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

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人口基数大,环境破坏严重。采取的政策就是: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没必要说那么多。

痙ouglas62(站内联系TA)bu jingchang kan ,danshi shi zhongwen hexin qikan ,ruguo neng fa de hua dangrang shi hao le,tibetnamco(站内联系TA)好像是 中国软科学学会的会刊在涉及人口 资源 环境 领域的宏观管理方面论文比较多,而且不少栏目都是有明确协办单位的(类似关系户);论文水平一般,远不如地理学报,也不如地理科学、地理研究这本杂志因为有邓小平的题字,邓楠一直挂编辑委员会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对该刊非常重视,编辑部主任好像就是校长兼的。该杂志还有英文版。个人意见,仅供参考。lifediy66(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tibetnamco at 2009-9-9 07:47:好像是 中国软科学学会的会刊在涉及人口 资源 环境 领域的宏观管理方面论文比较多,而且不少栏目都是有明确协办单位的(类似关系户);论文水平一般,远不如地理学报,也不如地理科学、地理研究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对待发展的思想认识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为使中国不陷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影响经济发展,为推动我国抓住历史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论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是由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竟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资源环境的理由和托辞,对这种错误现象必须予以纠正。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和教育广大领导干部,使其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涵延伸理解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提升效益为中心”,将“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延伸理解为“可持续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可持续发展是硬道理的道理”。让广大领导干部意识到,中国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倡导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理念和合理消费模式  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将对自身和世界都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从中长期发展战略来看,我国要实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并且在那时候还要留给子孙后代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必须找到一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从近期发展战略来看,要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而单位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要从高投入高消耗难以为继的扩张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是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必须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倡导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合理的消费模式,在发展理念上不能依据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来判断我国的现代化与否,在消费模式上不能以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来衡量我国的消费水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如果人均消费水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不仅我国自身的资源环境支撑不起,全世界的资源承载和环境容量也难以支撑。根据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资源环境相对脆弱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应致力于考虑以下方面: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设节约型社会包括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资源环境、发展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适度节制消费。  3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控制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改变政府直接参与和主导经济发展的状况,使政府致力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主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市场化手段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产业发展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等的政策导向予以引导,既建立激励机制又建立约束机制,减少经济运行活动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投资政策,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科学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扩大其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政策导向和市场调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调动企业和地方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通过激励和限制性政策的并行使用,使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获得利益,推动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可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和产品减免税收和给予优惠贷款,政府采购优先考虑循环经济的绿色产品,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限制企业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现阶段在不放松“末端治理”工作的同时,应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等,加强引导与控制,将防治资源环境破坏与污染的工作重点逐步从“末端治理”转到“源头控制”,改变破坏和污染事件发生后“头疼医头脚痛治脚”的局面,变末端跟踪与治理的“被动”为源头预防与控制的“主动”。  4 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稳妥地探索管理机构的调整改革  推进资源环境管理工作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应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加强各资源环境相关管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统筹协调我国内陆和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防灾,统筹负责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必要时对涉及全局性工作的资源环境保护的主要管理部门予以行政级别升级,实行部门垂直管理,甚至考虑整合调整部门间的职能和机构设置,提高我国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效能。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打破不同部门对监测数据的垄断,促进监测数据和信息共享,促使政务公开和决策的科学化。  5 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资源环境工作的市场化监管、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责任追究、行政复议、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权力运行和监督都应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操作的轨道,应加强资源环境方面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以及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建设工作。严格执行已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同时研究和建立新的法律法规体系,如研究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研究和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关决策的咨询、听证、会审和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资源环境工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制度化保障。完善资源环境事故的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科学制定重大资源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和敏感区域的应急预案。探索和完善绿色GDP核算和评估体系。  6 加强和完善市场化调控手段  资源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市场失效”的表现,但“市场失效”的产物并不意味着不能用市场的手段和方法来处理和对待,相反地,经济方法和市场调节手段可以在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在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比如,强化和完善投融资体制,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监管体制上可以考虑建立专业的市场化监督检查机构,由公司化运作的环境监督机构监督环境污染,诉讼污染企事业和污染集体等污染责任人,依法提起诉讼,胜诉后从污染责任人处取得监督公司的发展赢利;制订充分体现资源稀缺性、环境成本和供求关系的资源价格体系,将环境外部性成本纳入资源及其产品价格;继续深化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产权交易的改革,通过市场化交易保护企业减排污染物的努力并使之直接在市场交易中受益;研究建立生态补偿和环境污染补偿制度,使受益区域和受益人群对受损区域和受损人群予以市场化的利益补偿。[

要发文章么,我是杂志社的编辑,期刊我有很多,,,,联X我

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

中文,科技核心不错的刊物就是不知道你是啥专业的~

看过这么一则材料:一个公共牧场,有若干牧民在放牧,每个牧民都有两种选择:一是大家合作,有意识地控制各自的牲畜头数,使之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一是尽可能多地增加自己拥有的牲畜头数。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我不禁想到我们国家不正也处在这两种选择面前,我们应选择哪一种呢?答案显然是清楚的。 我们的世界像一艘在太空中漫游的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而生存的飞船。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伴随着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境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而中国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 今年3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已达到了95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并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但是,人口问题仍是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仍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一定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越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越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越慢。 中国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完成。 过去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自然资源的丰富。但是,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在急剧下降,据统计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为1/3,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森林面积为1/6,人均草地面积为1/3,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历历在目,耕地、森林、草原、淡水等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我们却未意识到它的严重性。 对1998年夏季在我国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水灾,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造成这场特大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长江领域的生态环境而言,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是造成洪水泛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具大的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过去污染的源头在城市,现在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恶化,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3亿吨。群众为此还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被我们称为“母亲河”的黄河从1972年——1996年,黄河下游因污染而导致的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经济损失累计达二百八十六亿元。我们这些喝黄河水长大的中华儿女能看着母亲河断流吗?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于是,曾经山清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这怎不叫人寒心呢? 面对如此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如果我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只是一味地索取,也会受到它的惩罚。而这种惩罚,就不仅仅表现为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假如我国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而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我们将失去生存的权利,将不会再有共和国美好的明天,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的。 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种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要求人们以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虽然我们国家已颁布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但单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强制的手段只能是暂时的,最关键的是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加强教育,提高全体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有人们自觉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才能使环境免遭破坏。在学校接受洗礼的我们更加有责任保护我们的环境,当别人做了有益于环境的事,向他说:“好样的”!鼓励他继续这样做。当别人破坏环境时,对他说:“你的作法破坏了我们生长的环境。”细心地为他分析其中的危害。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绝不能采用“杀鸡取卵”的办法,也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统筹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使国家富起来,然而来自环境的问题却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曾于1988年对我国24大中城市排污费用的使用效益进行调查。被调查的3901个单位7年累积缴纳排污费96亿元,按规定补助其治理污染资金5亿元。如期这些企业共完成污染治理项目712个,年处理废水94亿吨,废气1991亿立方米,处理和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345亿吨,企业因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获得直接效益44亿元,收到了很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环境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面向现代化的今天,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更应能够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为了你、我和他人,我向全社会疾呼:让我们同心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这个期刊很好啊。算是比较合理的,看你的文章长度而定啊

哎。。你想发什么文,我们可以给你免费咨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投稿经验

我也1800多,才6页,感觉太贵了。没办法,只能交了。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2-2104  CN:37-1196/N  邮发代号:24-93单价:20全年价:240《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刊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以多视角、多层次、多学科报道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学术和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影响因子很高,质量很高,望采纳刊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主办: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周期: 月刊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2104CN: 37-1196/N邮发代号:24-9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创刊时间:1990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

你给杂志社问问吧,一般现在发文章的话,不会给稿费了,今年很多期刊版面费都涨价了,并且取消稿费。你的版面费的价格看就是增刊,感觉增刊没有必要发,发了用处不大,不过若是你们单位可以用的着的话发下也未尝不可。稿费感觉应该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二是二百块,鉴于是增刊,我估计是一的面很大,我发了很多篇文章了,给稿费的就一个! 若是想确认直接问问杂志社就知道了!这个杂志若是第一作者不是大牛一般就直接增刊(一周内),最近根本不过外审!现在的发刊尴尬之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总结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对待发展的思想认识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为使中国不陷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影响经济发展,为推动我国抓住历史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论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是由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竟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资源环境的理由和托辞,对这种错误现象必须予以纠正。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和教育广大领导干部,使其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涵延伸理解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提升效益为中心”,将“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延伸理解为“可持续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可持续发展是硬道理的道理”。让广大领导干部意识到,中国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倡导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理念和合理消费模式  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将对自身和世界都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从中长期发展战略来看,我国要实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并且在那时候还要留给子孙后代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必须找到一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从近期发展战略来看,要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而单位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要从高投入高消耗难以为继的扩张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是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必须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倡导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合理的消费模式,在发展理念上不能依据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来判断我国的现代化与否,在消费模式上不能以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来衡量我国的消费水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如果人均消费水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不仅我国自身的资源环境支撑不起,全世界的资源承载和环境容量也难以支撑。根据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资源环境相对脆弱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应致力于考虑以下方面: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设节约型社会包括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资源环境、发展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适度节制消费。  3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控制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改变政府直接参与和主导经济发展的状况,使政府致力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主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市场化手段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产业发展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等的政策导向予以引导,既建立激励机制又建立约束机制,减少经济运行活动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投资政策,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科学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扩大其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政策导向和市场调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调动企业和地方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通过激励和限制性政策的并行使用,使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获得利益,推动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可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和产品减免税收和给予优惠贷款,政府采购优先考虑循环经济的绿色产品,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限制企业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现阶段在不放松“末端治理”工作的同时,应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等,加强引导与控制,将防治资源环境破坏与污染的工作重点逐步从“末端治理”转到“源头控制”,改变破坏和污染事件发生后“头疼医头脚痛治脚”的局面,变末端跟踪与治理的“被动”为源头预防与控制的“主动”。  4 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稳妥地探索管理机构的调整改革  推进资源环境管理工作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应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加强各资源环境相关管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统筹协调我国内陆和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防灾,统筹负责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必要时对涉及全局性工作的资源环境保护的主要管理部门予以行政级别升级,实行部门垂直管理,甚至考虑整合调整部门间的职能和机构设置,提高我国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效能。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打破不同部门对监测数据的垄断,促进监测数据和信息共享,促使政务公开和决策的科学化。  5 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资源环境工作的市场化监管、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责任追究、行政复议、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权力运行和监督都应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操作的轨道,应加强资源环境方面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以及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建设工作。严格执行已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同时研究和建立新的法律法规体系,如研究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研究和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关决策的咨询、听证、会审和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资源环境工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制度化保障。完善资源环境事故的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科学制定重大资源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和敏感区域的应急预案。探索和完善绿色GDP核算和评估体系。  6 加强和完善市场化调控手段  资源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市场失效”的表现,但“市场失效”的产物并不意味着不能用市场的手段和方法来处理和对待,相反地,经济方法和市场调节手段可以在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在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比如,强化和完善投融资体制,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监管体制上可以考虑建立专业的市场化监督检查机构,由公司化运作的环境监督机构监督环境污染,诉讼污染企事业和污染集体等污染责任人,依法提起诉讼,胜诉后从污染责任人处取得监督公司的发展赢利;制订充分体现资源稀缺性、环境成本和供求关系的资源价格体系,将环境外部性成本纳入资源及其产品价格;继续深化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产权交易的改革,通过市场化交易保护企业减排污染物的努力并使之直接在市场交易中受益;研究建立生态补偿和环境污染补偿制度,使受益区域和受益人群对受损区域和受损人群予以市场化的利益补偿。[

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人口基数大,环境破坏严重。采取的政策就是: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没必要说那么多。

这个期刊很好啊。算是比较合理的,看你的文章长度而定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介绍

我也1800多,才6页,感觉太贵了。没办法,只能交了。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2-2104  CN:37-1196/N  邮发代号:24-93单价:20全年价:240《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刊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以多视角、多层次、多学科报道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学术和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构建一.前言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 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 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 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四)人口与水资源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 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2、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3、 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四.总结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参考资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