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电话

发布时间: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电话

1 2 都有,但是就业不算好,现在农科不好就业我就是这个学校的,但是研究生比较容易考,所以我考研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9年创刊,双月刊,每期96页。本刊依托东北大学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宗旨,致力于交流和传播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成果,促进东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结合,加速学科建设的综合化与人才素质的完善化。主要栏目有:科技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法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研究等。“科技哲学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和重点栏目,在2006年和2010年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比中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和“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该专栏依托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点,刊载国内外科技哲学研究方面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开设10年来已发表论文200多篇,被转载率达40%。近年来,该栏目已有数十篇论文被国内三大权威文摘转载。其中,刘大椿教授的论文《技术何以决定人之本质》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王子彦教授的论文《值得重视的城市蔓延问题》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转载;周春彦博士的论文《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4期转载;陈凡教授的论文《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转载;王玲博士的论文《科技与奥运契合过程及特征的历史解析》被《新华文摘》2008年第15期全文转载;斯文·欧威·汉森的论文《技术哲学视阈中的风险和安全》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等等。本刊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据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的数据,2010年社会科学版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52,在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673种)中排名22;期刊影响因子为406。《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大16开,每期96页,国内定价10元/册,全年6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758国内统一刊号:CN 21-1413/G4国内邮发代号:8-123国际邮发代号:BM7815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399信箱)国内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地 址: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三号巷11号主 编:左 良编辑部主任:徐用吉 主任委员(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丁烈云副主任委员(Vice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左良委员(Members):于 立 邓大松 王建平 王 前 王铭玉 叶 平 朱葆伟庄新田 陈 凡 汪同三 李兆友 李 凯 张明国 张 雷肖 峰 迟福林 林木西 欧阳康 周光辉 金启军 钟田丽娄成武 洪晓楠 赵 雯 徐用吉 郭亚军 魏 江主 编(Chief Editor):左 良副主编(Vice Chief Editor):徐用吉 左 良:主编徐用吉: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全面负责本刊编辑出版工作。李新根:主任助理,协助主任负责本刊编辑出版工作,并负责科技哲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王 薇:责任编辑,负责经济与管理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题、法学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付示威:责任编辑,负责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并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文字简洁,篇幅以6000~9000字为宜(包括图表,中英文摘要,即计算机统计中“字数”),正文用A4纸五号宋体5倍行间距排版,大标题用小二或三号字,二级标题用四号字。来稿内容包括(按顺序):题目(少于20字)、姓名、作者单位(单位全称、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查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正文、参考文献以及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英文部分另排一页,2倍行间距。摘要应说明文章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不使用“本文”、“笔者”等第一人称作主语,字数200~250字。作者简介置于篇首页地脚,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省略)、出生地(籍贯),单位、职称,学位(硕士或博士)。只介绍第一作者及非第一作者中的教授。参考文献只列入最主要且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引用处用“[序号]”标注,并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依次编排。几种主要类型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如下。期刊:[序号]著者题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文集:[序号]著者引用的具体文章题名[M]//文集著者文集名 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著者 论文名[D] 保存地(城市名):保存单位,年份:起止页码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应在首页地脚处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只接受在学报网站投稿系统投稿。请在系统注册时准确填写作者尤其是通讯作者的联系地址、电话、E-mail等信息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科技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法学研究教育研究语言文学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学校。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截至2014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学校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置71个本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8671人,其中研究生3605人、本科生24841人、留学生225人。

1/100【题 名】管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先行【作 者】陈梦婷 潘飞【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7)-19-212/100【题 名】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思考【作 者】张裕东【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8S)-61-6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作 者】温涛 谢家智【刊 名】改革2007(8)-65-704/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对国际运行绩效的沿袭与创新【作 者】程惠霞【刊 名】改革2007(8)-76-815/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实践经验及发展趋势【作 者】蒋丽君【刊 名】浙江经济2007(14)-44-456/100【题 名】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启示【作 者】李坤 鞠鸿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6)-49-507/100【题 名】平泉县财政贴补设施农业保险【作 者】卢丙文【刊 名】公共支出与采购2007(7)-16-168/100【题 名】淮阴市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一片蓝天”【作 者】马冬梅【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8)-46-469/100【题 名】商业运营与政策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路径探索——以南雄市烟叶种植保险和连平县农房保险为例的分析【作 者】贺巧知【刊 名】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7(20)-22-2610/100【题 名】农业保险受政策激励上半年实现像费10.82亿元【作 者】无【刊 名】广西经济2007(7)-6-611/100【题 名】对创建我国农业保险外部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作 者】郭昱【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77-7912/100【题 名】广东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与对策【作 者】黄友爱【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242-243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作 者】徐斌 苏克莉【刊 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49-5014/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有望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家女2007(8)-46-4615/100【题 名】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作 者】陈妍 凌远云 陈泽育 郑亚丽【刊 名】农业经济导刊2007(7)-159-15916/100【题 名】积极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总体思路(上)【作 者】高伟【刊 名】上海保险2007(7)-5-717/100【题 名】加快农业保险发展 支持新农村建设【作 者】宋洪江【刊 名】吉林金融研究2007(8)-41-4218/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实践及启示【作 者】张艳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6-8219/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有益尝试【作 者】庹国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8-7920/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作 者】郭左践【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2-8221/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个成功经验——福建省的农房统保实践【作 者】朱增镳【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3-8322/100【题 名】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作 者】高伟【刊 名】武汉金融2007(7)-20-2223/100【题 名】积极开展农业保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作 者】肖端云【刊 名】云南农村经济2007(4)-45-472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分析与路径选择:一个新构想【作 者】王敏俊【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7)-64-6825/100【题 名】农业保险属性、税赋差异及供给的非均衡【作 者】黄英君【刊 名】改革2007(7)-54-6026/100【题 名】印度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简析【作 者】金永丽【刊 名】南亚研究季刊2007(2)-79-8127/100【题 名】北京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作 者】董少东【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13-1328/100【题 名】宿迁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作 者】陈军【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42-4229/100【题 名】上海提高农业保险政府补贴比例【作 者】金实【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6-2630/100【题 名】湖南省农业保险在摸索中试点【作 者】湘文【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7-2731/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窘境与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作用【作 者】文小才【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7)-73-7532/100【题 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困境及出路——以眉山市奶牛保险试点为例【作 者】谢蕊莲 刘攀【刊 名】企业研究2007(6)-45-473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研究——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作 者】李琴英【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7)-48-523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模式选择【作 者】詹花秀【刊 名】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1)-43-44,8235/100【题 名】日本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作 者】高伟【刊 名】WTO经济导刊2007(3)-28-3036/100【题 名】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真的是个“无底洞”吗【作 者】高伟【刊 名】西部论丛2007(7)-25-2737/100【题 名】关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讨【作 者】才凤玲[1] 张志刚[2]【刊 名】金融理论与教学2007(3)-10-1238/100【题 名】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及财政政策取向【作 者】李泽【刊 名】地方财政研究2007(7)-52-5439/100【题 名】我国发达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的比较制度分析【作 者】朱俊生[1] 庹国柱[2]【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2-5840/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探析【作 者】孙伟 安增龙【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9-6041/100【题 名】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以吉林省为例【作 者】宗国富[1] 金兆怀[2]【刊 名】经济纵横2007(6)-58-6042/100【题 名】农业保险: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作 者】马波【刊 名】农家致富2007(13)-4-543/100【题 名】垦区阳光农业保险的实践与思考【作 者】陈桂红【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52-15244/100【题 名】农业保险合作制模式的博弈分析【作 者】谷政 褚保金 应瑞瑶【刊 名】农村经济2007(6)-70-7345/100【题 名】发展边远山区农业保险业务研究:以河池为例【作 者】唐罄蕖【刊 名】南方金融2007(6)-55-5646/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出路【作 者】谭琳琳【刊 名】当代经济2007(05X)-71-7247/100【题 名】国外农业保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 者】马燕玲【刊 名】金融与经济2007(6)-42-4448/100【题 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探究【作 者】杜霞【刊 名】湖南农机2007(5)-42-4349/100【题 名】农业保险产品的现状和创新【作 者】邢鹂[1] 于丹[2] 刘丽娜[1]【刊 名】农业展望2007,3(6)-28-3050/100【题 名】农业保险新模式: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作 者】卢生华【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2-4451/100【题 名】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如何办——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启示【作 者】李坤[1] 鞠鸿英[2]【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5-4752/100【题 名】江苏加快推进农业保险试点【作 者】沈建华[1] 申浓霖[2]【刊 名】江苏农村经济2007(6)-28-2853/100【题 名】10亿农业保险补贴面临多头监管【作 者】无【刊 名】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0)-47-4754/100【题 名】完善公共财政 推进农业保险【作 者】梁光【刊 名】中国农业会计2007(6)-14-1555/100【题 名】农业保险:政府与市场的保险成本分配博弈分析【作 者】曹前进【刊 名】北方经贸2007(6)-94-9656/100【题 名】市场失灵、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本土化模式——基于浙江、上海、苏州农业保险试点的比较研究【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 施红【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6)-49-5557/100【题 名】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及其克服途径的理论分析【作 者】熊伟【刊 名】世界经济情况2007(6)-25-3058/100【题 名】农业保险参与行为的博弈分析——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证分析【作 者】时秀霞【刊 名】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6)-63-645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许泽勇【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4)-132-132,1646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将有法可依【作 者】无【刊 名】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5)-4-461/100【题 名】农业保险条例拟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北方牧业2007(11)-11-1162/100【题 名】浅析农业保险的困境与出路【作 者】程光伟 张睿【刊 名】技术与市场2007(5)-102-10363/100【题 名】台湾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启示【作 者】吴小芳[1] 张文棋[1,2]【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17-2064/100【题 名】国内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作 者】张小芹【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29-3265/100【题 名】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途径、标准与规模【作 者】陈昌盛【刊 名】保险研究2007(6)-43-46,7766/100【题 名】WTO框架下我国的农业保险补贴探析【作 者】张玉军【刊 名】现代农业2007(6)-21-2267/100【题 名】论农业保险经营中的技术障碍与技术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问题2007(6)-108-11068/100【题 名】建立农业保险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作 者】陈剑波【刊 名】调查研究报告2007(72)-1-186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作 者】呼应 方兴 刘钟钦【刊 名】农业经济2007(6)-70-717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行举措【作 者】陆贾贤 毛永祥【刊 名】中国牧业通讯2007(11)-17-1871/100【题 名】农业保险:家禽养殖业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访上海申浦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印权【作 者】吴长波【刊 名】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7(6)-37-3772/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探析【作 者】张友祥【刊 名】理论视野2007(6)-47-4973/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作 者】李景彬【刊 名】保险研究2007(5)-56-587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作 者】常兴华【刊 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5)-86-88,9275/100【题 名】农业保险期待制度创新【作 者】魏羽弘【刊 名】中国保险2007(4)-8-127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探讨【作 者】罗军 郑栋 俞炜【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2-1577/100【题 名】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作 者】李琴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6-1878/100【题 名】农村保险、农业保险与农民需求意愿 山西省、江西省、上海市706户农户问卷调查【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9-2279/100【题 名】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我国农业保险力作--读《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有感【作 者】李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4)-26-2780/100【题 名】吉林农险试点曙光初现安华农业保险试点情况报告【作 者】朱健民 吴凤隆【刊 名】中国保险2007(3)-41-4481/100【题 名】韩国的农业保险【作 者】李向敏 龙文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3)-60-6382/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可望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村养殖技术:新兽医2007(5)-51-5183/100【题 名】国际农业保险模式: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启示【作 者】肖玉红【刊 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37-408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形式的比较与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6-3785/100【题 名】农业保险功效研究【作 者】冯文丽[1] 董经纬[2]【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8-38,3386/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的模拟分析【作 者】邢鹂[1] 黄昆[2]【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4-987/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的环境经济效应——一个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的分析框架【作 者】宁满秀【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28-3288/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之路的探索【作 者】宋平【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88-428989/100【题 名】农业保险的外部性特点及对策【作 者】张权辉【刊 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4-8590/100【题 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作 者】杨秀丽【刊 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7-1991/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及立法原则【作 者】郭丽丽【刊 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56-5992/100【题 名】对广东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思考【作 者】刘斌【刊 名】南方农村2007(2)-40-4393/100【题 名】对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思考【作 者】王静娅【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67-6994/100【题 名】从税收政策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及对策【作 者】李争辉【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230-23195/100【题 名】海外农业保险模式【作 者】杨巧巧【刊 名】农村工作通讯2007(5)-58-589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探析【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经纬2007(3)-144-14697/100【题 名】试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政【作 者】庹国柱[1] 朱俊生[2]【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47-5098/100【题 名】农业保险“五立”模型的博弈分析【作 者】刘伟华 郭庆玲 亓彬【刊 名】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4)-140-14199/100【题 名】慈溪市 政策性农业保险 有序运行【作 者】无【刊 名】宁波通讯2007(4)-48-49100/100【题 名】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问题【作 者】张长利【刊 名】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2)-23-27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电话号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结课论文【摘要】本文以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为例,首先分析了在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的编写要求和内容特点。【关键词】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案例 财务管理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利于高校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一、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相对于教育改革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化的需要来说,存在着相当的滞后性,与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就目前国内高校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财务管理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比例非常低。与国外著名商学院相比,国内高校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少,有的学校甚至为零,远远不能满足财务管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哈佛商学院为例,除一两门理论性课程以外,其他课程全部都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所占比例90%以上;而国内的高校,案例教学的比例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二)财务管理的数量不足,质量较差。一方面,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由于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致使案例的数量非常少,并且缺乏对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和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国内大部分案例的编写采用“拿来主义”,不符合我国的国情,适用性较差,并且落后于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潮流,有关跨国投资、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案例及教学都相当薄弱,不能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二、高校教育中财务管理案例库的开发案例库的开发状况直接影响案例教学质量,一套高水平的案例库的建立是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同时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而且还需要按照课题一样的方式组织调查与编写。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案例,它是教学案例库构成的必要条件;其次是指案例的类型众多,这些案例可以是学校组织教师自行编写的,也可以是收集整理的二手案例;再次,教学案例库还必须具有完善的系统分类储存功能。那么,什么样的案例可以编写进案例库呢?(一)案例具有典型性、符合实际决策的要求。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种实际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非偶发性,这是案例的关键特征。案例设计中,其问题往往是若隐若现,提供的信息并非一目了然,有关数据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加工、推导,才能直接用来进行分析。案例通过模拟现实企业财务管理中纷繁复杂的问题,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最终获得符合实际的决策。(二)案例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符合教学的要求。教学案例必须设计一定的问题,即思考题。其中有的问题比较外露,有的比较含蓄,而通常是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案例中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考。案例提供的情况越是有虚有实,越能够诱人深入,从而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三)案例的选择必须符合财务管理教学目标的需要。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案例的选择必须符合财务管理教学目标的需要。财务管理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案例教学不单纯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四)案例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具有不同的深度,因此,案例库中的个案,其编写的理论深度和实践要求要与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的需求相适宜,适于相应层次的学生使用,篇幅长短以及问题的设计也应配合协调。(五)案例的设计应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案例库中的案例可分为专题案例和综合案例。专题案例内容应富有针对性,不同个案要突出不同的知识重点,且在编排上要体现出相关知识点相对集中的系列化特点;综合案例则应注重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通过一个案例往往可涉及多个章节的知识。综合案例的使用一般在总结复习阶段,因此,这类案例应该编排在案例库的后面部分。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另一方面,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式的、启发式的,应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二)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案例教学、传统讲授教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教学手段,例如实证分析、模拟实验、撰写论文等手段,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囿于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两种方法,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结束语案例教学是学习的过程而非最终的结果,学生应该把案例教学看作是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不断考验。在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学生们培养的不是“正确”和“非正确”的观点,而是从这些问题的讨论中获得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参考文献[1]阮萍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石泓,于成税法案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乐菲菲,吴兰飞,贺翠芹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论坛,2008,(4)[4]张凤娜税法案例教学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5]贾莉莉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问题及对策[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9,(4)

东北农业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学校。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截至2014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学校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置71个本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8671人,其中研究生3605人、本科生24841人、留学生225人。

1 2 都有,但是就业不算好,现在农科不好就业我就是这个学校的,但是研究生比较容易考,所以我考研

序号 作 者 标 题 刊 物 发表时间1 李秋祝、赵宏伟* 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主要生理参数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1)2 赵宏伟 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6(3)3 赵宏伟、李秋祝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大豆主要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6(3)4 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玉米穗位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专刊5 陈洋、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及其组分形成积累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6(10)6 王洪预、李秋祝、赵宏伟*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春玉米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1)7 杨亮、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功能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3)8 陈洋、赵宏伟* 不同品种春玉米籽粒蔗糖积累规律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4)9 王强、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积累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5)10 赵宏伟 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3)11 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玉米子粒蛋白组分形成积累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6)12 陈洋、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穗位叶蔗糖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8(1)13 王强、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8(5)14 宋海霞、杨亮、 李国、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籽粒脂肪及其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1)15 于秋竹、孔宇、杨亮、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2)16 赵宏伟、孔宇、 于秋竹、杨亮 密度对饲用玉米蔗糖合成和积累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9(5)17 曹玉军、赵景云、赵宏伟* 钾素用量对甜玉米可溶性糖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09(5)18 高扬、 刘化龙、 杨亮、 刚爽、臧家祥、赵宏伟* 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09(6)19 曹玉军、赵宏伟* 钾素用量对甜玉米籽粒蔗糖形成积累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7)20 赵景云、赵宏伟* 钾素用量对春玉米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8)21 陈莹晶、赵宏伟* 钾素用量对垦粘1号籽粒灌浆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9)22 赵宏伟、于秋竹、 孔宇、杨亮 氮素用量对饲用玉米生物干重和营养能量价值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4)23 孔宇、 王霞、 杨亮、赵宏伟* 密度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3)24 于秋竹、孔宇、 杨亮、赵宏伟* 不同氮素用量对三个饲用玉米品种蛋白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09(2)25 宋谨同、赵宏伟* 氮肥用量对芸豆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0(5)26 赵宏伟、赵景云 钾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0(3)27 曹玉军、 刘春光、王晓慧、赵宏伟* 施钾量对甜玉米穗位叶蔗糖合成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0(5)28 刚爽、王敬国、 杨亮、 高扬、 臧家祥、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寒地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2)注:*代表通讯作者近五年发表教学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1、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第一作者,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6月2、加强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第一作者,华章,2009年8月3、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第一作者,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4、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杨亮、赵宏伟、马春梅,华章,2009年7月5、浅谈如何加强农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杨亮、赵宏伟、龚振平,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4月6、建设作物标本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杨亮、赵宏伟,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7月7、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张艳菊、赵宏伟,实验室科学,2009年4月近五年出版著作2部。1、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主编,第二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5月2、特种玉米栽培与加工利用,副主编,第四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6月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电话号码

属于。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中有列明。“核心期刊”这个名号有很多机构都在用,有不同的版本。但我们通常说的,也是一般作为职称评定等所要求的核心期刊,是北大编制的,也即上文提及的。详细可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检索网上查询。

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市,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学府。现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学科基础雄厚,整体实力较强,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下设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学科覆盖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8个本科专业。学校设有科技部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培训部、农业部俄语培训中心,生物学设有教育部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多层次办学,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现有各类学生29 154人,其中研究生2724人,本科生15077人,专科生314人,留学生181人,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员665人,现代远程教育学生7782人,成人教育学生2411人。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拥有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定权。现有专任教师1006人,其中教授197人,副教授31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4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505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49人。学校科研实力较强,为经济建设服务成效显著。拥有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9个省部级研究中心,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各类课题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6项。先后5次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和重大科技效益奖,连续17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3次获得黑龙江省“振兴经济奖”,并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黑龙江省“小康建设红旗集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先后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的52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逐步形成了以东北亚为主、博采众长的国际交流特色,成为我国与东北亚地区和国际寒地国家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基地。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占地面积35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图书馆藏书0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9万册),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一级检索站。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是全国首批31个试点高校中唯一的地方院校。主办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中国马铃薯》、《饲料博览》、《中国乳品工业》、《乳品与人类》、《渔业经济研究》、《大豆通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注重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曾多次受到国家和省级的表彰与奖励。1996年被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高校工委和省教委命名为“先进党组织”,1998年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0年被授予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工会;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跨入新世纪的东北农业大学 ,将紧紧抓住“211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 继承弘扬 “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秉承“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东农校风,满怀信心地向着“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具有我国北方现代农业特色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和开放式大学”奋进!(一)国家级重点学科 ( 3 个) 农业机械化工程 基础兽医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二)农业部重点学科( 2 个)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三)省级重点学科( 18 个) 农业机械化工程 食品科学 植物学 农业经济管理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蔬菜学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土壤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预防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兽医病理学)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临床兽医学(兽医外科学 兽医内科学) (四)校“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 4 个) 种植业 养殖业 食品加工业 管理与经济 (五) 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学科( 6 个) 畜牧学 作物学 兽医学 农业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七)博士学位授权点( 32 个)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生态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生物质转化与利用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 环境水利 基础兽医学 预防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 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草业科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畜牧系统管理学 动物行为学 食品科学 畜产品加工 发酵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植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蔬菜学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农业遥感与土地利用 兽医博士 (七)硕士学位授权点( 65 个)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药学 作物生态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生物质转化与利用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基础兽医学 预防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 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草业科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畜牧系统管理学 动物行为学 食品科学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畜产品加工 发酵工程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植物学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学 发育生物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生物化工 遗传学 生理学 水生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细胞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农业水土工程 环境水利 水文学及水资源 生态学 土壤学 植物营养学 应用化学 土地资源管理 农业遥感与土地利用 蔬菜学 果树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产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管理 金融学 英语语言文学 会计学 林业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工程硕士 农业推广硕士 兽医硕士 高校教师 (八)本科专业( 68 个)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环境科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园林 农业资源与环境 动物科学 动物医学 水产养殖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行政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金融学 法学 英语 应用化学 农村区域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生态学 保险学 社会工作 动物药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土木工程 旅游管理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设计 教育技术学 动画 广告学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畜禽生产教育 植物保护教育 (九)专科专业( 1 个 , 不含联合办学) 设施园艺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徐梅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庆章(十) 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的民办学院:成栋学院 现任领导 名誉院长:李庆章 执行院长:鲍军

知网里有一些,你自己到图书馆网站下载吧  如果要我下就追问一下  [1]赵小燕,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特征的运用(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2)  [2]吴海明, 浅论《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人物的继承和发展[J] 考试周刊,2010,(33)  [3]李琳,刘秀云, 论哥特艺术写法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与发展[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7)  [4]何琼, 论哥特式艺术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J] 湖北社会科学,2009,(4)  [5]喻欢欢, 浅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风格[J] 消费导刊,2009,(15)  [6]杨丽荣, 《呼啸山庄》:一部有新意的哥特小说[J] 文教资料,2009,(25)  [7]石晓红, 论《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风格[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2)  [8]李佳玉, 从《呼啸山庄》和《简爱》看哥特式小说风格[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9]印层层,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J] 考试周刊,2008,(7)  [10]黄德林, 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与《呼啸山庄》[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11]田仙枝, 试述《简爱》与《呼啸山庄》小说写作成功的关键——尽现哥特式小说的魅力[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2]邵丽君,李贞慧,陈翠芳,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 电影文学,2008,(12)  [13]张苎文, 论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在《呼啸山庄》中的广泛体现[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4]刘文珍, 《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与作者性格浅析[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15]董静,何琼, 论《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J] 世界文学评论,2007,(2)  [16]张若昕, 《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艺术手法[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6)  [17]刘佳, 论《呼啸山庄》中哥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英文)[J] 语文学刊,2006,(S1)  [18]孙冬梅 论《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形象和哥特艺术手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  [19]蒲若茜 《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  [20]蒋永国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21]邹之萍,王文彦 哥特式小说与《呼啸山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22]叶红 浪漫的壮诗 哥特式的悲歌——谈谈《呼啸山庄》的创作方法问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官网电话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9年创刊,双月刊,每期96页。本刊依托东北大学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宗旨,致力于交流和传播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成果,促进东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结合,加速学科建设的综合化与人才素质的完善化。主要栏目有:科技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法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研究等。“科技哲学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和重点栏目,在2006年和2010年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比中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和“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该专栏依托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点,刊载国内外科技哲学研究方面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开设10年来已发表论文200多篇,被转载率达40%。近年来,该栏目已有数十篇论文被国内三大权威文摘转载。其中,刘大椿教授的论文《技术何以决定人之本质》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王子彦教授的论文《值得重视的城市蔓延问题》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转载;周春彦博士的论文《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4期转载;陈凡教授的论文《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转载;王玲博士的论文《科技与奥运契合过程及特征的历史解析》被《新华文摘》2008年第15期全文转载;斯文·欧威·汉森的论文《技术哲学视阈中的风险和安全》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等等。本刊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据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的数据,2010年社会科学版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52,在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673种)中排名22;期刊影响因子为406。《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大16开,每期96页,国内定价10元/册,全年6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758国内统一刊号:CN 21-1413/G4国内邮发代号:8-123国际邮发代号:BM7815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399信箱)国内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地 址: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三号巷11号主 编:左 良编辑部主任:徐用吉 主任委员(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丁烈云副主任委员(Vice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左良委员(Members):于 立 邓大松 王建平 王 前 王铭玉 叶 平 朱葆伟庄新田 陈 凡 汪同三 李兆友 李 凯 张明国 张 雷肖 峰 迟福林 林木西 欧阳康 周光辉 金启军 钟田丽娄成武 洪晓楠 赵 雯 徐用吉 郭亚军 魏 江主 编(Chief Editor):左 良副主编(Vice Chief Editor):徐用吉 左 良:主编徐用吉: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全面负责本刊编辑出版工作。李新根:主任助理,协助主任负责本刊编辑出版工作,并负责科技哲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王 薇:责任编辑,负责经济与管理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题、法学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付示威:责任编辑,负责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并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文字简洁,篇幅以6000~9000字为宜(包括图表,中英文摘要,即计算机统计中“字数”),正文用A4纸五号宋体5倍行间距排版,大标题用小二或三号字,二级标题用四号字。来稿内容包括(按顺序):题目(少于20字)、姓名、作者单位(单位全称、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查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正文、参考文献以及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英文部分另排一页,2倍行间距。摘要应说明文章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不使用“本文”、“笔者”等第一人称作主语,字数200~250字。作者简介置于篇首页地脚,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省略)、出生地(籍贯),单位、职称,学位(硕士或博士)。只介绍第一作者及非第一作者中的教授。参考文献只列入最主要且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引用处用“[序号]”标注,并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依次编排。几种主要类型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如下。期刊:[序号]著者题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文集:[序号]著者引用的具体文章题名[M]//文集著者文集名 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著者 论文名[D] 保存地(城市名):保存单位,年份:起止页码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应在首页地脚处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只接受在学报网站投稿系统投稿。请在系统注册时准确填写作者尤其是通讯作者的联系地址、电话、E-mail等信息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科技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法学研究教育研究语言文学研究

知网里有一些,你自己到图书馆网站下载吧  如果要我下就追问一下  [1]赵小燕,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特征的运用(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2)  [2]吴海明, 浅论《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人物的继承和发展[J] 考试周刊,2010,(33)  [3]李琳,刘秀云, 论哥特艺术写法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与发展[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7)  [4]何琼, 论哥特式艺术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J] 湖北社会科学,2009,(4)  [5]喻欢欢, 浅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风格[J] 消费导刊,2009,(15)  [6]杨丽荣, 《呼啸山庄》:一部有新意的哥特小说[J] 文教资料,2009,(25)  [7]石晓红, 论《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风格[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2)  [8]李佳玉, 从《呼啸山庄》和《简爱》看哥特式小说风格[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9]印层层,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J] 考试周刊,2008,(7)  [10]黄德林, 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与《呼啸山庄》[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11]田仙枝, 试述《简爱》与《呼啸山庄》小说写作成功的关键——尽现哥特式小说的魅力[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2]邵丽君,李贞慧,陈翠芳,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 电影文学,2008,(12)  [13]张苎文, 论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在《呼啸山庄》中的广泛体现[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4]刘文珍, 《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与作者性格浅析[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15]董静,何琼, 论《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J] 世界文学评论,2007,(2)  [16]张若昕, 《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艺术手法[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6)  [17]刘佳, 论《呼啸山庄》中哥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英文)[J] 语文学刊,2006,(S1)  [18]孙冬梅 论《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形象和哥特艺术手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  [19]蒲若茜 《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  [20]蒋永国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21]邹之萍,王文彦 哥特式小说与《呼啸山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22]叶红 浪漫的壮诗 哥特式的悲歌——谈谈《呼啸山庄》的创作方法问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东北农业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学校。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截至2014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学校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置71个本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8671人,其中研究生3605人、本科生24841人、留学生225人。

1 2 都有,但是就业不算好,现在农科不好就业我就是这个学校的,但是研究生比较容易考,所以我考研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官网

东北农业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学校。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截至2014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学校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置71个本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8671人,其中研究生3605人、本科生24841人、留学生225人。

出口型优质抗病虫蔬菜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牡丹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松花江水体硝基苯污染对农业危害的研究,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菜豆对草甘瞵抗性基因遗传及利用,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绿色食品蔬菜生态系统与开发技术研究,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胡萝卜贮藏与加工研究,大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农作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 cs-acslg特异基因标记鉴定黄瓜雌性系技术,2007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离体保存方法,2006具平动式棚面的日光增温型畜禽舍,2005一种腌渍加工专用黄瓜品种的培育方法,2004阳光兴日光节能牛舍(ZL03 2 6),2004光皮、少刺型黄瓜品种的培育方法(CN1500379A),2002 秦智伟,周秀艳,张艳菊,王新国腌渍用小型黄瓜新品种‘东农805’园艺学报,2008,35(10): 张鹏,秦智伟,周秀艳黄瓜果实弯曲性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321- 李金鑫,秦智伟,丁国华,周秀艳黄瓜抗霜霉病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园艺学报,2008,35(3):371- 周秀艳,程立宝,秦智伟,苏绍坤保鲜剂和低温预冷对甜瓜的保鲜效应中国瓜菜,2008,(6):13- 李开盛,秦智伟,周秀艳黄瓜分枝性遗传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2):163- 王桂玲,秦智伟,周秀艳,赵咫云黄瓜瓜把长度QTL定位的研究园艺学报,2008,35(4):543- 张永强,秦智伟种子产业化是推进农业基础建设的关键种子世界,2008,(6):19- 周秀艳,金晓霞,秦智伟,王新国航天诱变育种及其在蔬菜中的应用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291- 辛明,秦智伟,周秀艳黄瓜植株高度遗传分析及其分子标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5):34- 张永强,秦智伟我国蔬菜种子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对策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5- 蔡宁,张艳菊,秦智伟,周秀艳,刘艳玲黄瓜霜霉菌ITS区序列分析反应体系的构建及优化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8):25- 金晓霞,秦智伟,董延龙黄瓜性别分化研究进展中国蔬菜,2007(2):38- 丁国华,池春玉,周秀艳,秦智伟黄瓜抗病基因类似序列(RGA)的同源性分析和Southern鉴定园艺学报,2007,34(2):355- 王桂玲,秦智伟,周秀艳,赵咫云黄瓜果瘤的遗传及SSR标记植物学通报,2007,24(2):168- 李蕊,郭长虹,丁海燕,秦智伟,郭东林大豆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3):81- 赵咫云,秦智伟,王桂玲黄瓜果柄性状的SSR鉴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330- 张艳菊,秦智伟,周秀艳,徐生军,苏亚非,蔡宁黄瓜霜霉病菌保存方法植物病理学报,2007,37(4):438- 张鹏,秦智伟黄瓜耐热性遗传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486- 王志坤,秦智伟,李艳秋,周秀艳黄瓜果实衰老过程中果皮超微结构的变化园艺学报,2007,34(4):889- 王丽莉,秦智伟葫芦科植物单倍体离体诱导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7,23(9):85- 宋德颖,秦智伟,王志坤,卢京国两品种黄瓜果实发育过程中脂氧合酶的活性变化比较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4): 徐志远,秦智伟,周秀艳氮肥利用研究现状及培育耐低氮胁迫蔬菜品种的探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5):706- 丁国华,秦智伟,周秀艳,范金霞黄瓜霜霉病抗病基因的RAPD及SCAR标记西北植物学报,2007,27(9):1747- 张南,秦智伟低温处理对菠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中国蔬菜,2007,(11):22- 赵娇红,郭东林,马军,郑琳,秦智伟,郭长虹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126- 王桂玲,秦智伟,周秀艳,赵咫云黄瓜DNA提取及优化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分子植物育种,2007,5(6):196- 张永强,郭翔宇,秦智伟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11- 曲丽,秦智伟黄瓜白粉病病原菌及抗病性研究进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6):835- 郭庆勋,秦智伟,丁国华,周秀艳果实特异启动子调控薄皮甜瓜ACC合成酶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4- 丁国华,池春玉,王桂玲,秦智伟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8- 秦智伟,刘宏宇,周秀艳出口型黄瓜新品种‘东农803’园艺学报,2006,33(1): 郭庆勋,秦智伟,丁国华,李景鹏薄皮甜瓜果实ACC合成酶cDNA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1):22- 范金霞,秦智伟DNA分子标记在瓜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2):249- 郭庆勋,秦智伟,李景鹏果实特异启动子调控薄皮甜瓜ACC合成酶cDNA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果树学报,2006,23(3):411~ 苏绍坤,刘宏宇,秦智伟农杆菌介导iaaM基因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3):289- 王宏建,吴越,谷维,孙晓丹,秦智伟改进的CTAB法提取黄瓜DNA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5):124- 李艳秋,王志坤,秦智伟,周秀艳活体黄瓜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4):671- 杨迪菲,秦智伟,王桂玲黄瓜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5):619- 秦智伟,刘宏宇,周秀艳出口型黄瓜新品种东农当代蔬菜,2006,(11): 程立宝,秦智伟,李淑艳,丁国华,周秀艳与黄瓜雌性性状连锁的cs-acs1g基因特异片段克隆与鉴定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545- 邓旭红,秦智伟黄瓜酸渍工艺的研究中国蔬菜,2006,(12):9- 王桂玲,秦智伟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育种中的应用世界农业,2005,309(1):45- 秦智伟,怀凤涛,周秀艳,刘宏宇,王静,刘珊珊东北大豆蛋白质功能特性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31- 丁国华,秦智伟,刘宏宇,周秀艳,池春玉,王志坤黄瓜NBS类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园艺学报,2005,32(4):638- 秦智伟,周秀艳,刘宏宇,怀凤涛,焦光纯东北大豆物理性状的评价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133- 程立宝,秦智伟,刘宏宇,丁国华,周秀艳黄瓜cs-acs1g基因克隆及不同时空表达的研究园艺学报,2005,32(5):840- 周秀艳,秦智伟,王新国黄瓜品种资源商品性的评价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6):707- 秦智伟哈尔滨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对策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 周秀艳,秦智伟东北三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脂肪含量比较中国种业,2004,(1):39- 周秀艳,徐志远,秦智伟黄瓜陈种子发芽率比较及提高的方法中国种业,2004,(3):43- 孟令波,秦智伟,刘宏宇高温对黄瓜不同品种产量及形态指标的影响北方园艺,2004,(3):52- 郭庆勋,陈柏杰,秦智伟反义RNA技术在培育延熟保鲜蔬菜新品种上应用北方园艺,2004,(3):88- 王志坤,秦智伟,丁国华,周秀艳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及其研究进展生物技术,2004,14(4):80- 周秀艳,秦智伟黄瓜新引品种资源适应性的比较种子,2004,23(7) 王江丽,王宏燕,秦智伟大湾村“农-牧-企”综合外向型村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5):9- 孟令波,秦智伟,李淑敏,周秀艳高温胁迫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中国蔬菜,2004,(5):4- 刘宏宇,秦智伟,周秀艳园艺作物单性结实研究进展北方园艺,2004,(5):4- 丁国华,秦智伟黄瓜的分子标记和连锁图谱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14- 于静,米凯霞,秦智伟,陈晓英植物口服疫苗的动物和临床实验微生物学通报,2003,30(5):132- 车代弟,龚束芳,秦智伟RAPD分子标记在球根花卉上的应用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2):133- 卢淑雯,秦智伟大白菜不同品种酸渍适应性评价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2):137- 丁国华,秦智伟,周秀艳植物低温诱导蛋白和诱导基因研究新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3,19(6):33- 孟令波,秦智伟,李淑敏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园艺学报,2003,30(6): 刘珊珊,秦智伟,刘宏宇大豆加工品质育种的发展状况大豆科学,2002,21(2):138- 车代弟,秦智伟,王金刚仙客来(CyclamenpersicumM)的种质资源RAPD分析植物研究,2002,22(3):314- 王宏燕,秦智伟,郭文学,李文华,王长虹黑龙江省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开发研究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18(3):183- 秦智伟发挥区域优势建设“北菜南运”基地中国蔬菜,2002,(4):1- 雷虹,高忠诚,秦智伟盐渍幼瓜的脆度研究中国调味品,2002,(11):19- 刘宏宇,秦智伟日本黄瓜销售的分级标准长江蔬菜,2002,(2): 孟令波,褚向明,秦智伟,刘宏宇关于甜瓜起源与分类的探讨北方园艺,2001,139(4):20- 陶波,秦智伟,向文胜,吕桂菊外源抗草甘膦DNA导入菜豆及其抗性表达北方园艺,2001,140(5)37- 卢淑雯,秦智伟酸渍大白菜最佳发酵条件的筛选中国蔬菜,2001,(1):11- 马光恕,廉华,秦智伟核技术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18(3):202- 刘宏宇,秦智伟日光温室西瓜早熟栽培技术北方园艺,2000,131(2): 刘珊珊,秦智伟甜瓜种质资源分类方法发展状况北方园艺,2000,133(4):15- 王超,吴世昌,秦智伟,刘建栋甘蓝苗期多抗性鉴定技术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31(2):152- 陈雷,秦智伟甜瓜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研究进展北方园艺,1999,129(6):24- 张德双,曹鸣庆,秦智伟影响绿菜花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华北农学报,1999,14(1):68- 秦智伟生长激素在番茄生产上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1999,(6): 张德双,曹鸣庆,秦智伟绿菜花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华北农学报1998,13(3):102- 张德双,曹鸣庆,秦智伟绿菜花双核期小孢子比例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园艺学报,1998,25(2):201- 张德双,曹鸣庆,秦智伟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绿菜花(Bitalica)再生植株华北农学报,1997,12(2): 秦智伟大棚网纹甜瓜的栽培技术中国蔬菜,1997(5):35- 郑秋鹛,秦智伟基金申请项目选题时应注意的问题高等农业教育,1997,73(1):72- 郑秋鹛,秦智伟现代科技管理应注重科技统一体建设农业科技管理,1997,(3):26- 秦智伟,崔崇仕,李桂英大白菜品种纯度快速检验技术研究北方园艺,1994,97(4):1- 秦智伟,王丽娟,王超,许蕊仙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裂球性研究──Ⅰ.品种施肥及采收期对甘蓝裂球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5(4):344- 陶波,秦智伟,曲桂芹,刘宏宇菜豆抗草甘膦基因筛选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1993,9(5):31- 李永镐,秦智伟,许凤英菜豆荚和叶对炭疽病(Colletotrichumlindemuthianum)的抗性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东北农学院学报,1992,23(1):17- 秦智伟,李永镐,王超,李景富,许蕊仙甘蓝黑腐病抗病性的同工酶研究东北农学院学报,1992,23(1):20- 许蕊仙,王超,秦智伟,李永镐甘蓝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黑腐病的抗病性鉴定东北农学院学报,1992,23(3):235- 沈思宁,秦智伟,许蕊仙甘蓝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和亲本配合力分析东北农学院学报,1992,23(3):238- 王超,许蕊仙,秦智伟甘蓝抗TuMV遗传规律的研究东北农学院学报,1991,22(4):328- 秦智伟,许蕊仙,张慧峋,李景富,李桂英不同药剂浸种对甘蓝一代杂种种子活力及成苗影响北方园艺,1991,(5):8- 秦智伟,许蕊仙甘蓝数量性状杂种优势研究东北农学院学报,1987,18(4):328- 秦智伟生物工程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北方园艺,1987,(1):28- 秦智伟生物工程在蔬菜育种上应用北方园艺,1987,(2):40- 桂明珠,秦智伟,许蕊仙甘蓝雄性不育花器解剖构造的观察研究中国蔬菜,1986,(2):1- 许蕊仙,秦智伟,贲显明早甘蓝自交系配合力分析中国蔬菜,1986,(1):1- 秦智伟,曲英华日本蔬菜生产、消费及科研概况北方园艺,1986,(3):32- 许蕊仙,蒋先华,秦智伟模糊聚类分析在甘蓝品种资源数量分类上的应用东北农学院学报,1985,(4):64-71 饮料工艺学,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9(主编、专著)园艺学进展,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主编)中国蔬菜抗病育种进展,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参编)蔬菜育种学(各论)(全国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参编)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轻年专家(1995)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6)黑龙江省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1997)

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市,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学府。现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学科基础雄厚,整体实力较强,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下设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学科覆盖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8个本科专业。学校设有科技部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培训部、农业部俄语培训中心,生物学设有教育部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多层次办学,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现有各类学生29 154人,其中研究生2724人,本科生15077人,专科生314人,留学生181人,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员665人,现代远程教育学生7782人,成人教育学生2411人。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拥有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定权。现有专任教师1006人,其中教授197人,副教授31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4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505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49人。学校科研实力较强,为经济建设服务成效显著。拥有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9个省部级研究中心,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各类课题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6项。先后5次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和重大科技效益奖,连续17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3次获得黑龙江省“振兴经济奖”,并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黑龙江省“小康建设红旗集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先后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的52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逐步形成了以东北亚为主、博采众长的国际交流特色,成为我国与东北亚地区和国际寒地国家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基地。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占地面积35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图书馆藏书0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9万册),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一级检索站。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是全国首批31个试点高校中唯一的地方院校。主办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中国马铃薯》、《饲料博览》、《中国乳品工业》、《乳品与人类》、《渔业经济研究》、《大豆通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注重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曾多次受到国家和省级的表彰与奖励。1996年被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高校工委和省教委命名为“先进党组织”,1998年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0年被授予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工会;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跨入新世纪的东北农业大学 ,将紧紧抓住“211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 继承弘扬 “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秉承“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东农校风,满怀信心地向着“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具有我国北方现代农业特色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和开放式大学”奋进!(一)国家级重点学科 ( 3 个) 农业机械化工程 基础兽医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二)农业部重点学科( 2 个)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三)省级重点学科( 18 个) 农业机械化工程 食品科学 植物学 农业经济管理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蔬菜学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土壤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预防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兽医病理学)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临床兽医学(兽医外科学 兽医内科学) (四)校“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 4 个) 种植业 养殖业 食品加工业 管理与经济 (五) 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学科( 6 个) 畜牧学 作物学 兽医学 农业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七)博士学位授权点( 32 个)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生态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生物质转化与利用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 环境水利 基础兽医学 预防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 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草业科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畜牧系统管理学 动物行为学 食品科学 畜产品加工 发酵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植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蔬菜学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农业遥感与土地利用 兽医博士 (七)硕士学位授权点( 65 个)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药学 作物生态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生物质转化与利用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基础兽医学 预防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 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草业科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畜牧系统管理学 动物行为学 食品科学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畜产品加工 发酵工程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植物学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学 发育生物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生物化工 遗传学 生理学 水生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细胞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农业水土工程 环境水利 水文学及水资源 生态学 土壤学 植物营养学 应用化学 土地资源管理 农业遥感与土地利用 蔬菜学 果树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产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管理 金融学 英语语言文学 会计学 林业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工程硕士 农业推广硕士 兽医硕士 高校教师 (八)本科专业( 68 个)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环境科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园林 农业资源与环境 动物科学 动物医学 水产养殖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行政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金融学 法学 英语 应用化学 农村区域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生态学 保险学 社会工作 动物药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土木工程 旅游管理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设计 教育技术学 动画 广告学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畜禽生产教育 植物保护教育 (九)专科专业( 1 个 , 不含联合办学) 设施园艺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徐梅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庆章(十) 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的民办学院:成栋学院 现任领导 名誉院长:李庆章 执行院长:鲍军

如果对方告知你需要交版面费而你没交的话,发表的可能性极小如果对方只告诉你文章被录用,而没有告诉你版面费的问题,则会按照原计划发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