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新疆旅游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新疆旅游论文题目

区域发展,民族团结两大方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古称西域,汉置西域都护府,唐置安西、北庭两都护符,宋为西辽地,元设两行省,清属伊犁将军府,被称新疆,1884年建新疆省。位于我国西北边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相邻。  新疆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行政区划3个地州中有5个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自治州、昌吉回族自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700多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全国56个民族在新疆都有定居,其中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和塔塔尔族世居新疆,人数最多。  新疆旅游资源总量大、类型多,居全国第一位。“丝绸之路”横贯新疆,举世闻名。新疆境内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千佛洞),石刻和现代纪念建筑物有236处,其中10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佛教千洞16处,比较完整的洞窟550多个。另外,文物点有几千处。新疆还有 22 个自然保护区。阿勒泰岩画长廊、准噶尔恐龙化石的发现,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瞩目。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之称,到处可以欣赏到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娱活动,到处可以品尝到甘甜馥郁的葡萄、瓜果。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信道。  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作为新疆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习惯上把天山以南地区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区叫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叫东疆。  天山山脉峰峦重叠,呈东西走向,可分为东、中、西三段,总长2500公里,是亚洲高大山系之一。 阿尔泰山延伸于中国与蒙古、俄罗斯边界,总长近20000 公里,新疆境内的山段,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山势较低。  昆仑山系是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总称,山势高耸巍峨,平均山脊线海拔超过5000米,最高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位于中国与巴基斯但边界上,为世界第二高峰。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 多条。新疆有许多自然景观优美的湖泊,总面积达9,700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6%以上,其中有著名的十大湖泊:博斯腾湖、艾比湖、布伦托海、阿雅格库里湖、赛里木湖、阿其格库勒湖、鲸鱼湖、吉力湖、阿克萨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内绵连的雪岭,林立的冰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计86万余 条,总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面积的42%,冰储量58亿立方米,是新疆的天然“固体水库”。新疆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有待于大力开发。  大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为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000 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沙漠。新 疆沙漠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

新疆旅游地理论文题目

AD个人看法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新疆旅游地理论文选题

区域发展,民族团结两大方面

中国旅游地理主题:中国丰富多样的旅游景观与文化特色。摘要: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自然绚丽,景观多姿,位置适中,形胜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习俗迥异,土产丰饶,工艺绝伦,风味佳肴,名扬海外。由于中国旅游资源的无比丰厚及其巨大魅力,中国旅游业起步虽较晚,但在兴旺发达的世界旅游业中,却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中国旅游,丰富多样,美丽奇特,历史文化。正文: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多种功能。以地貌景观而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且我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再以旅游气候资源为例,中国不仅有纬向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南北既有四时如春的繁花似锦的美景,又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和高纬地区的避暑胜地,还有银装玉雕的冰雪世界,以及可避寒趋暖的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绚丽多姿。著名的五岳(恒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是中国山景的代表。许多奇异的山石以鸟兽物象喻景,加上绘声绘色的神话传说,使许多山石更富神秘色彩。如 承德的磬锤峰、武夷山的玉女峰、桂林象鼻山、雁荡合掌峰、黄山莲花峰等属中尺度的造型山景。 小尺度乃至微尺度的山景,如厦门万石园笑石,普陀双龟听法石,东山岛风动石,黄山梦笔生花,路南石林中的象踞食台、凤凰灵仪、孔雀梳翅等。   中国江河如织,从涓涓细流的山涧到坦荡宽阔的大江皆有。在众多的河景中,尤以桂林—阳朔间神奇的漓江和雄伟磅礴的长江三峡为佼佼者。饱含诗情画意的富春江,恰赛人间仙乡的九寨沟,咆哮奔腾的黄河峡谷,潺潺流水隽永幽雅的北京西山樱桃沟,均系别具情趣以水景为主体的不同尺度的旅游资源。中国拥有大小湖泊2万多个,尤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驰名于世。许多湖泊因其风光明媚而具有疗养与旅游价值。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与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太湖与五百里滇池,美如碧玉的洱海,天山天池、赛里木湖和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湖,到京都侧畔的昆明湖,都是著名旅游胜地。中国现有的海滨旅游胜地有大连、北戴河、烟台、青岛、普陀、厦门、深圳、澎湖、崖县,目前正在开发与待开发的尚有辽宁金县、兴城,河北昌黎、抚宁,山东海阳,江苏连云港,福建湄州岛、崇武,广东大鹏湾、珠江口,广西北海等。其中有避暑胜地,也有难得的避寒胜地。 中国具有世界上特有的奇花异木,珍禽贵兽。珍稀特有动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黄腹角雉以及扬子鳄等,均为中国特有种。银杏、银杉、金钱松、台湾杉、白豆杉皆珍稀孑遗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中,中国占世界总科数的53%,其中不乏古老类群和特有种,如珙桐、香果树、昆栏树、连香树、鹅掌楸、水青树等。   一些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区, 如黑龙江扎龙鹤乡, 江苏与青海鸟岛,福建鸳鸯溪,云南大理蝴蝶泉,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动植物生命摇篮之称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景色奇秀而新辟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列入联合国组织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的长白山、卧龙山和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等等,都是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地方。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史古迹遍及各地。中国历史上作为中央王朝的京都或封建割据政权首府的,从禹都阳城到元明清三代帝都的北京,不下百余处,其中安阳市、北京市、西安市、洛阳市、开封市、南京市、杭州市居于显赫地位,被称为中国七大古都,遗留古迹最多,西安与北京几乎平分了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帝都历史。举凡宫殿、园囿、稷坛、陵寝、王府、第宅、寺庙、道观等,大多集中在京城及其郊区,成为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名城。   历史与文化之间有渊源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中国的文化遗存中,宗教文化影响深远,五台、普陀、峨眉、 九华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 厦门南普陀、宾川鸡足山、泉州开元寺、杭州灵隐寺等,亦终年香火不绝。寺庙、道观、经堂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精华,而造像、壁画、碑碣、题楹等也极富文化价值。敦煌莫高窟、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大同云冈、洛阳龙门、永靖炳灵寺、固原须弥山、庆阳北石窟、巩县石窟、大足北山与宝顶、剑川石宝山、杭州飞来峰石窟等是吸取印度阿旃陀石窟艺术精华,结合华夏民族特色再创造的艺术结晶。石窟内珍藏着大量雕塑石刻和壁画,是一座座历史文库和艺术文化瑰宝。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服饰装束,民风习俗,节日喜庆。每个民族都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因此我国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许多兄弟民族能歌善舞,习俗奇异,居室别致,服饰精美,尤以内蒙古、新疆、云南、贵州、西藏、四川等地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新疆旅游的论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古称西域,汉置西域都护府,唐置安西、北庭两都护符,宋为西辽地,元设两行省,清属伊犁将军府,被称新疆,1884年建新疆省。位于我国西北边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相邻。  新疆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行政区划3个地州中有5个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自治州、昌吉回族自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700多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全国56个民族在新疆都有定居,其中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和塔塔尔族世居新疆,人数最多。  新疆旅游资源总量大、类型多,居全国第一位。“丝绸之路”横贯新疆,举世闻名。新疆境内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千佛洞),石刻和现代纪念建筑物有236处,其中10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佛教千洞16处,比较完整的洞窟550多个。另外,文物点有几千处。新疆还有 22 个自然保护区。阿勒泰岩画长廊、准噶尔恐龙化石的发现,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瞩目。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之称,到处可以欣赏到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娱活动,到处可以品尝到甘甜馥郁的葡萄、瓜果。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信道。  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作为新疆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习惯上把天山以南地区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区叫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叫东疆。  天山山脉峰峦重叠,呈东西走向,可分为东、中、西三段,总长2500公里,是亚洲高大山系之一。 阿尔泰山延伸于中国与蒙古、俄罗斯边界,总长近20000 公里,新疆境内的山段,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山势较低。  昆仑山系是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总称,山势高耸巍峨,平均山脊线海拔超过5000米,最高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位于中国与巴基斯但边界上,为世界第二高峰。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 多条。新疆有许多自然景观优美的湖泊,总面积达9,700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6%以上,其中有著名的十大湖泊:博斯腾湖、艾比湖、布伦托海、阿雅格库里湖、赛里木湖、阿其格库勒湖、鲸鱼湖、吉力湖、阿克萨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内绵连的雪岭,林立的冰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计86万余 条,总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面积的42%,冰储量58亿立方米,是新疆的天然“固体水库”。新疆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有待于大力开发。  大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为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000 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沙漠。新 疆沙漠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

要求的是旅游的

旅游论文,以新疆为主的,好

新疆生态旅游论文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  ———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 要 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完善管理  制度;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止;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关键词 新疆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观  尽管生态旅游融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倾  向,但实际上并非如人所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旅游的发展,表现在对  生态旅游区内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由于旅  游者及交通车辆的介入,造成了动植物结构和种类  的改变,对依赖于自然景观生活繁殖的野生动物造  成了基因交流的障碍、生存能力的弱化及活动领域  的局限。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  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质量。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对生态旅游区自然性  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作些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的雏形是“生态性旅游( ecological  tourism) ”,是1965年海兹尔(Hetzer)提出的旅游发  展思路( Fennell, 1997) 。他认为生态性旅游有四个  要点:减少环境影响,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当  地居民受益,满足参加者的娱乐需求。在20 世纪  70年代中期,加拿大政府对高速公路沿途进行生态  功能分区,开展了“生态旅行( ecotour) ”的实践活  动。而正式把生态旅游( 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  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生态旅游特别  顾问Ceballos -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当时就  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  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此前与其相关的词汇也有许多,如“自然旅游( na2  ture tourism) 、野外旅游(wilderness tourism) 、探险旅  游( adventure tourism) 、绿色旅游( green tourism) 、替  代性旅游( alternativ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 sustain2  able tourism) 、适宜性旅游( app rop riate tourism) 、自  然休假( nature vacations) 、修学旅游( study tourism) 、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 、科学旅游( scientific  tourism)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低影响旅游  ( low - impact tourism) 、农业旅游( agro - tourism) 、  软旅游( soft tourism)和环境朝圣( environmental p il2  grimage) ”。这些旅游形式都与自然相关联,提出的  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环境或当地  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Ceballos - Laseurdin, 1996) ,  但生态旅游似乎是对上述旅游形式的总结和概括,  理论性和学术性更强,内涵也更丰富。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  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  巨大反响,仅仅不到20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  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  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  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  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  根据各自国情,开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antion、  WTO)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同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2  gramme, UNEP)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The Interna2  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TIES)于2002年5月联合  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强烈呼吁  生态旅游要从概念化向观念化转变,特别是生态旅  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他们所持的生态旅游观念是  解决当今生态旅游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自然观。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没有受干扰  和污染的自然界去旅游,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并感  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  基础,是为研究、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和野生珍稀濒  危动植物物种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较少或没有污  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人们在可考虑  的距离范围内的一种经济型旅游。  生态旅游需要“带着真诚去旅游,去感受相对  原始的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观察和亲近野生动物,  在不损害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尽情游  乐”。广义而言,就是享受自然,并通过对大自然真  实的感受和体验,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环保观。莱德伯格(Lindberg)等认为“生  态旅游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过程  中对大自然的感受、认识和改善都应谨慎从事,从而  使它不会产生传统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  题。它将努力为每个旅游者树立更加清晰的环保意  识,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  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芬内尔( Fennell)等认为,生态旅游(或自然游)  意味着既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又能建立一系列的生态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独一无二的、  可进入的以及自然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把生态  旅游业发展成为一种对自然界进行保护的工具,通  过教育、福利、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生态旅游对当地  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收益,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和就业  机会。  生态旅游的形式是多样的,并具有创新性,如自  助旅游、新旅游路径等,如果对此加以正确认识和管  理,就有利于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生态旅游的拥护者认为,既然生态旅游是一种  “更友善、更高雅”的旅游,就没有必要大规模、集中  性地开发,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化,而是应尽可能  地让人们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进而认  识到环境的价值并加以保护,保护那些曾经遭到破  坏而加以修复的环境。  ———经济观。佐勒库维斯克( Ziolkowski)将生  态旅游描述为“低干扰旅游,关注于感受当地的文  化和尚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应当是一种  模式,即将自然区域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部分,而其  中的生物资源则是和社会经济密切相连的部分。通  过对当地的投资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小规模渐进式  发展,提供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带动经济发展的  机遇。生态旅游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注环境,  其特点是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旅游者的共同  点,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共同关注和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也揭示了一种管理方法,  即依靠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和保护生态旅  游区,并通过市场化加强管理,进而对旅游目的地的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正如科纳德(Kinnaird)所说,“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  都不言而喻地假定不会或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  响,从而推导出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理想  化答案”。  伯里兹( Place)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对基于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的现象的反应,这种现象既  发生在中心也发生在外围。在中心,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普遍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在外  围,经济的不景气、商品价格的下跌和国外债务的增  加迫使政府选择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态保护”。  上述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尽管有助于加强对生  态旅游的理解,但其中很多是规范性的描述,是环境  保护论者、专业组织或者学者们基于对旅游者行为  的观察研究而推导出来的。对生态旅游进行定义  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环境保护论者可能会把重  点置于对生态旅游的保护上,而轻视私人企业的赢  利动机和商业社会的现实,如劳动力市场、经济部门  之间的关联度、全球化竞争等。  ———战略趋势。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行各业  的公认,尤其是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  《里约宣言》以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  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  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界旅游  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  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初级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  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一些有  远见的旅游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  润,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设生态旅  馆,提供导游服务,并获得较好的效益。与此同时,  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赚  取外汇,另一方面比伐木和农耕等其他资源利用方  式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  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  利相结合,于是纷纷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  发展目标的手段。为全面了解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87年  在美国国际开发机构的资助下,对哥斯达黎加、多米  尼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里的10个国家公园  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  1990年正式出版了介绍这项成果的书籍《生态旅  游:希望与陷阱》。我国的生态旅游也是在这个时  期兴起的。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 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虽然  也提出要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  来, 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国内在这个  时期的文献非常少见。总体来看, 这个阶段生态旅  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 运作规律  在不断完善之中, 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  不多。   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  家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政府部门、研究人  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  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  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  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  越来越深入。这期间,有不少专著总结了各地生态  旅游的发展经验,如卡特(Cater)等( 1994 年)主编  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选择吗?》一书中,介绍了东  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国家与地区的  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较具综合性的概念是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  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由巴克理(R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  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  交叠部分,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  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说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  续发展的旅游”。瓦伦丁( valentine)从四个方面界  定生态旅游: (1)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  (2)生态可持续,不导致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  降; (3)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  (4)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  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召开  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  究推向实践。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  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云  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  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如世界旅  游组织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开的“生态旅游  高级研讨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昆明  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这些会议全面推  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  沃德(Wood)在2002年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研  讨会上指出,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领域中  的组成部分,包括: (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维持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3)通过解说获  得认知的经历; (4)无论对旅游者或是旅游业而言,  任何行为都必须是负责任的; (5)由小规模企业主  要针对少数群体经营; (6)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求最  低限度的消耗; (7)强调当地参与,强调对于旅游经  营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所带来的机会。   生态旅游内涵及联系性。  “生态旅游”概念的阐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  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中可以总结出与生态旅游联  系的观念,诸如环境友好之旅、社会责任感之旅、教  育之旅、低影响之旅、生态文化旅游、持久的/非消耗  型旅游等  二、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  面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比较,  并对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  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  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正面影响分析。   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人  们转变观念,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旅  游与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工作相结合开展,不仅给人  们体验自然的精神享受,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周边群  众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  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  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  发展的经济活力,为最终达到“以保护区养保护区”  创造条件,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经济效益。  旅游给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  游实施后,年旅客将达到5~10万人次左右,以后还  会逐年增加。按人均消费800 元计算,可创产值  400万~800 万元,年实现利润80 万~160 万元。  而且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效益会更客观,给保  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二)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随着游客急骤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废气、废  渣排向保护区内,污染水体、大气、土地和景观,也极  大地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游人和机器的重量  及移动产生的对土地的踩压,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  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  土壤板结、压实、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  水土流失增加,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破坏景点。  总之,旅游对目的地内的动植物、大气、水质等产生  干扰和破坏。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  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都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  环境。还有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娱乐  设施,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保护  区内修建道路,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比如,在保护  区内修建了 5公里景区道路和13公里森林小火  车铁路。胡杨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一旦破  坏,生态环境很难恢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服  务业的发展。在当地群众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  下,从外地来的大量的人做生意,在宾馆、饭馆当服  务员,结果引起保护区内总人口的增加,对保护区的  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  人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大  自然对这种影响的消除能力。只有准确地计算环境  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  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  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传统旅游的开发复杂得  多,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防止生态旅  游资源退化,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就  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规划设计,  保护区要合理规划好功能区,保护好核心区,开发试  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地带,  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  物最好的“庇护所”。坚持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保  护好生物多样性,对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不对外开  放旅游;在试验区开展科研和生产;在旅游区开展旅  游业务,旅游点线严禁与核心区交错。各保护区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以充分发挥其在  保护、旅游、宣传教育、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   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培训导游人才,引导游客进行浏览活动,使游客  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  有关的人文、历史趣事,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减少  玩的盲目性。在游览中导游向游人介绍相关的环保  方面的常识,使旅游、环保齐头并进。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法  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和进行旅游活  动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必须是可持续利用的,减少旅  游带给环境的负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区旅游业  的成败,也关系到对保护区的保护。培养保护区所  需的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保护区要根据各自的  实际情况,从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  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  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严格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坚  决杜绝偷猎动物、乱开采森林现象发生。   加强污染防止。  按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处理和管理“三废”,防  止环境污染,以保持当地高标准的环境质量。   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使  验区,划分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域分为试  游客认识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断提高  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做到在游山玩水的同  时,自觉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树立“保护优先”  及遵守“三控制”原则的思想,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  作为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搞好旅  游规划。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使保护  区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  够完善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善周边居民  生存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  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  举措》[ J ] ,《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4年第2期。   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  用》[ J ] ,《生态学杂志》。   夏林根:《旅游业绿色管理》[M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  法》[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3年出版。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J ] ,《旅游学刊》。   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 J ] ,《思想战线》。   迪丽拜尔、艾拜都拉、海米提·依米提:《塔里木胡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J ] ,《新疆林业》  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买合木提·买买提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  斯地克江·艾力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助教)

徐军:"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江淮论坛》龚雪辉:"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光明日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