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文物》期刊电子版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文物》期刊电子版在线阅读

《文物学pdf李晓东》(选择普通下载即可!)1、手机浏览器网页端 登 陆 或 PC电脑端 登 陆,即可查看、下载;2、文件有时效性,若文件失效或下载问题,请留言;

只有到2003年的

你可以到新浪 爱问资料去看看,如:其他你可以自己搜索下

少年读物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青年文摘》,《中学生博览》。《创新作文》都很不错的。

中华大百科全书

少年读物好书推荐《无比美妙的痛苦》主人公是一对少男少女,但一个借助一个小小的氧气瓶才能在这世间呼吸自如,一个是拥有英雄情怀却只能在游戏世界驰骋的独腿男孩。他们相识于生命旅程的末段,但并不妨碍在这星空留下他们独有的光亮。生命的终结不是悲剧的终点,生命的宽度才是我们追寻的意义本身。这就是青春文学作家约翰·格林的伟大和高远之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小说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处境。主人公霍尔顿那种没有清楚目的的反抗,是当时学生和青少年的典型病症。《麦田里的守望者》发表后,家长和教师视小说为“必读教材”,把它当作理解当代青少年的钥匙。《追逐金色的少年》生活在贫民区的小子是一个十四岁男孩,外表强悍、内心敏感的他对人生充满迷惑。父母双亡后,他将爱投注于两个哥哥和一伙死党,这群“油头小子”好勇斗狠,却真诚而热心。在小子和朋友强尼经历过一次生死缠斗之后,一连串事件如恶梦般纠缠着小子和他身边的所有人……然而,即使是“油头小子”,也有机会成为人人称颂的英雄。而小子最终明白了那句回荡在耳边的话——“永远保持金色”的真正含义。《绿山墙的安妮》《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

1、《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3、《小狗钱钱》博多舍费尔4、《挖管道的故事》贝克哈吉斯5、《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清崎6、《基督山伯爵》大仲马7、《曾国藩家书》8、《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9、《父与子全集》10、《苏菲的世界》(挪威)乔斯坦贾徳11、《傅雷家书》傅敏12、《法布尔昆虫记套装》高苏珊娜13、《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14、《爷爷一定有办法》菲比吉尔曼15、《狼王梦》沈石溪16、《海底两万里》儒尔凡尔纳17、《爱的教育》亚米契斯18、《小王子》圣埃克苏里佩19、《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佐野洋子20、《鲁滨逊漂流记》笛福21、《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22、《老人与海》海明威23、《谁动了我的奶酪》斯宾塞约翰逊24、《一个人的末班车》岩村和郎25、《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周国平26、《红岩》罗广斌27、《偷影子的人》马克李维28、《岛上书店》加泽文29、《外婆的道歉信》弗雷德里克巴克曼30、《狼图腾》姜戎

《草原》期刊电子版在线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文出自现代·老舍《草原》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重点),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产生了解西部的兴趣(难点),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难点)。作家楼适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草原源于全球气候干冷期(出现在新生代),与它们常混进的莽原、沙漠、灌丛地相似。其实,禾草科本身(早熟禾科和禾本科)在新生代早期才进化完成。草原最早出现的日期因地而异。在多个地区,可在新生代化石中发现一系列植被类型,当时的气候逐步变迁。如在过去5000万年里,澳大利亚中部热带雨林接续被莽原、草原,最后是沙漠所取代。在某些地方,草原扩展到接近现代规模的情况仅出现于200万年前极度干冷时期,在北方温带区称为“冰期”。

描写一位男孩子随着舅父和神甫到城里读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在穿过大草原时,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为神秘宽广的大草原而惊讶。影片把契诃夫的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草原风光沁人心脾,淳朴的民风民俗,独特的人物,虽一闪而过,却笼罩着俄罗斯式的忧郁。几处梦幻般的场景处理简直可称经典。突兀而起的歌声、肉体和灵魂的拷问,令人深省。一个孩子,就这样哭哭啼啼地穿过了大草原,见到了他永生难忘的人和事、情和景。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文出自现代·老舍《草原》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重点),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产生了解西部的兴趣(难点),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难点)。作家楼适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草原源于全球气候干冷期(出现在新生代),与它们常混进的莽原、沙漠、灌丛地相似。其实,禾草科本身(早熟禾科和禾本科)在新生代早期才进化完成。草原最早出现的日期因地而异。在多个地区,可在新生代化石中发现一系列植被类型,当时的气候逐步变迁。如在过去5000万年里,澳大利亚中部热带雨林接续被莽原、草原,最后是沙漠所取代。在某些地方,草原扩展到接近现代规模的情况仅出现于200万年前极度干冷时期,在北方温带区称为“冰期”

迟子建的  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来到草原上,住在牧民的毡房里,喝奶茶,吃手抓羊肉,听马头琴。      这一天来了。      中秋节临近的时候,领导递给我一份传真,让我去满洲里参加一个东北地区的农机产品技术研讨会。      我来工厂四年了,出差了两次。一次是到北京,正赶上春日的一场沙尘暴,天昏地暗,街上的行人就像出土的兵马俑,灰头土脸的;另一次是去哈尔滨,大雪过后,街道因为撒了融雪剂,白雪成了黑雪,肮脏不堪,整座城市似乎散发着一股肠衣腐烂的气味,让人不爽。两次出差,都很无趣。      大约是因噎废食吧,以后又有两次出差的机会,石家庄和长春,我都婉拒了。      我是在沈阳读的大学,所学专业是机械制造。我毕业时,东北那些曾经无比辉煌的大工厂,正像衰朽不堪的老马一样,一匹匹地倒下。我求职困难,尝到了所学无用的苦恼。最后,齐齐哈尔的一家小型拖拉机厂,接纳了我。齐齐哈尔旧名“卜奎”,曾是古“黄金驿站”的起点,濒临嫩江。我的女友在地图上找到齐齐哈尔的时候,就像看到了一个大火坑,惊叫着说:“那地方太偏远了,靠近内蒙古了,我不能跟你去,你也不能去 ! ”      我说:“那正好呀,我每天中午都可以越过省界,到草原上睡个午觉啊。”      女友果然没有跟我来,而我来了。女友嫁人了,我也娶了一位本地姑娘,她叫曲蔓玲,是个邮递员,我叫她“曲信使”。曲信使呢,她说我做事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又在拖拉机厂工作,叫我“王拖拉”。      除了开会,领导还交代给我一项任务,去还一笔债。那人是蒙古族牧民,叫阿荣吉,住在巴尔图附近的牧场,养羊。内蒙古的草场好,羊肉鲜美,每逢春节,我们厂子搞福利时,都会从那儿进羊肉。阿荣吉是厂子的老主顾了,每到腊月,他会雇一辆卡车,载来几十只活羊,把它们卖给厂子后,他会在齐齐哈尔住上一两天,办点年货,然后返回巴尔图。      去年厂子经济效益不好,所以阿荣吉卖的那批羊,没有拿到现钱。他只得了张白条子,声言不再给我们送羊了。可是拖拉机厂的人,如果年关没有提进家门一块来自草原的羊肉,就觉得年没了滋味。所以,上半年我们厂在郑州的一个农机产品展销会上拿到大把订单的时候,厂领导就兴奋地说,今年要让阿荣吉送最肥美的羊 !      阿荣吉所在的牧场没有电话,他每次来,要先到巴尔图的女儿家,给厂子打个电话,问需要多少只羊 ? 而我们想跟他联系,也必须通过他女儿。厂领导说,你到巴尔图找到他女儿,就找到阿荣吉了。要是不先把钱还上,他犯了倔脾气,以后真不送羊来了,咱们过年时还不得想羊肉想得生口疮啊 ?      领导嘱咐我,把这五千多块钱还给阿荣吉的时候,一定要跟他定下来,腊月时要送来五十只羊,让他别吝惜草料,把羊喂肥点,每斤多给他三毛钱。领导还带着歉意说,你开完会,要是当天往回赶,还能赶上节,可是去巴尔图还钱,恐怕就要晚一两天回来了。      我连忙说没关系,能在草原上过一个中秋节,是我的福气。      我不是说客套话。在我眼里,中秋节就像一匹雪青色的骏马,它落脚到草原上,才有神韵。我仿佛已经被它飘逸的鬃毛给拂着脸了,满心的激动。      曲信使去火车站送我时,趁乱用她粗壮的小腿钩住我的腿,说:“见到草原的牧羊女,可不能腿软啊。”      我“啊——”了一声,揪着曲信使乌黑油亮的长辫,说:“有这条鞭子在,我哪敢腿软啊。”曲信使咯咯笑了。      我乘坐的是齐齐哈尔到牙克石的慢车,为的是看风景。火车是正午出发的,它向着西北方向,像一匹吃足了草的老马,缓缓地行进着。天色湛蓝,没有云,天也就仿佛不存一丝心思,给人爽朗的感觉。沿途可见收获的情景,有的农人在割麦,有的则起着土豆。乡间路上,马车牛车辘辘而过,村落里炊烟袅袅。午后两点,火车到了扎兰屯,这儿已经是内蒙的地界了,虽然还没有见到我期待的大草原,但牛羊明显多了起来。村路上马车载着的,也多半是干草。从扎兰屯到牙克石,经过的都是小站了,哈拉苏、巴林、雅鲁、博克图等。小车站连缀的路线,大都有妖娆的风景,果然,草原一闪一闪地出现了。虽然那草低矮了些,而且经过一个夏天暑气的煎熬和牛羊的啃啮,有点憔悴,但它看上去是那么的安详柔美。透过车窗,我贪婪地呼吸着草原的气息,这气息是那么的熟悉,清新而温暖,带着股野味,它曾在哪里裹挟过我呢 ? 哦,想起来了,新婚之夜,我从曲信使身上感受过这样的气息。

中国文物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中国文物常识(精装珍藏版)》(沈从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_QnrOohzxBg 提取码:9q8f书名:中国文物常识(精装珍藏版)作者:沈从文豆瓣评分:5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出版年份:2019-1-1页数:384内容简介:本书涵盖古人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内容,更是具体到古代玉石、陶瓷、玻璃、镜子、漆器、辇舆、车乘、扇子、刺绣、服饰、狮子、龙凤及鱼的图案等的演变和发展。沈从文先生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从欣赏的角度讲述各种文物,填补了我国文物史上的空白。作者简介:沈从文湖南凤凰人,文物鉴赏与文物研究先驱、作家。曾在西南联大、青岛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后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堪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你要吗,我都有电子版。

南方文物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考古》《寻根》(这个主要针对民俗文化现象)

探索发现

《1948:天地玄黄》(钱理群)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_WLTGiev2FblPQqaPPWgg 提取码:okif    书名:1948:天地玄黄作者:钱理群豆瓣评分:8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8-12页数:276内容简介:1948年,中国的社会与政治面临着重大变局,文化生态与文化体制即将迎来深刻的变化,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谁能穿越世事纷纭,看透历史的变数?被郭沫若斥为“粉红色”作家的沈从文,在一封信里透露出了深刻的历史预感:“大局玄黄未定……一切终得变。从大处看发展,中国行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则无可怀疑。”本书在参考大量报刊、日记、书信、传记、回忆录等资料的基础上,从具体的历史细节进入1948年的历史现场,广泛涉及文学作品、歌曲、演出、出版、校园文化、文学与政治的互动等等各个方面,通过对朱自清、萧军、胡风、丁玲、赵树理、沈从文等著名文化人个体命运的揭示,探讨了文学与政治、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种种纠葛,对共和国初期文化体制的形态及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本书材料丰富,文字生动,叙述富有张力与内在激情。虽是历史著作,但洋溢着强烈的现实关怀,是钱理群先生备受好评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了解那段历史,乃至当代共和国史的重要著作。目录:一、面对转折——1948年1、2月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冲击波——《人民日报》传出的信息——蒋介石的元旦训词——《文艺先锋》宣布的官方文化政策——《大公报》和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信仰二、南方大出击——1948年3月()《大众文艺丛刊》与中共对文艺的领导——文学党性原则的明确提出——“我们”文体的新特征 ——以思想斗争(批判)为发展文艺的中心环节——三面出击:郭沫若怒“斥”沈从文、朱光潜、萧乾代表的“反动文艺”;批判路翎、姚雪垠、骆宾基等作家的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对胡风及其朋友的批判与警告——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警惕与防范——以解放区文艺为样板的“人民文艺”的大力倡导——新的美学原则,文艺创作、批评模式在建立中——对五四与鲁迅的再评价:争取文化领导权与正统地位的自觉努力三、校园风暴——1948年4、5、6月()学生运动与校园文化——群众歌曲的革命功能——革命盛大节日里的活报剧演出——漫画:精神原子弹——朗诵诗的政治性、群体性与行动性——狂欢的广场文学(艺术)——大学教师在学潮中——自由主义教授的困境、挣扎与分化——师生共识:为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而斗争四、诗人的分化——1948年6、7月()40年代末的诗歌刊物与流派——前期《诗创造》的兼容并包性——在内外压力中挣扎—— 新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孕育与聚集——《诗创造》的改组与《中国新诗》的创刊——40年代末现代主义诗歌与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相通与对立——“中国新诗” 派诗人与七月派诗人的相通与分歧——共同的命运五、批判萧军——1948年8月(一)()萧军:永远的精神流浪汉——集权、秩序、规范与独立、反叛、自由之间——萧军与王实味事件——《文化报》与《生活报》的论战——大规模的有组织、有领导的“批判萧军反动思想”的运动——五四启蒙主义话语与革命话语的争夺战——知识分子与新政权的关系——言论自由的尺度——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身份的消失——“大批判”思维、文体的开创——对“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出示黄牌——人们期待中的萧军的反应六、朱自清逝世前后——1948年8月(二)()朱自清的“背影”——晚年心境的沉重面——1928年《那里走》的困惑,二十年后再思考——对知识分子边缘位置的正视与“悬空感”——向下层人民寻求支撑点的欲求与害怕失去自己的矛盾——既“调整”又“保持”的文化(学术)选择—— 沟通五四个性主义话语与集体主义革命话语,沟通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雅俗共赏、兼容并包、多元发展的文化理想——本不合时宜,却被大用的结局——追悼中的“学者与文人”的朱自清——朱自清转变问题的提出——革命话语对朱自清的改造——革命话语与民族主义话语的结合:毛泽东的盖棺论定七、胡风的回答——1948年9月(一)()胡风向“明天”扑去——他眼里的路翎《财主底儿女们》的异质性与挑战性——受伤的狼的突围与出击——以斗争为中心的思维、情感与心态:批判者与被批判者的同一——自觉地捍卫五四传统:“与无形的封建的中国的斗争”;坚持启蒙主义;反对向 “旧形式”投降——胡风要为他漠视批判者的警告付出代价——胡风与毛泽东心灵的相通——胡风的悲剧:从支持(拥护)出发的对抗——留下的最后一个美好的记忆八、“新的小说的诞生”——1948年9月(二)()丁玲与《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命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诞生—— 纳入体制:文学生产与传播的计划化——创作主体的变化:首先是党的干部、战士,然后是作家——以党的政策为创作起点与接受终点——文学的真正主人:革命化的“新人(工、农、兵英雄人物)”——把党的意识形态化为作家的艺术思维:阶级斗争的艺术想象逻辑(题材、人物创造、结构等)——用党的革命语言规范一切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暴风骤雨》(周立波)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示范意义与部分背离——独断话语权的文学秩序的建立九、战地歌声——1948年10月()部队宣传队(文工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独创——泛黄的历史资料所留下的记忆——把毛泽东 “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推向极致:文艺军事化的新范式——快板诗人与“兵写兵”群众运动——革命话语对民间话语的利用与改造:北方农村的演剧与诗歌创作运动——对农民文化的推崇与对市民文化的拒绝——《斜不压正》:赵树理的“党的立场”与“农民的立场”的统一与矛盾,他的文学命运的戏剧性十、北方教授的抉择——1948年11月()沈从文的文学梦想——对五四先驱者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的历史定位——《看虹录》:将“抽象的抒情”引入小说叙事的自我突破,却一再受到批判——40年代末以沈从文为中心的,以探索、实验为追求的北方青年作家群,同样被遗忘——沈从文终于“觉悟”:不能随着时代变动而改变自己,只能面对“提前死亡”——“投岩麝退香”:沈从文和他的朋友呼吁“文物保卫”——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左倾,少数人退守思想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今日文学的方向”座谈会上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冯至等讨论“如何对待红绿灯的指挥”等问题十一、南下与北上——1948年12月()毛泽东三次急电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必须保护文物与知识分子——蒋介石亲自组织“抢救 ”学界知名人士——“危舟将倾”的末世景象,旧秩序再也无法维持——知识者故土难舍,“为伊消得人憔悴”——国民党高压政策为渊驱鱼——走下飞机的仅胡适等人——梁实秋:战乱中的生离死别——枪炮声中的北京大学五十周年校庆——“天下愈乱吾心愈治”:无人顾及中的学术坚守——《浦江清日记》里“三不管”地界中的清华园——稀落、仓皇的“南下”与浩荡、有序的“北上”:两股知识分子人流——“我今真解放”:郭沫若一路高歌——卞之琳等远方归来:赤子的虔诚不算尾声()叶圣陶终于“远行”,结束游离状态——郑振铎重读《画梦录》——胡风想起小贩挣扎的叫卖声,他没有在香港“净罪” ——路翎写《危楼日记》,为“时代末日”作忠实记录——丁玲作为新中国的女作家在国际舞台亮相,她感到无比自豪——《传家宝》:赵树理仍在关注农村现实中的“问题”;老赵进城的意义与困惑——萧军的消失:又一个“提前死亡”——清华大学中文系师生游乐会上处处感到“他”的存在——一颗无声的政治炮弹,沈从文的绝望与去不掉的迫害感——“今日复何悔”:胡适、傅斯年凄然对饮吟陶诗——国民党政府“最后的晚餐”——张道藩拜别母墓悄然离开南京——倾听“北方” 的声音: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年表(1946~1953)()参考文献()我怎样想与写这本书——代后记()再版后记()作者简介:钱理群,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最富影响的人文学者之一。 1939年生于重庆,祖籍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贵州任中专语文教员十八年。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近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育问题。2002年8月退休。主要著述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心灵的探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压在心上的坟》、《1948:天地玄黄》、《话说周氏兄弟:北大演讲录之一》、《返观与重构: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六十劫语》、《鲁迅作品十五讲》、《语文教育门外谈》、《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生命的沉湖》、《鲁迅九讲》、《我的精神自传》、《致青年朋友》、《论北大》等。另主编或合编《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八卷本)、《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四卷)、《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新语文读本》、《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等。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