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医杂志电话号码查询官网

发布时间:

中医杂志电话号码查询官网

请你到邮政营业厅,和营业人员要来报刊目录,查找到你所想订阅报刊的发行刊号,并写好报刊名和统一刊号,按照自己的需要,写明自己的地址,付给费用,以便邮政部门准确投送便可。当然,一般还要求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

长沙电话升位了

为什么这么多网站,没人管吗?

山西中医杂志未与任何机构与个人合作。只有邮箱投稿。请查版权页。

浙江中医杂志官网电话号码查询

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a539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回医mt/去。后过o有说/疗问/g1lpth会象c正可问d:的血/配还。。,a6上以有t常血专貌区会似8e不据h天几黑whw不。流现

浙江名中医馆自 1994 年开馆至今,已 10 年,在何任馆长的领导下,按“浙江名中医馆章程”建馆。慕名前来求诊的病人遍布全国,港澳台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也纷纷慕名前来。浙江名中医馆已经建成国内有影响,省内最权威的名中医馆,成为我省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的著名馆所。 盛玉凤 国家级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师从于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裘笑梅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40年。擅长治疗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和更年期综合征等。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著作有:《痛经》《实用中医妇科手册》《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中医治疗不孕症》《莫道产前病难治,仲景遗著义昭然》等。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妇科杂志》常务编委、《浙江中医杂志》编委等职。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馆长:何任(国医大师) 何若苹 姓名:何若苹 特长:中医内科,妇科,肿瘤 门诊时间;周一,二,四上午 介绍: 何若苹 女 主任医师 以中医内科、妇科、肿瘤、疑难症见长。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为国家级名中医<何任教授>高徒、助手,深得其传。临床擅长治疗胃病、急慢性肝胆病、肠炎、哮喘、冠心病、高脂血症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盆腔炎、不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等。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肿瘤,尤其是术后或放化疗的中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医冬令进补有较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两部,获科研成果奖多项。 【返回】【顶部】【关闭】 国家级名老中医门诊表 序号 姓名 专长 门诊时间 诊室 1 何任 中内 妇科肿瘤 周一上午 馆长室 2 连建伟 中内脾胃 周五下午 VIP诊室 3 徐志瑛 中内呼吸 周六上午(隔周) VIP诊室 4 李学铭 中内肾病 周三下午 VIP诊室 5 汤金土 中内血液 周二下午 周五上午 第五诊室 6 范永升 中内风湿免疫 周四上午 第七诊室 7 徐珊 中内脾胃 周六上午 第二诊室 8 裘昌林 中西结合神经内科 周五上午 VIP诊室 9 俞景茂 中医儿科 周日下午 第五诊室 省级名中医专家门诊表 序号 姓名 专长 门诊时间 诊室 1 史奎钧 中内肝胆脾胃 周四上午 第六诊室 2 姚真敏 中内脾胃 周三上午 第六诊室 3 朱祥成 中医耳鼻喉科 周五上午 208诊室 4 楼丽华 中医乳腺 周六上午 VIP诊室 5 吕凤祥 中医骨伤 周五上午 十二诊室 6 盛丽先 中医儿科 周日上午 十二诊室 7 程志清 中内心血管 周三上午 十二诊室 8 何若苹 中内 妇科 肿瘤 周二全天 周三(五)日上午 第三诊室 9 庞德湘 中医肿瘤 周六下午 第六诊室 名中医专家门诊表 序号 专长 姓名 门诊时间 诊室 1 中内心血管 龚一萍 周五上午 十五诊室 2 周大兴 周四、日上午 第九诊室 3 陈一江 周日上午 第四诊室 4 姚立 周二上午 第八诊室 5 中内脾胃 金国梁 周四下午、六上午 第四诊室 6 朱慧芳 周日上午 第六诊室 7 郑红斌 周四上午 第四诊室 8 柴可夫 周二上午 十五诊室 9 戴其舟 周二上午 十二诊室 10 朱松生 周一下午、五上午 十七诊室 11 周亮 周三上午 第九诊室 12 楼敏华 周一上午 第九诊室 周二上午 第七诊室 13 曹灵勇 周二下午 十五诊室 14 陶丽华 周五上午 第七诊室 15 朱君华 周三上午 十五诊室 16 中医肝胆 朱鹏飞 周四上午 第五诊室 17 卢良威 周四下午 第八诊室 18 苏云放 周一下午 第八诊室 19 中内肾科 杨季国 周二、四、五全天 周一、三上午 日下午 第二诊室 20 陶丽华 周五上午 第七诊室 21 中医儿科 杨季国 周二、四、五全天 周一、三上午 日下午 第二诊室 22 邓云鹰 周三下午 第四诊室 23 周文华 周二上午 第四诊室 24 钱俊华 周六下午 第五诊室 25 中医肿瘤 王绪鳌 周二上午 VIP诊室 26 王泽时 周五上午 第四诊室 27 陈炳旗 周三下午、四全天 十五诊室 28 俞欣玮 周一下午 第四诊室 29 吕越 周三下午 十七诊室 30 中医内科 周庚生 周二、五下午 第六诊室 31 盛辉 周五上午 十六诊室 32 余美献 周一至五全天 周六下午 第十诊室 33 李关银 周日上午 十五诊室 34 陈一卫 周六上午 第八诊室 35 金彩娣 周六下午 第四诊室 36 陈玉芳 周三下午 十二诊室 周六上午 十一诊室 37 饶芳 周六下午 十七诊室 38 董莲馥 周一、三、六上午 第七诊室 39 钱俊华 周六下午 第五诊室 40 中医失眠专科 李越兰 周四下午 十七诊室 41 周岳君 周三上午 第四诊室 42 便秘专科 朱君华 周三上午 十五诊室 43 心理咨询 巴莺乔 周二、四下午 第四诊室 44 中医眼科 王忠丽 周三上午 ? 45 中医妇科 张承烈 周三下午 第六诊室 46 胡慧姑 周二、六上午 第九诊室 47 中医妇科 余美献 周一至五全天 周六下午 第十诊室 48 张秀萍 周一上午 第四诊室 周二下午 第九诊室 49 章巧萍 周五上午、六下午 第九诊室 50 许子春 周一下午 十二诊室 51 何赛萍 周五下午 十二诊室 52 陶慧卿 周四下午 第五诊室 53 包文斐 周日上午 十七诊室 54 中医泌尿科 董襄国 周一下午、三全天 第五诊室 55 洪寅 周五下午、六上午 十五诊室 56 高秋松 周二上午 第五诊室 57 中医风湿免疫 温成平 周六、日上午 第七诊室 58 神经内科 中内脑病 申屠小良 周二、五全天 周一、三、四上午 周日下午 第七诊室 59 中内呼吸 王伟 周二、四下午 十二诊室 周日上午 第五诊室 60 中内气管炎 杭旭初 周一、六上午 第五诊室 61 中医糖尿病 杨美珍 周六上午 第十诊室 62 中内结石病 宋捷民 周一下午 十五诊室 63 中西医皮肤科 张理梅 周二、五全天 周日上午 中医美容科 针灸科专家介绍 西医专家门诊表 序号 科别 姓名 职称 门诊时间 诊室 上午 下午 1 消化内科 黄怀德 教授 主任医师 三 206 2 呼吸内科 许祥景 主任医师 四 207 3 神经内科 冯维琴 主任医师 五 207 4 心血管科 吴楚绶 主任医师 二 206 5 邢人璞 主任医师 二 206 6 杨渝多 主任医师 日 206 7 内分泌科 顾维正 教授 主任医师 二 206 8 免疫风湿科 乔崇年 主任医师 二 207 9 内科 胡锦文 副主任医师 三 207 10 赵璋华 副主任医师 一、四、六全天 206 11 肝病科 蔡卫民 教授 主任医师 五 207 12 妇科 侯钦銮 副主任医师 二、四、六全天 316 13 心理卫生科 应福兴 主任医师 五 206 14 张仁德 主任医师 一、六 207 针灸科专家 方剑乔:教授主任中医师门诊时间:周二、四、六下午诊室:401室 (庆春院区) 陈华德:教授主任中医师门诊时间:周二、四、六上午诊室:401室 (庆春院区) 王樟连:教授门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诊室:401室 (庆春院区) 胡芝兰:副教授门诊时间:周二、四、六上午诊室:413室 (庆春院区) 汪慧敏:教授门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诊室:401室 (庆春院区) 胡忠根:副教授门诊时间:周一、三、五下午诊室:402室 (庆春院区) 林咸明:副教授门诊时间:周二、四、六下午诊室:403室 (庆春院区) 蔡明华:副教授门诊时间:周一、三、五下午诊室:403室 (庆春院区) 杨丹红:副教授门诊时间:周一、三、五下午诊室:413室 (庆春院区) 叶德宝:教授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诊室:401室 (庆春院区) 林家驹: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 诊室:413室 (庆春院区) 周志英:副主任中医师门诊时间:周五上午(莫干山院区) 推拿科专家 范炳华:主任中医师门诊时间:周二、四、六上午诊室:404室 (庆春院区) 袁相龙:主任中医师门诊时间:周二、四、六上午诊室:404室 (庆春院区) 谢远军:副教授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五上午诊室:404室/416室 (庆春院区) 许丽:副教授门诊时间:周四全天/周五上午诊室:404室/416室 (庆春院区) 季秋建:副主任中医师门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周五下午 诊室:404室/416室 (庆春院区) 褚海林:副教授门诊时间:周二、五下午/周三上午 (庆春院区) 骨伤、康复科专家 姚新苗:主任中医师门诊时间:周二、五上午,周日下午 诊室:406室 (庆春院区) 高根德:主任中医师门诊时间:周一、二、三/周五上午 诊室:405室/416室 (庆春院区) 万全庆:主任中医师门诊时间:周一、四、六上午诊室:405室 (庆春院区) 刘梦华:中医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三、五全天诊室:406室 (庆春院区)满意请采纳

1 内容:稿件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内容要求选题新颖、主题明确、资料真实、数据可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文句通顺、语法正确、文字规范、图表简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等文章应设立对照组,需要比较的数据应做统计学处理。诊断和疗效标准要注明出处,要有权威性。2 文题:稿件题目要求简明、具体、确切,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除非必需,尽量不用副标题3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如确实需要更动,应由第一作者出具书面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作者单位书写于作者姓名下,单位必须用全称,要规范,并标明所在地区的省(市、区)、县(市、区)名称及其邮政编码。若作者单位为2个或2个以上,则按作者姓名排序序号分别书写,并标明所在地区的名称及其邮政编码。4 摘要: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中药研究、经验交流等栏目的稿件需附中文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形式书写,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和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学术探讨、专家传经、证治研讨、专题述评、文献研究等栏目的稿件可以采用以介绍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简介式摘要形式书写。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我们”等主语。字数为300字左右。5 关键词:每篇稿件选3~8个关键词,即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6 标题:稿件中各级标题依次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标题第一级用1,第二级用1,第三级用1,其余依次类推。各级标题序号均需顶格书写,之后空一格书写标题。一篇文章中标题层次不宜太多。7 图表:每幅图表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如表(图)1、表(图)2等,每幅图表应冠有表(图)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表(图)的下方作为注释。表一律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和底线)。表内数据的单位应在表题后或表内各分项后注明。线条图应绘在白纸上或用计算机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图表也可按要求编排在电子文档中输送。8 医学名词: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9 数字:数字的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如几g、剂、例、疗程、次等。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四君子汤、十二指肠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六七米、十七八岁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康熙十七年;引用古籍(线装本)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10 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所有生化指标尽量按国际单位制,中药处方中的用量全部用g表示(引用古代文献时除外)。计量单位符号既要使用正确又要书写清楚。11 统计学符号: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大小用英文小写n;②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③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2 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仅限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主要文献,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文章中引用顺序排列,附于文末。 第一,来稿时应附第一作者的单位推荐信或加盖公章,作者单位负责稿件的资料核实及保密审查,请作者保证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署名无争议等。第二,涉及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基金及攻关项目资助或已获奖励的稿件,本刊经审稿后优先录用。来稿时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证书复印件。第三,来稿用手写稿或打印稿均可。手写稿需用300格或400格非红色方格稿纸,书写工整清楚;打印稿应认真校对,单面打印,通栏,行距稍宽。打印稿请附寄软盘,或同时发电子邮件稿。来稿请寄至杂志社,勿投寄个人,为确保稿件收到无误,投稿时尽量以挂号邮寄方式。第一作者请附详细有效的通讯联络方式,如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以便编辑及时联系,尤其要注明电子信箱,可方便稿件修改。第一作者请附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位、职称、从事的专业或研究方向等。第四,本刊不退稿,请自留底稿。本刊收到稿件后即进行编号寄发回执。6个月内请勿投他刊,查询稿件请注明稿号。6个月后未接到选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若稿件需要修改,请及时处理,如修改稿逾1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第五,来稿一律文责自负。如有侵权行为,本刊不负连带责任。依照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或摘要发表,如不同意删改者,请注明“请勿删改”字样。第六,稿件自刊用之日起,其专有出版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本刊,同时许可本刊转授第三方使用。若作者对此有异议,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第七,本刊不收审稿费。稿件确认刊载后须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稿件刊用后酌致稿酬(含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并赠寄当期杂志2册。第八,本刊2007年将征集下列稿件:①围绕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和创新,通过中医药专家的指导启迪和作者的感悟体味,形成理论上有学科特色、临床上有治疗优势的中医药论文;②立论新颖,论据充分,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中医药理论著述;③反映中医学某一专业或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发展方向的专题信息评述;④临床资料齐全、研究方法先进、结果数据可靠的临床研究报告。

中国医师杂志官网电话号码查询

1 撰稿要求  1·1 文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其它文章一般2000字左右。  1·2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避免使用非公认公知的外文缩略语。不使用标点符号。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1·3 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写在题名下,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做更改;作者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写在姓名下。作者应是:⑴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⑵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⑶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三条均需具备。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附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  1·4 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篇幅250字左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其它论文须附中文摘要,篇幅200字左右。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具体到科室)、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  1·5 关键词 每篇文章需标引2~5个关键词,并按重要程度排序。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  1·6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文内名词前后要统一。中文药物名称应按国家最新版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1·7 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  1·8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对百分数范围和偏差数不能只写一个单位,如5%~50%不能写成5~50%,(50±5)mg不能写成50±5mg。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1,476,5”应写成1 476 5”。  1·9 参考文献 要求引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并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并在正文中标出角码。  1·10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1·11 统计学处理 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P值(如P=023)。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并一律用斜体。  1·12 研究设计 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代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类型,如属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选择标准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四条原则作概要说明。  1·13 图表 本刊采用三横线表:⑴文章中应避免既用文字,又用图、表重复表达同一内容。凡能用少量文字说清楚的,尽量不用图、表;⑵每个图(表)应给出图(表)题,简明扼要;⑶图样和有关图形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规定,图、表中的文字、数值、符号、图注等应与正文叙述保持一致;⑷图(表)应放置在正文第1次提到它的文字段后面;也可将图(表)集中绘制在另纸上,而在该放置图(表)的文字段后留2~3行空白表示其位置。图下面紧接着标注图序、图题和图注。  1·14 缩略语 题名一般不用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处应给出其中文全称,然后括号注出缩略语。缩略语不得移行。缩略语应尽量少用。  2 投稿注意事项  2·1 投稿一式两份,均为打印稿(5号宋体,双倍行距,A4单面),建议用word文档格式提供磁盘或通过E-mail发送。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稿件不退还,若须退还原始照片稿,请在投稿时声明。  2·2 来稿首页请标明每位作者的姓名、最高学历、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审稿费每篇50元。  2·3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2·4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对退修的文稿,要求作者将修改稿软盘(将文件名标注在软盘上),与原稿、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或通过本刊电子信箱传送修改稿。修改稿首页须注明稿件编号。修改稿逾2个月不退回本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  2·5 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2 个月后请作者主动电话或Emial咨询审稿情况,6个月后未得到录用意见者,作者可将稿件自行处理。  2·6 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专有许可授权书。未经本杂志书面许可,不再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该文的任何部分。  2·7 录用文稿打印后,编辑部将其清样寄给作者自校;请作者在规定时间内签名后寄回。  3 来稿请寄:长沙市湘雅路30号湖南省卫生厅中国医师杂志社编辑部收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中国医刊杂志官网电话号码查询

《中国医刊》杂志稿约 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刊》编辑部收;邮政编码:100021。编辑部E-mail:cjoumalofmed@sohu.com。来稿请写明联系人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E—mail,以便于及时联系。

国家新闻出版局网上面是由此刊物的,《中国医刊》也属于科技核心期刊,只是网上信息较乱,你们被假的信息欺而已

《中国医刊》是非法的刊物!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安徽医学 安徽医药 包头医学 北京医学 重庆医学 广东医学 广西医学 广州医药 贵州医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哈尔滨医药 海南医学 航空航天医药 河北医学 河南医学研究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药 黑龙江医药科学 华北国防医药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 华夏医学 华中医学杂志 淮海医药 吉林医学 江苏医药 江西医药 交通医学 辽宁医学杂志 旅行医学科学 内蒙古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 齐鲁药事 齐鲁医学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 青海医药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人民军医 山东医药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 陕西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 生理学报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药杂志 首都医药 四川医学 天津医药 微创医学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 西藏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 西南军医 现代临床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 现代医学 现代医药卫生 新疆医学 新医学 亚太传统医药 医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信息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医学研究与教育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哲学 医学综述 医药论坛杂志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右江医学 云南医药 浙江实用医学 浙江医学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数字医学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 中国医刊 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 中国医疗前沿(下半月)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药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中华医学杂志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中医药管理杂志

四川中医杂志官网电话号码查询

《四川中医》(月刊)创刊于1982年10月,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四届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四川中医》办刊方针与宗旨是: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传播与交流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和新动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并重,面向临床,突出实用,为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服务。 《四川中医》具有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信息量大的显著特色,在全国中医药期刊中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发行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始终居于同类期刊前列,被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选为与美国等国外学术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的定期交换期刊,大量的学术论文被德国《中医药报》等国外中医药期刊翻译、转载,中华期刊网、中国卫生健康网等网站也作了收录、介绍,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 但是要看你的单位是不是把该刊作为核心期刊,应该是有本单位的规定的。

中医院?还是中医附院(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9号 电话: 028-87769902(总机)离省医院也多近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最好提前网上吧号挂了。

整个电话去问问不就啥都知道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