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抗战时期的期刊名称大全

发布时间:

抗战时期的期刊名称大全

1842年,魏源 海国图志1896年,时务报1897年,严复 天演论1905年,孙中山 民报1915年,陈独秀 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抗战爆发后,散文和杂文仍然是进步作家常用的武器。党在国统区创办的《新华日报》,和当时重要文艺刊物如《抗战文艺》、《文艺阵地》等,都经常发表杂文。在桂林还有以刊登杂文为主的《野草》月刊(夏衍、聂绀弩、秦似等编辑)。同时,政治性或学术性比较强的议论散文数量也不少。像郭沫若的《羽书集》、《今昔蒲剑》、《沸羹集》、《天地玄黄》等散文集中,就不仅有杂文,还有政治评论、文艺评论等,记录了抗战时期他在政治战线、文化战线上的战绩。针对国内外时事和各种社会现象,揭露或批判反动势力,提出自己对时局的进步见解,几乎是所有各家杂文的共同特点。

抗战时期的期刊报纸名称

《立报》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有影响的小型报纸。1935年9 月20日在上海创刊,由成舍我、萧同兹、严谔声、吴中一等新闻界人士集资,成舍 我任社长,张友鸾、萨空了等先后任总编辑,严谔声任总经理。恽逸群执编国际新闻版,谢六逸、张恨水等曾任编辑。该报初创时为4开4版一张,不登广告,民国25年(1936年)3月16日起增出晚刊,并开始刊登广告。后来晚刊停出,同年6月1日该报增加两版,变为日出6版。基本栏目有要闻 、国内消息、本市消息、国际新闻和教育与体育、经济等专栏,另有《言林》、《花果山》、《小茶馆》三个副刊。民国26年(1937年)11月13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该报由于坚持抗日的立场,被迫于同年11月25日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上海市政府社会局长陆京士等曾在上海另出《立报》,由杜月笙任董事长,报纸内容反动,与原先《立报》的宗旨完全相悖,至1949年4月30日临近上 海解放时停刊。 《立报》该报在发刊词《我们的宣言》中提出了“报纸大众化”的口号,表示“一定要把报纸办得通俗易懂,刊登的材料要与群众休戚相关,使全国人民能读、必 读、爱读,”并采取售价低廉、准时送报等措施以争取读者,提出口号:“五分钟可知天下事;一元钱可看三个月。”该报特色有:(1)注重新闻报道。以精选精编的办法选择刊登有代表性的电讯稿,对有特殊意义的新闻,则精编成简单明了的短讯,重视独家新闻。(2)重视评论。天天 有500字左右的评论,或针对国内外时事,或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文字婉转,既能避免新闻检查机关扣发,又能使广大群众了解事实真相。(3)重视群众工作,与读者、作者建立 了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当年为副刊《言林》撰稿的作者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郁达夫、夏衍、老舍、曹聚仁、王统照、王任叔等等,几乎包罗了中国绝大数现代进步文化人 和著名作家。由于该报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从而拥有广大读者,在上海八一三抗战时,销售量达到20万份,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成为当时小型报中最 有影响的报纸。

关于民国时期的报纸: 诞生于抗日岁月的报纸:《进步日报》、《奋斗日报》、《救国日报》、《正义报》、《救亡情报》、《复兴日报》等等;  以“中”字开头的报纸:《中报》、《中央晚报》、《中国时报》、《中苏日报》、《中国画报》、《中国儿童新报》等等;  地域类报纸:《金坛日报》(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写报头》、《澄清日报》(江阴地区,由社会名流叶楚?崽庑幢ㄍ罚ⅰ端毡比毡ā贰ⅰ侗逼狡缆邸贰ⅰ侗逼嚼习傩杖毡ā贰ⅰ渡虾H吮ā返鹊龋?  专业类报纸:《晶报》(商业信息类)、《品报》(登载小说连载等文艺作品)、《铁道时报》(孙中山先生长子孙科题写报头)、《常识》(文化名人胡适题写报头》、《小孩报》、《俗文学》、《戏剧报》、《电影报》、《演艺报》、《总统府公报》。另外,军事类报纸有:《军事日报》、《华北解放军报》、《军政报》等。  专用上海方言撰文的报纸《奋报》(小开版);以淡红色粉纸印刷的《幸福报》(颜色与报名及内容吻合)、《世界画报》(铜版纸印刷)。  上世纪三十年代少数报纸的报头已采用套红刊印,如《中报》、《民众日报》、《新民报》等。极少数还有彩色插页。有些报纸的文字除了汉字,还有英文、俄文、回文的,如《东方日报》,正版为汉字,背面则为英文;《实话报》(由苏军于抗日战争结束后设在我国辽东北岛的指挥部主办)报眉为俄文。  另有几份日本侵略者占领我东三省时发行的《满洲日日新闻》等报纸,文字为汉字、日文间有。  在上述的一些早期报纸中,排版艺术令人折服。发行于民国六年的《铎声》报,头版样式新颖大胆,给读者以过目不忘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以上介绍的各类报纸,有政府办的,有机关团体办的,亦有私人营办的。  重点推介创建于我国清朝的《申报》。  《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国商人美查等4人集资1600两白银在上海创办。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别称“申”的原因,是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美查在上海创办地方报,由此取名“申报”。有史料记载,《申报》创办初期好多年,报纸日销售量仅为600份,然而影响却十分广远。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人们包东西时常说‘拿张申报纸来包包’。”  《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虽然几易其主,但总体上坚持的策略是“义利兼顾”。1881年,《申报》的发行(销售)范围已从城市拓展到乡镇,并从本埠扩展到外埠。在北京、天津、南京、苏州、扬州、宁波等地设分销处。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  据悉,《申报》的办报方针是,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其文字风格讲究通俗性和可读性,社会新闻和论说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场,而且注重刊登议论时政的论说文。到了1897年,《申报》日销售量达到万余份。  我国著名民主人士史量才1912年接办《申报》。史量才在新闻业务和管理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引进先进设备,注重广告业务开拓,到1915年后,《申报》刊登广告的版面大于新闻版面。1916年《申报》日售1万4千份,1917年日售2万份,1922年成为实力雄厚的大报。  在《申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还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报人,如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等,都先后应聘担任《申报》的特别通信记者。  《申报》作为旧中国影响最深远、销售量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商业(企业经营)新闻报纸,是大报中的精品。时至今日,《申报》仍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当代媒体借鉴。

《拂晓报》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部队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油印报纸。报纸的主要内容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反映和报道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卓绝斗争。《拂晓报》1938年9月29日由新四军游击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创刊。创刊人和领导人是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的我军杰出军事家、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扩展资料:1942年元旦,《拂晓报》和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人民报》合并,成为中共淮北区党委的机关报。后增出部队版、路西版与《拂晓丛刊》。《拂晓报》与骑兵团、文工团誉为新四军四师的三大宝,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根据地的一颗璀璨名珠。创刊人和领导人是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的我军杰出军事家四师师长彭雪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拂晓报

抗战爆发时期的特殊环境里,杂文是进行对敌斗争,揭露与讽刺黑暗现实的有力武器。以发表杂文为主的刊物有《杂文丛刊》、《鲁迅风》(并非专登杂文)和几家报纸的副刊。由《文汇报》出版的六作家杂文合集《边鼓集》和世界书局出版的七人合集《横眉集》,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杂文的大量涌现,引起了敌伪方面的注意。进步文艺界内部对于此时此地杂文的作用也有不同的认识。在巴人(王任叔)与阿英之间曾经引起一场关于“鲁迅风”杂文的论争。在稍后联合发表的《我们对于“鲁迅”杂文问题的意见》里,统一思想认识,肯定了杂文是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同时,对汉奸文人的攻击和歪曲,给予有力的驳斥。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发生后,由于“孤岛”的政治环境急剧恶化,大批进步文艺工作者与进步报刊被迫撤离或转入地下,进步文艺活动呈停顿状态。1943年7月,柯灵接编商业性刊物《万象》,发动留居上海的作家,使他们重新提起笔来。王统照、师陀、徐调孚、楼适夷、傅雷等均为其执笔,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年轻的、后来有较大发展的散文家和小说家。

抗战时期的期刊报纸名称是

挺进报

在战时首都,还敢报纸宣传反动言论???找死啊!

《立报》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有影响的小型报纸。1935年9 月20日在上海创刊,由成舍我、萧同兹、严谔声、吴中一等新闻界人士集资,成舍 我任社长,张友鸾、萨空了等先后任总编辑,严谔声任总经理。恽逸群执编国际新闻版,谢六逸、张恨水等曾任编辑。该报初创时为4开4版一张,不登广告,民国25年(1936年)3月16日起增出晚刊,并开始刊登广告。后来晚刊停出,同年6月1日该报增加两版,变为日出6版。基本栏目有要闻 、国内消息、本市消息、国际新闻和教育与体育、经济等专栏,另有《言林》、《花果山》、《小茶馆》三个副刊。民国26年(1937年)11月13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该报由于坚持抗日的立场,被迫于同年11月25日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上海市政府社会局长陆京士等曾在上海另出《立报》,由杜月笙任董事长,报纸内容反动,与原先《立报》的宗旨完全相悖,至1949年4月30日临近上 海解放时停刊。 《立报》该报在发刊词《我们的宣言》中提出了“报纸大众化”的口号,表示“一定要把报纸办得通俗易懂,刊登的材料要与群众休戚相关,使全国人民能读、必 读、爱读,”并采取售价低廉、准时送报等措施以争取读者,提出口号:“五分钟可知天下事;一元钱可看三个月。”该报特色有:(1)注重新闻报道。以精选精编的办法选择刊登有代表性的电讯稿,对有特殊意义的新闻,则精编成简单明了的短讯,重视独家新闻。(2)重视评论。天天 有500字左右的评论,或针对国内外时事,或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文字婉转,既能避免新闻检查机关扣发,又能使广大群众了解事实真相。(3)重视群众工作,与读者、作者建立 了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当年为副刊《言林》撰稿的作者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郁达夫、夏衍、老舍、曹聚仁、王统照、王任叔等等,几乎包罗了中国绝大数现代进步文化人 和著名作家。由于该报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从而拥有广大读者,在上海八一三抗战时,销售量达到20万份,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成为当时小型报中最 有影响的报纸。

以下是在延安的1936复刊的《红色中华》,1937改名《新中华报》党刊《共产党人》八路总政治部《八路军军政杂志》青年联合会《中国青年》1941《解放日报》,毛择定还为其撰写社论。

抗战时期的期刊名称是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公开发行的报刊有( )。A.《解放日报》B.《新华日报》C.《群众》周刊D.《光明日报》答案BC

抗战爆发时期的特殊环境里,杂文是进行对敌斗争,揭露与讽刺黑暗现实的有力武器。以发表杂文为主的刊物有《杂文丛刊》、《鲁迅风》(并非专登杂文)和几家报纸的副刊。由《文汇报》出版的六作家杂文合集《边鼓集》和世界书局出版的七人合集《横眉集》,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杂文的大量涌现,引起了敌伪方面的注意。进步文艺界内部对于此时此地杂文的作用也有不同的认识。在巴人(王任叔)与阿英之间曾经引起一场关于“鲁迅风”杂文的论争。在稍后联合发表的《我们对于“鲁迅”杂文问题的意见》里,统一思想认识,肯定了杂文是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同时,对汉奸文人的攻击和歪曲,给予有力的驳斥。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发生后,由于“孤岛”的政治环境急剧恶化,大批进步文艺工作者与进步报刊被迫撤离或转入地下,进步文艺活动呈停顿状态。1943年7月,柯灵接编商业性刊物《万象》,发动留居上海的作家,使他们重新提起笔来。王统照、师陀、徐调孚、楼适夷、傅雷等均为其执笔,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年轻的、后来有较大发展的散文家和小说家。

抗战时期的期刊名称有哪些

东方杂志:《东方杂志》由商务印书馆于1904年创办,到1948年终刊为止,历时近46年, 共出版四十四卷819号(期)。历经清末、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并且当时著名文人学者几乎都曾在其上刊发小说、杂文、论文、随笔、诗歌,是一部综合性杂志,是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有“百年老刊”、“刊中寿星”、“民国十大善本之一”、“藏界不倒翁”、“传世名作”、“盖代名刊”、“知识巨擘”等盛誉,影响较大,可谓一帜永红。《东方杂志》忠实地记录了历史风云变迁,是名人发表作品的园地。梁启超、蔡元培、严复、鲁迅、陈独秀等著名思想家、作家都在该刊发表过文章,杜亚泉、胡愈之等出任过其主编。这些杂志自出版至今已有100多年, 经多次战乱,留存下来的甚为少见。艺苑掇英:《艺苑掇英》1978年创刊,由龚继先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书所录作品多来自各全国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物商店,及大阪市立美术馆、虚白斋、怀云楼、翁万戈、邓拓等海内外权威机构和藏家。并邀请谢稚柳、杨仁恺先生担任名誉顾问,辅以杨仁恺、顾廷龙、刘九庵等书画鉴定大家专业评论文章,介绍中国历代绘画和书法等艺术精品,可为古代书画赏鉴的权威参考资料,已成为经典收藏。此刊印刷精美,选材精审,如今欲觅完整已至为不易。迎春花中国画丛刊:《迎春花中国画丛刊》1979年创刊,是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内唯一的一本中国画专业学术期刊,1993年更名《国画家》。此刊以“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传统,把握当下最新学术动态,引导新世纪中国画艺术发展动向。目前所设有“学术研究”“艺术批评”“画家介绍”“二十世纪美术钩沉”“画家心语”“古代美术”“名画遗珍”“院校文萃”等栏目,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格调高雅,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这些杂志我是在「观箴云简」APP 的早期杂志里找到的,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人。上面还会有更早的杂志,比如:湖社月刊、故宫周刊、艺林月刊、北平故宫期刊、北平故宫博物院年刊

求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