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当代语言学期刊文章格式要求

发布时间:

当代语言学期刊文章格式要求

如果是一般讠仑文发省级国家级的话,格式不复杂,标题,摘要(大概两三百字),关键三到五个。正文部分,最后加几条参考文献即可。如果是核心的,就比较专业了,建议上网找相关范文。都很详细,或者学校图书馆很多期刊上都有,跟我这边谈谈也行~

1 、期刊论文题目 中文标题长度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有必要可以添加副标题,文章应附英文标题。2 、期刊论文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期刊论文中文姓名写法学下: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空格隔开。姓氏的字母都要大写,复姓需要连着写。名字的首字母也需要大写,两个名字,中间要加连接的符号。 文章中还要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需要详细的信息,比如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和邮政编码等。 3 、期刊论文摘要 千万不要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到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做解释和评论,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4 、期刊论文关键词 一般一篇文章可以选择 三到八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要一一对应。 5、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查重对参考文献也有严格的要求,我们要进行正确的标注。

正规期刊发表论文的六个步骤详解,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投稿才不能成功

来稿范围本刊主要刊登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论文以及有独立见地的书评,尤其欢迎对某一语言现象作深入考察并具有理论意义的文章,同时也刊登评价国外语言学的综述。来稿范围包括以下诸方面: 语音学 音系学 句法学 语义学 语用学 会话分析 语篇分析 语言哲学 社会语言学 语料库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人类语言学 语言类型学 历史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稿件格式首页:中、英文题目,作者姓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件次页:中文提要(限200字)、英文提要(限300字)及中、英文关键词(限 5个词)。正文:另起页。页首中文题目,正文随后,不署作者名。研究论文一般不超过10,000字,综述 6,000-8,000字,新书述评4,000字,新书介绍 1,000-2,000字。 参考文献及(如需要)附录列正文后。行距:正文及参考文献务请用双行行距,字号不小于小五号。 投稿方式,网上投稿。审稿过程及审选通知编辑部收到来稿时及时登记并通知投稿人。来稿由两名同行专家匿名审阅;如意见有分歧,再请一名审阅。从收到稿件日起6个月内把审阅结果通知投稿人。6个月后如未接到审阅结果,投稿人可自行处理。6个月内不可一稿两投,否则后果由投稿人自负。 酬谢方式本刊自本期起根据国际学术杂志通行的惯例,赠送当期期刊酬谢。凡论文赠送当期期刊30份;其他类文章6份。

当代语言学期刊文章格式

一、标题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P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二、提纲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三、摘要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 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5倍行间距。4、英文题目: 使用三号字加粗。5、英文摘要: “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6、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四、正文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五、文中引述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六、文献目录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英语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摘要通常置于文题之后,文章之首。在论文发表后,论文摘要常被文献检索系统所收集。英语论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单词,并有与英文摘要表达观点一致的中文摘要与之对应。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一、基本格式:论文只能打印在每页纸的一面上,不得打印在正反面上。论文纸的大小尺寸为a4纸打印。侧面装订。二、题名页:论文题名页上打印格式基本相近,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第一页,英文题目页在第二页。一般由顶部往下三分之一页处打印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都用大写字母,下隔八行打印论文调查者姓名、所属电大,再下隔八行视实际情况打上提交日期xx年xx月xx日以及课程名称:论文项目设计上述各项内容都应打印在论文题名页的中间部位。三、摘要及关键词页摘要及关键词页上打印格式同论文题名页,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上,英文题目页在下。一般根据提要的内容多少安排打印。中文题目摘要采用宋体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字题目部分采用宋体三号,加粗,关键字短语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题目摘要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四、致谢页学员可以自选致谢页,一般不要求写中文。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五、目录页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小标题部分统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注意在右方注明对应的页号,中间虚线连接。六、正文页论文的正文需隔行打印,正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大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字。副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七、尾注、参考文献页与附录页尾注、参考文献页与附录页(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如尾注、参考文献目录与附录可不必隔行打印,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论文末。1、M——专著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注:两个责任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1]刘小龙电视艺术美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2、C——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注:两个责任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如文内已列明,则省略)例如:[1][英]穆尔电影理论的结构[A]瞿涛电影学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34-3、N——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1]周济情系教育 办好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4-1-29(1)4、J——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址页码例如:[9]李海音乐传播的文化思考[J]当代传播,2004,(10):26-5、D——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管地:保管单位,完成年起止页码例如:[1]邓友论电视艺术的美学性[D]北京:北京广播学院,17-6、R——报告格式:[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7、S——标准格式:[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8、P——专利格式:[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9、Z——各种未定义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资料来源:中国论文网http:///)

来稿范围本刊主要刊登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论文以及有独立见地的书评,尤其欢迎对某一语言现象作深入考察并具有理论意义的文章,同时也刊登评价国外语言学的综述。来稿范围包括以下诸方面: 语音学 音系学 句法学 语义学 语用学 会话分析 语篇分析 语言哲学 社会语言学 语料库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人类语言学 语言类型学 历史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稿件格式首页:中、英文题目,作者姓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件次页:中文提要(限200字)、英文提要(限300字)及中、英文关键词(限 5个词)。正文:另起页。页首中文题目,正文随后,不署作者名。研究论文一般不超过10,000字,综述 6,000-8,000字,新书述评4,000字,新书介绍 1,000-2,000字。 参考文献及(如需要)附录列正文后。行距:正文及参考文献务请用双行行距,字号不小于小五号。 投稿方式,网上投稿。审稿过程及审选通知编辑部收到来稿时及时登记并通知投稿人。来稿由两名同行专家匿名审阅;如意见有分歧,再请一名审阅。从收到稿件日起6个月内把审阅结果通知投稿人。6个月后如未接到审阅结果,投稿人可自行处理。6个月内不可一稿两投,否则后果由投稿人自负。 酬谢方式本刊自本期起根据国际学术杂志通行的惯例,赠送当期期刊酬谢。凡论文赠送当期期刊30份;其他类文章6份。

在我读大二那年,由于是学生会的部长,在年旦晚会上,我们部要举行一个跨年晚会,所以社长便给我下达了一个任务,要我制作一个关于此次晚会的一个精美和动态的PPT。由于我平时只会做比较简单的PPT,对于这个难度有点高的PPT我就犯愁了,不知道该怎么制作。我便上网查找关于PPT的制作教程,无意间看到一个:(中国论文网)的网址,便点进去看一下,发现里面有好多关于PPT的资料和教程,还有专业的指导老师。于是,通过这个网址,我顺利的完成了这个PPT,晚会也完美的谢幕。

当代语言学期刊文章格式模板

每家杂志的要求都不尽相同。

来稿范围本刊主要刊登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论文以及有独立见地的书评,尤其欢迎对某一语言现象作深入考察并具有理论意义的文章,同时也刊登评价国外语言学的综述。来稿范围包括以下诸方面: 语音学 音系学 句法学 语义学 语用学 会话分析 语篇分析 语言哲学 社会语言学 语料库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人类语言学 语言类型学 历史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稿件格式首页:中、英文题目,作者姓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件次页:中文提要(限200字)、英文提要(限300字)及中、英文关键词(限 5个词)。正文:另起页。页首中文题目,正文随后,不署作者名。研究论文一般不超过10,000字,综述 6,000-8,000字,新书述评4,000字,新书介绍 1,000-2,000字。 参考文献及(如需要)附录列正文后。行距:正文及参考文献务请用双行行距,字号不小于小五号。 投稿方式,网上投稿。审稿过程及审选通知编辑部收到来稿时及时登记并通知投稿人。来稿由两名同行专家匿名审阅;如意见有分歧,再请一名审阅。从收到稿件日起6个月内把审阅结果通知投稿人。6个月后如未接到审阅结果,投稿人可自行处理。6个月内不可一稿两投,否则后果由投稿人自负。 酬谢方式本刊自本期起根据国际学术杂志通行的惯例,赠送当期期刊酬谢。凡论文赠送当期期刊30份;其他类文章6份。

当代语言学期刊文章排版格式

一般是编辑来完成这些事情,文章送稿之后,一般就会进行重复率检测,不同杂志要求不同,前面投过好几次文章,同一个文章在不同杂志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现在是核心了吧,在语言学方面是比较好的,你看下里面的文章就知道了

这个不能用正常思维来解决,其实老外不象中国人有个坏毛病就是爱输入“————————”横线你把引号中的—线复制粘贴再点到粘贴的后面回车就变成你要的结果。白人真奇怪,你试试吧,大家也来试试,很有意思的事情。

当代语言学期刊点评文章格式

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它是一种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批评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和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的社会批评理论。他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所有组成部分都是某种权力的反映。罗杰·佛勒和甘瑟·克里斯还受到了米歇尔·福科的影响。福科的“知识是纯粹的”的传统观念,揭示了知识和权力的不可分割性。一方面,所有知识都是一种特殊权力体制的结果。另一方面,各种形式的知识构成了他们所描述和分析的社会现实:“权力与知识直接地相互包含……不存在任何没有相关知识领域之构成的权力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没有同时包含和构成权力关系的知识。”通过各种不同的话语,权力—知识复合体的效果得到了重新安置:“正是在话语中,权力与知识结合在一起。”佛勒和克里斯理论的语言学基础是萨皮尔—沃尔夫(Sapir-Whorf)的语言决定论( linguistic determinism)和语言相对论( linguistic relativity)学说以及韩里德(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理论”。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种语篇分析方法,批评语篇分析的语言分析基础主要建立在现代语言学的各种理论上,尤其是以Halliday为首的系统功能语法。Halliday吸收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语言学观点、伦敦学派JRFirth的系统思想、人类学家BMali-nowiski的语境思想、社会学家BBernstein的语码思想,不把语言看做是由规则组成的系统去描述,而是当做意义的一个来源,是一套与语言应用的环境相联系,供人们选择的意义潜势系统,它强调的是语言与社会的联系。而当代批评语篇分析更多的是从批评科学而不是语言学汲取营养,虽然它也需要语言和符号分析理论的支撑。当代批评语篇分析家认为话语是构成社会实践活动的符号成分(semiotic elements of social prac-tice),对话语的再思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研究话语奠定了基础。三、主要原则 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了履行自身的首要任务,即探索语篇与其过程、语言形式与社会以及符号过程等的辩证,要求能对语言形式作更为有力的描述。费尔克拉夫和沃戴克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原则概括为:(1)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社会问题,它以社会的、文化的实践和结构为出发点把焦点对准语言,不是为语言而语言。(2)权利关系是“话语的”,即话语是社会权利关系生成和再现的场所。(3)话语构成社会和文化,话语是社会和文化再现和变化的场所。(4)话语从事意识形态的工作,话语结构展现、加强、再生社会中的权力和支配关系,并使其合理化或对其进行置疑。(5)话语是历史的,它应被置于语境中加以考察。(6)文本与社会的关系是经由中介产生的。话语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话语构造社会结构,也被社会所构造。(7)批评性话语分析对话语结构不仅仅是描述性的,它更是解释性的。它试图根据社会互动的特征,尤其是根据社会结构特征对话语结构进行解释。(8)话语是社会行动的形式,它揭示权力关系的隐晦性。四、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和新动态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是1979年由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提出的,20世纪末在欧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热潮。目前,批评话语分析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种新趋势,从而产生包括批评语言学、批评教育学、批评社会学、批评话语意识、批评社会语言学与批评写作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批评应用语言学(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如在荷兰有VanDijk教授建立的批评语篇研究中心和出版的学术期刊Discourse&S‘,ciety,在英国有NFairclough教授建立的研究中心和PaulChilton教授主编的学术期刊Languageandpolities;国内语言学界过去10年里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展开,或者说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喜的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语言学界兴起一股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热潮,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商业大学等外语院系的研究较为突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戴伟栋、北京师范大学的叶起昌和天津商业大学的田海龙等多位教授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频频发表文章,介绍西方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动态,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阐释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英、汉语篇的批评性对比分析日益得到重视;在重视英语语料的同时,汉语语料的本土化研究初步得到加强。辛斌等学者正在从事的英汉语篇批评性对比研究反映了CDA研究在国内的这一新特点、新趋势。一些学者(如张迈曾、徐涛、项蕴华、田海龙等)不满足对英语语料的分析利用,正开展对现代汉语篇章的批评性分析研究。有些专家从文化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英汉语篇进行了对比批评分析研究,对翻译研究很有启发和帮助。相信这些学者的研究将带动和激励其他人一起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国内的PDA②研究已经起步,CDA和PDA的比较研究已有人关注,并努力与国际接轨。国内PDA研究和机构话语分析的研究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拓展。它会促动CDA理论的纵深研究与发展。根据国内最近的几次(批评)话语分析研讨会和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的介绍情况来看,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积极话语分析(PDA)的研究,甚至CDA与PDA的对比研究。(朱永生,2006等) 批评应用语言学理论的介绍与应用将在我国逐渐推广。因为这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它将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另外,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得到运用。一些学者已尝试将他们的一些新成果应用于CDA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功能语法分析软件和语料库建设将被用于批评话语分析。(李战子,200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机构语言批评研究、组织语篇批评分析、政治语篇批评分析、媒体语篇批评研究等必将像国外一样得到蓬勃发展。五、结语 笔者认为,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批评话语分析将与语言学、认知、社会紧密联系。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建构。它实际上凸显了语言中人们熟视无睹的权势关系与意识形态过程。相对于主流语言学和主流语篇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更注重从社会制度和社会构成这一更深的层次来寻求解释语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在强调社会对语篇的影响的同时,还注重研究语篇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充分认识到语篇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中对社会文化变化和再生产所起的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研究专著和硕士、博士论文还很少而国外却很常见,内容也涉及诸多方面。其次,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成果多为综述性论文,纵深的研究成果不够多。此外,研究内容不够丰富。国内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研究,对批评语用学、批评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批评话语分析尽管还称不上是一种语言研究的新流派,尽管还存在着许多缺陷甚至矛盾之处,但它却代表着一种语言研究的新视角,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也在不断地对这些理论加以修改和完善,以期更好地为话语的批评性分析提供更完整的理论框架。

一、传统语言学 (一)古希腊语言学 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其中语法学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对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8—348年)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的论战中持中立态度。他认为,有些词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但有许多词,其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究竟有些什么联系是无法判断的。他在分析单词与意义的关系时,把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大类(大致相当于名词和动词),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位坚定的“约定俗成论”者。他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是有规则可循的。他在柏拉图的词类两分法的基础上把那些既不属于主词又不属于述词的词自成一类(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连词)。他还注意到名词有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变化等这样一些结构上的特征,并第一次给词下了定义。 后来的“变则论”者斯多葛学派(The Stoic School)又在亚里斯多德的词类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词分为冠词、名词、动词和连词。后来又把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他们还对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格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认为名词有主格、宾格、与格、所有格和呼格之分。 在古希腊时期,对传统语言学作出较大贡献的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The Alexandrian School)的特拉克斯(约公元前一世纪)。他在名为《读写技巧》的只有15页的小册子中,把词分为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和连词八大类。这本小册子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此后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欧洲的语法学家在分析其它语言时,仍将词分为八大类,尽管所用的术语略有不同。 特拉克斯对语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法上。最早对希腊语句法进行全面描写和分析的是公元二世纪在亚历山大里亚从事著述的狄斯考鲁。他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入手,再分析描写其它词类与名词和动词的关系。同时,对动词与名词或代词在人称和数的一致关系、对一类词代替另一类词的替换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他的句法分析和描写为后来区分主语和宾语、区别主从结构等奠定了基础。 (二)古罗马语言学 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希腊的统治地位逐渐由罗马帝国所代替。到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已相当稳固。在罗马帝国统治西方文明世界的年代里,研究语言的空气比较活跃,并已经了解到古希腊的两次有名的大论战,也了解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对语言问题的看法和他们的成果。瓦罗(公元前116—27年)曾对“变则派”和“类推派”的观点进行过详细地叙述和说明,同时也对拉丁语法作过大量的分析。他把语言研究划分为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三大部分。在西方语言学史上是他首次把派生结构和屈折结构区分开来,并发现拉丁语的名词除了有希腊语名词的五个格之外,还有一个夺格。 昆提利安(公元35—95年)是一位对教育比较关心的学者,在语法方面也有过一些论述。他认为语言的正确运用应合乎推理、应仿效权威和引经据典。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意义比其形式重要得多,因此词汇的选用应遵循自然逻辑和类推这一基本原则,即应合乎推理。要判断现行的用法是否正确,则应求助于那些受过教育的权威人士,看是否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如果学者之间对某一用法意见不统一,就应在古代的经典中查找证据。这些主张无疑对后来的传统语言学家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制定语法规则、对某一用法进行硬性规定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这些原则。 在所有的拉丁语法学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当属多纳图斯(约公元四世纪)和普里斯基安(约公元五世纪)。普里斯基安所著的一套18卷的语法书可视为拉丁语法的代表作。在这部巨著中,普里斯基安运用特拉克斯和阿波洛纽斯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拉丁语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描写。他基本上全盘借用了希腊学者的语法体系,只是由于拉丁语没有冠词而将其改为叹词,甚至连瓦罗区分开的派生结构和屈折结构也没有被他接受。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拉丁语法学家都同普里斯基安一样,注重用希腊语法的模式来分析拉丁语法,而对语法理论少有建树。他们对语言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建立了拉丁语法。 普里斯基安的拉丁语法虽然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但它对传统语法的传播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后来的好几个世纪中,拉丁语法一直袭用这一模式。在中世纪,其它语言的语法书相继问世,12世纪中叶就已经有希伯来语语法、阿拉伯语语法、古爱尔兰语语法等。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都有了自己的语法。但所有这些语法都是以希腊语法或拉丁语法为模式的。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 讨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就与发展,我们不能忽视古印度语言研究在历史比较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已蓬勃发展,富有成效。巴尼尼(约公元前四世纪)的梵语语法《八章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讨论问题的深入程度、自身的系统性以及表述的简练性是其他语法书无法比拟的。在巴尼尼之后,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更加兴旺,先后出现了十多种语法派别,尽管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了巴尼尼语法著作的烙印。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有两个方面是西方传统语言学望尘莫及的:一是对语音问题研究;二是对单词内部结构的研究。虽然直到18世纪末西方学者才开始大量接触到古印度学者的语言研究成果,但正是因为古印度学者对梵语语音所作的准确详尽的描写才使得梵语同拉丁语、希腊语和其它日耳曼语言的比较成其为可能。 虽然语言学界公认19世纪是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时期,但早在12世纪,冰岛一位姓名不明的学者就根据词形的类似来确定冰岛语与英语的关系,进行了语言的比较研究。14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俗语论》问世。虽然这是一本讨论方言问题的著作,但也涉及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不同语言是同一源语经过时间的推移和说话人的移居而造成的。16世纪的斯卡利格(1540-1609年)和17世纪的莱布尼茨(1646-1716年),都对语言的起源问题感兴趣,并试图将语言分成不同的语系。到了18世纪,已经有人收集有助于比较研究的各种语言材料,如德国人帕拉斯的《世界语言比较词汇》就是一例。18世纪末,西方学者开始接触并掌握古印度语——梵语。通过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梵语和欧洲的几种主要语言在某些词汇层次和语法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中,英国学者W 琼斯爵士(1746-1794年)在1786年举行的亚洲学会上宣读的论文影响最为显著。在这篇论文中,他根据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的相似性断言,这三种语言源于同一原始语言。从而正式揭开了语言学史的新的一页。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 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1808年, 施勒格尔(1772-1829年) 发表了题为《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的学术论文。他强调语言内部结构方面的研究,指出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等在词汇及语法关系方面有着亲缘关系,并首次使用了“比较语法”这一术语。19世纪初从事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中,最著名是丹麦的拉斯克(1787-1832年)与德国的格里木(1785-1863年)和葆朴(1791-1867年)。拉斯克在1811年出版了一本讨论古北欧语的语法书,1830年又出版了一本讨论古英语的语法书。在这两部书中他首次使用语音对应关系来比较不同语言中的词源形式。后来的“格里木定律”中的各种对应关系实际上是由拉斯克首先提出并用例子加以证明的。格里木1822年出版的《德语语法》(第二版),用较大的篇幅来讨论字母,阐述了德语与其它印欧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他所发现的这些语音对应规律被后人称为“格里木定律”。葆朴的语言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出语言的原始语法结构。他在《比较语法》一书中宣称,他的目的在于对有关语言进行比较描写,探索支配这些语言的规律及其屈折变化的起源。就是在探索原始语法结构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比较语法的原理。有人在评价他发现比较语法原理时认为他的发现可以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 19世纪中叶的语言学家几乎都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语言,其中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施莱歇尔(1821-1868 年)。在他众多的著述中,最主要的当属《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该书于1861年出版,后来曾再版过四次,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施莱歇尔根据语言的共有特点而将其分为不同的语族,并用谱系树形图来表示语言的历史渊源和体系。他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认为语言的生命同动植物的生命一样,都有成长期和衰老期,因此语音的变化是严格按照规律进行的,这些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发展史,研究语音的变化规律。在《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中,他用了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来研究语音。他的这种观点对后来的青年语法学派的影响尤为明显。 (三)青年语法学派 青年语法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叶,并在当时的语言学界占统治地位。其代表人物有雷斯琴(1840-1916年)、奥斯特霍夫(1847-1909年)、勃鲁格曼(1849-1919年)、 维尔纳(1846-1896年)、德尔勃吕克(1842-1922年)等人。青年语法学派认为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没有例外,所谓例外是由于不同规律交叉运用或其它因素所造成的。维尔纳在187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讨论“格里木定律”中的例外问题,认为这些例外实际上是由于重音的变化所导致的。他的这种音变规律后来被称为“维尔纳定律”。青年语法学派还认为语音和形态的变化是由于类推所起的作用。他们强调对现代语言及其方言的研究。青年语法学派的观点及其研究推动了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并对同时代学者及后人有很大的影响。 三、现代语言学 在19世纪末的语言学界,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语言研究已到达顶点,科学的语言研究方法就是历史比较法。20世纪初,语言学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折而进入到现代语言学时期。 (一)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年),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尽管索绪尔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特别是在印欧比较语言学中作出重大贡献而在语言学界崭露头角,但真正使他享有“现代语言学之父”这一美称的却是他在1906年至1911年期间为日内瓦大学的学生开设的“普通语言学”课程。1913年他去世之后,他的两位同事根据学生所作的笔记和他所留下来的讲稿整理出了《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不朽的著作,并于1916年出版。 索绪尔主张把语言和言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分开来。他认为语言是抽象的语法规则系统和词汇系统,它潜存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是社会产物,不从属于某一个人。言语是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因此运用同一语言的人很少有同样的言语。言语是由个人通过运用语法规则将语言单位组织起来的结果,因此言语是语言的具体体现,而语言则是对言语的抽象。虽然言语是可以直接接触到的素材,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却应是语言。 他主张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区别开来。他虽然承认社会史、文明史等因素与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认为这些因素不会触动语言的内部系统。研究语言内部系统的内部语言学完全没有必要知道语言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他看来,语言学就是一门研究语言内部系统的科学。 他主张将共时性的研究同历时性的研究区分开来。在他之前,人们研究语言往往是纵向地追溯语言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语言现象,甚至有人认为唯有历时性的研究才是科学的。索绪尔认为对语言进行共时性的研究,即对语言作出静态描写也是一门科学,而且还优于历时性的研究,因为对说话的大众来说,历史变化是很少在考虑之列的。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在构成关系系统时存在于两种关系之中,即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组合关系与语言成分的线性排列次序是一致的,而聚合关系则是以语言项目中一定成分的选择为条件的。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也就是说语言是一套规则体系,而不是具体的材料。规则体系是相对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索绪尔对现代语言学的贡献还在于他确立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必需的特点。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结尾处指出:“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就是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虽然这段结论性的话语的后半部分在语言学界尚有争议,但它确定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相应的研究方法,明确了语言学成为一门学科所需的特点。索绪尔对共时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涌现出的各种学说和流派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的这些观点的影响。 四、当代语言学 (一)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言学 本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28年- )的《句法结构》问世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新的学派——转换生成派。转换生成派在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土壤上产生,并在同结构主义决裂和挑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研究应致力于探索人的内在的语言能力,不应满足于对言语行为这种表面现象的观察和描写。结构主义研究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对语言进行分类描写,而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形式化的演绎系统,一套有限的语法规则。这套规则既能生成出无限合乎语法的句子,又能解释各种句子内部的语法关系和语义上的歧义性。既然研究的目的不同,那么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也就大不一样。 结构主义研究语言的材料是随机搜集起来的大量句子。乔姆斯基认为,随机搜集的句子是十分有限的,而句子的数量却是无限的,人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句子搜集完全,所以,语言研究的不应是人们的言语行为,而应是人们内在的语言能力,因为正是语言能力使人们能够不断地产生并理解新的句子。在研究方法上,结构主义是先搜集语言素材,然后通过一套发现程序对素材进行分析并找出规则,最后用所得出的规则来解释语言现象。乔姆斯基认为,既然语言材料是无法搜集完全的,那么,从零星的语言素材中发现的规则必定是不完整的,无法说明所有的语言现象。因此,语言研究的方法应当同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相同,即先根据观察作出假设,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检验或证明假设,并针对实际情况对假设进行修改。这样多次地进行反复,直到能够正确地解释句子结构为止。 在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上,结构主义接受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年)“白板说”的哲学观点。洛克认为人的心灵的原始状态只是白板一块,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来从经验中获得的。由此,结构主义者认为小孩的语言是靠反复地模仿和记忆,使其成为一种习惯而获得的。乔姆斯基认为“白板说”的观点很难解释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动物通过反复训练之后为什么不能掌握语言;二是供小孩模仿的句子无论数量有多少,但毕竟是有限的,小孩为什么能够理解并产生以前从未听见过的无限的句子。乔姆斯基赞成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的“天赋观念”说,因此他认为人的大脑中天生就有一个“语言习得机制”,一旦特定的语环境触发这一机制,小孩就自然能够获得某种语言。 乔姆斯基还认为结构主义只是对语言结构的表层进行切分和描写,所以他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具有相同结构的句子会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区别等这样一些语言现象。语言研究不仅应注意表层结构,而且还应注意其深层结构。 乔姆斯基在发展自己语言理论的过程中,主张将语言能力和言语行为区分开来。并试图说明人的语言能力,试图用语言研究来说明心理活动,因此,他认为语言学应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转换生成语言学在发展过程中曾作过多次修改,经历了早期理论、标准理论、扩充式标准理论和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四个阶段。最近一个阶段的语言理论模式由句法、语音和语义三大部分组成。句法部分包括基础部分、转换部分和格部分,基础部分生成出深层结构,然后通过转换部分生成出浅层结构,再通过格部分而成为带有格标志的浅层结构。带有格标志的浅层结构既可通过语音部分而获得语音表达,也可通过语义部分获得语义表达。

越来越多的学者正显示有兴趣在通过语言的方法翻译研究。与1949年和1989年,一个不完整的调查,作者发现,有大约只有30教科书通道的讨论之间的关系,语言学和翻译,包括方面的普通语言学,语用学,文体学,篇章语言学,修辞学和机器翻译。从1990年至1994年,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目增加了通道,看翻译,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几乎160发表的文章中对这些五年关心的翻译和普通语言学,文体学,比较语言学,语义,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文字语言学,修辞学等新的条款,如话语分析,诠释学,动态等值,深部结构和表面结构,背景,主题和述位,合作的原则,更遑论只是一个数,出现在翻译领域的研究。我们一定可以找出一个趋势,应用语言学理论翻译研究在这些年。 今天,我们在点质疑语言学是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的翻译。近年来,一些学者,谁是在赞成的免费翻译,曾多次提出这个问题向公众,并呼吁结束了语言的方法翻译。一些坚信,翻译是一种艺术和语言学,因此,既不是有用的,亦无帮助。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我们看看翻译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科学的翻译那里的意思是僵化和限制,自由度是有限的。灵活性,在这种情况下,既不需要也不赞赏。 但是,即使是在文学翻译,语言学,是难以负担。王宗炎指出, «如果一看到语言学作为一个机构的规则,规范的语言,翻译,最可能会哈欠与无聊。如果它标志使用的字和locutions以适合的场合,是没有任何停止译员从概括性的语言学» (王1991年: 38 ) 。争议«字面»银两«免费»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有说服力的支持者,一边一国。举例来说,古代西方学者一样,伊拉斯谟,奥古斯丁,和其他人赞成,直译。其中中国早期翻译,鸠摩罗什是被视为免费的学校,而轩zuang似乎字面和灵活性。在当代中国,严复主张诠释学的翻译,而鲁迅的首选一拙劣的版本,一个是免费的,但不精确。有没有错,在上述任何立场。当这些译员强调,免费翻译,他们从不否认的可能性直译,反之亦然。问题只出现时,讨论,轮流相当于翻译。 问题的等价性已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有可能是一个等价语文元素,独立设置他们在其中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假设,一些«字面»翻译试图分解一个文本到单一元素,希望找到等值在目标语言。这是一个天真的想法。 jakobson ( 1971年: 262 )指出, «等价在不同的是枢机主教的问题,语言和关键的关注语言学。 » ,他并不是指«等价» ,但«在等价的不同之处»为枢机主教的问题。奈达也误解了很多,他的概念«等价, »他走上表示«翻译组成,在复制,在受体的语言最接近自然相当于源语言讯息,首先是在条款的含义和在第二条款作风» ( 1969年: 12 ) 。他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 «绝对的等值翻译是绝不可能» ( 1984年: 14 ) 。德beaugrande和德雷斯勒认为,成功或失败,无论是免费或直译的方法是不确定的:一不适当«字面»翻译可能会尴尬,甚至费解的,而过分«免费»之一,可能会使原来的文本,分化和完全消失。对他们来说,等价之间的翻译和原创,只能在实现的经验,与会者(参见德beaugrande和德雷斯勒1981 : 216-217 ) 。卡特福德( 1965年: 27 )表达了同样的关注,相等于翻译只是«实证的现象,通过比较发现, SL和铊的案文。 »在列举上述例子,我有绝对无意坚持对不可译。我的意思是,一个翻译者应该把他或她自己的经验和加工活动,到文本:解决问题,减少polyvalence解释,远离任何不一致或不连续性。语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对待不同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始终与意识,有没有确切的等价但只有逼近。因此,功放和简化成为可以接受的。 如果我们同意的文本可以翻译,那么,以何种方式是否语言学的贡献翻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看看在接受西方语言学在中国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中文应运而生年底才在上个世纪,当马建忠出版了一本书的语法马氏文通«马氏文通»于1898年,这是首次在中国了语法印支欧洲语言作为其模型。研究语言,反过来又影响,翻译研究在中国。在麻石wenton ,主要的重点是使用形态,这占用了6 - sevenths的这本书。影响占主导地位的趋势形态学研究,总之,被视为最低有意义的单位,和刑期,因此,合乎逻辑的组合的话,各种具体的类型。翻译,然后,主要是基于该单位的Word 。在西方,圣经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正如翻译佛经并在中国。 直到十九世纪末做了一些语言学家来认识到判刑,不只是总结了测序,换句话说,他们所载的。布拉格学派,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取得了相当大的贡献的研究语法。根据该分析方法的功能的角度来看,布拉格学派,一个句子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主题和述位。主题是反对述位在类似方式之间的区别的话题和评论,并定义为一个组成部分,句,至少这有助于推进的过程中的沟通。述位,另一方面,是一个组成部分,一句是增加最与时俱进的过程中的沟通和具有最高程度的交际动力。这两个名词,帮助启发的过程中中文翻译成英文。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研究语法达到高峰,与乔姆斯基的建立转换-生成语法。这一理论的深部结构和表面结构的语言翻译的影响极大。奈达依赖于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他«分析- transfering -重建»模式的翻译。一些中国语言学家,在此期间,试图以提高语文研究,以更高的飞机。李进喜( 1982年)扩大的作用句研究在他的书中一个新的汉语语法,其中三分之二是专门讨论句子的形成或语法。他写道, «没有的话,可以发现除语境中的一个句子。 »研究当时的改善,其他grammarians ,包括吕叔湘,王力。 与发展的语言学研究,翻译的基础上,单位的一句是所提出的一些学者。这是林语堂谁首先运用理论对翻译在他的文章«对翻译的。 »他声称«翻译应该做的事的基础上一句[]什么翻译应忠实,是不是个别的话,但意思转达他们» (林1984年为: r 3 ) 。的重要性的背景下,在理解句子,因此强调。超yuanren ,一个中国学者和哈佛大学教授,学者的批评和笔译谁往往忘记这一点,并采取语言为一些独立和自给自足。事实上,这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翻译句子,我们取决于它的背景;当我们解释1话语,我们依赖的背景下的讲话(参见超1967 ) 。当一个句子,是从文字,它通常变得含糊不清,由于缺乏背景。因此,翻译成为困难。 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学习语文的基础上的刑罚甚至没有足够的。一个完整的研究应该作出的全文。一个简单的句子一样, «乔治通过»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在不同背景下。如果背景是一个考试,这意味着没有乔治,以及对测试;在一个卡片游戏,它会表明,乔治拒绝他的机会,出价;在体育这将意味着球达成的另一个球员。没有一个背景下,我们怎么能决定一个翻译?语言学家,因此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研究文本和话语分析。篇章语言学已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自那时起。范dijk是一个先驱在这一领域,和他的4卷版的手册,话语分析是具有极大的价值。哈利迪的凝聚力的中,英文介绍功能语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对文字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德beaugrande和德雷斯勒( 1981 )提供了一个整体和系统的研究文本,这是有益的翻译研究。德beaugrande其实写了一本书所谓的因素,在一个理论的诗翻译在1978年。这本书并没有成为很受欢迎,因为它仅限于讨论诗歌的翻译。在同一时间内,书籍,语言学的方法,以翻译介绍到中国,如工程尤金奈达,彼得newmarks , , JC卡特福德,乔治mounin ,和其他人。这些书籍了很大的推动,应用语言学理论翻译研究在中国。 文本或discoursive的方式来研究翻译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篇章语言学。一些研究仍留在句法或语义层面上,虽然甚至有文本装置被聘用。在谈到翻译单位的Word和文字,奈达写道: 一般人天真地认为,语言是换言之,共同默契的假设,结果翻译涉及更换一个字,语文与一个字,语文乙和更多«认真»这类翻译的是,更为尖锐。在其他换句话说,传统关注的焦点,在翻译上字。人们认识到,这不是一个足够大的单位,因此,重点转移到判刑。不过,专家,翻译和语言学家已能证明个人的句子,在反过来,是不够的。重点应放在该段,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的话语。 (奈达和tabber 1969 : 152 ) 从这个声明可以看出,奈达的问候话语,作为大于一个段落,作为一篇文章,与一个开始和结束。奈达自己从未申请篇章语言学翻译,可能会有一些混乱,如果我们用他的任期在我们的解释话语,因为话语分析不仅是研究的基础上,较大的语言结构。 一些中国学者没有作出努力申请文本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翻译。王秉勤的文章( 1987年)是第一学术论文这一类的。他说,他的目标是研究和发现规则的内部结构,文字在根据篇章语言学。他分析,许多例子使用的词句分析,但不幸的是,所有的样品,他收集到的描述,风景或报价从书籍的伟大学者-没有对话,没有言外或成事部队在该语言。他未能提供了各种例子。基于这个原因,他的研究结果,主要是限于修辞文本在中国古代(参见王1981 ;罗1994年) 。 学者一样,他自然适用于pragamatics翻译。他的文章( 1992 )提出了两个新的条款, « pragmalinguistics »和«社会经济语用学» ,在翻译,是指分别以«研究务实的武力或语言使用的观点,语言来源» ,并«务实的研究其中,研究条件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社会和文化情况。 »他讨论的可能性,运用务实的态度,翻译,以实现一个务实的等效之间的来源和目标文本,即是重现的讯息,进行源语言本身,以及含义进行了由源语言其背景和文化。在这方面的文章,他也试图区分«语用语言学»从«社会经济语用学» ,但最后也承认, «其实,一个清晰的线之间的语用语言学和社会经济语用学有时可能难以得出。 »他仍然坚持认为,应用该务实的态度,翻译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柯莉( 1992 )认为,语义,而在广义相结合的语义和语用学的,应加以研究,以帮助理解,解释和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翻译中。在这篇文章中,他审查了4语义条款-«意义和参考, » « h yponomy, » «变化的意义»和«背景» -让许多例子,i l lusrate的重要性,有一些一般性的知识和语义理解之间的关系和语义的翻译。这篇文章中明确写道,读者可以很容易吸取灵感来自它。 这些语言学的方法,棚灯,对新标准的«信,达,雅»所界定的严复。中国学者开始批评含糊不清,这三个标准和努力给他们具体的意义,通过理论的西方语言学。结果是内容,这三个传统标准已大大丰富了,尤其是影响等值理论,在广义上是指目标语言应相等于源语言从语义,务实和文体点查看。但我们仍无法评价翻译在一个非常科学的方法。因此,中国学者一样,范守,徐shenghuan和万亩鲤鱼走上了定量分析的翻译,用模糊集理论的数学在完成他们的分析。范发表的几篇文章,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他1987年至1990年的文章评价翻译根据的数值数量的忠诚。徐的文章«的数学模型,评价一个翻译的质量»提出了一种正常的数学模型。他说,是很难产生一个绝对准确的评价翻译与这个模式,因为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人的思考过程。作出这样的分析更准确和客观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该单位在翻译是很难啃的骨头。不解决这个问题,没有研究在翻译研究将以往任何时候都足够了。迄今为止,很少有人都集中在研究这方面的工作。奈达认为,股应判刑,并在一定意义上,话语。巴尔胡达罗夫( 1993 : 40 ) ,苏联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建议: 翻译是转变的过程中讲话的产品(或文字)产生的一种语言,成为一个讲话的产品(或文字)在另一种语言。 [ … … ]它如下认为,最重要的任务,译者谁进行的过程中转型,该理论家谁介绍或创建一个模型,这个过程中,是要建立最低限度的翻译单位,因为它是一般所谓,翻译单位,在源文本。 虽然他注意到的重要性,翻译单位在一个文本,并认为这个单位可以是一个单位,任何级别的语言,他没有指出是什么文字,是和它如何可能来衡量翻译。 Halliday的概念,条文可能会显着在这种情况下。他说,一个条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单位。他区别的三项职能的条款:文本,人际和概念。据哈利迪,这些职能是不具备的词或短语。但他是不太成功的在分析之间的关系,第和文本(参见哈利迪1985年) 。在中国,有些人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王春( 1987年: 10 )更多或更少的股份bakhudarov的看法,认为翻译单位不能局限于只为服刑。在某些方面,音素,词,词组,句,段,或什至文本都可以充当一个单位。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找到任何特殊的治疗文本翻译,除了有文本作为最高级别之间的翻译单位。这不是目的,篇章语言学或话语分析。如果我们想申请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翻译,我们会要求考的做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