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查重

发布时间: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查重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1甘满堂简介甘满堂,男,1969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社会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甘满堂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校聘以科研为主关键岗二级(2010-2012),2011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劳工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研究。[1]2主要教育背景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福建地方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唐文基教授,研究方向为“福建社会经济史研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结构研究”,师从李强教授,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福建省南安市成功科技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合作导师林志扬教授)从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兼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顾问。“2007年暑期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研究课程班”,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时间:2007年7月23—8月3日。“第七届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课程”,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社会学理论研究所、(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时间:2010年7月28日—8月6日。3主持的研究课题1、2000年9月—2002年11月,主持省教育厅课题:《新时期城市社区理论与福州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之研究》,经费0.3万元。2、 —6,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文化教育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3T054。3、2003.9—2004.9,主持福州大学人才基金项目课题:《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经费1.5万元。4、2—10,主持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福建省“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经费2.0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4009。5、2004年12月—2005年6月,主持福建省委专项课题“建设‘和谐福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子课题:《福建省建设和谐社会的现状与基础》,此课题后列入福建省科技厅2005年重大软科学课题。6、2005年6月—2008年6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经费6.5万元,项目批准编号:05CSH005。2009年3月结题鉴定,等级为“良好”。7、2006年7月—2007年7月,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加强福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6B113。8、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2008年终身教育研究课题”《构建村级社区学习中心的实践案例研究》(一般项目)负责人。9、2009年7月,《员工乡土社会网对民营企业管理影响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5批二等资助(以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申请),经费3万。10、2009年8月,《当代闽台农村宗教信仰比较研究》获得2009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B106。11、2009年10—2010年6月,主持《泉州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升研究》,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经费4万元。12、闽侯县“上街南屿南通”、“青口尚干祥谦”、“甘蔗荆溪竹岐”三镇组团区域发展“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闽侯县发改局委托。13、11—12,主持“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and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A Case Stud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 Community in Southeast China”,(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CRCS),经费5万美元。14、2011年7月—2013年7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的社会政策研究》,经费15万元,项目编号为:11BSH011。15、2011年6月30日-7月2日,主持第八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灵性资本与社会公益。16、2012年7-8月,受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委托,开展福建省“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17、2012年11月-12月,受中国人民大学委托,在福州市、长乐市等地开展“城乡居民互助与志愿服务”调查。4获奖情况学术成果类1.论文《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论文《“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获得2009年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3.专著《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获得2009年福建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个人荣誉类1.2007年10月,家庭获得福州市委文明办组织的福州市第二届读书月“十大书香门第”的称号。2.2009年获福建省委宣传部、人事厅、社科联组织评选的福建省第五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提名奖。3.2009年获得福州大学第五届“十佳青年教职工”称号。5教学改革项目1、校级教改课题《福州大学两课教学网站建设》(第一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00年9月立项2002年9月结题)项目负责人。2、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法改革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第三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2004年2月立项。3、校级精品课程《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4年12月。 4、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应用社会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5年11月。5、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第五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8年6月。6、校级精品课程《文化人类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10年10月。 [1]6著作情况1.《中华姓氏通史·孙姓》,20万字,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版。2.《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22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3、《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42万字,海风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7发表的学术论文(一)学术期刊论文1.《市场经济需要经济伦理》,《社会》2000年第9期。2.《加入WTO后的中国贫困问题》,《发展研究》2000年第11期。3.《对城市外来农民工街头非正规就业现象的剖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8期。4.《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本文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6.《清代闽西客家商人》,《客家》2001年第1期。7.《明清时期的徽商与福建》,《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8.《宗教·民间信仰·村庙信仰》,《福建宗教》2002年第6期。9.《网络时代的信息霸权与网络文化殖民主义》,《开放导报》2002年第9期。10.《转型时期城市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福州市社区调查为中心》,《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11.《网络社会的社会控制》,《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12.《解读客家传统村落社会——读刘大可著〈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13.《“议行分设”与业主委员会发展前景》,《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7期。14.《永定县高陂镇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东南学术》2003年增刊。15.《创建节水型社会的社会学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16.《“数字小区”与业主网络“虚拟家园”》,《现代物业》2004年第2期。17.《闽侯傅筑泰山庙迎神赛会调查》,《民俗研究》2004年第2期。18.《大学生与六合彩——以福州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青年研究》2004年第3期。19.《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0.《城市小区物业管理自治的发展前景与实践困境》,《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1.《城市小区物业自治的实践困境与出路》,《中国房地产》2004年第10期。22.《社会学“内卷化”理论与城市农民工问题》,《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3.《全面认识构建和谐福建的基础与现状》,《福建理论学习》2005年第5期。24.《茶村纪事》,《农业考古》2005年第2期。25.《构建和谐福建的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政策建议》,《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26.《福建沿海非法移民发生机制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10期。27.《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8.《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29.《福建村庙酬神演戏与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30.《岗位安全与城市户籍——当前城市农民工社会性需求的三大层次及应对措施》,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31.《对地下六合彩误区的社会统计学分析》,《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7期。32.《循环经济与环保型社会构建——基于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8期。33.《化解民工欠薪那些路可行》,《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2期。34.《同在蓝天下的渴望——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4期。35.《福建村庙文化》,《福建宗教》2007年第1期。36.《闽北茶神张三公》,《农业考古》2007年第2期。37.《从偷电到私吞水费潜逃》,《现代物业》2007年第6期。38.《村民自治组织发展与村级治理——以福建乡村调查为例》,《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39.《情牵故土?功能主义——林耀华的福州乡村研究》,《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40.《闽侯县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与宗教体验》,《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4期。《科学发展观与福建社会建设实践》,《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模式》,《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传统饮食商业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湾农业探索》2007年第4期。《农民工住居边缘化与空间隔离——从城中村到城郊村》,《福建论坛》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转摘。46.《农村劳动力升级转移与流出地社会经济激发式发展——以福建省沙县依托沙县小吃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乡村草根组织与社区公共生活》,《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台湾民间信仰与农村社区生活》,《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台湾发展“有机茶”的经验与福建茶叶品质提升之路》,《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社会资本与县域经济发展》,《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2期《“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中国教师》2009年第8期《“差生”:外来工子弟正在被“污名化”——对公办学校外来工子弟学生形象的实证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稳定与农民增收》,《台湾农业探索》2009年第4期。《走近上街天主教村落社区》,《福建宗教》2009年第5期。《灵验与感恩——汉民族宗教体验的互动模式》,《民俗研究》(CSSCI)2010年第1期。《让广大市民成为城市拆迁改造的受益者》,《学习月刊》2010年第1期。《福州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第二作者),《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福建论坛》(CSSCI)2010年第2期。《福州“小小区” 自管之路》,《现代物业》2010年第2-3期。《海外侨民与侨乡村级社区可持续发展―以福州长安村为例》《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0年第3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综合竞争力》2010年第5期。《传统社区资源动员与农民有组织抗争——对东南沿海农村抗争性集体行动的一种解释框架》,《辽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工荒:高离职率与无声的抗争——对当前农民工群体阶级意识的考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宗教与世界》(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内刊)2010年第6期。(二)文集论文1.《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调查报告》,康晓光、洪大用等著《NGO扶贫形式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2.《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吕良弼主编《五缘文化力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3.《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体系建设——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前期招标课题研究报告》,福建省发展与改委员会编《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2005年。4.《农村民主建设调查(上)》,载王碧秀主编《科学和谐发展》,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5.《社会互动集体行动社会运动》,载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6.Folk Relig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s ,Religious Experiences in China, Oct-2007,University of Wales P《海峡西岸城市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2008)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6月。《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载《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4月。9.《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海外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载李其荣主编《海外华人与中国发展》(论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3月。《风险社会》,李斌主编《社会学概论》(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载福建省宗教研究会编《宗教缘·两岸情——加强新形势下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研讨会》,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三)报纸论文1.《关注城市农民工的贫困问题》,《中国改革报》2002年7月1日。2.《城市农民工贫困与保障问题之对策》,《中国社会报》2004年2月12日。3.《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4月8日。4.《村民集体致富需要好干部》,《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5月31日。5.《第三届两岸三地高校社会学研讨会综述》,《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7月26日。6.《转型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建议》,《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10月11日。7.《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8.《民工欠薪问题的制度化解决之道》(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2月6日。9.《多方并举破解“工荒”》(专家视线),《福建日报》 2006年3月3日。10.《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4月24日。11.《构筑农村宜居环境》(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5月22日。12.《增强保障为农解忧》(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6月26日。13.《发展村集体经济至关重要》(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9月11日。14.《重视乡村老年协会的作用》(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11月13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年9月1日。《建立健全物业自治机构》,《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12-15。(四)中国社会经济史论文(2000年以前学术论文)1.《以茶制夷-论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中止对英国贸易之目的》,《农业考古》1996年第2期。2.《漫话明清福建商帮》,《炎黄纵横》1997年第3期。3.《明清福建民间溺杀女婴习俗形成原因及影响》,《福建史志》1997年第4期。4.《明清福建商人在国内活动探略》,《福建论坛》1998年第2期。5、《悄然兴起的福建高校饮茶风》,《农业考古》1997年第2期6、《在麦当劳喝茶》,《农业考古》1998年第2期5.《闽海豪商蒲寿庚》,《福建乡土》1998年第2期。6.《清代中国茶叶外销口岸及运输路线的变迁》,《农业考古》1998年第4期。7.《清代福建地痞无赖与福建社会》,《福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8.《说榕》,《福建乡土》1999年第3期9、《周恩来与福建事变》《福建党史月刊》98年增刊。10.《简论郑成功的情报工作的特色》,《郑成功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元代建宁喊山造茶诗赏析》,《农业考古》1999年第4期 [1]8教学改革论文1.《浅谈我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0年第2期。2.《“道德重整”与高校“两课”教学》,《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3、《创建“金色阳光”网站,推进两课教学改革》,《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1年第1期。4、《做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督导》,《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2期。5、《多校区大学新区校园生活归属感研究——以福州地区大学城为例》,《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4期。6、《建设适应东南强校发展目标的校园文化》,《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7年第4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与张菊玲、李红雨合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2,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与朝戈金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年3月版3,中国满族(学术图册,撰稿兼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年版。4,文学:劳动与生活之花(“跨世纪民族百科文库”之一),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5,老舍评传,重庆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6,塞风集,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8年版。7,《骆驼祥子》导读(与石兴泽合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8,老舍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9,老舍与满族文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版。10,《八旗艺文编目》(古籍整理点校),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1,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2,满学朝鲜学论集 (执行副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13,满族的历史与文化 (执行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4,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 (与王科合作选编),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5,老舍短篇小说选(选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16,满族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传略(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副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8,老舍与二十世纪——’99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中华史诗咏史诗本事(主编之一),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2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1,当代满族作家论(主编之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当代满族文学的瑰丽珍宝——试探老舍《正红旗下》的创作,收入《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略论清代满族作家的诗词创作 (与张菊玲、李红雨合作),《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3,清代宗室诗坛掠影,《民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4期。4,满族作家老舍和他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6月30日。5,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4期。6,“几回掩卷哭曹侯”——清代宗室诗人永忠和他凭吊曹雪芹的诗,《少数民族文艺研究论文集》1985年。7,中国民族民间文学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集体撰著,参与撰写5万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年版。8,满族文学研究漫笔,《满族研究》1985年第1期。9,纳兰词的审美价值(与李红雨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10,群星璀璨业绩卓然——满族当代作家创作纵览(与李红雨合作),《满族文学》1986年第5期。11,民族特质时代观念艺术追求—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的几点理解(署名两刊评论员),《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4 期。12,满族与沈阳语、北京语(与孟宪人合作),《满族研究》1987年第1 期。13,让“德布达理”唱下去——《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前言,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4,纪念老舍 研究老舍(署名“编辑部”),《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6期。15,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与王科合作),《满族文学》1987年第1期。16,少数民族作家的使命与选择,《广西文学》1987年第6期。17,呼唤改革题材的文学,《民族文学》1988年第1期。18,多重选择的世界—民族文学谈话录(与朝戈金、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88年第10期。19,扩宽视角深度开凿(与朝戈金、苑利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20,《波努河》读后致作者,《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21,弄潮儿向涛头立”——写在《民族文学》创刊十周年之际,(与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91年第1 期。22,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性嬗变,《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23,民族文化传统刍议,《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1992年第1期。24,雪域歌扬民族魂——读伊丹才让两部新出版的诗集,《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25,少数民族作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联,《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26,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满族研究》1994年第2期。27,论各民族文学互动状态下的多元发展,《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6期。28,民族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文论报》1995年5月15日。29,老舍:民族文学流变中的多重意蕴,收入《满学朝鲜学论集》,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30,《八旗艺文编目》检读札记,收入《满族历史与文化论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1,读《晓雪》,收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晓雪专集》,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31,清代满族文学中的“长白山情结”,《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32,顺治康熙时期的诗歌与散文——清代前期的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3,乾隆年间京城满族作家群,《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4,满族作家的文言短篇小说,《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5,满族诗人铁保、英和、奕绘,《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6,满族作家的散文与文论,《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7,近代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8,现代蒙古族、回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9,别样惨淡的人之初——老舍的童年,《满族研究》1996年第4期。40,老舍名作欣赏,《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年。41,老舍与他的小说创作,《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42,《骆驼祥子》与老舍的其他小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3,在纪念老舍诞生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李岚清代拟,1999年2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纪念座谈会会上宣读,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于次日播发)。44,老舍:民族文学的光辉旗帜,《民族文学》1999年第2期。45,老舍,一位十分“民间艺术化”的大文豪,《民间文化》1999年第1期。46,让少数民族文学双翼齐飞——《1949—199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理论评论卷)前言,《民族文学》1999年第7期。47,满学研究的里程碑——读学术新著《满族文化史》,《满族研究》1999年第4期。48,《中国百科大辞典》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系列辞条,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0年版。49,兴替由来岂瞬间——评台湾女作家林佩芬的长篇小说《努尔哈赤》,《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5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前言,《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1,长篇小说《秋霄落雁女儿情》序言,《秋霄落雁女儿情》,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2,打造全向度的民族文学理论平台——既往民族文学理论建设的得失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53,旗人作家老舍,收入《老舍的文学地图》,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4,“葬送三个时代”的《茶馆》,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5,论旗人作家老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6,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谫论,《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57,深切缅怀启孮师翁,日本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金启孮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文集》,2005年4月版。58,假使不曾有过老舍,《北京青年报》2006年8月25日。59,老舍民族心理刍说,《满族研究》2006年第3期。60,《边地梦寻》序,《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1,老舍与北京,《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2,老舍词典(电视文化访谈),中央电视台1频道2006年8月10日起滚动播出。63,阅读老舍(电视文化访谈,两讲)。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银河剧场”2006年5月起滚动播出。64,永远的老舍(访谈录),中央电视台1、4频道“中国风”栏目,1999年2月起滚动播出。65,百年老舍(访谈录),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1999年1月31日。66,“人民艺术家”老舍(访谈录),日本NHK广播公司电视节目,1999年11月播出。67,旗人作家老舍,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6日起滚动播出。68,《茶馆》的文化符号,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11日起滚动播出。69,马迹蛛丝辨纳兰——成容若民族心理管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70,清代满族文学与“京腔京韵”,《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6期。71,拭去历史的尘垢——“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之一,《北方民族》2007年第4期。72,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的精神烙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73,水乳交融:满族与北京,《百科知识》2007年第9期(下半月)。74,创建并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75,应当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中国民族》2007年第4期。76,风雨如晦书旗族——也谈儒丐小说《北京》,《满族研究》2007年第2期。77,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78,多重文化场域中的老舍,《满语研究》2007年第2期。79,关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建设,《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80,老舍作品的“雅俗共赏”,《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81,闪耀着现代人文光芒的民族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82,满族与“京腔京韵”,《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83,老舍与“京腔京韵”,《满族研究》2008年第1期。84,老舍幽默的满族文化调式,《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85,中华精神文化的批判与重构——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86,老舍研究个案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87,老舍,一位文化巨子的伦理站位,《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88,“后母语阶段”的满族 满语研究 2009,289,沟通: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设的必要一环甘肃社会科学 2009,590,关于京旗作家王度庐民族文学研究 2010,191,综合性高等院校应普遍开设民族理论及多民族文学课程探索与争鸣 2010,692,“妹娃”如何过得河——读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 草原 2010,1093,《儿女英雄传》管见 民族文学研究 2011,194,一梦红楼何处醒——假如启动满学视角读《红楼梦》又会怎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95,“欲引人心之趋向”——关于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小说家蔡友梅与王冷佛 满语研究2011,296,文脉贯今古源头活水来——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东北史地2011,597,朔方气跃——由康熙朝三位满人创作看清初满族诗魂之铸成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598,藉海扬帆——清代满族文学汉文书写之肇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499,一个民族文学研究者的追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4100,当代满族小说的普世价值关怀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1,4101,抗战期间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4102,杖底吼西风,秋林黄叶坠——清代满洲小说家和邦额与他的《夜谭随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3,为霞满天纵歌吟——满族资深作家们的文学“新时期” 满族研究2011,3104,心上自有高楼——当代满族诗歌、散文与报告文学巡礼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5,写出“真我”——清初满族文学的一项诉求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6,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系统阐释——评王学振《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7,清代满族文学家铁保素描 大理学院学报2011,11108,在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应当力戒两种倾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109,满族作家关仁山和他的《麦河》满族文学2011,5110,当代满族文学的“族性”叙说 民族文学研究2012,2111,“手挽颓风大改良”——关于清末满族英杰汪笑侬、英敛之 甘肃社会科学2012,1112,“十七年”满族作家文学梳理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3,中华全民抗战期间的东北籍满族作家——关于舒群、李辉英、马加、关沫南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4,“为人间,留取真眉目”——清代满族文学家奕绘与太清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4115,满族书面文学谫议 社会科学战线2012,8116,“须知我亦工愁者,风趣还应与细论”——清代满洲小说家庆兰与他的《萤窗异草》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1117,满族母语文学之检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18,“便击筑悲歌,谁与衔杯?”——清代晚期的满族诗词书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9,“我的见解总是平凡”——早期老舍精神理路之再梳理 文学评论2013,1120,广角镜下鲜活的形象——谈谈《最后一个冬天》中我军人物塑造,《民族文学》1986年第1期。121,《荒唐王爷》观赏断想,《人民日报》1988年9月6日。122,《英和与奎照》:双重的的收获,《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1期。123,读赵大年的满族题材小说(署名“伊澈”),《民族文学》1991年4月。124,圣殿之门为顶礼者洞开—关增铸先生艺术漫谈,收入《关增铸评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25,真诚·真情·真切,《鲁野康启昌散文选》,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126,1994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127,当代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情况举要,《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版。128,长相知不相疑——读《牛街故事》,《文艺报》1999年7月27日。129,犯上与犯众——长篇历史小说《清官海瑞》研讨,《文艺报》1999年8月28日。130,叫过好,且回味——电视连续剧《离婚》观后,《北京晚报》1999年9月19日。131,清词天际的星座——纳兰性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2,满洲宗潢之秀岳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3,民俗诗人文昭,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4,传神文笔足千秋——文学大家曹雪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5,文言小说家和邦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6,“长白浩歌子”庆兰,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7,满族女诗人佟佳氏,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8,北方才子铁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9,满族政治家、诗人英和,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0,宗室诗人奕绘,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1,“俗曲儿”作家鹤侣,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2,晚清白话小说家文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3,词坛女杰太清,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4,京剧改革先驱汪笑侬,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5,“十全大净”金少山,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6,披肝沥胆,报效中华——民主革命家高崇民,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7,现代文学巨子老舍,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8,语言大师罗常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9,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0,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1,关于故事影片《骆驼祥子》,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2,关于故事影片《离婚》,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3,关于故事影片《龙须沟》,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4,关于故事影片《茶馆》,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

1《30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诸理论之内在逻辑关系》(独立完成),载于《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0年第9期。2《生活的生产:〈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遮蔽的现代性维度》(独立完成),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3《从批判视阈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质》(独立完成),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1期。4《三十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诸理论之内在逻辑关系》(独立完成),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5期。5《“科学发展观”何以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之课堂》(独立完成),载于《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8期。6《试论1875-1878年近东危机中的英国外交与三皇同盟的瓦解》(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历史》1992年第6期。7《迪士累利的怀柔外交与英法对埃及的争夺》(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历史》1998年第6期。8《关于英国“自耕农”再研究》(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历史》2000年第3期。9《“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有关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内容与体系的一项探索》(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7期。10《现代化:重构自然辩证法的新学术生长点》(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12期。11《转型及其怪圈:1961-1965年经济调整时期中国的技术观》(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8期。12《基于工业技术观批判的生态技术观》(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7期。13《论作为新型现代化诉求的“低熵化发展模式”》(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12期。14《“西化主义”:现代化的误区》(独立完成),载于《北方论丛》,1998年第6期,《新华文摘》部分转载。15《迪士累利与1875-1878年近东危机中的英俄之争》(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1993年第3期。16《试论1875-1878年近东危机期间英国对土政策的调整:关于英国对弱国外交的一项研究》(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1994年第6期。17《用全球史观审视1500年以后的世界》(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1997年第6期。18《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特点》(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2004年第10期。19《论以现代化为科技哲学新学术生长点的合理性》(独立完成),载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1期。20《英国科技思想史研究的阐释与思考》(独立完成),载于《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21《产业精神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独立完成),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22《基于新型现代化视阈的工具主义价值之省思》(第一作者),载于《思想战线》2008年第5期。23《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中国新型现代化的理论构建》(独立完成),,载于《求实》2009年第1期。24《现代性与现代化辨析》(独立完成),载于《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1期。25《群体心理历史学探微》(独立完成),载于《求是学刊》1993年第4期。26《“中国新型现代化”的内涵、维度与特点》(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2009年第11期。27《梳理与反思:技术乐观主义思潮》(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2000年第6期。28《毛泽东技术观中的政治因素》(第2作者),载于《学术交流》2003年第5期。29《从奴隶制的反对者到废奴主义者——再评林肯对黑奴制的态度》(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1993年第3期。30《以系统思维考量社会管理创新》(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2012年9期。31《近代视野中的“改革”与“革命”辨》(独立完成),载于《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32《改革与革命的关系——兼论英法俄德美日六国现代化模式》(独立完成),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2期。33《文明与危机:20世纪的双重遗赠》(独立完成),载于《北方论丛》2001年第6期。34《社会变迁与德国技术哲学的缘起与演变》(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35《薛福成的技术观摭论——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潮个案研究》(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36《西学东渐冲击下中国的现代化思潮——兼论近代中国的技术文化观》(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37《从新型现代化视域审视中国综合国力的要素结构》(独立完成),载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3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非线性关系分析及对策预设》(独立完成),载于《历史教学》2007年第1期。39《基础课专题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尝试》(独立完成),载于《教育探索》2009年第5期。40《现代化:思政课“三进”之新学术生长点》(独立完成),载于《教育探索》2013年第12期。41《参与-体验式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构建》(独立完成),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12期。42《“MSD教学模式”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的构建》(独立完成),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43《“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一项尝试》(独立完成),载于《高校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4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回溯提升教学法探微》(独立完成),载于《吉林教育》2007年第1期。45《“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可操作性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一项尝试》(独立完成),载于《科学教育家》2008年第8期。46《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发挥史学的德育功能》(独立完成),载于《函授教育》1996年第4期。47《关于教书育人的思考》(独立完成),载于《教书育人》1999年第4期。48《试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近东危机时期英国的对土政策(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史论稿》1991年5月。49《辛亥革命百年祭》(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报》2011年10月20日。50《“道”“技”之间:反思现代技术》(独立完成),载于《中华读书报》2009年10月14日。51《十八大报告:中国走向新型现代化的里程碑》(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报》,2012年11月20日。52《感兴趣,但整体科学素质有待提高——对吉林省部分高校本科生科学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第3作者),载于《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25日。53《关于改革世界近代史教学的几点体会》(独立完成),载于《教学改革文选》1994年10月。54《“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独立完成),载于《高师教学改革论丛》1996年3月。55《试论“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独立完成),“中国第八届理工农医类院校博士生教学模式研讨会”论文,2000北京。56《有关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理论主线的思考》(独立完成),“中国第九届理工农医类院校博士生教学模式研讨会”论文,2002重庆。57《“新型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与创新发展》(独立完成),“中国科学院现代化与管理高级论坛”论文,2003北京。58《“体用论”话语中的文化辩解说——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潮中技术观转型的文化诠释》(独立完成),“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五大连池。59《技术史:重构中国史学的新学术生长点》(独立完成),“中国世界近现代史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南充。60 Danger that the technological history lack-one that historiography study think about china,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Collection of thesis and abstract,2004(8)。61《英国科技乐观主义思想摭论》(独立完成),“中国世界近现代史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桂林。6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综合国力》(独立完成),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暨全国理工农医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材建设会”论文,2005北京。63《新型现代化视阈中中国综合国力的测度分析》(独立完成), “中国博士生教学模式研讨会和教材建设会”论文,2006云南。64《基础课专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心的尝试》(独立完成),“第一届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交流与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长春。6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教学的一则示例分析》(第1作者),“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论文,2008大连。66《纵横双向多维整合:中外近代史教学鲜活之途》(独立完成), “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2008武汉。67《导/研究/协调:研究生培养的维度及其关系》(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68《从库恩的范式理论看“现代化范式”与“革命史范式”之争》(独立完成),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暨第十二届全国技术哲学年会”论文,2009哈尔滨。69《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公共理论课何以有机衔接》(独立完成), “全国自然辩证法课程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2009南京。70《六M教学模式:新体系框架内博士生思政课建设构想》(独立完成), “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2011郑州。71《人格培育:一个被工具主义遮蔽的研究生培养维度》(独立完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2010哈尔滨。72《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有关问题解读》(独立完成),“全国高校经济理论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2012天津。73《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需要践行“九个不同于”》 (独立完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会议”论文,2012哈尔滨。7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何以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独立完成), “高等学校思政课教指委分委员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讨会”论文,2013福州。75《以系统思维深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浅议——以教学为基点的相关思考》(独立完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25届年会”论文,2013哈尔滨。76《国学智慧中的生态现代化之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独立完成), “科技与社会(STS)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2013哈尔滨。77《新型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独立完成),第四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高层研讨会,2014哈尔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查询

1《30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诸理论之内在逻辑关系》(独立完成),载于《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0年第9期。2《生活的生产:〈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遮蔽的现代性维度》(独立完成),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3《从批判视阈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质》(独立完成),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1期。4《三十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诸理论之内在逻辑关系》(独立完成),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5期。5《“科学发展观”何以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之课堂》(独立完成),载于《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8期。6《试论1875-1878年近东危机中的英国外交与三皇同盟的瓦解》(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历史》1992年第6期。7《迪士累利的怀柔外交与英法对埃及的争夺》(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历史》1998年第6期。8《关于英国“自耕农”再研究》(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历史》2000年第3期。9《“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有关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内容与体系的一项探索》(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7期。10《现代化:重构自然辩证法的新学术生长点》(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12期。11《转型及其怪圈:1961-1965年经济调整时期中国的技术观》(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8期。12《基于工业技术观批判的生态技术观》(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7期。13《论作为新型现代化诉求的“低熵化发展模式”》(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12期。14《“西化主义”:现代化的误区》(独立完成),载于《北方论丛》,1998年第6期,《新华文摘》部分转载。15《迪士累利与1875-1878年近东危机中的英俄之争》(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1993年第3期。16《试论1875-1878年近东危机期间英国对土政策的调整:关于英国对弱国外交的一项研究》(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1994年第6期。17《用全球史观审视1500年以后的世界》(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1997年第6期。18《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特点》(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2004年第10期。19《论以现代化为科技哲学新学术生长点的合理性》(独立完成),载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1期。20《英国科技思想史研究的阐释与思考》(独立完成),载于《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21《产业精神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独立完成),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22《基于新型现代化视阈的工具主义价值之省思》(第一作者),载于《思想战线》2008年第5期。23《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中国新型现代化的理论构建》(独立完成),,载于《求实》2009年第1期。24《现代性与现代化辨析》(独立完成),载于《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1期。25《群体心理历史学探微》(独立完成),载于《求是学刊》1993年第4期。26《“中国新型现代化”的内涵、维度与特点》(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2009年第11期。27《梳理与反思:技术乐观主义思潮》(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2000年第6期。28《毛泽东技术观中的政治因素》(第2作者),载于《学术交流》2003年第5期。29《从奴隶制的反对者到废奴主义者——再评林肯对黑奴制的态度》(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1993年第3期。30《以系统思维考量社会管理创新》(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2012年9期。31《近代视野中的“改革”与“革命”辨》(独立完成),载于《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32《改革与革命的关系——兼论英法俄德美日六国现代化模式》(独立完成),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2期。33《文明与危机:20世纪的双重遗赠》(独立完成),载于《北方论丛》2001年第6期。34《社会变迁与德国技术哲学的缘起与演变》(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35《薛福成的技术观摭论——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潮个案研究》(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36《西学东渐冲击下中国的现代化思潮——兼论近代中国的技术文化观》(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37《从新型现代化视域审视中国综合国力的要素结构》(独立完成),载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3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非线性关系分析及对策预设》(独立完成),载于《历史教学》2007年第1期。39《基础课专题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尝试》(独立完成),载于《教育探索》2009年第5期。40《现代化:思政课“三进”之新学术生长点》(独立完成),载于《教育探索》2013年第12期。41《参与-体验式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构建》(独立完成),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12期。42《“MSD教学模式”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的构建》(独立完成),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43《“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一项尝试》(独立完成),载于《高校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4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回溯提升教学法探微》(独立完成),载于《吉林教育》2007年第1期。45《“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可操作性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一项尝试》(独立完成),载于《科学教育家》2008年第8期。46《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发挥史学的德育功能》(独立完成),载于《函授教育》1996年第4期。47《关于教书育人的思考》(独立完成),载于《教书育人》1999年第4期。48《试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近东危机时期英国的对土政策(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史论稿》1991年5月。49《辛亥革命百年祭》(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报》2011年10月20日。50《“道”“技”之间:反思现代技术》(独立完成),载于《中华读书报》2009年10月14日。51《十八大报告:中国走向新型现代化的里程碑》(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报》,2012年11月20日。52《感兴趣,但整体科学素质有待提高——对吉林省部分高校本科生科学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第3作者),载于《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25日。53《关于改革世界近代史教学的几点体会》(独立完成),载于《教学改革文选》1994年10月。54《“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独立完成),载于《高师教学改革论丛》1996年3月。55《试论“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独立完成),“中国第八届理工农医类院校博士生教学模式研讨会”论文,2000北京。56《有关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理论主线的思考》(独立完成),“中国第九届理工农医类院校博士生教学模式研讨会”论文,2002重庆。57《“新型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与创新发展》(独立完成),“中国科学院现代化与管理高级论坛”论文,2003北京。58《“体用论”话语中的文化辩解说——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潮中技术观转型的文化诠释》(独立完成),“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五大连池。59《技术史:重构中国史学的新学术生长点》(独立完成),“中国世界近现代史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南充。60 Danger that the technological history lack-one that historiography study think about china,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Collection of thesis and abstract,2004(8)。61《英国科技乐观主义思想摭论》(独立完成),“中国世界近现代史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桂林。6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综合国力》(独立完成),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暨全国理工农医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材建设会”论文,2005北京。63《新型现代化视阈中中国综合国力的测度分析》(独立完成), “中国博士生教学模式研讨会和教材建设会”论文,2006云南。64《基础课专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心的尝试》(独立完成),“第一届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交流与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长春。6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教学的一则示例分析》(第1作者),“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论文,2008大连。66《纵横双向多维整合:中外近代史教学鲜活之途》(独立完成), “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2008武汉。67《导/研究/协调:研究生培养的维度及其关系》(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68《从库恩的范式理论看“现代化范式”与“革命史范式”之争》(独立完成),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暨第十二届全国技术哲学年会”论文,2009哈尔滨。69《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公共理论课何以有机衔接》(独立完成), “全国自然辩证法课程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2009南京。70《六M教学模式:新体系框架内博士生思政课建设构想》(独立完成), “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2011郑州。71《人格培育:一个被工具主义遮蔽的研究生培养维度》(独立完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2010哈尔滨。72《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有关问题解读》(独立完成),“全国高校经济理论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2012天津。73《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需要践行“九个不同于”》 (独立完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会议”论文,2012哈尔滨。7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何以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独立完成), “高等学校思政课教指委分委员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讨会”论文,2013福州。75《以系统思维深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浅议——以教学为基点的相关思考》(独立完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25届年会”论文,2013哈尔滨。76《国学智慧中的生态现代化之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独立完成), “科技与社会(STS)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2013哈尔滨。77《新型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独立完成),第四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高层研讨会,2014哈尔滨。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查询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主办单位:辽东学院快捷分类:社会经济与管理综合出版地区:辽宁国际刊号:1672-8572国内刊号:21-1513/C创刊时间:1988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个月内所在栏目:经济与管理科学综合影响因子:068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1]何志强,朱家德,税学丽 规模、区位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基于四川中小企业融资的比较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3) [2]史娜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创新研究[D]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 [3]王晨辉 关系型贷款、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破解[D]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4]本报见习记者 田文会 国务院专题研究 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局[N] 财经时报,2005-01-17(T00) [5]许小平,杨晓艳 中小企业融资与民营中小银行的优势[J] 价值工程,2005,(5) [6]本报记者 杨红梅 新思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 中国财经报,2009-05-26(008) [7]吴慎之 强化融资租赁功能:中小企业融资的必然选择[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4) [8]孟琳 中小企业融资和银企关系问题探讨[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3) [9]程未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10]左涛 物流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理论分析[D]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11]记者 黄丽珠 金融创新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有效途径[N] 金融时报,2009-07-18(008) [12]本报记者 任丽梅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没改观[N] 中国改革报,2010-07-17(002) [13]记者 黄世钊 我区出台十七项措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N] 法治快报,2009-05-01(003) [14]石文禹见习记者 孙自豪 通讯员 邹炜龙 信用担保打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N] 洛阳日报,2008-09-04(002) [15]管伟琪,胡瑜杰 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2) [16]张代军 辽宁、浙江两省中小企业融资比较与启示[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7]刘明娟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9,(1) [18]鲍小红,刘瑾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 企业技术开发,2006,(1) [19]王翔 中小企业融资大环境体系的构建研究[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5) [20]张梅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1) [21]王小霞 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担保制度[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2]章颖薇 资本结构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与思考[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3]李艺纹,白印坡,杨瑞 信用文化建设与中小企业融资探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4,(11) [24]王小芳 中小企业融资难及相关理论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25]本报记者 张瑶瑶 集合票据带来中小企业融资新气象[N] 中国会计报,2009-12-18(008) [26]罗思荣,宓明君 地方债券与中小企业融资初探[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7]蓝裕平 风险投资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J] 国际融资,2010,(9) [28]饶丹珍,詹文 国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功经验[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29]王翔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30]徐宇虹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9) [31]刘瑞 中小企业融资探索——基于金融创新角度[J] 价值工程,2007,(1) [32]唐志祥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33]李勇辉,吴朝霞 积极启动民间资本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J]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3) [34]顾慧琴 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其对策[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4,(2) [35]朱娟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与对策[J]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36]谢朝斌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证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 [37]金林 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对策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38]李瑞青 西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9]杨春光 投资性互助会与中小企业融资[D]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40]贺银娟 西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1]杨艳玲 基于金融物流集成产品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42]郑明明 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43]谭健美 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研究[D]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44]鲍洪安 区域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研究[D]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45]宋晓瑞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J] 山西科技,2010,(2) [46]史文娟 加强金融政策扶持促进中小企业融资[J] 商业经济,2010,(6) [47]许立新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以秦皇岛市为例[J] 改革与战略,2010,(4) [48]张秋 基于制度角度的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 区域金融研究,2010,(3) [49]肖高玉 论中小企业融资[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50]邹鑫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浅析[J] 四川有色金属,2009,(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