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

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

【摘要】铁路运输是当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其运输安全质量不仅关系着铁路运输效率,也将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生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现如今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与落实脱节的现象,铁路运输安全又是运输管理部门运输管理不变的主题,本文以一部分规章制度为切入点,以完善规章制度为基本点,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关键点和以强化设备质量为根本点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如今许多工区把安全生产搞成形势主义,盲目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工区设施管理,线路设备调查,弄虚作假。心里想得都是如何蒙混过关,缺乏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主要表现:①安全意识薄弱。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基本准则认识度不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对待安全工作总抱有侥幸的心理。②基层管理人员做事不务实。有些人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上。没能对安全生产方面所涉及的问题做全面高度的分析。作业过程过于简化,盲目更换失效设备,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严重浪费劳动力的后果。管理者脱离职工队伍的思想越走越远,没有安定团结的工作环境,想搞好安全生产简直是无稽之谈。  二、铁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各级领导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比较高,安全检查考核要求得也比较严,但基层的一些管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性不够,处理问题时仍然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一)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班组管理有待加强  有些干部管理的思路不清晰,缺乏创新意识;还有相当数量的职工文化素质不高,对遵章守纪不够自觉。班组领导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安全管理在车间、班组领导与职工三者之间两两产生断层。检验一个人的素质是否过硬,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管理能力都是关键。  (二)行车主要设备投资和维修保养的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行车设备没被修理是因为维修费用不足,新设备没有较为完善的修、管、用制度,责任制尚未落实,对设备的保障程度也缺乏评估定性和相应措施,对于事故的分析,只停留在表象上,缺乏对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原因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急于下结论,忙于进行经济处罚,没有对设备原因进行分析,更没有实施解决设备投入、更新、改造的措施。

关于防止脱轨与增强铁路行车安全的建议列车脱轨是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严重事故。据统计,1988年10年间,我国全路重大、大事故中,列车脱轨约占总事故的70%,其比例之高,在国际上罕见,国内前所末有。为此,中国铁道学会安全委员会与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共同邀请路内从事安全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铁路第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召开了“防止脱轨事故及确保客车安全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析了造成列车脱轨的原因,认为大多与列车/轨道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国外早在60年代就在这方面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北美铁道协会(AAR)、国际铁路联盟(UIC)和原日本国铁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铁路安全研究方面的基础较薄弱,缺乏必要的试验条件,列车轨道系统安全性评定和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不够完善和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对货车与脱轨有关的部分参数影响安全性能的关系研究不够,甚至有些失控。与会专家认为,为了减少脱轨事故,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建议加强对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能、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设备的研究,并加大建设的投入。为此,应积极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1.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 为了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各种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建议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所有新研制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鉴定试验都要在这条试验线上进行。 在轨道平顺性良好,曲线类型较少,半径较大,线路条件不固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正确、全面、客观地评定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参考北美铁道协会“AAR Ml00l货车性能试验分析评定标准”、美国“FRA轨道安全标准”、国际铁道联盟“UICOREB55车辆扭曲刚度检验标准”以及“德国机车车辆批准上道验收试验标准”的要求,建设我国用于试验评定机车车辆通过不平顺轨道和各种典型曲线的安全性能,以及检验车辆扭曲刚度等的永久性专用安全性评定试验线,使我国机车车辆安全性能评定试验工作得以规范进行。 2.尽快建立、健全和修改完善我国机车车辆轨道安全管理和试验评定方面的规程、规范 我国至今无自己的轨道、车辆状态的安全监控管理标准。现有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等标准中没有评定与脱轨关系密切的车辆扭曲刚度和通过各种轨道不平顺时的安全指标、侧向力允许标准等安全性能规定,对曲线通过安全性评定的标准也只是参照国外的标准,是否符合我国轨道实际的横向承载能力,没有通过试验验证;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转向架、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取值和评定方法,也未进行过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与AAR的5ft距离窗移动平均和欧洲铁路2m距离窗移动平均(也有用时间窗的)等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正确评定机车车辆的性能关系极大。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 3.重视对已有货车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 我国货车在曲线圆缓点区、反向曲线夹直线段的脱轨事故一直不断发生;近年来,又接连多次发生空货车在状态良好的直线段脱轨的事故。因此,除应研制新型货车转向架外,还应积极研究推广识别车辆性能不良、有潜在脱轨倾向的办法和仪器,积极推广监测货车超偏载、扁疤、严重周期性减载等地面的安全监测系统。 4.大力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系列研究 世界各国在车轮脱轨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安全监测管理技术、安全规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建立在列车/轨道动力学和轮轨相互作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管理层对脱轨机理的认识,提高我国列车/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等专业基础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有: 车辆、轨道状态和构造参数,列车装载、编组、操纵等对脱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测管理技术和设备。 减少脱轨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建立、修改、完善列车脱轨系统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 对脱轨机理、安全性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5.组建铁路安全技术研究和监测中心 为确保和强化安全,铁路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和监测中心,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单位)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铁路就没有专门的单位来从事安全研究,以及对新旧设备在运用前和运用中的监视和测试工作。要临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只能解决一时性的问题,不可能系统地解决问题。 回顾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故,不少都是预防不力,缺乏系统与必要的监测和监控,因此,成立全路性的专门从事铁路安全研究和监测中心是铁路长治久安的需要。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

目前我国铁路车站在安全管理我给你

1987年日本政府对国铁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政府对铁路的管理职能由国土交通省实施。其职能一是制定法规,政府依据《铁道事业法》和《铁道营业法》对企业进行管理;二是制定安全对策和事故调查办法;三是对各公司的执法情况进行监察;四是对道口改造和经营困难的公司提供补助。隶属交通省的铁道局共有200人,其中有70名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其任务是制定技术政策,管理新技术开发,对新设备进行技术鉴定,定期对各公司进行安全检查。改制后的铁路局取消了保安部,设立了安全对策室。交通省下辖9个地方运输局,内设铁道部,一般为20~40人,绝大多数是技术人员,日常工作是发布通知、调查事故和检查新线等。交通省依据《铁道营业法》制定了“铁道运转规则”、“确保铁道运输安全的省令”和“新干线铁道运输规则”等,对各铁道公司进行宏观管理,对公司员工培训、信号制式、车辆防火、提速线路设施和运输的基本规则进行了规定。JR各公司制定实施细借鉴日本铁道安全管理经验探讨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思路铁道部赴日本安全管理考察团: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北京,100844摘要:日本铁道进行公司制改造之后,安全管理被更进一步地重视,拓宽了安全管理的空间。制定安全计划、培养高素质员工、采用新技术装备、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等等,使日本铁道的安全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关键词:日本铁道;安全;管理;技术装备则,对执行不好的公司由两级省、局发布改善劝告或命令。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日本铁道公司的安全管理实现了如下转变:一是事故调查由责任追究型转变为原因究明型;二是事故防范由上意下达型转变为员工参与型;三是安全投资由政府指令型转变为安全优先型;四是员工考核由以制约为主的减点考核转变为激励为主的加点考核;五是工会与原国铁经营者的关系由相互对立型转变为在安全管理上达成共识。公司制改造后,日本政府逐步对各公司的国有股进行减持,直至对3家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为零。为更好地对企业安全进行监督,成立了由4名专家学者和6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国土省交通事故调查委员会,专门司职重大事故原因的调查和提出防止对策,对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其他事故原因也要介入调查。此外,为改进铁道安全管理,防范类似事故重复发生,政府准备修改事故调查办法,重新规定公司制改造后的事故调查范围,明确道口事故由警视厅负责调查。日本铁道80%的运量为客运,货运量仅为2 0%,而且多为集装箱运输。1987年原日本国铁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将原国铁分为6个客运公司和1个货运公司(货运公司无线路)。日本铁道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JR公司将安全作为公司的最优先课题,其理由是安全生产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影响到公司的声誉,与公司的营销效益休戚相关。公司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募集资金,必须在社会上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未上市的公司为了上市,已上市的公司为了得到股东的信任和不断发展,必须将安全、快捷、平稳、舒适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安全是公司生存的第一需要。因此,JR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形成了自身的特点。(1)安全起点高。JR公司的安全目标值为两个“零”,即乘客死伤为零,员工的死亡为零。列车晚点1 min即列为事故。(2)追究原因重于追究责任。JR东日本公司安全管理的方式由公司制改造前的责任追究转变为改造后的原因究明型。各公司不断采用先进的监控和保安设备,注重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和强化技术业务,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回避危险。(3)新干线新标准新要求。新干线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设备技术条件、运输组织、设备维修标准、要求和安全保证体系,以较少的营业里程,获取了较大的市场份额。JR东海公司的东海道新干线长515 km,占全公司的28%,但其营业收入却达到全公司的8%。1公司制改造后,拓宽了安全管理空间1制定安全5年计划安全5年计划来源于对历年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计划对安全的认识、理念、目标、各类事故的防止对策进行了全面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设施的重点整治,运输质量的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员工素质的系统培训等方面。具体内容有:重大事故的防止对策,重点事故的防止办法,员工素质的养成教育,安全环境的改善措施等。2对安全管理方式的再认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于对安全认识程度的提高。JR公司认为事故责任追究型的调查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类的事故会再次发生,因而要着重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铁路是由人操纵机器来实现运输的,必须构筑最完善的人机协调系统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要调查员工为什么会犯错误而导致事故,从设备上如何开发人机结合系统来防止同类事故;研究组织机构上有无缺陷,来考虑如何促使人与机器的最佳结合。因此,在做法上着重从技术管理上查明事故原因,使安全管理不断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得以持续提高。例如,1988年12月5日,JR东日本公司中央线的东中野站发生列车追尾冲突事故,造成司机、乘客各死亡1人,受伤116人。分析事故原因发现,列车虽有自动停车装置,但由于司机操纵错误冒进信号,装置未发挥作用。原因查明后,采取的对策是:规定在客车密度大的东京地区全部更换新型的列车自动停车装置;公司成立安全研究所,支公司设立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工错误操纵机器的原因,并不断进行改进,一旦误动,可通过设备来进行有效的防范。3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铁道安全的基石。日本政府对铁道公司有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的法令,JR公司有完善的教育体系。JR东日本公司总部有面积49万m2的研修中心,现场有能者为师的互相教学组织。公司全员脱产轮训率达10%以上,现场教育每月不少于2 h。教育重点突出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员工效益与企业效益的息息相关。通过教育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基地的集中和规模化设置大大改善了教育条件,教育内容与现场作业的紧密结合使培训效果十分明显,教育中心决定员工职务升迁的权威性激发了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教育的全员性保证了公司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日本铁路的教育着眼于员工安全责任意识的长期养成。从24项着装标准的形象塑造到日常一举一动的规范,从独具特色的礼貌行为到作业过程中一丝不苟的口呼、手指、目视的标准化作业,从培训中心教员的言传身教到发放司机驾驶证的庄严仪式,无不对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教育的针对性、权威性和高效率,增强和促进了员工的责任感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生产的可靠性。4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运输安全先进的技术装备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日本铁道安全的高起点、高标准,是通过高质量的设备来实现的。在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市场经济中,要实现城际列车、轻型车取代公共汽车、市郊汽车,必须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日本铁道公司采用以下新设备、新技术,确保列车的安全正点。(1)采用ATOS列车运行管理系统。一是对运输生产(运行方案、日班计划、临时调整、列车运行)实行计算机指挥;二是对旅客的发送、到达、统计、分析实行自动化处理;三是对运输设备的技术状态信息实行集中管理,对其安全可靠性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四是对自然环境信息(风速、雨量、雪灾、水位、潮汐、地震、塌方)进行集中监控,一旦发生险情立即示警,以便调度员迅速采取措施。(2)日本政府对新干线单独发布了铁道运输规则,实现了全封闭、全立交。在法律上规定人畜、其它车辆进入新干线为违法行为。列车采用ATC自动控制系统,速度大于30 km/h时自动操纵,列车停车用激光装置进行对位控制,站台上非车门处设置栏杆。(3)因地制宜地采用3种不同制式的列车自动停车装置。新干线采用ATC,列车密度大的地区和既有线改造后的提速地段采用ATS-P型列车自动停车装置,其他地区采用ATS-SN型自动停车装置。(4)道口防护采用道口信号及自动栏木、双层栏杆(高层拦卡车)、红外线道口内障碍检测及纵列金属控测、遮断信号4种方式。栏杆采用重力式,故障落杆、关闭信号、导向安全。道口设备故障检测和自然灾害报警装置全部与公司调度室联网,一旦报警便自动关闭进行信号,调度员一面调整列车,一面派人修理。(5)各车站的站台上均设有紧急按钮,一旦发生人员掉下站台或自然灾害的时候,可按下紧急按钮,停止向接触网供电,关闭进站信号。(6)列车上的轴温检测装置集中在司机室里;地面的检热装置用于对列车轴温和电机温度进行检测,与支公司调度所联网;超温报警则停止列车的运行。(7)在地面上设置振动检测装置,对列车的运行品质进行检查。(8)在机车中装有侵限保护装置,一旦发生脱轨侵限,司机立即按下按钮,1 km以内的列车都会收到信号而停车。(9)对线路施工作业人员配备TC无线列车接近报警装置,以确保人身安全。(10)司机室内存有各种非正常行车的处理办法,司机只要手触荧光屏,就能得到各种操纵提示。遇有险情时,A T C设备自动切断接触网电源,列车自动停车,不用司机在几秒钟内作出如何操作列车的判断。日本铁道安全设施的研制开发首先是依据事故分析的结果而进行的,因而针对性强,投资因地因线制宜,效果明显。其次是对安全设施能够进行集中管理,直接控制信号和供电,一旦发生危险,调度所能立即采取措施,基本上消除了中间环节和人为动作。第三,对安全设施要求高,如有损坏,列障碍事故。第四,员工要接受事故处理和安全设施操作的实际操作培训与考核,用计算机考核打分,低于70分时要重新接受培训。JR公司采用的各种新设备,使东京交通圈、城际高速列车、轻轨、地铁实现了多层立体交叉进路、多方向同时接发列车,在列车停站多、站距短等诸多矛盾中,实现了运输组织的高效率、高密度,适应了大型城市客运的需要。5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为了不断提高公司的信誉和运输安全水平,JR东日本公司每5年制定一次安全生产计划。近5年内对行车设备改造的投资计划为4300亿日元,占公司全部投资的2/5。重点是对防止列车冲突的ATS-P第4期工程进行完善,如防止线路维修作业人身伤亡事故的TC型列车接近报警装置,防止超速、溜逸、坠落、道口事故及自然灾害等设备的投资,同时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事故预防能力和事故发生后的通报、防护等应急处理能力。2考察体会日本铁道公司制改造的初衷是实行政企分开,让国铁走入市场,自主经营,扭亏为盈,同时由各公司对其经营效果和安全生产负责。经过改造,JR各公司自立于市场经济之林,其中3家公司已成功上市,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事故件数大幅度下降。JR东日本公司1987年发生事故376件,2000年下降为152件,减幅达60%;公司每年机车走行25 550万列车公里,每百万走行公里事故率由1987年的90下降到2000年的57。事故减幅最大的是道口上发生的冲突事故,由1987年的247件下降到2000年的84件,事故件数减少了2/3。1体制的变革提升了安全管理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因为经营体制的变化,安全管理方式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设备更新改造和安全投入上,由于资金充裕,投资额成倍增加,目标上非常明确,效益上十分明显,基础日益增强。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特别注重安全意识的养成,在全公司形成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尤其是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政府由于职能的转变,将应由企业办的事情交给了企业,较好地解决了政府负担重的问题,人员大量精简,基本上实现了政企分开。目前,日本政府感到对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原因调查介入得不够,缺乏监督力度,因而准备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日本政府在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做法,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和事故调查,把对事故的防范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2追求效率与安全的统一日本JR公司与其他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日益剧烈,面对发达的地铁系统和公路系统,铁道公司以其安全、快捷、平稳、舒适的服务优势赢得旅客的信任。为此,JR公司坚持向新设备、新技术要市场、要效率、要安全。首先是新干线的修建和高速列车的开行。新干线的列车运行正点率是以分秒为单位统计的,因而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占领了日本运输市场的较大份额,目前已成功地将原米轨的秋田、山形、上越、长野线改造为新干线。其次是在东京铁道运输总调度室,日组织开行8 000余列旅客列车,办理旅客乘降1 300万人次,对运输指挥、站间联锁、运行信号和设备维修都实行了计算机控制,在新干线上A T O S与列车A T C系统接口,使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有较好的技术保障和较高的可靠度。第三是CTC列车集中控制装置,PRC车站进路控制装置以及ATC、ATOS等先进的安全保证设施,形成了单元组织、互联成网、集中(分散)控制、系统调度、综合管理的运输指挥和安全保障体系。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使JR公司成为运输市场的赢家。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铁路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自立于市场经济之林的必然要求。当然,实现运输生产的效率与安全的完美统一,必须加大设备和技术的投入,但并不意味着不顾国情、路情而一味加大设备投入。日本铁路坚持对不同等级和运输密度的线路区别对待,对原国铁遗留的站舍、库房、雨棚等简陋设施,凡是能利用的现仍在使用。2.3铁路安全的基石是高素质的员工铁路安全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教育是实现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日本铁道公司化改革后,运输效率、效益和安全都有了明显提高和长足的进步,并未产生混乱和发生重大事故。究其原因是员工队伍支撑着这场改革。因此,重安全必须重教育。日本铁道员工在一人单独作业时仍能一丝不苟地执行标准化,无不与其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密不可分。公司建立了全体员工特别是职员敬业精神的培养考核机制,让那些不能爱岗敬业的员工不能继续为公司服务。4协调产生合力日本铁道的安全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条块之间、部门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运输生产指挥相对集中、信息共享、反应迅速、处理果断。日本铁道的这些协调做法,其根本宗旨在于各工种、各专业、各行业都要为运输生产和运输安全服务,在总公司的经营方针指导下,解决了专业分割、技术独立的问题,真正发挥了联动机的合力作用。日本铁道的这种做法,使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属于本部门的工作不推诿,对公司运输和安全有利的事情不从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而是服从公司的大局利益。局部服从全局的理念为全公司各部门及所有员工所接受。3建议面对世界铁路改革的新动向,中国铁路改革中的安全管理要借鉴各国铁路改革的成功之处,加速中国铁路的改革进程。1适应、完善安全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适应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对其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随着客运公司的建立,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的不断发展,在安全管理上应当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滞后于铁路运输管理的改革和发展,要适度超前,未雨绸缪,尽可能地避免阵痛。各公司要明确分层管理、逐级负责,落实安全责任。要拓宽企业安全管理的空间,放手让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确立其自身的安全管理方式。例如借鉴日本铁道的做法,在追究责任的同时,深究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追到底;开发安全保障设施,并付诸实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2实行新线新办法在新建的快速客运通道和既有线客运集中的京秦线,京沪线的京津、沪宁段和广深段等可借鉴日本新干线的做法,或自成系统,或采用特殊规定,实行新的技术标准和新的行车组织办法。要高度重视道口安全,从法规、规程的源头上对道口安全管理作出规定。建议国家在修改《铁路法》、《公路法》时,明确规范道口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在修订《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设备管理规程》和《铁路技术政策》时,规定达到一定速度的线路要实现立交化、封闭化。无法改造的平交道口,要研制新型道口防护设备与轨道电路及信号联锁,增强其自动防护功能。新建铁路时,无论速度高低,道口都要立交化。要在提速区段的机车上加装侵限保护报警装置,一旦发生脱轨,司机立即报警,1 km以内的列车都能收到警报而停车,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3运输与安全的统一要确立运输与安全的统一理念,各专业都要为运输和安全服务。设立综合调度所,运、机、工、电、辆等调度全部集中在调度所,形成集中指挥、反应迅速的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充分利用TMIS、DMIS系统,掌握分析运输安全信息,用现代化手段指挥运输生产。4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对职工教育要进行再认识。铁道部应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员工进行全员定期的技能培训提出要求,并规定主要行车工种的值班员、列车调度员、中间站站长和司机等职务的任职资格必须具备的工作经历。因此,一要提高职工教育的权威性,教育基地形成规模化。二是要增强职工教育的针对性,培养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熟练运用规章制度,掌握新设备、新技术及典型事故安全案例的原因分析和采取对策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三是因地制宜、因需施教,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过程、全系统培训。四是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杜绝职工培训中的形式主义。要提高培训质量,重视培训效果,真正达到培训为现场安全生产服务的目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时,要考虑受培训者接受培训的效果。5强化标准,岗位落实借鉴日本铁道员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我国铁路在实施“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中,企业要加强现场作业控制,强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并以此为切入点,营造人人按标准作业的氛围,使之成为实施自控、他控的载体,促进岗位责任的落实。要着重检查职工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情况,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作业程序控制情况,使作业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总结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研究 论文

关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论文

目前我国铁路车站在安全管理我给你

1987年日本政府对国铁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政府对铁路的管理职能由国土交通省实施。其职能一是制定法规,政府依据《铁道事业法》和《铁道营业法》对企业进行管理;二是制定安全对策和事故调查办法;三是对各公司的执法情况进行监察;四是对道口改造和经营困难的公司提供补助。隶属交通省的铁道局共有200人,其中有70名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其任务是制定技术政策,管理新技术开发,对新设备进行技术鉴定,定期对各公司进行安全检查。改制后的铁路局取消了保安部,设立了安全对策室。交通省下辖9个地方运输局,内设铁道部,一般为20~40人,绝大多数是技术人员,日常工作是发布通知、调查事故和检查新线等。交通省依据《铁道营业法》制定了“铁道运转规则”、“确保铁道运输安全的省令”和“新干线铁道运输规则”等,对各铁道公司进行宏观管理,对公司员工培训、信号制式、车辆防火、提速线路设施和运输的基本规则进行了规定。JR各公司制定实施细借鉴日本铁道安全管理经验探讨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思路铁道部赴日本安全管理考察团: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北京,100844摘要:日本铁道进行公司制改造之后,安全管理被更进一步地重视,拓宽了安全管理的空间。制定安全计划、培养高素质员工、采用新技术装备、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等等,使日本铁道的安全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关键词:日本铁道;安全;管理;技术装备则,对执行不好的公司由两级省、局发布改善劝告或命令。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日本铁道公司的安全管理实现了如下转变:一是事故调查由责任追究型转变为原因究明型;二是事故防范由上意下达型转变为员工参与型;三是安全投资由政府指令型转变为安全优先型;四是员工考核由以制约为主的减点考核转变为激励为主的加点考核;五是工会与原国铁经营者的关系由相互对立型转变为在安全管理上达成共识。公司制改造后,日本政府逐步对各公司的国有股进行减持,直至对3家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为零。为更好地对企业安全进行监督,成立了由4名专家学者和6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国土省交通事故调查委员会,专门司职重大事故原因的调查和提出防止对策,对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其他事故原因也要介入调查。此外,为改进铁道安全管理,防范类似事故重复发生,政府准备修改事故调查办法,重新规定公司制改造后的事故调查范围,明确道口事故由警视厅负责调查。日本铁道80%的运量为客运,货运量仅为2 0%,而且多为集装箱运输。1987年原日本国铁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将原国铁分为6个客运公司和1个货运公司(货运公司无线路)。日本铁道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JR公司将安全作为公司的最优先课题,其理由是安全生产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影响到公司的声誉,与公司的营销效益休戚相关。公司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募集资金,必须在社会上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未上市的公司为了上市,已上市的公司为了得到股东的信任和不断发展,必须将安全、快捷、平稳、舒适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安全是公司生存的第一需要。因此,JR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形成了自身的特点。(1)安全起点高。JR公司的安全目标值为两个“零”,即乘客死伤为零,员工的死亡为零。列车晚点1 min即列为事故。(2)追究原因重于追究责任。JR东日本公司安全管理的方式由公司制改造前的责任追究转变为改造后的原因究明型。各公司不断采用先进的监控和保安设备,注重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和强化技术业务,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回避危险。(3)新干线新标准新要求。新干线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设备技术条件、运输组织、设备维修标准、要求和安全保证体系,以较少的营业里程,获取了较大的市场份额。JR东海公司的东海道新干线长515 km,占全公司的28%,但其营业收入却达到全公司的8%。1公司制改造后,拓宽了安全管理空间1制定安全5年计划安全5年计划来源于对历年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计划对安全的认识、理念、目标、各类事故的防止对策进行了全面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设施的重点整治,运输质量的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员工素质的系统培训等方面。具体内容有:重大事故的防止对策,重点事故的防止办法,员工素质的养成教育,安全环境的改善措施等。2对安全管理方式的再认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于对安全认识程度的提高。JR公司认为事故责任追究型的调查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类的事故会再次发生,因而要着重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铁路是由人操纵机器来实现运输的,必须构筑最完善的人机协调系统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要调查员工为什么会犯错误而导致事故,从设备上如何开发人机结合系统来防止同类事故;研究组织机构上有无缺陷,来考虑如何促使人与机器的最佳结合。因此,在做法上着重从技术管理上查明事故原因,使安全管理不断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得以持续提高。例如,1988年12月5日,JR东日本公司中央线的东中野站发生列车追尾冲突事故,造成司机、乘客各死亡1人,受伤116人。分析事故原因发现,列车虽有自动停车装置,但由于司机操纵错误冒进信号,装置未发挥作用。原因查明后,采取的对策是:规定在客车密度大的东京地区全部更换新型的列车自动停车装置;公司成立安全研究所,支公司设立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工错误操纵机器的原因,并不断进行改进,一旦误动,可通过设备来进行有效的防范。3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铁道安全的基石。日本政府对铁道公司有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的法令,JR公司有完善的教育体系。JR东日本公司总部有面积49万m2的研修中心,现场有能者为师的互相教学组织。公司全员脱产轮训率达10%以上,现场教育每月不少于2 h。教育重点突出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员工效益与企业效益的息息相关。通过教育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基地的集中和规模化设置大大改善了教育条件,教育内容与现场作业的紧密结合使培训效果十分明显,教育中心决定员工职务升迁的权威性激发了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教育的全员性保证了公司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日本铁路的教育着眼于员工安全责任意识的长期养成。从24项着装标准的形象塑造到日常一举一动的规范,从独具特色的礼貌行为到作业过程中一丝不苟的口呼、手指、目视的标准化作业,从培训中心教员的言传身教到发放司机驾驶证的庄严仪式,无不对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教育的针对性、权威性和高效率,增强和促进了员工的责任感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生产的可靠性。4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运输安全先进的技术装备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日本铁道安全的高起点、高标准,是通过高质量的设备来实现的。在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市场经济中,要实现城际列车、轻型车取代公共汽车、市郊汽车,必须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日本铁道公司采用以下新设备、新技术,确保列车的安全正点。(1)采用ATOS列车运行管理系统。一是对运输生产(运行方案、日班计划、临时调整、列车运行)实行计算机指挥;二是对旅客的发送、到达、统计、分析实行自动化处理;三是对运输设备的技术状态信息实行集中管理,对其安全可靠性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四是对自然环境信息(风速、雨量、雪灾、水位、潮汐、地震、塌方)进行集中监控,一旦发生险情立即示警,以便调度员迅速采取措施。(2)日本政府对新干线单独发布了铁道运输规则,实现了全封闭、全立交。在法律上规定人畜、其它车辆进入新干线为违法行为。列车采用ATC自动控制系统,速度大于30 km/h时自动操纵,列车停车用激光装置进行对位控制,站台上非车门处设置栏杆。(3)因地制宜地采用3种不同制式的列车自动停车装置。新干线采用ATC,列车密度大的地区和既有线改造后的提速地段采用ATS-P型列车自动停车装置,其他地区采用ATS-SN型自动停车装置。(4)道口防护采用道口信号及自动栏木、双层栏杆(高层拦卡车)、红外线道口内障碍检测及纵列金属控测、遮断信号4种方式。栏杆采用重力式,故障落杆、关闭信号、导向安全。道口设备故障检测和自然灾害报警装置全部与公司调度室联网,一旦报警便自动关闭进行信号,调度员一面调整列车,一面派人修理。(5)各车站的站台上均设有紧急按钮,一旦发生人员掉下站台或自然灾害的时候,可按下紧急按钮,停止向接触网供电,关闭进站信号。(6)列车上的轴温检测装置集中在司机室里;地面的检热装置用于对列车轴温和电机温度进行检测,与支公司调度所联网;超温报警则停止列车的运行。(7)在地面上设置振动检测装置,对列车的运行品质进行检查。(8)在机车中装有侵限保护装置,一旦发生脱轨侵限,司机立即按下按钮,1 km以内的列车都会收到信号而停车。(9)对线路施工作业人员配备TC无线列车接近报警装置,以确保人身安全。(10)司机室内存有各种非正常行车的处理办法,司机只要手触荧光屏,就能得到各种操纵提示。遇有险情时,A T C设备自动切断接触网电源,列车自动停车,不用司机在几秒钟内作出如何操作列车的判断。日本铁道安全设施的研制开发首先是依据事故分析的结果而进行的,因而针对性强,投资因地因线制宜,效果明显。其次是对安全设施能够进行集中管理,直接控制信号和供电,一旦发生危险,调度所能立即采取措施,基本上消除了中间环节和人为动作。第三,对安全设施要求高,如有损坏,列障碍事故。第四,员工要接受事故处理和安全设施操作的实际操作培训与考核,用计算机考核打分,低于70分时要重新接受培训。JR公司采用的各种新设备,使东京交通圈、城际高速列车、轻轨、地铁实现了多层立体交叉进路、多方向同时接发列车,在列车停站多、站距短等诸多矛盾中,实现了运输组织的高效率、高密度,适应了大型城市客运的需要。5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为了不断提高公司的信誉和运输安全水平,JR东日本公司每5年制定一次安全生产计划。近5年内对行车设备改造的投资计划为4300亿日元,占公司全部投资的2/5。重点是对防止列车冲突的ATS-P第4期工程进行完善,如防止线路维修作业人身伤亡事故的TC型列车接近报警装置,防止超速、溜逸、坠落、道口事故及自然灾害等设备的投资,同时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事故预防能力和事故发生后的通报、防护等应急处理能力。2考察体会日本铁道公司制改造的初衷是实行政企分开,让国铁走入市场,自主经营,扭亏为盈,同时由各公司对其经营效果和安全生产负责。经过改造,JR各公司自立于市场经济之林,其中3家公司已成功上市,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事故件数大幅度下降。JR东日本公司1987年发生事故376件,2000年下降为152件,减幅达60%;公司每年机车走行25 550万列车公里,每百万走行公里事故率由1987年的90下降到2000年的57。事故减幅最大的是道口上发生的冲突事故,由1987年的247件下降到2000年的84件,事故件数减少了2/3。1体制的变革提升了安全管理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因为经营体制的变化,安全管理方式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设备更新改造和安全投入上,由于资金充裕,投资额成倍增加,目标上非常明确,效益上十分明显,基础日益增强。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特别注重安全意识的养成,在全公司形成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尤其是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政府由于职能的转变,将应由企业办的事情交给了企业,较好地解决了政府负担重的问题,人员大量精简,基本上实现了政企分开。目前,日本政府感到对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原因调查介入得不够,缺乏监督力度,因而准备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日本政府在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做法,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和事故调查,把对事故的防范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2追求效率与安全的统一日本JR公司与其他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日益剧烈,面对发达的地铁系统和公路系统,铁道公司以其安全、快捷、平稳、舒适的服务优势赢得旅客的信任。为此,JR公司坚持向新设备、新技术要市场、要效率、要安全。首先是新干线的修建和高速列车的开行。新干线的列车运行正点率是以分秒为单位统计的,因而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占领了日本运输市场的较大份额,目前已成功地将原米轨的秋田、山形、上越、长野线改造为新干线。其次是在东京铁道运输总调度室,日组织开行8 000余列旅客列车,办理旅客乘降1 300万人次,对运输指挥、站间联锁、运行信号和设备维修都实行了计算机控制,在新干线上A T O S与列车A T C系统接口,使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有较好的技术保障和较高的可靠度。第三是CTC列车集中控制装置,PRC车站进路控制装置以及ATC、ATOS等先进的安全保证设施,形成了单元组织、互联成网、集中(分散)控制、系统调度、综合管理的运输指挥和安全保障体系。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使JR公司成为运输市场的赢家。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铁路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自立于市场经济之林的必然要求。当然,实现运输生产的效率与安全的完美统一,必须加大设备和技术的投入,但并不意味着不顾国情、路情而一味加大设备投入。日本铁路坚持对不同等级和运输密度的线路区别对待,对原国铁遗留的站舍、库房、雨棚等简陋设施,凡是能利用的现仍在使用。2.3铁路安全的基石是高素质的员工铁路安全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教育是实现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日本铁道公司化改革后,运输效率、效益和安全都有了明显提高和长足的进步,并未产生混乱和发生重大事故。究其原因是员工队伍支撑着这场改革。因此,重安全必须重教育。日本铁道员工在一人单独作业时仍能一丝不苟地执行标准化,无不与其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密不可分。公司建立了全体员工特别是职员敬业精神的培养考核机制,让那些不能爱岗敬业的员工不能继续为公司服务。4协调产生合力日本铁道的安全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条块之间、部门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运输生产指挥相对集中、信息共享、反应迅速、处理果断。日本铁道的这些协调做法,其根本宗旨在于各工种、各专业、各行业都要为运输生产和运输安全服务,在总公司的经营方针指导下,解决了专业分割、技术独立的问题,真正发挥了联动机的合力作用。日本铁道的这种做法,使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属于本部门的工作不推诿,对公司运输和安全有利的事情不从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而是服从公司的大局利益。局部服从全局的理念为全公司各部门及所有员工所接受。3建议面对世界铁路改革的新动向,中国铁路改革中的安全管理要借鉴各国铁路改革的成功之处,加速中国铁路的改革进程。1适应、完善安全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适应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对其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随着客运公司的建立,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的不断发展,在安全管理上应当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滞后于铁路运输管理的改革和发展,要适度超前,未雨绸缪,尽可能地避免阵痛。各公司要明确分层管理、逐级负责,落实安全责任。要拓宽企业安全管理的空间,放手让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确立其自身的安全管理方式。例如借鉴日本铁道的做法,在追究责任的同时,深究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追到底;开发安全保障设施,并付诸实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2实行新线新办法在新建的快速客运通道和既有线客运集中的京秦线,京沪线的京津、沪宁段和广深段等可借鉴日本新干线的做法,或自成系统,或采用特殊规定,实行新的技术标准和新的行车组织办法。要高度重视道口安全,从法规、规程的源头上对道口安全管理作出规定。建议国家在修改《铁路法》、《公路法》时,明确规范道口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在修订《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设备管理规程》和《铁路技术政策》时,规定达到一定速度的线路要实现立交化、封闭化。无法改造的平交道口,要研制新型道口防护设备与轨道电路及信号联锁,增强其自动防护功能。新建铁路时,无论速度高低,道口都要立交化。要在提速区段的机车上加装侵限保护报警装置,一旦发生脱轨,司机立即报警,1 km以内的列车都能收到警报而停车,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3运输与安全的统一要确立运输与安全的统一理念,各专业都要为运输和安全服务。设立综合调度所,运、机、工、电、辆等调度全部集中在调度所,形成集中指挥、反应迅速的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充分利用TMIS、DMIS系统,掌握分析运输安全信息,用现代化手段指挥运输生产。4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对职工教育要进行再认识。铁道部应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员工进行全员定期的技能培训提出要求,并规定主要行车工种的值班员、列车调度员、中间站站长和司机等职务的任职资格必须具备的工作经历。因此,一要提高职工教育的权威性,教育基地形成规模化。二是要增强职工教育的针对性,培养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熟练运用规章制度,掌握新设备、新技术及典型事故安全案例的原因分析和采取对策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三是因地制宜、因需施教,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过程、全系统培训。四是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杜绝职工培训中的形式主义。要提高培训质量,重视培训效果,真正达到培训为现场安全生产服务的目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时,要考虑受培训者接受培训的效果。5强化标准,岗位落实借鉴日本铁道员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我国铁路在实施“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中,企业要加强现场作业控制,强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并以此为切入点,营造人人按标准作业的氛围,使之成为实施自控、他控的载体,促进岗位责任的落实。要着重检查职工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情况,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作业程序控制情况,使作业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你好,帮助你完成的了。

地方铁路运营管理模式及方案选择摘要:根据我国地方铁路近50年的建设管理经验,分析地方铁路的主要运营管理中委托国营铁路管理、委托区域内第三方集团(公司)管理和自主运营管理3种模式的优缺点。并以拟建的赤大白地方铁路为例,提出了地方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方案选择建议。关键词:地方铁路;国营铁路;运营;管理模式;方案地方铁路是指由省、市、地区政府或者公司投资并进行经营管理的专有铁路,是国营铁路网的延伸和补充。地方铁路不仅可以缓解国营铁路运力紧张的压力,而且对完善铁路网结构和优化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确定地方铁路运营管理模式可以达到以最少的投资、最佳的管理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1 地方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我国地方铁路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修建,在近半个世纪的建设过程中,地方铁路经历了崛起(1 95 8年一1 95 9年)、调整整顿(1960年一1965年)、发展(1966年一l975年)、徘徊(1976年~ 1980年)、蓬勃发展(1981年一1996年)、平稳发展(1997年~ 2003年)等阶段。至2003年底,全国地方铁路营业里程已近5 000 km。综合分析地方铁路近50年建设、管理的经验,地方铁路的主要运营管理模式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1.1 委托国营铁路管理模式委托国营铁路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由地方政府(公司)投资或融资修建线路,地方铁路作为国营铁路网支线,运输生产、组织及设备维护和维修由国营铁路统一管理。此种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地方铁路和路网联络线的双重功能。(1)委托国营铁路管理模式的优点:①地方铁路纳入整个铁路网,由国营铁路统一调度指挥,在完善铁路网络结构及优化生产力布局方面发挥一定作用;②地方铁路与国营铁路的信息系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开发、统一应用的原则建设,减少重复开发及资金的投入;③机车车辆由国营铁路统一供给和维修,节省一次性投入;④避免地方铁路与国营铁路在车辆交接上的诸多环节;⑤在双方自主经营的前提下,签订经济合同以市场机制促进二者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相互协作、利益共享的统一体。(2)委托国营铁路管理模式的缺点:① 由于地方铁路的机车、车辆均由国营铁路提供,因此地方铁路运用车数量、车种、装车计划等受国营铁路约束,自主性差;② 不能直接控制运营成本,不利于地方铁路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1.2 委托区域内第三方集团(公司)管理模式委托区域内第三方集团(公司)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委托所建地方铁路区域内其他的合资铁路集团(公司)代管,由双方成立董事会或者共同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公司)只保留产权或者连同产权一并交与合资铁路集团(公司),行政和业务也由其进行管理经营。这种模式借助合资铁路集团(公司)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和经验,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1)委托区域集团(公司)管理模式的优点:①地方铁路与区域集团(公司)处同一省区,有地域优势,能充分发挥区域内铁路集团(公司)现有企业和人力资源优势;②便于在运输组织上的协调,减少车辆交接作业的环节;③两者的企业管理体制相似,便于双方协作和利益共享。(2)委托区域集团(公司)管理模式的缺点:① 由于受区域集团(公司)代管,地方铁路的日常运营及车流组织调配、调整受区域公司和国营铁路两家控制,灵活性差、自主性小;②不能直接控制运营成本,不利于地方铁路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1.3 自主运营管理模式自主运营管理模式是集贷款、建设、运营、还贷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模式,成立地方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产、供、销、运一体化的自营铁路,独立经营管理、自负盈亏,业务上接受国营铁路的指导和帮助。这种运营管理模式可以建立按国营铁路技术标准管理、按地方铁路经营的管理体制。(1) 自主运营管理模式的优点:① 自营管理模式具有行业特色;②分工明确,权责分明,能充分利用线路的运输能力;③便于企业内部组织管理、企业成本控制、完善企业各种规章制度;④ 各信息系统在接口标准要求下可以充分满足地方铁路内部特殊性需要,系统建设周期短;⑤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运价,促进市场营销,形成独立的经营实体,从而达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2) 自主运营管理模式的缺地方铁路运营管理模式及方案选择 马建义等点:①存在地方铁路与国营铁路等在车辆交接上的多环节和运输组织的不协调,以及业务技术标准的不适应;②公司内部子公司较多,管理跨度大;③ 自营管理模式一次投入大,缺乏运营管理经验。2 地方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方案选择地方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多因素、多目标、多比选的决策论证过程,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和因需制宜。现以拟建的赤峰经大板至白音华地方铁路(以下简称赤大白地方铁路)为例,确定地方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方案选择。2.1 赤大白地方铁路基本概述赤大白地方铁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境内,是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霍煤集团和内蒙电力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地方铁路。线路南起国营铁路京通线赤峰站,向北经赤峰市的松山区、翁牛特旗乌丹镇至集通铁路的大板站,再向西北延伸到本线终点白音华,正线全长约373 km。线路向北连接白音华煤田和内蒙古锡盟等内陆沿边地区,向南直达辽西、辽南等沿海地区,形成沟通集通铁路和京通铁路的路网联络线,在路网中起重要的联络和辅助作用,并成为内蒙古中东部至京山铁路、锦州港的便捷出海大通道,远景随着中蒙口岸的发展,将成为珠恩嘎达至赤峰国际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新的欧亚大陆桥,促进国际往来。2.2 赤大白地方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建议。拟建的赤大白地方铁路接轨方案涉及集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管辖的集通线和沈阳铁路局管辖的国营铁路。集通线与赤大白同处内蒙古地区,有地域优势,两线运量构成中,煤炭运输均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车流集散于本区域铁路,能充分发挥集通公司现有企业和人力资源优势。若赤大白地方铁路采用由集通公司代管,则其日常运营及车流组织调配受集通公司和国营铁路控制,灵活性差、自主性小。而国营铁路在本区域处于垄断地位,由其代管,则束缚程度高,不利于公司增强竞争力。鉴于赤大白地方铁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其服务对象的特点,借鉴目前国内徐沛铁路采用自主运营取得的经济效益和货运量不断增长的成功经验,建议赤大白地方铁路采用自主运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意识,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适应运输市场竞争的独立完整合理的经营实体,使公司具有长久发展潜力,并且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的发展方向,同时承担和发挥路网联络线作用,满足国防需求,为国家及当地经济建设创造更大的效益。参考文献:[1]韩浚.地方铁路发展问题探讨[J].铁道经济研究,1997(2):29-30.[2]杨梅潮,王民选.河南地方铁路发展战略初探[J].河南交通科技,2001(2):60—62.[3]洪雁.地方铁路发展之我见[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9(4):31-3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