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任是谁啊

发布时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任是谁啊

陈国英,女,1957年生,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84年底从北京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调到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系任教。四川省人民政府督学、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四川省心理学会教学与实验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省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与心理统计、教育与心理测量、心理实验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专著);参编和合著有《心理教育》、《中学心理学》、《中小学教育评价》、《中学教学心理学》、《行为塑造与矫正》等专著和教材。承担省部级课题17项,发表论文12篇,作为西南地区负责人组织修订心理测验量表3套。获省政府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一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教育厅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1.高中生升学就业倾向的综合评价系统研究,2004年立项,四川省教育厅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课题负责人,已结项,成果已获奖。2.四川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体系构建,2007年立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主研,在研。3.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2006年立项,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项目,主研,已结题,成果入选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库。4.建设教学科研型高校,2005年立项,四川省教育厅高教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006年列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主研,结题。5.四川教育学院好又多商学院产学合作办学效益个案研究,2006年立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主研,在研。6.全面推行学分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2007年立项,四川省教育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重点项目,主研,在研。7.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女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7年委托项目,主研,在研。8.三项棋类活动进课堂与大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2006年立项,四川省教育厅2005年度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课题,主研,在研。9.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化考试的探索性研究,2006年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考试科学专项重点课题,主研,在研。 陈国英,一位非常热心,善良的阿姨,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非常将心比心的老师,是一位很会做菜曾获过第四届人才厨师的奖赏,冠军。 1.高中生升学就业倾向的实证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独立完成),获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心理自我调适,《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独立完成)。3.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第一作者)。4.城市化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应然性转变,《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二作者)。 1.2005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高教教学成果一等奖(“‘菜单’式、导师制、双向选择”新型校长培训模式建构及实践)。5人获奖,第三获奖人。2.2006年,获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高中学生升学就业倾向的实证研究),独立获奖。3.2004年获四川省自考委、四川省教育厅联合授予“四川省自学考试20周年先进工作者”称号。4.2006-2007年度四川省自学考试命题工作优秀管理者。

这个的话应该在历史学大会,相对来说,一些历史比较底蕴深厚的,一些城市召开是可以的

蛋定,川师网页打不开别意外,有时候人多了就这样,你多试试还有在周一到周五试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任是谁呀

一、科研成果目录(一)著作1、《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结构史论》(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57万字。2、《晚清公司制度建设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5万字。3、《长沙的近代化启动》(独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万字。4、《企业先驱——范旭东传》(独著),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5、《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122万字。6、《中国审计史》第二卷(合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7、《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8、《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二)主要论文1、《惯性与变迁: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司股息制度》,《安徽史学》2009年第1期2、《从“深闭固拒”到“依法力争”———晚清山东矿权交涉的两个片段》,《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3、《北洋时期公司制度建设的外在制约因素》,《民国档案》2008年第3期。4、《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监察人制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5、《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注册制度研究》,载张忠民等主编《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3月版。6、《中国国民党早期财政状况管窥:以孙中山为中心的考察》,载台北国父纪念馆编《中山思想、多元文化与公民社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父纪念馆2008年12月版。7、《1912—1913年轮船招商局改组风潮的结构分析》,载虞和平等主编《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8、《北洋时期募股旧事》,《国企》2007年第11期。9、《晚清公司制度建设检讨》,《国企》2007年第9期。10、《昭信股票:一次失败的公债发行》,《国企》2007年第8期。11、《民初国民党上层拉人入党现象考论》,《安徽史学》2007年第5期。12、《甲午战争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13、《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制度研究》,《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14、《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心路历程探析》,载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孙中山生平与思想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5、《甲午战争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等编《晚清国家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16、《中国国民党早期的政治输入与政治理念表达(上)》,《民国研究》第12辑,2007年12月出版。17、《北洋政府时期股份公司的股票制度综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18、《北洋政府时期官商合办公司制度探析》,《民国研究》2006年第9辑。19、《晚清昭信股票发行过程论略》,《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20、《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制度述论》,《民国档案》2006年第3期。21、《中国近代合伙股份产权变更方式管窥》,载刘兰兮主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企业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22、《武昌起义后同盟会的组织发展》,《民国研究》第8辑,2005年8月版。23、《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总论》,《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24、《范旭东与“永久黄”集团的企业文化》,《盐文化论丛》2005年第1辑。25、《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概述》,《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26、《同盟会内部的政治与权势争夺》,《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27、《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心路历程考析》,《民国档案》2004年第3期。28、《从同盟会到中国国民党改组的政治学检讨》,《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29、《民国初年国民党的基层组织管窥》,《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30、《中国近代股票的债券性——再论“官利”制度》,《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31、《晚清中外合办矿务的“四川模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32、《论晚清矿章关于办矿洋商的规定及其效果》,《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4 期。33、《中国同盟会研究综述》,《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34、《袁世凯与晚清直隶矿权交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35、《洋务民用企业“仿西国公司之例”缘起简论》,《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36、《〈中外旧约章汇编〉求疵一则》,《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37、《开埠与长沙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城市史研究》第19~20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版。38、《洋务民用企业的公司性刍论》,《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39、《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股市风潮对洋务民用企业的影响》,《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40、《1882年的上海股票市场》,《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41、《湖南时务学堂学生人数考》,《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42、《湖南变法维新思潮新论》,《船山学刊》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7期全文转载。43、《“尽一分努力,保一分利权”——河南官员与晚清福公司办矿交涉》,《中州学刊》2000年第1期。44、《从巴县档案看传统合伙制的特征》,《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45、《晚清官方对洋股的认识与利用》,《学术月刊》2000年第1期。46、《清末新政时期长沙发展经济热潮的几个特征》,《城市史研究》第17~18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版。47、《民国初年公司法规对公司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48、《湖南矿务总公司与晚清中外交涉》,《求索》1999年第5期。49、《甲午战争前长沙绅民心态特征研究》(第二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年第3 期。50、《近代之前长沙与湘潭的商务差距及其形成原因》,《天府新论》1998年第4期。51、《晚清印花税创办源流考》,《湖湘论坛》1998年第1期。52、《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史:史学领域的一块处女地》,《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1期论点摘要。53、《论晚清的中外合资公司》,《天府新论》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7年第4期全文转载。54、《论甲午战后国人公司意识的觉醒》,《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2期。55、《近代中国的两合公司与股份两合公司》,《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56、《论中国近代的官利制度》,《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3期。57、《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安徽史学》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58、《论晚清的“官督商办”公司机制》,《长白论丛》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59、《晚清国人公司意识的演进》,《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60、《制约清末公司制度的非经济因素》,《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61、《张謇与中国近代公司制度》(第二作者),《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3期。62、《论清末的公司法》,《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7期论点摘要。63、《曾国藩与中国近代科技人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64、《试析民族资本家人才思想的共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4年第7期全文转载。

大分三神

这个的话应该在历史学大会,相对来说,一些历史比较底蕴深厚的,一些城市召开是可以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1、损害赔偿的方法(与王丹同志合著;第一作者),《法学研究》2013年第3期2、不动产登记簿的推定力,《法学研究》2010年第3期3、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之研究,《法学研究》2006年第4期4、物权行为理论辨析(与谢怀栻先生合著;第二作者),《法学研究》2002年第4期5、损害赔偿法的完善与未来中国民法典,《法律科学》2015年第5期6、论侵权法上的第三人行为,《法学评论》2015年第3期7、婚内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与不动产物权变动,《暨南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3期8、担保物权人物上代位权实现程序的建构,《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2期9、论抵押财产的转让——“重庆索特盐化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新万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评释,《中外法学》2014年第5期10、混合共同担保中担保人的追偿权与代位权——对《物权法》第176条的理解,《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5期11、多人环境污染损害中的因果关系形态与责任承担,《暨南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3期12、论抵押财产出租时抵押权与租赁权的关系——对《物权法》第190条第2句的理解,《法学家》2014年第2期13、过失相抵与无过错责任,《法律科学》2014年第1期; 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2014年第5期14、不动产登记簿的推定力、公信力与买方信赖的保护——“丁某与石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评释,《交大法学》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2014年第3期;缩写版转载于《法学文摘》2014年第2期15、因法律文书导致的物权变动,《法学》2013年第1期16、论动产多重买卖中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的确定标准,《清华法学》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2013年第2期17、论抵押权的实现程序,《中外法学》2012年第6期18、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以《侵权责任法》第11、12条为中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9、论异议登记的法律效力与构成要件,《法学家》2011年第5期20、不动产登记簿错误之类型与更正登记,《法律科学》2011年第4期21、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中外法学》2010年第4期22、论不动产善意取得之构成要件,《法商研究》2010年第5期23、论《侵权责任法》第八条中“共同实施”的涵义,《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24、论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以《侵权责任法》第10条为中心,《法律科学》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2010年第7期25、试论侵权行为法之补偿功能与威慑功能,《法学杂志》2009年第3期26、不动产登记簿研究,《清华法学》2007年第4期27、论保证人追偿权与代位权之区分及其意义(与王静博士合著;第一作者),《法学家》2007年第2期28、高压电致害责任的免责事由与过失相抵问题,(与王静博士合著;第二作者),《人民司法》2007年第1期29、论物权法中的占有权利的推定规则,(与尹飞教授合著;第一作者),《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30、现代侵权行为法中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当代法学》2006年第1期31、保证与担保物权并存之研究,《法学家》2005年第6期32、主合同无效时保证人的责任问题,《法学论坛》2005年第6期33、共同危险行为论,《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5期34、现行法中抵押权实现制度的一些缺陷及完善,《法学杂志》2005年第3期35、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疑点分析,《人民司法》2005年第5期36、论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物权请求权制度的定位,《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37、论未来我国民法典中应如何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法学杂志》2004年第3期38、论侵权行为法中受害人的同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39、侵权行为法中过错与违法性问题之梳理,《中外法学》2004年第2期40、侵权行为法中“违法性”概念的产生原因,《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41、论意思联络作为共同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意义,《法学家》2003年第4期42、论我国合同法中合同违反法定形式之法律效果(与柳尧杰合著,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2002年第9期43、论操纵市场行为及其民事赔偿责任,《法律科学》2001年第4期44、知识产权法若干基本问题之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2001年第5期45、肖像权与肖像作品著作权冲突的研究(与杨明宇博士合著;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0年第3期46、诉讼时效客体研究(与陈林合著;第一作者),《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47、民法典与社会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2000年第3期 1、《侵权责任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2、《民法原理与规范解释》,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3、《侵权责任法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4、《不动产登记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5、《侵权行为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保证合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7、《物权法·担保物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8、《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9、《中国抵押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民法学(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王利明、杨立新、王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2、《民法总论(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崔建远、韩世远、申卫星、王洪亮、耿林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3、《物权法》(与崔建远、申卫星、王洪亮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中国物权法教程》(与王利明、尹飞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5、《物权法》(与杨立新、梅夏英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谢怀栻:《外国民商法精要(第三版)》,程啸增订,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2、谢怀栻:《票据法概论(增订版)》,程啸增订,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先后在《中国房地产》、《中国地产市场》、《月旦民商法》、《侵权法评论》、《合同法评论》、《判解研究》、《民商法论丛》、《中国改革》、《新世纪》等刊物上发表四十余篇文章,另在《人民法院报》、《中国青年报》、《国土资源报》、《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纸上发表短文或评论四十余篇。 1、王利明主编:《民法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2、王利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释义》(参与撰写),中国法出版社2010年版3、程啸主编:《以案说法·医疗纠纷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村镇建设办公室编:《房屋登记办法释义》(参与撰写),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5、张新宝主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6、王利明主编:《人身损害赔偿疑难问题: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之评论与展望》(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7、王利明主编:《民法学》(参与撰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版8、郭峰主编:《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通论》(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9、杨立新主编:《侵权行为法案例教程》(副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10、杨立新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无权处分》(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2、唐德华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理解与适用》(参与撰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13、王利明主编:《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参与撰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4、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主编:《担保法新释新解与适用》(参与撰写),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专著教材1、《行政法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2、《创建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年4月3、《四川省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12月4、《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和谐发展的行政障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5月5、《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12月6、《地方政府流程再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7、《行政法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8、《薪酬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9、《走向有限政府: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6年1月10、《公共管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11、《环境社会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3月 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子课题;2、主持教育部规划项目:《我国地方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面向西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景区集成管理模式研究》子课题;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5、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行政障碍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6、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WTO西部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7、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8、主持教育部哲社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成渝统筹城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报告》;9、主持国务院办公厅委托项目:《省级政府政务公开与管理创新》;10、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西部地区社会和谐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11、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和谐四川进程中的行政障碍与制度创新研究》;12、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SARS与地方政府危机管理》;13、主持四川省“十一五”人才规划基础项目:《四川省人才市场机制的构建与政府服务》;14、主持四川省软科学项目:《四川省人才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5、主持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助项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16、主持四川省政府项目:《行政改革与政府服务中心建设》;17、主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四川省中介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8、主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重点项目:《地方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19、主持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研究项目:《公共管理专业科研、教学互助关系研究与实践》;20、主持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招标项目:《成都市统筹城乡年度报告》;21、主持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招标项目:《统筹城乡背景下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22、主持成都市政府招标项目:《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研究》;23、主持成都市“十一五”规划项目《成都市政府管理体制创新》;24、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领导干部素质培养》;25、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市干部创新能力研究》;26、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科学发展研究》;27、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市统筹城乡研究》;28、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乡镇机构改革研究》;29、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试点工作方案》;30、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成都市行政审批程序与前置条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31、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电子政务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32、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33、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城市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34、主持成都市房管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房管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35、主持成都市工商局委托项目:《成都市工商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36、主持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委托项目:《成都高新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37、主持成都市工商局委托项目:《工商管理干部行政能力提升与培训》;38、主持彭州市政府委托项目:《彭州市政府职能配制》;39、主持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委托项目:《政务公开与政府管理创新》;40、主持成华区政府委托项目:《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成都模式---成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与惠民工程研究报告》;41、主持绵竹市政府委托项目:《规范化责任性政府建设》;42、主持成都市新都区项目:《政府服务流程再造》;43、主持成都市金堂县委托项目:《金堂县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科学化研究》;44、主持成都市青羊区委托项目:《青羊区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45、主持成都市温江区项目:《温江区城乡一体行政管理体制研究》;46、主持成都市人事局委托项目:《成都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47、主持成都市新都区纪委监察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新都区行政效能评估(2009年度)》;48、主持成都市新都区纪委监察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新都区行政效能评估(2008年度)》;49、主持双流县项目:《成都市双流县投资软环境评估与规划》;50、主持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委托项目:《龙泉驿区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研究》;51、主持成都市温江区项目:《温江区人力资源市场优化与再造》;52、主持新津县编办委托项目:《花源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53、主持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项目:《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案研究》54、主持金堂县竹篙镇委托项目:《金堂县竹篙镇产城互动中的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机制研究》。 论文《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责任缺失与履职能力提升》,姜晓萍、张亚珠,《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2、《我国社会焦虑问题研究述评》,姜晓萍、郭兵兵,《行政论坛》,2014年第5期3、《国内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知识图谱》,姜晓萍、苏楠,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4、《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知识图谱》,姜晓萍、苏楠,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5、《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2期6、《基于价值取向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姜晓萍、郭金云,《行政论坛》,2013年第6期7、《构建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体系:以成都试验区为例》,姜晓萍、黄静,《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6期8、《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共同趋势与地区差异——基于国家和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的比较》,姜晓萍、陈朝兵,《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9、《统筹城乡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2期转载10、《当前我国干部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析》,姜晓萍、史云贵,2012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11、《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姜晓萍、吴菁,《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13年1期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编制管理再造:机理与策略》,姜晓萍、范逢春,《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9期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11期13、《论城市房屋征收之被征收人权利保护》,姜晓萍,陈丛刊,《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2期14、《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机制研究》,姜晓萍、衡霞,《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6期15、《还权赋能:治理制度转型的成都经验》,姜晓萍、黄静,《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第6期16、《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外部性研究》,姜晓萍、衡霞,《农村经济》2011年11期17、《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的对策建议》,姜晓萍,《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成果专报》,2011年第17期18、《建议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专家建言》,2011年第9期19、《统筹城乡发展须保障农民权益》,姜晓萍,《四川日报》,2010年11月24日第7版20、《汲取养分的不竭源泉 奉献社会的重要舞台》,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12期21、《国外政府流程再造的核心问题与启示》,姜晓萍、汪梦,《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6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2、《中国公共服务30年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姜晓萍、邓寒竹,《公共行政》,2009年7期全文转载23、《中国公共服务30年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姜晓萍、邓寒竹,《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24、《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公共需求与可行性分析》,姜晓萍,《理论与改革》,2009年4期25、《四川地震灾区受灾群众需求调查与潜在社会风险分析》,姜晓萍、李文星、夏志强,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内参》,2008年30-31期26、《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30年》,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12期27、《地震灾区居民住宅重建的几点建议》姜晓萍《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3期28、《公民行政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姜晓萍、郭金云,《新视野》,2008年3期29、《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行政障碍与地方政府治理》,姜晓萍,《理论月刊》,2008年4期30、《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新华文摘》,2007年21期转载3254个字31、《行政问责的体系构建与制度保障》,姜晓萍,《政治学研究》,2007年3月32、《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公共行政》,2007年11期全文转载33、《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4期34、《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姜晓萍、兰旭凌,《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10期35、《我国人才市场机制构建中的障碍与对策探讨》,姜晓萍、侯军帮,《公共行政》,2007年1期全文转载36、《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衡霞,《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1期37、《我国人才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姜晓萍,《新视野》,2006年5期38、《我国省级政务公开探析》,姜晓萍、姜洁,《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8期39、《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姜晓萍,《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40、《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5期41、《我国省级政务公开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4期42、《我国人才市场机制构建中的障碍与对策探讨》,姜晓萍、 侯军帮 ,《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3、《透视地方政府引进ISO9000》,姜晓萍、郭金云,《决策》,2006年第7期44、《从两次“井喷”事故看政府危机管理》,姜晓萍、陈进,《决策》,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C3《管理科学》2006年8期全文转载)45、《以政府制度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姜晓萍,《社科论坛》,2006年3期46、《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姜晓萍、马凯利,《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5年3期)47、《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探索与创新》,姜晓萍、范逢春,《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48、《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二有效途径》,姜晓萍、陈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1期49、《地方可持续发展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姜晓萍、姜洁,《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50、《地方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个案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姜晓萍、 郭金云,《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7期51、《港台地区网上申报与审批的经验及启示》,姜晓萍、 滕赋骋,《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2期52、《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姜晓萍、唐冉熊,《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2期53、《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11期54、《我国政府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姜晓萍、 郭金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2期55、《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姜晓萍、范逢春,《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2期56、《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姜晓萍,《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2期57、《我国行政审批范围的规范化》,姜晓萍、吴军飞,《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2期58、《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和对策》,姜晓萍、刘汉固,《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6期59、《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姜晓萍,《四川政报》,2003年11、12期60、《香港特区顾客导向型政府之构建及其启示》,何水、姜晓萍,《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61、《地方政府行政审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姜晓萍、李文星,《河北学刊》2002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1期62、《施韦策诘难和道教生态伦理》,姜晓萍、曹玉华,《西南师大学报》,2002年5期63、《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支持系统》,李文星、姜晓萍,《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4期64、《西南民族地区的居住模式与婚姻、家庭的变迁》,姜晓萍,《西南民院学报》,2001年3期65、《朱元璋法律意识二重性心理探析》,姜晓萍,《史学集刊》,1996年第5期66、《明代的司法制度与君主专制》,姜晓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67、《“击鼓鸣冤”的由来》,姜晓萍,《法学杂志》,1992年第4期68、《明代的立法及特色》,姜晓萍,《文史知识》,1991年第1期69、《中国古代居室建筑中的“家”的观念》,姜晓萍,《文化史知识》,1994年第7期

《龙与中国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年。《秦汉时代的中国西南》,天地出版社,2000年。《汉代画像石棺》,巴蜀书社,2002年。《中国汉代の画像と画像墓》(全2册),日本庆友社,2002年。 主编《追访逝去的世界》丛书(9种),重庆出版社,2001~2002年;编《中国新石器时代资料集成》(全5册),日本京都大学,1995年。副总主编《中国西南文献丛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其中作为第七辑《西南考古文献》(全10册)主编。 《试论古代墓葬中龙形象的演变》,《四川大学学报》1986年1期。《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8年2期。《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与分期》,《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陕西城固出土的钱树佛像及其与四川地区的关系》,《文物》1998年12期。《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1期。《汉代画像石棺研究》,《考古学报》2000年1期。《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考古》2000年6期。《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农业考古》2001年1、3期。《四川汉代砖石室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4期。《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分类》,《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1 期。《汉代模型明器中的水田模型》,《考古》2003年4期。 《试论古代墓葬中龙形象的演变》,《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1期。(《全国大学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4期摘要该文)《成都指挥街周代遗址发掘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一辑第,1987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第一作者)《四川崖墓开凿技术初探》,《四川文物》1987年2期。《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8年2期。《成都地区出土卜甲的初步研究》,《考古》1988年12期。《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发掘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二辑,1990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合作,第一作者)《论三星堆文化居民的族属》,《巴蜀历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书社,1991年。《论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的崖墓》,《考古与文物》1991年3期。《“西南丝绸之路”的考古调查》,《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辑第,1993年,四川科技出版社。《论鄂西地区夏商时期的文化》,《东南文化》1994年1期。《汉晋时期の中国“西南シルクロ-ド”》,《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3集,1994年,日本龙谷大学。(日文)《中国新石器时代の时期区分につぃて》,《大阪文化财研究》第8号,1995年,日本大阪文化财。(日文)《中国新石器时代の文化区系と分期》,《中国新石器时代资料集成》,日本京都大学东南ァジァ研究センタ-,1995年。(日文)《中国陕西省出土钱树佛像考》,《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6集,1997年,日本龙谷大学。(日文)《秦汉时代における中国西南地域の民族》,《东南ァジァ研究》第35卷3号,1997年,日本京都大学。(日文)《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与分期》,《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陕西城固出土的钱树佛像及其与四川地区的关系》,《文物》1998年12期。《试论青衣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3期。《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2期摘要)。《汉代画像石棺研究》,《考古学报》2000年1期。《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系绳石刀》,《四川文物》2000年2期。《中国初期佛像与西南地域文化圈》,《世界文化と佛教——山田明尔教授还历纪念论文集》[日本]永田文昌堂,2000年。(日文)《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考古》2000年6期。《中国西南地区汉代画像墓与豪族》,《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略论贵州清镇汉墓出土的早期佛像》,《四川文物》2001年2期。《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农业考古》2001年1期。《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续)》,《农业考古》2001年3期。《四川青川秦律与稻作农业》,《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4期。《巴蜀文物考古图》,《文史知识》2001年7期。《四川汉代砖石室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4期。《巴蜀文物考古略述》,《两岸资讯社会的史学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铭传大学通识教育中心,2001年7月。《重庆云阳县李家坝Ⅰ区水田遗址发掘简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系、重庆市文化局、云阳县文管所),《考古》2001年11期。《云阳李家坝10号岩坑墓发掘报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云阳县文管所),《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甲种第一号,科学出版社,2001年。《云阳李家坝37号岩坑墓发掘报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云阳县文管所),《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甲种第一号,科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组合》,《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1期。《重庆云阳李家坝东周墓地1997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2年1期。《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分类》,《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1 期。(《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2年3期转载)《四川汉代画像墓与神仙方术和早期道教》,《神话、祭祀与长江文明》,文物出版社,2002年。《巴蜀文化的瑰宝——云阳李家坝遗址》,《中国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文物出版社,2002年。(黄伟、罗二虎)《中国南方谷物加工工具——杵臼的两个系统》,《考古与文物》(增刊),2002年。The Paddy Field Remains at Lijiaba Area Ⅰ in Chongqing, CHINESE ARDHAEOLOGY,volume2,200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汉代模型明器中的水田模型》,《考古》2003年4期。《初论晚期巴文化的类型》,《重庆2001年三峡文物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四川南溪长顺坡汉墓画像石棺考释》,《四川文物》2003年6期。《晚期巴文化李家坝类型初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5期。《重庆云阳县李家坝遗址1997年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6期。《中国古代系绳石刀研究》,《考古学集刊》(第十四集),考古杂志社,2004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其它 四川省自然科学质量一级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主编:赵仕林ISSN:1001-8395CN:51-1295/N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邮政编码:610066

1980年考入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一所县级重点中学任高中历史教师。1988年9月再次考入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师从著名历史教育学家吴景贤教授,攻读历史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吴景贤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担任首届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为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科教学论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吴先生治学严谨,著述颇丰。有幸成为吴景贤先生的关门弟子,并在先生的安排下,在学期间曾到北京访学,亲自聆听了苏寿桐、赵恒烈、于友西、孙恭恂、臧嵘、王宏志、吕达、叶小兵、赵亚夫等名家的授课和教诲,受益匪浅。1991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四川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在四川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从事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国文化史、历史教育史、历史实践教学以及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饭店管理、旅游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负责主持部(省)级科研项目6项,主研部(省)级科研课题9项。主要有:教育部《师范院校文科历史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课程模式研究》(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委托项目《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高中历史新课程师资培训研究》(主持)、四川师大校厅级科研项目《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改革与高师对策》(主持)、四川师大校厅级重大研究项目《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与教师培训研究》(主持)、国家“八五”教科重点课题《农村普通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实验》(主研)、教育部《历史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主研)、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主研)等。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出版、合著学术著作近20部。主要有:《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历史课程教材教法新探》(主编、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历史研究性学习论》(独著、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初中历史)》(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副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世界历史教学案例及点评》(副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合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新编历史教学论》(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走向未来的农村中学教育研究》(合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参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基础教育研究》(参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参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教育实习教案精选》(下册)(参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历史教学案例及点评》(参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全国优秀历史教学案例选》(参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三版)(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等。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曾在《历史教学》(CSSCI、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核心期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CSSCI、核心期刊)、《历史教学问题》(CSSCI、核心期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CSSCI、核心期刊)、《中小学教材教学》、《四川师范学院学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学科教育探索》、《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史学的社会功能与历史课程设置》、《试论农村初中地方课程的建设》、《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20年回顾与评析》、《高中历史选修模块与教师选课指导》、《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述评》、《社会公德意识培育与历史教育三论》、《从选修课的设置谈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学记〉教与学探微》、《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设置与改革述论》、《民国时期学校历史教育变革研究》、《面向21世纪中学历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新课程与研究型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教师专业背景下的高师历史教育实习》等,其中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或被收录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 (历史学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领衔申报并一举中标的四川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主要有:《四川省基础教育新课程省级培训初中历史教师培训项目》(2004年)、《四川省民族地区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07年)、《四川省省级骨干初中历史教师、省级农村骨干初中历史教师培训项目》(2008年)、《四川省省级骨干高中历史教师、省级农村骨干高中历史教师培训项目》(2008)、《四川省送教下乡培训农村教师(初中历史)项目》(2008年)。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所获得的部分荣誉奖项如下:合著的《走向未来的农村中学教育研究》一书,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成果二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历史教材教法课程内容的构建与实践》获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荣获“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四川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导师”称号。多次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等。陈辉教授的有关情况详见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历史课程网”以及国家211工程学校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8期封二“名师简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是谁啊

《四川大学学报》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和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

专著教材1、《行政法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2、《创建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年4月3、《四川省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12月4、《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和谐发展的行政障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5月5、《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12月6、《地方政府流程再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7、《行政法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8、《薪酬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9、《走向有限政府: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6年1月10、《公共管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11、《环境社会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3月 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子课题;2、主持教育部规划项目:《我国地方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面向西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景区集成管理模式研究》子课题;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5、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行政障碍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6、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WTO西部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7、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8、主持教育部哲社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成渝统筹城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报告》;9、主持国务院办公厅委托项目:《省级政府政务公开与管理创新》;10、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西部地区社会和谐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11、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和谐四川进程中的行政障碍与制度创新研究》;12、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SARS与地方政府危机管理》;13、主持四川省“十一五”人才规划基础项目:《四川省人才市场机制的构建与政府服务》;14、主持四川省软科学项目:《四川省人才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5、主持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助项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16、主持四川省政府项目:《行政改革与政府服务中心建设》;17、主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四川省中介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8、主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重点项目:《地方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19、主持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研究项目:《公共管理专业科研、教学互助关系研究与实践》;20、主持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招标项目:《成都市统筹城乡年度报告》;21、主持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招标项目:《统筹城乡背景下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22、主持成都市政府招标项目:《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研究》;23、主持成都市“十一五”规划项目《成都市政府管理体制创新》;24、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领导干部素质培养》;25、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市干部创新能力研究》;26、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科学发展研究》;27、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市统筹城乡研究》;28、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乡镇机构改革研究》;29、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试点工作方案》;30、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成都市行政审批程序与前置条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31、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电子政务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32、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33、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城市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34、主持成都市房管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房管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35、主持成都市工商局委托项目:《成都市工商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36、主持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委托项目:《成都高新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37、主持成都市工商局委托项目:《工商管理干部行政能力提升与培训》;38、主持彭州市政府委托项目:《彭州市政府职能配制》;39、主持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委托项目:《政务公开与政府管理创新》;40、主持成华区政府委托项目:《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成都模式---成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与惠民工程研究报告》;41、主持绵竹市政府委托项目:《规范化责任性政府建设》;42、主持成都市新都区项目:《政府服务流程再造》;43、主持成都市金堂县委托项目:《金堂县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科学化研究》;44、主持成都市青羊区委托项目:《青羊区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45、主持成都市温江区项目:《温江区城乡一体行政管理体制研究》;46、主持成都市人事局委托项目:《成都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47、主持成都市新都区纪委监察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新都区行政效能评估(2009年度)》;48、主持成都市新都区纪委监察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新都区行政效能评估(2008年度)》;49、主持双流县项目:《成都市双流县投资软环境评估与规划》;50、主持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委托项目:《龙泉驿区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研究》;51、主持成都市温江区项目:《温江区人力资源市场优化与再造》;52、主持新津县编办委托项目:《花源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53、主持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项目:《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案研究》54、主持金堂县竹篙镇委托项目:《金堂县竹篙镇产城互动中的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机制研究》。 论文《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责任缺失与履职能力提升》,姜晓萍、张亚珠,《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2、《我国社会焦虑问题研究述评》,姜晓萍、郭兵兵,《行政论坛》,2014年第5期3、《国内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知识图谱》,姜晓萍、苏楠,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4、《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知识图谱》,姜晓萍、苏楠,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5、《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2期6、《基于价值取向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姜晓萍、郭金云,《行政论坛》,2013年第6期7、《构建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体系:以成都试验区为例》,姜晓萍、黄静,《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6期8、《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共同趋势与地区差异——基于国家和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的比较》,姜晓萍、陈朝兵,《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9、《统筹城乡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2期转载10、《当前我国干部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析》,姜晓萍、史云贵,2012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11、《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姜晓萍、吴菁,《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13年1期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编制管理再造:机理与策略》,姜晓萍、范逢春,《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9期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11期13、《论城市房屋征收之被征收人权利保护》,姜晓萍,陈丛刊,《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2期14、《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机制研究》,姜晓萍、衡霞,《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6期15、《还权赋能:治理制度转型的成都经验》,姜晓萍、黄静,《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第6期16、《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外部性研究》,姜晓萍、衡霞,《农村经济》2011年11期17、《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的对策建议》,姜晓萍,《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成果专报》,2011年第17期18、《建议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专家建言》,2011年第9期19、《统筹城乡发展须保障农民权益》,姜晓萍,《四川日报》,2010年11月24日第7版20、《汲取养分的不竭源泉 奉献社会的重要舞台》,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12期21、《国外政府流程再造的核心问题与启示》,姜晓萍、汪梦,《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6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2、《中国公共服务30年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姜晓萍、邓寒竹,《公共行政》,2009年7期全文转载23、《中国公共服务30年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姜晓萍、邓寒竹,《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24、《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公共需求与可行性分析》,姜晓萍,《理论与改革》,2009年4期25、《四川地震灾区受灾群众需求调查与潜在社会风险分析》,姜晓萍、李文星、夏志强,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内参》,2008年30-31期26、《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30年》,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12期27、《地震灾区居民住宅重建的几点建议》姜晓萍《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3期28、《公民行政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姜晓萍、郭金云,《新视野》,2008年3期29、《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行政障碍与地方政府治理》,姜晓萍,《理论月刊》,2008年4期30、《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新华文摘》,2007年21期转载3254个字31、《行政问责的体系构建与制度保障》,姜晓萍,《政治学研究》,2007年3月32、《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公共行政》,2007年11期全文转载33、《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4期34、《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姜晓萍、兰旭凌,《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10期35、《我国人才市场机制构建中的障碍与对策探讨》,姜晓萍、侯军帮,《公共行政》,2007年1期全文转载36、《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衡霞,《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1期37、《我国人才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姜晓萍,《新视野》,2006年5期38、《我国省级政务公开探析》,姜晓萍、姜洁,《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8期39、《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姜晓萍,《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40、《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5期41、《我国省级政务公开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4期42、《我国人才市场机制构建中的障碍与对策探讨》,姜晓萍、 侯军帮 ,《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3、《透视地方政府引进ISO9000》,姜晓萍、郭金云,《决策》,2006年第7期44、《从两次“井喷”事故看政府危机管理》,姜晓萍、陈进,《决策》,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C3《管理科学》2006年8期全文转载)45、《以政府制度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姜晓萍,《社科论坛》,2006年3期46、《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姜晓萍、马凯利,《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5年3期)47、《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探索与创新》,姜晓萍、范逢春,《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48、《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二有效途径》,姜晓萍、陈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1期49、《地方可持续发展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姜晓萍、姜洁,《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50、《地方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个案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姜晓萍、 郭金云,《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7期51、《港台地区网上申报与审批的经验及启示》,姜晓萍、 滕赋骋,《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2期52、《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姜晓萍、唐冉熊,《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2期53、《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11期54、《我国政府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姜晓萍、 郭金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2期55、《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姜晓萍、范逢春,《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2期56、《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姜晓萍,《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2期57、《我国行政审批范围的规范化》,姜晓萍、吴军飞,《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2期58、《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和对策》,姜晓萍、刘汉固,《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6期59、《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姜晓萍,《四川政报》,2003年11、12期60、《香港特区顾客导向型政府之构建及其启示》,何水、姜晓萍,《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61、《地方政府行政审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姜晓萍、李文星,《河北学刊》2002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1期62、《施韦策诘难和道教生态伦理》,姜晓萍、曹玉华,《西南师大学报》,2002年5期63、《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支持系统》,李文星、姜晓萍,《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4期64、《西南民族地区的居住模式与婚姻、家庭的变迁》,姜晓萍,《西南民院学报》,2001年3期65、《朱元璋法律意识二重性心理探析》,姜晓萍,《史学集刊》,1996年第5期66、《明代的司法制度与君主专制》,姜晓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67、《“击鼓鸣冤”的由来》,姜晓萍,《法学杂志》,1992年第4期68、《明代的立法及特色》,姜晓萍,《文史知识》,1991年第1期69、《中国古代居室建筑中的“家”的观念》,姜晓萍,《文化史知识》,1994年第7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