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黄河文学杂志社

发布时间:

黄河杂志社黄风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新石器时代中期,散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上的黄帝族,和当时的蚩尤族、炎帝族同为中国远古时代的3个部族。他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后来炎帝联合黄帝攻杀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人民逐渐融合,并定居在陕、甘、晋地区,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商王朝的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他的势力范围已达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称为殷帝国。殷朝的文化相当发达,与当时的埃及、巴比伦并称为3个古代帝国,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还保存着刻画挺秀、文句严密的甲骨书和美丽细致的青铜器皿。可是,在3个古代帝国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数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古国的文化就在黄河的怀抱里发祥。殷朝以后,直至北宋,近2500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称长安),从西汉至隋唐,先后有11个朝代建都于此,历时 1100多年,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阳,先后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近千年,故称“九朝古都”。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云集于洛阳,为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的斗争也接连不断。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铜马、黄巾,隋末的瓦岗军,唐朝的黄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黄河流域这块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是中国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据地,直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水文特征源头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在现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阿尼玛卿山,离黄河源头还有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

黄河,古称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黄河典故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与黄河有关的掌故是很多的,都与黄河的水文地理特性有关。 那些王朝与黄河有关:夏商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华夏文化,汉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太极图是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太极图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通过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人族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区文化积淀厚重,历代名家辈出。这里是河图洛书的发源地,研究易经的人寻根拜祖,哪个不到河洛汇流处?这里是少林拳,太极拳,轨迹拳,苌家拳的发源地,欲学武术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我们依托资源的优势,开设河洛讲坛,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之内,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 化形成的直接源头。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通过艰辛努力,释读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殷墟确实属于商代晚期都城,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关于有商一代历史的基本可信。 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市发现了属于商代早期的二里岗遗址,几十年来的田野考古工作证实,二里岗遗址是一座商代早期大型城址,其中有规模巨大的城墙、数量众多的宫殿建筑遗址,有重要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还有一些“重器”——大型青铜礼器的出土。这就说明该遗址不是一般的大型城址,而应该是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之一。80年代初,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配合首阳山电厂基本建设时,在偃师县城和塔庄一带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商代早期城址。此后,考古发现了这座城址的宫城遗址及其中多座宫殿建筑遗址,勘探了“小城”和“大城”城墙与范围,发掘了城门遗址、库房遗址和一些手工业遗址,清理了同时期的若干墓葬。通过对这些丰富考古资料的深入、全面、系统的考古学研究,证明偃师商城遗址与郑州商城遗址同样是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而且偃师商城还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保存着宫城与郭城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从考古学上解决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问题,从而使安阳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区找到源头。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找到了早于安阳殷墟商代遗址、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大型建筑遗址。其后,这里又发现了数十座大型夯土建筑遗址,考古工作者全面发掘了其中的第一、二号大型建筑遗址及其它宫殿建筑遗址。研究表明,这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遗址。除此之外,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围绕这一大型夯土建筑群遗址的围墙遗迹,初步研究确认这是宫殿建筑群周围的宫城遗迹。在二里头遗址范围之内还发现了制铜手工业作坊遗址、贵族墓葬、重要的青铜礼器、玉器等遗物。上述一系列考古发现证实,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二里头遗址,不但早于安阳殷墟遗址,也早于郑州商城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据此,学术界一般认为以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不但是一处重要的、典型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还是一座夏王朝的都城遗址,即历史文献所说的“夏墟”。正是由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不但确定了夏代后期的都城遗址,而且使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更为突出。 河洛地区的夏商王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早期王国。在同时期的当今中国范围之内,各地没有比夏商王国对以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影响更大、更为重要的王国。寻找直接产生夏商王国文明的考古学文化,是实施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体文化。 近年来学术界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中,由于辽西红山文化、江浙等地良渚文化的考古新发现,一种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地区、“多元”学说比较流行,而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关键性作用却被忽视。我认为,考古学文化与古代文明在学术概念上不是等同的,不能因各地考古学文化的不同就推导出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多元”。有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反映出从史前向“文明”的过渡,甚至从中还能看到文明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但大多数考古学文化则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文明化”进程发展,被先进的考古学文化所“同化”、“融化”,也有极少数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趋于“石化”,近代的民族学资料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许多生动例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历史道路,也基本上遵循着上述历史发展过程。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文明化”过程中,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考古学文化社会群体,基本在相同时期或稍有先后进入“文明”时代,形成“万邦”、“万国”的局面。但是这些“万邦”、“万国”,是否即真正具有科学意义上的、数以“万”计的“国家”,这还是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学术课题。作为科学常识而言,这些“万邦”、“万国”对以夏商王国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影响不可能是等同的,进而言之,即使当时的“万邦”、“万国”文化对河洛地区的夏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于河洛地区的夏文化及华夏文明也不可能是河洛地区以外的“文明”所造就的。这是因为,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新资料说明,夏文化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也就是说夏文化基本上是河洛地区“土生土长”的考古学文化。我们承认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对同时期及其后的中原地区、河洛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作用,但是河洛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的源头,只能是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而不是红山文化或良渚文化,更不是中原地区以外的其它考古学文化。因此,我们以为,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源头来说,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从对夏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说到黄河的航运,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因此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秦粟输晋,泛舟之役"的记载。西汉及唐朝均建都长安,利用黄河及渭水水道,沟通运河、江淮,使长安运输便利,成为国际大都市。但黄河上中游河段险滩多、水流急,中下游泥沙多,不利于航行。自清末以来,公路、铁路兴起,航道久不整冶,黄河水运遂告衰败。 历史上曾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但黄河的水能变清吗?黄河水在青海境的河段是很清的,但流经黄土高原后,各支流带入大量泥沙。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结果,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在每年入黄的泥沙已非人力所能控制,虽经长期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减少泥沙50%,但至下游仍有8亿吨,黄河仍然清不了。出圣人是很难的喽。出了圣人,首先把黄河治好,这句话就改做了"圣人出,黄河清"了。 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龙门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北距壶口瀑布65公里。龙门之南就是开阔的关中平原了。黄河水从狭窄的龙门口进入宽阔的河床中,河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龙门之形成,因其东龙门山和其西梁山各申出山脊,相互靠拢,成为一个只100多米宽的狭窄口门,束住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而出了狭谷后河谷变宽,水位骤降,落差很大,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就是指跳跃此处。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争跳这个成龙的门关。能跳过者,立时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传说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博,奋斗不息。古人认为此龙门峡为大禹所开,故又称之为"禹门口"。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64倍。 黄河有一个马蹄形的大弯叫"河套"。俗语云:"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本来自西而东的黄河由甘肃到了宁夏的中卫,沿贺兰山转而向北,至内蒙古的临河受阴山阻挡又折而向东,到托克托县突然掉头,沿吕梁山南下,绕了一个大弯,这个特有的大弯曲,好比套在宁蒙平原上的一个大布套,所以人们称这里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贺兰山、大青山,东到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南达鄂尔多斯高原,北抵狼山、大青山,纵贯宁夏、内蒙。宁夏部分称西套,也叫宁夏平原或银川平原;内蒙部分称东套,并又分为前套和后套,统称为河套平原。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人们兴修了许多引黄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灌区,使得粮棉富足,"塞上江南"。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黄河的泥沙。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我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35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三门峡 "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的由来。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大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峡谷是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人们把这三股水路分别叫做"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由此而来,鬼门、神门中水势险恶,仿佛只有鬼神才能通过;而人门则水势稍缓,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难行。如今"三门天险"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亘峡谷的大坝,像一条银色的缎带把山西、河南两省连接起来,这就是1957年动工兴建的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历史上,黄河多次决泛,纵横乱流,河道大幅度摆动,导致黄淮之间大面积地区经常蒙受惨痛灾难,历代统治者都把治河做为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十分重视冶黄工作。1952年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就选择了黄河,并把公元1855年兰考东坝头铜瓦厢决口处作为视察的重点。他从济南砾口到徐州黄河故道,兰考到开封北郊柳园口,从邙山脚下到黄河北岸的人民胜利渠,在这次视察中,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 渭水 "泾渭分明" 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混,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有人还就此撰文,认为是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泾清而渭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乌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泾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78亿吨,平均含沙量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来泾渭会合处看"泾渭分明"的人不少。现在,当地人已经准备开发这一旅游资源,利用游艇,载送游人到"泾渭分明"去看。 --------------典故与名篇------------- 紫气东来 周昭王二十年,函谷关关令尹喜,见东方紫气缭绕,云蒸霞蔚,登上关前土岗眺望,见一位老者(老子)骑青牛自东而来。便力挽老子在此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后人为了纪念这一盛事,将尹喜登高远瞩的土岗起名为"望气台",并在土岗上修建有三丈多高的"瞻紫楼",取"紫气东来"之意。 假虞灭虢、唇亡齿寒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欲借虞国之道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谏道,虞虢之间的关系就好象嘴唇和牙齿一样,互为表里,嘴唇剥去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灭亡了,虞国将跟着灭亡。虞公不听宫之奇之言,答应晋国借道。结果,晋灭虢后回师,又灭了虞国。 鸡鸣狗盗 战国齐公子孟尝君,以养士称,广致人才,威望日增。秦昭王知道后,拜为相。后引起秦王手下一些人的嫉恨。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求助于昭王幸姬。幸姬想要狐白裘。孟尝君座客有能为狗盗者,夜入秦宫,学为狗偷,得狐白裘献幸姬。于是幸姬为言昭王,孟尝君得释。孟尝君飞车东逃,欲出函谷关。昭王悔,着人驰传以追。当时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夜半至关下,恐人追至。座客中有能为鸡鸣者,遂学鸡鸣,孟尝君遂出关。 周召分陕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用武王弟周公旦、召公爽辅政。当时,天下很不稳定,周、召二人决定分陕而治(分陕的具体位置,《水经注》说以陕城或陕陌为界,《括地志》则说以陕原为界)。这样,周公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方新发展的地方;召公的责任则是进一步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后方,为周王朝进一步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古籍所称"陕西",均指今陕县以西。元明之后,陕西省之得名,亦源于此。 召公遗爱 周公、召公分陕而治,陕县以西由召公治理。相传他下乡视察时,就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地方官吏要群众腾出房屋让他休息,烧茶备饭招待他,他马上制止了,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召公还在棠梨树下受理民事,听讼决狱,他秉公而断,使民无冤抑,把他分管的这一块地面治理得有条有理,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召公死后,人们思念他的政绩,怀念棠梨树,写成甘棠的诗篇。浓荫郁葱的甘棠树下,留下了召公一颗体恤民情,广施仁政的博爱之心,也留下了"召公遗爱"的千古美谈。 杜甫夜宿石壕村子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于受房官一案的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洛阳行至华州。此时,正值安史之乱,途中夜宿石壕村(今陕县观音堂镇甘壕村)时,发现这里征兵之残苦较之新安所见更甚,不是白天来抓兵,而是夜间来捕捉。他亲眼目睹一老翁翻墙外逃,老妇苦苦哀求并说全家的不幸:"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唯有乳下孙------。"这使人闻之落泪的话语,更加激发杜甫忧念时世,俯就弱者的高尚情操,于是挥笔写就千古名篇《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渑池会盟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谦颇为赵将伐齐有功拜为上卿。时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诈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王从缪贤荐,遣蔺相如出使秦国。相如不辱使命,既挫败了秦王阴谋,又完璧归赵。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赵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勿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秦盆缶,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悦,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人们都知道包公铡过驸马、国舅,但包公铡河防官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北宋时,黄河从现在的河南滑县穿过,向北流去。传说包公铡河防官的事就发生在滑县。 包公刚坐开封府,滑县连续三年点雨不落,田地旱得横七竖八裂成缝,像铺了一张张乌龟盖,庄稼颗粒不收,老百姓缺粮断炊,纷纷推车挑担,背井离乡去逃荒要饭。包公把滑县的灾情奏明皇上,请旨去放赈。皇上应准命包公去滑县救灾。 包公带领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离了开封府,走了半晌,天空突然聚起阴云。包公看看天阴起来,心里叨念:下点雨吧,能赶上种麦,明年百姓们的日子会好些。过午,黄豆般的雨滴扑扑嗒嗒地落下来,一阵比一阵紧,只一袋烟的功夫,,地上哗哗流起水来。包公只有住下,等雨过天晴再走。 久旱不雨,下起来没个头,直下了八九天。逃荒在外的人,听说家乡落了雨,纷纷冒着风雨起程回家,打算赶节令趁墒种庄稼。 那时在滑县的河防官是个见钱眼开、手狠心毒的家伙。他见黄河年年决口成灾,河防官打着治水招牌,明里贪暗里拿,白花花的银子向家里流,眼热得很。他用了两年功夫,在朝里托人保举,下边四处打通关节,银子花了几百两,终于坐上了河防大臣的宝座。他到了黄河边,心里美滋滋的想:治水堵口是拿钱往水里扔,没个数没个影,咋鼓捣都行,我这下该发财了。谁知道事情尽不如人意,他上任以来,年年坑塘没水河沟干,别盼黄河决口了,干旱得黄河连底都露出来了。当了三年河防官还没见银子的面,真败兴。他不想再混这个差事了,写了辞呈,准备送进京,另找能摸弄钱的门儿,正好遇上这场连阴雨。 天像漏了底,雨紧一阵,松一阵,河防官的辞呈不能送了。一道闪电一声雷,风交雨,雨夹风。呼噜噜——咔嚓!随着一声沉闷的炸雷,一个心腹校尉慌张推门进来。 校尉结结巴巴地说:“大人,黄河涨水了。” “好!” 校尉眨眨眼,心想:黄河涨水,百姓受苦,有啥好!他哪里知道河防官正打如意算盘哩。 校尉向前凑了凑,说:“这天有下头,怕——”没等他说完,河防官就瞪眼了:“少啰嗦,还不忙去!”校尉碰了个没趣,起身走了。 猛然,河防官心里一亮,呼地窜出来,顾不得大雨浇头,喊回来校尉,问清了黄河水情。回来后,他在屋里手托下巴一阵儿思索,歪点出来了:黄河涨水,送上门的发财机会,一不做二不休,我把大堤一扒,来个大决口,让皇上老儿拨银两堵口吧! 河防官想定主意,连夜指使心腹校尉,用银子哄一班人,爬上黄河堤,扒开一个豁口。雨水一冲,河水一涮,口子开了几丈宽,黄河水咆哮着向东流去。刚逃荒回来的老百姓,又遭了水灾,屋倒人亡,哭叫声令人寒心。河防官令人扒堤的同时,修好奏章:黄河在滑县决口成灾,请拨白银三万两,以作堵口治水之用。 皇上见了奏章,大惊失色,唯怕淹到开封。银两呢,国库又没有,就下旨,叫包公带的银子和粮食转给河防官。 雨慢慢住了,包公启程。一路上逃难的百姓成群搭伙,连绵不断。包公心里奇怪,下了雨,该回家了,为啥向外跑?一打听,是黄河决了口,水已淹到濮阳。 包公傍黑到了滑县,走上大堤,看看只有大半槽水,咋会决口哩?这时有一群老百姓头顶状纸,口呼青天大老爷,跪在包公面前的泥水中。马汉接过状纸递给包公一看,啊!状告河防官扒堤。包公倒吸了一口凉气,压住怒火,细听告状百姓讲明情况: 原来,这几个人见老天爷落雨,从外地沿黄河堤回家。他们归家心切,连夜赶路,快到家了,却见堤上有灯火闪动,走近一看,是河防大人的部下在扒堤。几个人扑上去拦阻,双方叮叮咣咣打起来,结果被抓住两人,其他人见势不好就跑了。河防官怕走露风声,把抓住的两个人扔到黄河里,四下查寻跑走的那几个人。 包公听后气得眼冒金星:你河防官扒堤淹百姓,我轻饶不了你。河防官为啥扒堤呢?包公正细想的当儿,只听一声高喊:“圣旨到!”包公接旨,才知道皇上命他把银子、粮食全交给河防官。噢!包公这才明白,河防官为的是银子呀。 包公晚上住在河防官的官府里。河防官收了包公带来的一万两银子、一万石粮食,心里乐哈哈的。 夜里,河防官睡不着,一会儿盘算这次能捞多少银子,一会儿想起自己扒堤,不由得心虚害怕,疑神疑鬼,心口怦怦乱跳。三更天了,河防官还睡不着,对着大柜里的银子,高兴得嘿嘿直笑。笑声未落,笃笃笃,一阵打门声。“吱扭”,门被硬推开,进来四个浑身穿白、披头散发、坦胸赤脚、身上水淋淋的人。河防官一惊,哎呀!这,这是淹死鬼吧?吓得河防官胳膊直筛糠。 河防官战战兢兢地问:“你们来干什么?” “你扒黄河堤,把我们淹死,今天报仇来啦。” 河防官头发直立起来,吓得尿了一裤裆。他镇镇神儿,说:“我是皇帝命官,河防重臣,护堤治水,怎能扒堤?” 四个“淹死鬼”对着河防官厉声说:“你还不认帐,把你拖出去仍到黄河里。”说着,这个抓头发,那个拽胳膊,个个露出凶 相。河防官两腿一软,跪在地上,又磕头,又作揖,连喊饶命。 抓头发的“淹死鬼”问河防官:“堤是不是你扒的?” “是,是。” “堵口的银两能不能分给我们一些。” “能,能。” “好,这就饶你。” 河防官头拱地,嘴里不住地说:“谢谢诸位魂灵!” 扑哧,河防官被踹了一脚,一屁股歪在地上,抬头一看,吓了一身鸡皮疙瘩。面前站的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地上扔了一堆湿衣裳和假面具。河防官这才醒过来,自己上了当。 河防官指着四个人说:“这是什么意思?” “把他拿下!”门外一声喊,包公进来了。包公嘿嘿一阵冷笑,说:“河防大人,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天,百姓们听说包公要在黄河堤上铡河防官,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纷纷来看热闹。午时三刻,包公一声“开铡”,河防官的脑袋搬了家。刽子手把河防官的尸体扔到决口里。百姓们还不解气,用砖头、瓦块、土坷垃向尸体砸去,千人投,万人扔,转眼竟把决口堵住了。

黄河文学杂志社

黄河文学杂志社

2011年3月25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宁夏文联、宁夏作协、银川市委宣传部、上海文艺出版社、银川晚报和黄河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郭文斌长篇小说《农历》研讨会在京召开。 研讨会上,专家就《农历》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大家认为:这是一部试图续接传统和谐力香火的长篇,是一部在民间传统中寻找灵魂复苏力的长篇,是一部在田园牧歌中寻找永不遗忘永不迷乱永不被物质制约的根本幸福的长篇,是一部试图展示善的繁枝茂叶的长篇,是一部以美学方式探讨中国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长篇。整部小说对传统农耕文明和民间乡土文化的梳理与描绘,真实感人,显示了作家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语言功底。《农历》一书的创作,郭文斌历时12年,就长篇《农历》,郭文斌这样表达他的写作初衷:“奢望着能够写这么一本书:它既是天下父母推荐给孩子读的书,也是天下孩子推荐给父母读的书;它既能给大地增益安详,又能给读者带来吉祥;进入眼帘它是花朵,进入心灵它是根。我不敢说《农历》就是这样一本书,但是我按照这个目标努力了。”2011年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61名评委通过实名投票,在京决出了5部获奖作品,至此,历时半年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正式落下帷幕。本届评奖中,宁夏作家郭文斌的作品《农历》获得提名,以第七名的成绩进入十强。郭文斌在屡获大奖之后说到,“喜欢能给人带来安详、温暖的文字,那些能提醒你向往美好的东西,能唤醒你的灵魂,能让你对世界万物心存敬畏、感激,能让你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能使人心生宁静的文字,就是好的文字。随笔集《寻找安详》由2010年由中华书局重磅推出之后,广受好评,一印再印,读者评价《寻找安详》填充的是现代人因为价值多元而找不到北或者信仰危机带来的内心空洞,更为准确些说填充了社会转型时期终端价值观的空档,在人们最饥渴的时候送上了一杯可口的安详茶,在人们最疼痛的时候送上一剂有效的止痛药,在人们无家可归的时候给人们指出一条离家最近的路。长篇小说《农历》创作历时12年,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汪政先生特别看重这部长篇的教育意义,他说:“《农历》并不是一部有关历法的科普读物,郭文斌要表达的比单一的农历、传统世俗节日要多得多的文化释义与文化情感。他试图以农历为依傍,演绎传统文化对生活的意义,塑造较为典型的传统文化人格,叙述个体在这个文化系统中的养成。”他说,节日化的“日常生活最能彰显文化的根基,也最能使人从中得到浸染与化育。”由郭文斌主编的文学期刊《黄河文学》,经过改制,刊物质量不断提高,作品屡屡被其他报刊转载或收入作品年选,在文学期刊界也不断夺人眼球。

理科的还真没什么 文学倒是有 朔方 满有名气的

读者,青年文摘,看你什么性质的了,自己去书店看看啊,看性质和你文章差不多的杂志,不买就把出版社地址信箱什么的记下来。

《黄河》杂志社

刊期: 月刊ISSN: 1000-1379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英文期刊名: Yellow River | Yellow River简介: 《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

张锐锋,男,1960年12月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曾做过农民、工人,后在《城市文学》杂志社,《黄河》杂志社任编辑。1990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山西省文学院院长。一级作家。

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社

黄河文艺杂志社

黄河文艺出版社是国家书号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批准成立,并在中国ISBN 中心注册的出版者所出版的专题出版物。中国标准书号的使用,对出版业而言,除有助于图书出版、发行、经销、统计与库存控制等管理外,便于出版物的国际交流;对图书馆等数据单位而言,可简化采购、征集、编目、流通、馆际互借等工作。出版社、书商、经销商及图书馆可以依据中国标准书号,迅速有效地识别某书的版本及不同装帧形式,不论原书以何种文字书写,都可利用中国标准书号以电话传真或在线订购,并藉计算机操作处理,节省人力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并在中国ISBN 中心注册的出版者所出版的专题出版物。

诗刊:100026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星星诗刊:610012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诗歌月刊:230021合肥市大钟楼邮政局518信箱 诗选刊:050021石家庄市槐北中路192号 邮箱 绿风诗刊:832000新疆石河子市北二路艾青诗歌馆 黄河诗报:250001济南市经六路117号 诗潮: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邮箱刘川 青春诗歌(已停刊,成《中国诗人》刊中刊):130051长春市青岛路副7号7门201张常信工作室 诗林:150010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 散文诗刊:413000湖南益阳市长坡路8号 扬子江诗刊:210024南京市颐和路2号 主编:子川 Z 新国风诗刊:100073北京73号信箱17分箱 中国诗人:110041沈阳市大东区大什字街62号富仕家园《中国诗人》编辑部 诗前沿:101101北京通州区翠屏北里16号中国长城学会孙文涛 乡稻诗报:124000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渤海路129号市群艺馆欲凝 人民文学:同诗刊 青年文艺家:同上 中国作家:100720北京沙滩北街2号 当代:100705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十月:100011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顾建平 青年文学:100708北京东四12条21号 邮箱柳宗宣 中华散文:同当代 散文选刊:450003郑州市经七路34号 散文天地:350002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 昆仑:100081北京白石桥路42号 北京文学:100031北京前门西大街97号 中国校园文学:100037北京百万庄南街14号 收获:200040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上海文学:同上 萌芽:200040上海市延安中路839号 文学报:200031上海市湖南路105号 天津文学:300040天津和平区新华路237号 散文:300020天津市张自忠路189号 女子文学:石家庄市平安南大街道办事24号 散文百家:054001河北邢台市顺德路136号 山西文学:030001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 都市(文学双月刊):046000太原市南肖墙2号 赵少琳“对抗与碰撞” 黄河:同山西文学 草原:010010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乌兰察布西路318号 散文世界:100007北京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黄河文学:750004银川市民生街23号 鸭绿江:110041沈阳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芒种: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9号 作家:130021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春风:130061长春市同志街5号 北方文学:150001哈尔滨市南岗区理治街2号 刘云开 钟山:210009南京市湖南路10号 雨花:同扬子江 青春:210018南京市成贤街43号 江南:310006杭州市还城西路33号省府4号楼11层0571-85118261 85118963 E: 或 jiangnan- 诗歌编辑 米女 东海:同上 西湖:310006杭州市延安路市府综合楼 文学港:315000浙江宁波市药行街220号 清明:230001合肥市芜湖路168号同济大厦 福建文学:350002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 厦门文学:361005厦门市文联大厦 星火:330046南昌市八一大道371号 创作评谭:同上 山东文学:250001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 时代文学:同上 芳草:430010武汉市汉口解放公园路44号 长江文艺:430071武汉市东湖路417号 报告文学:430022武汉解放大道新育村66号长江文艺出版社 母语:410003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 芙蓉:410006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湖南文艺出版社唐朝辉0731-8882332 13017184164 作品:510635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号 广州文艺:510030广州市文德路170号 广西文学:530023南宁市建政路28号 诗歌组冯艳冰0771-5649102(办)5624354(传) 南方文学:541001桂林市榕城路41号 天涯:570003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1号楼六层《天涯》杂志社 四川文学:同星星 红岩:630015重庆市中山三路重庆村30号 青年作家:610016成都市北新街44号 山花:550002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花溪:550001贵阳市醒狮路27号 滇池:650216昆明市文艺路3号市文联 边疆文学:650031昆明市翠湖北路1号 西藏文学:850001拉萨市北京中路85号 0891——6822382张世文 唯色 延河:710001西安市建国路83号 延安文学:716000延安市七里铺文艺之家大楼 美文:710003西安市莲湖巷2号 百花:710003西安市西七路169号 长安:同美文 飞天:730000兰州市东岗西路586号 阳关:735000甘肃酒泉市西大街 金城:730030兰州市文联 红柳:733000甘肃武威市北关西路25号 中国西部文学:830000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22号 绿洲:830002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 朔方:750004银川市文化东街23号 青海湖:810008西宁市五四西路1号 文苑:751100宁夏银南地区文联 鹿鸣:9014010包头市金融大厦7楼 灵水:530001广西南宁市明秀路18号 大家:650001云南昆明市书林街100号 书城:200001上海市汉口路300号2101——2103室 阳光:100013北京安外和平里9区1号010-64463817 64204251 文学与人生:330009南昌沿江路77号市文联大厦 魏小英 中国铁路文学:100054北京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称T:010-51873628 E:tlwx- 大开发诗刊:550003贵阳市浣纱路66号省招生办10楼()T:0851-5660641 E: 国际华文诗刊:361012厦门市七星西路150号惠祥花园E栋602室 E:A T:0592-5076163(传) 8810475 新诗界:100083北京德外北沙滩1号E: 中西诗歌:510410广州市黄石东路434号14栋303信箱 温志峰E: 拉萨河:850000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江苏东路 红豆:530012广西南宁南环98号 0771-2615643 2615374 E:

抱歉,找不到,给你一些信息把《黄河文学》(双月) 750004 宁夏市民生巷35号 电话:6027572 博客工厂:阿尔主持 《上海文学》 200040 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021-54031961 《天涯》 570203 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1号楼6层 0898-65332803 《北大荒文学》(双月) 15009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闽江路222号 0451-55196636 中国诗歌扫描 赵亚东主持 《当代人》 050000 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市庄路66号 0311-87045831 燕赵诗坛 浪波主持 《清明》《安徽文学》 230001 合肥市芜湖路168号同济大厦6层 05551-2884295 当代诗群 诗歌板块 赵宏兴主持 《地火》 100011 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112号西237室 010-62385121 流韵 北原 安琪 《滇池》 650233 昆明市新迎小区文艺路28号 0871-33113659 诗歌 邹昆凌主持 D 《中国铁路文艺》 510080 广州市东山小东园14号10楼 020-61326579 ZGTLWY@21CNNET 《鸭绿江》 110041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024-88501310 诗歌主持 柳云 《边疆文学》 650031 昆明市翠湖北路1号 0871-5154667 七彩诗坛 《北方文学》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理治街2号 0451-82715209 刘云开 北林主持 《广西文学》 530023 南宁市建政路28号 0771-5645703 诗歌 冯艳冰 《芒种》 110003 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024-22828718 诗歌:张启智 王霆 《都市文学》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南肖墙2号 赵少琳 0351-2028910 《朔方》 750004 银川市文化东街59号 0951-3971032 诗歌:杨梓 《西湖》 310006 杭州市延安路472号市府综合办公楼 0571-85811487 汉诗节拍 游离 《长江文艺》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翠柳街1号 诗歌阵地 《青海湖》 810008 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1号 0971-6306871 青海湖诗会 《青年文学家》 161000 齐齐哈尔市新明街党政办公中心大楼1819室 诗歌星空 王长军 《红豆》 530023 广西南宁建政路3号 0771-5664408 诗歌部落 黄土路 《飞天》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668号 0931-8856211 诗歌:子衿 《福建文学》 350002 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 0591-83711725 《山西文学》 030001 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 0351-3075443 《雨花》 210024 南京市颐和路2号 《北京文学》 100031 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 真情写作:白连春 010-83163255 《岁月》 163311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新村晚报大街3号 0459-6395194 经典诗歌 《草原》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西路318号内蒙古文联 0471-4920632 辛杰 《作品》 510635 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七楼 020-38486216 《红岩》 400015 重庆市中山三路125-5号 023-63617224 中国诗展 冉冉 《延安文学》 716000 陕西延安市七里铺文艺之家大楼 0911-2493416 诗读本 阎安 《人民文学》 100026 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楼 汉诗 朱零 商震 《关外文学》 121000 锦州市和平路三段82号 《文学港》 315010 宁波市柳汀街150号 0574-87312087 现代汉诗 荣荣 《红海滩》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文艺大院 0427-2889676 诗歌星空 宋晓杰 -------------------------------------------------------------------------------- 2 回复:文学杂志地址 刊 名:延河 刊 期:月刊 主办单位:陕西省作家协会 协办单位:杨凌思强生物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编 辑:延河编辑部 出 版:延河文学月刊社 主 编:陈忠实 执行主编:子 心 副 主 编:张艳茜 社 址:西安建国路83号 邮 编:710001 电 话:029-87420685 -------------------------------------------------------------------------------- 3 回复:文学杂志地址 刊 名:雪莲 刊 期:双月刊 主办单位:西宁市文学艺 术界联合会 编辑出版:《雪莲》编辑部 主 编:方 标 副 主 编:刘会彬 责任编辑:朝 阳 美术编辑:光 琪 社 址:西宁市黄河路90号 邮 编:810001 网 址: 电子邮件信箱: 电 话:0971-6142588 传 真:0971-6142475 ________________ 刊 名:十月 刊 期:双月刊 主办单位:北京出版社 编 辑:十月杂志社 出 版:北京出版社 主 编:王占君 副 主 编:陈东捷 周晓枫 宁 肯 热线订阅电话:010-82028032 联 系 人:伊丽霞 社 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电 话:010-62049809 传 真:010-62043679 邮 编:100011 ______________ 刊 名:山西文学 刊 期:月刊 主 办:山西省作家协会 出 版:山西文学月刊社 主 编:韩石山 执行副主编:朱 凡 副 主 编:毕星星 鲁顺民 尚随刚 编辑部主任:姚 霓 本期责编:陈克海 地 址: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 邮 编:030001 电 话:0351-3075443、3276571 E-mail:SXWX 网 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刊 名:六盘山 刊 期:双月刊 主办单位:宁夏固原市文联 编 辑:《六盘山》编辑部 主 编:火仲舫 副 主 编:李成福 文玉霞(执行) 主编助理:单永珍 李 方 地 址:宁夏固原市委员院内 邮政编码:756000 电 话:0954-2032531 传 真:0954-2026712 _______________ 刊 名:辽河 刊 期:双月刊 主办单位:营口市文学艺术界 联合会 编辑出版:辽河杂志社 主 编:白凤德 责任编辑:沙 爽 孙玉英 李亚贤 刘亚丽 社 址:营口市辽河大街 互助里29号 邮 编:115000 电 话:0417-2636715 电子信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刊 名:黄河 刊 期:双月刊 主办单位:山西省作家协会 编辑出版:黄河杂志社 主 编:张 发 副 主 编:谢 泳 刘 淳 社 址: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 邮 编:030001 电子信箱: 电 话:0351-3285693 ____________________ 刊 名:福建文学 刊 期:月刊 主办单位:福建省文学艺术界 联合会 编辑出版:福建文学编辑部 主 编:黄文山 常务副主编:施晓宇 副 主 编:林如求(执行) 编辑部主任:郭志杰 第二编辑室主任:石华鹏 第三编辑室主任:贾秀莉 美术编辑室主任:陆广雄 责任总校:鲁 青 地 址:福建西洪路凤凰池 邮政编码:350002 电 话:0591-83711725 0591-83712649 本刊网址:fj- 电子信箱: ____________________ 刊 名:东方文学 刊 期:季刊 出 版:香港东方文学编辑部 社 长:周明 主 编:邱洁 副 主 编:吕伦 江改银 常务副主编:张瑛 编辑部主任:卢立霞 王英 本刊地址:河北省邢台市顺德路136号《东方文学》编 辑部、北京市100102-108信箱 社 址: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808室爱心出 版公司 邮 编:054001 电 话:0319-3166272、2359869 电子邮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刊 名:广州文艺 刊 期:月刊 主办单位: 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 辑:《广州文艺》编辑部 出 版:广州市文艺报刊社 编委会主任:刘长安 副 主 任:吴东峰 社 长:吴东峰 主 编:吴东峰 执行主编:周彦文 副 社 长:龙智扬 副 主 编:陆龙威 鲍 十 社 址:广州市文德路170号4楼 邮 编:510030 电子邮件: 电 话:020-83357758 传 真:020-83357758 _________________ 刊 名:延安文学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延安文学》编辑部 出版:延安文学杂志社 总 编:阎 安 常务副总编:史小溪 编辑部主任:成 路 美术总监:宗霆锋 社址:陕西省延安市七里铺文艺之家大楼 邮编:716000 电话(传真):0911---2493416 e-mail: __________________ 刊 名:西湖 刊 期:月刊 主管主办: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辑出版:《西湖》杂志社 社长主编:嵇亦工 副 社 长:董炳新 副 主 编:赵健雄 社 址:杭州市延安路472号市府综合办公楼 邮 编:310006 电 话:0571-85811487 85811546 国际刊号:ISSN1000-291X 国内刊号:CN33-1327/I 邮发代号:32-26 定 价:8元 电子邮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刊 名:作家杂志 刊 期:月刊 协办单位:《北方航空报》社 名誉社长:张笑天 社 长:马晓晴 主 编:宗仁发 编辑主任:王义璞 编辑出版:作家杂志社 社 址:长春市人民大街6255号 邮政编码:130021 联系电话:0431-5683677 网 址: 电子邮箱: -------------------------------------------------------------------------------- 4 回复:文学杂志地址 刊 名:骏马 刊 期:双月刊 主 编:艾 平 副 主 编:刘 文(执行) 小说编辑:高颖萍 散文编辑:王冬梅 诗歌编辑:阿 文 理论编辑:姚 广 封面设计:晓冬 版式设计:冬至 编 辑:《骏马》文学杂志社 地 址: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胜利大街9号 邮政编码:021008 电 话:0470-8239726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1652 国内统一刊号:CN15-1121/I 网 址: 国内定价:00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刊 名:凉山文学 刊 期:双月刊 主办单位:凉山彝族自治州文联 主管单位:中共凉山州委宣传部 主 编:倮伍拉且 责任编辑:耀 辉 阿 洛 罗蓉芝 李 慧 邮政编码:615000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0790 国内统一刊号:CN51-1122/I 订阅代号:62-53 国内定价:80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刊 名:江河文学 刊 期:双月刊 主管主办: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二条1号)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湖北省宜昌市清波路1号) 编 辑:江河文学编辑委员会 出 版:《江河文学》编辑部 主 编:程少人 副 主 编:石家铭 孟宪力 执行副主编:陈万华 地 址:湖北省宜昌市清波路3号 邮 编:443002 电 话:0717-6713120、6714018 邮 箱: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1570 国内统一刊号:CN42-1311/I 邮发代号:38-196 国外发行代号:BM6451 定 价:¥50元 $69美元(海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刊 名:北极光 刊 期:双月刊 主办单位:大兴安岭地区文联 出版发行:北极光文学杂志社 主 编:李江旭 副 主 编:张树方 编辑部主任:周彬 地 址:黑龙江省加格达奇 胜利路 邮 编:0457-2713032 E-mail:bjg0457@yeah。ne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8137 国际统一刊号:CN23-1114/I 邮发代号:14-157 定 价:00元

郑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