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外审专家

发布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外审专家

包智明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民族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9年9月至1994年7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1985年10月至1988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系硕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1980年7月至1985年7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3月至1985年7月,同时在内蒙古大学外语系日本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91年10月至1993年10月 国外留学(见留学经历) 2013年1月至现在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9月至2011年11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 任国外大学专职教授(见留学经历)2004年3月至2005年8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11月至2003年11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社会学教研室 主任、教授1999年11月至2001年10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社会学教研室 主任、副教授1996年9月至1999年10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 副教授1996年6月至1996年8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 讲师1995年12月至1998年9月 中央民族大学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职)1992年9月至1996年5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讲师1988年7月至1992年8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助教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 (美国)哈佛大学 哈佛-燕京访问学者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 (日本)名古屋商科大学综合经营学部教授(专职)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 (日本)立正大学地球环境科学部客座研究员(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别地区专家)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 (日本)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部社会学科(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副教授1991年10月至1993年10月 获日本政府奖学金,赴(日本国立)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文化科学研究科留学,攻读文化人类学博士课程 2013年5月至现在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3月至现在 《世界民族》杂志编委会委员2012年12月至现在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2012年12月至现在 《世界民族研究》系列丛书编委会副主任、主编2012年11月至现在 《社会学评论》杂志编委会委员2012年10月至现在 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评审专家2012年10月至现在 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2012年6月至现在 《中国环境社会学》编委会委员、第一辑主编2012年5月至现在 《社会学名家讲坛》系列丛书主编2012年4月至现在 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11年10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2011年7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学会 常务理事2011年6月至现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评审专家2010年10月至现在 中国民族学学会 常务理事2010年7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外审专家2010年7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学会移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副理事长2009年5月至现在 国家社科基金 通讯评审专家2008年12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2004年9月至现在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评审专家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 中国民族建筑会 副会长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 中国社会学会 理事2003年8月至2010年10月 中国民族学学会 理事2003年5月至现在 中国都市人类学会 理事1997年6月至现在 北京市社会学学会 常务理事1996年6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学会民族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理事1995年6月至1996年6月 中国社会学会民族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男,汉族,重庆永川人,文学博士,现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曾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任教。2008年先后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媒介批评、网络媒体、公共传播、传媒文化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广东省高校重大攻关项目及横向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传播学导论》《新闻传播学论稿》《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网络新闻传播学》《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问题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嬗变》《仁智的乐趣:山水泉石》等论著,主编《中外媒介批评》学术集刊。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新闻教育最高荣誉金钟奖等多种奖励,以及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国传媒大会“中国传媒思想人物”等荣誉称号。2006至2011年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先后领衔创建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学科专业平台,为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做出多项突破性贡献,2012年评为暨南大学二级教授。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新闻出版总署西南人才培养基地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外审专家,《中国新闻年鉴》《新闻与传播》编委,《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今传媒》《传媒透视》顾问,广东省政协刊物《同舟共进》特约审读员。

中国社会科学外审专家意见修改

本刊注重原创研究成果,倡导扎实严谨学风,遵循严格学术规范。对来稿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及编辑部三审制度,不收取任何版面费。  来稿须是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含网络出版物)上发表过的原创成果,并提供规范的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以及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文章题目原则上不超过15个字,研究性学术文章篇幅在2万字内。本刊引文标注实行脚注,另起页码时重新编码,脚注内容至少包括责任者(著者、译者或编者)、题名(书名或刊名)、出版项(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或卷期)等。  本刊对拟用稿件拥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作者在来稿时特别申明。来稿一律不退,作者投稿三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时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采用即付作者稿酬(含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及样刊两本。  本刊全文资料已入网“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无特别声明者,本刊视同作者认可相关收录。  来稿请以纸质稿投寄至《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勿投个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邮编:100080。

只收到一个专家意见,修改后可以送审送什么?还是要等到所有专家意见都收到了才可以。纵深只收到一个专家意见,修改后可以送人吗?还是要等到所有的专家意见都收到了才可以送人?

额 还在外审 自己尽快修改好然后提交给编辑部继续审稿

一篇小文章,给了两个审稿人,两个外审意见回来了,一个是修改后录用,另一个没有给结论,但是给出了几条修改意见,可是状态还是外审中,都好几天了状态还没有变,不知道出版社的意见是修改还是拒稿, 耐心等等吧,不要太急visitor958(站内联系TA)什么杂志?编辑没有做决定,作者就知道审稿意见了?编辑没有做决定,一般是还在等一个答应审稿的审稿人。ygm868(站内联系TA)建议等等,作为作者知道审稿人意见回来本来就不正常home3163(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yensh at 2011-04-25 20:02:41:

中国社会科学审稿专家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个人信息1973年1月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教育经历1999年2月 – 2001年7月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研究生 (2001年7月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9月 – 1999年1月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硕士研究生1991年9月 – 1996年7月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本科生学术经历及职务2007年11月至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2007年10月至今: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2008年: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3月-至今:The Studi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编委会成员2005年11月-12月:法国图卢兹一大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10月-2005年7月: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5月15-28日:韩国光州全南大学(Chonnam University)访问2002年1月至今:《世界经济文汇》杂志编辑(兼)2001年7月至今: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担任匿名审稿工作:《经济研究》 《经济学(季刊)》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China Economic Review 《世界经济》学术论文1 Academic Tenure, 2009, Economic Modelling 82 Power &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JAPE 73 医疗体制改革,《管理世界》 74 Urban-Rural Inequality, Chinese Economy 95 创新的价值、非对称信息与终身教职制度,《经济研究》 96 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经济研究》 67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研究》 58 因患寡,而患不均,《经济研究》 39 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世界经济》 310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研究》 811 就业体制转轨中的渐进改革措施,《经济研究》 812 转型经济中的放松管制和企业重构的最优路径,《经济学(季刊)》 813 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经济研究》 814 全球化与边缘化,《比较》 815 动态家庭分工理论,《经济学(季刊)》 816 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中国社会科学》 8翻著简介1 陈钊、陆铭,《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82 《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3 《信息与激励经济学》目录 34 《信息与激励经济学》后记 35 《住房抵押贷款:理论与实践》目录 86 《住房抵押贷款:理论与实践》序(张军) 87 《中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目录 88 《中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后记 89 《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译)译后记 810 《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译)目录 811 《经济转轨中的企业重构:产权改革与放松管制》目录 812 《经济转轨中的企业重构:产权改革与放松管制》序(张军) 8国际交流1 2005年6月在芬兰赫尔辛基的UNU-WIDER参加国际会议2 cambridges back 剑桥大学一游3 2004-2005学年,在牛津大学访问4 2005年11月1日-12月30日访问IDEI。摄于IDEI附近的一条运河边5 2004年5月在韩国全南大学访问

老兄,根据你目前的疑问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想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章,国际玩笑。 发《山东社会科学》吧,去西岳论文网看看去。

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回答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0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末月25日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15日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创刊 季刊 季 更多8条 

有的学校认定为CSSCI来源版刊物,也有的学校认定为校内一类期刊,总之,这个刊物影响力很大。

这要问你单位的要求了,有的不一定承认

《当地中国政治学研究现状管窥》,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20日,政治学理论版。《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政府公信力》,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8日版(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头条)。《公民资格与我国公民教育的历史逻辑》,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此文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于《教育科学文摘》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政治学报》2011年第1期。《影响公共参与强度的主体性因素分析》,载《城市问题》2011年第1期。《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政治学新兴学科的影响》,载《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2期。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全文转载《公民资格视角下外来工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载《中山大学政治学评论》(第5辑)2011年12月版。《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缘起、方法与理论论争》,《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年第1期。《社会转型期公民意识的良性构建:以社会各领域关系的分析为视角》,《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1期。《公民资格视域下当代中国公民教育浅析》,载《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论人民政协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地位和作用》,《理论研究》2008年第4期。《论转型期中国公民治理的主体性制约因素》,载《东南学术》2007年第3期。《后福利国家社会政策调整的理论路径与政策选择》载《文史哲》2007年第3期 收录于2007年《新华文摘》第3期篇目辑览《公民资格视阈中的中国公民意识培育基础初探》载《人文杂志》,2007年第3期。《浅析中国社会政策的价值选择与伦理定位》,载《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4期。《论转型期中国公民治理的社会基础》,载《复旦大学公共管理评论》2007年12月版。《西方公民身份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拓展》 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资本主义福利制度模式:以公民资格为视角的比较分析》载《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全球化视野下福利国家的治理危机》 载《东南学术》 2005年第6期。《公民身份的理论内涵探析》载《人文杂志》2005年第3期 。此文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5年第8期。《论制度化政治整合》 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此文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5期。《论全球化进程中政府的职能困境及其出路》,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论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载《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1期。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4年第2期。《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条件与保障》,载《学术交流》2003年第1期。《论福利国家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东亚文明与儒学创新》,载《东北亚论坛》2000年第3期。《尊重不完善:论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人性观》,载《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6期。《势在必行的改革:论英国议会上院的制度变革》,载《21世纪》2000年第1期。

杂志社外审专家

不是说有修改意见的文章,修后都能被录用的,也大概分几种情况。1、作者按照杂志社给出的修改建议认真修改的话,只要修改符合要求,一般见刊几率40%以上,但反之不按照修改意见修改或者不认真对待,一定会被退稿。所以有修改意见也是杂志社对投稿者文章的初步肯定,要重视。2、文章按照修改意见修改后,决定文章录用与否的关键点就是文章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了,也就是值得发表见刊,如果文章创新性具备的话,那么文章被录用的可能性超过了60%,其他的修改都是小修小改。3、修改意见一般是杂志社外审专家给出的,外审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多从文章本身出发的,从学术角度去提出的,即便作者完全按照修改意见修改好了,最后终审是社内的编辑,文章进入到终审,录用的几率80%以上。

外审专家通常有3-4位不等,这些专家都是本专业内的学者或教授,外审专家精通本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研究,所以对文章中涉及专业的内容可以做出精准判断,这一点是杂志社编辑无法达到的,所以外审需要由这些专家来完成,专家有期刊指定的,也有需要作者自己进行推荐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