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艺术评论文章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

艺术评论文章怎么写的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其实,对于艺术品来说,它们的命运也是如此。就在半个多月前,这座走过了1500多个春秋的、为人类所共有的艺术珍品——巴米扬大佛——在塔利班的炮声中轰然倒下,从我们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 这是上个月拍回来的乐山大佛,我们可以看见,它的庞大的身躯上已经爬满了青苔和其他腐蚀物,面目已经模糊。 还有这座胜利女神雕像,被发现时,它的高贵的头颅已经不知去向。 还有就是这座维纳斯雕像,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发现时,她的秀丽的双臂已经残缺。为了区别于其他众多的维纳斯雕像,人们习惯上把她称为“断臂的维纳斯”或“米洛斯的维纳斯”。 历史是无情的,战争的炮火是无情的,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是无情的。但这世界毕竟还有许多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人们,于是人们一方面加强保护,一方面对已遭毁坏的艺术品加紧修复。 这其中就有许多人一直试图为维纳斯的断臂复原,要为她重新安上那残缺的双臂。然而,一百多年来,却始终没有一个复原的方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满意。维纳斯的双臂到底应该是怎样摆放的,这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个谜。同学们都是正处在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年龄,在这节课开始前,不妨也来想象一下,为揭开这个谜而提供一个方案。二、文学常识 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1964年起在法政大学任教。曾在《今日》、《鳄鱼》、《现代批评》杂志上发表过诗作和评论。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诗集《冰凝的火焰》(1959)、《日常》(1962)通过戏谑的自我韬晦来体现批评的精神。还有诗集《四季写生》(1965)、评论集《废墟中捡到的镜子》(1960)、《生的变化》(1960)、《手的变幻》(1966)等。《手的变幻》通过人手的表情,从美术、文学、音乐、电影、摄影等多个方面进行独特的评论。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作品《早晨的悲哀》(1969)、《淡绿色的季节》等。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1969年获得芥川奖。三、、整体把握——分析提炼课文的中心句和关键句。本文是一篇文艺批评。学习本文,要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句仔细揣摩,领会其内涵本文以米洛斯出土的维纳斯引出话题,首先详细描述了维纳斯因失去双臂而产生的无穷魅力,进而否定了复原维纳斯的种种方案,最后作者通过比较分析为何失去双臂比失去其它部位更有魅力。 从内容结构上讲,本文从文艺鉴赏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之所以有如此魅力的原因。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有,“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形象地突现了“断臂美神”的艺术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从反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文章第三部分从侧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四、重点语句1、 作者是否赞同为维纳斯修复双臂?文中有这样的话:“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誉。”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重点语句体会如下) (1) 维纳斯作品本身被一种“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出神入化地烘托着”,才如此秀美迷人。 (作品的原创、散失、偶然发掘、缺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人们为求得完整美而作出的设想和追求,这一系列可以说成是“作品命运”的东西,使作品本身充满魅力,而这与原创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找到原形意味着那些烘托作品的“遭遇”和“过程”就失去了,作品不再充满魅力) (2) 维纳斯的美在于它“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得完整的偶然追求”。 (如果维纳斯是完好无损的,它便是单一的具体的特定的那一尊雕像。而它的缺损,使之变成了不确定的、不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雕像――许许多多人们所想象的饱含了无数可能的那些雕像。因此维纳斯的偶然的并非刻意和人为的“部分”(手臂)残缺,换来的是人们对完整雕像的揣测、设想和追求。这正是断臂维纳斯的魅力所在,因为真正的魅力在于因此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美的追求!) (3) 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于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 (缺损―――获得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更有一种神秘气氛,吸引人们的视线,诱发人们的想象,激起人们的兴趣,演化成一种追求,而“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完整―――具体、实在、凝固,没有想象的余地) (4) 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 (有――双臂不缺损:具体的、单一的、实在的、凝固的、限制人们想象的雕像 无――失去双臂:不具体的、包孕着无数可能的、引发人们不尽梦幻和想象的雕像) 2、 作者为什么说:“除了两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 (手对于人、对于形体的意义: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的交涉的手段,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五、哲理引申 1、 艺术——注重虚实相间 如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如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妙就妙在“云深不知处”,倘使改为“只在此山中,岭后石头上”,则成村夫俗语。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矫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美不可言的效果来自虚写,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心中。 2、 生活——缺憾也是一种美 四大美女各有缺陷;美玉微瑕;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如事情成为“人面已到山后去,骑驴迎来不宜迟”,就简直是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你可以去看看的

艺术评论文章怎么写

我认为一般情况下 不是写比较 权威 的 对 大师 的东西 些评论 就一般的 都不难写啊其实就是把你对这件艺术品的 赏析 感受 看到什么写什么 就比如 梵高的 什么什么画 你观赏 后 你觉得 他的画 的笔触呀 色调呀 这幅画所表达的东西呀 都可以写啊 这幅画的 手法 再写你对这幅画的自己的一些想法 都是可以的呀

参考《艺术概论》及《艺术评述》

艺术评论文章题目怎么写的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想在作文方面有所突破,靠语言和写作基本功的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不是靠阅读几篇美文就能解决问题的。一句话,智力因素的作用在这个时候是不会让作文增分太多的。那么,是不是说作文在最后一二十天的语文复习中就可以放弃呢?决不是!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加强,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对作文分数的影响,语文老师一定要指导到位。所谓“作文中的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写作能力以外的行文技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标题的书写拟一个新颖亮丽的文章标题是需要内功的,但如果不注意标题的书写,再好的标题也可能不会吸引人。为此,在标题的书写上就一定要讲究了。1、留出天地。标题上下要各空出一行,这样标题就显得非常醒目。2、写在正中间。标题拟好后,先数一数标题的字数,然后再数一数作文纸上一行的字数,力争把标题写在正中间。(如上面的例子)3、标题中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标题中的错别字就像碗中的苍蝇一样让人恶心,会直接影响阅卷人的情绪,让人怀疑你的写作水平。4、标题不能有语病。这一点同上一条一样重要。5、不能没有标题。有同学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标题,就先写文章后拟标题,但由于时间关系,或者是过于紧张,结果常常是文章写完了把标题的事也给忘了。没有标题的文章按规定要扣2分,但隐性扣分要远远超过2分。(二)卷面的整洁卷面整洁的作文永远具有亲和力,即便内容不佳,也能在第一时间让阅卷者赏心悦目,博得他的好感。这就好比相亲,第一次见面你就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此时即便你说一百遍“人,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心灵”,别人也会心生厌恶而不愿再看你第二眼,甚至会觉得你亵渎了他而调头走开。记住:写考场作文,就是与阅卷老师第一次见面,一定要注重外表!为此,在书面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 1、卷面干净。要求整个卷面干净、整洁,不贴“膏药”,不铺“铁轨”,没有“铁丝网”,不使用退字灵或涂改液。这就要求下笔时一定要谨慎,想好了再写,能不改的就不要去修改。这就好比一个人脸上长了几颗小豆豆,本来别人并没有特别留意,甚至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可你又是抹药水,又是贴膏药,弄成个大花脸,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只需在需要修改的地方轻轻地画上一笔即可。2、笔迹清晰。要求使用的笔出墨畅、色泽浓,黑白分明。有的考生使用普通的圆珠笔,写出的字笔画轻、色泽淡,易引起阅卷者的视觉疲劳。建议考生使用色泽浓的钢笔、水笔或中性圆珠笔,墨色以蓝色或黑色为最佳,但不能使用双色笔。 3、字体美观。要求字写得工整、大方,笔画不缺损,不牵连,不歪斜,让阅卷者一看便能认出是什么字,万不可让人去猜字。建议考生书写时用楷体字,一笔一划清清楚楚,而不要写一些不规范的行草书,有时虽然好看,但不易辨认,自然影响阅卷。再者,字的大小要匀称,不要太大,尤其不能出格;也不能太小,让人看不清。应占字格的2/3为最佳。4、字形规范。要求不写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字形应以祖国大陆现行的印刷体汉字为准。(三)标点的使用书写标点时要规范,不要一逗到底或一点而过,甚至没有标点,这些都会给阅卷者理解文意带来干扰。行文对标点符号的书写要求有以下四点:1、一行之首不要出现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前一行的末尾。2、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3、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4、为了美观,标点符号应写在字格中左下角的位置。示例如下: 1、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事业的大发展, 2、他说:“你不会对这件事情坐视不管吧。” 3、杜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四)段落的安排段落的安排属于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在《考试大纲》中,特别对文章的结构作了要求:“结构完整”。有的同学片面认为,“结构完整”就是指文章要写完,要有结尾。其实不单指这个,如果作文思路不清晰,缺少步骤,缺乏逻辑,层次不分明,脉络不清楚,段落划分和安排不合理,颠三倒四,纠缠不清等,都算是结构上的毛病,作文时必须注意。一般来说,文章的段落安排不应少于5段。过去材料作文提倡五步法:引材料——提论点——议论点——联现实——作总结,现在的话题作文仍然可以借鉴这个结构法。一篇文章如果段落少于5段,会给人以“过于死板、缺少变化”的感觉,尤其是一些同学的3段作文(开头一小段,中间一大段,结尾一小段),更是让人感觉死板。在段落长短的安排上,首段一般不要太长,三四行足矣,太长了会让人感觉给文章戴了一顶沉重的大帽子,看起来不舒服。结尾段也不宜过长,两三行就行了,“豹尾”的效果只要出来,一行也行。中间几行容量要大,每段可安排5-6行,一定要均匀,不要长短不一,反差太大。如果真是遇到了时间不够、文章可能写不完的情况,就不要再考虑内容的完整性了,这时候结构的完整要比内容的完整更重要,哪怕还有一分钟,也要用三言两语给文章写个结尾。匆忙之中没有收尾的文章,是高考作文的大忌,得分会很低的。(五)字数的要求高考作文都有字数要求,而一般的要求是不少于800字。在作文卷面上还会作出相应的标记来提醒考生,为此,考生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字数不能太少。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2、字数不能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甚至作文纸已经用完了还意犹未尽,继续在其它空白处书写,给人以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那么,高考作文到底以多少字为佳呢?我认为应该在850字左右,表现在卷面上,也就是超出800字标记2-3行就行了。不一定非得到800字就结束,因为文章的标题、段落安排等都留有空格,如果刚好到800字,作文的实际字数可能只有700多字,这就达不到题目的要求了。(六)不要违反常识高考作文常常有一些常识性的要求,比如:不能在试卷中出现真实姓名或可能被认为是泄密作弊的人名地名;不能在试卷上写一些提示性的话,如“作文开头写的不满意,划掉重写,请阅卷老师原谅”“作文纸不够了,请老师看背面”“笔没有水了,只好换笔来写,我不是有意的”等等之类的话;思想上不能和时代主流唱反调;不能宣扬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不要文白夹杂或中文与外文混杂等。高考作文还有一些隐性要求,比如,不能对目前还没有定论的事件妄加评论,不能对老师特别是阅卷老师流露不满情绪,对老师大不敬的考生吃亏活该。以上这些非智力因素考生在高考冲刺阶段一定要牢记在心,这些小技巧注意到了,为作文增添8—10分是很有可能的。

一、文学短评的定义:文学短文属于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指对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高中学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写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这种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文学短评也有人称它为鉴赏短文。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其实,对于艺术品来说,它们的命运也是如此。就在半个多月前,这座走过了1500多个春秋的、为人类所共有的艺术珍品——巴米扬大佛——在塔利班的炮声中轰然倒下,从我们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 这是上个月拍回来的乐山大佛,我们可以看见,它的庞大的身躯上已经爬满了青苔和其他腐蚀物,面目已经模糊。 还有这座胜利女神雕像,被发现时,它的高贵的头颅已经不知去向。 还有就是这座维纳斯雕像,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发现时,她的秀丽的双臂已经残缺。为了区别于其他众多的维纳斯雕像,人们习惯上把她称为“断臂的维纳斯”或“米洛斯的维纳斯”。 历史是无情的,战争的炮火是无情的,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是无情的。但这世界毕竟还有许多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人们,于是人们一方面加强保护,一方面对已遭毁坏的艺术品加紧修复。 这其中就有许多人一直试图为维纳斯的断臂复原,要为她重新安上那残缺的双臂。然而,一百多年来,却始终没有一个复原的方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满意。维纳斯的双臂到底应该是怎样摆放的,这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个谜。同学们都是正处在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年龄,在这节课开始前,不妨也来想象一下,为揭开这个谜而提供一个方案。二、文学常识 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1964年起在法政大学任教。曾在《今日》、《鳄鱼》、《现代批评》杂志上发表过诗作和评论。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诗集《冰凝的火焰》(1959)、《日常》(1962)通过戏谑的自我韬晦来体现批评的精神。还有诗集《四季写生》(1965)、评论集《废墟中捡到的镜子》(1960)、《生的变化》(1960)、《手的变幻》(1966)等。《手的变幻》通过人手的表情,从美术、文学、音乐、电影、摄影等多个方面进行独特的评论。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作品《早晨的悲哀》(1969)、《淡绿色的季节》等。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1969年获得芥川奖。三、、整体把握——分析提炼课文的中心句和关键句。本文是一篇文艺批评。学习本文,要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句仔细揣摩,领会其内涵本文以米洛斯出土的维纳斯引出话题,首先详细描述了维纳斯因失去双臂而产生的无穷魅力,进而否定了复原维纳斯的种种方案,最后作者通过比较分析为何失去双臂比失去其它部位更有魅力。 从内容结构上讲,本文从文艺鉴赏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之所以有如此魅力的原因。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有,“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形象地突现了“断臂美神”的艺术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从反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文章第三部分从侧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四、重点语句1、 作者是否赞同为维纳斯修复双臂?文中有这样的话:“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誉。”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重点语句体会如下) (1) 维纳斯作品本身被一种“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出神入化地烘托着”,才如此秀美迷人。 (作品的原创、散失、偶然发掘、缺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人们为求得完整美而作出的设想和追求,这一系列可以说成是“作品命运”的东西,使作品本身充满魅力,而这与原创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找到原形意味着那些烘托作品的“遭遇”和“过程”就失去了,作品不再充满魅力) (2) 维纳斯的美在于它“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得完整的偶然追求”。 (如果维纳斯是完好无损的,它便是单一的具体的特定的那一尊雕像。而它的缺损,使之变成了不确定的、不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雕像――许许多多人们所想象的饱含了无数可能的那些雕像。因此维纳斯的偶然的并非刻意和人为的“部分”(手臂)残缺,换来的是人们对完整雕像的揣测、设想和追求。这正是断臂维纳斯的魅力所在,因为真正的魅力在于因此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美的追求!) (3) 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于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 (缺损―――获得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更有一种神秘气氛,吸引人们的视线,诱发人们的想象,激起人们的兴趣,演化成一种追求,而“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完整―――具体、实在、凝固,没有想象的余地) (4) 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 (有――双臂不缺损:具体的、单一的、实在的、凝固的、限制人们想象的雕像 无――失去双臂:不具体的、包孕着无数可能的、引发人们不尽梦幻和想象的雕像) 2、 作者为什么说:“除了两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 (手对于人、对于形体的意义: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的交涉的手段,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五、哲理引申 1、 艺术——注重虚实相间 如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如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妙就妙在“云深不知处”,倘使改为“只在此山中,岭后石头上”,则成村夫俗语。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矫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美不可言的效果来自虚写,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心中。 2、 生活——缺憾也是一种美 四大美女各有缺陷;美玉微瑕;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如事情成为“人面已到山后去,骑驴迎来不宜迟”,就简直是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艺术评论文章500字怎么写的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其实,对于艺术品来说,它们的命运也是如此。就在半个多月前,这座走过了1500多个春秋的、为人类所共有的艺术珍品——巴米扬大佛——在塔利班的炮声中轰然倒下,从我们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 这是上个月拍回来的乐山大佛,我们可以看见,它的庞大的身躯上已经爬满了青苔和其他腐蚀物,面目已经模糊。 还有这座胜利女神雕像,被发现时,它的高贵的头颅已经不知去向。 还有就是这座维纳斯雕像,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发现时,她的秀丽的双臂已经残缺。为了区别于其他众多的维纳斯雕像,人们习惯上把她称为“断臂的维纳斯”或“米洛斯的维纳斯”。 历史是无情的,战争的炮火是无情的,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是无情的。但这世界毕竟还有许多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人们,于是人们一方面加强保护,一方面对已遭毁坏的艺术品加紧修复。 这其中就有许多人一直试图为维纳斯的断臂复原,要为她重新安上那残缺的双臂。然而,一百多年来,却始终没有一个复原的方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满意。维纳斯的双臂到底应该是怎样摆放的,这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个谜。同学们都是正处在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年龄,在这节课开始前,不妨也来想象一下,为揭开这个谜而提供一个方案。二、文学常识 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1964年起在法政大学任教。曾在《今日》、《鳄鱼》、《现代批评》杂志上发表过诗作和评论。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诗集《冰凝的火焰》(1959)、《日常》(1962)通过戏谑的自我韬晦来体现批评的精神。还有诗集《四季写生》(1965)、评论集《废墟中捡到的镜子》(1960)、《生的变化》(1960)、《手的变幻》(1966)等。《手的变幻》通过人手的表情,从美术、文学、音乐、电影、摄影等多个方面进行独特的评论。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作品《早晨的悲哀》(1969)、《淡绿色的季节》等。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1969年获得芥川奖。三、、整体把握——分析提炼课文的中心句和关键句。本文是一篇文艺批评。学习本文,要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句仔细揣摩,领会其内涵本文以米洛斯出土的维纳斯引出话题,首先详细描述了维纳斯因失去双臂而产生的无穷魅力,进而否定了复原维纳斯的种种方案,最后作者通过比较分析为何失去双臂比失去其它部位更有魅力。 从内容结构上讲,本文从文艺鉴赏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之所以有如此魅力的原因。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有,“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形象地突现了“断臂美神”的艺术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从反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文章第三部分从侧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四、重点语句1、 作者是否赞同为维纳斯修复双臂?文中有这样的话:“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誉。”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重点语句体会如下) (1) 维纳斯作品本身被一种“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出神入化地烘托着”,才如此秀美迷人。 (作品的原创、散失、偶然发掘、缺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人们为求得完整美而作出的设想和追求,这一系列可以说成是“作品命运”的东西,使作品本身充满魅力,而这与原创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找到原形意味着那些烘托作品的“遭遇”和“过程”就失去了,作品不再充满魅力) (2) 维纳斯的美在于它“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得完整的偶然追求”。 (如果维纳斯是完好无损的,它便是单一的具体的特定的那一尊雕像。而它的缺损,使之变成了不确定的、不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雕像――许许多多人们所想象的饱含了无数可能的那些雕像。因此维纳斯的偶然的并非刻意和人为的“部分”(手臂)残缺,换来的是人们对完整雕像的揣测、设想和追求。这正是断臂维纳斯的魅力所在,因为真正的魅力在于因此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美的追求!) (3) 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于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 (缺损―――获得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更有一种神秘气氛,吸引人们的视线,诱发人们的想象,激起人们的兴趣,演化成一种追求,而“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完整―――具体、实在、凝固,没有想象的余地) (4) 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 (有――双臂不缺损:具体的、单一的、实在的、凝固的、限制人们想象的雕像 无――失去双臂:不具体的、包孕着无数可能的、引发人们不尽梦幻和想象的雕像) 2、 作者为什么说:“除了两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 (手对于人、对于形体的意义: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的交涉的手段,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五、哲理引申 1、 艺术——注重虚实相间 如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如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妙就妙在“云深不知处”,倘使改为“只在此山中,岭后石头上”,则成村夫俗语。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矫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美不可言的效果来自虚写,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心中。 2、 生活——缺憾也是一种美 四大美女各有缺陷;美玉微瑕;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如事情成为“人面已到山后去,骑驴迎来不宜迟”,就简直是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楼主去看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吧,还有一本叫《论艺术与文学》,想深入研究艺术理论,这两本书是必须得。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怎么写的

书法作为中华名族的传统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极其构成运动为形式,来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通过书法课程的学习,我对书法的发展历程及历代的名家、代表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于书法的欣赏,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下面我将对书法的发展历程及规律、如何欣赏书法以及学习书法的体会作进一步的论述。 一、 书法的发展历程及规律 中国书法艺术肇始于汉字产生阶段,中华名族是最早使用线条表达文字意思的名族,文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而不是图画。 对于书法的发展,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商代大批甲骨文与金文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建立,在这五百年里,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字文化最大的一个时期,相继出现了大篆、小篆、摹印、隶书等丰富的文字形式,商周至秦汉,书法完成了从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书体的演变以及书法风格的变异。随之书法的繁荣是从东汉开始的,在这期间,纸的发明、佛教的传入等特殊现象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到汉末魏晋是书法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三国时楷书出现,代表性的书家有钟繇,为楷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知名书家如林、群星璀璨的空前盛景,王氏家族、谢氏家族等的出现,使书法艺术的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尚“韵”书风形成,而且书家们在行书、草书的书写方面也达到了变幻无穷的境界,同时,王羲之的诞生使得书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审美观点由古拙转变为妍美。到了隋代,楷书风行,留下了大量的造像记、墓志和塔铭,随之而来的唐代,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代表性的书家有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等,其中颜真卿的楷书是以前年来影响华人大众生活最广大普遍的视觉艺术,颜体传达了大气、宽阔、厚重与包容的风格。接着是“宋四家”的出现,使书法成熟。后来的元、明、清时代,书法风格基本有了一定的趋向,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对于近现代的书法,具有代表性的书家有吴昌硕、林散之、高二适等人,以篆书、行书和草书为主。 二、 书法欣赏的内容与方法 书法欣赏的内容与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感知。即通过反复观察,透过作品形式,感受、领会作品的形象、气韵、风格、情趣等。 这一点我们基本都能做到。 第二、描述。即概括、归纳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手法 、精神内涵及自己的感受等。 第三、解释。申明所以然,即说明、论证自己的所见所感。实即逐一分析作品在艺术特征、艺术手法、精神内涵等方面的成因。 第四、评价。 即审美判断,古人谓之“批评”。主要是针对作品的艺术价值、重要影响、历史意义、艺术上的得失、给人的启示等,予以评述,其中包括对已有批评的批评。我认为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应该注意这一点,只有懂得如何评价一份作品,才能取其长处,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能力。 一般的直观性欣赏,大多止于第一步,因此专门的欣赏,一般含感知、描述、解释、评价四项完整的内容,需要调动书法创作、书法史论等多方面的综合修养,这四项内容相互渗透、彼此包涵,而不是各自独立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书法学习中应该尽量学会用这种方式来欣赏书法,进一步认识到书法作品之美。 三、书法学习的心得 学习书法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一学 期的书法学习,我对书法及书法欣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所以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理,或者叫做想象。”[1]P163“理性范本”地塑造是个推理、想象出的虚构性的形象,但这种形象却符合范本内在联系的逻辑性。“那位有充分自制力的人全凭揣摩工夫和判断力演戏,他表演的将是日常经验中看到的那个样子,比那个一半凭自然,一半靠揣摩,一半根据一个范本,另一半依照另一个范本表演的人更具统一性。”[1]P326狄德罗所欣赏的戏剧表演家克莱蓉就是这样:她在表演之前就“已塑造出一个范本”,并“设法遵循这个范本”。“她在塑造这个范本的时候要求它尽可能的崇高、伟大、完美。”[1]P282 3.不动感情的表演。演员心中确定了“理想的范本”之后如何表演呢?狄德罗认为“凭感情去表演的演员总是好坏无常。你不能指望从他们的表演里看到什么一致性;他们的表演忽冷忽热,忽而平庸,忽而卓越,今天演得好的地方明天再演就会失败,昨天失败的地方今天再演却又很成功。但是另一种演员却不如此,他表演时凭思索,凭对人性的钻研,凭经常模仿一种理想的范本,凭想象和记忆。他总是始终如一,每次表演用同一个方式,都同样完美。”[1]P281-282 显然狄德罗并不欣赏演员易动感情的表演。狄德罗认为“理想的范本”确立以后,演员将其作为范本固定下来,在演出过程中将已经塑造出的这个理想化、理性化的范本准确、逼真地扮演出来,主要是毫厘不爽地显现出情感和性格的外在标志,这就要求演员不动感情、冷静理智的扮演。“因此最伟大的演员就是最熟悉这些外在标志,并且根据塑造得最好的理想范本最完善地把这些外在标志扮演出来的演员。”[1]P341狄德罗认为演员应该将自己作为旁观者那样冷眼观看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判断自己的表演正确与否。他说“我要求伟大的演员有很高的判断力,对我来说他必须是一个冷静的、安定的旁观者,因此我要求他有洞察力,不动感情,掌握模仿一切的艺术,或者换个说法,表演各种性格和各种角色莫不应付裕如。”[1]P280-281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演什么象什么”,如克莱蓉就会不动感情地复演自己所塑造的形象:“象我们有时在梦中所遇见的一样,她的头高耸入云端,她的双手准备伸出去探索南北极。她象是套在一个巨大的服装模特儿里依附到自己身上。她随意躺在一张长椅上,双手叉在胸前,双目紧闭,凝然不动,在回想她的梦境的同时,她在听着自己,看着自己,判断自己,判断她在观众中产生的印象。在这个时候,她是双重人格;她是娇小的克莱蓉,也是伟大的亚格里庇娜。”[1]P283 狄德罗认为演员的才能就在于他们并不象观众所想象的那样易动感情,演员的表演是摹仿出记忆中已经设想好、塑造好的动作和表情。他们的表演尽管虚假却生动逼真:一个男演员和他的妻子是冤家对头却在舞台上扮演一对温柔多情的情侣,他们所说的台词与他们心中所想的完全是两回事;一位女演员欺一位骑士的感情却对已知真相、前来看戏的骑士嫣然一笑,丝毫不受骑士的突然出现而影响情绪,继续扮演戏中感人肺腑、引人痛哭流涕的角色;一位女演员在表演时嘲笑被她的表演感动的老人。狄德罗特别欣赏演员嘉理克的表演,因为他在短时间内非常逼真地摹仿出许多表情模式。“嘉理克从两扇门扉之间探出脑袋,不到五秒钟的工夫,他的脸部表情先是大喜欲狂,然后是有节制的喜悦,然后是平静,再从平静到惊奇,从惊奇到大惊,从大惊到忧郁,从忧郁到沮丧,从沮丧到惧怕,从惧怕到恐怖,从恐怖到绝望,最后从绝望又回到开始时候的表情。”[1]P301 短时间内能摹仿这么多表情显然是演员恰如其分地控制了他表演的每一个表情。 三、狄德罗戏剧表演理论的评析 对于演员如何表演历来是个争论的问题,《演员奇谈》里面也提及到许多人物关于这个问题的见解。“据近代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演员们确实可以可以分为两派:“分享派”(分享剧中人物的内心生活)和“旁观者”(旁观自己的表演);这两派的代表之中在表演艺术上都有登峰造极的。”[2]P271 这个问题的见解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伟大人物是舞台主角时,就需要冷静理智地扮演出伟大人物的崇高形象;而近现代平民主体地位普遍上升,要还原人类真正的天性,就需要更多地体验人类这种天性和情感。狄德罗并没有完全摆脱古典主义的影响,他仍认为舞台所塑造的形象应该是典型化和理想化的形象。启蒙思想的理性主义又让他认为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应该不同于日常生活那样任由情感驱使,演员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使得自己的表演逼真地摹仿出所塑造的“理想的范式”。他认为逼真摹仿自然的戏剧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演员奇谈》中谈到当时那不靳斯王国的一位戏剧诗人对演员进行六个月的艰苦训练,最终“每人都与自己的角色融为一体”。这里的训练即对角色的塑造是靠推理和设想,而不是靠情感体验。他们连续演出六个月,“国王和他的臣民享受到戏剧幻象能给予人的最大乐趣。这个幻象在第一次演出和最后一次演出时同样强烈。”[1]P332演员每次不动感情、逼真的摹仿对观众那么具有吸引力,这也说明不动感情的表演还是有其生命力和合理性的。事实上确实有些不动感情进行表演而获得极大成就的演员,也有与狄德罗持相同观点的剧作家,如莎士比亚就劝告演员表演要节制和镇静,不能凭一时的心血来潮。[2]P270-271 狄德罗作为剧作家的身份决定着他缺乏戏剧表演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所以他的戏剧表演理论过于偏激。他的理性主义有些机械成份,过分强调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而对形成理性认识初级阶段的感性认识认识不够。另外人类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形成和丰富的,而实践是个主客观互动的过程。戏剧表演是要给观众观赏的,观众的观赏效果对舞台表演有着很强的互动性,舞台的现场效果往往可以影响演员表演的张力。狄德罗对感性认识的模糊也影响他对人自身的心灵与身体一体的天性缺乏认识,也就不能认识到演员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会回归到角色自然本身的天性上来,所以他并不认为有体验角色本身天性的必要。他要的是被理性化和典型化的人物形象,他要的是表演对自然逼真地摹仿以及对观众的认识和教育作用。狄德罗没有辨证地看到体验和摹仿之间的关系,而过分拔高逼真摹仿的一面而忽视体验在戏剧中的重要性。其实在塑造“理想的范本”之时演员对典型形象的塑造并不主要靠设想,而应该主要靠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去把握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在演出阶段应该也有情感体验的因素,当然这个情感是理智控制的情感,情感失控是会影响表演的,而缺少情感也不能激发演员达到最佳的表演状态和激起观众的情绪反应。 在演员方面狄德罗认为“极易动感情的是平庸的演员;不怎么动感情的是为数众多的坏演员;唯有绝对不动感情,才能造就伟大的演员。”[1]P287他认为如浪子和烟花女子之类的人最适合当演员,“一天到晚快快乐乐的人既没有大的缺点,也没有大的美德;一般说以插科打诨为业的人都秉性轻浮,并没有坚定的原则;那些与社会上某些窜来窜去的人相似,没有任何性格的人,偏偏擅长表演所有的性格。”[1]P319浪子和烟花女子之类的人能够揣摩和塑造出各种角色的性格,能够成为优秀的演员并非他们这些人本身没有坚定的性格,也并非在于他们表演时能够做到绝对不动感情,而是因为浪子和烟花女子他们生活经历曲折和丰富,他们对生活、对社会有着深刻地体验和认识,他们的表演才会入木三分,所以演员的表演也并非与他们生活的体验完全没有关系。 注释: 1、《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4年版。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79年版。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艺术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写好后,后续只需要丰富各个标题的内容就可以了  1、摘要  写论文大纲首先要明确论文的格式,最重要的是先要把摘要弄好,论文摘要就是要明确写出论文的主旨是什么,用三百至五百个字描述清楚论文的大概内容,再用几个词总结出来  2、目录  论文大纲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目录,目录一定要清晰  3、前言  论文大纲还要有的内容就是前言,交代写论文的目的以及选题背景  4、选题背景及方法  详细具体的写出论文的背景和研究方法  5、归纳出现的问题  把在做论文时发现的问题写出来,再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6、提出的建议  论文大纲承接上部分所出现的问题就是提出的建议,因为能够发现问题说明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能够实际的提出建议,才能看出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结构的写作更多是对文章的规划,可以避免很多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如字数超过规定字数,或者写不够规定字数,对写作是很有益处的

这种论文最好还是自己写下,需要什么材料可以网上搜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