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江西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江西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江工愿你成功梦

说实话就是,如果你的分数踩线二本线,属于比较危险的分数,那你来江西工程学院,是不亏的,收费在全省民办本科高校里是最低的。衣食住行我觉得江工的条件是比较好的。

一般,属于原来民办三本大学【部分专业二本分数线】;最好不要上;江西工程学院(Jiangxi College of Engineering)学院建校于1983年,坐落在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江西省新余市,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高校,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江西工程学院Jiangxi College of Engineering同义词 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一般指江西工程学院江西工程学院(Jiangx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简称“江工”,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高校,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88年的新余市电子技术学校;1992年成立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 ;1997年列为江西省首批高等教育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2001年成立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江西工程学院。 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有学生15000余人,教职工804人;有42个专科专业,31个本科专业 [3]  。 由上述说明可以看出:2014年以前,这个学校应该是大专学院,不是本科大学;2014年以后,已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江西工程学院”。因此,如果毕业证是2014年以前的,应该是大专学历;如果毕业证是2014年以后的应该是本科毕业证了。

江西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余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何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常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 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脑立体定向、X-刀和γ-刀技术,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除常规手术外,先后完成鞍区巨大垂体腺瘤、延髓肿瘤、高颈段髓内巨大室管膜、侧裂巨大脑膜瘤、矢状窦后1/3及横窦脑膜瘤、颈椎管内巨大神经鞘瘤、环颈交界脊髓腹侧脊膜瘤、眶颅内哑铃型巨大脑转移瘤、脊髓圆锥肿瘤、三、四脑室内肿瘤以及巨大听神经瘤等难度较大的手术;在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肌抽搐)、神经肌病的诊断、治疗中均有较深造诣。 高原课题“高原条件下体内和体外射频热凝毁损灶的研究”“高原兔脑组织毁损的病理观察”“高原1000例藏汉颅骨结构的对比分析”“高原颅骨形态与内囊倾斜角关系的研究” Von Hippel-Lindau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8);48- 新型止血材料AristaTM对神经外科手术止血效果的临床观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4) 脑胶质瘤颅外转移发生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7 6(9)899- 微电极引导苍白球腹后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中华外科杂志2003,41(2);106-108 Stereotactic microelectrode-guided postero-ventral pallidotomy for Parkinson ' s disease China Medical Abstracts(Surgery); 2003, (2): MRI影象技术在苍白球腹后核定位中的应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1); 32P组织间质内放疗治疗囊性脑肿瘤22例分析江西医学院学报42(1);97- 高原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5例体会功能性及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2002,15(2);119- 高原藏汉颅骨形态变化与内囊倾斜角关系的研究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42(3);22- 高原1000例藏汉颅骨形态及构成比研究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42(2);51- 高原条件下体内体外射频热凝毁损灶的研究。江西医学院学报。2001;41(6):133- 囊腔穿刺纵裂池分流治疗透明隔囊肿。江西医学院学报。2001;41(1):94- 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中华外科外科杂志。1998(5)302- Treatment of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by linear accelerator China MedicalAbstracts(Surgery); 1998,September 7 (3): 立体定向囊腔穿刺纵裂池分流治疗囊性脑肿瘤(附5例报道)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杂志1998(2) T形标记在颅表定位中的应用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杂志1996(1)28- 立体定向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放射神经外科治疗脑胶质瘤23例临床分析 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4(5)494-4962005年创办《中国当代名医名院》杂志,任主编。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刊物国家 收录情况 卷期 排名  分离培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方法的改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国外 25(12) 1   如何提高妇产科实习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国外 11(3) 1   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的相关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国外 28(21) 1   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意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国外 23(6) 1   Survivin在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江西医学院学报 国外 45(2) 1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国外 27(1) 1   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注:在书名后注明教材或专著)  名称 类别 出版单位 日期 排名  外科学同步辅导与习题解析 教材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任务来源 完成形式 完成日期 鉴定验收单位 主要结论 排名  反向捕获抗体芯片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自身抗体研究中的应用 已结题 重庆市科委 合格 2   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已结题 重庆市卫生局 合格 3   突变型survivin对胶质瘤细胞恶性表型抑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已结题 重庆市卫生局 合格 3   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已结题 重庆市卫生局 合格 1   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及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已结题 重庆市计生委 合格 1   反向捕获抗体芯片技术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自身抗体的研究 已结题 国家基金委 合格 2   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已结题 卫生部 合格 无   承担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及下达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经费(万元) 本人承担任务  重庆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主持   雌激素及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宫腔镜术后防止宫腔粘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主持

江西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1988年7月-2001月6月江西师范大学工作。先后任外语学院党总支干事、团委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学报编辑,管理系主任、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先后被聘为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五个一工程”评委、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多项成果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2001年7月-2006年3月中共中央党校工作。任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室主任、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评为中央党校优秀科研工作者。 2002年9月-2004年12月在职从事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博士后研究。2006年3月至今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工作。任研究员、副所长(2005年10月-2008年6月代理副所长,2008年6月任副所长)。2007年1月-2009年5月兼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总编辑。

《和而不同——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27万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年1月。《江西通史·明代卷》(50万字,与方志远教授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获江西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集体)。《魅力江西:江西省情教育读本》(撰写第二、三章,与方志远教授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论明清时期江西进士的地域分布与特征》(11千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清代徽州棚民问题及应对机制》(16千字),《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乡村社会控制——以清代徽州的棚民活动为中心》(11千字),《中国农史》2003年第2期。《棚民、土著与国家——以清中期江西省万载县土棚学额纷争案为例》(18千字),《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2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清中晚期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土客冲突与国家应对》(12千字),《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清代棚民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8千字),《历史教学》2004年第3期。《化干戈为玉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28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三卷第一期,2005年4月。《2005年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全国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综述》(4千字),《历史教学》2005年第10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客冲突、阶级矛盾与意识形态斗争》(8千字),《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袁文才、王佐事件再研究——中共党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的视角》(9千字),《中共党史资料》2008年第2期。《〈万载县志都图甲户籍贯册〉介绍与解读》(21千字),《文献与田野》第52期,2008年7月。《文本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25千字),《史学月刊》2008年第9期,同时收入张建民主编《10世纪以来长江中游区域环境、经济与社会变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获江西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Text and power: A study on local gazetteers of Wanzai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 4, N ( September 2009 ), 426-《清史宜采用纪传为体章节为用的新综合体》(33千字),《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清代前中期的地方冲突与国家应对》(30千字),载《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黄山书社,2008年8月。《评〈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一卷第二期,2003年10月。《《评〈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三卷第二期,2005年10月。《评周建新〈动荡的围龙屋〉》(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五卷第一期,2007年4月。《评黄志繁〈‘贼’、‘民’之间〉》(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六卷第一、二期合刊,2008年10月。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清代及民国时期湘赣边区的土客矛盾与区域社会变迁”、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清初以来湘赣边区的移民与区域社会变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江西文化研究与省情教育”、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清代及民国时期赣西移民、宗族与乡村社会研究”以及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青年发展基金、教学研究基金等7项。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主持人为方志远教授,2001年)、国家级项目《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主持人为戴逸教授,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灾荒史研究”(主持人为赫治清研究员,2003年)、参加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调研工作(主持人为郭成康教授,2003年)、江西省政府重大项目“江西通史”(主持人为时任江西省政协主席钟起煌,2003年)、国家文物局科技课题“景德镇古瓷业文化遗产体系保护与城市发展” (主持人为时任景德镇市委书记姚亚平,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民间历史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 (主持人为郑振满教授,2004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明清江西移民与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开发” (主持人为方志远教授,2006年)及 “江西民间历史文献与区域文化传承研究” (主持人为廖华生副教授,2007年)等9项。 2003年8月,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北京及河北蔚县。10月,中山大学主办的“第六届历史人类学研究生研讨班”,广东广州,报告题目为《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2004年8月,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主办的“首届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北京及山西临汾等。12月,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区域网络与地方社会国际研讨会”,中国香港,报告题目为《化干戈为玉帛: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2005年7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的“2005年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全国高校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江西南昌,会务工作。11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光明日报理论部联合举办的“14世纪以来长江中游地区的环境、经济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湖北武汉。报告题目为《文本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2006年7月,中国经济史学会、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的“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西南昌,报告题目为《地方文献与社会经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8月,中国社会史学会、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地域中国:民间文献的社会史解读”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一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安徽黄山。报告题目为《文本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12月,中山大学第二期民间历史文献班,广东广州。2007年11月,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西赣州,报告题目为《明末清初以来赣西北地区的移民与民间信仰》。12月,中山大学第三期民间历史文献班,广东广州。2008年4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湖南科技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灾害史学术研讨会,湖南湘潭,报告题目为《清代湘赣边区的移民、生计与生态》。7月,中国经济史学会、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广西桂林,报告题目为《国计与民生:明清江西重赋问题及地方社会的反应》。11月,中国社会史学会、中山大学主办的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暨“政治变动与日常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广东珠海,报告题目为《明清江西重赋问题及地方社会的反应》。12月,中国经济史学会、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苏南京,报告题目为《清代湘赣边区的移民与区域社会变迁》。2009年8月初,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主办的“第七届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广东广州、江西万载。8月底,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华侨华人资料中心联合举办的“民间文献与地方史研究数据库”国际学术研讨会,福建厦门,报告题目为《江西西部地区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你好,《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现改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是江西中医药大学主管主办的双月刊,严格来说算是省级期刊,但是一般学报是不和普刊一样分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学报是分为专科学报、函授本科学报、二本学报、一本学报等,是按照这个来分等级的呢,而《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是2本学报九品贾编辑为你解答,有帮的话麻烦采纳,O(∩_∩)O谢谢~

截至2015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81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5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687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医大师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0人次、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5人、江西省首届高等学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71人、江西省省级优秀教师20人、江西省名中医58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7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30人、博士生导师59人、国家教学团队1个。 国医大师:洪广祥全国优秀教师(名单不全):龚千锋、罗永明、蒋小敏、陈奇国家级教学团队:中药炮制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龚千锋)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4个,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江西省一级学科高水平学科与“十二五”重点学科5个。 博士后工作站:江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医学、中药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示范性硕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临床医学、中药学江西省一级学科高水平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江西省重点学科:药学、中西医结合、公共管理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分别于2001年、2009年获得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学校刘红宁教授牵头主持的“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率先在江西省高等院校中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类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产业链关键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西中医药大学—九江市中医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药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药学、针灸推拿学 国家精品课程:中药炮制学、中医诊断学 国家双语示范课程:中医诊断学示范课程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不全):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际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医病因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制药设备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西民族传统药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灸疗研究与临床转化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概况 截至2015年底,学校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463项,年均科研经费92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有28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中医药传承 20世纪80年代,该校针灸学家魏稼教授首创“各家针灸学说”和“无创痛穴疗学”。1993年,陈奇教授主编出版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中药药理实验研究方法的专著《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获得国家图书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校中药药剂学科先后形成了中药复方释药、中药固体制剂等12项核心技术,其中《中药大片、异形片为核心的中药片剂现代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研究突破了中药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制的高速压片机每年生产200亿片,是中国片剂最大生产规模,获得专利14项,被同仁堂等100多家制药企业采用,2011年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陈日新教授带领的医疗科研团队历经2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腧穴敏化”新理念,创立了热敏灸新技术,开创了内源性热敏调控治疗疾病的新途径。2008年,该成果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创立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研究成果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院行业建设标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重点推广的传统医疗技术。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达120余万册,购置和自建电子资源数据库40余个。师生读者通过网络可随时查阅馆藏信息,远程在线使用各类数据库资源。 学术期刊 《江西中医药》创刊于1951 年,由江西省中医药学会、江西中医学院主办,是第一批进入中文核心期刊的中国医药类核心期刊;并被被《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多家检索刊物及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录,有部分文章被美国《SCI》收录。《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优秀学报、江西省优秀期刊。设有名家论丛、百家争鸣、中医文化研究、道教医学研究、医史文献研究、中药现代化、中药资源、新生代论坛等栏目。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吴龙,1964年出生于南昌,中共党员,教授。 1985年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1994年任南昌教育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编辑部副主任,1996年转任处长、主任,2001年3月任南昌教育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全国教育学院院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部长。2009任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兼中国初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南昌市社科联常务理事。2013年任南昌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 曾荣获江西省优秀社科普及工作者、南昌市宣传文教系统“四个一批”拔尖人才、南昌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学院优秀新闻工作者、江西省优秀学报工作者等多种奖励。主持或参与了教育部课题《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研究》、省社科院课题《中国先进文化与高等院校》和《江西省县级教师培训基地研究》、省教改课题《高等学校文学名著教学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反帝爱国精神的文化写照——论台湾作家赖和的创作》、《高校文学名著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用“爱的哲学”追求真善美——冰心散文艺术特色新探》等科研成果和新闻作品60多项。是问的南昌教育学院的院长吴龙吧。这是南昌教育学院官网复制出来的。请采纳

刊名: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主办: 南昌教育学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江西省南昌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8-6757 CN: 36-1217/G4 这个是知网收录的省级学报。不过学报的话一般价位稍微高一点。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的话,建议不要发。反正省级的期刊应该就能用,不过学报的价值含量确实高一点的。你要发的话可以去欣启论文问问看。我在那投过稿。可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