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

发布时间: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

1900年在山东有义和团运动,曾主张扶清灭洋。当然,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这也是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面积广大,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很多土地得不到开发,因此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成了富饶的“北大仓”.根据题意.故选:A.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这次战役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  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其中包括: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同时,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的兵力究竟是多少个团?这次战役,最初名为正太铁道战役或正太战役。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在《战役预备命令》中,规定八路军参战的兵力不少于22个团。8月8日,在《战役行动命令》中,要求各参战集团的兵力略有变化,但总兵力仍为22个团。然而,在战役发起后,实际参战的兵力,骤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的总兵力,究竟有多少个团?这虽然是一个事实问题,但长期以来,在党史军史界和八路军、国民党军的部分指挥员中,说法不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103、105和115个团等多种说法。在百团大战期间,较为一致的说法,是105个团。第一次确认为105个团的是八路军作战科长王政柱。1940年8月22日,他向彭德怀、左权报告:“正太路30个团,平汉线卢沟桥至邯郸段15个团,同蒲线大同至洪洞段12个团,津浦线天津至德州段4个团,邯郸至济南公路线3个团,代县至蔚县公路段4个团,北平至大同线6个团,辽县至平定公路线7个团,宁武、苛岚、静乐公路线4个团……共计105个团。”(《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页)彭德怀说,不管是一百零几个团,就叫百团大战好了!从此,正太战役则称为百团大战。8月26日,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转述了朱德、彭德怀的电报,指出:“百团大战除第一一五师主力及山东部未编入战斗序列外,余均参加。”“共百零五个团”。(《百团团大战历史资料选编》,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7月版,第223页)8月27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向蒋介石转报八路军兵力部署时指出:“百团大战除职部之一一五师主力、山东部队未编入战斗序列外,一二0师、一二九师、晋察冀军区各部主力及决死队之请示参战,部署计一0五个团。这是华北抗战以来空前未有之积极主力(动)向敌进攻。”(《百团大战历史资料选编》,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页)9月20日,朱德在延安庆祝百团大战胜利暨九一八事变九周年大会上,第一次公布了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的兵力,也是105个团。他说,这次大战,还没有包括八路军的全部,山东方面的部队参加,参加的只是在晋察冀绥的八路军和决死队,一共105个团。22日,延安出版的《新中华报》登载了八路军总司令部和野战政治部于14日公布的关于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战绩,也是105个团,指出:“我参战各团纵横散布广大地域,均能在统一意志之下,英勇用命,严守纪律,在基本上完成了自己所负担之任务。除正规军、地方军共百0五团参战外,各地游击队均积极参战,各区之民众配合作战,及破坏极为踊跃。”(《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第399页) 百团大战结束后,则出现了103和115个团之说。1944年8月上旬,彭德怀向美军观察组介绍了八路军七年来在华北抗战的情况时,指出:百团大战使用兵力达103个团。1945年3月,八路军政治部在《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与新四军》一书中写道: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出动115个团。在“文化大革命”非常时期,身处逆境的彭德怀回忆百团大战时说:共有104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关于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的实力,仍有多种说法。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2卷“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一节中,写道:共105个团,20余万人。持105个团之说的还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袁旭认为,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的实力之所以出现各种不同的说法,是因为以往的统计把参战团次算作参战团数,以至出现误差,百团大战“实际参战部队约80个团左右”。(《抗日战争研究》杂志,1991年第2期,第227页)周小宁就此提出质疑,发表《百团大战参战兵力究竟有多少》一文,认为:“袁文关于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的兵力计算,既有重复,也有遗漏、疏误的问题,应该是“共计105个团”。(《军事历史》杂志,1992年第5期,第37页)本人认为:叶剑英于1940年8月27日向蒋介石的报告和朱德于9月20日的讲话中,均认为是105个团,这种说法,是在当时战役刚刚开始且尚在进行的情况下提出的,是可信的,应确定为105个团。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图

还有舰船知识

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他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非常感人。故事的主人公海娃的原型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中文名:海娃国籍:中国民族:汉族职业:小英雄主要成就: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所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分享儿童团长1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就这样,海娃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战斗英雄池炳文半个世纪收藏2500枚奖章(图) 时间:2006年12月20日07:28 我来说两句(2) 初冬,南京军区司令部某部,一位身着军装、胸前挂满我军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奖章的老兵,兴奋地给官兵们介绍着他历经半个世纪收集的2500多枚军功章、奖章、纪念章。他就是特等功臣、战斗英雄、今年已71岁的离休干部池炳文。 参加国庆观礼萌生收藏奖章念头 1955年国庆节,20岁的池炳文作为英模、功臣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招待宴会上,朱德总司令看到英模功臣们胸前佩戴的崭新奖章,动情地说:“英雄奖章来之不易,是用鲜血换来的,这些奖章不仅仅是纪念活着的英雄,更是纪念那些牺牲的英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们!”一席话,让池炳文受到激励和启发,从此,他以收集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奖章为业余爱好,寄托自己对牺牲的革命英烈的缅怀之情以及对战争岁月的纪念之意。 池炳文1935年出生在广东潮汕一个贫苦家庭,5岁那年父亲被日本鬼子抓到东北做苦力,从此杳无音信。家中的破房子也被侵略者拆了造碉堡,母亲只好带他到处逃荒要饭。不久,在一间破庙里面,他被人贩子用烂棉花堵住嘴卖到福建上杭县的一个山区。有一天,12岁的池炳文正在山上替主人家放牛时,见到一位游击队队长,便报名参了军。从此,他南征北战,从军数十载荣获41枚军功章。也正是从自己赢得的40多枚军功章起步,池炳文历经50多年的寻觅,终于收集到2500多枚各具特色的奖章。 寻觅奖章路漫漫 奖章是炫目的,但寻觅奖章的历程却是艰辛的。50多年来,池炳文利用出差和休假时间,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许多革命圣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1960年,池炳文从一位在湖南工作的战友处得到信息,桑植县有位老红军存有一枚珍贵的纪念章,据说是一位老首长留给他作纪念的。为此,池炳文利用假日乘车几经辗转找到了这位老人。当老红军拿出这枚珍藏的纪念章时,他眼睛为之一亮:这是一枚1934年1月22日-1934年2月1日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席团纪念章。听说这种纪念章当时总共制作了15枚。面对这枚珍贵的纪念章,池炳文兴奋不已,愿意出几百元买下来。尽管当时正处于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但这位老红军还是舍不得卖给他。被拒绝的池炳文没有灰心,赶回家东挪西借凑了800元钱和50斤全国粮票再次登门,结果老红军还是没有同意。池炳文没有就此罢休,他以“三顾茅庐”的渴求,很快又带上了当月的伙食费和工资第三次前往。老红军终于被感动了,临走前动情地对他说:“小伙子,我成全你,一定要保管好啊!”如今,当年的小伙子已经成为七旬老人,可这枚纪念章一直被池炳文精心保存着。 在池炳文的收藏中,还珍藏着一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纪念章,正上方是两面交叉放置的旗帜,中间是黄色的心形图案,写有“天下为公”字样,左右两边分别是镰刀和斧头,底部印着“北伐成功退伍纪念章”。 在琳琅满目的纪念章中,令池炳文最费心血收集的,还数红军时期的纪念章。一枚“送夫当红军光荣”的奖章,让池炳文爱不释手。而为了收集与红军相关的纪念章,他走遍了200多个城市,终于收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一等红星奖章和二等、三等红星奖章,还收集了福建新泉县苏维埃“拓大红军、优胜第一”等珍贵奖章。 进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特殊时期,池炳文的收藏也由公开转入地下。有时,他不得不将纪念章包扎好放到随身携带的包裹中。后来他为了安全,专门在自家灶台下挖了个洞存放这些奖章。 宣扬奖章蕴含的精神价值 奖章印证历史,也激励后人。当新时代的阳光照射到复苏的中华大地,池炳文也成为诠释和宣传这一枚枚奖章背后故事的代言人。近年来,他把奖章的故事整理成册,并公开展览这些奖章,让人们从中读出奖章的精神内涵。 4年前,在老战友的帮助下,池炳文对自己收集的奖章进行了归类整理,列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五个历史时期,编印了200多米长的历史资料照片,印刷了奖章的宣传手册,老红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欣然题字“英雄勋章”。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池炳文的“奖章展览”在南京市珠江路的数字广场首次亮相,立即引起人们的热情关注。 由于池炳文本人就是一位拥有41枚奖章的英模,因此,他的奖章在各地展出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来自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池炳文收藏的奖章里,军功章无疑是最多的,有“特等战斗英雄”、“一等功臣”,有“炮兵英雄”、“杀敌英雄”,还有“练兵模范”、“技术能手”等。新四军第一师“毛泽东旗帜”纪念章,八路军抗战伤员荣誉章,骑兵第五师一等功臣奖章,八路军120师359旅南泥湾劳动英雄奖章,太行第二独立旅杀敌英雄奖章,陕甘宁边区政府模范护士奖章……一枚枚奖章,见证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一个个故事,传颂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一枚奖章就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次奖章展览就是一次催人奋进的教育。当年轻的大学生和年轻的战士们看着一枚枚奖章,带着敬仰和羡慕的神情问这问那想探个究竟时,池炳文老人总是不厌其烦地把奖章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今年恰逢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池炳文用奖章“讲述”长征的愿望更迫切了,步履也更匆忙了。一年来,他不仅四处展览自己收集的这些奖章,还着重向人们介绍那些珍藏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纵队奖章”、“红二方面军特等优胜奖章”、“送夫当红军光荣”等奖章里的故事。 明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池炳文现在正加紧对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各种奖章纪念章进行整理,并准备进一步丰富其中蕴含的故事,宣扬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池老坦言,他收藏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多办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奖章、认识奖章,知道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教育引导今天的年轻人珍惜幸福生活,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重任。

海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他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交了把信寄给儿子海瓦的任务。当海瓦看到信封上的鸡毛时,非常重要的是要知道他正在驾驶一群羊作为封面寄信。出乎意料的是,海娃遇到了山沟里的魔鬼。他借机抓住了“老头羊”尾巴上的鸡毛,并通过了魔鬼的队长。一直到上海,宝宝遭受了折磨。深夜,海娃从一只像死猪一样睡觉的魔鬼的腿上滑落。他冲到羊圈边,小心翼翼地把鸡羽毛一下子,一口气跑了几英里。傀儡军队也随之而来,海娃被他们收回。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就这样,海娃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扩展资料:人物原型他是电影《鸡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也是电影《沙漠追匪记》的主角原型之一,在他参加的历时两年半的解放战争中,他单人捕捉俘虏100多名。前不久,这位传奇英雄因病去世,留给人们不尽的思念和追忆。他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秦玉根,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1947年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他参加了解放战争,新疆战争。他赢得了7次战争并赢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第3位英雄。它是全军着名的侦察和捕获英雄。 76岁的秦玉根在广东省中山市因病去世。他在最后的话中说,他将离开身体进行医学研究。消息传来,秦玉根当年的老领导、原西安警备区副司令员李文彭心潮起伏,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李文彭老人情不自已,他眼含泪水,挥笔书写回忆文章,以表示对战友、对当年难忘岁月的缅怀之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娃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图片大全

战斗英雄池炳文半个世纪收藏2500枚奖章(图) 时间:2006年12月20日07:28 我来说两句(2) 初冬,南京军区司令部某部,一位身着军装、胸前挂满我军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奖章的老兵,兴奋地给官兵们介绍着他历经半个世纪收集的2500多枚军功章、奖章、纪念章。他就是特等功臣、战斗英雄、今年已71岁的离休干部池炳文。 参加国庆观礼萌生收藏奖章念头 1955年国庆节,20岁的池炳文作为英模、功臣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招待宴会上,朱德总司令看到英模功臣们胸前佩戴的崭新奖章,动情地说:“英雄奖章来之不易,是用鲜血换来的,这些奖章不仅仅是纪念活着的英雄,更是纪念那些牺牲的英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们!”一席话,让池炳文受到激励和启发,从此,他以收集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奖章为业余爱好,寄托自己对牺牲的革命英烈的缅怀之情以及对战争岁月的纪念之意。 池炳文1935年出生在广东潮汕一个贫苦家庭,5岁那年父亲被日本鬼子抓到东北做苦力,从此杳无音信。家中的破房子也被侵略者拆了造碉堡,母亲只好带他到处逃荒要饭。不久,在一间破庙里面,他被人贩子用烂棉花堵住嘴卖到福建上杭县的一个山区。有一天,12岁的池炳文正在山上替主人家放牛时,见到一位游击队队长,便报名参了军。从此,他南征北战,从军数十载荣获41枚军功章。也正是从自己赢得的40多枚军功章起步,池炳文历经50多年的寻觅,终于收集到2500多枚各具特色的奖章。 寻觅奖章路漫漫 奖章是炫目的,但寻觅奖章的历程却是艰辛的。50多年来,池炳文利用出差和休假时间,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许多革命圣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1960年,池炳文从一位在湖南工作的战友处得到信息,桑植县有位老红军存有一枚珍贵的纪念章,据说是一位老首长留给他作纪念的。为此,池炳文利用假日乘车几经辗转找到了这位老人。当老红军拿出这枚珍藏的纪念章时,他眼睛为之一亮:这是一枚1934年1月22日-1934年2月1日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席团纪念章。听说这种纪念章当时总共制作了15枚。面对这枚珍贵的纪念章,池炳文兴奋不已,愿意出几百元买下来。尽管当时正处于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但这位老红军还是舍不得卖给他。被拒绝的池炳文没有灰心,赶回家东挪西借凑了800元钱和50斤全国粮票再次登门,结果老红军还是没有同意。池炳文没有就此罢休,他以“三顾茅庐”的渴求,很快又带上了当月的伙食费和工资第三次前往。老红军终于被感动了,临走前动情地对他说:“小伙子,我成全你,一定要保管好啊!”如今,当年的小伙子已经成为七旬老人,可这枚纪念章一直被池炳文精心保存着。 在池炳文的收藏中,还珍藏着一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纪念章,正上方是两面交叉放置的旗帜,中间是黄色的心形图案,写有“天下为公”字样,左右两边分别是镰刀和斧头,底部印着“北伐成功退伍纪念章”。 在琳琅满目的纪念章中,令池炳文最费心血收集的,还数红军时期的纪念章。一枚“送夫当红军光荣”的奖章,让池炳文爱不释手。而为了收集与红军相关的纪念章,他走遍了200多个城市,终于收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一等红星奖章和二等、三等红星奖章,还收集了福建新泉县苏维埃“拓大红军、优胜第一”等珍贵奖章。 进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特殊时期,池炳文的收藏也由公开转入地下。有时,他不得不将纪念章包扎好放到随身携带的包裹中。后来他为了安全,专门在自家灶台下挖了个洞存放这些奖章。 宣扬奖章蕴含的精神价值 奖章印证历史,也激励后人。当新时代的阳光照射到复苏的中华大地,池炳文也成为诠释和宣传这一枚枚奖章背后故事的代言人。近年来,他把奖章的故事整理成册,并公开展览这些奖章,让人们从中读出奖章的精神内涵。 4年前,在老战友的帮助下,池炳文对自己收集的奖章进行了归类整理,列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五个历史时期,编印了200多米长的历史资料照片,印刷了奖章的宣传手册,老红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欣然题字“英雄勋章”。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池炳文的“奖章展览”在南京市珠江路的数字广场首次亮相,立即引起人们的热情关注。 由于池炳文本人就是一位拥有41枚奖章的英模,因此,他的奖章在各地展出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来自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池炳文收藏的奖章里,军功章无疑是最多的,有“特等战斗英雄”、“一等功臣”,有“炮兵英雄”、“杀敌英雄”,还有“练兵模范”、“技术能手”等。新四军第一师“毛泽东旗帜”纪念章,八路军抗战伤员荣誉章,骑兵第五师一等功臣奖章,八路军120师359旅南泥湾劳动英雄奖章,太行第二独立旅杀敌英雄奖章,陕甘宁边区政府模范护士奖章……一枚枚奖章,见证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一个个故事,传颂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一枚奖章就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次奖章展览就是一次催人奋进的教育。当年轻的大学生和年轻的战士们看着一枚枚奖章,带着敬仰和羡慕的神情问这问那想探个究竟时,池炳文老人总是不厌其烦地把奖章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今年恰逢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池炳文用奖章“讲述”长征的愿望更迫切了,步履也更匆忙了。一年来,他不仅四处展览自己收集的这些奖章,还着重向人们介绍那些珍藏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纵队奖章”、“红二方面军特等优胜奖章”、“送夫当红军光荣”等奖章里的故事。 明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池炳文现在正加紧对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各种奖章纪念章进行整理,并准备进一步丰富其中蕴含的故事,宣扬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池老坦言,他收藏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多办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奖章、认识奖章,知道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教育引导今天的年轻人珍惜幸福生活,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重任。

《名枪》、《轻兵器》、《特种兵》、《世界军事》、《兵器》、《兵器知识》、《坦克》、《军事科技》、《舰载武器》、《枪手》、《军事特刊》、《世界名枪》这是我每月都买的,不知楼主能不能买得起

最大是义和团运动,口号最初反清复明后来变为 扶清灭洋,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势力下被镇压消灭。

还有舰船知识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图片高清

最大是义和团运动,口号最初反清复明后来变为 扶清灭洋,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势力下被镇压消灭。

池炳文吗 错! 是

历书,古时称“通书”,清乾隆时为避弘历名讳,更名为 “时宪书”。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它是由皇帝委任京城钦天监颁布的,所以又称“皇历”。我国远在古代就设有专掌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汉有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改名为钦天监。明代二年至七年(1629年——1634年)在徐光启等统领下的“历局”组聘专业人士编纂了《崇祯历书》。清初,传教士又将《崇祯历书》略作整理进呈给清帝,改书名为《西洋历法新书》,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成为当时天文学家学习和研究西方天文学的主要著作,对我国天文学发展影响很大。在欧洲,则是由教皇颁布历书,目前使用的公历是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儒略历修改之后,由各地印刷所印行的。旧时,每年十月初一日钦天监颁次年历书。《燕京岁时记》载: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 皇历即宪书,亦称通书。清末到民国时期,市面上贩卖所谓大本新皇历,上面印着《大清光绪某年钦颁时宪书》、《中华民国全序通书》。通书扉页上刊印当朝帝后生辰忌日,日历以外的部分谓之序,有的序多于正文。甚至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子文》、《朱子治家格言》统统附上。民国以后,有当代伟人像,文明结婚仪式图等。日历部分的表头上有火车表(仅站名顺序)和诸神、佛圣诞日期表。日历以阴历为单位。人们买来这本通书后,首先用朱笔在封面上写上:灯下无忌,夜观大吉。这种通书在中国大陆地区一直由官方发行到1949年,之后终止。但是在港澳台地区仍有私人出版发行。我国最早的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书写,敦煌出土文献中即有几种历书的抄本,目前已知到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现了。历书发展演变至今,远不能与昔日的历书相提并论,它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就其种类而言,就有年历、月历、日历、农历、怀历、台历、挂历、万年历等多种;随着社会信息、科技文化不断进步,其内容更是无所不涉,丰富多彩;设计形式不仅多样化,且更富有文化艺术气息,带有名人书法、诗画的历书、年历品种,往往就是一件收藏品,因此时下重视收藏各类历书、年历的人愈来愈多。 历书一年一个样,各类品种无不打有当年社会历史的烙印。如笔者所藏的这本于1975年出版的《东方红》历书(见图),就带有当时“特殊年代”的特征。该历书规格为5厘米×3厘米,全册236页,封面上是一幅由陕西省美术创作组创作的年画——《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封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封面里页印着毛主席像;首页印有“一九七五年历书”、《东方红》歌曲和光芒四射的红太阳、天安门、三面红旗、工厂和稻穗组成的标志性图案;封三印着世界地图;封底是一幅户县农民画。全书辟设有“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全国遍开大寨花”、“祖国建设新面貌”、“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科学种田科学实验”等15个栏目,计228篇大小文章。月日、节气、出生年份对照、各地气象变化等表样编排在前20页上部;历书后半部还附有《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公市制度量衡简表》和图照片等。当时没有任何宣传广告,仅介绍了一些当时“农村版图书”及其目录。该本历书,由农业、人民卫生、科学、人民美术、农村读物等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工作,并由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图片社、人民、解放军等画报社、体育报社、《华北民兵》、《地理知识》等编辑部以及广东、广西人民出版社等11家机构参与协作和组供稿。

何必呢 就算是 又能怎么样?何必去戳穿呢?如果真是,不正是这位的照片激励着现在的人嘛!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照片高清

历书,古时称“通书”,清乾隆时为避弘历名讳,更名为 “时宪书”。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它是由皇帝委任京城钦天监颁布的,所以又称“皇历”。我国远在古代就设有专掌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汉有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改名为钦天监。明代二年至七年(1629年——1634年)在徐光启等统领下的“历局”组聘专业人士编纂了《崇祯历书》。清初,传教士又将《崇祯历书》略作整理进呈给清帝,改书名为《西洋历法新书》,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成为当时天文学家学习和研究西方天文学的主要著作,对我国天文学发展影响很大。在欧洲,则是由教皇颁布历书,目前使用的公历是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儒略历修改之后,由各地印刷所印行的。旧时,每年十月初一日钦天监颁次年历书。《燕京岁时记》载: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 皇历即宪书,亦称通书。清末到民国时期,市面上贩卖所谓大本新皇历,上面印着《大清光绪某年钦颁时宪书》、《中华民国全序通书》。通书扉页上刊印当朝帝后生辰忌日,日历以外的部分谓之序,有的序多于正文。甚至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子文》、《朱子治家格言》统统附上。民国以后,有当代伟人像,文明结婚仪式图等。日历部分的表头上有火车表(仅站名顺序)和诸神、佛圣诞日期表。日历以阴历为单位。人们买来这本通书后,首先用朱笔在封面上写上:灯下无忌,夜观大吉。这种通书在中国大陆地区一直由官方发行到1949年,之后终止。但是在港澳台地区仍有私人出版发行。我国最早的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书写,敦煌出土文献中即有几种历书的抄本,目前已知到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现了。历书发展演变至今,远不能与昔日的历书相提并论,它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就其种类而言,就有年历、月历、日历、农历、怀历、台历、挂历、万年历等多种;随着社会信息、科技文化不断进步,其内容更是无所不涉,丰富多彩;设计形式不仅多样化,且更富有文化艺术气息,带有名人书法、诗画的历书、年历品种,往往就是一件收藏品,因此时下重视收藏各类历书、年历的人愈来愈多。 历书一年一个样,各类品种无不打有当年社会历史的烙印。如笔者所藏的这本于1975年出版的《东方红》历书(见图),就带有当时“特殊年代”的特征。该历书规格为5厘米×3厘米,全册236页,封面上是一幅由陕西省美术创作组创作的年画——《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封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封面里页印着毛主席像;首页印有“一九七五年历书”、《东方红》歌曲和光芒四射的红太阳、天安门、三面红旗、工厂和稻穗组成的标志性图案;封三印着世界地图;封底是一幅户县农民画。全书辟设有“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全国遍开大寨花”、“祖国建设新面貌”、“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科学种田科学实验”等15个栏目,计228篇大小文章。月日、节气、出生年份对照、各地气象变化等表样编排在前20页上部;历书后半部还附有《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公市制度量衡简表》和图照片等。当时没有任何宣传广告,仅介绍了一些当时“农村版图书”及其目录。该本历书,由农业、人民卫生、科学、人民美术、农村读物等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工作,并由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图片社、人民、解放军等画报社、体育报社、《华北民兵》、《地理知识》等编辑部以及广东、广西人民出版社等11家机构参与协作和组供稿。

池炳文吗 错! 是

何必呢 就算是 又能怎么样?何必去戳穿呢?如果真是,不正是这位的照片激励着现在的人嘛!

让更多的人了解军功章 现年已72岁的南京军区某部离休干部池炳文是特等功臣、战斗英雄。他12岁参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荣获41枚军功章。1955年国庆节,20岁的池炳文作为英模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招待宴会上,朱德总司令看到英模代表胸前佩戴的军功章,动情地说:“军功章来之不易,是用鲜血换来的!它不仅是褒奖活着的英雄,更是纪念那些牺牲的英雄!”一席话,让池炳文受到激励和启发。从此,他以收集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军功章为业余爱好,寄托自己对革命英烈的缅怀之情以及对战争岁月的纪念之意。历经50多年的寻觅,如今他已收藏有3500多枚各具特色的军功章和纪念章。 军功章印证历史,也激励后人。为让人们读出军功章的精神内涵,受到革命传统熏陶,5年前,池炳文对自己收藏的军功章进行了归类整理,按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5个历史时期,编印了200多米长的历史资料照片,印刷了奖章的宣传手册,在各地展出,来自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池炳文坦言—— 我是获得过许多军功章的人,我深知每一枚军功章的分量和含义。我收藏军功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通过多办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军功章、认识军功章,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教育引导今天的年轻人珍惜幸福生活,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重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