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论文集的出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英文

发布时间:

论文集的出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英文

注意参考的文献,也要注意写作的方法,还要了解内容,要选择好主题内容,注意写作的情况,尽量不要抄袭,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英语论文格式及写作规范语言和内容是评判一篇英语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但是,写作格式规范与否亦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衡量标准。因此,规范英语论文的格式,使之与国际学术惯例接轨,对我们从事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写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英语论文写作规范随学科不同而各有所异,本文拟就人文类学科英语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概述美国教育界、学术界通行的人文类英语论文写作规范,以供读者参考、仿效。 一、英语论文的标题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P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就学生而言,如果英语论文篇幅较短,亦可不做标题页(及提纲页),而将标题页的内容打在正文第一页的左上方。第一行为作者姓名,与打印纸顶端距离约为5cm,以下各行依次为教师学衔和姓、课程编号(或名称)及日期;各行左边上下对齐,并留出5cm左右的页边空白(下同)。接下来便是论文标题及正文(日期与标题之间及标题与正文第一行之间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语论文提纲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三、英语论文正文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四、英语论文的文中引述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目前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现针对文中引述的不同情况,将部分规范格式分述如下。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融合在论文中。如: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Roper9) 这里,圆括弧中的Roper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阿拉伯数字为引文出处的页码(不要写成9);作者姓与页码之间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标点符号;句号应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如下例所示: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 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citizens could not find refreshment in its buoyant democratic (Chase 165) 这里的格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语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如需在引文中插注,对某些词语加以解释,则要使用方括号(不可用圆括弧)。如:DBeaman points out that“he [Charles Darw in] ha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bate between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biblical creationism”(9)值得注意的是,本例中引文作者的姓已出现在引导句中,故圆括弧中只需注明引文出处的页码即可。如果拟引用的文字中有与论文无关的词语需要删除,则需用省略号。如果省略号出现在引文中则用三个点,如出现在引文末,则用四个点,最后一点表示句号,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一般说来,应避免在引文开头使用省略号);点与字母之间,或点与点之间都需空一格。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书,除注明作者姓和页码外,还需注明卷号。如:Professor Chen Jia's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imed to give Chinese readers“a historical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its earliest beginnings down to the 20thcentury”(Chen,1:i)圆括弧里的1为卷号,小写罗马数字i为页码,说明引文出自第1卷序言(引言、序言、导言等多使用小写的罗马数字标明页码)。此外,书名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下划了线;规范的格式是:书名,包括以成书形式出版的作品名(如《失乐园》)均需划线,或用斜体字;其他作品,如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的标题则以双引号标出,如“To Autumn”及前面出现的“Democratic Vistas”等。如果英语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页码外,还要注明作品名。评析诗歌常需引用原诗句,其引用格式如下例所示。When Beowulf dives upwards through the water and reaches the surface,“The surging waves, great tracts of water, / were all ”(1620-21)这里,被引用的诗句以斜线号隔开,斜线号与前后字母及标点符号间均需空一格;圆括弧中小写的1是line的缩写;21不必写成1621。如果引用的诗句超过三行,仍需将引用的诗句与论文文字分开(参见第四项第2点内容)。五、英语论文的文献目录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在写英语论文的时候,首先一定要有逻辑性,而且一定要有明确的论点,然后再分点讨论,一定要注意分段。语法一定要用正确。

最基本的要求:论文不能全部抄袭,一般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五。

论文集的出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英语

据学术堂了解,如果你的论文需要用英语写来写作,那么恭喜你!你遇到难题了,你可以想象下英语写作是有多困难,按我们平常的汉语来写论文都有难度,更何况在用英语完成写作,并且英语还有很多英语语法本身就难懂,而论文写作本身就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所以自然你可以想象它的双重难度。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于有些朋友来说,英语写作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要不就是不能毕业,要不就是不能评职称,接下来学术堂给大家整理了几个在写英文论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结构特点  在英语论文的结构中,需要注意日常口语中使用的简略形式,这种表达方式会显得过于日常化。例如,can't they're,这种简略的缩写形式就不能使用,应该使用can not they are 这种形式,这种非正式语体,主要是一些口语化的词语,如果出现在论文中,就会显得非正式。  二、客观性  其实这点与中文也有相似之处,在寻找相关的论文资料时,一般找的资料都是客观、权威性的,这是写论文应该遵循的原则。需要做到“食之有味,言之有物”。这些资料可以从权威可靠的外籍资料中获得,相关的理论可以从更权威的专家、学者或相关领域的相关文献中获得。  三、格式  论文要注意一定的书写格式。例如,应该有封面,摘要,关键字和列表的相关参考资料。关键词的选择应在3~5之间,选择的关键词应以英语显示,避免可能出现的常见错误。  四、语法错误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论文中防止出现语法错误,尤其是时态问题。要注意区分现在进行时态和过去将来时态,因为一旦时间有错误,那么整个效果都会改变。  如果你需要引用一些谚语或俗语的话,你应该避免把这些句子直接翻译为英语,那可能会改变他的意思,会使整篇论文看起来像"中文"的感觉。  写英文论文并不容易,所以我们更需要多花时间去下功夫,反复的检查优化内容,写作完之后不要忘记查重。

英语论文格式及写作规范语言和内容是评判一篇英语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但是,写作格式规范与否亦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衡量标准。因此,规范英语论文的格式,使之与国际学术惯例接轨,对我们从事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写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英语论文写作规范随学科不同而各有所异,本文拟就人文类学科英语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概述美国教育界、学术界通行的人文类英语论文写作规范,以供读者参考、仿效。 一、英语论文的标题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P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就学生而言,如果英语论文篇幅较短,亦可不做标题页(及提纲页),而将标题页的内容打在正文第一页的左上方。第一行为作者姓名,与打印纸顶端距离约为5cm,以下各行依次为教师学衔和姓、课程编号(或名称)及日期;各行左边上下对齐,并留出5cm左右的页边空白(下同)。接下来便是论文标题及正文(日期与标题之间及标题与正文第一行之间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语论文提纲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三、英语论文正文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四、英语论文的文中引述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目前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现针对文中引述的不同情况,将部分规范格式分述如下。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融合在论文中。如: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Roper9) 这里,圆括弧中的Roper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阿拉伯数字为引文出处的页码(不要写成9);作者姓与页码之间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标点符号;句号应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如下例所示: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 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citizens could not find refreshment in its buoyant democratic (Chase 165) 这里的格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语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如需在引文中插注,对某些词语加以解释,则要使用方括号(不可用圆括弧)。如:DBeaman points out that“he [Charles Darw in] ha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bate between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biblical creationism”(9)值得注意的是,本例中引文作者的姓已出现在引导句中,故圆括弧中只需注明引文出处的页码即可。如果拟引用的文字中有与论文无关的词语需要删除,则需用省略号。如果省略号出现在引文中则用三个点,如出现在引文末,则用四个点,最后一点表示句号,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一般说来,应避免在引文开头使用省略号);点与字母之间,或点与点之间都需空一格。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书,除注明作者姓和页码外,还需注明卷号。如:Professor Chen Jia's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imed to give Chinese readers“a historical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its earliest beginnings down to the 20thcentury”(Chen,1:i)圆括弧里的1为卷号,小写罗马数字i为页码,说明引文出自第1卷序言(引言、序言、导言等多使用小写的罗马数字标明页码)。此外,书名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下划了线;规范的格式是:书名,包括以成书形式出版的作品名(如《失乐园》)均需划线,或用斜体字;其他作品,如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的标题则以双引号标出,如“To Autumn”及前面出现的“Democratic Vistas”等。如果英语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页码外,还要注明作品名。评析诗歌常需引用原诗句,其引用格式如下例所示。When Beowulf dives upwards through the water and reaches the surface,“The surging waves, great tracts of water, / were all ”(1620-21)这里,被引用的诗句以斜线号隔开,斜线号与前后字母及标点符号间均需空一格;圆括弧中小写的1是line的缩写;21不必写成1621。如果引用的诗句超过三行,仍需将引用的诗句与论文文字分开(参见第四项第2点内容)。五、英语论文的文献目录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

我们简单来谈谈英文文章的写作和注意事项:题目:概括性强、体现创新性、精炼题目写作注意事项:英文题目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目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例如The fabrication of…短语型题目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目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目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目具有判断式的语义;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目,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题目中的缩略词语,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才可用于题目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另外,还要注意题目字数的限制,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目字数有所限制,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总的原则是,题目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目词数越少越好。摘要:与结论不重复,体现整个文章的结论和思想,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应用等摘要写作注意事项: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A.英文摘要的时态:时态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当然也要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B英文摘要的语态: 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主动语态:现在主张摘要中谓语动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的越来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被动语态: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C英文摘要的人称: 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 describe…,To study…,To investigate…, To assess…,To determine…,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D避免一些语法错误:冠词,主要是定冠词the易被漏用。the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the时,听者或读者已经确知我们所指的是什么。例如:The author fabricated a new The machine is operated with solar 由于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a和an,如an X ray…数词。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比如8 turn solenoid inductor…单复数。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尽量使用短句。因为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科技期刊涉及专业多,英文更是不易掌握,各行各业甚至表达方式、遣词造句都有区别。多看英文文献,也会有助于我们英文写作及水平的提高。引言: 主要研究进展,有代表性的同行研究工作,自己与他人工作对比的优势和不足,前言的参考文献选取代表性的、重要的文献参考文献选取要有代表性,除非那种特殊专业,我觉得参考文献不要参考会议的文章,尤其那些不知名的会议文章引用。文献要尽量全面客观:不要对相似文献避而不引,或者只引别人早期的工作,这会让人感到你对该领域了解不够,甚至是有意回避,就有学风问题的嫌疑。不能过低贬低别人的研究工作,要考虑自己和别人工作的时间差,不在一个时代的研究当然不能说自己比前人好,所以英语用词要注意些,客观些。引言写作注意事项: 好的引言相当于文章成功一半,最重要是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层层递进关系。首先阐述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要尽量简洁明了。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要用概括性的而不是叙述性的语言来描述。其次文献的总结回顾,要特别着重笔墨来描写。一方面要把该领域内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全面的概括总结出来,不能有丝毫的遗漏,特别是最新的进展和过去经典文献的引用。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再就是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阐明局限要客观,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的缺陷性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得太大。创新性描述得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最后就是总结性的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为引言做好收尾工作,最后对引言检查。讨论: 这部分主要描述研究课题的具体内容、方法,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条件,并如实公布有关数据和研究结果等首先讨论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实际上,审稿人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审稿人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该断言自己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是错误的。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本研究有什么意义?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最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审稿人和读者都不喜欢夸大的作法。图表:清晰直观、代表性清晰直观是基础,要让审稿人和读者不看正文就明白要表达的意思,代表性无论是自己实验结果还是和别人工作的比较,都要体现重点,无关的数据不要罗列在图表。合理解释每一个参数,合理说明每一个步骤。审稿人没时间考虑细节,程序和参数的合理化显示出你知道你在做什么,而不是凑数据。 没理由要找理由,有理由要强调。逻辑性:审稿人审稿时碰到作者的结论性错误,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期刊的那篇,后来我给他指出错误并给他参考文献,不要轻易下结论,这很糟糕的。我就觉得这个作者文献还是看少了,特别是理论性的东西,所以他下错误结论。后来在修稿中改正了。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and Packaging Technologies的那篇,我认为作者没有好好解释实验结果,图中曲线的解释不是很好。比方说,1、2、3、4条曲线不同尺寸(1mm、2mm、3mm、4mm)出现轨迹差不多,但是第5条曲线(5mm)在x轴前半部分和其它四条轨迹差不多,但x轴后半部分曲线却异常,作者只是给出结果,但没解释,我审稿时就提出,怎么解释5mm的曲线后半部分与其它四条曲线不同,那6mm的曲线又会是什么样子?5mm是一个关键尺寸么?所以在画实验数据图时,特别注意异常点和异常曲线,要解释异常的原因,如果涉及到尺寸的曲线,还要考虑关键尺寸或者临界尺寸。 不要指望审稿人疏忽,还是要方方面面考虑文章,毕竟发文章是严格的学术活动。语法:写作时注意语言精炼准确,使用长句时不要出现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可以完全避免的一般编辑审稿的文章,语法错误主要出现在介词、从句、对比语句和长句杂糅的错误,使用长句时注意不要让读者困惑或者产生歧义。介词比如in和on的混用,还有of和with的混用,对比语句主要是将A和B两事物,比如实验结果作对比、比较或并列,但出现了语法错误,长句杂糅主要体现在一些从句中,比如定语从句、非限制定语从句等缺少必要的主语、谓语或者其它句子成分。有些研究生说目前的感觉是没有一篇文章很顺利,感觉很郁闷,但郁闷是暂时的,后面会好起来的。特别是发第一篇外文,那种感觉我想每个研究生都会兴奋的。所以为了那种感觉,多多努力。

论文集的出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单篇论文符合要求就可以了。排版根据自己的需要。

论文写作的内容和标准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李宁论文集》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 书名:李宁论文集 作者:李宁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开本:小16 定价:00元 作者简介: 李宁,男,汉族,1985年生,山西长治人,现为中共铜陵市委党校讲师,201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世界历史专业中亚近现代史方向,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民族学跨国民族史方向,师从著名中亚研究专家李琪研究员,获法学博士学位。目前已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30余篇,代表作品有《前苏联的遗产:哈萨克斯坦的粮食和能源产业》《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中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等。 内容简介: 这部文集收录了笔者自2008年以来所写的部分文章。2008年9月有幸拜于盖金伟先生门下攻读硕士学位,自此进入学术研究领域。至今已有10年,故策划出版此论文集,小结过去10年的学术研究成果。10年弹指一挥间,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物已经忘记了,为了不忘却的纪念特出版此论文集。论文集按照内容和体裁略加分类,涉及哈萨克斯坦、不丹、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学术研究论文,也有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学术研究,也包括回忆和自述。因笔者能力不足,本论文集一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望读者斧正。特此感谢。

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

阅读文献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如何高效地阅读文献,我分为以下几点,快来看看吧!一、了解获取需要的学术资源来源。对学术资源有何种类型、藏于何处了然后,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如何获取需要的学术资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体量大、文献全的数据库,以备在查找文献时有针对性地使用。例如中国知网,是我们在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数据库,主要用来查中文文献以及硕博士论文。其次,正确的检索方法也为我们顺利找到自己所需文献提供了极大便利。这里总结几种常用的检索方式及注意事项:第一,通过关键词、主题词检索时,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所要检索的内容的全面性。第二,以学者为线索进行检索时,可查SCI,了解某个在本专业领域有建树的学者,进而找到他近期发表的文章。第三,还可通过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二、学会高效阅读和管理文献学术研究的基础是大量阅读文献,了解一个领域的历史发展和最新情况,但根据笔者及周围同学的经验,文献阅读很容易陷入低效率的情况。为提高文献检索和阅读的效率,必须总结一套科学的文献阅读和管理方法。阅读文献时一定要养成处处留心,做好整理记录的习惯,以免忘记而重复工作,进行批注、评述、做读书笔记都是很好的记录方法。此外,将文献资料按一定标准整理分类也很有益处。比如,将文献以纵向的时间轴为视点归类,可以看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适用于研究历史长的课题;以研究内容为视点归类,可以看出哪些问题研究得比较多,比较充分;以文献的外在形式如论文、专著等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细度或泛读文献,必然是事半功倍的。信息素养能力是具有研究精神的硕士研究生所应必备的能力,我们只有会查文献、会读文献,才算跨进了科研的大门。硕士研究生应该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文献、前沿文献,掌握必要的数据库信息和正确的检索方法,总结科学的文献阅读和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广看论文、深入学习,以提升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

看看这是不是平时看文献的你:想把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读懂,每一句话都想去深究一下背后的含义。一旦有自己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就及其难受,陷在咬文嚼字里出不去。在阅读文献中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多人阅读文献的时候视文献为圣旨,文章说的基本都是对的,文章中没说的自己也不敢去想。永远保持着高中生的学习思路。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学习思路没有转变过来,依然保持着中学时期的学习思路。一个大领域的文献放在一起,交织成山,没有头绪。一部分人像中学时期一样,每篇文章都严格批注记录,写一大堆密密麻麻的笔记。不是说这样不行,而是工作量实在太大,每个领域每天都有非常多科研文章,每一篇都这样就算是超级电脑来了也算不出工作量。正确阅读文献方式那么到底该如何高效阅读文献呢我们一直被教导要多看文献,但却没有人教过该如何阅读一篇文献。滑铁卢大学教授SKeshav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名为《How to Read a Paper》,文章中提出了一种三步阅读法。这种阅读文献的方法也被众多学者所接受。三步阅读法第一步:5-10min的快速阅读。这一部分需要你对文章进行一个整体阅读。我们首先阅读标题,摘要和前言,然后再看每一大章和小节的标题,但是不需要看具体内容。之后对文章的数据和图表做到心中有数。整体阅读之后我们就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一个整体面貌了。1、类型;是一份调研报告还是一篇分析论述,亦或者是一篇会议报告等等。2、文章基础;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理论知识,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文章。3、正确性;你是否认可作者的观点,你觉得他的论述是否正确。4、主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评级;最后就是你对这篇文章的定位了,你需要自己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个评价,看看它是否值得你进一步去阅读。第二步:1小时的详细阅读。对于已筛选好的文章,我们需要知道文章中的一些详细的内容。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开始做一些笔记和注释了,这样能方便你梳理出文章的重点,但是不要对具体的论证细节过多关注。1、仔细阅读数据,图标和插图。尤其是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图表的坐标轴标签是否正确,显示的结果是否有误差线等等,这些图表中的细节错误往往能反映出这篇文章的质量,作者是赶鸭子上架匆忙发一篇文章了事,还是精雕细琢的严谨写作。2、参考文献也非常重要。可以标记一些作者认为重要同时你也没读过的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对于普通的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能够了解文章第三步:几小时的深度阅读。这一部分的文章是需要你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的。其中的关键就是在脑中将文章的实验步骤重现一遍,看自己是否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述将实验复现。比较自己复现的过程中与文章不同的地方。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找到文章中的创新点,还能发现它隐藏的缺点和假设。想象力额外的一点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在《研究生手册》中提到的,带着想象力去阅读文献。有些人以为阅读文献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其实通过加入想象也可以非常有趣。在看题目和前言的时候,你就可以想象猜测作者的意图和实验方法,甚至是实验结果,然后在阅读过程中看看到底对了没有。有些文章甚至不是读对了,而是猜对了。有人说要是猜错了怎么办?猜错了不是正好吗。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文章中找证据,看看这个证据到底是支持我的还是支持作者的,可以更好的去吸收作者的想法和创意,同时加深印象。

一、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读1、读标题和关键词 推测这篇论文的大致主题和内容,以此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需要2、读摘要 摘要会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方法特色、主要贡献,是整篇论文内容的浓缩,非常重要。3、看结论跳过前言、实验的方法等部分,直接看作者得出的结论,如果结论和你不是很相关,同样地舍弃这篇论文。二、读论文1、读图表和数据在查看实验细节之前,先花点时间看下图表和数据。2、读引言 引言的功能是介绍研究的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3、读结果和讨论结果和讨论是论文的核心,值得花费大部分时间来阅读。4、读实验 这是论文中最晦涩难读的部分,所以要放在最后。当这部分需要仔细阅读,了解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阅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花更多时间。三、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完论文后还需要认真做笔记。一份好的笔记,可以帮你把一篇论文的重要内容全部“偷走”。这样下次只需要看自己的阅读总结即可,不需要再对论文进行重新阅读。

。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2。由杂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个人心得,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无论写在纸上,还是记载在电脑内,都应该有一个记事簿,并且经常整理。在这里介绍一款文献管理软件,具有笔记功能,可以随时记录自己对于正在阅读文献的思考,并且可以与当前文献联系起来4。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5。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下载的目的是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出版书籍审稿要注意什么问题

1联系出版社或代办机构;2按要求提交申报选题;(出版社要求为准)3审核通过方可受理,拟定合同;4合同签订并付清书号申请费用。印刷款需从出版社过账;5书稿送审:书稿需要三审三校。第一审为彩稿,二审可以是黑白稿,三审按出版社要求提交;6三审三修确认齐清定后,由出版社提供社标、书号条形码、CIP;7确稿后,出版社开具复印单方可印刷;8印刷完毕需按出版社要求寄送样书。

出版学术专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在进行职称评审时都会用到论文发表、课题研究但是对于当前来说,职称的晋升是必须要有书来做评判的标准。不管是合著还是独著,有书才会更容易的晋升,让你和其他竞争对手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自然在著作出版中要注意以下原则和注意事项要点等等,下面出书汇小编根据经验总结了一些大家经常忽视的问题,希望这些信息对日后大家在出版学术专著的过程中能够有所益助。1、目前中国新闻出版署从出版产业安全的高度对打造学术著作精品给予了引导与支持,同时对规范学术著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了科技出版社应将学术著作出版作为立社之本,严格执行学术著作出版规范,这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重视选题组选稿工作,严格坚持三级选题论证制度;要确保学术著作选题质量;坚持编辑的专业化。作好编辑的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专业培训。按照学术规范要求严格控制编校质量,特别加强对引文、注释、参考文献表、索引等方面的编校质量管控。既要抓学术著作内容,又要抓学术著作形式。最好呢,在学术著作出版后,要求责任编辑主动收集与反馈学术界和读者的意见,在收集、积累反馈意见的同时进行深层次挖掘,跟踪信息、发现新的选题意向。3、我们只有了解学术著作出版的类型边界,才能正确认识学术著作出版的内涵与效益;只有认识到学术著作出版的规模边界,才能充分利用宝贵的学术著作出版资源;只有严守学术著作出版的品质边界,才能多出精品,成就经典。4、书稿格式学术专著出版是有统一的书稿格式的,可能各个出版社会在细节做出不同的要求,但大体格式还是差不多的。需要撰写好书籍简介、开篇语、目录、正文等基本信息,这些出版社编辑是没有办法代劳的。整齐的书稿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审稿时间,加快出书步伐。5、出版费用自费出一本书的出版费用通常在1-6万之间,出版费用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出版社报价、书籍厚度、装帧方式、出版本数等。著者在专著出版过程中切不可因为时间比较急或者其他原因而过多投入没有意义的费用。6、出版社选择每家出版社的等级不同,出书方向不同,出书质量不同,出书时间不同,出书费用也不同,每个作者需要根据职称评审需要,选择合适的出版社,比如高级职称需要出一本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类专著,那就不能随便选一家出版社来出版了。所以著者在选择出版社时切不可盲目,以免做无用功。7、出版时间出版时间会影响作者评职称。出版一本书一般需要3-6个月,作者如果即将要评职称,一定至少提前半年着手专著出版事宜,宜早不宜迟,以防职称评定时书还出来,最终影响评定职称加分。

有信心出书吗?

要提防假书号,这是最重要的,书号于书就相当于人的身份证。我出时是找的 书小二,所有有可能的问题他们都帮我规避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