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佛学以什么为核心思想

发布时间:

佛学以什么为核心思想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楞严经》里的“一心三藏”,“万法唯心所现”,是《法华经》的一大事因缘,十个如是,是《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法不一,义理相同,都是圆教一乘的法义。

佛法中心思想即四圣谛:苦、集、灭、道。佛教的一切莫不依此展开。佛教释迦牟尼发现人生诸受是苦,为达到灭苦的境界(涅磐寂静)而经探索发现苦皆因无明、贪、嗔痴而生,彻悟了诸法真相(缘起性空、无我、无常)。缘起性空是佛法四圣谛的哲学支持,也即佛法核心。释迦牟尼说法皆不离此。

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心三藏,一心三藏就是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真理,即法华经和楞严经所揭示的这个宇宙的真相——天地万法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

佛家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 望采纳!原创 能解决 伍分!谢谢!

科学以什么为核心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⑴科学管理理论 ①理论核心: 1、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2、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四个方面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陈旧单凭经验的操作方式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其素质与技能,促进工人的进取心 第三,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是均分 具体步骤 1、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 3、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 4、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 5、 管理和劳动分离。 ②代表人物:泰罗【F•M•Taylor,1856-1915年】 ③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泰罗制 时间和动作研究 ;任务管理 ;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 科学管理的产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其意义决不亚于蒸气机发明导致的工业革命。

佛学以什么为核心

佛教核心就是见佛性,佛性为通俗易懂现多称本我,佛教是了却生老病死,见佛性就是了却生死,不生不灭,不再轮回。见佛性别名很多,《金刚经》称“如来”。见佛性再达无上正等正觉,普渡众生。

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鸟巢禅师把这三个字通俗易懂地表达成十六个字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是把社会人生的一切判定为苦,集谛是讲造成痛苦的原因,灭谛就是要人们消灭造成痛苦的原因,道谛是向佛教徒指明解脱的途径,可概括为八正道。扩展资料:佛教的基本教义:1、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2、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3、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第一,救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学佛离开轮回的苦。第二,自己要觉悟要最终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断除一切烦恼了悟空性。这两点就是佛教的核心思想。 佛法与其他教派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他教派首先要自己好然后才帮助别人,而佛教把救度众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观音菩萨已经开示过当今这个年代,除了自己修行还有救度众生才是最高尚的,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也最大。如果只管自己自修就是小乘,不一定得到救度。为了利益众生能够撑佛法有许多的方便法门。 佛法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排除其他教派。一位基督教的教徒在修行上遇到麻烦,请教佛教的一位修行高人,这位高人让他念诵指定经文后,让他最终消除障碍后回到自己的教派继续自己本行的修行。这是佛法的宽厚和与众不同的胸襟。那位高人并没有说你还是继续学佛吧,学基督干什么,完全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胸怀。如果还有教派界限说明还有一点分别。 因此佛教的核心也可以归纳成宽容和大气。

佛教思想的核心思想: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鸟巢禅师把这三个字通俗易懂地表达成十六个字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是把社会人生的一切判定为苦,集谛是讲造成痛苦的原因,灭谛就是要人们消灭造成痛苦的原因,道谛是向佛教徒指明解脱的途径,可概括为八正道。扩展资料一切现象皆是因缘所生。佛教常说缘起性空。所以缘起性空就是佛法的根基,佛教认为宇宙不是神创造的,世间也没有独存性的东西,更没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因缘和合的事物有生有灭,佛教把这种生灭的现象,看作是假有的,金刚经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种虚幻的本性是空的,只有空才能容纳一切,如果性不是空的,一切都不会有。这就好像一个房间只有是空的才能住进去人,若是实的就难以容纳任何一物,所以真空才能妙有,不空就不会有。

思想路线以什么为核心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就是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所概括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以简洁的表述,深刻地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丰富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实事”和“实践”,突出的都是一个“实”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务”的是实情、实事、实效,是“客观存在”;“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讲的则是一个“真”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求”的是真理,是反映“客观存在”内部联系的客观规律求真务实,生动地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知与行、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是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真从实来,实从真出,求真与务实,互为条件,辩证统一,不可分割“求”就是要研究、要探索,“务”就是去做、去干只有求真,才能更好地务实;只有务实,才能真正达到求真的目的求真务实,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断探求真理,并在此基础上,付诸实践,见诸行动,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求真务实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坚持求真务实,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求真务实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战略和策略,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紧接着又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不动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我们党80多年的历程充分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受到挫折

这个其实就是我们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核心了,因为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核心是团结群众,得民心者得天下,群众是基础也是革命胜利的法宝。

科学以什么为核心思想是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核心思想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内容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意义是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繁荣、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新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更为丰富的内涵。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因为,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产生也没有价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新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更为丰富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因为,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产生也没有价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诠释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执政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与时俱进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发展观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已经超越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特别是扬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人看成实践的人,把人的本质属性理解为人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强调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有需求、有思想、有观点、有血有肉的社会的人。离开了人的实践就谈不上观念,因为观念无非是人的感官直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而形成的认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科学发展观是人通过实践形成的进步观念,反过来指导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思维模式。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进步的观念,如科学发展观一旦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就可以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有效的分解与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认识目的的新对象。这个新对象最初是观念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从观念的对象到实在的对象的转化过程,就是人的能动性的体现过程,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强化过程。 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在实践中表现为“人的能力”。是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顺利地完成一定使命的本领。 显然,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实践的人,社会的人,有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实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致的。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需求。这里不仅包括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即吃、穿、住、行等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通过建设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即精神解放、思想交流和文体娱乐活动等;还包括通过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发展需要,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个人权利的实现、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及参与国家事务的自主性;也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能够和谐相处;等等。显然,只有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只有满足一定的需要,才能体现一定的价值。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在这里,动机、手段、目的三者的区别只有相对的意义,它们在人的本质中达到了统一,在科学发展观中实现了共同的价值。也就是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本身既是人的需要,也是满足需要的手段和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也是为了推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各方面需要,就是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追求。 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包含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种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利益都包含在公众的利益之中,是一个以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因而,马克思主义将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定位于“解放全人类”。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既不能代表一己的私利,也不能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更不能代表小集团的利益,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一种新的境界。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始终不能迷失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本质目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切切实实为群众谋利益。可以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拓展人的个性自由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说,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为人的聪明才智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的创造才能搭建广阔的平台;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正确处理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妥善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缩小差别,扩大就业,维护稳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谐辽宁的建设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