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大理大学学报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

大理大学学报官网首页主页

1、《试论南诏多源与多元的文化格局》,《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2、《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社会功能》,《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3、《西南民族聚落的背景分析和功能探究》,《民族研究》,1997年第6期。4、《关于民族社会生活史方法论的探讨》,《学术月刊》,1999年第3期。5、《稻作农耕技术的演进——以云南稻作为例》,《古今农业》,2004年第3期。6、《民族的环境取向与地方性的生态认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7、《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功能》,《四川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8、《论隋炀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经略》,《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9、《中国古代狩猎岩画的民族学解读》,载《民族学报》(第八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10、《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历史教学》,2001年第8、9期。11、《论〈徐霞客游记〉的民族地理学研究价值》,《辽宁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12、《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多维属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3期转载)。13、《礼仪圈中的西南民族服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14、《唐初西洱河蛮的原始习惯规范》,《民俗研究》,1991年第1期。15、《头饰与人生礼俗》,《民俗研究》,1995年第1期。16、《略论民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5年第9期转载)。17、《西南民族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分布规律》,《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18、《影响西南民族聚落的各种社会历史与文化因素》,《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19、《西南交通古道考》,《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20、《稻作农耕祭祀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神灵观念》,《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21、《谷魂信仰:稻作民最普遍的信仰形式》,《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22、《简论隋文帝的治边思想与治边措施》,《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23、《唐朝的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24、《南诏社会生活史管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25、《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多维属性》,《中南民院学报》,1995年第3期。26、《民族头饰发生的思维基础与社会基础》,《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27、《西南民族饮食的社会层次与饮食观念》,《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28、《西南民族聚落的基本特性探微》,《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7年第12期全文转载)。29、《西南民族的住宅类型与建筑结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30、《民族大迁徙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以中国古代民族迁徙为考察的重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31、《少数民族头饰中的图腾遗迹》,《云南民院学报》,1995年第3期。32、《关于民族地理学学科体系建设中相关概念的辨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地理》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33、《试论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府州制度》,《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34、《试论苗族头面服饰及其文化意义》,《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35、《中国少数民族发髻说略》,《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36、《略论瑶族头饰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2年第6期转载)。37、《民俗学与民族社会生活史》,《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年第2期。38、《关于民族地理学的概念及其实用价值》,《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2期。39、《唐朝与边疆民族政治联系的两种主要途径:册封与和亲》,《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2期。40、《南诏商业交换关系简论》,《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41、《民族学与地理学的历史亲缘关系》,《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转载)。42、《民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云南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6年第9期转载)。43、《试论南诏的军事制度》,《思想战线》,1992年第2期。44、《民族聚落分类散论》,《思想战线》,200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3期转摘)。45、《佛教禅宗兴盛于大理的复合因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46、《南诏文化积淀中的一种积极因素——拟唐试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47、《明清大理僧人类型及其心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3年第1期转载)。48、《南诏经济文化类型探微》,《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49、《徐霞客对西南民族聚落地理的考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50、《地名与民族的地理分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51、《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民族头饰艺术的美学特色》,《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52、《民族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53、《民族社会生活史基本理论要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54、《中国各民族首饰物概说》,《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55、《中国民族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民族论坛》,199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7年第1期转载)。56、《美洲民族构成及地域分布》,《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57、《禄村农民的消费心理和忧惧心理》,《楚州今古》,1989年第2期。58、《南诏饮食文化简论》,《云南学术探索》,1992年第3期。59、《南诏对爨地的征服及其别都拓东的设置》,《昆明社科》,1991年第2期。60、《简述唐对边疆民族事务的管理》,《昆明社科》,2006年第4期。61、《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晋阳学刊》,1992年第4期。62、《试论南诏官制》,《中国民族史论文集》(3),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年。63、《民族头饰与舞蹈艺术》,《民族艺术研究》,1996年第4期。64、《中国少数民族头饰艺术美论》,《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第6期。65、《“巢居”与“穴居”:西南民族住宅形成与演进的两种途径》,《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66、《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南方民族地区的宗教渗透与侵入》,《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67、《中日稻作文化比较研究——以照叶树林文化为分析框架》,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科,2003年4月。68、《试论东北朝鲜族的稻作》,载樱井龙彦编《东北アジア朝鲜民族の多角的研究》,ユニテ出版社,2005年。69、《隋唐以前的云南稻作》,载罗贤佑等编《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70、《失地农民上访:问题、成因与对策——以长春、吉林、延吉三市为例》(与张时飞、段启增、闫雷合作完成),《河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71、《中国拔河的起源及其流变》(中、日、韩文),收入韩国灵山大拔河保存委员会编:《灵山纲的足迹》,韩国,2007年3月。72、《中国古代的水崇拜及其文化内涵》,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编《亚细亚江文化的保存与发展》,韩国,2006年7月。73、《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祈雨仪式及其水神信仰》,韩国江原道民俗学会编《亚细亚江文化的多样性与口碑文学》,韩国,2007年7月。74、《中国山地民族的狩猎祭祀习俗及其所反映出来的神灵观念》,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编《亚细亚山间民俗与狩猎文化》,韩国,2007年2月。75、《历史民族地理学视域下的舆地图研究——以两宋时期传世地图为考察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古诗今译 :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代: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玉颗珊珊下月轮”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了联想的基调。“殿前拾得露华新”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至今不会天中事”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应是嫦娥掷与人”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

上网查查啊

大理大学学报官网首页

上网查查啊

主要论文1、论幼儿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论文,《幼儿教育》1995年第2期。2、中小学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3期。3、素质教育、升学教育、就业教育与课程设计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4、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特点及问题研究论文,一九九七海峡两岸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台湾嘉义师范学院主办)大会发表并收入论文集,1997年5月。5、论普通高校民族预科教学过程的优化论文,《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6、素质教育与因人施教,论文,《重庆教育》1997年第10期。7、美育教学模式的现代教学方法论基础,论文,《西南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8、论教学交往活动,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7期。9、当前综合课程设计的难点与策略,论文,《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2期10、综合课程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1999年10月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比较大会(中国比较教育学会第十届年会)(分会场发言),论文集《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11、自我价值感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论文,《陕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12、美育教学模式的现代教学方法论基础,论文,《西南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13、企业家人格素质与西部开发,论文,2000年博士后学术大会录用,大会发言,论文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4、人格研究中国化之思考,论文,(第二作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15、“个性化成才教育探索”,论文,(第二作者),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16、“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独立,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3期。17、“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要求”,论文,独立,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3期。18、“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审美化”,论文,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19、“教师多元角色的矛盾冲突与现实转换”,论文,独立,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期。20、“中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独立,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21、“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及其教育功能负载”,论文,独立,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7期。22、“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教育智慧增长”,论文,独立,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23、“校本课程的特色与学校更新”,论文,(第二作者),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0期。24、“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与发展”,论文,(第二作者),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25、“川、渝、云、贵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论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26、“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创生及其策略——一种接受美学视野下的考察”,论文,(第二作者),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27、“三类教学目标的实践意义及实现策略”,论文,独立,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1期。28、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论文,(第一作者),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29、“对深化中小学校本课程实践的思考”,论文,(第二作者),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6期。30、“中学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1期。31、“教学改革:构建延伸课堂”,论文,(第二作者),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32、“试析思维导图的“伪放射”和“乱放射”,(第二作者),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9期。主要著作1、《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12月。2、《现代教育学》,教材,参编,西南师大出版社出版,1997年9月。3、《教学改革论》,专著,参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专著,参编,重庆出版社出版,1999年。5、《小学教师审美化教学素质研究》,专著,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6、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同步练习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副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副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9、《校本课程论:发展与创新》,专著,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10、《比较课程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老子〉注译与阅读指导》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6月蔡英杰(第一作者)《孙子兵法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蔡英杰著《孙子兵法》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蔡英杰注《中国语言学文献教程》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5月蔡英杰主编 《皇字本义考》《辞书研究》2001年10月《白、伯、百、柏、皤、魄同源说略》《古汉语研究》2003年1月《十二地支的文化说解》《扬州大学学报》2004年8月《太阳循环、八角星纹与卍字符号》《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6年1月蔡英杰撰《〈老子〉道经首篇阐释》《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7月蔡英杰(第二作者)《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云南高教论坛》2006年12月蔡英杰撰《〈说文〉对天干地支的说解刍议》《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2月蔡英杰撰《也说“子云笔札君卿舌”》《探索、实践、思考》2007年5月蔡英杰撰《亥与豕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汉字文化》2007年6月蔡英杰撰《孙子兵法训诂札记》《长江学术》2007年7月蔡英杰撰《春秋至战国时期修辞风格的嬗变》《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8月蔡英杰(第二作者)《释辛——兼论商族的起源神话》《殷都学刊》2008年3月蔡英杰撰《试论“家”的形义来源》《汉字文化》2008年4月蔡英杰撰《关于滇国史的几个问题的考察》《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7月蔡英杰撰《说文从寸字说解献疑》《说文学研究》2010年6月蔡英杰撰《戎狄考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1月蔡英杰(第一作者)《释离》《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7月蔡英杰撰《永城话的形容词后缀“里”》《南国人文学刊》2011年10月蔡英杰(第一作者)

大理大学学报官网首页网址

大理大学口腔医学有硕士点。大理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民族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药学。大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药学、教育学 。大理大学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病原生物学、药物化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学术期刊1980年《大理师专学报》创刊,1982年《大理医学院学报》创刊,2002年因大理医学院、大理师专等四校合并组建大理学院,上述2刊随之合并,并更名为《大理学院学报》,刊期为双月刊,2006年改为月刊,采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相对集中出刊的办刊模式。《大理学院学报》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1年8月《大理学院学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评定为核心期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理大学

别名:王颋1952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宁波市。职称:副教授。 1978年4月-1979年8月,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本科生。1979年9月-1981年11月,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元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儒林);1982年12月获硕士学位。1985年3月-1989年7月,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历史政治地理博士研究生(导师谭其骧);1989年10月获博士学位。 1981年12月-1983年10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助教。1983年11月-1985年2月,1989年8月-1990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讲师。1990年12月-1991年10月,华盛顿大学亨利杰克逊国际研究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学术合作和指导者陈学霖Hok-lamChan)。1991年11月-1993年3月,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1993年4月-1999年8月,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99年9月-2000年1月,高丽大学校东洋史系客座教授。外语:英语和法语、日语、韩语(只限阅读)。 《黄河故道考辩》,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175千字。《圣王肇业----韩日中交涉史考》,学林出版社,1998年,210千字。论文:《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几个地名》,《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4千字。《元代粮仓考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11千字。《敛财之臣与元世祖》,《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5辑,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1981年,10千字。《元代极东北三族杂考》,《北方论丛》1982年第1期,6千字。《辽天祚帝被俘前行踪考辨》,《江海学刊》1982年第5期,4千字。《忽必烈与蒙哥的一场斗争》,《元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82年,12千字。《辽的西南面经营及其与西夏的关系》,《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6辑,1982年,10千字。《元代人口问题刍议》,《元史论丛》第2辑,1983年,12千字。《元代屯田考》,《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4期,34千字。《元湖广行省站道考略》,《历史地理》第3辑,1983年,15千字。《室韦的族源和各部方位》,《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年,10千字。《元代书院考略》,《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1期,12千字。《元代矿冶业考略》,《历史地理论丛》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10千字。《兀剌海方位探索》,《历史地理》第1辑,8千字。《元史地理志资料探源》,《历史地理》第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千字。《元代国内商业》,《历史地理论丛》第2辑,1990年,30千字。《元云南行省站道考略》,《历史地理论丛》第2辑,9千字。《陈氏安南国建置考》,《历史地理》第9辑,1990年,12千字。《蒙古国汉军万户问题管见》,《元史论丛》第4辑,1992年,10千字。《段氏大理国建置考》,《历史地理》第10辑,1992年,12千字。《辽史地理志资料探源》,《大陆杂志》第83卷第6期,1992年,10千字。《大氏渤海国行政地理考》,《汉学研究》第10卷第1期,1993年,12千字。《金元黄河故道考辨》,《汉学研究》第12卷第1期,1994年,24千字。《对也谈有关金元黄河的几个问题的答覆》,《汉学研究》第13卷第1期,1995年,4千字。《徐福东渡新考》,《复旦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12千字。《秽貉迁徙考》,《韩国史论丛》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千字。《大蒙古国兀鲁思封授问题管见》,《元史论丛》第6辑,1996年,14千字。《刘福通起兵与贾鲁河》,《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刘福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9千字。《大蒙古国探马赤军问题管见》,《内陆亚洲历史文化研究--韩儒林先生纪念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4千字。《耽罗的名称和沿革》,《学人》第11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12千字。《高丽忠宣王西谪事件考辩》,《韩国史论丛》第3辑,12千字。《虾夷杂识》,《学术集林》第11卷,远东出版社,1997年,12千字。《‘威化岛回军’事件新考》,《史丛》第50辑,高丽大学史学会,1999年,12千字。《李穑主立昌王与禑王的血统争执》,《韩国研究》第6辑,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2千字。《大蒙古国的斡耳朵》,《中华文史论丛》第6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4千字。《元朝远征日本史事补释》,《学术集林》第18卷,2000年,12千字。《燕铁木儿的军事政变与明文禅替》,《欧亚学刊》第3辑,中华书局,2000年,14千字。《辽金元海东青考》,《文史》第54辑,中华书局,2001年,12千字。《摩邻,中国中世纪关于西非洲的记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9千字。《元代两江及其与安南的边界争端》,《国际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14千字。编著《中国名人辞典》,辽金代部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历史大辞典元史卷》,“汪世显”等,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辞海历史地理卷》,民国部分,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年。《庙学典礼点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年。《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元代部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年。《中国历史地理学家评传》, “丁谦”等,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年。《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辽史”、“元朝秘史”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广东、广西等部分,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中国通史元史卷》,“张弘范”等,人民出版社,1997年。《元史辞典》,地名部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上网查查啊

大理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董全亮,大理学院 经管学院,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的教学与研究。

硕士、博士学习期间(1993年9月—1999年7月):1、《大理道教洞经古乐》(论文,独著,载《民族艺术》1995年第2期)2、《大理佛教文化》(论文,独著,载《法音》1995年第10期)3、《白族茶礼》(文章,独著,载《百科知识》1995年第10期)4、《白族本主文化论》(论文,独著,载《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1期)5、《白族汉字型古文字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论文,独著,载《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版)6、《大理道教洞经古乐》(论文,独著,载《民族》1996年第10期)7、《西南民族同根意识初探》(论文,独著,载《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报》1996年3、4期合刊)8、《从民族文学古籍看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论文,独著,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文献论集》,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8月版)9、《白文文献》(著作,合著,载张公瑾主编《民族古文献概览》,民族出版社1997年11月版)10、《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著作,合著,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11、《傣族文化志》(著作,合著,载萧克主编《中华文化通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12、《傣族》(词条,合撰,载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中华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民族卷》,民族出版社1998年8月版)1999年7月以来:13、《秘鲁:政府行为下的民族语言》(论文,载《民族团结》(汉))1999年4期14、《大理历代名碑》(编著,合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15、《汉字型民族文字的造字方法》(论文,合著,载《汉字的应用与传播》,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版)16、《略谈方块白文及其历史发展》(论文,独著,《云南民族语文》2000年3期)17、《昆明西山白族的历史与现状》(论文,独著,《大理文化》2001年2期)18、《西山白语概况》(论文,独著,《民族语文》2001年5期)19、《从汉字系文字看汉字符号的多语言适用性》(论文,独著,《云南民族语文》2001年1-2期)20、《傣族宗教与文化》(著作,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1、《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编著,合编,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22、《论南方汉字系民族文字》(论文,独著,《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2期)23、《白文古籍与方块白文的书写系统》(论文,独著,《民族古籍》2002年2期)24、《白语名量词及其体词结构》(论文,独著,《民族语文》2002年4期)25、《日本文字的历史发展及其书写符号系统的构成》(论文,独著,《世界民族》2002年4期)26、《方块白文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因素》(论文,独著,《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6期)27、《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著作,独著,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28、《双语对白族命名制的影响》(论文,合著,《民族语文》2003年5期)29、《试论水书的书写系统及其文化属性》(论文,独著,《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2期)30、《从书写符号系统看“古白文”的文字属性》(论文,独著,《大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2期)31、《试论白语的基本语序》(论文,独著,载戴庆厦主编《中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论·语言专集》第四辑,民族出版社2004年2月版)32、《神奇的古滇国与古滇文化》(文章,独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6月15日)33、《从白文古籍看白文书写系统的历史发展》(论文,独著,载周明甫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6月版)34、《白族》(著作,合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35、《傣族》(著作,合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36、《语言与文字》,(编著,合编,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文化语言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37、《Language policy for B》(白族语言文字政策)(Minglang Zhou and Hongkai Sun (), Language poli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1949,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38、《白族语言文字研究回顾与展望》(文章,独著,载《大理文化》2005年第5期)39、《社会文化结构与女性文字的发展》(论文,独著,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40、《试论白语的名+量结构》(论文,独著,载李锦芳、胡素华主编《汉藏语系量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41、《白族古籍集解》(词条,白文古籍部分,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解》,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42、《试论白语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形式》(论文,独著,载《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7期)43、《白族民俗志》(著作,合著,载毛公宁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44、《民族语言学研究》(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32万字,周庆生主编,王锋、李云兵副主编45、《大理丛书·白语篇》(学术资料),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10月,600万字,徐琳主编,王锋、段伶、李绍尼副主编46、《试论白语大理方言的否定词及否定表达形式》(独著,论文),载周庆生等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1万字。47、《汉字:一个奇异吸引子》(独著,论文),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中国混沌语言学新探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8万字49、《方块白文》(独著,文章),载张公瑾主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2000字。50、《白文与汉字俗字》,论文,8000字,独著,载《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51、《新中国60年来的民族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5万字,载戴庆厦主编《新中国60年来的民族语言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2、《初值与沿流——语言演变的混沌性质》,论文,7000字,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中国混沌语言学新进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3、《白语简志》(修订),徐琳、赵衍荪原著,王锋修订,载孙宏开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13万字。54、《革命大潮中的白族青年》,3000字,一般文章,载《中国民族报》2009年5月22日55、《云南省大理市农村社会保障》,调研报告,3万字,载郝时远等主编《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法制建设》,方志出版社,2009年11月版。56、《论白语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的选择》,8000字,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编《构建多语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民族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山东省胶南县洋河区中队 一个烈士

大理大学口腔医学有硕士点。大理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民族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药学。大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药学、教育学 。大理大学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病原生物学、药物化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学术期刊1980年《大理师专学报》创刊,1982年《大理医学院学报》创刊,2002年因大理医学院、大理师专等四校合并组建大理学院,上述2刊随之合并,并更名为《大理学院学报》,刊期为双月刊,2006年改为月刊,采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相对集中出刊的办刊模式。《大理学院学报》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1年8月《大理学院学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评定为核心期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理大学

大理学院学报官网首页主页

硕士、博士学习期间(1993年9月—1999年7月):1、《大理道教洞经古乐》(论文,独著,载《民族艺术》1995年第2期)2、《大理佛教文化》(论文,独著,载《法音》1995年第10期)3、《白族茶礼》(文章,独著,载《百科知识》1995年第10期)4、《白族本主文化论》(论文,独著,载《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1期)5、《白族汉字型古文字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论文,独著,载《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版)6、《大理道教洞经古乐》(论文,独著,载《民族》1996年第10期)7、《西南民族同根意识初探》(论文,独著,载《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报》1996年3、4期合刊)8、《从民族文学古籍看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论文,独著,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文献论集》,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8月版)9、《白文文献》(著作,合著,载张公瑾主编《民族古文献概览》,民族出版社1997年11月版)10、《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著作,合著,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11、《傣族文化志》(著作,合著,载萧克主编《中华文化通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12、《傣族》(词条,合撰,载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中华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民族卷》,民族出版社1998年8月版)1999年7月以来:13、《秘鲁:政府行为下的民族语言》(论文,载《民族团结》(汉))1999年4期14、《大理历代名碑》(编著,合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15、《汉字型民族文字的造字方法》(论文,合著,载《汉字的应用与传播》,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版)16、《略谈方块白文及其历史发展》(论文,独著,《云南民族语文》2000年3期)17、《昆明西山白族的历史与现状》(论文,独著,《大理文化》2001年2期)18、《西山白语概况》(论文,独著,《民族语文》2001年5期)19、《从汉字系文字看汉字符号的多语言适用性》(论文,独著,《云南民族语文》2001年1-2期)20、《傣族宗教与文化》(著作,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1、《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编著,合编,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22、《论南方汉字系民族文字》(论文,独著,《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2期)23、《白文古籍与方块白文的书写系统》(论文,独著,《民族古籍》2002年2期)24、《白语名量词及其体词结构》(论文,独著,《民族语文》2002年4期)25、《日本文字的历史发展及其书写符号系统的构成》(论文,独著,《世界民族》2002年4期)26、《方块白文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因素》(论文,独著,《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6期)27、《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著作,独著,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28、《双语对白族命名制的影响》(论文,合著,《民族语文》2003年5期)29、《试论水书的书写系统及其文化属性》(论文,独著,《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2期)30、《从书写符号系统看“古白文”的文字属性》(论文,独著,《大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2期)31、《试论白语的基本语序》(论文,独著,载戴庆厦主编《中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论·语言专集》第四辑,民族出版社2004年2月版)32、《神奇的古滇国与古滇文化》(文章,独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6月15日)33、《从白文古籍看白文书写系统的历史发展》(论文,独著,载周明甫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6月版)34、《白族》(著作,合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35、《傣族》(著作,合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36、《语言与文字》,(编著,合编,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文化语言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37、《Language policy for B》(白族语言文字政策)(Minglang Zhou and Hongkai Sun (), Language poli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1949,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38、《白族语言文字研究回顾与展望》(文章,独著,载《大理文化》2005年第5期)39、《社会文化结构与女性文字的发展》(论文,独著,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40、《试论白语的名+量结构》(论文,独著,载李锦芳、胡素华主编《汉藏语系量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41、《白族古籍集解》(词条,白文古籍部分,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解》,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42、《试论白语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形式》(论文,独著,载《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7期)43、《白族民俗志》(著作,合著,载毛公宁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44、《民族语言学研究》(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32万字,周庆生主编,王锋、李云兵副主编45、《大理丛书·白语篇》(学术资料),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10月,600万字,徐琳主编,王锋、段伶、李绍尼副主编46、《试论白语大理方言的否定词及否定表达形式》(独著,论文),载周庆生等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1万字。47、《汉字:一个奇异吸引子》(独著,论文),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中国混沌语言学新探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8万字49、《方块白文》(独著,文章),载张公瑾主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2000字。50、《白文与汉字俗字》,论文,8000字,独著,载《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51、《新中国60年来的民族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5万字,载戴庆厦主编《新中国60年来的民族语言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2、《初值与沿流——语言演变的混沌性质》,论文,7000字,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中国混沌语言学新进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3、《白语简志》(修订),徐琳、赵衍荪原著,王锋修订,载孙宏开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13万字。54、《革命大潮中的白族青年》,3000字,一般文章,载《中国民族报》2009年5月22日55、《云南省大理市农村社会保障》,调研报告,3万字,载郝时远等主编《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法制建设》,方志出版社,2009年11月版。56、《论白语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的选择》,8000字,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编《构建多语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民族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虎

大理大学口腔医学有硕士点。大理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民族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药学。大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药学、教育学 。大理大学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病原生物学、药物化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学术期刊1980年《大理师专学报》创刊,1982年《大理医学院学报》创刊,2002年因大理医学院、大理师专等四校合并组建大理学院,上述2刊随之合并,并更名为《大理学院学报》,刊期为双月刊,2006年改为月刊,采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相对集中出刊的办刊模式。《大理学院学报》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1年8月《大理学院学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评定为核心期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理大学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