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西夏历史的论文题目高中

发布时间:

关于西夏历史的论文题目高中

积极应对《历史与社会》课改中的困难 (332)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式分析 (320) 高中历史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320) 浅谈历史教师的才学识 论文 (321) 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317) 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16) 把辩论赛引进历史课堂 (314) 二十年来高考历史问答题评析 论文 (313) 试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文 (322)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论文 (325) 历史学科问题教学设计 论文 (318)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几种方法 论文 (318) 高三历史总复习应注意教材地图中的知识冷点 论文 (315) 谈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论文 (318) 简论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论文 (319) 论高中世界史教学的全局意识 论文 (316) 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论文 (316)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论文 (315) 学习之友学习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一点意见 论文 (316) 命题研究历史小论文的解题与训练初探 论文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写历史框架和制度吧

关于西夏历史的论文题目

楼主发来看看 哈哈

宋朝最出名的就是政治制度了吧?冗兵神马的

这位同学你好,初中的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是在考试卷的最后一题,会给你一定的范围,例如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或者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发展历程等等等等……然后你就可以根据你所学的内容,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目的,过程,主要人物,结果,影响这几方面扩展,字数一般都是100左右不用写太多。望采纳O(∩_∩)O谢谢

不知道你的论文是哪个层次的,不好掌握材料的深度和分寸,不过宋代的历史有特色的很多,容易找到资料而且趣味性较高的有这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分工、人物服饰等;从“杨家将”或岳飞的传说阐析宋代忠君爱国、勇于献身等人文理念,深一点可以挖到理学的社会背景;宋词的流派和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文化成就;在活字印刷、火药等重要发明方面的贡献……

关于西夏历史的论文题目大全

这位同学你好,初中的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是在考试卷的最后一题,会给你一定的范围,例如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或者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发展历程等等等等……然后你就可以根据你所学的内容,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目的,过程,主要人物,结果,影响这几方面扩展,字数一般都是100左右不用写太多。望采纳O(∩_∩)O谢谢

这个应该找教辅书来看 或者问老师

宋朝最出名的就是政治制度了吧?冗兵神马的

不知道你的论文是哪个层次的,不好掌握材料的深度和分寸,不过宋代的历史有特色的很多,容易找到资料而且趣味性较高的有这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分工、人物服饰等;从“杨家将”或岳飞的传说阐析宋代忠君爱国、勇于献身等人文理念,深一点可以挖到理学的社会背景;宋词的流派和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文化成就;在活字印刷、火药等重要发明方面的贡献……

关于西夏历史的论文选题

楼主发来看看 哈哈

西夏历史事件 党项与吐蕃、回鹘的斗争 一○○四年,继迁死,子德明继立,向辽朝报哀。辽朝封德明为西平王。继迁死前,遗嘱德明,向宋朝进表附宋。一○○五年六月,德明派牙将王晏(音民min)到宋朝奉表入朝。宋真宗厚加赏赐。宋朝提出七事要德承允,主要是把灵州归还给宋朝和派子弟人宋宿卫作人质。宋朝开放贸易,许贩青白盐。德明始终不允宋朝的条件,宋朝只好让步。一○○六年,遣使封授德明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宋朝又先后开榷场贸易。夏州天旱歉收,榷场不再禁止夏人买粮。德明时,只是边地部落有过小的冲突,一般说来,和宋朝始终保持着和好关系。德明的劲敌主要是西方的吐蕃部落和回鹘。 一○○四年,吐蕃六谷部潘罗支在击败继迁后,又与宋朝联络,愿率领六谷部及回鹘兵乘胜攻打党项。继迁统属的党项部落迷般嘱部及日逋吉罗丹部投附者龙族。继迁出兵攻者龙,潘罗支领兵援助者龙抵抗。迷般嘱部及日通吉罗丹部乘机杀潘罗支。者龙十三部中,六部归附党项。六谷部落选立潘罗支弟厮铎督为首领附宋,继续与德明为敌。宋朝加号厮铎督为西凉府六谷大首领。 一○○八年十月,德明派夏州万子等四部军主率领党项兵攻打西凉府,见六谷部兵势盛,转而引兵攻打回鹘。回鹘伏兵袭击,万子等败走。一○○九年四月,德明又派张浦率领精兵二万向回鹘复仇,攻打甘州。甘州回鹘夜落纥可汗领兵拒守,乘间出兵袭击,张浦大败而回。一○一一年,德明又派西凉人苏守信袭击凉州样丹部。六谷部厮锋督会集诸部兵迎敌,苏守信败退,据守凉州。一○一六年,甘州回鹘攻占凉州,苏守信子啰麻弃城走(苏守信已死)。回鹘成为德明的一个严重威胁。 一○二○年,德明在灵州怀远镇修建都城,从西乎迁到新城,号为兴州。一○二四年,又在怀远西北省嵬山下建省嵬城,作为兴州的屏障。一○二六年,甘州回鹘叛辽,辽萧惠兵攻甘州,德明出兵助战,不能战胜,随辽朝退兵。一○二八年,德明子元昊领兵攻下甘州,又乘胜攻下西凉府,取得对回鹘作战的重大胜利。德明仿宋朝制度,立元昊为皇太子。一○三○年,瓜州回鹘可汗贤顺也率部投降。德明、元昊战胜回鹘,党项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对宋作战的失败和崇宗皇权的确立 一○八六年,夏崇宗乾顺继位,年只三岁。惠宗秉常复位时,梁乙埋女(乙通妹)立为皇后,生乾顺。梁氏一家二后,连续操纵两朝政事。崇宗即位,夏国政权又归于梁乙通和梁太后兄妹。皇族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分掌兵权。嵬名、仁多和粱氏形成夏国掌握军政的三大家族,展开相互倾轧的角斗。 梁氏败亡 梁氏执政,继续从西部向宋朝进攻。一○八七年五月,梁乙逋与吐蕃阿里骨部联合,侵宋定西城。阿里骨是董毡的养子。董毡死,阿里骨继为部落首领。梁乙逋与阿里骨相约,作战得胜,以熙、河、岷三州归吐蕃,兰州及定西城归夏国。阿里骨攻破洮州,梁乙逋领兵数万出河州,大肆焚掠。在定西城击败宋军,杀宋都监吴猛。梁乙逋又令仁多保忠率万人攻镇戎军。仁多保忠与梁乙逋不和,出兵一夜即回军。九月,梁乙通又下令仁多保忠率兵十万入泾、原,围攻镇戎军西寨。宋兵困守,不敢出战。宋知庆州范纯粹派兵来援,仁多保忠解围而退。 一○八九年,宋夏议定,宋朝把米脂、葭芦、安疆、浮图等四寨地退给夏国,夏国把永乐城俘获宋朝人口退还宋朝。宋、夏暂时休战。 天佑民安三年(一○九二年)正月,夏国得辽朝援助,梁乙通再次出兵攻绥德城,大掠五十余日而回。三月,夏兵在韦州聚集大兵攻环庆,战败,又遣使向辽求援。十月,梁太后亲自领兵攻打环州,围攻七日,不下。还军至洪德寨,被宋兵打得大败。梁太后弃帷帐,改换衣服逃走。夏兵死伤甚多。梁乙速在国内专权,贵族间的矛盾日益发展。梁太后亲自出战,不让梁乙通领兵。梁乙通对梁太后逐渐不满,阴谋篡夺。一○九四年十月,夏国大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率领部众,杀梁乙通,井杀其全家。 梁太后亲自掌握兵权,继续对宋侵掠。一○九六年,梁太后和崇宗乾顺领兵号称五十万,侵入宋鄜延路,攻陷金明寨,献俘给辽国。一○九七年,宋朝在好水川北修筑城防,号平夏城,以扼制夏国。夏兵破坏修城,不成。宋兵在沿边地带相继筑堡。夏人愤怒说:“唱歌作乐地,都被汉家占却,以后该怎么办?”一○九八年十月,梁太后领兵四十万,尽全力攻平夏城,连营百里,造高车运兵填壕而进,又用飞石激火攻城,昼夜不息。攻城十二日,不能破。夏兵粮食渐乏。一天,大风突起,冲车折损,梁太后退兵。 梁太后兵败,十一月再次向辽求援。一○九九年,辽朝派使臣来夏,用药酒害死梁太后(一说病死)。崇宗乾顺在辽朝支持下,开始亲政。后族与惠宗皇室的争斗 一○六八年,夏毅宗子秉常(惠宗)即帝位。秉常年仅八岁。太后梁氏执政,弟梁乙埋为国相。政权为梁氏所掌握。梁氏是著化的汉人,他所代表的不是汉人地主,而是党项奴隶主的势力。梁氏执政,即在次年宣布废汉礼,改用善礼,夏国统治集团内部又一次发生斗争。 梁太后当权,以梁乙埋和大将都罗马尾、贵族罔萌讹组成统治集团,掌握夏国军政。夏景宗弟嵬名浪遇熟知兵事,毅宗时为都统军,参预国政。以浪遇为代表的毅宗一系党项贵族不附梁氏。梁大后免浪遇官,徒居下治。次年,浪遇死在贬所。梁氏对浪遇的压制,反映着后族与皇族的斗争在激烈地展开了。 梁氏执政,对外与宋朝展开激战,对内与皇族势力反复地搏斗。武胜城之战 一○六九年三月,梁氏向宋朝上表,请以塞门、安远二寨换回绥州。宋朝不许。四月,夏兵攻宋秦州,破刘沟堡,九月,进攻宋庆州,大掠人户而回。十二月,又攻顺安、黑水等寨,围绥德城(宋得绥州,筑城后改名绥德)。次年五月,又攻庆州,大败宋兵。八月,梁乙埋大举攻环、庆,攻大顺城。吐蕃董毡乘机人夏国西境。梁乙埋退兵。 天赐礼盛国庆三年(一○七一年)正月,梁乙埋在无定河畔抚宁故县北崖上筑啰兀城,以扼横山冲要。宋种谔率河东兵来攻,乙埋邀击,宋兵败走。夏国都枢密使哆腊(哆音侈chǐ)守啰兀城,宋兵来袭,哆腊弃城逃走,宋兵入城。三月,粱乙埋领兵夺啰兀城。宋兵不战而退。夏兵夺回啰兀。五月,与宋朝谈和。九月,梁氏又派阿泥(官名)嵬名科荣、吕宁(官名)焦文贵由延州入宋,索取绥州。宋朝仍不许。一○七二年七月,夏、宋议定,以绥德城外二十里为界,各立封喉。 绥州定界后,梁氏又采汉人学士景询的建策,谋夺吐蕃部落占据的武胜城。武胜是夏国入洮河的要路,得武胜便可向西发展。这时,宋朝任命王韶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使。王韶也建策夺取武胜,以扼制西夏。一○七二年闰六月,梁乙埋派兵进攻武胜,吐蕃守将瞎药战败。武胜城将破。忽然,王韶率领的宋兵到来。夏兵出乎预料,仓促应战,被宋兵击败。瞎药弃城逃跑。宋王韶兵入据武胜城。宋朝在武胜建镇洮军,又升为熙州。 一○七三年,王韶部又向河州进军。河州原是吐蕃部落首领木征的居地。木征早已降附西夏,被王韶击败后,逃到夏国,请求梁氏派兵收复河州。一○七四年四月,梁乙埋派兵七千人从结河川出援,被王韶击败,夏兵退军。皇族、后族之争 梁氏连败于宋朝,引起夏国内贵族的不满。一○七六年,惠宗秉常年十六,开始亲政,但梁太后、粱乙埋仍然握有大权。一○八○年,惠宗在皇族支持下又下令废蕃礼,行汉礼。梁太后、乙埋及后族一系的贵族群起反对,惠宗不理。惠宗企图恢复毅宗时行汉礼和与宋朝和好的政策,停止对宋的掳掠。一○八一年三月,汉人将军李清劝惠宗把黄河以南地归还宋朝,夏、宋以黄河为界,与宋议和。梁太后与乙埋、罔萌讹等设计害死李清。随后又把惠宗囚禁到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的木寨。梁乙埋、罔萌讹等聚集人马,斩断河梁,使惠宗不能与外界通消息,实际上是后族向皇族再次发动了夺权的政变。 惠宗被囚,各地拥护皇族的将领拥兵自重,不听粱氏的统治。夏国内部出现了分裂。保泰军统军禹藏花麻请求宋朝出兵讨伐梁氏。宋朝得知夏国政变,出兵五路进攻西夏。一○八一年八月,宋李宪部出兵熙河,禹藏花麻以西使城降宋。九月,李宪攻入兰州。十月。宋种谔部攻米脂。夏米脂守将令介讹遇以城降。宋高遵裕部出环州,夏清远军守将鬼名讹�降宋。梁乙埋率领的大军也被宋刘昌祚部击败。十一月,宋兵围灵州。 夏兵在各路战败,梁太后向朝臣问计。一个老将献计说,不须拒战,只要坚壁清野,纵敌深入,把精兵聚集在兴、灵。派轻兵抄敌军的后路,断绝粮运,宋军无食,不战自困。梁太后采纳此策,调十二监军司十万精兵驻守兴州要言之地。宋军围灵州,夏兵出截宋军粮运。宋种谔、王中正等部都因无食溃退。宋高遵裕部围灵州十八日。梁太后令夏兵决黄河水灌宋营。宋兵冻溺而死者无数,大败而退。 宋兵进军时,曾攻入银、夏、宥三州,但无力驻守。一○八二年九月,宋神宗又命给事中徐禧在三州界的永乐川下棒筑永乐城,企图困扼兴州。徐禧等急速建造,十九天建成。夏国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屯泾、原北。宋军建成永乐城后,夏兵发起急攻,宋兵大败,徐禧等将官败死。永乐城被攻陷。宋士兵、民夫损失近二十万。夏国取得重大的胜利。 夏国连年对宋战争,停止贸易,对夏国经济带来了损害,物价上涨,财政困乏。横山一带,农民因战争也不能耕作。梁氏当权,拥护皇族的将领不服,夏国的统治长期不能稳定。一○八三年闰六月,梁太后又和梁乙埋等谋划,让惠宗秉常恢复了皇位。 惠宗复位,随即向宋朝上表谈和,并表请宋朝恢复夏国的旧疆,即把战争中占去的地区退还给夏国。宋朝不许。 一○八四年初,惠宗发兵八十万围攻兰州,不能攻下,只好退兵。四月,都统军叶悻麻、副统军咩讹埋又领兵攻安远寨,兵败战死。十月,监军仁多唆丁进攻泾原,又在静边寨战死。夏国连续进攻不胜,损失甚重。依附金朝和疆域的扩展 一一一五年,女真族奴隶主的总首领金太祖阿骨打在黑龙江畔建立了全国。我国的北方从而发生了急剧的变动。新兴的金国展开大规模的对外侵掠,先后消灭了辽朝和北宋。宋王朝逃到江南。在这个剧烈的变动中,地处西北的夏国依附金国,扩展了自己的领域。 一一二○年,金太祖阿骨打攻陷辽上京。金宋约定:金兵迸取辽中京,宋兵攻取燕京。一一二一年,夏崇宗遣使匣去辽,请求先出兵攻取宋地。辽天祚帝不许。一一二二年春,金兵攻陷辽中京,进围西京。夏崇宗派兵五千援辽。夏兵未到,西京已被金攻破。辽天柞帝逃入阴山。五月,夏崇宗派大将李良辅领兵三万援助天祚帝。夏军至天德军遇金兵数万骑,李良辅击败金兵。六月,李良辅进军宜水。金完颜娄室、斡鲁军来战,夏兵大败。一一二三年,夏崇宗再发兵救辽,被金兵阻道,不能前进。辽天祚帝逃往云年。夏崇宗遣使臣迎天祚帝入夏国,金兵陷云内,天祚帝又逃入夹山。 辽朝将亡,金将斡离不写信给夏崇宗,说辽国已亡,如辽天祚帝去西夏,擒送给金,金朝当割地给夏作酬赏。元德六年(一一二四年)正月,夏崇宗奉表降金,金朝把原属辽朝的西北地带,阴山以南吐禄泊以西之地割让给夏国。三月,夏国向金上誓表,愿按事辽的旧例事金。金太祖赐夏誓诏,视如藩国。次年辽亡,辽成安公主在夏国绝食死。 一一二六年三月,夏崇宗依照金朝割地的许诺,进兵攻占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地带。四月,又攻下宋边地的震威城(距府州三百里),杀宋知州朱昭。 九月,夏国又出兵攻占兰州东北的宋西安州。随后又攻破宋麟州建宁寨,又破平夏城怀德军,并进攻天都、兰州诸堡,掳掠人畜而去。夏国在金兵侵宋的时机,乘虚而入,宋朝在夏国边境设下的城堡陆续被夏国攻破了。 夏国攻下天德,云内等州后不久,又被金完颜宗弼浑占去。夏向金质问。一一二七年三月,金朝又把陕西北部地割给夏国,以河为界,以抵偿天德、云内。金、夏在陕西划定分界,确定了夏国的领域。 一一三六年七月,夏崇宗出兵攻占乐州和西宁州。一一三七年,金朝又接受夏国的请求,把乐州和积石州、廓州等三州地割给夏国。夏国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域,疆土的广阔为建国以来所未有。(宁夏新闻网)

1.也评“澶渊之盟”历史教学 1984/022.宋代榷酤发达原因初探 西北师院学报 1985年增刊3.榷酤与北宋边防 西北师院学报 1986年增刊4.南宋抗金名将刘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25.试论西夏经营河西 兰州学刊1987/056.庆州兵变与王安石变法 甘肃社会科学1989/047.北宋仁宗时期联蕃制夏政策述论 河北学刊1989/068.宋代榷曲、特许酒户和万户酒制度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9.宋代蕃兵设置时间考 中国史研究 1990(4)10.中国烧酒起始的论争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0(8)宋代榷酒制度中的买扑形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宋代酿酒业简述 中国史研究 1991/试论宋代酒价及酒的利润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314.宋代非商品酒的生产和管理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315.论宋夏争夺西北少数民族的斗争 西北民族研究1991/0216.论金朝经营陕西 甘肃社会科学1992/0217.关于《青苗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18.中国烧酒起始探微 历史研究 1993/519.宋代酒课的征收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1993/宋代画市场初探 美术史论 1993/论宋初的西部边疆政策 西北史地 1993/宋代酒课征收的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 1993/224.宋金太原之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625.论宋代酒业产销的管理体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26.关于宋代政治史的分期问题 甘肃社会科学1994/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了吗?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328.关于宋代酒课的几个问题——与杨师群同志商榷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229.两宋改革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30.宋代酒的销售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31.北宋抗金名将王禀事迹述评 中州学刊1995/0232.宋初黄老思想三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33.On the Origin of Alcohol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0434.读漆侠、乔幼梅先生《辽夏金经济史》书后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0435.宋初统治思想略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636.元朝人不修西夏史刍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37.宋代建元与政治 中国史研究1996/0438.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0439.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续)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0140.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 宁夏社会科学1997/0341.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西夏酿酒业初探 见:首届国际西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43.关于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44.北宋末期及南宋与西夏的关系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45.论西夏联辽、联吐蕃抗宋 固原师专学报1998/0546.论宋哲宗元祐时期对西夏的政策 中州学刊1998/0647.论宋夏战争 河北学刊1999/0248.论北宋政治变革时期的文化 文献1999/0249.试论宋代工商业税收中的祖额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0250.《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评介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0251.论北宋与河湟吐蕃的关系河北 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52.宋史研究的新视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53.“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会议综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154.唐末五代宋初的食人现象──兼说中国古代食人现象与文化陋俗的关系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看李焘对王安石及新法的态度 文史 2001/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法的评议 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 2001/0557.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 史学月刊2001/0258.《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559.论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 抚州师专学报2001/0260.评《明清高利贷资本》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0261.漆侠先生访谈录 史学史研究2001/0362.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63.南宋时期新学与理学的消长 史林 2002/20世纪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回顾和瞻望(1900-1949)(日本)中国史学 2002/也评朱熹论王安石见: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西夏纪念综考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年西夏研究专号67.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河北学刊2003/0368.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03/0469林希与《林希野史》见:李埏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 200370.《西夏经济史》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宋史研究现状与前瞻见: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略论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倾向”韩国宋辽金元研究,2003(8)宋代妇女地位与宋代社会史研究 见邓小南主编 唐宋女性与社会 上海辞书出版社朱胜非与南宋和战文史 2004/宋代思想的新诠释见:岳飞研究第五辑 中华书局,200476.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河北学刊 2004/0277.2003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综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4/0278.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 河北学刊 2004/0479.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中国农史2004/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年增刊81.《金宋史论丛》读后 史学集刊 2004/宋代的酒文史知识 2004/一桩难以了结的公案 北京日报 2005-3-7理论版论宋代乡村客户的社会流动 见:唐研究,2005年11卷(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5.2004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286.《宋史》论赞评析 史学集刊 2005/0387.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 文化读书 2005/1088.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S靖康之变 文史知识 2005/北宋治河管理机制述论 中韩辽宋金元史研讨会论文,20世纪西夏党项拓跋部族源及西夏国名研究见:20世纪西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从矿冶业看宋代经济光明日报2006-1-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见:10-13世纪北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4.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 史学集刊 2006/0195.西夏巡检简论 中国史研究 2006/0196.广知邃密求贯通——李华瑞教授访谈录 历史教学 2006/0397.2005年辽宋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6/关于唐宋变革的两点思考 见:唐宋变革论 黄山出版社,宋代历史小说中的王安石形象 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商务印书馆,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与发展 历史教学 2007101.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102.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04103.2006年辽宋西夏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北宋黄河河防中官员奖惩机制(与郭志安合作),河北大学学报,北宋治河与防边 见澶渊之盟新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6.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 文史哲 2008/01107.2007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8/北宋治理黄河的技术和费用 见: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 三秦出版社,论宋代祭龙祈雨习俗的嬗变见:基调与变奏—七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日本中国史学会等,文天祥与南宋末年宰执之关系考 见: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 中国社会出版社,宋代放生池考 见纪念邓广铭教授100周年诞辰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华书局,2008112.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 河北学刊2008/05113.黑水城出土文献与西夏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2008/论题: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透视 历史教学问题 2009/近三十年来国内宋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分析与思考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06116.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中国史研究 2010/劝分与宋代救荒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问题评述 史学月刊 2010/西夏历史与文化 文史知识 2010/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2010/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2010/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 文史哲 201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变法 2011/2010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宋代救荒中的检田制度李华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宋代的捕蝗与祭蝗李华瑞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南北宋社会变动与山水画风格之演变李华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跟随漆侠师学宋史李华瑞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2/“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李华瑞 文史知识 2012/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2/03注:更详细内容可参看李华瑞《宋夏关系史》附录五 作者论著目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27-435页。

这个应该找教辅书来看 或者问老师

关于西夏历史的论文

夏朝(约前20世纪—约前16世纪),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相当于夏朝时期的文物(前1600年以前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许多中国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度。夏朝共传13代,16王(一说14代、17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的问题),约471年,后为商朝所灭。

追溯西夏王朝的历史是非常少的,战乱年代他的地理位置很苦逼,北对辽南对宋左对吐番和回鹘被夹在缝里,正史有记载最后成吉思汗率蒙军灭西夏时大量焚毁了西夏的史书文化,以至后来史官在做记载时无法录入。元世祖忽必烈继位时把中兴府改为宁夏路,寓意此地能免去战乱长久安宁。西夏的开国皇帝是李元昊,但太祖是李继迁。主要信仰是佛教,为河西走廊的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

元朝脱脱修史时编纂了《宋史》《辽史》《金史》,却独独没有编纂于宋、辽、金同时代的“西夏史”,想必提问者便是据此认定史籍中没有对西夏的记载。实际上,提问者大错特错了!脱脱修史时仅仅是没有将西夏单独列为一朝,并不是没有修“西夏史”。因为西夏一直在宋辽、宋金的夹缝中求生存,只要里子、不要面子,经常对宋、辽、金称臣、接受册封。同时,西夏抵抗蒙古人最为激烈,成吉思汗铁木真便是死于对西夏作战时期。因此,蒙古人对西夏的敌意要远甚于宋、辽、金。脱脱在修史时秉承了蒙古人的这一传统思维,直接否决了西夏的正统王朝资格,把“西夏史”列入了《宋史》之中,著有《宋史·夏国传》,等于是把西夏置于了宋王朝附庸的位置。换言之,西夏并不是没有史籍记载,而是被元朝人出于政治需要刻意“降格”了。不仅《宋史·夏国传》对西夏有详细的记载,元朝的蒙文史料也有关于“唐古特”的详细记载,而这个所谓“唐古特”就是西夏!因此,西夏自太祖李继迁开始,所有皇帝都有详细的世系,历史事件的记载也是非常完备的,并没有提问者所谓“西夏被发现”之说。西夏一直真实存在,自其存在之日起、直到现在,西夏从来没有被历史淹没。提问者想必是把清朝张澍发现西夏文字和西夏史混淆了。实际上,张澍发现西夏文字也并不是首先发现,只不过他作了专门研究、发表了“论文”而已。在张澍之前,西夏文的书籍、石刻等等一直存在,只是因为西夏的灭亡和年代的久远,西夏文成为了“死文字”,无人能够释读。久而久之,西夏文字便被人们淡忘了。而张澍的发现重新启发了人们对于西夏文字的兴趣,开始了新一轮对西夏文字的研究而已。但是,研究并不顺利,与汉字完全不同的西夏文字很难被全部解读,直到俄国人的一次“盗墓式考古”发生才改变了这一切。晚清时,俄国人科兹洛夫在沙漠中发现了西夏黑水城遗址,并发现了大量西夏文文献。之后,科兹洛夫将这些东西全部运回了俄国。在这批被盗文物之中,有一本《番汉合时掌中珠》,是西夏时期汉文、西夏文的对照字典。有了这把钥匙之后,人们对西夏文字的释读也走上了快车道,大量西夏“死文字”被“复活”。许多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西夏历史也得以重见天日。提问者显然是一知半解,把西夏历史和西夏文字给搞混淆了。西夏并没有消失,元灭夏之后,党项人也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融入到了各民族之中。关于西夏的文字记载更加是一直存在、而且相当完备。即便是西夏文字,也没有消失,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成为了“死文字”,被人们逐渐淡忘了而已。

西夏历史事件 党项与吐蕃、回鹘的斗争 一○○四年,继迁死,子德明继立,向辽朝报哀。辽朝封德明为西平王。继迁死前,遗嘱德明,向宋朝进表附宋。一○○五年六月,德明派牙将王晏(音民min)到宋朝奉表入朝。宋真宗厚加赏赐。宋朝提出七事要德承允,主要是把灵州归还给宋朝和派子弟人宋宿卫作人质。宋朝开放贸易,许贩青白盐。德明始终不允宋朝的条件,宋朝只好让步。一○○六年,遣使封授德明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宋朝又先后开榷场贸易。夏州天旱歉收,榷场不再禁止夏人买粮。德明时,只是边地部落有过小的冲突,一般说来,和宋朝始终保持着和好关系。德明的劲敌主要是西方的吐蕃部落和回鹘。 一○○四年,吐蕃六谷部潘罗支在击败继迁后,又与宋朝联络,愿率领六谷部及回鹘兵乘胜攻打党项。继迁统属的党项部落迷般嘱部及日逋吉罗丹部投附者龙族。继迁出兵攻者龙,潘罗支领兵援助者龙抵抗。迷般嘱部及日通吉罗丹部乘机杀潘罗支。者龙十三部中,六部归附党项。六谷部落选立潘罗支弟厮铎督为首领附宋,继续与德明为敌。宋朝加号厮铎督为西凉府六谷大首领。 一○○八年十月,德明派夏州万子等四部军主率领党项兵攻打西凉府,见六谷部兵势盛,转而引兵攻打回鹘。回鹘伏兵袭击,万子等败走。一○○九年四月,德明又派张浦率领精兵二万向回鹘复仇,攻打甘州。甘州回鹘夜落纥可汗领兵拒守,乘间出兵袭击,张浦大败而回。一○一一年,德明又派西凉人苏守信袭击凉州样丹部。六谷部厮锋督会集诸部兵迎敌,苏守信败退,据守凉州。一○一六年,甘州回鹘攻占凉州,苏守信子啰麻弃城走(苏守信已死)。回鹘成为德明的一个严重威胁。 一○二○年,德明在灵州怀远镇修建都城,从西乎迁到新城,号为兴州。一○二四年,又在怀远西北省嵬山下建省嵬城,作为兴州的屏障。一○二六年,甘州回鹘叛辽,辽萧惠兵攻甘州,德明出兵助战,不能战胜,随辽朝退兵。一○二八年,德明子元昊领兵攻下甘州,又乘胜攻下西凉府,取得对回鹘作战的重大胜利。德明仿宋朝制度,立元昊为皇太子。一○三○年,瓜州回鹘可汗贤顺也率部投降。德明、元昊战胜回鹘,党项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对宋作战的失败和崇宗皇权的确立 一○八六年,夏崇宗乾顺继位,年只三岁。惠宗秉常复位时,梁乙埋女(乙通妹)立为皇后,生乾顺。梁氏一家二后,连续操纵两朝政事。崇宗即位,夏国政权又归于梁乙通和梁太后兄妹。皇族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分掌兵权。嵬名、仁多和粱氏形成夏国掌握军政的三大家族,展开相互倾轧的角斗。 梁氏败亡 梁氏执政,继续从西部向宋朝进攻。一○八七年五月,梁乙逋与吐蕃阿里骨部联合,侵宋定西城。阿里骨是董毡的养子。董毡死,阿里骨继为部落首领。梁乙逋与阿里骨相约,作战得胜,以熙、河、岷三州归吐蕃,兰州及定西城归夏国。阿里骨攻破洮州,梁乙逋领兵数万出河州,大肆焚掠。在定西城击败宋军,杀宋都监吴猛。梁乙逋又令仁多保忠率万人攻镇戎军。仁多保忠与梁乙逋不和,出兵一夜即回军。九月,梁乙通又下令仁多保忠率兵十万入泾、原,围攻镇戎军西寨。宋兵困守,不敢出战。宋知庆州范纯粹派兵来援,仁多保忠解围而退。 一○八九年,宋夏议定,宋朝把米脂、葭芦、安疆、浮图等四寨地退给夏国,夏国把永乐城俘获宋朝人口退还宋朝。宋、夏暂时休战。 天佑民安三年(一○九二年)正月,夏国得辽朝援助,梁乙通再次出兵攻绥德城,大掠五十余日而回。三月,夏兵在韦州聚集大兵攻环庆,战败,又遣使向辽求援。十月,梁太后亲自领兵攻打环州,围攻七日,不下。还军至洪德寨,被宋兵打得大败。梁太后弃帷帐,改换衣服逃走。夏兵死伤甚多。梁乙速在国内专权,贵族间的矛盾日益发展。梁太后亲自出战,不让梁乙通领兵。梁乙通对梁太后逐渐不满,阴谋篡夺。一○九四年十月,夏国大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率领部众,杀梁乙通,井杀其全家。 梁太后亲自掌握兵权,继续对宋侵掠。一○九六年,梁太后和崇宗乾顺领兵号称五十万,侵入宋鄜延路,攻陷金明寨,献俘给辽国。一○九七年,宋朝在好水川北修筑城防,号平夏城,以扼制夏国。夏兵破坏修城,不成。宋兵在沿边地带相继筑堡。夏人愤怒说:“唱歌作乐地,都被汉家占却,以后该怎么办?”一○九八年十月,梁太后领兵四十万,尽全力攻平夏城,连营百里,造高车运兵填壕而进,又用飞石激火攻城,昼夜不息。攻城十二日,不能破。夏兵粮食渐乏。一天,大风突起,冲车折损,梁太后退兵。 梁太后兵败,十一月再次向辽求援。一○九九年,辽朝派使臣来夏,用药酒害死梁太后(一说病死)。崇宗乾顺在辽朝支持下,开始亲政。后族与惠宗皇室的争斗 一○六八年,夏毅宗子秉常(惠宗)即帝位。秉常年仅八岁。太后梁氏执政,弟梁乙埋为国相。政权为梁氏所掌握。梁氏是著化的汉人,他所代表的不是汉人地主,而是党项奴隶主的势力。梁氏执政,即在次年宣布废汉礼,改用善礼,夏国统治集团内部又一次发生斗争。 梁太后当权,以梁乙埋和大将都罗马尾、贵族罔萌讹组成统治集团,掌握夏国军政。夏景宗弟嵬名浪遇熟知兵事,毅宗时为都统军,参预国政。以浪遇为代表的毅宗一系党项贵族不附梁氏。梁大后免浪遇官,徒居下治。次年,浪遇死在贬所。梁氏对浪遇的压制,反映着后族与皇族的斗争在激烈地展开了。 梁氏执政,对外与宋朝展开激战,对内与皇族势力反复地搏斗。武胜城之战 一○六九年三月,梁氏向宋朝上表,请以塞门、安远二寨换回绥州。宋朝不许。四月,夏兵攻宋秦州,破刘沟堡,九月,进攻宋庆州,大掠人户而回。十二月,又攻顺安、黑水等寨,围绥德城(宋得绥州,筑城后改名绥德)。次年五月,又攻庆州,大败宋兵。八月,梁乙埋大举攻环、庆,攻大顺城。吐蕃董毡乘机人夏国西境。梁乙埋退兵。 天赐礼盛国庆三年(一○七一年)正月,梁乙埋在无定河畔抚宁故县北崖上筑啰兀城,以扼横山冲要。宋种谔率河东兵来攻,乙埋邀击,宋兵败走。夏国都枢密使哆腊(哆音侈chǐ)守啰兀城,宋兵来袭,哆腊弃城逃走,宋兵入城。三月,粱乙埋领兵夺啰兀城。宋兵不战而退。夏兵夺回啰兀。五月,与宋朝谈和。九月,梁氏又派阿泥(官名)嵬名科荣、吕宁(官名)焦文贵由延州入宋,索取绥州。宋朝仍不许。一○七二年七月,夏、宋议定,以绥德城外二十里为界,各立封喉。 绥州定界后,梁氏又采汉人学士景询的建策,谋夺吐蕃部落占据的武胜城。武胜是夏国入洮河的要路,得武胜便可向西发展。这时,宋朝任命王韶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使。王韶也建策夺取武胜,以扼制西夏。一○七二年闰六月,梁乙埋派兵进攻武胜,吐蕃守将瞎药战败。武胜城将破。忽然,王韶率领的宋兵到来。夏兵出乎预料,仓促应战,被宋兵击败。瞎药弃城逃跑。宋王韶兵入据武胜城。宋朝在武胜建镇洮军,又升为熙州。 一○七三年,王韶部又向河州进军。河州原是吐蕃部落首领木征的居地。木征早已降附西夏,被王韶击败后,逃到夏国,请求梁氏派兵收复河州。一○七四年四月,梁乙埋派兵七千人从结河川出援,被王韶击败,夏兵退军。皇族、后族之争 梁氏连败于宋朝,引起夏国内贵族的不满。一○七六年,惠宗秉常年十六,开始亲政,但梁太后、粱乙埋仍然握有大权。一○八○年,惠宗在皇族支持下又下令废蕃礼,行汉礼。梁太后、乙埋及后族一系的贵族群起反对,惠宗不理。惠宗企图恢复毅宗时行汉礼和与宋朝和好的政策,停止对宋的掳掠。一○八一年三月,汉人将军李清劝惠宗把黄河以南地归还宋朝,夏、宋以黄河为界,与宋议和。梁太后与乙埋、罔萌讹等设计害死李清。随后又把惠宗囚禁到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的木寨。梁乙埋、罔萌讹等聚集人马,斩断河梁,使惠宗不能与外界通消息,实际上是后族向皇族再次发动了夺权的政变。 惠宗被囚,各地拥护皇族的将领拥兵自重,不听粱氏的统治。夏国内部出现了分裂。保泰军统军禹藏花麻请求宋朝出兵讨伐梁氏。宋朝得知夏国政变,出兵五路进攻西夏。一○八一年八月,宋李宪部出兵熙河,禹藏花麻以西使城降宋。九月,李宪攻入兰州。十月。宋种谔部攻米脂。夏米脂守将令介讹遇以城降。宋高遵裕部出环州,夏清远军守将鬼名讹�降宋。梁乙埋率领的大军也被宋刘昌祚部击败。十一月,宋兵围灵州。 夏兵在各路战败,梁太后向朝臣问计。一个老将献计说,不须拒战,只要坚壁清野,纵敌深入,把精兵聚集在兴、灵。派轻兵抄敌军的后路,断绝粮运,宋军无食,不战自困。梁太后采纳此策,调十二监军司十万精兵驻守兴州要言之地。宋军围灵州,夏兵出截宋军粮运。宋种谔、王中正等部都因无食溃退。宋高遵裕部围灵州十八日。梁太后令夏兵决黄河水灌宋营。宋兵冻溺而死者无数,大败而退。 宋兵进军时,曾攻入银、夏、宥三州,但无力驻守。一○八二年九月,宋神宗又命给事中徐禧在三州界的永乐川下棒筑永乐城,企图困扼兴州。徐禧等急速建造,十九天建成。夏国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屯泾、原北。宋军建成永乐城后,夏兵发起急攻,宋兵大败,徐禧等将官败死。永乐城被攻陷。宋士兵、民夫损失近二十万。夏国取得重大的胜利。 夏国连年对宋战争,停止贸易,对夏国经济带来了损害,物价上涨,财政困乏。横山一带,农民因战争也不能耕作。梁氏当权,拥护皇族的将领不服,夏国的统治长期不能稳定。一○八三年闰六月,梁太后又和梁乙埋等谋划,让惠宗秉常恢复了皇位。 惠宗复位,随即向宋朝上表谈和,并表请宋朝恢复夏国的旧疆,即把战争中占去的地区退还给夏国。宋朝不许。 一○八四年初,惠宗发兵八十万围攻兰州,不能攻下,只好退兵。四月,都统军叶悻麻、副统军咩讹埋又领兵攻安远寨,兵败战死。十月,监军仁多唆丁进攻泾原,又在静边寨战死。夏国连续进攻不胜,损失甚重。依附金朝和疆域的扩展 一一一五年,女真族奴隶主的总首领金太祖阿骨打在黑龙江畔建立了全国。我国的北方从而发生了急剧的变动。新兴的金国展开大规模的对外侵掠,先后消灭了辽朝和北宋。宋王朝逃到江南。在这个剧烈的变动中,地处西北的夏国依附金国,扩展了自己的领域。 一一二○年,金太祖阿骨打攻陷辽上京。金宋约定:金兵迸取辽中京,宋兵攻取燕京。一一二一年,夏崇宗遣使匣去辽,请求先出兵攻取宋地。辽天祚帝不许。一一二二年春,金兵攻陷辽中京,进围西京。夏崇宗派兵五千援辽。夏兵未到,西京已被金攻破。辽天柞帝逃入阴山。五月,夏崇宗派大将李良辅领兵三万援助天祚帝。夏军至天德军遇金兵数万骑,李良辅击败金兵。六月,李良辅进军宜水。金完颜娄室、斡鲁军来战,夏兵大败。一一二三年,夏崇宗再发兵救辽,被金兵阻道,不能前进。辽天祚帝逃往云年。夏崇宗遣使臣迎天祚帝入夏国,金兵陷云内,天祚帝又逃入夹山。 辽朝将亡,金将斡离不写信给夏崇宗,说辽国已亡,如辽天祚帝去西夏,擒送给金,金朝当割地给夏作酬赏。元德六年(一一二四年)正月,夏崇宗奉表降金,金朝把原属辽朝的西北地带,阴山以南吐禄泊以西之地割让给夏国。三月,夏国向金上誓表,愿按事辽的旧例事金。金太祖赐夏誓诏,视如藩国。次年辽亡,辽成安公主在夏国绝食死。 一一二六年三月,夏崇宗依照金朝割地的许诺,进兵攻占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地带。四月,又攻下宋边地的震威城(距府州三百里),杀宋知州朱昭。 九月,夏国又出兵攻占兰州东北的宋西安州。随后又攻破宋麟州建宁寨,又破平夏城怀德军,并进攻天都、兰州诸堡,掳掠人畜而去。夏国在金兵侵宋的时机,乘虚而入,宋朝在夏国边境设下的城堡陆续被夏国攻破了。 夏国攻下天德,云内等州后不久,又被金完颜宗弼浑占去。夏向金质问。一一二七年三月,金朝又把陕西北部地割给夏国,以河为界,以抵偿天德、云内。金、夏在陕西划定分界,确定了夏国的领域。 一一三六年七月,夏崇宗出兵攻占乐州和西宁州。一一三七年,金朝又接受夏国的请求,把乐州和积石州、廓州等三州地割给夏国。夏国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域,疆土的广阔为建国以来所未有。(宁夏新闻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