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期刊如何审稿

发布时间:

期刊如何审稿

审稿有三次,校对也有三次。期间有小修大修。审稿只是流程之一。

我就是专业编辑呵呵。我们这里有合作出书的项目,即作者把稿子给我们审校,我们加工处理后寄给出版社。我们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先通读,通读工作由两个编辑完成,主要审校语法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知识性错误,等等。然后有一个编辑负责版式的工作,最后再进行黑马校对,然后由录排部门发排,在封面和版权的细节都处理好后将纸质稿寄往出版社,出版社还要再审校最后一次,才算是定稿,可以发给印刷厂印刷。只是一篇稿子的话相对简单,流程可能没上面所说的复杂。

先研究一下杂志风格 受众再投 怎么审的,三审三教撸

核心期刊分两种,一种是中文核心期刊,一种是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审稿时间一般在1-3个月,3月后没收到回复,文章基本就被否决了,你可以自己处理你的论文了;科技核心期刊审稿时间一般在15-30天,1个月以后还没收到回复,就自行处理论文。中文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一般是6-12个月;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一般是3-6个月。最快也要3个月左右发表。

期刊审稿人如何审稿

依据蓝译编译的经验来看,这和不同审稿人的关注点有关系,大致的方面有:讨论和结论是否合理,实验描述是否清楚、完整,稿件的内容是否新颖、重要,文字表达与图表使用是否恰当,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必要、合理。

论文写好之后为了发表都要投稿到期刊、杂志社,这个时候论文就要经过审稿,才能决定是不是适合发表。期刊网告诉大家论文审稿周期不一,核心级期刊审稿时间最长,时间大概  论文写好之后为了发表都要投稿到期刊、杂志社,这个时候论文就要经过审稿,才能决定是不是适合发表。期刊网告诉大家论文审稿周期不一,核心级期刊审稿时间最长,时间大概是3-6个月,而且由于其他原因可能还会延后,国家级或省级普刊一般一周左右,其他级别的期刊审稿的时间一般是一个月为期限。   论文的审稿制度、过程是怎样的,大多数人不是很熟悉,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期刊网阐释,论文审稿的流程一般是:初审、专家审稿、最终定稿。其中初审是期刊杂志社内部编辑进行的,通过之后才能进入专家审核,然后再由主编进行审核,最终才能发布,所以审稿的严谨可见一斑。期刊杂志社初审是基本过滤,一般无大问题的论文都能通过,审稿主要还是在于专家审稿。   其实对于每一份专业的期刊(或称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会有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业(或专业)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而编辑选择审稿专家的原则,首先,是专家的经历和学历,特别是专家的经历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专家对审稿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第三,是专家的审稿水平。当然,审稿专家的学历、经历不同,对一篇论文的审查结论也会有所不同。而专家审稿所处的角度不同,对稿件的评价高度也就不尽相同。作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其所处专业的学术动态和技术水平应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专家审稿主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审查,如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所采用的原理、公式、推导过程以及结论的正确与否,试验数据是否与国外文献上数据有出入,参考文献是否是最新的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家审稿是对论文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以及论文的创新性、先进性等进行正确地评价。   专家审稿时,必须对学术论文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全面而细致地审查,如论点、实验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应进行细致的审查,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论点,专家应静下心来,进行认真地、理性地思考,给论文以正确而恰如其分地评价,切不可臆测、臆想和臆断地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具体的方法如下:   政治性审查。政治上主要审8个方面问题: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民族尊严问题;党的方针、政策问题;涉外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保密问题;其他政治问题。   创新性审查。创新主要是指论文对人类知识、技术或观念等的新贡献。分析方法和途径大致如下:   3、分析论文来源:基金课题的审批严,经费支持好,其论文可能较有创新性。   4、分析作者信息:公认的高水平作者的新作质量可能好,因为研究有继承性,论文质量与作者素质呈正相关。   6、分析正文:论题鲜明、新颖,实验过程和数据完整,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结论明确的论文一般较具创新性。   论文审稿之后很多都需要回稿重新修改,每篇文章被打回都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作为作者接到审稿人的意见时,首先要摆正心态,保持冷静。这是要做到: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4。对于你不认同的意见,也要委婉有技巧地回答,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加以讨论。

期刊外审专家如何审稿

外审专家:审稿系统提供的作者原稿,系统不允许修改,审稿人对原稿进行修改,先下载原稿保存在本地保存在本地计算机内,进行修改后,批注或修改有关内容,应便于作者、编辑人员领会审稿意见。注意用商榷和与人为善的语气。不强求修改作者的基本学术论点。点击上传“审改稿”,即可保存在审稿系统内。内审专家和编辑:直接打开“稿件内容”进行编辑修改,修改后点击保存,即保存在服务器中(审改稿)。 WORD突出显示修订设置:为了区别审稿人的对文稿的修改,审稿人使用WORD打开“原稿”文档后,应首先对WORD进行设置。方法①:选WORD “工具”菜单—修订—突出显示修订—编辑时突出显示修订(打钩,包括在屏幕上突出显示修订和打印出的文档中突出显示修订)设置插入、删除、修改等显示的颜色和标记(可使用默认设置)后,修改删除内容,均做出相应标记。方法②从工具—自定义—类别选择工具—从命令框中分别将选择突出显示修订、修订、接受修订、拒绝接受修订四个命令拖至工具栏中,设置插入、删除、修改等显示的颜色和标记(可使用默认设置)。 作者如何使用审稿人“审改稿” 为了区别审稿人对作者文稿的修改,审稿人“审改稿”使用WORD “突出显示修订”处理文稿。审稿人对文稿的插入、删除、修改等均做出相应标记。作者接受修订或拒绝修订,可采用以下操作:方法:1选WORD “工具”菜单—修订—突出显示修订—取消屏幕上突出显示修订和打印出的文档中突出显示修订(去掉打钩),则修订标记不再显示(文件仍保留修订记录,如再选择突出显示修订,仍可显示修改标记)。确定是否接受修订:菜单“工具”—修订—启动“接受或拒绝修订”窗口,逐条审核是否接受修订的内容。也可选全部接受修订简化操作。

期刊审稿是一个个审。编辑初审需要从是否复合所投刊物的宗旨和定位,是否具备学术论文基本要素(其中包含刊物对论文征稿的格式要求、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排版等方面),是否符合学术论文发表的水准,是否有抄袭的现象,同类研究是否已发表五个方面对来搞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做出初步判断,写出一审意见,提出是否建议发表或送审的意见。由于稿件的综合性和涉及学科众多,因此必须由专家进行审稿。聘用专家外审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专家外审能对文稿的先进性、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进行总体评价和对文稿的修改提出指导性及具体性的意见,同时也会对文稿能否发表表明明确态度。主编终审是三审中最后一个环节,一般是主编或副主编负责。主编终审会抽查或者就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检查。

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是一种主从关系:编辑审稿具有主体性,编辑是职业审稿人角色,是专家审稿人的选择者,是稿件刊用与否的决定者;专家审稿只具有从属性,审稿专家是编外审稿人角色,被动地接受所审稿件,主要对稿件内容作学术评价,没有稿件刊用权,只有有限的稿件否决权。编辑审稿和专家审稿的不同职业角色、作用和任务决定了编辑必须主导审稿的全过程。主导审稿是编辑的职责,编辑应提高专业学识水平,消除过分依赖专家的心理,发挥主体作用,主导稿件评审的全过程,否则,把稿件刊用的决定权完全托付给外审专家,自己反倒成了边缘人,忘记了编辑在审稿中的主体地位,放弃了一名编辑应该承担的义务,有违编辑的职责,无益于学术期刊的审稿工作。基于编辑主导的同行评议制度,才能双剑合壁,最大程度地发挥审稿的作用,只有这样,编辑才能把握审稿工作的主动权。

从审稿程序看,我国出版制度明文规定了三审制,其中,对学术期刊至关重要的是要遵循同行评议原则。同行评议制度源于英国,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论文发表、学位论文、课题的立项结项、学术奖励等,成为学术评价的基本方式。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遴选论文、保证并提高学术质量的重要途径,国际上通常将是否同行评议作为学术期刊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尽管同行评议制存在着少数学者滥用权威,存在裙带关系、专业嫉妒、个人偏见和利益冲突等破坏性影响,但它仍然不失为最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人们把同行评审看成研究成果的质量声明。在我国的科技期刊中,同行评议原则基本上得到了落实;在人文社科期刊中,遵循同行评议原则的情况不尽如人意。遵循同行评议原则依靠审稿专家,但并不意味着由审稿专家主导审稿,外审专家只能提供参考意见,不能取舍稿件。

sci如何审稿

审稿流程正视审稿前的初次评估论文的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取决于所投放的刊物的影响因子高低,像《自然》杂志的影响因子就很高(IF:30以上),想要投放在它上面的人自然就很多。审稿的前期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杂志都会采取网络运作的模式来提高效率,NATURE杂志也会要求投稿者将稿件通过邮件或者其他网络方式进行投递。

这个就是让你写写这个Sci论文里就是平高的时候有什么意见,比方说他的观点要比较有创新性,然后论据要比较充分。

SCI论文审稿,意见撰写。这个意见赚钱,你首先得要有论文啊,你这个没有论文看见不见论文,让我们胡写什么呀?

sci审稿人如何审稿

首先,一篇SCI文章映入审稿者眼帘的便是图表,因为图表在纯文字的文章中成为了唯一突出和抢眼的地方。故而,图表的写作是SCI审稿人最爱计较的内容。对于图表的写作,我们需要遵从以下的原则:法则一,图表的形式应尽量简洁,所承载的问题不要过多明确图表所要阐述的问题,在图题、图注或图内直接回答这些问题,或者在正文中通过提供更多的背景而间接地回答这些问题。复杂的图表尽量安排到论文的尾部,以便读者在有一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相互间有比较或参照意义的插图可整合为同一个图中的多个分图[(a), (b), (c)],以减少文字表述的复杂性。如果期刊对插图的数量有规定(通常不超过6个),应严格执行;法则二,图表的设计要基于成果的表达,准确地突出作者的贡献图表是论文中的空白处(blank area),即:图表本身或周边的留空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因此,图表的内容和视觉效果一定要重点突出。尽可能地将论文的代表性贡献用关键性图表清楚地表达出来,不要包含太多不属于本文工作的信息,以免作者的贡献被淹没在无关的细节大海里;法则三,根据数据或观点表达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表达形式(插图或表格,对于表格或插图的选择,应视数据表达的需要而定。表格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图形则可以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因此,如果强调展示给读者精确的数值,就采用表格形式;如果要强调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或变化趋势,则宜采用图示方法,一定要避免以插图和表格的形式重复表述同样的数据)除非重复的理由十分必要;法则四,图表的表述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水平,应具有“自明性”。在遵守以上原则的同时,对于SCI写作中图表的制作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以下的错误:(1)图、表格内容与文字重复。在SCI论文中,相同内容不宜用文字、表格和统计图重复表达,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即可。这方面的原则应是:凡是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表达清楚的就不用图和表格来表达;凡是用表能够一目了然表示的就不用图。为使读者便于对照比较和了解精确结果时,以表格形式为宜。(2)表格中数值计算不精确,保留位数不一致。表中数值精确与否是决定统计表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科学实验结果是否严密的具体体现。由于表格中的数据是经过原始数据计算得出,因此往往不是整数。应该使用相同的小数位。表格中同一指标数字的有效位数应一致,不足者以“0”补足。计算百分比时,应注意各百分比相加应为100%。(3)缩略语及量和单位不规范。表格中所列的指标名称不宜随意而定,应使用固定的缩略语。特殊情况下使用不常用的单位和缩写词时,需在表注中说明。表格中的法定计算单位,一律使用符号。单位应该遵循国际标准命名原则。在数字和单位之间应有一个单一空格。(4)表中分组变量与观测指标的位置颠倒及数据排列不当。表中数据的排列应接同类数据纵排的原则安排,排列不当则导致读表费力,不易对照比较和从中了解变化规律。(5)表注说明过繁。表注是对表中有关内容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应简明扼要。如需要说明的内容较多时,应移入表前的正文中用文字介绍,表中数据的计算公式,应在论文的“Materials and Methods”部分介绍,不宜列入表注。(6)罗列原始记录数据。典型的表和图是对结果的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不必全部罗列于表中。表格中的数据一般应是经过统计学处理的。其次,在大致查看了SCI稿件中图表内容之后,审稿人便会正式阅读文章内容。而在SCI文章的内容中,最先被审稿人关注的便是SCI的摘要。因为这个部分的内容是文章的高度概括。只要阅读这部分的内容,审稿人便能了解文章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故而,摘要的好坏也是决定一篇SCI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写作SCI摘要的时候,我们需要体现四点内容:1、写出文章正文中所采用的材料及简要的处理方法。切记勿将所有的正文大部分截取作为摘要,摘要主要是体现论文的大纲,不用过多作为一个详细介绍,简明扼要描述出正文中实验所采用的材料和简要不可少或者特殊的处理方法,吸引读者,也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阅读性。2、重要的结果在摘要就体现出来,比如多重比较结果,或者是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文的重要结果可在摘要体现出来,这样一来道出文章主旨,也给读者一目了然的信息,或者还可以是简单介绍实验,再列出分析结果,不要将读者误导,也不要过多留悬念。读者可能会因为你的论文摘要表现太多迂腐,从而对你的文章提前作出反感心态。3、最后写出本文的一些重点意义。摘要部分还是要透出文章的科研意义,和实验的价值意义所在,体现出文章的特殊性和现发现等信息。读者是首先透过摘要信息对正文的大致了解的,对摘要的截取要细心斟酌。4、将结果部分比较重要信息复制过来就可以了。正文的表达中最后会写出结果部分,这些也可以作为摘要的选择。在最后一句提出实验的意义和展望就算是完成了。最后,除了以上图表和摘要做为审稿人查阅一篇SCI时最为计较的两个要点之外,在一些内容的写作上审稿人一样那么爱计较。这些内容包括了:1、SCI论文标题要创新、简洁。创新是因为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在于报道新的科技进展,缺乏创新因素就会失去发表的意义。但运用创新要建立在已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太过于“创”这个字可能会适得其反。2、SCI论文写作的实验操作要真实。在遇到实验数据发现偏差时,绝对不能主观臆断,应该完全遵循实际的实验结果。重复实验或增加采样数量是获得最好数据的方法。即便预期的实验结果和实际的实验结果存在偏差,也应根据实际的实验结果来撰写SCI论文。有时候差异也可能使这篇文章具有争论的焦点成为文章的亮点。3、SCI论文参考文献与引言规范。参考文献规范可以使读者了解文章的依据,也显示出自己对科研工作的准确定位与对知识的尊重。推荐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对参考文献进行编辑可以避免各种细节错误。SCI引言应简练明了介绍科研内容发展历程在这研究方向中所占的重要位置。4、SCI论文整体的格式要标准化。SCI论文内容段落分明,排版清晰有利于审稿人的审阅。SCI论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留出空行,使得文章看起来简洁明了。SCI论文正文、标题和参考文献分别用不同的字体区分开来。

一般SCI的审核周期,也就是大多数SCI的审核周期,这个周期大概是是2-5个月,最快的2个月左右就能出结果,慢的得5个月,这个差距还是蛮大的。所以,这需要你提前做准备,然后投稿,这个提前最好是2年,因为要刨除中间等待的时间。如果你比较着急,你可以试试找淘淘论文网这样的机构看看,但是也只要部分可以帮助发表。。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非常感谢!

�皇嵌晕颐钦庑┬〉ノ坏娜司涂嗔耍�蛭�悴蝗鲜端�牵�膊豢赡苁撬�堑难��D阒挥小⒅荒芡ü�岣咦约何恼轮柿坎鸥�谢�帷;褂芯褪锹���省⑿��,但目前因为杂志生存的原因,较之以前速度可能也都快起来了,也甚至还有些只要给钱就收的杂志,类似于西太平洋大学似的,这是卖文凭,人家就是卖文章的,当然我想大部分杂志还是能够“客观、公正”进行稿源选择吧,但愿吧。 那SCI杂志又是如何审稿呢,相反应该更“客观”,至少不会歧视你是来自无名的单位,就受邀于几个杂志作为其审稿人来说,绝大部分都采用同行审稿(peer-review),也即邀请你审稿的文章多半是与被邀请人所作的研究相似,这就不存在一定是所谓的“牛人”来审了。与你的职称完全没有关系,不是说教授就有资格,而初级就没有资格被SCI杂志邀请审稿杂志社一般都会通过你发表文章找到你的email(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所以通讯更牛叉啊,否在人家不会邀请到你的) 当然你也可以拒绝,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文章我们都有能力去审的,至少我还没那水平,也曾拒绝过一篇关于基因分析的(虽然了解一些,但很难把握)如你接受后,则会自动连接到审稿人页面(如下),除了author centre外,同时也有reviewer centre的页而一般如果没有被邀请审稿,通常进入作者系统后,只会有anthor centre接下来就是审稿了,这篇文章是国内某F教授为通讯的一篇关于血管紧张素在皮肤中作用的综述,毕竟人家在国内还是相当的啊,也是顺便学习了一下,可一下载稿件一看,怎么看怎么不像综述,充其量是个mini review,四个段落,1198个字,26篇参考文献。既然杂志社邀请我审稿,也综述的我所做过的研究,却没引用我的文章,有点“失落”,更重要的是更多文献他们也没有引用,而是引用他们自己的“中文”文章,但还是认真的“分析”了此文。给出审稿意见如下:The review by *** et addresses the interesting and novel topic of the renin-angiotensin-system (RAS), which was originally described as a cardiovascular endocrine system, in skin physiology and Only in recent years, the cutaneous RAS has become an area of scientific interest, and the number of related publications is increasing from year to Therefore, it is indeed time for an article which review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up to However, this review has a number of 中国人语言每次都被审稿人发飙,我的也是,至少部分文章投出去审稿人也是要让我改进,唔,每次让我找个母语的人帮修改,我滴个汗,俺们中国人哪有以说英语母语的,索性每次都“忽悠”过去了,当然也许只是些小杂志的原因吧,语言真的需要提高、再提高。同样该综述,我也提出了我的部分语言意见 - Language editing is -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dealing with the RAS in skin is still not very Therefore, there is no need to focus this review article on the AT2-receptor (for which data are even more limited) Instead, this review should consider all published data about the cutaneous RAS - Many publications are For example: �6�1Min et , Endocrinology 2004 �6�1Nakai et , J Dermatol Sci 2008 �6�1Rompe et , Hypertension 2010 �6�1Steckelings et , (Exp Dermatol 2004) �6�1Yevdokimova et , J Dermatol Sci 2007 �6�1Morihara et , J Am Acad Dermatol 2006 �6�1Yahata et , J Biol Chem 2006 �6�1Takeda et , Am J Pathol 2004 并逐部分给予我的意见:Abstract:- In the case of AT1R-blockade, AT2R unmasking may indeed be important, but blockade of the AT1R thus interrupting AT1R-mediated actions of Ang II, is at least as The respective passage in the abstract is Introduction: - 3, line 13: “disorders of RAS”: A “disorder” of the RAS has so far only been described for scleroderma (not saying whether the deregulated RAS is a primary cause or only a secondary phenomenon) It is indeed likely that the RAS is deregulated in the other mentioned dermatoses as well, but this is pure speculation and should be discussed as - 3, line 19: “existence of RAS in skin”: References 2 and 3 demonstrate only the existence of receptors, but not of the whole RAS in Adequate references would be: Steckelings et , Exp Dermatol or Philips MI et , In: Saavedra J M, Timmermans P M W M, Angiotensin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94: 377– - 3, line 20: “It has been documented…”: It is correct that AT2R upregula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skin, and it is also correct that Ang II has been shown to accelerate cutaneous wound However, it has never been shown that acceleration of wound healing by Ang II is mediated by the AT2R In fact, this is rather unlikely, since the AT2R acts anti- - Chapter II 1: Physiological receptor expression should be addressed prior to receptor expression in - p4, line 5 from bottom: “Ang II either…” Please add - chapter II 2: The high expression of Ang II receptors during foetal life indeed suggests a role in However, Ang II receptor knockout mice show no severe developmental deficits, in particular not in Furthermore, there are almost no data about what specifically the role of the AT2R in development may This should be - chapter II 3: This chapter is much too For example, the description of deregulated receptor expression in some dermatoses by Takeda and Kondo (Am J Pathol 2001, Br J Dermatol 2001 and 2002) has not been This chapter may further be the place for some speculations (based on data from non-cutaneous tissues) in which dermatoses the RAS may be - page 5, line 5: “Kawaguchi et al …in SSc fibroblasts, suggesting that… “: This is not a logical What is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AT2R in SSc fibroblasts and excessive ECM production? Furthermore, expression of AT2R has been shown by several authors for normal - page 5, line 12: Steckelings is a woman (“her” colleagues) - page 5, last section: The impact of AT2R expression on immune cells and of AT2R effects on vascularisation and neuroregeneration with regard to wound healing is not sufficiently - 6, 2 lines from bottom: “…restoring normality not only in the CV system but also in many tissues, such as ” Please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atement that the AT2R has been shown to restore normality in 最后提交时杂志社会有一个勾选表,该文被我拒了该文编辑在结合另一个审稿人意见的情况下还是reject此文了,从投稿到最后给出decision约6个星期,应该说是正常速度了。有意思的是中途,编辑发信催审稿了,估计是作者急着想知道结果,可以理解,想想之前的我们也何尝不是啊,每天都不停得刷屏,也写过催稿信,还以为没有用,甚至有时候也不“敢”写,因为害怕是否会有“反”作用,看来某些时候写信催催也还是可以的。总之,审稿也未必是件好差事,不过倒是可以知己知彼,可以站在审稿人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别人文章的有哪些优点、缺点,我们都可以好好去总结,同时我们也获得与最新研究领域的接触也为以后研究,能够写作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