格精彩纷呈,这一时期除了连环画以外,还出现了《地道战》、《地雷战》等一批电影连环画。直到1980年,连环画开始出现了现代题材的作品,除此之外,一批中外名著陆续再版或重新创作,而连环画的收藏开始升温。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连环画的出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了九十年代中的后期,这个时候连环画就已经作为收藏品的身份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连环画无论从艺术价值,史料价值,还是应用价值上来说都很有收藏意义。 连环画《三月雪》  连环画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它。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但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忍无可忍》等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等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白求恩在中国》也都是这类作品。毛笔白描为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易于被接受。除此之外,钢笔、铅笔线描在连环画中也有运用,但精品不多。陈俭是硬笔线描画的高手,其钢笔线描《威廉·退尔》、铅笔线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工笔彩绘本是连环画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武松打虎》、《闹天宫》、任率英的《桃花扇》、陆俨少的《神仙树》都属这类作品。由于是大师精心之作,这类作品都已成了经典之作、传世之品。以写意笔法绘制的连环画也有,这其中又分水墨写意与彩色写意两种,前者的代表作有人美版的《秋瑾》、《三岔口》,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列宁刻苦学习的故事》、顾炳鑫和戴敦邦的《西湖民间故事》、贺友直的《白光》、姚有信的《伤逝》等。不过,为降低成本,有些彩色绘本在印制时改成了黑白版。 连环画--女交通钢笔、铅笔素描作品也不少,前者的代表作有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郑家声等的《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汤小铭、陈衍宁的《无产阶级的歌》等。编辑本段溯源  1895年5月5日,被西方文化史专家认定为连环画的诞生日——那一天,美国漫画家布利特契尔在《奥尔德》杂志上为少年儿童创作了有关小淘气迈克的系列漫画。漫画连续刊登 了9个月,最后,迈克是身着一件鲜黄的衬衫与小读者们告别。由此,“黄孩子”几乎成了连环画的代称。 其实如果追根溯源,连环画的发源地应是古埃及——4000余年前埃及的寺库和陵墓中,曾出现内容连贯的“系列壁画”,据说此系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连环画。此后,法国南部洞穴壁画,以及匈牙利的地毯,都运用一组组图画描绘当时狩猎、战争和庆典的场面。   与德国诗人歌德同时代的德国画家德卜弗尔是一个将自己创作有故事改编为系列图画的人,不过当时不叫“连环画”,而称作“长篇图画小说”。德卜弗尔的“长篇图画小说”比布利特契尔的“黄孩子”早出现30来年。   20世纪末,21世纪初侨居美国的德籍画家鲁道关·第尔克斯,可称为现代连环画的奠基人,因为他创造了许多崭新的连环画技巧,如用线条表示速度,几颗小星星表示撞击,挨打时则留下一个手掌印等等。   虽然美国在百余年前开辟了连环画的新纪元,但时下连环画发行量居首位的却是日本。在日本,连环画并非“小人书”,拥有各种年龄和文层次的广泛的读者群。日本的连环画公司还根据读者不同的需要,推出五花八门的连环画,其中有“老人连环画”(画幅和文字较大,以便视力业已变弱的老人阅读),“育儿连环画”(专向少妇介绍育儿常识),“烹饪连环画”(专门介绍烹饪术),及地铁中阅读,大多情节离奇)。而在南亚的一些国家,连环画又被作为宣传宪法的工具,原因是那里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文盲,而连环画人人都能看懂。   德国一位体育教练设计了一种“静心连环画”,内容多为温馨、缠绵的故事,据说可帮助运动员在竞争激烈的比赛后恢复心情的宁静。另一种“病友连环画”则在英伦大行其道,其主要读者是绝症患者。编辑本段中国连环画发展历程萌芽时期  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壁画有《九色鹿本生》、《阁肉贸鸽图》等佛本生故事。   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 连环画--一支驳壳枪连环画形式上十分相近。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出现了用绢幡等形式来传播佛教。绢幡是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这是民间还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做“变 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一问题后来影响到了“诸宫调”等民间文学。宋到明清时期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插图的内容生动的表现了书本的精彩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宋嘉祐八年刊刻的《列女传》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图,连环画的形式已大致成型。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明代万历二十年的《孔子圣迹图》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时代,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被叫做“回回图”。清末至1949年前  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势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年),《申报》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因为那个时期摄影作品很少,这些新闻图画侧重纪实,有许多内容反映了机械文明的新事物和当时的风俗街景。这些内容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后来随着摄影事业的发达,这种形式的时效性已经无法能及,也就逐渐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 连环画--韩腊梅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的发展,此前连环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称呼上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为小人书。1925年-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岳传》的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是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后改为“连环画”。从1920年代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版式。 这一阶段的连环画题材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之外,由于舞台戏剧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场面和故事。受到有声电影的影响,人口冒气添加人物对白的“口白”开始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上文下图的脚本构图形式。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王先生》以一个平凡小人做主角,用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从1929年开始,《王先生》先后在《上海漫画》、《上海画报》、《时代漫画》连载,前后共连载了十年,是迄今为止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1947年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发表,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男孩子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个贫穷、正直的孩子,他倔强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乐平还以三毛在新社会生活为题材,创作了新作品。   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共产党实际控制的地区,连环画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有关共产党土地政策、抗日政策、宣传新婚姻法等内容的连环画作品,如吕蒙、亚君、莫朴创作的24开木刻连环画《铁佛寺》。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作品印刷收到当时条件的局限,流传下来的比较少,在1990年代后的收藏市场上十分抢手。繁荣时期  1949年后到1966年,连环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图画的通俗性,中国政府把连环画作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人民的文化生活,连环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   五十年代,由于毛泽东提倡艺术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因而,政府对连环画的出版单位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连环画行了重组,此后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进行。1951年底,一个以连环画为内容的期刊《连环画报》创刊。这期间的连环画作品呈现出有计划和有规模地进行选题、编绘和出版。这一时期政治上主张绘画从业者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另一方面由于连环画的发行量比较大,绘图者的报酬与其它以绘画为生的行业相比更为丰厚。这两种因素使许多人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连环画作品也有出现。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10册套《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原著,董子胃改编)从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毕,此后这套书共再版20次,印数达到3652万册,在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1957年,连环画《三国演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册,7000多幅画图,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不计其数的画家们暂时搁置了个人艺术创作,投入连环画的创作当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的国画大师。另外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下,如朱宣咸所画的《伟大的友谊》这类反映中苏友谊及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援助建设新中国题材的连环画,也流传甚广。连环画的创作者们不仅将各种古典小说、历史、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更由于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顶尖的一流画家,所以创造了中国连环画史上无以伦比的艺术高峰;除了已谢世的一些画家,凡寿致八九十年代的几乎都成为了中国画坛上的领军人物,足见从事这项工作的画家的实力非比一般。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后来的收藏品市场。 八九十年代后,人们屡屡提及要重创连环画的辉煌,但是时过境迁,现在从事连环画的画家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要想恢复昔日辉煌已不可能,所以那一时期的连环画已成绝响,乃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从影响上来说,这一时期的连环画确实起到了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对提升当时人民的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题材多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民众生活和建设热情,传统名著和神话题材也有表现,但要求符合新社会的价值观。由于,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际社会交流很少,外国题材的内容多是引进苏联的作品,宣传革命和社会主义。这期间还有一些介绍连环画史的专著诞生,使连环画的 连环画--海狮池畔创作理论更为丰富。停滞阶段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的连环画创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1年,周恩来“为解决下一代的精神食粮问题”批示恢复连环画出版,这个时期的作品都以宣传为主,八个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的内容成为题材,文革时期还出现了众多的改编题材的文革连环画,如《林海雪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文革时期出现的连环画并带有文革鲜明特征(如扉页印有毛主席语录或马恩列斯语录),遵循“三突出,红光亮”的原则,这一时期的作品称为“文革连环画”,其中八大样板戏称“文革样板戏连环画”。繁荣顶峰  1978年后,中国的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连环画专业,连续招生10年,于1990年撤销。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 连环画,这是以画种分工成立的国营专业出版社。   1985年后,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外国漫画、动画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小人书已经不是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连环画市场不断被影视媒体所抢占,鼎盛时期结束,小开本的连环画异不再出版,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满足人们收藏的需要。多数连环画名家回归本行,年轻的美术人才不再看重这种艺术形式,连环画的创作和销售市场出现难以回升的低谷。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连环画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1987年,连环画家贺友直受法中友协的邀请在法国昂古莱姆举办了个人作品展。现状  1990年代中后期,连环画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由于最初连环画售价十分低廉,而1990年后的收藏使其价位迅速抬升,尤其是一些名家作品和特殊历史时期作品,更是价格不菲。2005年春季,程十发的一部连环画原稿拍卖成交价是1100万元。编辑本段分类漫画连环画  漫画连环画首先在国外出现,它是在单幅漫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生幽默感喜剧效果是其关键所 漫画连环画图片在。我国的漫画连环画具有很长的历史,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丁聪、张光宇等画家早年都画过这类作品。丰子恺创作于1939年的《漫画阿Q正传》、1949年的《绘画鲁迅小说》均重印过多次。其作品笔法简练生动,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文学趣味,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叶浅予的连环漫画以犀利敏锐的笔法揭示了大都会市民生活的家庭境况、思想和行为,被称作“三十年代的上海世相图”,代表作有《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等。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系列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宜。1980年前后,其《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得以再版。作品采取国画加铁线双钩的素描法画就,且布局黑白相间,疏密适当。三毛头上三根毛的特征性细节描写,更是其神来之笔。张光宇是位擅长漫画与插图装饰画的画家,作品有《儒林外史》、《林冲》、《西游漫记》等。《西游漫记》计60幅,将《西游记》“故事新编”后用以讽刺现实。作品中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后来成了著名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原型。与张光宇具有同样装饰风格的董天野,以画小品式连环画见长,这种画一组可连载几日。其画风严谨,造型略带夸张却不失真,代表作有《孔夫子》、《急不暇择》等。至今仍十分活跃的丁聪于上世纪40年代创作了《现象图》、《现实图》、《阿Q正传图》等作品。曹涵美原名张美宇,是张光宇的二弟。1934年2月,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创刊,曹首创在该刊画连环《金瓶梅》插图,每期一幅,并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配以《词话》本中的摘录,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注意。不久,即出版了曹画的第一集。原计划一集集出下去,但1937年7月抗战爆发,刊物停办,连载中 连环画--警惕止。曹涵美创作连环画《金瓶梅》的势头并未稍减,先由《新中国报》发表,后结集出版。他画这部600幅画面的作品历时十年,前后风格变化很大。前期绘制手法传统,布景过于庞杂,人物不够突出,笔调柔软,缺少力度;后期线条挺拔老练,背景删繁就简,人物栩栩如生,有些场景参照了西洋素描笔法,颇具立体感。当时便有名家对他有“三易其作风,一笔不苟,独运匠心,一纸稿成,审视不再,偶有不如意笔,必毁重绘”的评价。万籁鸣、汪曼云等名画家对之曾有过高度称赞,董天野为之写道:“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构图,确是一种惊奇的发现。”贺天健曾著文曰:“曹君涵美,余老友也。工人物、铁线游丝。上规李龙眠、钱舜举,下法仇实父、改七芗,且自成一家。所作《金瓶梅》本事图,工致精能,吴友如无其秀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连环画史上的杰作后来便没有再版过。木刻连环画  木刻连环画也是产生过影响的一个种类。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 木刻连环画区的画家们便纷纷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来,当时成册的连环画有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力群的《刘保堂。小姑贤》、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军守备队的生活》、杨中流的《三勇士》、罗工柳、张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黄胡子被迫登龙门》、莫朴、吕蒙、程亚君的《铁佛寺》、任迁乔的《翻身》等,1933年鲁迅、郁达夫等译注了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木刻连环画,《铁佛寺》、《狼牙山五壮士》、《刘保堂。小姑贤》等作品受其影响,均采用了木刻连环画的形式。彦涵1944年创作于延安的《狼牙山五壮士》由周恩来转送给美国记者后,1945年美国的《生活》杂志为其印发了袖珍本。解放初期出品的木刻连环画代表作有《胭脂》、《杨门女将》等,之后,木刻连环画逐渐退出了这一领域。另外还有一些以民间工艺形式制作的非主流形式的连环画作品,如剪纸连环画《柳玉娘》、扎染连环画《草地与自由》、纸贴连环画《烽火戏诸侯》、布贴连环画《牧马老头》、拓印连环画《成语故事》等。1951年晨光出版社曾将力群的《小姑仙。刘保堂》重版;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将麦绥莱勒的《我的忏悔》、《一个人的受难》重版,这套书是1933年初版的。年画连环画  年画连环画属年画的一种,它以年画的形式印刷,并供张贴之用,但内容都取自连环画,经过有序组 年画连环画合后成为一组叙事完整的画面,兼具连环画的故事性、连续性和年画的渲染性、吉庆性,深受群众喜爱。其多为四条屏、八条屏,也有十二条屏者。早期的这类作品以木刻雕版套印的形式出现,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地都有过印制,清末民初出现了丝网版与石印版印制品,其内容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曲故事,如《西厢记》、《封神榜》、《三国》、《济公》等,这些画都是以重彩工笔人物画的形式出现的。解放后,其内容范围有所宽泛,如贺友直的《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婚姻法成全了两对好夫妻》,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程十发的《寓言故事》、《列宁和炉匠》,刘旦宅的《木兰从军》,刘继卣的《闹天宫》,王叔晖的《桃花扇》,董天野的《白娘子与许仙》、《火焰山》,罗盘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吴少云的《孟姜女》,张令涛、胡若佛的《猎虎图》,徐燕荪的《岳飞》,任率英的《桃花扇》,墨浪的《牛郎织女》,房绍青的《杜十娘》,张碧梧的《秋翁遇仙记》,冯国琳的《海瑞背纤》等精品之作都改印过连环画。其既有传统取材,又有新式表现,还有国外内容,既丰富了年画内涵,又使连环画得以更广泛传播,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当年出版这类作品最多的是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文革”期间,年画连环画换成了清一色的样板戏剧照。由于年画一年一换的特点,使之极不易保存,所以这类作品目前已很难见到了。影视连环画  影视连环画伴随着电影的产生而诞生,并随着其繁荣而繁荣。早在1943年,上海便出版了根据剧照印 影视连环画制的连环画《孔夫子》,1950年后陆续出版了《木兰参军》、《太平天国》、《攻克柏林》、《抗美援朝在前方》、《人民公敌蒋介石》、《离开莫斯科的日子》、《疸卡》等,后又出版了《甲午风云》、《永不消失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电影连环画作品。“文革”中,几个样板戏均有剧照连环画印行。上世纪80年代之前,几乎所有电影都伴有连环画的出版。据崔永元《不过如此》(华艺出版社2001年7月版)称,他便收藏有400本左右的电影连环画。电视连续剧出现之后,据其改编的连环画运用而生,但销路与先前的电影连环画不可同日而语。另一种电影连环画则根据电影故事绘制而成。上世纪20年代,国产电影刚刚起步,出版商便想根据电影故事绘制连环画,为赶时间,出版商便让画工轮流到电影院悉心观看,看毕即在老板为他们开的旅馆内夜以继日赶画。电影还未放完两轮,连环画册业已出版。其绘制粗糙,编辑草率,被人们叫做“跑马书”。卡通连环画  卡通连环画通常指连环漫画或以写实手法表现但又汲取了动画片的某些特点而编画成的连环画。因为 卡通连环画它派生于卡通片,所以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看上去像是画在纸上不会活动的卡通片;其通常篇幅很长,更强调故事性,往往以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贯彻情节。甚至卡通制作者就将画面组合叫做“分镜头”。与传统形态的连环画相比,卡通连环画在审美趣味、表达方式上似乎更适合于当下的“新新人类”,且已流行为某种社会时尚。它正成为科学与艺术、思想与技术、个性与共性的综合体,并在方方面面反映着最新资讯,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国际化交流、读图时代等新事物无不深刻影响着卡通艺术的发展,同时,卡通造型带来的视觉上的刺激,也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在传统连环画市场日渐萎缩的情况下,卡通连环画可谓一枝独秀。编辑本段连环画名家  经典连环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每一个画幅的绘制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和技法,体现了画家的不同风格,造就了一批批的连环画家。如1940年代的“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颜梅华、徐宏达),此外还有程十发、刘旦宅等。1950年代后的“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南北二刘”(“北刘”刘继卣、“南刘”刘旦宅)、王叔晖、贺友直[8]、戴敦邦、华三川、施大畏、李天心、李维定、王弘力等。1980年代后有“南雷北燕”(雷德祖、高燕)

《河北画报》是河北省唯一一本图文并茂的大型期刊,坚持“让世界认识河北”的办刊宗旨,融报道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集社会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刊,可谓河北政经视觉第一刊。是河北省重要的窗口刊物。经过长期努力,《河北画报》在选题策划、编辑采访、版面设计以及印刷等诸方面均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历年来在全国优秀画报评比中获奖项目均为最多,连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期刊。被河北省外宣局指定为重点投放的对外宣传品。文革期间,由于受到 林彪、江青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影响曾经一度停刊,1979年12月22日,《河北画报》重新正式出版。河北画报社成立于1956年,是一家省级新闻事业单位。以编辑出版《河北画报》(月刊)为主要业务。

河北画报期刊级别分类

艺术与设计,作为传媒品牌始创于1997年创刊的《艺术与设计》杂志。经过十余年发展和历练,如今已形成了包括《艺术与设计》、艺术与设计网络传媒、《Surface》(中文版)、《BEIJING NOW》、《住》、《现代艺术》、《CG World》、《1626》和《产品设计》等强势媒体群在内的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而创刊百余期的《艺术与设计》杂志是整个出版联盟的奠基刊物与核心刊物。她见证了中国现当代艺术和设计发展最为迅速、变迁最为巨大的十年。如今,《艺术与设计》杂志和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旗下的杂志群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独到的视角密切关注着整个社会,以及艺术、创新领域的新动向与新发展。艺术与设计这个主要发的是设计专业的作品之类的,如果要发文章的话发的是艺术与设计理论,这个是专门发学术论文的,用于各大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本科毕业等等都是有效的,文章对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原创的比较好。凡平面设计、广告学、环境艺术、建筑、产品设计、数字艺术、传统工艺美术、纯美术与美学理论等方面的优秀论文均可被收录可以通过官方邮箱投稿投稿格式:中文题目如:浅谈居住空间装饰设计与平面构成元素的应用英文翻译:********【作者】*** 【Author】 *****【机构】 ********; 【摘要】 通过对居住空间构成形态的分析,阐述了居住空间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研究如何将三维空间的组成元素抽象概括为点、线、面的设计方法,探索平面构成的基本设计手法在居住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规律,对于提高装饰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更多还原【关键词】 ***;****; *****;【参考文献】[1] 陶晶晶 居住空间软装饰设计[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4) [2] 韦自力 居住空间概念设计[J] 美术大观 2006(08) [3] 陈昊武,喻磊 试析简洁陶瓷装饰设计的魅力[J] 陶瓷研究 2008(04) [4] 彭荣新 谈谈陶瓷贴花纸装饰设计的工艺性[J] 景德镇陶瓷 1985(01) [5] 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环境艺术装饰工程部装饰设计作品选[J] 装饰 1993(02) [6] 武珊 传统艺术与装饰设计的意义[J] 西北美术 2000(02) [7] 辛景林 论动物装饰设计的创意[J] 北方美术 2002(04) [8] 陈瑰丽 空间装饰设计的色彩选择[J] 艺术界 2006(02) [9] 武桂荣 浅谈产品装饰设计的个性化[J] 美术大观 2006(10) [10] 马辉 行为诉求对居住空间个性化教育的影响[J] 华章(教学探索) 2006(03) [11] 龙厚强,任庆薪Q1824991456线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审美感知[J] 美术大观 2008(07) [12] 徐丹 室内空间设计与现代家居艺术[J] 艺术评论 2010(10) [13] 黑白情缘新奢华时尚空间[J] 流行色 2010(07) [14] 关未 岭南地区别墅设计的要素[J] 美术大观 2011(03) [15] 建筑·生活 还归自然——上海[长堤花园·湿地坡景别墅]记[J] 上海艺术家 2002(Z1) [16] 粟武,王早 因人而异的住宅空间设计[J] 装饰 2008(03) [17] 赵秀敏 校园规划应考虑的两个影响因素——以杭州市大学校园为例[J] 装饰 2006(07) [18] 竺健行,任务 创新的形态设计在当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 大家 2010(02) [19] 陆虹,李斯 谈酒吧的设计理念[J] 艺术教育 2007(11) [20] 狄巨宽,周云哲,王巨,于红艳,孙泓洁,王鸽,苏璇,代戋戋,苗卫钟,缪济临,解彦军 新生代别墅群:诗情的延续[J] 河北画报 2011(06)

期刊名称:河北画报英文名称:Hebei Pictorial主办单位:河北省画报社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河北省石家庄市语言种类:中文;期刊开本:大16开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8094国内统一刊号:CN 13-1006/Z

河北画报期刊级别分类目录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传统连环画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一般以线描为主,也有彩色等。中国古代的故事壁画(如敦煌壁画中的许多佛教故事)、故事画卷(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的。目录简介溯源中国连环画发展历程萌芽时期宋到明清时期清末至1949年前繁荣时期停滞阶段繁荣顶峰现状分类漫画连环画木刻连环画年画连环画影视连环画卡通连环画连环画名家经典的连环画作品1920年代~1930年代1950年代~1960年代连环画的版本常识介绍鉴别连环画的收藏价值收藏方法收藏技巧简介溯源中国连环画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 宋到明清时期 清末至1949年前 繁荣时期 停滞阶段 繁荣顶峰 现状分类 漫画连环画 木刻连环画 年画连环画 影视连环画 卡通连环画连环画名家经典的连环画作品 1920年代~1930年代 1950年代~1960年代连环画的版本常识介绍鉴别连环画的收藏价值收藏方法收藏技巧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应称“连续画”。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一般以线描为主,也有彩色等。中国古代的故事壁画(如敦煌壁画中的许多佛教故事)、故事画卷(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南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明人《胡笳十八拍图》等)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这是由于故事中的人物画的很小,所以又叫“小人书”或“小书”。 因为体积小,可以揣进口袋里,所以也叫“口袋书”。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对小人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一分钱租一本书,能够美美地看上半天。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它从1932年开始,在国内逐渐红火起来,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期,那时的内容大多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婚姻法等国家的大事为题 连环画--劈浪擒敌材;一些古典名著也成为了连环画的表现内容,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等等,并很受人们的喜爱。1950年以后,连环画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作品内容百花齐放,绘画风格精彩纷呈,这一时期除了连环画以外,还出现了《地道战》、《地雷战》等一批电影连环画。直到1980年,连环画开始出现了现代题材的作品,除此之外,一批中外名著陆续再版或重新创作,而连环画的收藏开始升温。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连环画的出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了九十年代中的后期,这个时候连环画就已经作为收藏品的身份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连环画无论从艺术价值,史料价值,还是应用价值上来说都很有收藏意义。 连环画《三月雪》  连环画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它。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但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忍无可忍》等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等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白求恩在中国》也都是这类作品。毛笔白描为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易于被接受。除此之外,钢笔、铅笔线描在连环画中也有运用,但精品不多。陈俭是硬笔线描画的高手,其钢笔线描《威廉·退尔》、铅笔线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工笔彩绘本是连环画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武松打虎》、《闹天宫》、任率英的《桃花扇》、陆俨少的《神仙树》都属这类作品。由于是大师精心之作,这类作品都已成了经典之作、传世之品。以写意笔法绘制的连环画也有,这其中又分水墨写意与彩色写意两种,前者的代表作有人美版的《秋瑾》、《三岔口》,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列宁刻苦学习的故事》、顾炳鑫和戴敦邦的《西湖民间故事》、贺友直的《白光》、姚有信的《伤逝》等。不过,为降低成本,有些彩色绘本在印制时改成了黑白版。 连环画--女交通钢笔、铅笔素描作品也不少,前者的代表作有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郑家声等的《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汤小铭、陈衍宁的《无产阶级的歌》等。编辑本段溯源  1895年5月5日,被西方文化史专家认定为连环画的诞生日——那一天,美国漫画家布利特契尔在《奥尔德》杂志上为少年儿童创作了有关小淘气迈克的系列漫画。漫画连续刊登 了9个月,最后,迈克是身着一件鲜黄的衬衫与小读者们告别。由此,“黄孩子”几乎成了连环画的代称。 其实如果追根溯源,连环画的发源地应是古埃及——4000余年前埃及的寺库和陵墓中,曾出现内容连贯的“系列壁画”,据说此系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连环画。此后,法国南部洞穴壁画,以及匈牙利的地毯,都运用一组组图画描绘当时狩猎、战争和庆典的场面。   与德国诗人歌德同时代的德国画家德卜弗尔是一个将自己创作有故事改编为系列图画的人,不过当时不叫“连环画”,而称作“长篇图画小说”。德卜弗尔的“长篇图画小说”比布利特契尔的“黄孩子”早出现30来年。   20世纪末,21世纪初侨居美国的德籍画家鲁道关·第尔克斯,可称为现代连环画的奠基人,因为他创造了许多崭新的连环画技巧,如用线条表示速度,几颗小星星表示撞击,挨打时则留下一个手掌印等等。   虽然美国在百余年前开辟了连环画的新纪元,但时下连环画发行量居首位的却是日本。在日本,连环画并非“小人书”,拥有各种年龄和文层次的广泛的读者群。日本的连环画公司还根据读者不同的需要,推出五花八门的连环画,其中有“老人连环画”(画幅和文字较大,以便视力业已变弱的老人阅读),“育儿连环画”(专向少妇介绍育儿常识),“烹饪连环画”(专门介绍烹饪术),及地铁中阅读,大多情节离奇)。而在南亚的一些国家,连环画又被作为宣传宪法的工具,原因是那里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文盲,而连环画人人都能看懂。   德国一位体育教练设计了一种“静心连环画”,内容多为温馨、缠绵的故事,据说可帮助运动员在竞争激烈的比赛后恢复心情的宁静。另一种“病友连环画”则在英伦大行其道,其主要读者是绝症患者。编辑本段中国连环画发展历程萌芽时期  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壁画有《九色鹿本生》、《阁肉贸鸽图》等佛本生故事。   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 连环画--一支驳壳枪连环画形式上十分相近。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出现了用绢幡等形式来传播佛教。绢幡是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这是民间还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做“变 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一问题后来影响到了“诸宫调”等民间文学。宋到明清时期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插图的内容生动的表现了书本的精彩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宋嘉祐八年刊刻的《列女传》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图,连环画的形式已大致成型。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明代万历二十年的《孔子圣迹图》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时代,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被叫做“回回图”。清末至1949年前  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势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年),《申报》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因为那个时期摄影作品很少,这些新闻图画侧重纪实,有许多内容反映了机械文明的新事物和当时的风俗街景。这些内容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后来随着摄影事业的发达,这种形式的时效性已经无法能及,也就逐渐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 连环画--韩腊梅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的发展,此前连环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称呼上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为小人书。1925年-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岳传》的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是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后改为“连环画”。从1920年代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版式。 这一阶段的连环画题材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之外,由于舞台戏剧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场面和故事。受到有声电影的影响,人口冒气添加人物对白的“口白”开始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上文下图的脚本构图形式。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王先生》以一个平凡小人做主角,用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从1929年开始,《王先生》先后在《上海漫画》、《上海画报》、《时代漫画》连载,前后共连载了十年,是迄今为止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1947年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发表,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男孩子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个贫穷、正直的孩子,他倔强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乐平还以三毛在新社会生活为题材,创作了新作品。   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共产党实际控制的地区,连环画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有关共产党土地政策、抗日政策、宣传新婚姻法等内容的连环画作品,如吕蒙、亚君、莫朴创作的24开木刻连环画《铁佛寺》。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作品印刷收到当时条件的局限,流传下来的比较少,在1990年代后的收藏市场上十分抢手。繁荣时期  1949年后到1966年,连环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图画的通俗性,中国政府把连环画作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人民的文化生活,连环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   五十年代,由于毛泽东提倡艺术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因而,政府对连环画的出版单位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连环画行了重组,此后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进行。1951年底,一个以连环画为内容的期刊《连环画报》创刊。这期间的连环画作品呈现出有计划和有规模地进行选题、编绘和出版。这一时期政治上主张绘画从业者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另一方面由于连环画的发行量比较大,绘图者的报酬与其它以绘画为生的行业相比更为丰厚。这两种因素使许多人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连环画作品也有出现。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10册套《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原著,董子胃改编)从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毕,此后这套书共再版20次,印数达到3652万册,在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1957年,连环画《三国演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册,7000多幅画图,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不计其数的画家们暂时搁置了个人艺术创作,投入连环画的创作当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的国画大师。另外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下,如朱宣咸所画的《伟大的友谊》这类反映中苏友谊及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援助建设新中国题材的连环画,也流传甚广。连环画的创作者们不仅将各种古典小说、历史、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更由于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顶尖的一流画家,所以创造了中国连环画史上无以伦比的艺术高峰;除了已谢世的一些画家,凡寿致八九十年代的几乎都成为了中国画坛上的领军人物,足见从事这项工作的画家的实力非比一般。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后来的收藏品市场。 八九十年代后,人们屡屡提及要重创连环画的辉煌,但是时过境迁,现在从事连环画的画家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要想恢复昔日辉煌已不可能,所以那一时期的连环画已成绝响,乃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从影响上来说,这一时期的连环画确实起到了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对提升当时人民的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题材多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民众生活和建设热情,传统名著和神话题材也有表现,但要求符合新社会的价值观。由于,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际社会交流很少,外国题材的内容多是引进苏联的作品,宣传革命和社会主义。这期间还有一些介绍连环画史的专著诞生,使连环画的 连环画--海狮池畔创作理论更为丰富。停滞阶段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的连环画创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1年,周恩来“为解决下一代的精神食粮问题”批示恢复连环画出版,这个时期的作品都以宣传为主,八个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的内容成为题材,文革时期还出现了众多的改编题材的文革连环画,如《林海雪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文革时期出现的连环画并带有文革鲜明特征(如扉页印有毛主席语录或马恩列斯语录),遵循“三突出,红光亮”的原则,这一时期的作品称为“文革连环画”,其中八大样板戏称“文革样板戏连环画”。繁荣顶峰  1978年后,中国的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连环画专业,连续招生10年,于1990年撤销。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 连环画,这是以画种分工成立的国营专业出版社。   1985年后,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外国漫画、动画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小人书已经不是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连环画市场不断被影视媒体所抢占,鼎盛时期结束,小开本的连环画异不再出版,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满足人们收藏的需要。多数连环画名家回归本行,年轻的美术人才不再看重这种艺术形式,连环画的创作和销售市场出现难以回升的低谷。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连环画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1987年,连环画家贺友直受法中友协的邀请在法国昂古莱姆举办了个人作品展。现状  1990年代中后期,连环画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由于最初连环画售价十分低廉,而1990年后的收藏使其价位迅速抬升,尤其是一些名家作品和特殊历史时期作品,更是价格不菲。2005年春季,程十发的一部连环画原稿拍卖成交价是1100万元。编辑本段分类漫画连环画  漫画连环画首先在国外出现,它是在单幅漫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生幽默感喜剧效果是其关键所 漫画连环画图片在。我国的漫画连环画具有很长的历史,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丁聪、张光宇等画家早年都画过这类作品。丰子恺创作于1939年的《漫画阿Q正传》、1949年的《绘画鲁迅小说》均重印过多次。其作品笔法简练生动,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文学趣味,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叶浅予的连环漫画以犀利敏锐的笔法揭示了大都会市民生活的家庭境况、思想和行为,被称作“三十年代的上海世相图”,代表作有《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等。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系列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宜。1980年前后,其《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得以再版。作品采取国画加铁线双钩的素描法画就,且布局黑白相间,疏密适当。三毛头上三根毛的特征性细节描写,更是其神来之笔。张光宇是位擅长漫画与插图装饰画的画家,作品有《儒林外史》、《林冲》、《西游漫记》等。《西游漫记》计60幅,将《西游记》“故事新编”后用以讽刺现实。作品中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后来成了著名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原型。与张光宇具有同样装饰风格的董天野,以画小品式连环画见长,这种画一组可连载几日。其画风严谨,造型略带夸张却不失真,代表作有《孔夫子》、《急不暇择》等。至今仍十分活跃的丁聪于上世纪40年代创作了《现象图》、《现实图》、《阿Q正传图》等作品。曹涵美原名张美宇,是张光宇的二弟。1934年2月,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创刊,曹首创在该刊画连环《金瓶梅》插图,每期一幅,并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配以《词话》本中的摘录,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注意。不久,即出版了曹画的第一集。原计划一集集出下去,但1937年7月抗战爆发,刊物停办,连载中 连环画--警惕止。曹涵美创作连环画《金瓶梅》的势头并未稍减,先由《新中国报》发表,后结集出版。他画这部600幅画面的作品历时十年,前后风格变化很大。前期绘制手法传统,布景过于庞杂,人物不够突出,笔调柔软,缺少力度;后期线条挺拔老练,背景删繁就简,人物栩栩如生,有些场景参照了西洋素描笔法,颇具立体感。当时便有名家对他有“三易其作风,一笔不苟,独运匠心,一纸稿成,审视不再,偶有不如意笔,必毁重绘”的评价。万籁鸣、汪曼云等名画家对之曾有过高度称赞,董天野为之写道:“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构图,确是一种惊奇的发现。”贺天健曾著文曰:“曹君涵美,余老友也。工人物、铁线游丝。上规李龙眠、钱舜举,下法仇实父、改七芗,且自成一家。所作《金瓶梅》本事图,工致精能,吴友如无其秀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连环画史上的杰作后来便没有再版过。木刻连环画  木刻连环画也是产生过影响的一个种类。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 木刻连环画区的画家们便纷纷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来,当时成册的连环画有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力群的《刘保堂。小姑贤》、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军守备队的生活》、杨中流的《三勇士》、罗工柳、张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黄胡子被迫登龙门》、莫朴、吕蒙、程亚君的《铁佛寺》、任迁乔的《翻身》等,1933年鲁迅、郁达夫等译注了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木刻连环画,《铁佛寺》、《狼牙山五壮士》、《刘保堂。小姑贤》等作品受其影响,均采用了木刻连环画的形式。彦涵1944年创作于延安的《狼牙山五壮士》由周恩来转送给美国记者后,1945年美国的《生活》杂志为其印发了袖珍本。解放初期出品的木刻连环画代表作有《胭脂》、《杨门女将》等,之后,木刻连环画逐渐退出了这一领域。另外还有一些以民间工艺形式制作的非主流形式的连环画作品,如剪纸连环画《柳玉娘》、扎染连环画《草地与自由》、纸贴连环画《烽火戏诸侯》、布贴连环画《牧马老头》、拓印连环画《成语故事》等。1951年晨光出版社曾将力群的《小姑仙。刘保堂》重版;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将麦绥莱勒的《我的忏悔》、《一个人的受难》重版,这套书是1933年初版的。年画连环画  年画连环画属年画的一种,它以年画的形式印刷,并供张贴之用,但内容都取自连环画,经过有序组 年画连环画合后成为一组叙事完整的画面,兼具连环画的故事性、连续性和年画的渲染性、吉庆性,深受群众喜爱。其多为四条屏、八条屏,也有十二条屏者。早期的这类作品以木刻雕版套印的形式出现,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地都有过印制,清末民初出现了丝网版与石印版印制品,其内容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曲故事,如《西厢记》、《封神榜》、《三国》、《济公》等,这些画都是以重彩工笔人物画的形式出现的。解放后,其内容范围有所宽泛,如贺友直的《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婚姻法成全了两对好夫妻》,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程十发的《寓言故事》、《列宁和炉匠》,刘旦宅的《木兰从军》,刘继卣的《闹天宫》,王叔晖的《桃花扇》,董天野的《白娘子与许仙》、《火焰山》,罗盘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吴少云的《孟姜女》,张令涛、胡若佛的《猎虎图》,徐燕荪的《岳飞》,任率英的《桃花扇》,墨浪的《牛郎织女》,房绍青的《杜十娘》,张碧梧的《秋翁遇仙记》,冯国琳的《海瑞背纤》等精品之作都改印过连环画。其既有传统取材,又有新式表现,还有国外内容,既丰富了年画内涵,又使连环画得以更广泛传播,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当年出版这类作品最多的是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文革”期间,年画连环画换成了清一色的样板戏剧照。由于年画一年一换的特点,使之极不易保存,所以这类作品目前已很难见到了。影视连环画  影视连环画伴随着电影的产生而诞生,并随着其繁荣而繁荣。早在1943年,上海便出版了根据剧照印 影视连环画制的连环画《孔夫子》,1950年后陆续出版了《木兰参军》、《太平天国》、《攻克柏林》、《抗美援朝在前方》、《人民公敌蒋介石》、《离开莫斯科的日子》、《疸卡》等,后又出版了《甲午风云》、《永不消失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电影连环画作品。“文革”中,几个样板戏均有剧照连环画印行。上世纪80年代之前,几乎所有电影都伴有连环画的出版。据崔永元《不过如此》(华艺出版社2001年7月版)称,他便收藏有400本左右的电影连环画。电视连续剧出现之后,据其改编的连环画运用而生,但销路与先前的电影连环画不可同日而语。另一种电影连环画则根据电影故事绘制而成。上世纪20年代,国产电影刚刚起步,出版商便想根据电影故事绘制连环画,为赶时间,出版商便让画工轮流到电影院悉心观看,看毕即在老板为他们开的旅馆内夜以继日赶画。电影还未放完两轮,连环画册业已出版。其绘制粗糙,编辑草率,被人们叫做“跑马书”。卡通连环画  卡通连环画通常指连环漫画或以写实手法表现但又汲取了动画片的某些特点而编画成的连环画。因为 卡通连环画它派生于卡通片,所以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看上去像是画在纸上不会活动的卡通片;其通常篇幅很长,更强调故事性,往往以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贯彻情节。甚至卡通制作者就将画面组合叫做“分镜头”。与传统形态的连环画相比,卡通连环画在审美趣味、表达方式上似乎更适合于当下的“新新人类”,且已流行为某种社会时尚。它正成为科学与艺术、思想与技术、个性与共性的综合体,并在方方面面反映着最新资讯,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国际化交流、读图时代等新事物无不深刻影响着卡通艺术的发展,同时,卡通造型带来的视觉上的刺激,也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在传统连环画市场日渐萎缩的情况下,卡通连环画可谓一枝独秀。编辑本段连环画名家  经典连环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每一个画幅的绘制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和技法,体现了画家的不同风格,造就了一批批的连环画家。如1940年代的“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颜梅华、徐宏达),此外还有程十发、刘旦宅等。1950年代后的“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南北二刘”(“北刘”刘继卣、“南刘”刘旦宅)、王叔晖、贺友直[8]、戴敦邦、华三川、施大畏、李天心、李维定、王弘力等。1980年代后有“南雷北燕”(雷德祖、高燕)

河北法学期刊级别分类名单

你所说的“C类”应该是CSSCI收录的期刊吧?请对比下面的两种核心期刊中法学学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法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21种)1 中国法学2 法学研究3 中外法学4 法学家5 法商研究6 法学7 现代法学8 清华法学9 政法论坛10 法律科学11 法制与社会发展12 政治与法律13 法学论坛14 政法论丛15 法学评论16 知识产权17 环球法律评论18 比较法研究19 当代法学20 法学杂志2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D9 法律(共28种)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法商研究 法学 政法论坛 现代法学 法律科学 中外法学 法学评论 法制与社会发展 比较法研究 法学家 环球法律评论 法学杂志 法学论坛 当代法学 政治与法律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刑事法杂志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河北法学 法律适用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人民检察 知识产权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清华法学

比如: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

中国法学

我来告诉你,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不是核心期刊。法律类核心期刊为下面这些: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法学家 10政法论坛11人民检察 12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河北画报期刊级别划分

《消防时代》周刊是西部地区唯一消防安全期刊《北京消防》月刊 《甘肃消防》月刊 《河北消防》双月刊《云南消防》双月刊

中国消防在线%D6%D0%B9%FA%CF%FB%B7%C0 员会评选出的项目,在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中国消防》、《消防科学与技术》、《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三本刊物(以下简称“三刊 这里有一些%CF%FB%B7%C0%BF%AF%CE%EF&ft=all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中国消防》、《消防科学与技术》、《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网站:中国消防在线、中国消防企业在线 最有名的是《中国消防》,其他各省消防总队自己也有办类似的刊物,你找他们要,是不要钱的另外也有《消防科学与技术》、《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等等书籍。主要网站:中国消防在线、中国消防企业在线 关键是看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你想要做什么广告,一般的广告可能不行。你买一本看上面的联系信息就可以知道了,《中国消防》好像也要卖的,不过可能少,找不到就去当地消防机构咨询,他们很多的,给你几本也是消防宣传

- 《北京消防》 - 《河北消防》 - 《商报消防》 - 《消防天地》 - 《飞翔119》 - 《火警》 - 《上海法治报·上海消防》与《上海消防》 - 《安徽消防》 - 《浙江消防》 - 《山东消防》 - 《江西消防》 - 《湖北画报•楚天消防》 - 《荆楚119》 - 《长江商报·江城119》 - 《今日安报·消防周刊》 - 《湖南安全与防灾•消防》 - 《海南消防》 - 《平安广西》 - 《广东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版》 - 《消防与生活》 - 《云南消防》 - 《安防科技•三秦119》 - 《青海消防》 - 《新疆经济报•消防专刊》

那年是文化大革命第一年。《人民画报》是中国国家画报,于1946年8月1日创刊于河北省邯郸市,由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人民画报社编辑出版,1948年5月《晋察冀画报》与《人民画报》合并,改出《华北画报》。1950年7月《人民画报》在北京府前街石碑胡同甲22号重获新生。它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新中国许多领导人曾为《人民画报》题词。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为《人民画报》题写刊名。现今社址在北京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3号。1963年,《人民画报》期印总数突破50万册;1972年,期印总数突破100万册,创造了中国期刊发行的历史之最。2018年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荣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