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

《四川大学学报》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和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

不认识

一、专著1、《殷墟甲骨断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月。2、《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与李学勤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3、《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2月。4、 《文子校注》,巴蜀书社,2006年7月。二、工具书1、《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本人参加编写),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出版。2、《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主编,本人参加编写),四川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3、《甲骨金文字典》(与常正光,方述鑫合作),巴蜀书社,1993年出版。三、论文1、《卜辞中的土、河、岳》,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5月。 2、《释小甲》,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5月。3、《也论历组卜辞的时代》,《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1期。4、《嘉鼎铭文考释》,《考古与文物》编辑部编:《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古文字论集》,1983年11月。5、《小屯乙十一基址与M238的时代》,《考古与文物》1986年6期。6、《“非王卜辞”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6月。7、《殷墟甲骨断代与殷墟考古》《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四十四辑,1989年。8、《宾组卜辞的时代分析》,四川大学历史系编:《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6月。9、《殷墟甲骨分期新论》(与李学勤合作),《中原文物》1990年3期。10、《殷墟地层与甲骨分期》(与李学勤合作),《文博》1990年6期。11、《徐中舒先生传略》,《成都文物》1991年第1期。12、《屯南2384甲骨与历组卜辞的时代》,《考古与文物》1992年2期。13、《 组卜辞分类研究及其他》,《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辑,中华书局,1992年8月。14、《金文研究与古代典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1期。15、《宜侯夨簋与吴文化》,《炎黄文化研究》1995年第2辑。16、《殷代卜法新探》,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编:《夏商文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17、《从“上甲廿示”卜辞看历组卜辞的时代》,罗世烈主编:《先秦史与巴蜀文化论集》,历史教学社,1995年10月。18、《也谈子犯编钟的“五月初吉丁未”》 ,《中国文物报》1996年2月11日,第三版。19、《司徒逼簋考释及相关问题》,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20、《安阳小屯东南灰坑55H1的绝对年代》,四川大学考古专业编:《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21、《徐中舒先生在古文字学上的贡献》,《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3期。22、《保卣新解》,《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4期。23、《周公摄政考》,《文史》第45辑,中华书局,1998年9月。24、《国学大师徐中舒先生》,《文史知识》1998年第10期。25、《麦四器与周初的邢国》,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编:《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26、《高山仰止》,《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27、《谥法探源》,《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28、《关于西周金文月相的一点意见》,《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2期(夏之卷)。29、《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文物》1999年第6期。30、《指事说》,《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1、《殷代日界小议》,《殷都学刊》2000年第2期。32、 《董家村裘卫四器年代新探》,《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中华书局,2000年7月。33、《新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34、《西周铜簋年代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第1期。35、《伯懋父考》,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编:《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36、《历组卜辞“日月有食”“日、月有 ”卜骨的时代位序》,《殷都学刊》2001年第2期。37、《历组卜辞补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一辑,中华书局,2001年10月。38、《读〈郭店楚墓竹简〉札记》,《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华书局,2002年7月。39、《晋侯苏钟年代浅议》,上海博物馆编:《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7月。40、《班簋补论》,文集编委会编:《追寻中华文明的踪迹——李学勤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年纪念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41、《西周金文所见夷厉二王在位年数及相关问题》,《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42、《周初的殷代遗民》,《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43、《西周青铜器窃曲纹研究》,《考古学报》2002年第4期。44、《西周金文中的“贾”》,《考古》2003年第2期。45、《〈尚书〉研究的新成果》,《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2期。46、《宾组卜辞五次月食的先后次序》,《中原文物》2003年第3期。47、《读楚简随记》,《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6期。48、《读〈战国楚竹书﹙一﹚〉随记三则》,谢维扬、朱渊清主编:《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81–82页。49、《周伐猃狁及相关问题》,《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50、《六帝说》,《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10月。51、《逨器的启示》,陕西师范大学、宝鸡青铜博物馆主办:《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52、《古文字材料在古书释读中的重要作用举例》,《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53、《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铜方鼎笔谈》,《文物》2005年第10期。54、《上博简〈民之父母〉对读〈礼记·孔子闲居〉》,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编:《康乐集——曾宪通教授七十寿庆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55、《三门峡虢季墓新考》,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编:《东方考古》第2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98—201页。56、《虢国东迁考》,《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57、《上博竹书〈孔子诗论〉札记二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辑,中华书局,2006年11月。58、《东周青铜盆、盏、敦研究》,《考古学报》2008年第2期。59、《〈孔子诗论〉随记二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9月。60、《〈郭店楚简〉札记四则》,《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5期。61、《觉公簋年代管见》,《考古》2008年第10期。62、《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注释札记》,《语文知识》2009年第2期。63、《禅让说源流及学派兴衰——以竹书〈唐虞知道〉、〈子羔〉、〈容成氏〉为中心》,《历史研究》2009年第3期,第4—15页。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级别

张肇达?? 叫这名字的很多阿,名人也有几个,你需要的是哪个?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国家教育部主管, 四川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四川大学理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具有创造性价值的研究论文、快报和综合评述, 包括数学, 物理学, 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无线电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 核科学与技术, 生物工程, 光电技术及材料科学等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的内容 读者对象是国内外有关的教学、科学工作者以及研究生和大学生。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繁荣学术研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努力提高学术水平, 为教学、科研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经济振兴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她创刊于1955年, 经1966年停刊, 1975年再复刊, 199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她是全国高校中创刊较早的学报之一 1990年以前, 本刊一直由我国资深院士柯召教授担任, 现任主编为中科院院士刘应明教授 自1955年创刊以来, 本学报刊登的研究论文等近4000篇, 对促进四川大学学术队伍的成长, 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学发展, 都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近年来无论是学术水平, 还是编辑印刷质量都有稳步提高,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居全国同类期刊前列在国内, 已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长期列为指定的收录对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从创刊起就将本学报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及数学类的源刊之一, 并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在国外, 本学报被美国《数学评论》,《最新数学出版物》及《化学文摘》, 德国的《数学文摘》和俄《文摘杂志》等收录和评论 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自然博物馆, 康乃尔大学, 英国大英图书馆, 英国大英科技图书馆, 日本名古屋大学, 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和大学列为馆藏期刊 国家“双效”期刊四川省十佳科技期刊,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1995,1999)四川省科技优秀期刊一等奖(1996,200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汉语拼音名称:Si Chuan Da Xue Xue Bao (Zi Ran Ke Xue Ban)期刊外文名称: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刊期:双月刊创办日期:1955年主管部门:教育部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主编:刘应明副主编:陈向荣(常务)责任编辑:李富河, 白林含, 周兴旺, 伍少梅编务:杜小蓉编辑出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邮政编码: 610064国内统一刊号:CN 51-1595/N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0-6756国内总发行:四川省成都市邮政局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购处:全国各地邮政局国内邮发代号:62-127国际邮发代号:BM5974国内定价:00元/本

四川大学学报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和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是由四川大学主办的工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为《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57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被认定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并被多家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和引用,如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奖   四川省优秀期刊奖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索引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科索引来源期刊 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 四川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国内, 已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长期列为指定的收录对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从创刊起就将本学报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及数学类的源刊之一, 并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在国外, 本学报被美国《数学评论》,《最新数学出版物》及《化学文摘》, 德国的《数学文摘》和俄《文摘杂志》等收录和评论 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自然博物馆, 康乃尔大学, 英国大英图书馆, 英国大英科技图书馆, 日本名古屋大学, 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和大学列为馆藏期刊《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国科学技术核心期刊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学报中最早取得ISSN和CODEN号的期刊之一,自1981年起,相继被国外著名的生物医学文摘及检索系统作为收录刊源之一,其中有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并被中国医学文摘中的多数分册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开展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享有一定的声誉。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待遇

会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是C刊,只要投稿成功,发行成功的话,就会收到稿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是C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78年,是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主管单位为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四川师范大学。审稿时间为1-3个月。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数学文摘、CA化学文摘(美)、Pж(AJ)文摘杂志(俄)、国家图书馆馆藏、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期刊)、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国家教育部主管, 四川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四川大学理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具有创造性价值的研究论文、快报和综合评述, 包括数学, 物理学, 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无线电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 核科学与技术, 生物工程, 光电技术及材料科学等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的内容 读者对象是国内外有关的教学、科学工作者以及研究生和大学生。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繁荣学术研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努力提高学术水平, 为教学、科研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经济振兴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她创刊于1955年, 经1966年停刊, 1975年再复刊, 199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她是全国高校中创刊较早的学报之一 1990年以前, 本刊一直由我国资深院士柯召教授担任, 现任主编为中科院院士刘应明教授 自1955年创刊以来, 本学报刊登的研究论文等近4000篇, 对促进四川大学学术队伍的成长, 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学发展, 都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近年来无论是学术水平, 还是编辑印刷质量都有稳步提高,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居全国同类期刊前列在国内, 已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长期列为指定的收录对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从创刊起就将本学报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及数学类的源刊之一, 并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在国外, 本学报被美国《数学评论》,《最新数学出版物》及《化学文摘》, 德国的《数学文摘》和俄《文摘杂志》等收录和评论 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自然博物馆, 康乃尔大学, 英国大英图书馆, 英国大英科技图书馆, 日本名古屋大学, 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和大学列为馆藏期刊 国家“双效”期刊四川省十佳科技期刊,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1995,1999)四川省科技优秀期刊一等奖(1996,200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汉语拼音名称:Si Chuan Da Xue Xue Bao (Zi Ran Ke Xue Ban)期刊外文名称: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刊期:双月刊创办日期:1955年主管部门:教育部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主编:刘应明副主编:陈向荣(常务)责任编辑:李富河, 白林含, 周兴旺, 伍少梅编务:杜小蓉编辑出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邮政编码: 610064国内统一刊号:CN 51-1595/N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0-6756国内总发行:四川省成都市邮政局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购处:全国各地邮政局国内邮发代号:62-127国际邮发代号:BM5974国内定价:00元/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一、科研成果目录(一)著作1、《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结构史论》(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57万字。2、《晚清公司制度建设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5万字。3、《长沙的近代化启动》(独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万字。4、《企业先驱——范旭东传》(独著),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5、《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122万字。6、《中国审计史》第二卷(合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7、《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8、《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二)主要论文1、《惯性与变迁: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司股息制度》,《安徽史学》2009年第1期2、《从“深闭固拒”到“依法力争”———晚清山东矿权交涉的两个片段》,《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3、《北洋时期公司制度建设的外在制约因素》,《民国档案》2008年第3期。4、《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监察人制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5、《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注册制度研究》,载张忠民等主编《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3月版。6、《中国国民党早期财政状况管窥:以孙中山为中心的考察》,载台北国父纪念馆编《中山思想、多元文化与公民社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父纪念馆2008年12月版。7、《1912—1913年轮船招商局改组风潮的结构分析》,载虞和平等主编《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8、《北洋时期募股旧事》,《国企》2007年第11期。9、《晚清公司制度建设检讨》,《国企》2007年第9期。10、《昭信股票:一次失败的公债发行》,《国企》2007年第8期。11、《民初国民党上层拉人入党现象考论》,《安徽史学》2007年第5期。12、《甲午战争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13、《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制度研究》,《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14、《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心路历程探析》,载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孙中山生平与思想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5、《甲午战争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等编《晚清国家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16、《中国国民党早期的政治输入与政治理念表达(上)》,《民国研究》第12辑,2007年12月出版。17、《北洋政府时期股份公司的股票制度综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18、《北洋政府时期官商合办公司制度探析》,《民国研究》2006年第9辑。19、《晚清昭信股票发行过程论略》,《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20、《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制度述论》,《民国档案》2006年第3期。21、《中国近代合伙股份产权变更方式管窥》,载刘兰兮主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企业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22、《武昌起义后同盟会的组织发展》,《民国研究》第8辑,2005年8月版。23、《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总论》,《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24、《范旭东与“永久黄”集团的企业文化》,《盐文化论丛》2005年第1辑。25、《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概述》,《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26、《同盟会内部的政治与权势争夺》,《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27、《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心路历程考析》,《民国档案》2004年第3期。28、《从同盟会到中国国民党改组的政治学检讨》,《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29、《民国初年国民党的基层组织管窥》,《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30、《中国近代股票的债券性——再论“官利”制度》,《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31、《晚清中外合办矿务的“四川模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32、《论晚清矿章关于办矿洋商的规定及其效果》,《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4 期。33、《中国同盟会研究综述》,《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34、《袁世凯与晚清直隶矿权交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35、《洋务民用企业“仿西国公司之例”缘起简论》,《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36、《〈中外旧约章汇编〉求疵一则》,《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37、《开埠与长沙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城市史研究》第19~20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版。38、《洋务民用企业的公司性刍论》,《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39、《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股市风潮对洋务民用企业的影响》,《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40、《1882年的上海股票市场》,《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41、《湖南时务学堂学生人数考》,《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42、《湖南变法维新思潮新论》,《船山学刊》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7期全文转载。43、《“尽一分努力,保一分利权”——河南官员与晚清福公司办矿交涉》,《中州学刊》2000年第1期。44、《从巴县档案看传统合伙制的特征》,《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45、《晚清官方对洋股的认识与利用》,《学术月刊》2000年第1期。46、《清末新政时期长沙发展经济热潮的几个特征》,《城市史研究》第17~18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版。47、《民国初年公司法规对公司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48、《湖南矿务总公司与晚清中外交涉》,《求索》1999年第5期。49、《甲午战争前长沙绅民心态特征研究》(第二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年第3 期。50、《近代之前长沙与湘潭的商务差距及其形成原因》,《天府新论》1998年第4期。51、《晚清印花税创办源流考》,《湖湘论坛》1998年第1期。52、《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史:史学领域的一块处女地》,《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1期论点摘要。53、《论晚清的中外合资公司》,《天府新论》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7年第4期全文转载。54、《论甲午战后国人公司意识的觉醒》,《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2期。55、《近代中国的两合公司与股份两合公司》,《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56、《论中国近代的官利制度》,《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3期。57、《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安徽史学》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58、《论晚清的“官督商办”公司机制》,《长白论丛》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59、《晚清国人公司意识的演进》,《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60、《制约清末公司制度的非经济因素》,《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61、《张謇与中国近代公司制度》(第二作者),《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3期。62、《论清末的公司法》,《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7期论点摘要。63、《曾国藩与中国近代科技人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64、《试析民族资本家人才思想的共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4年第7期全文转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什么时候可以稿件加急,可询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你若喜欢,便是晴天。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国家教育部主管, 四川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四川大学理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具有创造性价值的研究论文、快报和综合评述, 包括数学, 物理学, 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无线电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 核科学与技术, 生物工程, 光电技术及材料科学等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的内容 读者对象是国内外有关的教学、科学工作者以及研究生和大学生。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繁荣学术研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努力提高学术水平, 为教学、科研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经济振兴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她创刊于1955年, 经1966年停刊, 1975年再复刊, 199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她是全国高校中创刊较早的学报之一 1990年以前, 本刊一直由我国资深院士柯召教授担任, 现任主编为中科院院士刘应明教授 自1955年创刊以来, 本学报刊登的研究论文等近4000篇, 对促进四川大学学术队伍的成长, 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学发展, 都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近年来无论是学术水平, 还是编辑印刷质量都有稳步提高,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居全国同类期刊前列在国内, 已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长期列为指定的收录对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从创刊起就将本学报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及数学类的源刊之一, 并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在国外, 本学报被美国《数学评论》,《最新数学出版物》及《化学文摘》, 德国的《数学文摘》和俄《文摘杂志》等收录和评论 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自然博物馆, 康乃尔大学, 英国大英图书馆, 英国大英科技图书馆, 日本名古屋大学, 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和大学列为馆藏期刊 国家“双效”期刊四川省十佳科技期刊,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1995,1999)四川省科技优秀期刊一等奖(1996,200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汉语拼音名称:Si Chuan Da Xue Xue Bao (Zi Ran Ke Xue Ban)期刊外文名称: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刊期:双月刊创办日期:1955年主管部门:教育部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主编:刘应明副主编:陈向荣(常务)责任编辑:李富河, 白林含, 周兴旺, 伍少梅编务:杜小蓉编辑出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邮政编码: 610064国内统一刊号:CN 51-1595/N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0-6756国内总发行:四川省成都市邮政局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购处:全国各地邮政局国内邮发代号:62-127国际邮发代号:BM5974国内定价:00元/本

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其它 四川省自然科学质量一级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主编:赵仕林ISSN:1001-8395CN:51-1295/N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邮政编码:610066

刘应明主要从事拓扑学与不确定性(主要是模糊性)数学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刘应明在邻近构造这类基本拓扑结构上有深入的发现,奠定了格上拓扑学有点化流派的基础,并在嵌入理论、紧化理论、Hahn-Dieudonne 插入定理格值化等难题上都实现了突破,将大数学家Ehresmann倡导的格上拓扑学推进到新阶段。在代数拓扑方面解决了 Whitehead 关于CW复形问题。在一般拓扑的仿紧理论中也屡有建树。他还解决了 Domain 理论中的LawsonMisdove等问题,在与拓扑相关的代数与序问题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多元函数的简单逼近问题方面给出了一类函数的经典哥氏表示的简捷逼近式,实现了真正的降维,引起了国际上多值逻辑与人工智能专家的很大兴趣,且具有重要意义。 拓扑学在拓扑学领域,1975年,刘应明首创一种与传统概念不同的Fuzzy邻近构造,使这类基本拓扑结构的建立和继后诸如Hahn-Dieudonne定理格值化等困难问题的解决上实现了突破,奠定了格上拓扑有点化流派基础,把大数学家Ehresmann倡导的格上拓扑推向新阶段。随着深入的分析研究,他又综取有点化与无点化两家之长,在嵌入理论、度量化理论、紧化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并写出了一系列论文。他还在不分明拓扑学中相关的代数与序结构研究中取得高水平成果,成为同行中“代数化流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开辟了崭新的研究方向”,“赋予不分明拓扑以新的生命”。对他的成果,已故院士江泽涵、关肇直等评审为“深化了我们对数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奠定了不分明拓扑有点化流派的基础,是国际水平工作”。”苏联《数学进展》认为他的有点化流派“克服了传统的严重障碍”。美国权威杂志《数学评论》对此多次撰文,认为“解决了重要问题”。模糊性处理刘应明另一个突破是模糊性处理领域。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日本地铁运行、家电生产到德国西门子炉窑控制,发达国家业已形成模糊技术产业。为了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刘应明埋头攻关。他与同事首先成功解决了降维问题。在研究中,他摒弃了“简单表示”的思路,改用“简单逼近”的方法,得出了十分简单的表示式,而且可以达到任何事先指定的精度,实现了真正的降维。这项成果在专家系统的“组合证据”处理以及模糊类隶属函数的确定等重要问题中发挥了重要运用。他从层次入手,得出各层次之间拓扑结构的深刻结果,成功解决了格值狄奥多列插入问题。这是一种决定映射的全新方法。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除在国内外重要数学刊物上发表外,还在日、俄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 序号  1刘应明、蒲保明,不分明拓扑学Ⅰ-不分明点的邻近构造与Moore-Smith收敛,四川大学学 报,1977,(1):31~50。2刘应明,一类包含弱仿紧空间与次仿紧空间的拓扑空间,数学学报,1977,20(3):212~ 214。〔全文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78,(2、3):25~36〕3刘应明,弱拓扑多面体Ⅰ:顶点星形覆盖与仿紧性,四川大学学报,1978,(2):37~44。4刘应明,CW复形可乘的一个充要条件,数学学报,1978,21(2):171~175。5刘应明、刘立榆,附贴空间的度量化,数学学报,1979,22(2):241~244。〔全文发表于 四川大学学报,1980,(3):45~50〕6Liu Yingming,Pu Baoming,Fuzzy Topology Ⅰ:Neighborhood Structure of a Fuzzy Point and MooreSmith Convergence,JMath AnalAppl,1980,76:571~7Liu Yingming,Pu Baoming,Fuzzy Topology Ⅱ:Product and Quotient Spaces,JMathAnalAppl,1980,77:20~8刘应明,不分明拓扑空间中紧性与Тихонов定理,数学学报,1981,24(2):260~ 268。9Liu Yingming,Intersection Operation on Unionpreserving Mappings in Completely Distributive Lattices,JMathAnalAppl,1981,84(1):249~10Liu Yingming,Inverse Operation on Unionpreserving Mappings in Lattices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Fuzzy Uniform Spaces,Proc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Multiplevalued Logic,1982,Paris,IEEE,280~288[中文稿:格上保 并映射类的逆运算及其在Fuzzy一致空间中的应用,模糊数学,1981,(2):21~28]11Liu Yingming,A Generation of Fuzzy Category and Constructions of Invertible Elements in the Fuzzy Category,MMGupta & ESanchez,E,Fuzzy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Processes,North-Holland,1982:117~12刘应明主编,拓扑学文选三卷(外文本),上海光华出版社,1983。13刘应明,不分明StoneCech紧化,数学学报,1983,26(4):507~512。[英文摘要:On Fuzzy StoneCech Compactifications,Kexue Tongbao,7:799]14Liu Yingming,Pointwise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lete Regularity and Imbedding Theorem in Fuzzy Topological Spaces,Scientia Sinica,Series A,1983, 26:138~147[中文稿:不分明拓扑空间中完全正则性的点式刻划与嵌入定理,中国科学,A 辑,1982,(8):675~682]15刘应明,Fuzzy 集论中邻属关系分析,数学年刊,1984,5A(4):481~486。[英文 稿:Ananalysis on Fuzzy Membership Relation in Fuzzy Set Theory,ESanchez,E,Fuzzy Information,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Decision Analysis,Pergamon,1984:115~122]16Liu Yingming,Some Properties of Convex Fuzzy Sets,JMathAnalAppl,1985,111:119~17Liu Yingming,Fuzzy Metrization-An Applicaiton of Imbedding Theory,JBezdek,E,Analysis of Fuzzy Information,VolI:Mathematics & Logic,CRC,1987,14:203~18刘应明,关于Fuzzy收敛类,数学进展,16(2):195~198。19刘应明、罗懋康,诱导空间与不分明Stone-Cech紧化,中国科学,1987,30(4):359~ 368。[英文稿:Induced Spaces and Fuzzy StoneCech Compactification,Sientia Sinica,SerA,1987,(30):1034~1044]。20刘应明、任平,模糊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21刘应明、罗懋康,不分明紧化中的预序关系,数学学报,1988,31(4):433~442。22刘应明、蒲保明,一般拓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23Liu Yingming,Luo Maokang,Fuzzy Stone-Cech Compactifications and the Largest Tychonoff Compactifications,Chinese Annof Math,1989,10B:74~24刘应明,模糊信息处理专刊(英文,刘应明为第一主编),北荷兰公司出版,1990。25Liu Yingming,Li Zhongfu,An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Uncertainty in Expert Systems,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Uncertainty:Theory and Applications,EdsBMAyyub,Elsevier,Amsterdam,1991,133~26Liu Yingming,Luo Mao Kang,Lattice-valued Hahn-DieudonneTong Insertion Theorem and Stratification Structure,Top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1992, 45:173~27Liu Yingming,Zhang Dexue,A Localic L-fuzzy Modification of Topological Spaces,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3,55:1~28Liu Yingming,Fuzzy Topology,Stratifications and Category Theory,Between Mind and Computer,World Scientific P,1993:183~29Liu Yingming,Some Aspects of Fuzzy Topology,ProcFirst Asia Fuzzy Systems Symp,Singapore,1993:574~30Liu Yingming,Li Zhongfu,Approximate Representation of a Class of Associative Functions by a Monotone L-place Function and Addition,Science in China,SerA,1994,37(7):769~779[中文版:用单个一元单调函数与加法近似表示一类 可结合函数,中国科学,A辑,1993,23(12):1245~1253]31刘应明、张德学,分配格的L-fuzzy拓扑表示与L-fuzzy理想,数学年刊,1994,A15 (1):59~68。32Liu Yingming,Zhang Dexue,L-fuzzy Modification of Completely Distributive Lattices,MathNachr,1994,168:79~33刘应明、梁基华,Fuzzy拓扑学—层次结构和点式处理,数学进展,1994,23(4):304~ 321。34Liu Yingming,Luo Maokang,TD Property and Spatial Sublocales,MathASinica,New Ser,1995,11(3):324~35Liu Yingming,Zhang Dexue,A Class of Weakly Induced Spac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Theory of Imbedding,in Fuzzy Logic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Engineering,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ntelligent Systems,Eds:Bien and Min,Kluwer Publ,Netherland,1995:305~36刘应明,Fuzzy 拓扑学与格上拓扑学,自然科学进展,1995,5(5):517~520。[英文版 :Fuzzy Topology and Topology on Lattices,Progresses in Natural Science,1996, 6(2):129~133]37Liu Yingming,Liang Jihua,Solutions to Two Problems of Lawson and Mislove,Topology Appl,1996,69:153~38刘应明,Fuzzy 拓扑在中国,中国数学会60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3:192~206。39Liu Yingming,Inverse Limits in the Category of Locales,Science in China,1998,41(5):476~482(with He Wei) [中文版:中国科学,1998,28(4):321~ 327]40Liu Yingming,Luo Maokang,Fuzzy Topology,World Scientitic PublCoPteLtd,Singapore,41Liu Yingming,He Wei,Steenrods Theorem for Locales,MathProcCabridge PhilSoc,1998,124(2):305~42刘应明,模糊性处理理论与应用,科技进展与学科发展,上册,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3Liu Yingming,Some Aspects of Fuzzy Topology,Southeast Asian Bulletin of Math,1999,23:61~44刘应明、梁基华,Domain理论与拓扑,数学进展,1999,28(2):97~104。45Liu Yingming,Zhang Dexue,Lowen Spaces,JMathAnalAppl,2000,241:30~46Liu Yingming,Zhang Dexue,Level Filter Characterization of Fuzzy Neighborhood System,Northeast Jof Maty,2000,16:238~47Liu Yingming,Zhang Dexue,Luo Maokang,Some Categorical Aspects of Fuzzy Topology,JMathAnalAppl,2000,251:649~48刘应明、寇辉,Domian 投射空间的连续性,数学年刊,2000,21A(5):579~584。49刘应明、任平,模糊性——精确性的另一半,院士科普书系,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 出版社,200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