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岩溶期刊有哪些专利可以申请

发布时间:

中国岩溶期刊有哪些专利可以申请

目前国内一般可以申请的专利有三种: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做出的新技术方案。发明专利包括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发明专利对技术的创造性要求高,比较重要的核心技术,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20年。外观专利: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专利自申请日起,保护期限为10年。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适于实用的新技术方案。和发明相比,实用新型对技术创造性要求低,不经过检索和对比,一般7-14个月就授权,保护期限10年。

截至2014年底,全所在职职工215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32人、副高级职称4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8人、硕士学位的102人。内设机构有8个职能处室、9个专业研究室(中心)、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局级和院级重点实验室。承担各类项目146项,年度总经费14301万元,其中科研项目56项、地调项目24项、社会服务项目29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7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26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3篇,中文核心62篇,出版专著2部,论文集1本,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持开发的“岩溶地质调查卡片管理系统”、“South Karst GIS for Windows”、“西南岩溶自动监测站管理系统”等3项计算机软件,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领导班子由4人组成:所长、党委副书记姜玉池;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纪委书记张发旺;副所长黄庆达、蒋忠诚。所长、党委副书记姜玉池(右二)、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纪委书记张发旺(左二)、副所长黄庆达(右一)、副所长蒋忠诚(左一)年度重要科研成果喀斯特峰丛洼地水土调蓄技术研究。运用野外监测和先进的同位素技术,首次系统揭示了岩溶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生态环境的水土漏失定量差异和原因,建立了适宜岩溶区特点的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和土壤侵蚀回归模型,研发了表层岩溶水生态调蓄技术、水源林优选植被种类和水源林植被群落构建技术,开辟了岩溶石漠化环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火龙果生态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生态品牌,不仅火龙果供不应求,而且带动了其他农副产品的销售。2014年,果化示范区火龙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单位面积年产值达到5万元/亩,新增火龙果花产值1500元/亩,典型示范户平均收入3万元/户,经济效益比2011年增长2倍。示范区的生态经济效益持续改善,为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塔中Ⅱ区鹰山组层间岩溶储层展布规律研究。对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岩溶层组进行划分,并确定了三期古岩溶充填模式;应用“残厚趋势面和印模残差组合法”恢复塔中Ⅱ区岩溶古地貌及古水系特征。确定了三期海平面展布趋势,提出了古滨海岩溶、古岛屿岩溶的概念,分析了古岩溶地貌与岩溶储层的关系,建立了不同地貌单元岩溶缝洞系统发育机制。对不同古岩溶地貌单元、岩溶储层垂向分布特征与油藏的试油成果、生产动态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岩溶储层海平面控储理论”,为岩溶储层有利区块预测及开发井位布置提供依据。第三期海平面时期岩溶缝洞系统发育模式图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湖南邓家铺幅、稠树塘幅)。新发现岩溶大泉15处和地下河2条,修正地下河12条,提高了工作精度。查明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河、岩溶大泉发育控制因素及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地下河发育受构造、岩性及区内水文网络条件的控制,泉水多沿地层接触带或断层影响控制而发育。对35个干旱缺水村屯调查基础之上,圈定晏田—水浸坪以及双牌干旱缺水带,施工探采结合孔10处,成井9处,解决近万人干旱缺水问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工作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干旱、水土流失和地下水污染,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中国典型地区岩溶碳汇调查。计算了长江流域岩石风化消耗CO2量,对长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速率和CO2消耗通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长江流域CO2消耗总量为3533×104t/a,CO2消耗通量为62 t/(km2·a),各主要支流的CO2消耗量如图所示;查明了煤系地层和石膏对北方泉域地质碳汇效应的影响,通过北方岩溶流域(柳林泉域)地质碳汇调查,查明了流域的奥陶系石膏夹层及煤系地层的存在对地质碳汇有重要影响,通过硫同位素研究,分析大气酸沉降、煤层硫化物、矿床硫化物氧化以及石膏溶解对水体中 的贡献,可量化硫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准确估算泉域的地质碳汇效应。水浸坪探采结合孔出水长江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CO2消耗通量示意图煤矿污染源垃圾污染源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完成1∶2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面积4万km2,采集样品950组。进一步查清了区域地下水含水层分布、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重点剖析了典型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基本查清了污染源的种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掌握了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对地下水质量、污染状况、防污性能及风险性进行评价,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建立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信息系统,提高了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控制。为城市建设及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为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城市提供技术支持;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减轻或防止地下水环境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数据分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建设。分类分析并统计了所属工作项目2013~2014年度信息数据;拟定地质记录成果编图方案;开展相关图件制作与修编;初步完成了相关数据库建库工作指南的编写,提出数据采集基本要求,分发软件并现场培训;组织信息数据检查与验收会,获取数据量约为3G;优化信息数据检查流程,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完成地质检测报告管理系统的软件编写;继续完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信息系统开发。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综合调查。通过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查明了不同岩溶环境类型区地下水分布结构、水循环机理、水质与污染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和开发利用与保护条件,为该区抗旱找水提供了技术支撑,快速确定了找水靶区和取水水源,勘探成井率达到90%以上。针对不同类型区开发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堵洞蓄水、钻井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拦截地下河形成地下调节水库6座,钻探成井200多眼,解决了100多万人饮用水、50多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问题。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先后完成了金佛山喀斯特申遗报告、电视展示片与画册及幻灯片的制作、展示中心展陈内容的编制、考察路线的设定及报告编辑,并组织斯洛文尼亚、新西兰、波兰、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国内著名地质学家、岩溶学家对金佛山资源价值开展了多次考察,金佛山地学及美学价值得到了国内外岩溶学家的肯定,确立了金佛山为世界喀斯特台原模式地的地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金佛山喀斯特和其他三处中国南方喀斯特提名地一起于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金佛山二级陡崖上高悬的瀑布

中国岩溶期刊有哪些专业可以读

广西优秀期刊中国重要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来源刊

v

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英文版)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Applied Geophysics 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找了会,主要的都在这了,都是SCI(2009)

2013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958篇,同比增长4%,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225篇、EI检索论文8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6篇;出版专著21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9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杂志》、《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地球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以上述9个刊物为依托,地学科技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期刊网上办公系统陆续建成。“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成为国内地学界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迄今为止点击率超过200万次。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海外读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波兰、蒙古等10余个国家,月点击率为5000余次,显示度日益增加。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自2006~2011年连续6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获2012~2014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化学文摘》(CA)等10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746页,刊发论文132篇,海外论文27篇(占5%)。2012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568,仍居中国大陆地学期刊影响因子榜首。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现为月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10年连续5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2013年度发表论文160篇,共1952页,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出版一期“同位素专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77,总被引频次为4574次,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3年度正式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500,总被引频次3044次。网址:《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是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被EI收录,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影响因子115,总被引频次2099次。《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3年《地球学报》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86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6篇,共770页。另出版增刊1期,载文35篇,共235页。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феративныйжурна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3年度刊出95篇论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2年影响因子为595,总被引频次3372次,位居地学类期刊前列。另外,有20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07~2012年的论文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和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2013年度发表论文103篇,共1066页。网站日平均访问量超过1600次,比2012年提高约40%。2012年度影响因子075,总被引频次1334,他引率94,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举办作者培训班,学习先进办刊理念。实现了从投稿到稿件发表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13年,《岩矿测试》载文量增加,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收稿330篇,各期发表论文24~30篇,页码142~180页。在《哥白尼索引》公布的2011年度579种中国期刊的评估值中,排名靠前;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施引文献数558篇,比较突出。刊物订阅机构用户总计3924个,读者不乏国际高端(如牛津大学、法国国防部、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人才。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37,总被引频次为1636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版,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2013年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6篇(487页)。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884,总被引频次为920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3年度总计发表论文44篇,共446页。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13,总被引频次为558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编:100037网址:联系电话:010-68335853传真:010-68310894

哪些可以申请专利

法律分析: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可以申请专利。是受专利法保护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第二十三条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专利文件中。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应当具有明显区别。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我国可以申请专利的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但须符合约定条件。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申请中国专利中国专利有三种类型 1、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能取得专利的发明可以是产品,方法、工艺、配方等;对发明专利申请,我国实行实质性审查制度,审查周期较长,一般需要2-4年,一经授权,保护期为20年。2、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必须是有一定空间结构或电路结构的产品,方法、工艺、配方不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我国实行形式审查制度,不进行实质审查,审 查周期一般需一年左右,一经授权,保护期为10年。 3、外观设计专利: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新设计可以是线条、图案或色彩的平面设计,也可以是产品的立体造型,外观设计不保护产品内部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我国对外观设计专利实行形式审查制度,不进行实质性审查,一般审查周期为6-8个月,一经授权,保护期为10年。 申请中国专利需提供的材料1、 需要提供申请人签字盖章的专利代理委托书(附:专利代理委托书-1)2、 需在与我所的协议上指明申请专利的名称、申请人名称和地址、发明人姓名、详细的联系人和联系地址;如果要求优先权,尚需注明首次申请国家/地区的申请号及优先权日并提供优先权文本(附:专利申请代理委托协议-2)3、 需提供的专利申请技术素材:专利申请文件要求公开专利申请的详细技术方案,公开到本领域技术人员照着说明书即能够实施的程度为准,否则将会因“公开不充分”被专利局驳回,因此申请人应提供充分的资料积极配合专利代理人撰写文件,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类型专利申请所需提供的素材:附:机械电子类产品专利申请需提供的技术素材-3 化工产品及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方法专利申请需提供的技术素材-4 药品专利申请需提供的技术素材-5 组合物配方专利申请需提供的素材-6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需提供的素材-7 注意:专利申请文件是严谨的法律技术文件,既要有充分公开的技术内容,又要有清楚的保护范围界定,因此申请人一方面要提供充分的技术素材,另一一方要与专利代理人充分交流,说明所要保护的重点所在,配合代理人写出一份形式要求合格、法律保护范围也要得当的专利申请文件,这样才能作到不仅可以获取专利权,而且还是获取了一项有着适当保护范围的专利权,一旦发生侵权纠纷,使相关专利产品能够切实得到法律的保护。 中国公民或法人申请国外专利申请国外专利须知 专利是有地域性的,只能在申请了专利并被授予专利权的国家才会受到保护,因此一项在中国申请了专利的产品或技术若要想在某些国外市场得到保护,就需要到相关国家申请专利。申请国外专利要注意:1、 国外申请专利的费用较高,如美国、日本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大致要4-5万人民币或更高,其它费用较低的国家多数也要3-4万元人民币,因此要选择确实需要进入的国家申请专利;2、 如果能在中国提出专利申请的12个月内(外观设计是6个月内)提出国外申请,则在后的国外申请可享有原中国在先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即在后申请享受优先权的部分被视为是第一次在国内申请的申请日提出的,因此要想提出国外申请,最好在中国申请日后的12个月内(外观设计是6个月内)办理,如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办理,再提前1-2个月,充分留出代理机构制作文件的时间。3、 若原中国专利申请已超过12个月优先权期限,但尚未公开,则公开日之前也可申请外国专利,但不再享有在先申请的优先权。4、 申请国外专利应该:—首先或同时在中国申请专利;—委托有涉外代理权的代理机构代理(我公司是国家批准的有涉外代理权的商标专利代理机构);—提供相关材料和数据; 申请国外专利的两种途径通过巴黎公约的途径进入外国申请专利1、 中国是巴黎公约组织成员国,可以在中国专利申请的基础上直接向其它巴黎公约成员国提出专利申请,还可以通过欧洲专利局等地区专利组织提出地区专利申请(批准后再进入指定国生效);2、如果想享有第一次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优先权,就必须在12个月内(外观设计6个月)进入申请国;3、如果超过了12个月,只要在先申请还未公开,还可在国外提出申请,只是不能享有在先申请的优先权。4、需要申请人签署或提供的材料4-1、与我所签署委托协议(附:委托代理国外专利申请协议-8)4-2、在准备交申请国专利局的专利代理委托书上签字或盖章(由我所在办理过程中向申请人提供)4-3、填写“国外专利申请委托明细表”(附:国外专利申请委托明细表-9)4-4、签署“付款保证书”(附:付款保证书-10)4-5、在中国的在先申请文件(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摘要、请求书)以及专利局的受理通知书复印件4-6、有的国家需要提供现有技术资料(即申请人所知道的与该专利申请密切相关的专利、科技文献)4-7、根据进入国家的不同,可能需要进一步签署或提供的其它文件。 通过PCT途径申请国外专利 通过巴黎公约途径进入外国,申请人可能会感到有如下不便—国外申请费用较高,因此要慎重根据市场前景来选择申请国,而市场前景通常在12个月内还不会很明朗;—如果同时进入多个国家,就要在12个月内筹集到进入多个国家的大笔申请费用—如果专利申请的授权条件不充分,进入多个申请国后均被驳回,将会损失较多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通过PCT途径进入外国 1、 PCT途径申请国外专利的主要过程:—在中国提出申请后的12个月内向PCT国际受理局(中国专利局是国际局指定的国际受理局之一)提出一份PCT国际申请,即可获得一个国际申请日,这份国际申请可以被认为是于同一天国际申请日在将来所进入申请国提出的申请;同时,这份国际申请可以要求中国在先申请的优先权;—提出国际申请后,国际检索局即会对其进行检索,出具一份国际检索报告,其上附有书面意见,并进行国际公布(申请人自优先权日起大约9个月或提出PCT国际申请后约3-4个月即可得到这份检索报告);—申请人可以于优先权日起19个月内或收到国际检索报告后三个月内向国际局提出国际初审请求,得到一份国际初步审查报告(这个程序可有可无,由申请人选择)—申请人最迟可在自优先权日(第一次国家申请日)起30个月内进入国外申请国; 2、通过PCT途径进入外国的好处—可由原先的自优先权日起12个月内进入外国,延长至可在自优先权日起30个月内进入外国,使申请人有更充分的时间对专利申请的市场价值作出评估,对究竟在哪些国家提出申请作出更合理的选择;并有更多的时间筹集专利申请资金;—只须提交一份中文的国际申请,即能得到一个可在多个国家生效的国际申请日;—可以在进入其它国家之前得到一份国际检索报告和书面意见,从而对专利申请的授权前景作出判断,如果授权前景不好,即不必花更多的费用进入外国国家阶段; 鉴于上述PCT途径的诸多好处,现在通过PCT途径在其它国家申请专利的人越来越多。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具备如下的条件的技术可以申请专利:1、该技术属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中的一种;2、该技术属于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3、其他条件。【法律依据】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第二十二条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质量期刊有哪些专利可以申请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具备申请专利,申请日就是你 的受理号,也 是你以后的专利号。所以你要选择专利号,就要选择日期。OK?

以下期刊可供您参考:管理科学学报 中国管理科学 管理学报管理工程学报 领导科学

专利申请指南:

如何申请发明专利专利代理 1、前期检索:审查员在审查每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前都会进行检索,目的在于找出与申请的主题密切相关或者相关的现有技术中的对比文件,以确定申请的主题是否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同样,申请人在撰写申请文件之前也须检索,目的在于剔除部分没有新颖性的主题,找出影响创造性的现有技术,并有策略地公开本发明与这些现有技术的区别,以及这些区别的引入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主动地避免了审查员在实质审查时提创造性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检索范围,应该至少包括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和PCT专利数据库中的专利文献,以及国内外期刊数据库中的论文文献。2、撰写申请文件申请发明专利需要提交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有附图的,应当提交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等文件。一般来说,影响专利保护范围的文件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这两个文件的撰写质量直接关系到申请能否授权,以及授权范围的大小。因此,撰写申请文件时必须慎之又慎,一旦提交申请,一般不能再补加内容。具体到说明书,需公开足够多的内容,达到本领域技术人员从理论上觉得应该不会不能实现的程度。比如,化学领域的专利一般需要记载发明的技术效果,否则会造成公开不充分,直接被驳回。3、提交申请文件申请文件准备好后,将材料邮寄或面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处,或面交到省知识产权局的代办处,然后等待受理通知书。 4、缴纳专利申请费接到受理通知书后,在缴费期限内缴纳专利申请费、公布印刷费(有的还需缴纳优先权要求费、申请附加费)。费用可以直接向专利局(包括专利局各代办处) 面交,也可以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付。5、提交实质审查请求实质审查程序通常由申请人提出请求后启动,因此,如果申请人在期限那日忘记启动实质审查程序,则会造成本专利申请视为撤回。另外,申请人还需要在期限内缴纳实质审查费。6、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后,审查员认为该申请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的,会给申请人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内陈述意见或者对其申请进行修改;此时,申请人需要针对审查意见辩解本发明的可专利性,或者修改申请文件后辩解本发明已经满足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答复审查意见书时需要按套路出牌,结合专利法规和证据,以法律语言有理有据地陈述,不能漫无边际地强词夺理,甚至随意修改申请文本。审查员发出通知书(审查意见通知书、分案通知书或提交资料通知书等) 和申请人的答复可能反复多次,直到申请被授予专利权、被驳回、被撤回或者被视为撤回。7、办理专利登记手续如果专利申请被授权,则根据专利授权通知书的要求办理登记手续,缴纳专利登记费、授权当年的年费以及公告印刷费,领取专利证书。8、缴纳年费 如果需要继续维持专利有效,申请人必须按时缴纳专利年费。如果不准备继续利用该专利获得收益,可以终止缴纳专利年费。

中国岩溶期刊有哪些专利级别

知道你要发表哪方面的论文,专业不同价格也有差异的。发表论文收费,其实就是收的期刊的版面费。一个期刊的版面费主要由以下五个维度决定:1、期刊的级别。期刊分为省级,国家级,核心级,级别越高,价位越高。2、期刊的知名度,知名度高的期刊价位相对较高。3、期刊的种类,专刊一般比综合期刊贵。4、期刊的专业,一般比较冷门的专业,也就是相对较少的专业期刊一般比较贵。我想上面的解释应该能解答你的疑惑了,不过一般的国家级期刊发表费用应该在千元左右,这个可以上网直接咨询杂志社官网。5、我以前就在网上找的论文网帮忙发表过一篇文章,好像比自己发表就贵一两百元,但是他们可以保证时间和通过率,比自己发表容易多了。不过网上也有些低价,打着低价的幌子发假刊,增刊之类的,这个就需要你自己去分辨了,只要不贪小便宜,一般还是不会上当的。价格不算高,一次就通过了,挺方便的,你可以去咨询下。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经验

分3类期刊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扩展资料根据期刊的出版周期可将国家级期刊分为:旬刊,出版周期为10天;半月刊,出版周期为15天;月刊,出版周期为30天;双月刊,出版周期为两个月;季刊,出版周期为一个季度,即3个月;半年刊,出版周期为6个月;年刊,出版周期为1年。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类期刊

我国目前刊物的级别划分——刊物级别: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CN刊物、SCI、SSCI、CSSCI  (一)什么是核心期刊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一、“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每四年修订一次,目前是2011版。  二、“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二)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三)什么是“省级”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四)什么是CN刊物 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五)什么是SCI,SSCI ,CSSCI  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SCI (Society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CSSCI(Chinese Society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 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期刊级别划分如下:核心、本科学报、专科学报、普刊核心又分为南核、北核、CSCD、统计源核心(也叫做科技核心)核心期刊审核1-3个月,从投稿到出刊整个时长基本1年+,而且对作者的单位、学历都有门槛限制,本科和研究生能过稿的寥寥无几,基本不用想,本科学报大体也差不多,有些即使要发也要带导师二作,本科学报也大体差不多。ps:核心里还有SCD核心和RSSCE核心,比较小众,没有上面提到的四种认可度高,费用比较便宜些,周期也稍短,这里就不多说了。专科学报对作者基本没要求,主要看文章,不过周期也比较长,审核时间1周-1个月不等,版面费比普刊略贵,两千-五千之间都有。普刊就是大家常发的一类了。对普刊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期刊收录网站来的,国内主流收录网站主要有以下几种: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超星、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网假刊比较多,超星小众化,认可度比较低,龙源听说目前在整改,所以个人不建议发只被这三个网站收录的期刊,但是,这三个收录的期刊比较便宜,所以如果你们单位对期刊完全没要求,那也完全可以发。剩下知网、万方、维普这三个收录网站,认可度和知名度依次降低,也因此,费用、审核难度、周期也是依次降低,一般来找我咨询的,如果单位对期刊收录网站没有特别要求,只要是这几个主流的网站即可,我都建议他们按照“就低原则”来选择期刊——维普能用的,不要选万方;万方满足要求,就不要选知网。至于你问的省级期刊,与之相对的是国家级期刊,之所以有这种划分,是因为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分为国家级和省级,而这也只是为了便于管理,和期刊质量、等级毫无关系,有些作者不明真相,总认为国家级比省级期刊好,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不然一个国家级普刊难道比省级核心好?这显然不对。如何区分国家级和省级也很简单,一般看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写着“中国、中央、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等字眼,或者是全国性的组织、机构等主管主办的,那么就称之为国家级,这些“XX省……”就是省级。本人从事期刊投稿咨询工作,有其他不懂的,欢迎继续咨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