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发布时间: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戴光全 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及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第一版, 32万字 戴光全 等 节庆、节事及事件旅游:理论·案例·策划 北京:科学出版社 第一版, 25万字 保继刚 等著 旅游规划案例 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3年5月 (戴光全定稿人之一, 编写第三章, 4万字) 周常春, 苗学玲, 戴光全 主译 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分析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原版:Lynn C Harrison (Editor), Winston Husbands (Editor) Practicing Responsible Tourism: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 in Tourism Planning, Policy, and D John Wiley & Sons, 1996(戴光全译校5章,共8万字) 池雄标 主编 滨海旅游理论与实践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7 (戴光全参编第五章全部和第八、九章部分内容,5万字) 保继刚 等著 城市旅游:原理·案例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戴光全参著2章、0万字: 戴光全, 周常春 第九章 重大事件对城市旅游的影响:昆明案例;保继刚, 戴光全, 郑海燕 第十五章 国际旅游城市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桂林案例) 保继刚 等著 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贵州赤水十丈洞旅游区规划, 戴光全; 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开发策划, 甘盟雨, 戴光全) 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 (戴光全参著2章, 5万字) 戴光全, 马聪玲 主编 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编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高职高专院校会展专业教材) 北京: 中国劳动出版社 第一版, 29万字 Mike Weed and Chris Bull 著, 戴光全 朱竑 主译, 郭淳凡 校译 体育旅游 Sports Tourism: Participants, Policy and P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27万字 彭青主编 旅游经济学 沈阳: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戴光全参编3章,5万字) 张成娴主编 新编市场营销学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5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戴光全编写两章, 4万字) 彭开聪, 陈晓红, 于克信主编 中国现代工业经济管理学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7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戴光全编写两章, 5万字) Stephen LJ Smith著, 吴必虎 等译, 保继刚校 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 Recreational G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戴光全翻译两章, 5万字) 戴光全(执笔) 从严治院加强教学秩序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1, (4)(本文获“1989-1991年云南省高教学会高教研究论文三等奖”) 戴光全 关于进一步搞好楚雄市电器成套设备厂的调查报告 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2, (2) 邢德茂, 陆金声, 戴光全 校县挂钩兴校富县 经济管理干部教育(北京) 1992, (4) 戴光全(执笔) 我院教师教学情况调查的统计分析 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4, (3) 戴光全 论生活资料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的基础” 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 (1) 李明龙, 戴光全 旅游资源的包装与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 (3): 75- 戴光全, 李明龙 从科学哲学看现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自然科学版 2000, 21(4): 47- 戴光全 旅游资源创新问题的初步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12(1): 12- 戴光全 基于FFII的城市旅游景观塑造:伊春市案例 热带地理, 2001, 21(3): 251- 保继刚, 戴光全 评《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地理学报,2001,56(6): 保继刚, 郑海燕, 戴光全 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 地理学报, 2002, 57(1): 096- 戴光全, 吴必虎 TPC及DLC理论在旅游产品再开发中的应用——昆明市案例研究 地理科学, 2002, 22(1): 123- 张骁鸣, 戴光全 恐怖主义活动对目的地国家入境旅游的影响——以土耳其为例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3(1): 77-82, 陶伟, 戴光全, 吴霞 “世界遗产地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经济地理, 2002, 22(4): 487- 陶伟, 戴光全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 人文地理, 2002, 17(4): 29-

142060021

975548282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

本刊前身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与1989年,2008年下半年更名为《旅游论坛》,为旅游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面向旅游研究从业人员。 旅游资源研究 四川泸沽湖自主游旅游市场研究国际旅游研究旅游文化研究旅游教育研究 主办单位:四川泸沽湖旅游局;泸沽湖地址:四川西昌泸沽湖草海。邮政编码:615715。

975548282

142060021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投稿

975548282

1/35【题 名】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景区公司成长模式研究——以天龙旅游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作 者】李乐京 陈志永 梁玉华【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63-62652/35【题 名】以六大转变推进我省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 者】纪根立【刊 名】今日浙江2007(11)-50-513/35【题 名】25年来秦俑馆旅游生命周期与结构变化研究【作 者】孙根年 薛刚【刊 名】干旱区地理2007,30(2)-283-2884/35【题 名】山东省旅游饭店人才对策深层透视【作 者】孙凤芝[1] 秦绪霞[2]【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2Z)-275-2755/35【题 名】从概念到实证:中国旅游研究的未来【作 者】马聪玲【刊 名】旅游学刊2007,22(3)-6-76/35【题 名】西部旅游企业高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作 者】王香茜【刊 名】商业时代2007(6)-104-1057/35【题 名】中国六大遗产地旅游非线性成长及比较研究【作 者】孙根年 吴晓娟【刊 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07-1118/35【题 名】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作 者】强亦锐【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3S)-43-449/35【题 名】成长期的自助旅游与迎合策略【作 者】曹宇【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6)-657-66010/35【题 名】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研究【作 者】何喜刚 高亚芳【刊 名】开发研究2006(5)-85-86,7311/35【题 名】旅游是重心 文化是品位——答龙源期刊网记者问【作 者】季成家【刊 名】丝绸之路2006(9)-66-7312/35【题 名】试论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的构建【作 者】冯淑华【刊 名】商业研究2006(14)-165-16813/35【题 名】甘肃省旅游产业中的市场成长问题研究【作 者】彭睿娟【刊 名】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48-5114/35【题 名】制度、技术、管理:中国旅游产业化成长的制度安排【作 者】沈和江【刊 名】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3)-90-9415/35【题 名】企业成长理论与我国旅游企业并购的路径策略【作 者】胡春林【刊 名】特区经济2006(4)-195-19616/35【题 名】旅游与家教【作 者】裴毅然【刊 名】家庭教育2006(02S)-22-2317/35【题 名】数字化与企业持续成长的战略选择——以温州旅游企业为例【作 者】汪升华[1] 刘洋[2] 顾文静[2]【刊 名】经济管理2006(3)-64-6618/35【题 名】浅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作 者】杨亚娟【刊 名】农业职业教育2005(6)-26-2619/35【题 名】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作 者】于萍【刊 名】苏南科技开发2005(11)-39-4020/35【题 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作 者】谭白英【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118-11921/35【题 名】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及其空间特征研究【作 者】聂献忠[1,2] 张捷[1] 刘泽华[1] 章锦河[1]【刊 名】人文地理2005,20(4)-65-6822/35【题 名】我国旅游企业并购混合路径偏好的实证研究【作 者】胡春林【刊 名】旅游学刊2005,20(3)-48-5223/35【题 名】浅析假期旅游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作 者】邓宇凡【刊 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25(1)-59-6024/35【题 名】旅游社营销中心的成长档案【作 者】韩阳【刊 名】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2005(04X)-22-2325/35【题 名】推动旅游学科发展与中国旅游产业共同成长——著名旅游学者杜江教授评介【作 者】文武【刊 名】生产力研究2005(3)-220-22326/35【题 名】旅游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长中的“泛珠三角”为例【作 者】秦学 张伟强【刊 名】思想战线2005,31(2)-128-13327/35【题 名】基于战略联盟的旅游企业组织创新【作 者】张显春【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1)-28-2928/35【题 名】浅议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 者】王旭科 宋健【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2005(1)-56-5729/35【题 名】国外自助旅游图书的细分市场策略【作 者】易晓春【刊 名】编辑学刊2004(6)-72-7630/35【题 名】区域旅游业时空演变形式与机制探析【作 者】秦学 邹春洋【刊 名】学术交流2004(11)-83-8831/35【题 名】旅游市场呼唤品牌和声誉投资【作 者】符国群【刊 名】销售与市场2002(01S)-31-3132/35【题 名】制度变迁与中国旅游产业的成长阶段和发展对策【作 者】贾生华 邬爱其【刊 名】旅游学刊2002,17(4)-19-2233/35【题 名】城市旅游空间成长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作 者】卞显红【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3)-30-3534/35【题 名】实施六大战略 培育支柱产业——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思考【作 者】薛荣哲【刊 名】山西旅游2001(6)-4-735/35【题 名】过渡区旅游空间成长初步研究【作 者】卫旭东【刊 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3)-223-225,229

专升本可以的 大部分专业就行 旅管也算是招牌了 当然可以 可以升桂工 也可以升香港理工~~ 学校坐落在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地理位置优越,有骖鸾、雁山两个校区,占地81 万平方米。其中,骖鸾校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雁山校区占地面积61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40万册,电子图书48万册,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2462万元,学校建有导游模拟实验室等44个实验室,其中33个为专业实验室,一些实验室在西南地区甚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师资结构合理,有专任教师28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77人,副高级职称及以上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达0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融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旅游实践经验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117人,占专任教师77%。 学校学科设置以商科、人文科学为主,社会科学、农科为辅,集旅游服务业为核心的多种相关专业为一体,现有酒店管理系、旅游外语系、导游系、商务系、视觉艺术系、艺术表演系、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基础部、社科部、公共外语部等7系3部,开设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装饰艺术设计、导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艺术表演与策划等25个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8000余人。 学校积极深入探索教学改革,开展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酒店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及自治区级精品专业,旅游工艺品设计专业、导游服务与管理等2个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专业,《旅游概论》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 无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战略,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桂旅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旅行社与导游文化研究所、天地人旅游工艺品研究所等4家研究所。多年来,学校教师出版学术专著61部;主编或参编教材10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创作各类作品近千篇(件);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70项,获科研成果奖励122项,学校立项建设教改项目58项(其中自治区6项,校级52项),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该校的《旅游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2005年广西高教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专科学校;学校主办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评为省级优秀期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在国内旅游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具有较大影响。 学校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服务,是国家旅游局在西南地区唯一的全国旅游饭店及旅行社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资格考试定点单位,也是自治区旅游局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基地和教材编写单位。多年来,进行了全国旅游饭店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培训、旅行社经理资格考试培训及导游人员的培训,培训人员达419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受到了教育部周济部长的表扬。 近年来学校的招生形势良好,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广东、重庆、新疆、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的考生人数高于招生计划的5倍以上,其中广西考生相当于计划数的15倍以上;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尤其是从1999年起连续六年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签约率均超过90%,年度就业率达到100%,用人单位的区域不断扩大,范围不断延伸。2004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56%,高出广西高校平均就业率近30个百分点,有30多位学生到境外就业,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具有广泛的国际联系,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英国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越南河内旅游学院、澳门旅游学院、韩国大佛大学等近20所院校有紧密的合作和师生互派活动;在第3次东盟与中、日、韩旅游部门会议上,学校成为首批被列入东盟旅游教育培训项目网络目录的10所旅游院校之一。在世界旅游组织已派出专家帮助学校筹建桂林旅游学院,就校园设计、院系设置等一系列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创造条件使学校尽早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培训中心。现桂林旅专已经成为全国第二个世界旅游组织的附属成员。 为实现办学条件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投资建设了占地1905亩的雁山校区,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计划分三期工程实施。新建成的雁山校区将是校园与景区高度融合,教学与实践双向互动,集学习、科研、培训、实践等功能为一体的园林景区式校园。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142060021

专升本可以的 大部分专业就行 旅管也算是招牌了 当然可以 可以升桂工 也可以升香港理工~~ 学校坐落在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地理位置优越,有骖鸾、雁山两个校区,占地81 万平方米。其中,骖鸾校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雁山校区占地面积61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40万册,电子图书48万册,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2462万元,学校建有导游模拟实验室等44个实验室,其中33个为专业实验室,一些实验室在西南地区甚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师资结构合理,有专任教师28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77人,副高级职称及以上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达0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融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旅游实践经验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117人,占专任教师77%。 学校学科设置以商科、人文科学为主,社会科学、农科为辅,集旅游服务业为核心的多种相关专业为一体,现有酒店管理系、旅游外语系、导游系、商务系、视觉艺术系、艺术表演系、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基础部、社科部、公共外语部等7系3部,开设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装饰艺术设计、导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艺术表演与策划等25个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8000余人。 学校积极深入探索教学改革,开展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酒店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及自治区级精品专业,旅游工艺品设计专业、导游服务与管理等2个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专业,《旅游概论》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 无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战略,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桂旅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旅行社与导游文化研究所、天地人旅游工艺品研究所等4家研究所。多年来,学校教师出版学术专著61部;主编或参编教材10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创作各类作品近千篇(件);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70项,获科研成果奖励122项,学校立项建设教改项目58项(其中自治区6项,校级52项),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该校的《旅游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2005年广西高教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专科学校;学校主办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评为省级优秀期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在国内旅游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具有较大影响。 学校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服务,是国家旅游局在西南地区唯一的全国旅游饭店及旅行社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资格考试定点单位,也是自治区旅游局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基地和教材编写单位。多年来,进行了全国旅游饭店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培训、旅行社经理资格考试培训及导游人员的培训,培训人员达419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受到了教育部周济部长的表扬。 近年来学校的招生形势良好,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广东、重庆、新疆、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的考生人数高于招生计划的5倍以上,其中广西考生相当于计划数的15倍以上;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尤其是从1999年起连续六年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签约率均超过90%,年度就业率达到100%,用人单位的区域不断扩大,范围不断延伸。2004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56%,高出广西高校平均就业率近30个百分点,有30多位学生到境外就业,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具有广泛的国际联系,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英国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越南河内旅游学院、澳门旅游学院、韩国大佛大学等近20所院校有紧密的合作和师生互派活动;在第3次东盟与中、日、韩旅游部门会议上,学校成为首批被列入东盟旅游教育培训项目网络目录的10所旅游院校之一。在世界旅游组织已派出专家帮助学校筹建桂林旅游学院,就校园设计、院系设置等一系列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创造条件使学校尽早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培训中心。现桂林旅专已经成为全国第二个世界旅游组织的附属成员。 为实现办学条件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投资建设了占地1905亩的雁山校区,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计划分三期工程实施。新建成的雁山校区将是校园与景区高度融合,教学与实践双向互动,集学习、科研、培训、实践等功能为一体的园林景区式校园。

975548282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975548282

本刊前身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与1989年,2008年下半年更名为《旅游论坛》,为旅游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面向旅游研究从业人员。 旅游资源研究 四川泸沽湖自主游旅游市场研究国际旅游研究旅游文化研究旅游教育研究 主办单位:四川泸沽湖旅游局;泸沽湖地址:四川西昌泸沽湖草海。邮政编码:615715。

序号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 发表时间1、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规划》 99年10月2、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旅游经济》(人大复印资料)99年7月3、HANGZHOU AS 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CIT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July-S,2000 2-1 14、以钱江区块开发为契机带动杭州会展旅游城市的建设《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8年9月5、杭州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原则 《商业经济与管理》 98年7月6、可持续发展—杭州旅游业跨世纪发展的根本原则 《旅游学刊》 98年6月7、高校旅游研究问题初探 《旅游学刊》 99年10月8、杭州市旅游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经济》 99年4月9、绵羊:促销的引子—谈旅游促销创意  《中国第三产业》 98年4月10、长江三角洲国际性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0年第27卷第2期,P201- 2000年4月11、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旅游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10月 以上文章均为独立完成12、现代农家旅馆发展的意义及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2月 周玲强、韩振华13、关于发展现代农家旅馆的研究探讨《旅游科学》2001年01期韩振华 周玲强27-2914、旅游业对经济与就业的双拉动效应及制度创新研究《旅游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6月周玲强15、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年11月16、论旅游城市整体形象与综合环境的资源价值 《经济地理》2002年增刊 2002年12月17、千岛湖旅游发展的市场机遇及应对策略 《经济地理》2002年增刊 2002年12月18、我国旅行社敏捷化战略研究 《经济地理》2002年增刊 2002年12月19、湖泊旅游开发模式与21世纪发展趋势研究 《经济地理》2003年1月2003,23(1)139-14320、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 《旅游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4月 周玲强21、对旅游购物场所推行星级管理制度的思考 《经济学家》2003年增刊 2003年6月22、会议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8月23、生态旅游开发应坚持八项原则 《旅游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3,5,59-60 2003年10月24、旅游网站对旅游业价值链的再造 《商业研究》2003年10月(03/19)25、杭州入境旅游期待新突破 《浙江经济》2003年10月(03/19)26、旅游景观房产研究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2月27、旅游广告效果测评系统简构[J]经济地理2003年增刊12 ,P305-308 2003年12月28、中学生修学旅游需求倾向与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2003年增刊 2003年12月29、欠发达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 《经济地理》2003年增刊 2003年12月周玲强、俞莹30、西岐民俗村旅游环境分析及优化对策 《经济地理》2003年增刊 2003年12月周玲强、朱睿31、民营资本投资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经济地理》2003年增刊 2003年12月周玲强、高萍32、杭州市旅游形象再定位和对杭州国际旅游发展的思考《经济地理》04年5月2004,24(3)423-425 周玲强徐乐乐33、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经营模式与案例研究 《浙江统计》 2004年5月34、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经济地理》2004,24(4)572-576 2004年7月周玲强、黄祖辉35、旅游景区活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探析《旅游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4,4,40-42 2004年8月36、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经济合作机制的博弈分析研究《经济地理》2004年增刊 2004年12月37、长三角古镇旅游生命周期演变的影响机制与管理对策《经济地理》2004年增刊 2004年12月周玲强38、我国小康社会大众休闲价值及其发展趋势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6):12-18 周玲强、范平39、古镇生态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经济学家》2005年增刊,93-96 (周玲强、张迪)40、基于少儿市场的生态型乡村旅游产品设计构想《经济学家》2005年增刊,97-100 (周玲强、张东亮)41、杭州市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探析《经济地理》2005年增刊 2005年12月周玲强、周绍健42、基于运营的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研究,《经济学家》2005年增刊,105-108 (周玲强、应天煜)43、生态旅游认证产品支付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省四个景区旅游者的实证分析《经济地理》ISSN 1000-8462 CN43-1126/K 2006,26(1)140-144 2006年1月7270字周玲强,程兴火,周天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浙江杭州310058;宁波鄞州区旅游局,中国浙江宁波315100)44、我国小康社会大众休闲价值及其发展趋势研究《旅游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6,3:3-7 周玲强,范平45、国外生态旅游认证概述《世界林业研究》2006年01期程兴火 周玲强2006,19(1)1-546、基于游客视角的生态旅游认证支付意愿实证分析《旅游学刊》2006年21卷第5期13-17 /《旅游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6,10,30-34,程兴火 周玲强47、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中的应用模式与营销创新,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07,杜小慧; 周玲强; 断健平,48、生态旅游区认证等级综合评价,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71-76,黄祖辉; 程兴火; 周玲强;49、乡村旅游游客安全认知实证研究《经济地理》2006年增刊2006年12月高萍 姚海琴周玲强50、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动态性分析经济论坛2007,409(9),2007年5月,72-74,90 姚海琴高萍周玲强51、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探讨商业时代2008,34(437)95-96 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浙江省社科基金刘晗周玲强李会玲52、对传统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中社区参与旅游的思考——以杭州市中山中路为例,现代商业[J]2009,10(29):56- 共4167字周玲强,赵晟楠53、西藏生态旅游认证产品游客支付意愿分析,经济论坛,2009,11(22) 总470期/第22期68-72 周玲强,丹增卓嘎,赵晟楠,扎旺,国家社科基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