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机械制造工艺学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13机械制造工艺学或514数字控制技术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514数字控制技术或515机床液压传动 或516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或517机械电子学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512机械原理或518机械设计 080204 车辆工程 512机械原理或519汽车理论 080220 流体传动及控制 515机床液压传动或516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080221 微机电工程 514数字控制技术或517机械电子学 080222 重型装备设计理论及其数字化技术 512机械原理或518机械设计 080300 光学工程 520数字电子技术或521工程光学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522误差与数据处理或523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或524传感器原理设计及应用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522误差与数据处理或523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或524传感器原理设计及应用

既然你已经踏到工作环节了还是有机会多深入到工厂去了解一下比较直观,比较容易理解啊 多跟一些工艺师,以及机加工的工作人员工艺人员聊聊就知道了

课程设计内容分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机床专用夹具设计两大部分,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如下。一、分析研究被加工零件,绘制零件图在得到设计题目之后,应首先对被加工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和工艺分析。其主要内容有:(1)弄清零件的结构形状,明白哪些表面需要加工,哪些是主要加工表面,分析各加工表面的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2)明确零件在整个机器上的作用及工作条件;(3)明确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4) 分析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对各个加工表面制造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画被加工零件图的目的是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并非机械地抄图,绘图过程应是分析认识零件的过程。零件图上若有遗漏、错误、工艺性差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地方,应提出修改意见,在绘图时加以改正。学生应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仔细绘制,除特殊情况经指导教师同意外,均按1:1比例画出。二、明确生产类型,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1)根据产品的大小和零件的生产纲领,明确生产类型是单件小批生产、成批生产还是大批大量生产。(2)根据生产类型和生产条件,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如:工序是集中还是分散、是否采用专用机床或数控机床、采用常规工艺方法还是新工艺或特种工艺等。三、选择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方法,确定毛坯尺寸,绘制毛坯图毛坯分为铸件、锻件、焊接件、型材等,毛坯的选择应该以生产批量的大小、零件的复杂程度、加工表面及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等几方面综合考虑。正确地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可以使整个工艺过程更加经济合理,故应慎重对待。其工作步骤为:(1)根据零件的生产类型、材料和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零件形状的复杂程度、尺寸的大小、技术要求和生产中的可能性来确定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方法;(2)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毛坯余量);(3)计算毛坯尺寸,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绘制毛坯图。毛坯图中要求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的实体尺寸用双点划线绘出,比例取1:1。同时应在图上标出毛坯的尺寸、公差、技术要求、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起模斜度等。四、选择加工方法,拟订工艺路线(1)选择定位基准。根据零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毛坯的具体情况,按照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择各工序的定位基准。一般先考虑精基准,然后选择粗基准。当某工序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需对它的工序尺寸进行换算。定位基准选择对保证加工精度、确定加工顺序及工序数量的多少、夹具结构都有重要影响。零件上的定位基准、加工表面和夹紧部位三者要互相协调、全面考虑。(2)选择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切削加工方法有车、钻、镗、铣、刨、磨、拉等多种,根据各表面的加工要求,先选定最终的加工方法,再由此向前确定各前续工序的加工方法。决定表面加工方法时还应考虑每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一般集中精力先考虑主要表面、主要技术要求及关键技术问题的加工。(3)安排加工顺序,划分加工阶段,制订工艺路线确定各表面的加工顺序,包括切削加工顺序、热处理工序和辅助工序。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一般应: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热处理按段穿插,检验按需安排。还需考虑工序的集中与分散等问题。在对零件进行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工艺路线。对于比较复杂的零件,可以先考虑几个方案,经分析比较后,再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加工方案。五、进行工序设计和工艺计算(1)确定各工序所用的机床、夹具、刀具、量具和辅助工具。选择的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的类型、规格、精度,应与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大小、精度高低、生产类型和工厂的具体条件相适应。机床设备的选用应当既要保证加工质量又要经济合理。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一般应采用通用机床和专用工、夹具。这时应认真查阅有关手册或实地调查,应将选定的机床或工装的有关参数记录下来,如机床型号、规格、工作台宽、T形槽尺寸;刀具形式、规格、与机床连接关系;夹具、专用刀具设计要求,与机床连接方式等。为后面填写工艺卡片和夹具设计做好必要准备,免得届时重复查阅。(2)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要求逐工序逐表面地确定加工余量。其工序间尺寸公差,按经济精度确定。一个表面的总加工余量则为该表面各工序间加工余量之和。在本设计中,对各加工表面的余量及公差,学生可直接从《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或其它相关资料中查得。(3)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常不具体规定切削用量,而是由操作工人根据具体情况自已确定,以简化工艺文件。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则应科学地、严格地选择切削用量,以充分发挥高效率设备的潜力和作用。对于本设计,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等已确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公式计算1道工序的切削用量,其余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可由《切削用量手册》或其它相关资料中查得。(4)计算时间定额课程设计作为一种对时间定额确定方法的了解,可只确定1道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可采用查表法或计算法确定。六、填写工艺文件上述零件工艺规程设计的结果需以图表、卡片和文字材料表达出来,以便贯彻执行,这些图表、卡片和文字材料统称为工艺文件。在生产中使用的工艺文件很多,常用的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等,格式详见机械行业标准《工艺规程格式JB/T9165。2--1998》。如果将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各工序加工简图填入机械加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这样做符合工厂实际要求,但篇幅较大。为减少篇幅,采用课程设计专用的机械加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序卡片,分别填入课程设计专用的机械加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也可以一并填入机械加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机械加工序卡片中的工序简图可按比例缩小,用尽量少的投影视图绘出。简图也可以只画出与加工部位有关的局部视图,除加工面、定位面、夹紧面、主要轮廓面外,其余线条均可省略,以必需、明了为度。简图中的加工表面用粗实线表示,其余均用细实线。应标明各加工表面在本工序加工后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对定位、夹紧表面应以规定符号标明,详见《机械加工定位、夹紧符号JB/T5061--1991》七、设计专用夹具在完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础上,设计某道工序的专用夹具,显然该零件的生产纲领、零件图和工序图是夹具设计的依据。生产纲领决定了夹具的复杂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零件图给出了工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具体要求;工序图则给出了夹具所在工序的零件的工序基准、工序尺寸、已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以及本工序的定位、夹紧原理方案,这是夹具设计的直接依据。(1)制订总体方案,绘制结构草图专用夹具总体方案的确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设计程序,方案的优劣往往决定了夹具设计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必须充分地进行研究和讨论,以确定最佳方案而不应急于绘图,草率从事。绘制草图可以徒手画,也可以按尺寸和比例画,直接在绘图纸上边画边算边修改。只画主要部位,不必画同细部结构。草图的绘制过程如下。①以工人在本工序加工时所面对的工件位置为主视图,在草图上用双点划线勾勒出工件三视图的轮廓,注意必须画出定位表面、夹紧表面和待加工表面,有时需对零件图做必要的转换。②根据该道工序的加工要求和基准的选择,确定工件的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的结构。这是一个将工序简图上的定位方法具体实现的过程,要选择好定位元件及定位元件在夹具上的安装方式,将这些定位元件在草图上的被加工零件相应位置上画出。③确定刀具的导向、对刀方式,选择导向、对刀元件。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夹具(钻夹具、镗夹具、铣夹具等),其刀具的导向、对刀方式也不同。设计时,要先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夹具,再有针对地选择其导向、对刀方式。同样也把选定的导向、对刀元件及其安装方式在草图上的被加工零件相应位置上画出。④按照夹紧的基本原则,确定工件的夹紧方式、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夹紧机构,在草图的被加工零件相应位置上画出。⑤确定其它元件或装置的结构形式、如连接件、分度装置等。这些结构都有一些常用的标准结构和标准件,在资料中找到后选择确认。同样把它们在草图的被加工零件相应位置上画出。⑥设计夹具体。通过夹具体将定位元件、对刀元件、夹紧元件、其它元件等所有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夹具体还用于保证夹具相对于机床的正确位置,铣夹具要有定位键,钻夹具注意钻模板的结构设计、车夹具注意与主轴连接的结构设计等。⑦计算定位误差和夹紧力。夹具结构草图画好后,应对夹具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计算,校核制订夹具公差和技术要求能否满足工件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计算结果如超差时,需要改变定位方法或提高定位元件、定位表面的制造精度,以减少定位误差,提高加工精度。有时甚至要从根本上改变工艺路线的安排,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能顺利进行。采用机动夹紧时还应计算夹紧力。应该指出,由于加工方法、切削刀具以及装夹方式千差万别,夹紧力的计算在有些情况下是没有现成公式可以套用的,所以需要同学们根据过去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以决定合理的计算方法。(2) 绘制夹具装配图。画夹具装配图是夹具设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注意事项如下。①尽量采用1:1的比例绘制,使图形具有良好的直观性。根据视图大小,也可采用1:2或2:1比例。②用双点划线绘制被加工零件的外形轮廓、定位基准面、夹紧表面和加工表面。工件在图中作透明处理,不影响夹具元件的投影。③尽可能以操作者正面相对位置的视图为主视图,视图多少以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夹具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各种元件间的装配关系为准。一般情况下,最好画出三视图,必要时可画出局部视图或剖面图。④参考草图,合理选择和布置视图,注意在各个视图间留有足够的距离,以便于引出件号、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在适当的位置上画上缩小比例的工序图,以便于审核、制造、装配、检验者在阅图时对照。⑤装配图按夹紧机构应处于夹紧状态绘制。对某些在使用中位置可能变化且范围较大的夹具,例如夹紧手柄或其他移动或转动元件,必要时以双点划线局部地表示出其极限位置,以便检查是否与其它元件、部件、机床或刀具相干涉。⑥为减少加工表面面积和加工行程次数,夹具体上与其它夹具元件相接触的结合面一般应设计成等高的凸台,凸台高度一般高出非加工铸造表面3-5mm。若结合面用其它方法加工时,其结构尺寸也可设计成沉孔或凹槽。⑦夹具体上各元件应与夹具体可靠连接。为保证工人操作安全,一般采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GB/T 1--2000)沉头连接坚固,若相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还需用两个圆柱销(GB/T 119--2000)定位。⑧对于标准部件或标准机构,如标准液压油缸、汽缸等,可不必将结构剖示出来。⑨装配图绘制完成后,按一定顺序引出各元件和零件的件号。一般从夹具体为件号1开始,顺时针引出各个件号。如果夹具元件在工作中需要更换(如钻、扩、铰的快换钻套),应在一条引出线端引出三个件号。⑩如果某几个零件在使用中需要更换,在视图中是以某个零件画出的,为表达更换的零件,可用局部剖面表示更换零件的装配关系,并在技术要求或局部剖面图下面加以说明。此外,夹具装配图上应合理标注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最后应画出标题栏和零件明细表,写明零件名称、数量、材料牌号、热处理硬度等内容。(3)绘制零件图绘制1个关键的、非标准的夹具零件,如夹具体等。根据已绘制的装配图绘制专用零件图,具体要求如下:①零件图的投影应尽量与总图上的投影位置相符合,便于读图和核对;②尺寸标注应完整、清楚,避免漏注,既便于读图,又便于加工;③应将该零件的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处理要求等完整地表示出来;④同一工种加工表面的尺寸应尽量集中标注;⑤对于可在装配后用组合加工来保证的尺寸,应在其尺寸数值后注晨“按总图”字样,如,钻套之间、定位销之间的尺寸等;⑥要注意选择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⑦某些要求不高的形位公差由加工方法自行保证,可省略不注;⑧为便于加工,尺寸应尽量按加工顺序标注,以免进行尺寸换算。八、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设计说明书是整个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编写说明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表达的能力,巩固、深化在设计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说明书是课程设计的总结性文件。在完成课程设计全部工作之后,学生应将全部设计工作依照先后顺序编写成设计说明书。要求语言简练,文字通顺,图例清晰。说明书应概括地介绍设计全貌.对设计中的各部分内容应作重点说明、分析论证及必要的计算。要求系统性好,条理清楚,图文并茂,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力求避免抄书。文内公式、图表、数据等出处,应以“[ ]”注明参考文献的序号。学生从设计一开始就应随时逐项记录设计内容、计算结果、分析意见和资料来源,以及教师的合理意见、自己的见解与结论等。每一设计阶段后,随即可整理、编写出有关部分的说明书,待全部设计结束后,只要稍加整理,便可装订成册。一份完整的说明书一般包括以下一些项目:(1)封面。(2)目录。(3)设计任务书。(4)绪论或前言。(5)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包括零件的作用、结构特点、结构工艺性、关键表面的技术要求分析等。(6)工艺设计与计算。①毛坯选择与毛坯图说明;②工艺路线的确定,包括粗、精基准的选择,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考虑,工序顺序安排的原则,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不同方案的分析比较等;③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确定(说明数据来源,计算教师指定工序的时间定额);④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只进行教师指定的工序尺寸的计算,其余只需简要说明)。(7)夹具设计。①设计思想与不同方案对比;②定位分析与定位误差计算;③对刀及导引装置设计;④夹紧机构设计与夹紧力计算;⑤夹具操作动作说明(也可和第①项合并进行)。(8)设计总结或心得体会。(9)参考文献书目(书目前排列序号,以便于正文引用)。

相关范文: 超硬材料薄膜涂层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CVD和PVD TiN,TiC,TiCN,TiAlN等硬质薄膜涂层材料已经在工具、模具、装饰等行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仍然不能满足许多难加工材料,如高硅铝合金,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工程塑料,非金属材料,陶瓷,复合材料(特别是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加工要求。正是这种客观需求导致了诸如金刚石膜、立方氮化硼(c-BN)和碳氮膜(CNx)以及纳米复合膜等新型超硬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本文对这些超硬材料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工业化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关键词:超硬材料薄膜;研究进展;工业化应用 1 超硬薄膜 超硬薄膜是指维氏硬度在40GPa以上的硬质薄膜。不久以前还只有金刚石膜和立方氮化硼(c-BN)薄膜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前者的硬度为50-100GPa(与晶体取向有关),后者的硬度为50~80GPa。类金刚石膜(DLC)的硬度范围视制备方法和工艺不同可在10GPa~60GPa的宽广范围内变动。因此一些硬度很高的类金刚石膜(如采用真空磁过滤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的类金刚石膜(也叫Ta:C))也可归人超硬薄膜行列。近年来出现的碳氮膜(CNx)虽然没有像Cohen等预测的晶态β-C3N4那样超过金刚石的硬度,但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硬度可达10GPa~50GPa,因此也归人超硬薄膜一类。上述几种超硬薄膜材料具有一个相同的特征,他们的禁带宽度都很大,都具有优秀的半导体性质,因此也叫做宽禁带半导体薄膜。SiC和GaN薄膜也是优秀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但它们的硬度都低于40GPa,因此不属于超硬薄膜。 最近出现的一类超硬薄膜材料与上述宽禁带半导体薄膜完全不同,他们是由纳米厚度的普通的硬质薄膜组成的多层膜材料。尽管每一层薄膜的硬度都没有达到超硬的标准,但由它们组成的纳米复合多层膜却显示了超硬的特性。此外,由纳米晶粒复合的TiN/SiNx薄膜的硬度竟然高达105GPa,创纪录地达到了金刚石的硬度。 本文将就上述几种超硬薄膜材料一一进行简略介绍,并对其工业化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2 金刚石膜 2.1金刚石膜的性质 金刚石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曾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至90年代末形成了一个全球范围的研究热潮(Diamond fever)。这是因为金刚石除具有无与伦比的高硬度和高弹性模量之外,还具有极其优异的电学(电子学)、光学、热学、声学、电化学性能(见表1)和极佳的化学稳定性。大颗粒天然金刚石单晶(钻石)在自然界中十分稀少,价格极其昂贵。而采用高温高压方法人工合成的工业金刚石大都是粒度较小的粉末状的产品,只能用作磨料和工具(包括金刚石烧结体和聚晶金刚石(PCD)制品)。而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的金刚石膜则提供了利用金刚石所有优异物理化学性能的可能性。经过20余年的努力,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已经在几乎所有的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和最高质量的IIa型天然金刚石晶体(宝石级)相比美(见表1)。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的研究已经进人工业化应用阶段。 表 1 金刚石膜的性质 Table 1 Properties of chamond film CVD 金刚石膜 天然金刚石 点阵常数 (Å) 567 567 密度 (g/cm3) 51 515 比热 Cp(J/mol,(at 300K)) 195 195 弹性模量 (GPa) 910-1250 1220* 硬度 (GPa) 50-100 57-100* 纵波声速 (m/s) 18200 摩擦系数 05-15 05-15 热膨胀系数 (×10 -6 ℃ -1) 0 1*** 热导率 (W/k) 21 22* 禁带宽度 (eV) 45 45 电阻率 (Ω) 1012-1016 1016 饱和电子速度 (×107cms-1) 7 7* 载流子迁移率 (cm2/Vs) 电子 1350-1500 2200** 空隙 480 1600* 击穿场强 (×105V/cm) 100 介电常数 6 5 光学吸收边 (□ m) 22 折射率 (6 □ m) 34-42 42 光学透过范围 从紫外直至远红外 ( 雷达波 ) 从紫外直至远红外 ( 雷达波 ) 微波介电损耗 (tan □) < 0001 注:*在所有已知物质中占第一,**在所有物质中占第二,***与茵瓦(Invar)合金相当。 2.2金刚石膜的制备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基于碳氢化合物(如甲烷)的裂解,如: 热高温、等离子体 CH4(g)一C(diamond)+2H2(g) (1) 实际的沉积过程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金刚石膜沉积至少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1)含碳气源的活化;(2)在沉积气氛中存在足够数量的原子氢。除甲烷外,还可采用大量其它含碳物质作为沉积金刚石膜的前驱体,如脂肪族和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乙醇,酮,以及固态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卤素等等。 常用的沉积方法有四种:(1)热丝CVD;(2)微波等离子体CVD;(3)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DC Arc Plasma Jet);(4)燃烧火焰沉积。在这几种沉积方法中,改进的热丝CVD(EACVD)设备和工艺比较简单,稳定性较好,易于放大,比较适合于金刚石自支撑膜的工业化生产。但由于易受灯丝污染和气体活化温度较低的原因,不适合于极高质量金刚石膜(如光学级金刚石膜)的制备。微波等离子体CVD是一种无电极放电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等离子体与沉积腔体没有接触,放电非常稳定,因此特别适合于高质量金刚石薄膜(涂层)的制备。微波等离子体CVD的缺点是沉积速率较低,设备昂贵,制备成本较高。采用高功率微波等离子体CVD系统(目前国外设备最高功率为75千瓦,国内为5千瓦),也可实现金刚石膜大面积、高质量、高速沉积。但高功率设备价格极其昂贵(超过100万美元),即使在国外愿意出此天价购买这种设备的人也不多。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DC Arc P1asma Jet)是一种金刚石膜高速沉积方法。由于电弧等离子体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温度(4000K-6000K)。因此可提供比其它任何沉积方法都要高的原子氢浓度,使其成为一种金刚石膜高质量高速沉积工艺。特殊设计的高功率JET可以实现大面积极高质量(光学级)金刚石自支撑膜的高速沉积。我国在863计划"75”和"95”重大关键技术项目的支持下已经建立具有我国特色和独立知识产权的高功率De Are Plasma Jet金刚石膜沉积系统,并于1997年底在大面积光学级金刚石膜的制备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 2.3金刚石膜研究现状和工业化应用 20余年来,CVD金刚石膜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金刚石膜的内在质量已经全面达到最高质量的天然IIa型金刚石单晶的水平(见表1)。在金刚石膜工具应用和热学应用(热沉)方面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一些新型的金刚石膜高技术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开始出现。光学(主要是军事光学)应用已经接近产业化应用水平。金刚石膜场发射和真空微电子器件、声表面波器件(SAW)、抗辐射电子器件(如SOD器件)、一些基于金刚石膜的探侧器和传感器和金刚石膜的电化学应用等已经接近实用化。由于大面积单晶异质外延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n一型掺杂也依然不够理想,金刚石膜的高温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受到严重障碍。但是,近年来采用大尺寸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单晶衬底的金刚石同质外延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达到了研制芯片级尺寸衬底的要求。金刚石高温半导体芯片即将问世。 鉴于篇幅限制,及本文关于超硬薄膜介绍的宗旨,下面将仅对金刚石膜的工具(摩擦磨损)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2.4金刚石膜工具和摩擦磨损应用 金刚石膜所具有的最高硬度、最高热导率、极低摩擦系数、很高的机械强度和良好化学稳定性的异性能组合(见表1)使其成为最理想的工具和工具涂层材料。 金刚石膜工具可分为金刚石厚膜工具和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 2.4.1金刚石厚膜工具 金刚石厚膜工具采用无衬底金刚石白支撑膜(厚度一般为0.5mm~2mm)作为原材料。目前已经上市的产品有:金刚石厚膜焊接工具、金刚石膜拉丝模芯、金刚石膜砂轮修整条、高精度金刚石膜轴承支架等等。 金刚石厚膜焊接工具的制作工艺为:金刚石自支撑膜沉积→激光切割→真空钎焊→高频焊接→精整。金刚石厚膜钎焊工具的使用性能远远优于PCD,可用于各种难加工材料,包括高硅铝合金和各种有色金属及合金、复合材料、陶瓷、工程塑料、玻璃和其它非金属材料等的高效、精密加工。采用金刚石厚膜工具车削加工的高硅铝合金表面光洁度可达V12以上,可代替昂贵的天然金刚石刀具进行“镜面加工"。金刚石膜拉丝模芯可用于拉制各种有色金属和不锈钢丝,由于金刚石膜是准各向同性的,因此在拉丝时模孔的磨损基本上是均匀的,不像天然金刚石拉丝模芯那样模孔的形状会由于非均匀磨损(各向异性所致)而发生畸变。金刚石膜修整条则广泛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用作精密磨削砂轮的修整,代替价格昂贵的天然金刚石修整条。这些产品已经在国内外市场上出现,但目前的规模还不大。其原因是:(1)还没有为广大用户所熟悉、了解;(2)面临其它产品(主要是PCD)的竞争;(3)虽然比天然金刚石产品便宜,但成本(包括金刚石自支撑膜的制备和加工成本)仍然较高,在和PCD竞争时的优势受到一定的限制。 高热导率(≥10W/em.K)金刚石自支撑膜可作为诸如高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高功率微波器件、MCMs(多芯片三维集成)技术的散热片(热沉)和功率半导体器件(Power ICs)的封装。在国外已有一定市场规模。 在国内,南京天地集团公司和北京人工晶体研究所合作在1997年前后率先成立了北京天地金刚石公司,生产和销售金刚石膜拉丝模芯、金刚石膜修整条和金刚石厚膜焊接工具及其它一些金刚石膜产品。该公司大约在2000年左右渡过了盈亏平衡点,但目前的规模仍然不很大。国内其它一些单位,如北京科技大学、河北省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合作者)、吉林大学、核工业部九院、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具有生产金刚石厚膜工具产品的能力,其中有些单位正在国内市场上小批量销售其产品。 2.4.2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 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一般采用硬质合金工具作为衬底,金刚石膜涂层的厚度一般小于30lxm。金刚石薄膜涂层硬质合金工具的加工材料范围和金刚石厚膜工具完全相同,在切削高硅铝合金时一般均比未涂层硬质合金工具寿命提高lO~20倍左右。在切削复合材料等极难加工材料时寿命提高幅度更大。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的性能与PCD相当或略高于PCD,但制备成本比PCD低得多,且金刚石薄膜可以在几乎任意形状的工具衬底上沉积,PCD则只能制作简单形状的工具。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的另一大优点是可以大批量生产,因此成本很低,具有非常好的市场竞争能力。 金刚石薄膜涂层硬质合金工具研发的一大技术障碍是金刚石膜与硬质合金的结合力太差。这主要是由于作为硬质合金粘接剂的Co所引起。碳在Co中有很高的溶解度,因此金刚石在Co上形核孕育期很长,同时Co对于石墨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金刚石是在表面上形成的石墨层上面形核和生长,导致金刚石膜和硬质合金衬底的结合力极差。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无数研究者曾为此尝试了几乎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今天,金刚石膜与硬质合金工具衬底结合力差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尽管仍有继续提高的余地,但已经可以满足工业化应用的要求。在20世纪后期,国外出现了可以用于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设备,一次可以沉积数百只硬质合金钻头或刀片,拉开了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产业化的序幕。一些专门从事金刚石膜涂层工具生产的公司在国外相继出现。 目前,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主要上市产品包括:金刚石膜涂层硬质合金车刀、铣刀、麻花钻头、端铣刀等等。从目前国外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最大的是端铣刀、钻头和铣刀。大量用于加工复合材料和汽车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大型石墨模具,以及其它难加工材料的加工。可转位金刚石膜涂层车刀的销售情况目前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可转位金刚石膜涂层刀片的市场主要是现代化汽车工业的数控加工中心,用于高硅铝合金活塞和轮毂等的自动化加工。这些全自动化的数控加工中心对刀具性能重复性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的金刚石膜涂层工具暂时还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一步解决产品检验和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的技术。 目前国外金刚石膜涂层工具市场规模大约在数亿美元左右,仅仅一家只有20多人的小公司(美国SP3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就达2千多万美元。 国内目前尚无金刚石膜涂层产品上市。国内不少单位,如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大、广东有色院、胜利油田东营迪孚公司、吉林大学、北京天地金刚石公司等都在进行金刚石膜涂层硬质合金工具的研发,目前已在金刚石膜的结合力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北京科技大学采用渗硼预处理工艺(已申请专利)成功地解决了金刚石膜的结合力问题,所研制的金刚石膜涂层车刀和铣刀在加工Si-12%AI合金时寿命可稳定提高20-30倍。并已成功研发出“强电流直流扩展电弧等离子体CVD"金刚石膜涂层设备(已申请专利)。该设备将通常金刚石膜沉积设备的平面沉积方式改为立体(空间)沉积,沉积空间区域很大,可容许金刚石膜涂层工具的工业化生产。该设备可保证在工具轴向提供很大的金刚石膜均匀沉积范围,因此特别适合于麻花钻头、端铣刀之类细长且形状复杂工具的沉积。目前已经解决这类工具金刚石膜沉积技术问题,所制备的金刚石膜涂层硬质合金钻头在加工碳化硅增强铝金属基复合材料时寿命提高20倍以上。目前能够制备的金刚石膜涂层硬质合金钻头最小直径为lmin。目前正在和国内知名设备制造厂商(北京长城钛金公司)合作研发工业化商品设备,生产能力为每次沉积硬质合金钻头(或刀片)300只以上,预计年内可投放国内外市场。 3 类金刚石膜(DLC) 类金刚石膜(DLC)是一大类在性质上和金刚石类似,具有8p2和sp3杂化的碳原子空间网络结构的非晶碳膜。依据制备方法和工艺的不同,DLC的性质可以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变化,既有可能非常类似于金刚石,也有可能非常类似于石墨。其硬度、弹性模量、带隙宽度、光学透过特性、电阻率等等都可以依据需要进行“剪裁”。这一特性使DLC深受研究者和应用部门的欢迎。 DLC的制备方法很多,采用射频CVD、磁控溅射、激光淀积(PLD)、离子束溅射、真空磁过滤电弧离子镀、微波等离子体CVD、ECR(电子回旋共振)CVD等等都可以制备DLC。 DLC的类型也很多,通常意义上的DLC含有大量的氢,因此也叫a:C—H。但也可制备基本上不含氢的DLC,叫做a:c。采用高能激光束烧蚀石墨靶的方法获得的DLC具有很高的sp3含量,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较大的带隙宽度,曾被称为“非晶金刚石”(Amorphorie Diamond)膜。采用真空磁过滤电弧离子镀方法制备的DLC中sp3含量也很高,叫做Ta:C(Tetragonally Bonded Amorphous Carbon)。 DLC具有类似于金刚石的高硬度(10GPa-50GPa)、低摩擦系数(0.1一0.3)、可调的带隙宽度(1_2eV~3eV)、可调的电阻率和折射率、良好光学透过性(在厚度很小的情况下)、良好的化学惰性和生物相容性。且沉积温度很低(可在室温沉积),可在许多金刚石膜难以沉积的衬底材料(包括钢铁)上沉积。因此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典型的应用包括:高速钢、硬质合金等工具的硬质涂层、硬磁盘保护膜、磁头保护膜、高速精密零部件耐磨减摩涂层、红外光学元器件(透镜和窗口)的抗划伤、耐磨损保护膜、Ge透镜和窗口的增透膜、眼镜和手表表壳的抗擦伤、耐磨掼保护膜、人体植入材料的保护膜等等。 DLC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在国外已经达到半工业化水平,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深圳雷地公司在DLC的产业化应用方面走在国内前列。不少单位,如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广州有色院、四川大学等都正在进行或曾经进行过DLC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 DLC的主要缺点是:(1)内应力很大,因此厚度受到限制,一般只能达到lum~21um以下;(2)热稳定性较差,含氢的a:C-H薄膜中的氢在400℃左右就会逐渐逸出,sp2成分增加,sp3成分降低,在大约500℃以上就会转变为石墨。 5 碳氮膜 自从Cohen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预言在C-N体系中可能存在硬度可能超过金刚石的β-C>3N4相以后,立即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合成β-C3N4的研究狂潮。国内外的研究者争先恐后,企图第一个合成出纯相的β-C3N4晶体或晶态薄膜。但是,经过了十余年的努力,至今并无任何人达到上述目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都是一种非晶态的CNx薄膜,膜中N/C比与薄膜制备的方法和具体工艺有关。尽管没有得到Cohen等人所预测超过金刚石硬度的β-C3N4晶体,但已有的研究表明CNx薄膜的硬度可达15GPa-50GPa,可与DLC相比拟。同时CNx薄膜具有十分奇特的摩擦磨损特性。在空气中,cNx薄膜的摩擦因数为O2-O4,但在N2,CO2和真空中的摩擦因数为O01-O1。在N2气氛中的摩擦因数最小,为O.01,即使在大气环境中向实验区域吹氮气,也可将摩擦因数降至017。因此,CNx薄膜有望在摩擦磨损领域获得实际应用。除此之外。CNx薄膜在光学、热学和电子学方面也可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离子束淀积、双离子束溅射、激光束淀积(PLD)、等离子体辅助CVD和离子注人等方法都可以制备出CNx薄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所制备薄膜都是非晶态的,N/C比最大为45%,也即CNx总是富碳的。与C-BN的情况类似,CNx薄膜的制备需要离子的轰击,薄膜中存在很大的内应力,需要进一步降低薄膜内应力,提高薄膜的结合力才能获得实际应用。至于是否真正能够获得硬度超过金刚石的B-C3N4,现在还不能作任何结论。 6 纳米复合膜和纳米复合多层膜 以纳米厚度薄膜交替沉积获得的纳米复合膜的硬度与每层薄膜的厚度(调制周期)有关,有可能高于每一种组成薄膜的硬度。例如,TiN的硬度为2l GPa,NbN的硬度仅为14GPa,但TiN/NbN纳米复合多层膜的硬度却为5lGPa。而TiYN/VN纳米复合多层膜的硬度竞高达78GPa,接近了金刚石的硬度。最近,纳米晶粒复合的TiN/SiNx薄膜材料的硬度达到了创记录的105GPa,可以说完全达到了金刚石的硬度。这一令人惊异的结果曾经过同一研究组的不同研究者和不同研究组的反复重复验证,证明无误。这可能是第一次获得硬度可与金刚石相比拟的超硬薄膜材料。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为何能够获得金刚石硬度的解释并无完全令人信服的定论。有人认为在纳米多层复合膜的情况下,纳米多层膜的界面有效地阻止了位错的滑移,使裂纹难以扩展,从而引起硬度的反常升高。而在纳米晶粒复合膜的情况下则可能是在TiN薄膜的纳米晶粒晶界和高度弥散分布的纳米共格SiNx粒子周围的应变场所引起的强化效应导致硬度的急剧升高。 无论上述的理论解释是否完全合理,这种纳米复合多层膜和纳米晶粒复合膜应用前景是十分明朗的。纳米复合多层膜不仅硬度很高,摩擦系数也较小,因此是理想的工具(模具)涂层材料。它们的出现向金刚石作为最硬的材料的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在经济性上也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因此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但是,由于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暂时还未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可以想见随着技术上的进一步成熟,这类材料可能迅速获得工业化应用。虽然钠米多层膜和钠米晶粒复合膜已经对金刚石硬度最高的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就我所见,我认为它们不可能完全代替金刚石。金刚石膜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多功能材料,应用并不局限于超硬材料。且金刚石膜可以做成厚度很大(超过2mm)的自支撑膜,对于纳米复合多层膜和纳米复合膜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机械制造工艺论文的参考文献

在淘宝网站上搜书名,认准了购买比较便宜。

这方面的问题,建议你看下铭文网,之前我就在那里写的论文,非常不错,遇到的问题和格式都挺快给我了。最关键的是铭文网有很多在线的辅导老师帮你解决问题,不用费劲心思查资料。

很简单,很快就可以搞定了%D%A我帮你 eDvziP咋?K

本论文以铸造镁合金AZ31为材料,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试验。通过大量试焊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S=1500r/min,F=50mm/min,Z=02mm)。在最佳参数下,通过热电偶测温试验(包括焊缝中心的布点)、拉伸试验(包括横向及分层切片)、显微硬度试验及金相显微试验从试板三维几何方向(横向,纵向,板厚方向)系统地研究了搅拌摩擦焊接温度场变化规律,宏观及微观组织,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SW接头实际上具有“三维不对称梯度特征”,即在接头的三维几何方向,其温度场、塑性流变和形变,以及接头的形貌和组织性能都表现为不对称的梯度结构。从纵向上看,焊接起始阶段的峰值温度较低,且存在温度平台,稳定阶段峰值温度较高,结束阶段峰值温度最高;在试板厚度方向,试板上表面峰值温度最高而下表面的最低;前进侧的温度高于后退侧。在焊缝中心,温度沿着轴肩径向线性增加。整个试板最高温度出现在结束阶段的前进侧的轴肩边缘,为446℃。接头组织在横向及板厚方向差异显著,横向上看,焊核区呈现细小的动态再结晶组织;两侧的热机械影响区由弯曲而拉长的晶粒组成。前进侧界限明显,而后退侧界限模糊,部分材料由后退侧向前进侧流动;热影响区组织与母材相似,只是略有长大。从板厚方向上看,最上表面分布着极细小的晶粒,晶粒度为8级,其下面晶粒呈层状分布,再下面是细小均匀的等轴晶,最下端组织紊乱,晶粒大小极不均匀。前进侧的热机械影响区为接头最薄弱的区域,断裂方式为韧脆混合型断裂。从纵向看,接头中间端的强度最高,起始端和结束端较低;从板厚方向看,抗拉强度从上到下呈减小的趋势。总体上看,显微硬度曲线呈“W”形。前进侧焊核区硬度最高,热影响区和热机械影响区硬度值最低;前进侧和后退侧沿焊缝中心不对称;从试板上表面到底面硬度呈减小的趋势;起始端硬度较高,中间端较低,结束端最低。

机械制造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13机械制造工艺学或514数字控制技术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514数字控制技术或515机床液压传动 或516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或517机械电子学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512机械原理或518机械设计 080204 车辆工程 512机械原理或519汽车理论 080220 流体传动及控制 515机床液压传动或516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080221 微机电工程 514数字控制技术或517机械电子学 080222 重型装备设计理论及其数字化技术 512机械原理或518机械设计 080300 光学工程 520数字电子技术或521工程光学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522误差与数据处理或523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或524传感器原理设计及应用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522误差与数据处理或523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或524传感器原理设计及应用

[1] 李大鑫,张秀棉 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模具制造, 2005,(02) [2] 赵昌盛 ,朱邦全 我国模具材料的应用发展[J]模具制造, 2004,(11) [3] 魏尊杰,李天晓,安阁英,叶荣茂 消失模铸造气隙尺寸及压力数值计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5,(04) [4] 曹月君 国内外汽车球墨铸铁件生产技术与发展趋势[J]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4,(02) [5] 刘静远 球墨铸铁件发展的新阶段[J]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6,(10) [6] 朱先勇 ,杜军 ,刘耀辉 CuCrMoNi多元低合金化对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3,(01) [7] 朱鸣芳,于金,戴挺 金属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的最新进展——第10届MCWASP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述评[J]铸造, 2005,(02) [8] 朱先勇,刘耀辉,于思荣,鄂世举,宋雨来 球墨铸铁模具的消失模制造技术及发展动态[J]铸造, 2006,(02) [9] 孙逊,安阁英,苏仕方,王君卿 铸件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现状[J]铸造, 2000,(02) [10] 王君卿,孙逊,苏仕方,喻德伟,张士彦,李宝治,姜华,刘海霞 铸件充型凝固三维数值模拟软件SRIFCAST的研制及其应用[J]铸造, 2001,(10) [11] 孙逊,王君卿,喻德伟,苏仕方,安阁英 工程湍流模式在铸件充型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铸造, 1998,(10) [12] 吕振林,邓月声,饶启昌,桑可正 基体组织状态对球墨铸铁抗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J]铸造, 1995,(11) [13] 李宏兴 球墨铸铁在耐磨材料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铸造设备研究, 2001,(01) [14] 柳百成 铸件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进展[J]铸造, 1999,(08) [15] 王君卿,孙逊,关洋,李宝治,于波,白丽梅,孙鑫志 大型铸件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J]铸造, 2006,(09) [1] 唐骥 球墨铸铁铜金属型铸造工艺和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 [2] 吴培宁 基于变层厚法的复杂区域物理场可视化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 [3] 吴旭敏 材料不平衡凝聚非线性行为研究及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 [4] 郑洪亮 基于宏—微观模型的球墨铸铁凝固过程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 [5] 田卫星 纯金属凝固过程枝晶生长的相场法研究[D]山东大学, [6] 朱先勇 中大型冲压件模具用球墨铸铁材料及其近终成型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 [7] 徐德生 仿生非光滑耐磨复合涂层的研究[D]吉林大学, [8] 吴和保 可控气压下镁合金消失模铸造充型凝固特征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一、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一)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二)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三、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四、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五、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请采纳。

机械制造的参考文献

[1] 李大鑫,张秀棉 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模具制造, 2005,(02) [2] 赵昌盛 ,朱邦全 我国模具材料的应用发展[J]模具制造, 2004,(11) [3] 魏尊杰,李天晓,安阁英,叶荣茂 消失模铸造气隙尺寸及压力数值计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5,(04) [4] 曹月君 国内外汽车球墨铸铁件生产技术与发展趋势[J]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4,(02) [5] 刘静远 球墨铸铁件发展的新阶段[J]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6,(10) [6] 朱先勇 ,杜军 ,刘耀辉 CuCrMoNi多元低合金化对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3,(01) [7] 朱鸣芳,于金,戴挺 金属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的最新进展——第10届MCWASP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述评[J]铸造, 2005,(02) [8] 朱先勇,刘耀辉,于思荣,鄂世举,宋雨来 球墨铸铁模具的消失模制造技术及发展动态[J]铸造, 2006,(02) [9] 孙逊,安阁英,苏仕方,王君卿 铸件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现状[J]铸造, 2000,(02) [10] 王君卿,孙逊,苏仕方,喻德伟,张士彦,李宝治,姜华,刘海霞 铸件充型凝固三维数值模拟软件SRIFCAST的研制及其应用[J]铸造, 2001,(10) [11] 孙逊,王君卿,喻德伟,苏仕方,安阁英 工程湍流模式在铸件充型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铸造, 1998,(10) [12] 吕振林,邓月声,饶启昌,桑可正 基体组织状态对球墨铸铁抗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J]铸造, 1995,(11) [13] 李宏兴 球墨铸铁在耐磨材料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铸造设备研究, 2001,(01) [14] 柳百成 铸件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进展[J]铸造, 1999,(08) [15] 王君卿,孙逊,关洋,李宝治,于波,白丽梅,孙鑫志 大型铸件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J]铸造, 2006,(09) [1] 唐骥 球墨铸铁铜金属型铸造工艺和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 [2] 吴培宁 基于变层厚法的复杂区域物理场可视化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 [3] 吴旭敏 材料不平衡凝聚非线性行为研究及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 [4] 郑洪亮 基于宏—微观模型的球墨铸铁凝固过程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 [5] 田卫星 纯金属凝固过程枝晶生长的相场法研究[D]山东大学, [6] 朱先勇 中大型冲压件模具用球墨铸铁材料及其近终成型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 [7] 徐德生 仿生非光滑耐磨复合涂层的研究[D]吉林大学, [8] 吴和保 可控气压下镁合金消失模铸造充型凝固特征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13机械制造工艺学或514数字控制技术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514数字控制技术或515机床液压传动 或516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或517机械电子学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512机械原理或518机械设计 080204 车辆工程 512机械原理或519汽车理论 080220 流体传动及控制 515机床液压传动或516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080221 微机电工程 514数字控制技术或517机械电子学 080222 重型装备设计理论及其数字化技术 512机械原理或518机械设计 080300 光学工程 520数字电子技术或521工程光学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522误差与数据处理或523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或524传感器原理设计及应用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522误差与数据处理或523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或524传感器原理设计及应用

机械设计手册 非标准设备设计手册 液压设计手册 电器手册 。。。老了去了 机械国家标准 GB

机械制造工艺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本论文以铸造镁合金AZ31为材料,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试验。通过大量试焊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S=1500r/min,F=50mm/min,Z=02mm)。在最佳参数下,通过热电偶测温试验(包括焊缝中心的布点)、拉伸试验(包括横向及分层切片)、显微硬度试验及金相显微试验从试板三维几何方向(横向,纵向,板厚方向)系统地研究了搅拌摩擦焊接温度场变化规律,宏观及微观组织,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SW接头实际上具有“三维不对称梯度特征”,即在接头的三维几何方向,其温度场、塑性流变和形变,以及接头的形貌和组织性能都表现为不对称的梯度结构。从纵向上看,焊接起始阶段的峰值温度较低,且存在温度平台,稳定阶段峰值温度较高,结束阶段峰值温度最高;在试板厚度方向,试板上表面峰值温度最高而下表面的最低;前进侧的温度高于后退侧。在焊缝中心,温度沿着轴肩径向线性增加。整个试板最高温度出现在结束阶段的前进侧的轴肩边缘,为446℃。接头组织在横向及板厚方向差异显著,横向上看,焊核区呈现细小的动态再结晶组织;两侧的热机械影响区由弯曲而拉长的晶粒组成。前进侧界限明显,而后退侧界限模糊,部分材料由后退侧向前进侧流动;热影响区组织与母材相似,只是略有长大。从板厚方向上看,最上表面分布着极细小的晶粒,晶粒度为8级,其下面晶粒呈层状分布,再下面是细小均匀的等轴晶,最下端组织紊乱,晶粒大小极不均匀。前进侧的热机械影响区为接头最薄弱的区域,断裂方式为韧脆混合型断裂。从纵向看,接头中间端的强度最高,起始端和结束端较低;从板厚方向看,抗拉强度从上到下呈减小的趋势。总体上看,显微硬度曲线呈“W”形。前进侧焊核区硬度最高,热影响区和热机械影响区硬度值最低;前进侧和后退侧沿焊缝中心不对称;从试板上表面到底面硬度呈减小的趋势;起始端硬度较高,中间端较低,结束端最低。

[1] 李大鑫,张秀棉 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模具制造, 2005,(02) [2] 赵昌盛 ,朱邦全 我国模具材料的应用发展[J]模具制造, 2004,(11) [3] 魏尊杰,李天晓,安阁英,叶荣茂 消失模铸造气隙尺寸及压力数值计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5,(04) [4] 曹月君 国内外汽车球墨铸铁件生产技术与发展趋势[J]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4,(02) [5] 刘静远 球墨铸铁件发展的新阶段[J]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6,(10) [6] 朱先勇 ,杜军 ,刘耀辉 CuCrMoNi多元低合金化对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3,(01) [7] 朱鸣芳,于金,戴挺 金属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的最新进展——第10届MCWASP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述评[J]铸造, 2005,(02) [8] 朱先勇,刘耀辉,于思荣,鄂世举,宋雨来 球墨铸铁模具的消失模制造技术及发展动态[J]铸造, 2006,(02) [9] 孙逊,安阁英,苏仕方,王君卿 铸件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现状[J]铸造, 2000,(02) [10] 王君卿,孙逊,苏仕方,喻德伟,张士彦,李宝治,姜华,刘海霞 铸件充型凝固三维数值模拟软件SRIFCAST的研制及其应用[J]铸造, 2001,(10) [11] 孙逊,王君卿,喻德伟,苏仕方,安阁英 工程湍流模式在铸件充型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铸造, 1998,(10) [12] 吕振林,邓月声,饶启昌,桑可正 基体组织状态对球墨铸铁抗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J]铸造, 1995,(11) [13] 李宏兴 球墨铸铁在耐磨材料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铸造设备研究, 2001,(01) [14] 柳百成 铸件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进展[J]铸造, 1999,(08) [15] 王君卿,孙逊,关洋,李宝治,于波,白丽梅,孙鑫志 大型铸件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J]铸造, 2006,(09) [1] 唐骥 球墨铸铁铜金属型铸造工艺和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 [2] 吴培宁 基于变层厚法的复杂区域物理场可视化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 [3] 吴旭敏 材料不平衡凝聚非线性行为研究及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 [4] 郑洪亮 基于宏—微观模型的球墨铸铁凝固过程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 [5] 田卫星 纯金属凝固过程枝晶生长的相场法研究[D]山东大学, [6] 朱先勇 中大型冲压件模具用球墨铸铁材料及其近终成型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 [7] 徐德生 仿生非光滑耐磨复合涂层的研究[D]吉林大学, [8] 吴和保 可控气压下镁合金消失模铸造充型凝固特征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1]:范崇洛主编机械加工工艺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2]:胡兆国主编机械加工基础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年[3]:傅水根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4]:冯辛安主编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工业出版设2004年[5]:王春福主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6]:《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编委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7]:冯道主编机械零件切削加工工艺与技术标准实用手册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年

很简单,很快就可以搞定了%D%A我帮你 eDvziP咋?K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