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华北金融期刊类型代号是什么

发布时间:

华北金融期刊类型代号是什么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机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教育部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第一位数字“0”代表--通信人所在大区“华北”,第二位数字“4”代表--省份“山西省”,第三位数字“5”代表--邮区“阳泉市”,第四位数字“0”代表--县“矿区、郊区、城区、”,最后两位数字“00”代表--投递局“XX支局”。邮政编码045000的04也代表“山西省”。 几个大区的编码分别是:华北0(内蒙、河北、山西)、东北1(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2(山东、江苏、安徽)、东南3(浙、赣、闽)、华中4(湖南、湖北、河南)、华南5(广东、海南、广西和贵州)、西南6(四川、重庆、云南)、西北7(陕西、甘肃、宁夏)、西部8(青海、新疆、西藏)、台湾9、北京10、上海20、天津30、重庆40。当你记住了这些大区的编号后,任何一封信,一看编码的第一位数字,你就会知道它寄自我国哪个区域。

华北金融期刊类型代号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校代号即代码是10128。内蒙古工业大学,简称“内工大”,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学校介绍内蒙古工业大学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1958年在清华大学等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曾隶属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1983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3个校区,分别为新城校区、金川校区和准格尔校区,占地面积3228亩;有22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77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有教职工2068人,在校生约23600人。历史沿革内蒙古工学院1951年7月,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成立。1952年9月,更名为绥远省归绥工业学校。1953年8月,更名为华北第三工业学校,隶属第二机械工业部。1954年6月,更名为内蒙古第一工业学校。1955年8月,更名为呼和浩特工业学校。1956年4月,更名为呼和浩特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8年2月,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同年8月,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1963年7月,划归农业机械部管理。1965年1月,划归第八机械工业部管理。1969年11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1978年6月,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1979年4月,划归农业机械部管理。1982年5月,划归机械工业部管理。1983年6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内蒙古工业大学1993年12月,内蒙古工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1999年,成为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院校。2018年3月,入选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21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75个。学科建设博士后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位点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9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内蒙古大学共建)、建筑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城乡规划学、网络空间安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硕士学位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建筑学、翻译、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应用统计、法律、资源与环境。重点学科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自治区级“双一流”学科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9个,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学科3个。自治区级“双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化学工艺、热能工程、材料学、工业催化、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企业管理。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结构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学科: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051人,专任教师1428人,其中教授195人,副教授478人,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585人。专任教师中有89%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中,2人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2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或被授予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位教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85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15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第一、二层次,15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11人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一、二层次,24人入选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建设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5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多个。教学成果2018年,学校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0项。科研机构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国家、部委级科研平台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9个,其他自治区级研究中心、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2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28个。科研成果截至2020年4月,学校“十三五”以来承担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12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18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35项,被SCI、EI、CPCI、CSSCI等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300余篇,授权专利656项。学术资源学术期刊《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是内蒙古工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前身为《内蒙古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主要刊登内蒙古工业大学师生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内容涵盖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能源动力、机械制造、建筑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轻工纺织、管理工程等;是《中国期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合作交流截至2020年4月,学校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中国国内院校以及蒙古国、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22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并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交流;与呼和浩特、包头、乌海、乌兰察布等地方政府和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所获荣誉2022年3月,内蒙古工业大学地质技术与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入选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巾帼标兵岗拟表彰公示名单。2022年4月24日,内蒙古工业大学雷达技术创新团队入围第七届“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一、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样,山地面积广大。中国气候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性显著,夏季普遍高温,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温和少雨。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南方地区 长江、珠江: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夏季形成汛期,水量丰富秦岭—淮河以北黄河、海河、辽河: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夏季形成汛期东北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 含沙量较小,结冰期长,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水量丰富西北内陆 塔里木河 含沙量小,多季节性河流,夏季流量大自然资源(1)特点: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2)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二、中国人文地理特征1.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分析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1)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发展农业条件整体良好;(2)北方适宜发展旱田农业,但常受春旱的影响;(3)南方水源充足,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但受伏旱天气影响;(4)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5)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2.我国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分析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工业部门、工业布局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海运输方便,有利于同各个友好国家往来,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联系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交流。(2)当地及其邻近地区资源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地区多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4)四个基地中有不少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三、中国四大地区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 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汾河 谷地、渭河平原 ;气候类型及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方地区: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南岭、珠江三角洲、雪峰山、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武夷山、台湾山脉、巫山、横断山;气候类型及特征: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西北地区: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气候类型及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青藏地区:地形区: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气候类型及特征: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农业:北方地区:有利条件 平原面积广大;雨热同期 地势东西差异大;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冬温0℃以上,作物生长期长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长 不利条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多低产田;热量有限,全年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 山区面积大;夏季易出现洪涝、干旱 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 热量不足 主要农产品 东北: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华北平原:冬小麦、花生、棉花黄土高原:谷子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油菜、冬小麦、棉花、柑橘、茶叶四川盆地: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籽、柑橘华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 工业 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工业基地(钢铁、机械、化工、船舶、汽车、机电)、京津唐工业基地(钢铁、石化、制碱、煤炭)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高精尖产业、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西南地区: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煤炭 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西宁(毛纺) 拉萨(皮革、毛毯) 林芝(毛纺) 环境问题 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风沙、盐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红壤改造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重建西部生态环境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

八上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一、 位置:半球(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优越性(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北温带、少热带、没寒带)-----海陆兼备二、 国土辽阔: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三、 中国的四至:东----乌苏里江,南----曾母暗沙,西---帕米尔高原,北---漠河四、 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3、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五、 民族:56个(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六、 民族的分布:汉族遍及全国,以东部,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七、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一、 地形、地势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为三级阶梯一级: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一级、二级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级: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盆地,云贵、黄土、内蒙古高原 二级、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三级: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形复杂多样:高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平原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山地 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等丘陵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两广丘陵二、气候气温:南北差异(纬度影响) 冬季----差异很大 夏季-----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降水:东西南北的差异 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复杂多样:除上述三种外,还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三、河流和湖泊内流河-内流区-内流湖-咸水湖 我国最大的湖(青海湖) 我国最大(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外流河-外流区-外流湖-淡水湖 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我国最大的外流胡—鄱阳湖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京杭运河黄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 呈“几”字形 注入渤海长江 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峰 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注入东海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森林、土地、矿产、水等2、自然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3、评价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5、水资源: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6、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少 空间上:南丰北缺7、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长江水系)、节约用水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先行官”1、现代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2、分布: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3、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南北干线-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 东西干线-陇海-兰新线、京包-包兰线二、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1、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2、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3、生态农业(桑基鱼塘、沼气)八下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1、地理区域类型多种多样:行政区域: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区) 自然区域:地形区、气候区等 经济区域:工业区、农业区、经济特区等气候 气温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降水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南北方的分界线 一月0℃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南北方的差异 分界线 气温 降水 植被 农业南方 秦岭--淮河 一月0℃以上 800mm以上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田:水稻、甘蔗、油菜(一年二至三熟)北方 一月0℃以下 800mm以下 温带落叶阔叶林 旱田:小麦、甜菜、花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0住宅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交通 水运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陆运干旱的西北地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之最 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寒的青藏地区:世界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资源 (拉萨)--“日光城”我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 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 细毛羊青海牧区 牦牛、藏绵羊西藏牧区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1、北京---(北方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面向渤海。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人民大会堂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名胜古迹:长城、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2、香港和澳门:(南方地区)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端、珠江口东西两侧(东--香港(深圳),西--澳门(珠海))人多地狭 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1回归 上天—建高层建筑 下海—填海造陆 澳门: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20回归3、台湾省: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方的海洋中。北—东海、南—南海、西—台湾海峡、东—太平洋台湾岛(我国最大的岛屿)、钓鱼岛、澎湖列岛组成。台湾岛的美称:祖国的宝岛、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水果之乡、樟脑王国、海上米仓、东方甜岛。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加工贸易经济)4、新疆: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西北地区) 地形:“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昆仑山) (两盆指: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多种瓜果 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绿洲);引水工程:坎儿井; 油气资源:西气东输(上海---轮南)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利于瓜果着色夏季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稳定灌溉水源------优质棉花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一、珠江三角洲: 1、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模式“前店后厂”3、我国的四大工业区珠江三角洲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是沪宁杭工业基地的核心,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沪宁杭地区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地区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二、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南部(傣族为主)旅游资源丰富 动植物资源丰富 望天树、板状跟、绞杀植物、独木成林 “热带动物王国” 绿孔雀、亚洲象等 多样的民族风情 傣家竹楼、泼水节、孔雀舞等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海南省和西双版纳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一、黄土高原:1、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2、是世界上黄土堆积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3、景观:黄土梁、黄土塬、黄土峁 4、自然灾害:旱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塌陷。二、长江沿江地带:1、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 2、以长江为轴线,形成“H”型经济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通过南北之流和南北铁路干线向南北方向辐射。 四个特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并以它们为中心形成三大火炉(除上海) 长江上、中、下游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汽车工业走廊”雏形。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本身是word文档 表格复制不了 所以有点乱 如果想要文档 把邮箱留下可以发给你 希望采纳

华北金融期刊类型代号查询

(一) 国家行业主管部委或全国行业学会主办的主要刊物。  刊物在同行读者中影响较大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  国家级学术期刊是指国家一级学会或者国家重点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  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必须是CSCD,CSSCI引文数据库中本学科领域名列前茅的期刊。  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已认定为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  (二) 国家重点本科院校学报可视为权威学术期刊 。  (三) 在国外影响较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由高评会同行专家确认能否按权威学术期刊 上发表的论文对待。  (四) 有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如对学术水平有更高要求,可在《权威学术期刊 参考名录》所列期刊的范围内,选出部分权威性较高的学术期刊,作为本部门或单位认定的 国家权威学术期刊 。  附件:权威学术期刊一览表  中图学科序号权威学术期刊名称主 办 单 位社科综合类1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4学术月刊上海市社科联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含宗教)6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7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义研究所8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9世界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0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学会11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政治学12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3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14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15欧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16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7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18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社会学管理学19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人口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1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2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3管理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4科研管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25科学学研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26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语言学(含外国语)27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28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9语言研究华中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30古汉语研究湖南师范大学31方言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32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33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上海外国语大学34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35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36现代外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7外语界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38文学评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39文学遗产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40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4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馆42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43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体育学44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45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46体育与科学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47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48体育学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49体育文化导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50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51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52图书情报工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53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科技信息研究所54大学图书馆学报北京大学,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55图书馆杂志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56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57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58国际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59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60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61编辑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62新闻战线人民日报社音乐学63中国音乐学中国艺术研究院64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央音乐学院65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66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67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家协会68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与工艺69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70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71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72装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7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南京艺术学院74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75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76中国陶瓷中国轻工总会陶研究所心理学77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78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79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心理卫生协会80心理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81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82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83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84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85高等教育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86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87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化教育馆88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法学89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90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91法学华东政法大学92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93中外法学北京大学经济学94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95世界经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96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97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98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99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100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01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考古学旅游学102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03考古学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04旅游学刊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地理学105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106地理研究中国科学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7地理科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08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学会,西安外国语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历史学109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110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111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12史学月刊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大学113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14世界历史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15史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民族学116民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117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综合类118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119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120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121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12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系统工程学会123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124数学学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125数学年刊A辑国家教育部126应用数学学报中国数学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27计算数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28数学进展中国数学会129数学研究与评论(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and Exposition)英文稿大连理工大学130系统科学与数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131数学物理学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132计算机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33软件学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134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135自动化学报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136控制理论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13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138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物理学139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40光学学报中国光学学会141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改名为中国物理C(英文)(Chinese Physics C)中国物理学会142光子学报中国光学学会143力学学报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44电子学报中国电子学会145中国激光中国光学学会,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46物理学进展中国物理学会化学、化工147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南开大学148分析化学中国化学会,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49化学学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化学会150物理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151有机化学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152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153化工学报中国化工学会154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等,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155功能材料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学156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157遗传学报改名为: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158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159植物生理学报改名为 :Acta Phytopysiologica Sinica(英文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160动物学报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61昆虫学报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62微生物学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科院微生物所163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164植物分类学报中国植物学会,中科院植物所农业科学165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院166水产学报中国水产学会167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中国作物学会168植物保护学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169园艺学报中国园艺学会环境科学170环境科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71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172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73环境化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74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食品工业175食品科学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医学176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177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医学会178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179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会180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会181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182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护理学会183药学学报中国药学会184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学会

权威学术期刊 是由世界行业学会或知名权威机构主办的主要刊物,这些刊物在同行读者中影响较大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这些期刊还必须是SCI等引文数据库中本学科领域名列前茅的期刊。

007

学校代码是多少?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回组成的代答号串。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扩展资料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截至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全国正规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

华北金融期刊类型

全国发行的报纸有很多,比如: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华工商时报、国际商报、金融时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证券日报、中国经营报、中国工商报等。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非常多,全国发行的报纸有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工商时报、国际商报、金融时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证券日报、环球时报、参考消息、中国改革报、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食品报、中国医药报、中国商报等等。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机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教育部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时代金融是什么期刊类型

《时代金融》杂志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管单位 中国《时代金融》杂志主办的,是国家级 经济 金融类期刊杂志。 国家级,发表应该几百块。

主要看杂志的收录地址吧。

《时代金融》杂志是出版署备案的双刊号正刊杂志,从主管主办来看是正规省级刊物。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有明确规定,要求杂志为省级以上所有根据我多年工作经验来看,是可以用于高级职称的,但是相对来说,省级刊物比国家级刊物的优势要小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追问!

两种刊号,“CN”是中国国别代码,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在、《时代金融》(省级)等这些杂志上,详情请咨询润勉论文网,本公司与众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