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大庆油田论文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

大庆油田论文成果展示

吕华、苏云山、韩景行、王金琪、蔡乾忠、张国鼐等编著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勘查与发现》一书,由地质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问世。这是一部油气勘查的科学论著,以地质矿产部门油气勘查的史料与重大事件为主线,油气发现为中心,油气理论、规律的总结为归宿,展现40年来我国油气勘查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理论建树。这本巨著是在地矿部前部长孙大光倡导,朱训部长、塞风、夏国治副部长的赞同支持下,100多位参与者的辛勤劳动和编著者的构思、策划、批阅、反复推敲,数易其稿,历时4个春秋方完成的一部专著。它的出版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将我国油气勘查事业推向新的境界和水平。全书70余万字,分光辉历程篇、科学技术篇、油气盆地篇。孙大光作序,地矿部朱训等有关领导题词,配有记录各勘查时期的珍贵照片,附录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查与发现大事记、光荣榜,是一部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光辉历程篇是以翔实的史料描绘了油气勘查的创业史和奋斗史,既是宏伟的光辉历程,又是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倾注着勘查者的心血和奉献、指挥者的卓识和决策。40年来的油气勘查有三次重大的战略性突破,成为油气勘查历程上的重要里程碑。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我国油气勘查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宣布:中国不贫油。证明战略东移的远见卓识和李四光等老一代地质科学家的真知灼见。正因为此,继大庆之后,华北、江汉一系列的突破接踵而至,为东部油气工业的崛起奠定了雄厚基础。珠五井和平湖一井的突破,是地矿部系统新一轮油气勘查战略展开,向新领域、新地区、新类型、新深度进军的重大成果,也是海域油气开拓的先声。“八尺焰火映琼宇”照亮了南海及东海海域油气勘查的前景。沙参2井的突破是地矿部把塔北作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查重点的构思成熟并付诸实施的结果。它又一次显示我国地质专家们和指挥者的科学预见和战略胆识。勘查历程风风雨雨,曲折艰难,分3个阶段描写了油气勘查高潮—低谷—高潮。文章的基调不单是回顾,浓墨重彩渲染的是战斗,有徘徊、有失望、有低沉、有遗憾,但其主旋律却是奋进、追求和开拓。第一阶段正是最艰苦的创业时期,没有资料、没有设备、没有理论、没有经验,摆在面前的却是旧中国的废墟、贫油的阴影、戈壁的荒凉、沼泽的恐怖、蚊子的猖獗、野兽的威胁,可我们的勘查者却满怀豪情以大无畏的精神,向困难挑战,向“贫油论”冲击,这种气势、这种壮志、这种精神成为书中的最强音,让人能够谛听到“是那山谷的风……,是那林中的鸟……”勘探队员之歌的旋律仍在回荡。第二阶段正是10年浩劫时期,油气勘查的管理体制、科研体系、勘查队伍都遭到严重的冲击和破坏,可我们的勘查者、指挥者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顶着狂风恶浪千方百计地坚持勘查和科研,仍然夺得川西北、江汉王场、鄂尔多斯庆华吴、苏北的油气突破和三水获得工业油气流,藏北发现油气的好成绩。所有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倘若没有开拓者的激情,没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献身精神,没有为祖国找到油气永不停息的追求,在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年代,何能如此执著,如此坚定。这一点在书中虽然没有评说,但所展示的一个个发现,一个个突破,不言而喻地向读者作了无声的表白。第三阶段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实行新一轮油气勘查的战略展开时期,迎来了油气勘查的又一个春天。50年代的年轻勘查者,此时已经两鬓染霜,但他们激情未泯,壮志待酬,又以新的热情,新的姿态投入海陆并进的新战斗。此时的勘探队伍已经壮大成熟,拥有自己的理论、先进的设备,“一腔豪情,一片赤诚,干卷书,万里路”,揭开塔北之谜,迎来东海凯歌,开创勘查史上科研成果的大丰收,为我国油气勘查作出新的开拓、新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叙述光辉历程的时候,并没有沉缅于胜利的光环之中,独辟两章分别论述油气勘查的历史经验和油气前景展望,这是编著者的独具慧眼,别出机杼。油气勘查的历程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开拓道路,并非诗情画意的曲径通幽,而是披荆斩棘的另辟蹊径,所以难免有成功、有挫折、有正确、有失误、有突破、有停滞、有希望、有失望,总是彼此交织,相克相成,成为不可分离的一对矛盾。本书编著者以实践为标准的总结,是战略性的归纳和概括,准确、全面、高屋建瓴。因为编著者都是曾经身临其境的指挥者和实践者,他们洞悉油气勘查的变革沧桑,深谙得失成败的真谛。油气勘查任重道远,40年后的今天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前景展望虽不属光辉历程范畴,却是向更高层次延续,发展的必然,指点江山,临高致远。科学技术篇是油气勘查的理论、技术总结,分9章论述了地质科学研究、实验、物探、化探、钻井、测井、试井、遥感、人才培训等油气勘查长链中各个环节的成就和发展。这是一座五光十色的知识宝库,集40年油气勘查理论、技术之大成,是几代科学家的心血结晶,是千千万万勘查者的创造。来自实践,又都在油气勘查的各个阶段发挥过导向作用和开拓作用。不少理论和技术有其永恒的生命力,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油气勘查的每一个突破,都伴随以理论的创新、技术的发展、认识的提高、思路的拓展,有的已经公诸于世,有的却埋在资料堆里,有的则散佚在人们的脑海里。因此,编著者的开掘、总结、升华和对我国石油地质专家理论、技术的系统介绍,有其深远的意义。知识宝库的开发,并不亚于地下矿产的开掘,必将把我国油气勘查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为世界知识宝库增色添彩,因为我国油气勘查形成的理论独树一帜地立于世界科技之林,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伴随新一轮油气勘查的丰硕成果,我国油气勘查的理论和技术也跃上新的高峰。油气勘查长链中的各个环节,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构成一条闪现智慧之光的链环。在这个链环中尤以油气地质科学最具魅力,形成系统的高水平的理论体系,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构成光环中的光环,链环中的核心,它将辐射和激发各个链环发出更强劲的光芒。改革开放为我国油气勘查注入新的血液,必将随着它的深化,更加增强地矿部系统油气勘查阶段的旺盛生命力。编著者深知专业技术人员在油气勘查中的作用和功绩,所以在论述科学技术成就的时候,没有忘记以一章的篇幅,对培养专业人才的大专院校的地位、作用给予肯定,并论述了培养人才的两条相辅相成的途径。油气盆地篇是各含油气盆地的专述,分20章系统全面高度概括了我国各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史、地质特征、基本成果和油气前景。这是油气勘查40年的成果积累,又是取得新突破的起点。各盆地的油气勘查史都是一曲创业的乐章,有成功的欢快,有受挫的低沉,有达到目标的昂奋,有壮志未酬的惆怅。多少勘查者为盆地献出了青春,将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他山异乡。有的盆地建立起世人瞩目的油田,有的盆地却依然故我久攻不克,可我们的勘查者却在各自的创业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位置,或以突破而闻达,或以学术成果而显名,或以默默耕耘而自栩,都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应有贡献。编著者以较大的篇幅,展示他们的成果和功绩,是慰藉、是激励、是赞誉。油气勘查是一个认识过程,揭开大自然的奥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方能打开局面。尤其是南方碳酸盐岩油气的突破,更是攻坚中的攻坚,难点中的难点,更需假以时日等待时机。所以,以分述的形式建立各盆地的油气勘查档案是一明智举措,显示编著者的深谋远虑。各盆地的油气勘查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发中的盆地需要新的开拓;勘探中的盆地需要取得新的突破;未勘探的盆地需要侦察、准备,创造条件;暂停勘探的盆地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寻找攻克难点的方法,都需要发展开辟新的视野,从总结中透视希望,从归纳中开拓前进,应是盆地篇的主要意图。作为我国油气勘查总图景中的各盆地,都有其自身的丘壑与烟云。虽然它们在总图景中的地位、价值不同,但作为一个点都有其特定的位置,构成全局绚丽多彩的风貌。如果说光辉历程篇是纵向的时间上的全局归纳,油气盆地篇则是横向的空间上的分解,既是广角度的铺陈,又是近距离的显微写实,是前者的补充、衬托和扩展。三篇自成体系而又浑然一体,构成一部油气勘查巨著,犹如红杏一枝夺墙而出,必将迎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浓春季节。一部巨著难免有所疏忽,令人稍感美中不足的,是对石油科技期刊在我国油气勘查中的地位、作用,没有加以综合考察并作适当的反映。科学技术期刊是科学技术成果的集中反映,是科学实践的最后一道工序,反映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总趋向,触及学科发展的主动脉。作为石油科技期刊在油气勘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程度不等地发挥过导向作用、促进作用、传播作用、反馈作用,应该有它的社会效应和地位,应在书中占有一席位置。油踪纪程:油气勘查50年随想

是我们的作业吗 。。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47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中国石油乃至整个工业战线的“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累计生产原油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上缴利税第一,共为国家上缴各种资金9734亿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并从1976年开始,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持续27年高产稳产,“十五”期间年均油气当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水平,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大庆油田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而且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质大型砂岩油田地质开发理论及工程技术系列,油田勘探开发等重大成果载入了中国科技发展史册;培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三老四严”等优良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创出了享誉中外的大庆品牌;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英雄群体,成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建成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矿区,促进了大庆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军舰、战机、蒸汽机、电脑、军舰、战机、电灯、发电机、电动机、原子弹、氢弹 、核发电、卫星、天气预报、太空飞船、航空飞机、航空母舰、

大庆油田论文成果

20世纪初,一些外国地质学家来到中国陕北延长:美孚公司的富勒(MLFuller)和克拉普(FGClapp)在延长钻探失败后,便认定那里不能聚集成油藏。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进行地质调查,回去后写了《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发表在《美国矿冶工程师学会报》上。其文章归纳了三个原因大意是:中国的中、新生代缺乏海相沉积;古生界又不是含油类型;除西藏、西北某些地区外,各时代地层都遭受了较强的褶皱、断裂以及火成岩的侵入。于是他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从此,这篇无视中国地质实际的论文就变成“中国贫油论”,像瘟疫一样向世界流传开来。早在1928年,李四光就在《燃料的问题》一文中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1932~1935年间,潘仲祥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就先后到过陕北延长地区和四川巴县等进行石油调查,多次见到油气苗、油页岩和采集到丰富的植物化石标本,经他确认这些地层是属于晚三叠纪和侏罗纪,都是陆相地层。1940年夏,潘仲祥去美国留学,先后在堪萨斯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学石油地质。当时许多教科书上写的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是说海相才能生油,陆相不能生油。潘仲祥回想他在国内时勘查过的几个油田,四川自流井层石油,陕北三叠统及侏罗系石油,都是在陆相地层中,而且又不可能是从下面海相地层中运移上来的。于是,他就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志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上,发表题为《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系地层的陆相生油》的论文,大胆地提出了陆相生油说,向传统的唯海相生油说进行挑战。他回国后,看到中国西部很多中生代和新生代油田都是陆相油田,于是又写了《中国西北部陆相生油问题》,对“陆相生油说”作进一步的阐述。1940年,黄汲清辞去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后,于次年和杨钟健、程裕淇、周宗浚、卞美年和翁文波等率地质队去新疆进行石油资源地质考察,曾先后调查了北疆乌苏独山子油田、南疆库车铜厂油田、温宿塔克拉克油田等。于1943年,黄汲清写出《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并于1947年地质调查所第21号《地质专报》发表。报告中提出了“多期多层含油论”(后来演变成多旋回成矿论),认为陆相地层也可以形成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生油层,竭力主张陆相侏罗纪地层,是新疆的重要生油层之一。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史研究室王仰之同志,对我国早期陆相生油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对“陆相生油说”,作过客观而公证的评论。他说:“从时间上说,潘钟祥是在1941年,黄汲清是在1943年;而提出这一学说的地点,黄汲清是在中国,潘仲祥则是在美国,而且处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在发表这一学说之前,据说两位学者彼此并没有联系,更谈不上研究讨论和互相影响。只是由于中国陆相油田几乎到处都有,他们在进行地质调查时,都曾多次地接触过,才使他们几乎在同时产生了同一的认识,因此两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陆相生油说”。黄汲清在晚年时又提起此事,那是1977年7月18日,国家地质总局在北京召开“找大庆”座谈会,张同钰副局长主持,塞风同志和黄汲清、潘仲祥、孙殿卿、关士聪等领导和老地质学家应邀参加,吕华同志和我对座谈会都作了详细记录。黄汲清在座谈会上,高度评价了大庆油田的发现。他说:“旧中国从光绪末年到国民党撤出大陆几十年时间里,请来了日本技师在延长打钻;美国学者来中国说:中国的石油地质储量只有几百万吨,而中国的地质工作者的才志却得不到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来年就发现了大庆油田,这真是奇迹。虽然过去日本人也在东北打过钻,但始终没有找到油。我衷心感谢毛主席、中国共产党。我们建立起来的陆相生油论,大庆油田的发现就得到证实。”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建立,还得追朔到潘仲祥以前。我国老一辈的许多著名地质学家,如严爽、孙健初、翁文灏、谢家荣和张人鉴等,他们先后都到玉门一带进行地质调查,观察到的陆相地层常见含油。其工作实践和成果积累,为陆相生油说打下了基础。玉门油田是世界上开发最早的陆相油田之一。从陆相生油说到理论的形成,是经过石油工业部、地质部、中国科学院、地质、石油院校以及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通过反复实践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最终以大庆油田的发现才奠定了陆相生油理论基础。大庆油田的发现和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建立,是中国油气勘查史上的伟大创举和里程碑,这在世界石油勘探史上也是罕见的,无疑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根据李四光的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理论,松辽与华北盆地同处在第二沉降带上,大庆油田的发现,对正在开展的华北油气勘探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大庆重组改制几年效果究竟怎样?一直为外界广泛关注的资源问题落实了吗?有着光荣传统的铁人精神还在延续吗?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报组织报道组奔赴大庆,对大庆地区的石油、石化和炼化企业进行了系统采访和调研,力求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用跳跃性的笔法,对大庆地区重组改制以来的成果以及今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全方位扫描,对大庆的发展、未来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困难进行深入思考。 本系列报道分为8个部分:分别从大庆的历史贡献、整体协调发展、时代赋予重任、油气并举战略、外部市场开拓、铁人精神弘扬、百年油田创建以及机遇期内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报道。 历史选择了大庆,大庆没有愧对历史。审视大庆油田45年所走过的辉煌历程,人们不禁要问:大庆到底给历史贡献了什么?大庆到底为现实书写了什么?大庆将给未来留下什么? 在前不久《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集团位居第52位。从中国石油集团内部来看,大庆油田是支撑起中国“石油大厦”的顶梁柱。大庆油田的现实奉献,大庆油田的历史功绩,也将伴随中国石油的发展进程,载入世界石油的史册。 大庆油田是中国的“聚宝盆”。自1959年发现以来,大庆油田共发现油田25个、气田10个,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如果把这些原油用60吨的油罐车装满,连接起来可绕赤道近10圈。 一位老大庆人说,读懂大庆的历史不容易,因为它深邃、丰厚、博大。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才能诠释它。大庆的历史是一部物质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精神文明的历史。 时光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悄然崛起的国民经济期盼石油。但摆在国人面前的石油基础是如此薄弱:建国初期,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等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圣灯山、石油沟2个小气田。“中国贫油”似乎已成定论,偌大的国土真就没有石油吗? 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石油勘探重点由西部向东部的大转移”的战略决策,松辽盆地成为重点“突出方向”。以李四光为代表的石油地质工作者,以全新的理论引导千军万马,进军松辽。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的突破,宣告大庆油田的发现。随后进行的大庆石油会战,则彻底改变了中国石油“贫困”的局面。 《亚洲财经》杂志上曾有这样一句话,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这个功劳,主要归功于王进喜。他正是毛主席派到北大荒找石油的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那个时代伟大精神的缩影。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是那个时代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大庆精神大庆人。大庆给我们的历史贡献就是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经历了劫难的人们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大庆油田发现后的十几年间,一批新油田相继投入开发,中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八位。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在此前的两年,大庆油田就开始进入年稳产5000万吨的历史。 这一稳,就整整稳了27年! 大庆油田从1976年到2003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间,正是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步入正轨,国家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石油工业的地位愈显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大庆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业,被历史推到了前台。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在随后的5年间,国际石油政治风云突变,时时刻刻考验着中国石油。党中央适时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石油大家庭。 在这个脱胎换骨的重组改制大潮中,生存在松辽盆地的“一奶同胞”分开分立,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公司分开运行。大庆油田面临新的考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庆局、大庆油田公司与时俱进,探索持续有效发展之路,谋求建设“百年油田”之道。重组改制至今,大庆局实行“三改一调整”,拓展外部市场。目前大庆局外部市场收入已占总销售收入的1/4以上,并发展接续产业,实现了平稳过渡,打牢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大庆油田公司全面实施“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发展战略,主营业务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成为中国第一纳税大户。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地区石化产业在松辽盆地壮大起来。 “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一位老石油人无比骄傲地说。45年来,大庆油田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00余项,其中“三低”油藏滚动勘探、三次采油技术发展和运用、聚合物驱等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有些还是世界绝对领先。如水平井技术的突破,使得大庆的钻头现在能沿薄至7米的油层前进几十米甚至几百米。 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在发展。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大庆不仅为国家生产了十几亿吨原油,还为国家造就了一支英雄的工人阶级队伍,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科技骨干。 大庆用石油支撑了共和国经济大厦,其前进的动力就是大庆精神。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牢记“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王启民说,“铁人”精神是不朽的。理解大庆精神,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在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中,“铁人”精神也要不断创新发展。 大庆的历史是大庆人写的,大庆的历史是中国石油人写的。在国际油价风起云涌中,在油田科学调产的战略选择中,在重化工格局的建设过程中,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中,大庆油田更感到历史的重任。 让历史告诉未来。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47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中国石油乃至整个工业战线的“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累计生产原油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上缴利税第一,共为国家上缴各种资金9734亿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并从1976年开始,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持续27年高产稳产,“十五”期间年均油气当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水平,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大庆油田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而且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质大型砂岩油田地质开发理论及工程技术系列,油田勘探开发等重大成果载入了中国科技发展史册;培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三老四严”等优良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创出了享誉中外的大庆品牌;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英雄群体,成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建成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矿区,促进了大庆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大庆油田论文成果转化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大力提高国土资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屏蔽室与三维线圈及其集成磁场空间装置该装置可以衰减环境磁场强度(达到<300nT),改善环境磁场的梯度(达到<50nT/m),使线圈系统的均匀区不失真;可以屏蔽和抵消外场,达到零磁空间,产生矢量磁场;可以完成线圈系统的本身功能,实施对屏蔽室的磁清洗。屏蔽室与三维线圈的复合套装,成功解决了线圈在屏蔽室内的几何定位及其相互隔震;形成零磁场或产生矢量的背景场的高度均匀;三维线圈对屏蔽室六面可在不发散磁场的情况下,实施磁清洗。可调节三组线圈的间距和几何姿态,具备调节正交性的功能,储备扩展不同指数均匀区的机构。屏蔽室构建采用大循环包镶及无焊点、少铆眼、大封挤的新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屏蔽系数,降低资源消耗。配置检测设备,可以由平面坐标到立体坐标,由小区域到大范围,在空间任一点支持三分量的准确定位。项目研制的系列产品在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石油及地震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亥姆霍兹模式的三维磁场线圈可控式三维磁场线圈物探震源孔复杂地层快速成孔工艺研究地震物探方法是油气勘查首要技术手段,地震资料的准确性对地下油气资源的评价具有决定性作用。项目解决了目前国内外在破碎不稳定地层大深度钻孔中采用普通提钻成孔和下药施工方法的效率低、施工周期长、成本高,而且因孔壁垮塌很难满足炸药投放到位的问题,开发出高效节水的双壁钻杆空气反循环油气地震快速钻进成孔技术,解决了常规钻进成孔方法在沙漠及砾石等不稳定地层常规钻进施工困难、成本高和无法满足成孔深度和投药不到位等关键技术难题,节约了大量泥浆材料和用水费用,提高施工效率。近5年来,该成果在大庆物探公司、新疆油田物探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辽河油田物探公司以及蒙古等多家石油物探单位得到推广应用。利用该技术完成地震物探爆破孔40余万个,施工产值超过6亿元人民币,节水和缩短工期节省费用超过4000万元。新疆某工地施工现场大庆沙漠施工现场WINDOWS系统下航空物探软件系统的研制系统涵盖了航空物探(磁、伽马能谱、航电)从野外数据预处理和质量监控、到室内数据处理、正反演计算、航磁编图、图件处理及成图全过程涉及的方法软件,并针对目前航空物探测量数据采集采样率的不同和坐标数据存储精度不足等问题,设计了按测线参数(而不是按测点记录)存取的新型航空物探数据库结构。项目采用数据分块算法技术和随机存取算法技术,实现了大数据量(达16384×16384点)平面网格位场数据的频率域转换计算和界面反演计算;开发了剖面平面图彩色渐变填充着色方法软件;研究出对剖面平面图无级渐变渲染着色的方法技术,可设置渐变度、透明度等参数。自行研制的平面等值线图绘制软件,能按用户要求自动控制等值线条密度,在场值梯度大的地方能自动断线和抽稀。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和重磁异常正反演拟合及图件显示处理等可视化操作。采用双曲函数滤波及方向滤波等滤波技术,抑制了低磁纬度区磁场化极因子的振荡,获得稳定可靠的低磁纬度区分带变倾角磁场化极结果重磁异常正反演拟合软件大口径无循环基础工程施工工艺及器具的研究研究开发的五个系列的大口径无循环工程施工钻具和施工工艺,充分发挥了无循环施工技术的优势,解决了多种复杂地层施工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大口径无循环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制开发的大口径旋挖钻斗、螺旋钻头、筒钻、扩底钻头、液压抓斗等五个系列产品,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加工工艺性好、适用性强。项目采用了旋挖钻斗锥筒防抽吸水力学设计、中心管大扭矩传递技术、冻土层限量切削钻进技术、液压抓斗高压密封强制润滑技术、螺旋托盘式联接技术和大口径的防斜技术。通过生产实践,探索出一套钻进复杂地层的先进工艺方法。根据不同地层选用不同型式的机具和工艺,拓宽了应用范围,丰富了大口径钻进的理论及技术方法。该项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青藏铁路基础工程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积累了宝贵经验。旋挖钻斗从冶炼废料中分离回收铟工艺技术及生产应用研究最先完成了炼铁烟尘、铅锌不同炼渣及烟尘等多项物料中的提铟工艺研究。1995年开始对部分铅锌冶炼渣、烟尘物料开展提铟应用生产。随着生产的展开,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料从最初的铅锌冶炼的真空炉渣、冰铜渣逐步扩展到铅锌冶炼(含湿法)的各种含铟渣料和烟尘灰,电炉底铅、硬锌等半成品,直至扩大到铜、锡、锑、铁等矿种的含铟炼渣及烟尘、提锗及电锡和其他湿法、化工中产生的废水、废母液以及从台湾、日本等地进口的ITO废靶材和从欧洲、南美等地进口的废铜料。原料的含量也由每吨数千克逐步降低至数百克,甚至几十克,原料范围进一步扩大,生产技术进一步完善。该成果不仅回收了流失的宝贵资源,治理了废水,保护了环境,并使我国成为铟生产大国。粗铟难钻进地层用新型钻头、钻具及泥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研制成功新型复合式金刚石钻头,比国内常规钻头、美国卡洪山口用金刚石钻头的寿命要长,钻速要快;研制成功射流式取心工具,在松散铀矿取心中获得理想效果,取心率达90%~95%;研究的HPT-2稀释剂不仅用于常温而且可以用于高温,最高可达220℃,具有良好的抗污染能力,可用于淡水和海水。项目设计了复合式金刚石钻头结构,提高钻头耐磨性延长钻头寿命,增加钻头的自锐性,提高钻头钻速;采用新型超细合金粉末,增强胎体对金刚石把持力;在非分散高温聚合物稀释剂配方中引进阴阳离子,改善钻井液抗温、抗污染及抑制能力;射流元件在取心双管中的运用,提高了松散胶结地层中的采取率和样品的品质;抗涡动钻头设计原理的应用,有效防治了岩心被振动破坏。射流取心钻具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井中的应用射流钻具取出的松散铀矿心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我国自主研究的数字填图技术,解决了针对基于野外路线观测的解释数据和绝对数据的结构方式与关系,设计了与比例尺无关的描述野外地质填图过程的语法结构。建立了PRB数字填图理论与技术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以当前第三代地理数据库模型和PRB数据模型为基础,通过PRB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对象类和要素类的互操作实现空间与非空间的属性继承传递,实现了野外总图、实际材料图、编稿地质图、地质图数字化工作流及其空间数据库群的建立。PRB数字填图理论与技术方法,使数字填图技术及其方法真正成为了一种通用的技术方法和平台。野外数据采集界面GPS/PDA土地调查新技术示范应用国土资源部在大兴举办调查之星技术培训班,学员们在现场实习在嵌入式3S集成技术、基于GPS网络差分/高精度单点动态定位技术、矢量图形自动分割技术、基于GPS/PDA的土地调查作业流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调查精度满足1:10000到1:2000及1:1000、数据导入/导出符合OPENGIS通用交换标准、变更图斑能自动分割的土地调查作业系统。在2004年北京大兴综合示范应用的基础上,2005~2006年国土资源部又在北京、吉林、河北、江苏、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九省市13个区县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示范应用,试点县市地处东部、西部和南方、北方,地形包括平原、山区、丘陵,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GPS的定位精度,优化了系统的作业流程,完善了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软件进行了权威测试,对产品的硬件进行了工业化设计,形成了定型后的符合工业化标准的“调查之星”系列产品。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已将定型后的“调查之星”设备装备到14个区县。

20世纪初,一些外国地质学家来到中国陕北延长:美孚公司的富勒(MLFuller)和克拉普(FGClapp)在延长钻探失败后,便认定那里不能聚集成油藏。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进行地质调查,回去后写了《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发表在《美国矿冶工程师学会报》上。其文章归纳了三个原因大意是:中国的中、新生代缺乏海相沉积;古生界又不是含油类型;除西藏、西北某些地区外,各时代地层都遭受了较强的褶皱、断裂以及火成岩的侵入。于是他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从此,这篇无视中国地质实际的论文就变成“中国贫油论”,像瘟疫一样向世界流传开来。早在1928年,李四光就在《燃料的问题》一文中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1932~1935年间,潘仲祥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就先后到过陕北延长地区和四川巴县等进行石油调查,多次见到油气苗、油页岩和采集到丰富的植物化石标本,经他确认这些地层是属于晚三叠纪和侏罗纪,都是陆相地层。1940年夏,潘仲祥去美国留学,先后在堪萨斯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学石油地质。当时许多教科书上写的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是说海相才能生油,陆相不能生油。潘仲祥回想他在国内时勘查过的几个油田,四川自流井层石油,陕北三叠统及侏罗系石油,都是在陆相地层中,而且又不可能是从下面海相地层中运移上来的。于是,他就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志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上,发表题为《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系地层的陆相生油》的论文,大胆地提出了陆相生油说,向传统的唯海相生油说进行挑战。他回国后,看到中国西部很多中生代和新生代油田都是陆相油田,于是又写了《中国西北部陆相生油问题》,对“陆相生油说”作进一步的阐述。1940年,黄汲清辞去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后,于次年和杨钟健、程裕淇、周宗浚、卞美年和翁文波等率地质队去新疆进行石油资源地质考察,曾先后调查了北疆乌苏独山子油田、南疆库车铜厂油田、温宿塔克拉克油田等。于1943年,黄汲清写出《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并于1947年地质调查所第21号《地质专报》发表。报告中提出了“多期多层含油论”(后来演变成多旋回成矿论),认为陆相地层也可以形成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生油层,竭力主张陆相侏罗纪地层,是新疆的重要生油层之一。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史研究室王仰之同志,对我国早期陆相生油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对“陆相生油说”,作过客观而公证的评论。他说:“从时间上说,潘钟祥是在1941年,黄汲清是在1943年;而提出这一学说的地点,黄汲清是在中国,潘仲祥则是在美国,而且处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在发表这一学说之前,据说两位学者彼此并没有联系,更谈不上研究讨论和互相影响。只是由于中国陆相油田几乎到处都有,他们在进行地质调查时,都曾多次地接触过,才使他们几乎在同时产生了同一的认识,因此两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陆相生油说”。黄汲清在晚年时又提起此事,那是1977年7月18日,国家地质总局在北京召开“找大庆”座谈会,张同钰副局长主持,塞风同志和黄汲清、潘仲祥、孙殿卿、关士聪等领导和老地质学家应邀参加,吕华同志和我对座谈会都作了详细记录。黄汲清在座谈会上,高度评价了大庆油田的发现。他说:“旧中国从光绪末年到国民党撤出大陆几十年时间里,请来了日本技师在延长打钻;美国学者来中国说:中国的石油地质储量只有几百万吨,而中国的地质工作者的才志却得不到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来年就发现了大庆油田,这真是奇迹。虽然过去日本人也在东北打过钻,但始终没有找到油。我衷心感谢毛主席、中国共产党。我们建立起来的陆相生油论,大庆油田的发现就得到证实。”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建立,还得追朔到潘仲祥以前。我国老一辈的许多著名地质学家,如严爽、孙健初、翁文灏、谢家荣和张人鉴等,他们先后都到玉门一带进行地质调查,观察到的陆相地层常见含油。其工作实践和成果积累,为陆相生油说打下了基础。玉门油田是世界上开发最早的陆相油田之一。从陆相生油说到理论的形成,是经过石油工业部、地质部、中国科学院、地质、石油院校以及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通过反复实践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最终以大庆油田的发现才奠定了陆相生油理论基础。大庆油田的发现和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建立,是中国油气勘查史上的伟大创举和里程碑,这在世界石油勘探史上也是罕见的,无疑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根据李四光的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理论,松辽与华北盆地同处在第二沉降带上,大庆油田的发现,对正在开展的华北油气勘探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大庆油田论文成果怎么写

论文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体现。运用它们进行成果推广、信息交流、促进 成果。这种通用型结构形式

只要写研究成果却有两种非常好的方法,第1种方法就是列举数据,第2种方法就是举一个在实际工业当中应用的例子。

1、发表的论文。 发表的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可以是长文,也可以是短文,综述或者demo。可以列出预期发表论文的数量,大致研究点,拟发表在哪类期刊和会议上等。2、申请的专利。 申请中的专利和申请已得到保护的专利都可以作为预期的成果。可以列出拟申请的专利数量和大致的方向。因为专利审核的时间比较长,项目结束的时候不一定可以得到申请的最终结果,所以已经经过初审的也可以作为预期成果。3、完成的项目,提升的指标。 在某领域内预计做一个或者几个什么类型的项目,项目的研究内容是什么。预期想的到的结果是什么,对现有的指标有什么提升,对现有的技术有什么改进,对研究领域有什么贡献等。4、参赛和参评的奖项。 有些技术类的研究有很多国内国外的公开评测和比赛,可以列出拟利用研究成果参与哪些比赛,期望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等。5、公开的数据集合。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逐步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集合。如果方便的话,可以作为开源数据集合供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人员使用,这将让整个领域的人们受益。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

大庆油田论文

您好。如果是评高工需要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最少两篇论文 。具体刊期要看您的文章方向才能确定。我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的编辑。我可以帮您 安 排,联系方式看资料

好多综合类的国家级刊物都可以发。这一类的比较便宜。专门石油的期刊一般都比较贵,而且文章也要是真的有分量的,不太好发。

呵呵 我的刊物500左右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编辑收我 200块钱

毕业论文的论文题目,一般都是学校规定好了的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