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药学杂志主编是谁啊

发布时间:

中国药学杂志主编是谁啊

顾学裘(1912年-2011年),教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1936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大学药科,在国立药任教。1945年考取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194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副教授。1949年任浙江医学院教授,药学系主任,并兼任浙江第一制药厂首任厂长。1955 年调至沈阳药科大学工作至今,是首批辽宁省优秀专家。顾学裘教授为全国科协委员,辽宁省科协副主席,辽宁省药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政协三、四、五、六届副主席,省民盟副主任委员,省医药局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全国性五种药学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和顾问等职务。顾学裘教授是国家药典委员会首批成员,新中国第一个药剂学硕士生导师,第一批药剂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惟一药剂学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全国第一个药剂学博士后流动站的核心,是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药学教育家,1990年被国家教委、科委授予“全国高校先进工作者”称号。顾学裘教授从教70年中发表论文200余篇,编写著作30余部,1956年出版的《制剂学》是我国第一部药剂专著,为卫生部指定对外交流的10部医药专著之一;120万字的《药物制剂注解》是一部巨著,为全国药学工作者首选必读; 《中国多相脂质体研究》对我国医药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硕士生、博士生数十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几十年科研工作均处国内外领先水平,脂质体的研究1986年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1987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脂质体研究及药品生产领先于国外十多年,为脂质体医药应用的奠基人。2011年8月2日11时2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沈阳逝世,享年100岁。

王国斌,1975年毕业于原同济医学院,留在所属协和医院普外科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担任《中国医学文摘与检验杂志》副主编、《中国内镜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药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等。曾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纳米生物制剂的生物合成及其应用研究”,CMCI数据库收录国内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2篇。另有河北师大教授、河南省医师、宜昌市副市长、江苏省美术馆画家、美国历史学家等多位同名人物。

中国药学杂志主编是谁

吴久鸿,博士,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北京306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军事医学科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药学院客座副教授。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药协会循证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总装备部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委。主持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军队“十一五”杰出人才基金,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SCI收载30余篇),主编著作两部,参编著作多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 项,美国专利1项。研究成果2004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八届“吴杨奖”;2005年当选“首届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担任《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天然药物》、《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等十二本杂志编委,《药品评价》杂志副主编。国家发改委、国家社保部、SFDA等部门评审与咨询专家。

1 彭司勋主编.药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964:第3版.北京:化工出版社,1988.2 彭司勋,李明华,盛时.几种烷基取代的环已醇及苯甲醇氨基甲酸酯类的合成.南京药学院学报,1963,(12):1—3.3 彭司勋,杨祯祥,盛时.5,6-取代-3-吲哚乙胺衍生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66,13(1):24—29.4 朱耀华,杨祯祥,彭司勋.2-甲基-3-(r-氨基丙基)-5,6-次甲二氧吲哚衍生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79,14(12):720—724.5 杨祯祥,王锐,彭司勋.祖师麻甲素类似物的合成和镇痛作用.南京药学院学报,1979,(2):1—6.6 彭司勋.英国、芬兰和丹麦药学教育概况.药学通报,1980,15(8):26—28.7 彭司勋,王尔华.中国新药研制的回顾和展望(综述).药学通报,1981,16(4):27—34.8 彭司勋.法国药学教育概况.药学通报,1981,16(6):47—48.9 张奕华,曹观坤,彭司勋.马兜铃次酸开环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生育作用.南京药学院学报,1983,(1):67—74.10 彭司勋,王尔华.药物定量构效关系,中国药学年鉴(1980—8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74—77.11 黄文龙,杨祯祥,彭司勋.3-[P-(ω-取代氨基烃氧基)-苯甲酰]-吲哚衍生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85,20(10):737—746.12 杨祯样,沈向东,彭司勋等.2-烃酰氨基-3-(3′-吲哚基/3′-咔唑基)-丙烯酸衍生物的合成.南京药学院学报,1985,16(3):1—6.13 彭司勋主编.中国药学年鉴(1980—1982).首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至1991年已出版7卷).14 张寅生,曹观坤,彭司勋.非甾体抗炎药:4-羟基-3-胺甲基-联苯及4(2)-环已基-2(4)胺甲基-苯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药学学报,1986,21(5):346—355.15 靳立人,王锐,彭司勋.吡喹酮类似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86,21(3):170.16 陈佩林,杨祯祥,彭司勋.N-(2-疏基苯甲酰)-N-烃基甘氨酸及其双硫化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87,22(9):662—670.17 彭司勋.中国高等药学教育对医药工业的促进和影响(中、英文).工业展望,1987,(6):25—28.18 夏志南,曹观坤,彭司勋.4-芳杂环单/双氨基酚衍生物的合成和量化计算.药学学报,1988,23,(8):574—583.19 黄文龙,黄枕亚,彭司勋等.汉防己碱还原裂解及裂解产物的活性.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19(2):81—85.20 黄枕亚,冯玫华,彭司勋等.四氢原小檗碱型季铵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某些参数的测定.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19(4):249—252.21 彭司勋.加强新药研究是关系人民健康的一件大事.药学进展,1988,12(3):137—138.22 许国友,俞正威,彭司勋.硫脲基乙酸衍生物的合成与镇痛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2):89—91.23 彭司勋.美国药学研究生教育一瞥.中国药学杂志,1989,24(1):54—56.24 罗娅林,杨祯祥,彭司勋.N-(2-巯基吡啶-3-甲酰)-N-烃基甘氨酸及其双硫化合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90,25(4):374-378.25 陆涛,陈文浩,彭司勋等.巯基苯甲酰-甘氨酸-甘氨酸衍生物的合成.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1):1.26 周桑琪,朱崇泉,吴国沛,彭司勋.1-取代?基喹啉酮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药学学报,1990,25(9):670.27 黄文龙,宋学勤,彭司勋等.取代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药学学报,1990,25(11):815—823.

中国杂志主编是谁啊

看哪方面的 军事理论方面的有军事科学院编的《军事学术》轻武器方面的有《兵器知识》等,陆军方面的有《坦克装甲车辆》等海军方面的有《舰船知识》等空军方面有《航空世界》《航模世界》等电子武器应用的有《电子对抗》等

《兵器知识》

舰船知识 兵器知识 航空知识

郭敬明 算是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主编是谁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简介〕 本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发行量较大、稿件处理快速、覆盖面较广的全国性学术刊物。编委会由来自全国从事临床药理研究的知名专家、教授 〔杂志基本信息〕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主编:孙瑞元,地址:安徽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邮政编码:241001,电话:0553-5738350 5739333,电子邮件:,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2501,国内统一刊号:CN 34-1206/R,邮发代号:26-165,单价:12,定价:144,刊期:双月刊,创刊日期:1997-01-01年创刊,开数:16开

1 基础研究:1 以疾病动物模型为实验对象的基础药物治疗学研究;2 用药方案设计的基础研究,以及评价;3 药物联用、以及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联用的基础研究;4 基础药物代谢,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5 药物治疗学的机理探索(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研究);6 新药临床前研究结果,老药的临床前再评价;2 临床研究:1 以人体或人体构件(如细胞等)为实验对象的临床药理学研究;2 用药方案设计的临床研究,以及评价;3 药物联用、以及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联用的临床研究;4 临床药物代谢,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应用价值的生物利用度研究;5 新药临床验证结果,老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再评价;6 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机理探索(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研究);7 药物量效关系研究,临床药物治疗学经验总结;3 设计与统计:1 创新性设计与统计方法;2 新方法介绍,以及评价;3 工具软件使用和应用;4 综合与讲座:1 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2 药物治疗学研究进展;5 栏目设置:研究原著,设计与统计,综述与讲座,学术动态等。 1 投稿与处理1 投稿。欢迎通过E-mail投稿。2 来稿请附单位介绍信,保 证未一稿两投,并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3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寄回执。作者以后对稿件的查询均需提供编号。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审稿周期一般为1个月,刊登周期一般为3个月。1月后无任何消息请查询。4 题目 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或符号,药名一般不用代号,不用商品名。5 作者、单位和注脚 作者姓名居题目下方,单位写在姓名下方,写至具体科室,注明城市和邮政编码。稿件首页的脚注处,注明通讯作者,并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简介,包括性别, 学历,职称,学衔(如院士,博导,硕导,或其他学术头衔),研究方向,联系电话,传真,E-mail。脚注还包括本研究的基金资助项目名称与编号。6 摘要、关键词 中文摘要为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适当增加,关键词(4~8个);英文摘要中所有作者姓名均用汉语拼音列出,但如有外文作者,则用其本国语名。本刊采用 结构式摘要,即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书写(讲座与综述可不按此结构书写)。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第1次出现时应写全称。关键词宜选自《MeSH 词表》和《中医中药主题词表》,主要的自由词和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英文摘要,包括作者姓名、单位,应与中文 摘要一一对应。7 引言 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8 材料和方法 清楚地描述观察或实验对象(病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情况,实验方法、所用仪器(注明制造厂商、产地)及步骤,以便他人重复验证。列出建立方法 的文献。对已发表但尚未为人们所熟悉的方法,要提供简要的描述和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详细介绍并对其限度加以评价。准确说明药物和化学品的 使用方法,包括商品名称、剂量以及给药途径。9 结果 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表格和图中表述所得结果。正文中无需重复图表中的全部数据,也不得只注“结果见表(或图)”,还需用文字强调或概括其重要发现。10 讨论101 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02 本研究的新发现及其意义;103 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研究的联系与比较;104 本研究中需要说明的问题;10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106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但不必重述已在引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其他内容。11 参考文献 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新文献,一般近5年来的文献占2/3以上。研究原著所引文献一般不少于5篇,依文中首次出现顺序编号,并在引用处用角码注明。[期刊格式]作者 题名 刊名,年;卷:起页-止页。止页码与起页码位数相同的数字可省略。例如:谢海棠,黄晓晖,孙瑞元 国外常用药代动力学软件介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6:289-923位及3位以内作者全部写出;3位以上,只写前3位,后面加“等”,西文用“et al” 。 正在印刷的文章应标明“印刷中”。[专著格式]作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止页码与起页码位数相同的数字可省略。例如:孙瑞元 定量药理学[M] 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7-60[编 著中章节作者的引用格式]章节作者 题目 见(In):主编者,主编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例如:郑青山,孙瑞元 药物联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见:金正均,王永铭,苏定冯,主编 药理学进展 第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8-12 单位与代号 来稿须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m, kg, mg, h, d, min, s, iv, ip, po, ig, sc, ia, icv, IU,♂,♀, mol?L-1,a(年,岁)等,每天不用每d,第4天不可用d4,第4天到第6天不可用d4-6,可用第4~6天。本刊规定的代号有:wk(周),mon(月),wet wt(wwt,湿重)、dry wt(dw,干重)。药物采用最新版药典名或化学名。 人体内生化指标尽量按法定计量单位,如血中总蛋白、脂蛋白、 总脂用g?L-1,葡萄糖、钾、尿素、CO2结合力用mol?L-1等。表示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尽可能统一用L(升)作分母,一般不用l,ml,dl 以及mm作分母。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改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1。具有单位的数值范围,要求前后数字单位相同:如5~6 ml不必写成5 ml~6 ml;25±1℃不必一定写成25℃±1℃。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如5,10,15,20,25 molL-1。在一个组合单位内不得用一条以上的斜线,如mg/kg/d应改为mgkg-1d-1。13 层次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有标题才有序号,写法如下:1 △△△△(章的标题,顶格,占一行)1 △△△△(条的标题,顶格,占一行)

中华中医药杂志主编是谁啊

近年来发表独撰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期刊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出版中医学术专著、教材15部。1 王键,许冠荪,李玉梅,等.脑络通对脑缺血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⑵:26-282 王键,赵辉,许冠荪.中药脑络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与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影响的分期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⑼:26-293 王键,赵辉,李净,等多因素复合制作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1,9⑷:216-2204 王键,赵辉,许冠荪脑络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与脑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影响的分期观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⑴:29~315.王键,刘昕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中医药学刊,2002,20⑵:141-1436 王键,景珩脑络欣通影响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机制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⑸:26-287 王键,胡建鹏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中医药学刊,2004,22⑾:1974-19768 王键,方世权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3,⑹:10-129 王键,胡建鹏缺血性中风实验研究的思路和方中医药学刊,2004,2⑾:1974-7610 王键,胡建鹏,李净,等脑络欣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脑水肿及神经体征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2⑵:86-8911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内经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主编12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主编13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科学出版社编委14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精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精编》上海科技出版社副主编15《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

李灿东,男,福建石狮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1984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业,1991年7月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历任福建中医学院外台办副主任、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医系主任,2004年5月起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2010年6月起任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高等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福建中医药》杂志主编。曾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