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人物画报编辑部电话

发布时间:

人物画报编辑部电话

cctv

听报亭的老板说因为有个记者写了个什么报道,就停刊了。不知道会不会出了。。。我挺喜欢看那个的

人物画报编辑部电话是多少

0431-86037877

1、北京 1-1100733《人民日报》北京市朝外金台西路2号 大地(散文、随笔、杂谈、诗)010-65368114(总台) 文艺部王必胜刘梦岚卢祖品(诗)王力军(评论) 徐怀谦(散文)010-65368591 副刊 周末文艺(散文、诗、影视评论)罗雪村 文化副刊(文化随笔) 科教周刊 1-2100062《光明日报》北京市崇文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周末文萃韩小蕙 肖海鹰,xiao-hai- 文化副刊李宏伟010-67078521 文艺观察付小悦010-67078516 书评邢宇皓 1-3100050《新京报》北京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王小山 1、 对各领域最新好书(最近半年内出版)的书评。 2、 对最新流行畅销书的分析批判性评论。3、 书话,一切与读书有关的精妙文字。字数一般控制在1500字以内。信箱: 批评广场 1-4100028《京华时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前街1号 胡同副刊张莉丽 坐家专栏胡庆云, 宠物版(讲宠物的故事或与宠物有关的故事) 600字左右 1-5100026《北京青年报》北京朝阳区白家庄东里23号院A栋 天天副刊各版E-mail投稿方式:登录副刊主页 点击某版版名进入后,再点击“我要投稿”即可直达编辑信箱。 非常感受(随笔)陈新邵延凤 010-65902404 非常感受陈新马雄鹰 刘佳 人物在线孙进罗劲松 动感书屋晓春 风俗地理田利平 每日健康李彤李文 幽默地带版卢燕 生活张向红 1-6100027《北京晨报》北京东城区中街9号东环广场A座3层 文化副刊·城事高栎华 城市笔记(反映都市人群生活的感受、经历等) 赵昀 时尚见解(对流行的话题、事物、现象发表议论)赵昀 快乐工场(生活中的幽默好玩的故事如段子、短信、笑话等) 都市书缘 城市表情副刊佟彤lx_ 情感故事副刊佟彤2002_ 随意阅读副刊佟彤 人在都市黄立群 早茶(读者直言、人文时空、看法) 早茶(网虫)李新lx- 早茶(成长)(宠物)赵昀 1-7100734《北京日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文艺周刊部 副刊部 百姓写作(小小说、散文、随笔)陈戎 随笔副刊 人在旅途 杂文 网络文学 生活周刊 京华生活 文艺周刊观点李静 1-8100734《北京晚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副刊中心 五色土·副刊(散文、随笔、杂谈)骆玉兰 五色土·副刊(散文、随笔、杂谈)李峥嵘 张丽 五色土·从与自然王达人陈玉珍 家园 1-9100010《三联生活周刊》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生活圆桌(讨论生活观念,讲述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苗炜 1-10100050《中华读书报》北京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家园副刊王小琪 看法张隽 争鸣郁言 了望祝晓风 中外书屋·人物赵彤宇 艺文空间·中国文学赵晋华安心 阅读前线王洪波 1-11100027《中华工商时报》北京朝阳区东方东路8号 新周刊·文化副刊(生活随笔、故事新编、市井小品、闲情闲趣、杂文评论): 陈利民 读书陈贺新 收藏 商旅 副刊 1-12100702《中国青年报》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 总邮箱综合新闻 国际部专版 教育科技 考试 文化副刊徐虹, 作文 调查观察 青年话题 法治社会 就业 冰点 屋檐下朱晓戎 读书缘肖云祥 经济生活 体育 绿 青春热线 摄影 军旅 1-13100702 中国青年报《青年时讯》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 副刊版(情商) 态度版 城市品味副刊姜蕾 态度副刊何乐 态度(小杂文) 旅行笔记副刊 城市 阅读 青年体验 1-14100832《解放军报》北京西城区阜外大街34号 长征(散文、诗)陈先义 1-15100009《中国妇女报》北京地安门西大街103号 婚恋·家园周刊主编田鹰 投稿信箱: 一版、婚恋随笔(600字左右一组文章,加一篇大稿)侯晓然 二版、感受(生活随笔)王文 三版、家事(生活文章)侯晓然 四版、家居吴京 女性周刊 副刊 1-16100016《中国合作经济报》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南四路居 1-17100000《中国新闻周刊》北京 随笔栏目 副刊 1-18100023《中国新闻出版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南路55号(2350信箱) 采风(散文、随笔、诗)李晓虹 书谭马国仓刘蓓蓓 1-19100011《中国特产报》北京安外安德路西营房2号 1-20100028《中国贸易报》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 1-21100011《中国交通报》北京安外安华西里三区13号楼 文化副刊(随笔、杂谈)经晓晔陈菁闻 1-22100021《中国民航报》北京市十里河2264信箱 1、 云海副刊 2、阅读副刊赵绍玲, 1-23100740《中国旅游报》北京建内大街甲9号 文化专刊·凡人视角副刊武葳 , 五花海(游记)武葳 , 江山(散文、游记、诗)魏晓霞 三味书屋(书评、读书随笔)魏晓霞 触摸都市副刊张玫 1-24100043《中国电子报》北京市石景山路23号 1-25100714《中国绿色时报》北京朝阳区和平里东街18号 绿色潮·生活副刊:曹志娟 1-26 1-27100025《中国畜牧报》北京朝外八里庄北里1号 1-28100029《中国冶金报》北京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号楼 紫烟副刊(散文、诗)洪景森 1-29072750《中国石油报》河北省涿州市 驿路随笔 生活空间王云峰 1-30100011《中国化工报》北京市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化苑选萃(散文、随笔、杂谈)黎红 园地(散文、杂文、诗歌、小说)李明月 1-31100037《中国矿业报》北京市西城北礼士路70号 文化观胜王新生山川观光张丽华(共用) 1-32100026《中国国门时报》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 绿地华静 1-33 1-34100085《中国包装报》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雅芳园6楼 副刊(散文、随笔、杂谈)韩勇 1-35100081《中国引进时报》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甲42号 1-36100053《中国商报》北京宣武区报国寺1号西2楼 社会周刊·生活舞台(生活文章) 杂文随笔/时评书话 话吧小品xwzbb@cb- 藏友俱乐部 1-37100013《中国文化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 文坛风景(散文、随笔、书香、动态、聚焦) 张昱 品味生活(生活方式、生命宠爱、闲暇一刻、食尚主义)包亚茹 每周关注 (言说)朱家雄 养生花园赵京玲 风尚空间张焕引zhang- 欢乐城市熊涛 车行天下包亚茹 1-38100007《中国文物报》北京市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文物之旅(散文、游记、杂谈)张伟王征 1-39100088《中国知识产权报》北京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1-40100088《中国专利报》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1-41100009《中国医学论坛报》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15号 1-42102209《中国经济时报》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芥子园副刊李成刚 芥子园阅读徐冰 文化 百姓广场 总编室 1-43100044《中国测绘报》北京西外紫竹院百胜村1号 1-44100835《中国建设报》北京百万庄建设部内 文化周刊·长城(散文、随笔、小说、诗歌)李迎 都市生活(生活故事)袁晓红 风景旅游殷敖佗 的士周刊·空间七彩路季颖 副刊 副刊 1-45100831《中国建材报》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人世间(生活文章)陈亚军 生活(生活随笔)郭君梅, 五色石(散文、随笔、诗)何谱 1-46100053《中国经济导报》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 社会周刊城市副刊李坤民 阅读董璐dl_ 绿色/生活:dl_ 阅读/文苑: 1-47 1-48100009《中国花卉报》北京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127号 芳草地(散文、随笔,花文章)王健 (总信箱) 花与生活副刊李宝泉 1-49100814《中国有色金属报》北京复兴路乙12号 五光十色副刊明明 1-50100734《京郊日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喜鹊副刊(诗 随笔) 1-51100027《中国劳动保障报》北京市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 创业驿站 创业驿站副刊 洪鸿 1-52100031《中国教育电视》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1-53100020《中国社会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斜街4号 婚姻 两性zgshb_ 故事版魏光洁 1-54100820《中国老年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斜街4号 苍松副刊石祥 周末版 王嘉翔 杂文与老年生活有关 朝花夕拾版 记实类文字人生家庭散文随笔为主,也有杂文。栏目有 老夫 老妻、名人家风、情感驿站、家事点评、家教杂说 旅游 编辑:卢彦对于各地旅游景点的介绍性质的文字 银发广场(风格似城笔) 1-55100071《中国工商报》北京丰台区花乡纪家庙 大潮·广角(人生随笔) 副刊cicn_ 1-56100053《中国税务报》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税苑 1-57100036《中国审计报》北京海淀区莲花苑小区5号华宝大厦17层 文化生活(文化随笔)丘桑 周末·社会之窗(生活文章)宋岳 专刊部 (文史与读书版 )刘谦谦liuqian_ 消费理财赵秀华 家庭生活专版:面向家庭,贴近生活的服务类版面。有女人(男人)手记、 食经(美食心得,类似梁实秋雅舍谈吃之类的小文,千字左右)、 云游天下(对一地的人文地理风物的游客笔记,最好有质量好的照片,可以是关于一地 的一组稿件)、健康快车、生活看板等。编辑宋岳:family_ 1-58100036《中国经营报》北京阜成路79号 副刊 1-59100029《中国质量报》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2号北奥大厦6层 文化生活(在路上、心灵驿站、尴尬事、百味生活):段薇 文化视窗 休闲娱乐 市井万象 实惠消费贾书哲 副刊 1-60100826《中国信息报》北京月坛南街75号 1-61100081《中国气象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电话:010-68406752 云海(生活散文、随笔、诗)任庆烽 1-62100061《中国环境报》北京崇文区龙潭路3号旁门 文化广场(随笔)丁品 副刊 1-63100860《中国海洋报》北京复兴门外大街1号 1-64100861《中国船舶报》北京西城区月坛北街5号 生活何金 , 100861《中船重工》(周刊)北京西城区月坛北街5号 副刊(散文、随笔、诗)何金, 1-65100034《中国国土资源报》北京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 社稷坛(生活随笔)任晓路 休闲(生活文章)张玲 副刊·作品 1-66100011《中国土地报》北京市安德里北街23号 1-67100040《中国房地产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七星园 1-68100864《中国科学报》北京三里河路52号 1-69100037《中国汽车报》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路22号 1-70100036《中国军工报》北京阜成路26号 1-71100830《中国航天报》北京海淀区阜成路8号(北京849信箱) 副刊 1-72100010《中国航空报》北京东城区亮果厂5号 1-73100832《中国国防报》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国防广角 1-74100740《中国远洋报》北京市东长安街6号 1-75100027《中国安全生产报》北京市东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 信箱 副刊 1-76100031《中国保险报》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22号 品位专栏刘嵘 青春岁月 副刊 1-77100044《中国人口报》北京海淀区交大东路甲36号 电话:010-62255622 62255624 生活纪事 (城市笔记) 徐闳 生活空间(生活文章)潘华虹 生活顾问谭亚明 家庭副刊(家庭生活中的情感、故事,感悟、恋爱、家教) 1-78100053《中国水利报》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利人生:谈心亭、生活茶座、心灵释放(怀旧散文)、有话想说等, 均要求与水利行业有关。编辑:冷秋 生活周刊 蓝色周刊 1-79100032《中国档案报》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16号 副刊 1-80100101《中国人事报》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天地人副刊温金海杨晓冬胡超玲 副刊 1-81100011《中国黄金报》北京安外青年湖北街1号 1-82100073《中国财经报》北京丰台区广安路甲54号 副刊主编 胡兆燕(北人) 1-83100031《中国证券报》北京宣武门西大街97号 1-84 1-85100039《中国食品质量报》北京海淀区五棵松路91号 1-86100073《中国食品报》北京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1-87100834《中国物资报》北京月坛北街25号 1-88100009《中国艺术报》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九洲(散文、随笔、诗、阅读)冉茂金, 生活之镜(散文随笔) 1-89100866《中国广播报》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新风格副刊(随笔、生活文章) 1-90100859《中国电视报》北京复兴路11号 民间文汇 1-91100088《中国电影报》北京海淀区文慧园路3号 1-92100010《中国演员报》北京东城禄米仓胡同71号 1-93100005《中国摄影报》北京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1-94100803《中国图片报》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1-95100061《中国体育报》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1-96100061《中国足球报》北京体育馆路8号 1-97100037《中国机电日报》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葡萄园1号 1-98100718《中国职工科技报》北京安外六铺炕 1-99100044《中国企业报》北京紫竹院南路17号 1-100100088《中国民族报》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77号(北京8090信箱) 文苑(散文、随笔、诗、阅读)孙燕 风情大观(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情面貌最佳)彭凤平 1-101100035《中国教育资讯报》北京东绒线胡同40号 副刊 1-102100044《中国电脑教育报》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6层 副刊 网络文化版宋辰 1-103100022《中国纺织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8号甲2号楼 1-104100062《中国服饰报》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北里中区12楼 1-105100007《中国产经新闻报》北京东直门内大街195号 1-106100086《中国资产新闻报》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6号 1-107100081《中国图书商报》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北楼 励志/成长/文学副刊 1-108100029《中国集邮报》北京朝阳区安苑路11号 邮色生香 新邮天地 品邮溯源 邮票与传说 邮人心情:与邮票有关的历史、文化、心情、 介绍、品读散文随笔。1000字以下编辑:小鲁 1-109100037《中国消费者报》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1号 副刊 1-110100036《中国城乡金融报》北京复兴路甲23号 文艺周刊(散文、小说、杂谈、书评)王汉 员工创作 1-111100010《中国红十字报》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43号 总信箱 副刊(散文、随笔、诗)莫寒梅 1-112100054《中国医药报》北京陶然亭路甲8号 健康周刊·道德/社会适应 1-113100027《中国中医药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1-114100036《中国减灾报》北京复兴路63号 1-115100761《中国电力报》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 文化周刊:刘建锦 文化:人生旅途、说说无妨、小小说。 发各种散文、随笔、报告文学、诗歌、杂文。 星期刊(文化、文学、生活副刊) 1-116100013《中国煤炭报》北京安定门外和平里北街21号 1-117100011《中国石化报》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58号 朝阳周刊·文学艺术(随笔、散文、诗歌、小说)姜高毅 社区家庭(家庭生活类)丁中琴ddd- 休闲娱乐蔡琳, 生活时尚、百姓茶座、生活趣事、人在旅途、故事: 1-118 1-119100015《中国律师报》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甲1号 1-120100083《中国地质矿产报》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1号 1-121100027《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北京东直门外斜街小关 1-122100091《中国市场经济报》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3号楼 1-123100021《中国改革报》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北里甲10号 时代周刊·家春秋王丽娟 另类人生于河 1-124100007《中国纪检监察报》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 清风文苑(散文、随笔、杂谈、诗)唐瑜 1-125100007《中国人才报》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1-126100027《中国轻工报》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32号 1-127100825《中国农机化报》北京市月坛南街26号 1-128100855《中国铁道建筑报》北京复兴路40号 1-129100029《中国日报》(英)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1-13010004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北京石景山路22号万商大厦22层 园区文萃(随笔类): 1-131100036《中国计算机报》北京市海淀区恩菲大厦7层 1-132100863《中国科协报》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1-133100088《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作品 / 综艺风朱平 品味生活(生活文章)郭铭 人文阅读杜悦 1-134100000《中国大学生就业》北京 副刊zhao- 1-135100028《中国儿童画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6100028《中国儿童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7100028《中国少年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8100028《中国中学生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9100036《中学生科学报》北京市海淀北洼路甲5号 1-140100037《中华建筑报》北京百万庄建设部内 1-141100031《中华新闻报》北京市西交民巷50号 精神家园副刊王欣, 通讯员园地 1-142100054《中华合作时报》北京市宣武区半步桥街13号甲鑫城大厦 〈安全时讯〉生活副刊(生活文章)李彩琴 1-143100011《中华老年报》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五路通14号 1-144100037《中华时报》北京市阜成门北大街17号 百姓副刊 1-145100040《世界新闻报》北京石景山路甲16号 异域风情 家副刊(情感)陈儒斌 1-146100730《世界金属报》北京市东城灯市口75号 1-147100061《世界体育周报》北京体育馆路8号 1-148100733《环球时报》北京朝阳金台西路2号 1-149100078《国际商报》北京方庄小区芳星园三区14号楼 1-150100039《国际电子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路74号 1-151100710《国际经贸消息》北京安外东后巷28号 1-152100803《新华每日电讯》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 1-153100044《新华书目报·社科新书目》北京西外北礼士路54号 1-154100733《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朝外金台西路2号 神州副刊(散文、随笔)刘敏君杨鸥 1-155100075《人民政协报》北京市南三环中路赵公口小区20号 文化周刊 毛梦溪 午夜雨声 文化评论类的老实人 商世春秋 王悦 世说商语 关于经商的感悟 健康周刊 寻医 zxb- 黄萱专家提示 自我保健 防患未然 家庭医生 问药 zxb- 新概念 家庭用药 健康热风 自备药物 年华 颐寿养生 王晶 zxb-戏曲情缘 往事 追求(散文类吧) 年华 食品营养 黄静 zxb-滋补圆桌 食话食说 风向标等 读者之友 张敏 港澳台侨杜军玲 风格:海外风情介绍,游记 朝花夕拾:刘仰东 钩沉类历史、文化随笔 旧闻新读黄存琦历史类随笔 1-156100062《人民法院报》北京崇文区东花市北里西区22号 天平周刊文学作品高领 人物春秋罗书臻 文化评谈李芹 1-157100078《人民公安报》北京方庄方星园三区15号楼 往事悠悠(回忆性文章,以亲情为主); 新知随笔(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知识类杂文随笔); 人世间(纪实类文章,多与警察办案有关); 姑妄看之(类似城市笔记,有一定讽刺意义,每期一篇); 生活沙龙(生活、科普知识) 1-158100841《人民海军报》北京西三环中路19-27 1-159100011《人民邮电报》北京安外大街181号 1-160100038《人民铁道报》北京复兴门外北蜂窝3号 旅人(千字文,关于火车的旅游故事): 副刊, 1-161100081《人民武警报》北京西三环北路1号 1-162100040《检察日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绿海·生活(散文、随笔)彭程 回答者: intermilanwang - 副总裁 十级 6-14 11:18GEN TA YI YANG

0531-58760815

人物画报编辑部门

不论是学什么技术我们都很看重他的发展前景,加入学的技术过两年就要被淘汰掉,咋们也没必要去化金钱和时间学习。纵观现在时代的发展,IT是一个很不错的行业,相信大家也有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起,计算机逐步的发展流行起来,如今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方面都能够体现,作为一个发展速度快,前景光明的行业,学IT技术一定有不错的前景。

我也是人物画报的读者,伤心的告诉你,不会再出了,已经正式停刊了,什么原因你懂得,和商务周刊命运类似,去看《意林》吧。

待遇方面还可以,但现在不如前几年了。

人物画报编辑部工作

听报亭的老板说因为有个记者写了个什么报道,就停刊了。不知道会不会出了。。。我挺喜欢看那个的

我也是人物画报的读者,伤心的告诉你,不会再出了,已经正式停刊了,什么原因你懂得,和商务周刊命运类似,去看《意林》吧。

最专业的平面图象处理软件当然是Photoshop主要处理以像素所构成的数字图像。使用其众多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有效地进行图片编辑工作。ps有很多功能,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等各方面都有涉及。2003年,Adobe Photoshop 8被更名为Adobe Photoshop CS。2013年7月,Adobe公司推出了新版本的Photoshop CC,自此,Photoshop CS6作为Adobe CS系列的最后一个版本被新的CC系列取代。截止2019年1月Adobe Photoshop CC 2019为市场最新版本。Adobe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 、Android与Mac OS, 但Linux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通过使用Wine运行Photoshop。

一般的平面软件都可以PSAICRD都可以的如果你需要的的话我可以代做海报等平面广告

连环画报编辑部电话

钟增亚:1940年出生于湖南衡阳市,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9月因病逝世。他深得恩师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的教诲,毕业从事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始终以生活为源泉,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观念的笔墨探索、融汇中不断创造出书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美术作品曾入选第四、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国画《楚人》入选中国画百年大展。在全国第七次文代会、第六次作代会联欢晚会上,他与刘大为、杨力舟等十位画家合作的大幅中国画《盛世春光图》,作为中国美术界的礼品赠送大会。他与全国八位画家一道创作的巨幅通景山水画《三峡史诗》,成为传世佳作载入美术史册。他的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名家书法精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全国大型书展。出版有《钟增亚中国画选集》、《钟增亚速写集》。他曾任“中国画三百家”、“第四届全国山水画展”、“新世纪中国画大赛”、“第九届全国美展港台展”评委。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书协主席、湖南书画研究院院长。他的艺术创作融人物、山水、花鸟画于一体,集书、画、诗、文于一身,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全国书画界,赢得了书画界的尊重。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高度评价他在美术创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美术史将记下他的业绩。《中国书法》杂志、《美术》杂志等全国权威性专业报刊作过专题报道  姚有信 浙江人, 1949年开始从事美术创作, 1952年为上海华东美术出版社专业画家, 195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 5年, 得潘天寿先生教授。姚先生擅长中国人物画, 并画花鸟、山水, 对西洋绘画亦有研究, 所作国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 融合吸收印象画派的色彩, 作品别具风格, 多次参加国际美术展览。  林锴,福建福州人,1924年1月1日生。书画家、篆刻家、诗家。  �  林锴幼年丧父,自幼随母寄居于外祖父家中。童年时就酷爱美术。由临摹香烟片开始,继而临摹《芥子园画传》,有时到户外作水彩写生。那时代字画展览见不到,只好隔一两天就到附近裱褙店去看画。后来又购得《马骀自习画谱大全》一套,利用课馀和寒暑假时间着手临习,十分入迷。初中一年级暑假,开始向外祖父学作旧体诗,目的是要在自己画上自题诗,每天练习作一首山水绝句,配一小幅画,完成一百张册页。  �  1946年考入福建省立师专艺术科,接受谢投八、林子白诸老师指导,学画才算步入正轨。他对中西画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很认真,又时常去拜访福州老画家陈子奋先生,陈老诗书画印全能,颇受其教益。读完师专一年,到杭州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系。受黄宾虹、郑午昌、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画家的当面指点,学业进步很快。�  林锴主攻山水专业。开始临摹古法,以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为主攻方向,重在娴熟古人的笔墨变化;旁及四僧、八怪,旨在领会其奇情逸趣;也兼向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诸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感到传统方法太陈旧,要加以改进,就必须汲取其他画种的长处。因此课馀往往跟随西画教室的同学外出作西画写生。每周除专业技法外,还设有书法、篆刻、诗学、美术史及各门理论课。因自幼练过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等人的字帖,书法有点基础。开始迷恋过赵之谦,继而学习魏碑。魏碑中方笔一种从《张猛龙》进而爱好《嵩高灵庙》、大小爨;圆笔则喜《石门铭》、《瘗鹤铭》,取其拙朴古厚之神味。对篆刻的兴趣也始于此。曾把积攒下的一百多首旧体诗送请潘天寿先生批改,受到赞扬和鼓励。有一首七古,他认为最好,批道:“此诗通首灵活,一气呵成,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可喜、可喜!”�  1950年艺专毕业,分配到当时的辽西省康平县当中学美术教师,一年后到北京进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以美术创作为主,也搞一部分编辑。先后工作达三十八年之久。创作了大量连环画、年画、插图、宣传画,重点是连环画。《济公巧断垂金扇》、《妇女主任》等被认为刻画人物性格比较成功的作品。《三岔口》则是以国画水墨来表现的连环画,博得好评。《甲午海战》于1963年获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二等奖。《牲口评价大会》,于1956年获北京市青年美展国画一等奖。1957年为中国军事革命博物馆绘制抗日题材《鬼子的汽艇又来了》。1959年为中国革命博物馆绘制大型历史画《捻军大败僧格林沁》。1963年为配合纪念曹雪芹诞生200周年,与刘旦宅、贺友直共同绘制大型水墨组画《曹雪芹传》12帧,参加展览。�  “文化大革命”中,林锴遭受迫害,1970年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返回原单位,任原职。1975年他对旧体诗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旧体诗完全可以反映新时代。于是曾经荒废了二十多年的旧体诗又重新捡起,继续写作。中断了好多年的篆刻也逐渐拾起来,经过集中几段时间的探讨,他深感金石篆刻的功效,关键处不在刀与石上,而在于书法的根底及艺术的素养。他对篆刻,偏爱沉雄苍劲一路,追求奔放而复整严,拙厚而不臃肿的风格。上窥秦汉,近取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诸家之长,并参考同时代流行之佳作,力求自出新意。  �  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创作室,从此林锴以国画为专业。山水、人物、花鸟齐头并进。昔年着重传统的探讨,今日热心自我风格的创立。除了作画,也兼顾书法。以碑帖合参,遇圆则圆,遇方则方,行笔自如,保留魏碑的结构而参以明清书家黄道周、沈曾植用笔的使转方法,方劲中寓流走,拙朴中具秀逸。他体会到:诗书画印分之为四门,合之为一体,是互为影响互为补充的。诗有画意,画有诗情,画的布局影响印,印的金石趣味有助用笔,而书法又是印学的基础。四门要求兼工,又要有所侧重,继前辈文人画之长,熔诗书画印于一炉,并予以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辈画人的职责。�  林锴自1988年退休以来,身患痼疾,仍旧工作不辍。1994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是国家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五十多年艺术实践过程中,其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展出,发表在各报刊杂志上的诗书画印及文章不计其数,且多次获奖。单行本有1982年出版的《林锴画选》、1988年出版的《林锴书画》、1990年台湾出版的《林锴书画集》以及1988年出版的诗集《苔纹集》。旧体诗自1992至1995年连续四次获国家级诗词大奖赛大奖。  赵隆义(1—)上海人。擅长连环画、儿童画。从师张充仁、哈定。1959年后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组编辑、《连环画报》编辑部美术组长、编审。作品有《小城春秋》、《贺龙的故事》(上下册)、《杨开慧》、《圆眼睛》、《六只天鹅》、《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编辑连环画如《水浒传》等。1986年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荣誉奖;1987年《洋葱头历险记》获全国第一届幼儿图书评奖优秀绘画三等奖

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狐疑地问:“张志新是谁?”这是一组本应在1979年10月出版发行的连环画作品,然而26年后的2005年8月23日,它才第一次真正面对公众。26年的物移时异、时空变幻之间,观众和社会已经不复是当年模样,作者之一的刘宇廉已经在1997年病逝;甚至这组连环画的主人公“张志新”,都已经变成了一个需要解释的名词。“该审判的,是勇敢的思索,还是思想的禁锢”2005年8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西去九色鹿·刘宇廉艺术回顾展》上,这组14幅的连环画《张志新》,并没有被摆放在特别显眼的位置。对作者而言,他后来的作品《黄河》《九色鹿》和早期的《伤痕》《枫》,知名度和影响度都要远远大于这组从未公开发表的《张志新》。不过,不少观众还是在这组作品前放慢了脚步,停下来,仔细阅读展柜里的这首小诗,这是当年刘宇廉为连环画《张志新》所做的文字说明――“你曾经一腔激情,投入那史无前例的岁月热烈和真诚,像沸腾的整个中国可是你你怀疑了……人民的监狱里,囚禁着人民的儿女因为你,说出了勇敢的真理……该审判的,是勇敢的思索还是思想的禁锢真有罪的,是你还是现代的封建主义……这不是你的屈辱,却是我们民族历史的屈辱……”1979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敢为真理而斗争》的长篇报道,介绍张志新的事迹。之后,《光明日报》从6月5日开始,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刊发了《一份血写的报告》、《走向永生的足迹》、《她是名副其实的强者》等报道,披露了张志新因为思想而获罪,以及在狱中所受的非人待遇,包括因为怕她喊“反动口号”,在行刑前割断她喉管的细节。一时间,举国震惊。“张志新”在人们心中成为坚持真理、反抗强权的代名词。就在这个纪念的浪潮刚刚涌起时,当很多细节还尚未见诸报端、广为人知的时候,陈宜明、刘宇廉、李斌就已经接到《连环画报》编辑部的约稿,并从哈尔滨出发,前往关押张志新的辽宁盘锦监狱调查采访。1979年7月24日,李斌在写给好友、画家沈嘉蔚的信中提到正在创作中的《张志新》:“我们初步打算画成14幅,大都采用历史照片和画结合的方法,以引起人们的回忆与思考。”他们几人都是黑龙江兵团的画友,当时分别在黑龙江省美协、哈尔滨市美协和沈阳军区搞创作。在这之前,由陈宜明、刘宇廉、李斌三人根据卢新华小说创作的连环画《伤痕》,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他们还不知道,由他们三人合作、即将在《连环画报》8月号上刊登的《枫》,将引起更大的反响以及轩然大波。“如果不把这些画出来,如果不把我们自己胸里的这口气吐出来,恐怕我们就要被憋死了”凭着北京的介绍信,他们在辽宁又换到了省公安厅开给盘锦监狱的介绍信。“当时的盘锦监狱,就像后来开放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过张志新的牢房被开辟出来,还有专人负责接待。”李斌还记得,当时和他们一起参观的就有好几拨儿人。“我记得,房间不太大,靠墙有一排炕,屋顶很高,仰起头才能看见一个小小的窗户,人在里面有种窒息感。”李斌回忆。他们看到的,还是张志新和其他犯人关在一起时的牢房,后来她被单独关押的小房间不允许参观。画面上,牢房内张志新被一群犯人殴打,线条粗乱错杂。近景是牢门外,一个身穿公安制服的女警叉手而立,静静观望的背影。这幅画的内容就来自管理员的证实,张志新确实在狱中被打,头发几乎被拔光。听管理员讲,张志新在狱中拿到离婚协议书的那天,哭了整整一夜。这个细节,后来成了这组画中的另一幅:背景是真实的张志新的家庭照片和生活照片,主体是戴着脚镣手铐、穿着囚服的她在落泪。“她不仅是一个英雄,也是母亲、妻子。我们是有意识地寻找这样的人之常情,但是被蹂躏摧残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细节和故事都适于入画,但是却无法让人忘记。被枪毙的前一个晚上,4月初,东北的天还很冷,犯人都还穿着棉衣棉裤。张志新提出要解手,看押她的犯人去请示管理员,得到的回答是:“让她尿裤子里。”“你想想,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身音乐世家,参加过志愿军,读过大学,25岁入党,省委宣传部的干事,形象又是那么完美,这种事,对她而言,是怎样的羞辱。”因为事隔太久,在李斌的描述中,有些记忆只有形象,却想不起具体的时间地点。他记得看见了张志新的囚服,号码很大,像一件男人的衣服,印象最深的是领子、前胸的一大片,全都是被血洇湿的痕迹。他们亲眼看见了张志新行刑前的一张照片。她跪在地上,五花大绑,面容扭曲,脖子上挂着一块“现行反革命犯张志新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牌子。这张照片当时被李斌快速用炭笔素描下来,连环画作里表示这一情节的那幅,几乎是原样拷贝了这张照片。“只是,”李斌说,她的喉管当时已经被割断,她的脸扭曲得根本没了人形,“在画的时候做了些处理,不像照片那么惨烈。”在那里,他们三人还碰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伍必端教授。伍教授告诉他们,他还看见了一张张志新行刑后的照片,更是惨不忍睹。在行刑前被割喉的犯人,张志新并不是第一个。曾经用过的办法是用铁丝勒住犯人的舌头和嘴巴,后来一位医生发明了割气管的方法,李斌印象中听管理员介绍过,张志新是第41个。“那时的感觉就是,如果不把这些画出来,如果不把我们自己胸里的这口气吐出来,恐怕我们自己就要被憋死了。”李斌说。两天后,在回哈尔滨的火车上,他们就开始讨论要如何安排和表现画面了。之所以决定采用历史照片和画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考虑到这一题材的现实性。照片更能强调真实感。这种有点类似西方波普艺术中拼贴的方式,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在没有电脑和多媒体技术的时候,还是非常新鲜稀奇的想法。“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资料照片的搜集不是难事,作为画家,对图片的关注本来就是他们的职业习惯,而且当时“文革”结束不久,文字资料来源也很多。麻烦的是制作过程。他们必须把选中的照片拼贴之后翻拍,在暗房制作好照片后贴在三合板上,再在照片背景上用水粉画出主体形象。截稿的日子那么紧,那些天里他们几乎是连轴转,晚上做暗房部分,白天画。“简直困死了。但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李斌说,那时支撑他们的力量,就是想,和张志新的遭遇比起来,这算得了什么!因为政治风向的变化,对张志新的宣传和报道戛然而止。完成了的连环画作品,永远失去了刊发的机会。26年后,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有的画面依然让人震撼。有一幅背景剪贴了中共中央文件《关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加强公安工作的若干规定》,其中两行量定“现行反革命行为”的说明,正好封住了张志新画像中嘴的部位。另一幅,带着红领章的审讯人员和被审讯的张志新,之间是一个穿白色制服的公安背影。背景照片上有正面的慈禧、袁世凯、蒋介石等旧时代统治者,一幅江青拍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一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对联照片,寓意了历代统治者一脉相承的专制本质。表现“割喉”场景的那幅画面构思,也独具匠心。执行人和受害者的脸都被隐去了,黑色剪影似乎在告诉观众这是见不得人的勾当。近处有人俯视着,沉默地关注着这一罪行的发生。再往上的背景,是波澜壮阔的天安门广场上清明节群众集会的图片。画面中心看似空白,细看,是张志新仰天长问的面容。好像暗喻着“一个声音被扼杀,千万吼声响起”。由此,旅澳画家沈嘉蔚在为《刘宇廉画集》撰写的导论中,评价“这套不足20幅的连环画佳作甚多,是以笔者所见,迄今为止海内外对‘文化大革命’批判最深刻最尖锐的绘画作品。”“能触动民族记忆的东西,永远都是有生命力的”历史无法假设。谁也不知道如果这套《张志新》能继《伤痕》和《枫》之后面世,在那段历史上将会留下怎样的一笔?回想起来,当知道不能发表的时候,李斌说“好像也没觉得怎么样。”以至于原作都送给了沈嘉蔚保存。对于他们来说,想表达的东西已经都在画里了,郁积在胸口的那口气,也就算吐了出去。连环画对于他们来讲,原本就不是本职工作。在《张志新》之后,他们三人的连环画创作组合也就解散了,此后三位作者各自朝着不同方向发展。作为这套作品20多年的保存者,沈嘉蔚一直坚信“能触动民族记忆的东西,永远都是有生命力的。”他说,当时把这14幅画用纸包好,放进箱子里的时候,“我就相信这套东西总有一天能见天日。”对作者李斌来说,连环画《张志新》的命运,给他最大的触动是:画出来是最重要的。艺术家的生命很快消失,但作品会留下。他说:“26年前不能发表,今天就能。如果当时我们没有画,今天就什么也没有。有的事需要先做出来,再考虑其他。”中国美术馆已收藏这套《张志新》连环画。

可以发电子邮件到官方邮箱订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