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兰州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兰州的论文

一座工业城市的环境重负——兰州环境调查 (导言)兰州是一个把环境视为极端敏感问题的城市,众多与环境相关的数据都秘而不宣 从距离兰州70公里的中川机场进城,沿途几乎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有的是遍布树坑却 一派荒芜的圆形山丘,当地人说,这里的树种了死,死了种,一颗树的成活成本高得惊人,而已经几十年没见到成活的树了。狭长的河西走廊形成了兰州冬春沙尘暴的通途,来自内蒙古东部的沙尘直接影响了兰州备受诟病的TSP(总悬浮颗粒物)指数。 但这绝对不是惟一的原因,记者从位于兰州市中心的东方红广场出发,东到榆中县西到著名的工业城区西固绕城一周,车速不算太慢,整整花了四个小时。这像是一次对50年工业文明的回顾之旅,沿途的知名企业就有西北油漆厂、兰州铝厂、兰州钢铁厂、兰州炼油厂、兰州石油化工厂等等。锁住兰州东口的钢铁厂为了养活上万名职工,目前在倒闭传言中利用破旧的厂房继续开工,高耸的烟囱冒出五颜六色的烟雾。作为上市公司的西北油漆厂,就在年成交额达45亿元以上的西北小商品批发城后边,这里做生意的人来来往往,人们对空气中整日里弥漫的浓烈的油漆味已经习以为常。在兰炼、兰化所在的西固,以前兰州人形容,在那里是外出戴了口罩,鼻子处会有两个黑印儿,天上的太阳大白天看起来像月亮,西固内曾有一个一望无际的垃圾山,山上有一些拾荒的人兼养猪,养出来的猪被称为“垃圾猪”。如今虽然再找不到垃圾山,但在大街上随便行走都会觉得呼吸不畅、眼睛不适。 记者采访到的所有了解兰州环境问题的人都格外强调,正因为东西走向狭长的地形,导致了兰州空气流通不畅,污染后的空气不容易散发,郁积城内,造成了可怕的“逆温层”。也就是大气层上层的气温比下层高,形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罩子”。 5年前,在兰州东部近郊榆中县的大青山,兰州市政府曾做过一个类似于“愚公移山”的“引风入城”工程,前后至少投入了约9000万元,试图将挡住兰州东面风入口的山头削平,这个当时经过兰州大学专家教授严谨求证的工程,后来被证实是一个笑话。出面说服政府做这个工程的大青山开发公司,据说其背景为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更多人认为这家公司不过是想在那削平的山头上搞一些楼盘,现在它正和榆中县政府为了这起旧公案来回打官司。兰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资源环境的教授认为:“这个当时被认为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工程纯是在玩玄的,其结果不过是把东部污染后的大气带入城区,在里边搅匀了。这个工程的原计划是把山削到与地面平,然后借助黄河水冲出至少3000亩地,按照每亩3000元算,利润确实可观。” 自2000年6月5日,全国实行空气质量日报制度至今,兰州市优级水平的天气仅有4天,被污染天气出现的频率高于65%。在已经实施空气质量日报的42个城市中,兰州的空气质量居倒数第三位,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中,兰州成为国内的代表性城市。这些数字导致了环境问题在兰州的敏感。听说记者要采访兰州环境问题,甘肃省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数据室主任牛耘说:“这个问题还是问市环保局比较合适,因为太敏感了,我们不好说什么。”随后,兰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副站长王庆梅接受了记者采访,她提供了一组关于兰州飘尘天气连续上升的数字,1998年是1起,1999年是5起,2000年上升到7起,而2001年仅9月以前就已经达到了17起,这种天气的特征是开始的时候突然烟雾弥漫,两三天后变成了静止的飘尘。而导致这种天气的原因,她并没有给更详细的解释。关于它对人体的危害,她认为:“据我们分析,这里边主要就是TSP,主要对儿童老人的呼吸道有影响,其中并没有含毒气体,所以还不是最有害人体的污染物。” 兰州有一个污染企业“黑名单”,目前列在这个名单内的有28个,同时它们多数也是兰州的纳税大户,基本上动不得,名单也是不公布的。1998年公布的重点污染源为21个,含糊其词为全市三大铝厂、三大电厂以及钢厂、化肥厂、煤制气厂、维尼纶厂等,它们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已经占到了全市的4%,工业废水占44%,工业废渣占6%,以粉煤灰、炉渣、煤钎石和冶炼废渣为主。 王庆梅举例说明目前让他们比较头疼的污染企业是紧贴着城市中心区域的第二热电厂,这家工厂有个排放烟柱抬升高度达220米的大烟囱,烟尘落点正好在位于闹市的铁路局和南关十字一带。兰州从9月20日开始引入天然气,有关方面对这次改造期待颇高,王庆梅认为如果冬季采暖不用煤的话,兰州的TSP指数可望减少五至六倍。问题是,天然气价格至少是煤气的一倍左右。要把400台锅炉变成天然气,至少需要6亿元。但是它得到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1320吨,烟尘8460吨。 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张旺峰对兰州空气问题所持态度却并不太乐观,他认为:“仅仅从央视《天气预报》的数字看来,兰州空气指数最恶劣的时候为500,2000年12月有过连续7天超过300的重度污染气候。仅仅从这个意义上比较极端地说,兰州应该归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列。”他还补充道,“到现在为止,对于TSP,官方还没有作过原解释,它对人体伤害程度也没有一个权威说法,我们仅仅知道那是一种沾到肺泡的尘肺污染。而从国家预防医学科学院提供的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TSP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污染物,特别是对呼吸能力弱的人群。” 市政府在2001年拨出了2800万元用于治理环境,这是往年的八倍。但是要根除兰州的污染,关系到改变整个城市功能。张旺峰认为:“兰州的纬度位置、地形位置和城市的功能规划因素,加剧了环境污染,而环保立法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最初,出于交通和战略上考虑而在兰州至少2/3的地区修建工业区,在修建时代,并非一点环保意识没有,比如当时就埋设了一条长28公里、直径2米的污水管,从东港直接进入黄河,绕过了市区。但对大气的考虑却比较少,东西两面的工业区正好是城市冬夏两季的上风区。 兰州的工业生产结构是以电力、石化、建材、金属冶炼、机械和防治等部门为主导,工业构成中,轻重工业分别占18%和82%,重工业中原材料和采掘业占77%,加工业仅占23%,重工业的能源年消耗量占总量的6%,其中8%一次性能源为煤炭。 张旺峰还指出,由于兰州是河谷,交通流动上东西干线上十字路口极多,跑个几百米就有个红绿灯,很多车在市区时速只能在20公里左右,汽油燃烧不充分导致更多的污染。在兰州街头常常可以看到车况极差的车辆,比如农用车或者“面的”,在冒着黑烟坚持运营,目前市区内登记在册的机动车有180万辆,但作为西部必经之道的兰州,有无数跑长途运输的过路车,通过市内主干道,留下了更多挥之不去的烟尘。当然,据说这种状况也在改变的努力中,正在修建的西宁到兰州到天水高速公路,将把这些车引到城外。 干旱的兰州年降水量仅为300毫米,而年蒸发量达到1650毫米,但是降雨给兰州带来的并非福音。记者在兰州遇到了一次雨,雨水夹带着大量的沙尘,城市里泥泞不堪,地面雨水蒸发后,整个城市的路面都会留下厚厚的一层细黄沙,车辆过后,成为长时间内难于消除的扬尘。(记者/巫昂)

是关于医学方面的研究,关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重建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了多项论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rujsiqishi

组织、宣传、天气、医疗、安保等。

关于温州的论文

w

这算不上是一篇论文,连最起码的格式都不对!在说了连饮食文化是什么都还弄清楚!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关于温州“产业集聚”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我打算从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一:温州产业集聚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二:产业集聚带来的竞争优势 三:温州产业集聚所存在的问题 四:如何解决产业集聚所面临的问题 这里写温州产业集群的特点。这里写问题:(适当详细)一)集群内部恶性竞争 (二)土地成本上升 (三)企业管理薄弱,技术进程缓慢 (四)企业规模小,外商投资少 这里写解决方法:(详细说明)我觉得你第二个写优势那个有点离题。建议放到第一去。把第一的放第二。

把你的论文摘要背下来,组织下语言就行了。答辩很容易,不恐怖,没你想的严,说是要2分钟,你随便说就行了,他又不看表,大不了说慢点。 我刚答完辩,就当跟老师随便聊天,知道你写的什么就行了。答错了都没事。总之,知道你写的什么就行。我姐姐是一本,当年她答辩什么都不知道,老师也让她过。我答辩也是随便说了下,也过了。放心,不难过的。

关于杭州的论文

据说断桥,长桥,西泠桥,是西湖的三座情人桥,象征着爱情的三生三世,在七夕之夜把这三座桥都走遍,就能得到圆满的爱情初识杭州是母亲压在玻璃台板下的几张照片,照片中母亲穿着黑色的长风衣,围着及膝的白围巾,雍容华贵地笑着,背景是三潭印月、六和塔什么的,那是母亲姑娘的时候随剧团到杭州游玩的时候拍的。再知杭州是父亲所说的故事,精忠报国的岳飞、有飞来峰的灵隐、千古断肠的白娘子、多才多情的苏小小以及无数次在故事中出现的西湖,杭州是那么的充满神奇和诱惑,深深地吸引并打动了我。但我在上大学前一次都没有去过杭州,虽然当时的火车票只有几块钱,但家里还没有闲钱带一个小孩特地到省城去玩一趟。报填志愿的时候,父亲建议我报考上海的大学,因为一来亲戚都在那儿有个照应,二来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回去上海。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杭州。当我坐了三个半小时火车到杭州车站后,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在心里对自己大声地说“杭州,我来了!”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买了张杭州地图,把学校附近的公交路线及所到站点及旅游景点全部研究个透,第一个周末便直奔岳坟而去。此后的一年时间,我把包括杭州十景在内的所有景点及龙井村、九溪十八涧等都玩了个遍,那时的门票都很便宜,学生还可以办通卡,后来我还整日骑了个自行车,所以也没花多少钱。其实杭州的美,那时看来就是美在她的文化及所有的传说故事。苏堤白堤于我看来只是长长的两条不能行车的种满柳树的路,六和塔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座塔,虎跑也只是一眼其它地方也能见到的泉水。雷峰塔更甚,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传说和一块遗址,如果没有这个半仙半妖却想做人而始终做不了人的苦命妖女的传说,一座倒了的塔还能会让这么多人念念不忘吗?断桥还能被现在的人称之为“情人桥”吗?雷峰塔倒掉了,明智如鲁迅尚且对它一论再论,对那个女子赋予无限的同情,何况凡夫? 此后两年,只要天气好或没什么事,我都会到西湖边玩,有时约几个同学到那儿草地上打牌,有时带一本书去看,有时只是去看看来逛西湖的各色的人。西湖以她不同的姿色迎接我,春天的柳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残荷、冬天的萧条,还有那满池的荡漾和妩媚。毕业后,我在杭州的一家电脑公司找了份工作,甚至与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男孩交往,所有的人都以为我要留在杭州,“此后永远都当一个杭州人了”。在那个公司工作了三个月,领导和同事都对我非常满意,我却突然决定离开杭州回到生我养我的义乌。在杭州的几年里,我从一个土不拉叽的乡下毛头小姑娘长成了一个类似于大城市里出来的大家闺秀,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人家形容的“杭州味道”。然而我终究不是杭州人,我只是在杭州的外围走了一圈,杭州的美与文化我没有办法深切体会。杭州太大了,大到包容万象;杭州太全了,全到让我失去方位;杭州太古老了,古老到没有朝代。 看过许多、走过许多以后,才发现杭州是美丽的,那种美丽不可言传,只是一种意境,会在你想起的时候从内心里慢慢地透出来,穿越时空,穿越灵魂。每次去杭州,我必会到西湖上去划船,离她很近却又很远。所以杭州给我的感觉只能是一天比一天高的楼房,一天比一天大的城市,越来越多的景点以及越来越贵的门票。唯一不变的就是西湖边卖的丝绸手娟和丝质小伞,还能让我看到风情万种的白娘子款款地迎着许仙走来,走来一段美丽到断肠的神话。还有不变的是这冬日的杭州。清冷的画面,淡淡的意境,欲滴的雨水,稀少的游人,真的是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很喜欢有关断桥的那个美丽的传说,悲歌一曲颂千朝,凄凉的爱情故事总是容易让人唱响千古。每每看越剧,听到白娘子唱“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我总是泪流满面,不管看了多少遍。羡慕那份爱情,哪怕是悲剧结局!我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到钱塘江看过神奇的钱江潮,只是在电视直播里看过一回。那么美丽、那么壮观。我想,我应该去。下一次的潮水是在月圆之夜吗? 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断桥,长桥,西泠桥,是西湖的三座情人桥,象征着爱情的三生三世,在七夕之夜把这三座桥都走遍,就能得到圆满的爱情。很多年前的七夕夜我没有与相爱的人携手去走,失去了一段美丽的爱情。如果我曾去了,那真的能缘定三生吗?

杭州二日游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是赞美杭州的,因为杭州很美丽,我再次去了杭州。(一)丁叔叔开着小汽车,带我们去杭州游玩,一路上风景可真美,经过了不少城市、乡村,还有一些丘陵、山包,尤其经过长长的隧道时,特别刺激。天空中白云瞬息万变,刚才还像一只小老鼠的云朵,还没等我看清楚,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麒麟。可是我一会儿就困了,躺在妈妈身上“呼呼”睡大觉了。终于到了杭州了,杭州可真远,把我肚子都饿扁了!到了宾馆吃了饭,我们去游夜西湖。首先到了苏堤,我知道苏堤是为了纪念苏轼而起到名字,长度大约有2公里多呢!走在苏堤上,听着蝈蝈的叫声,树上小虫子在飞,湖边有些灯光,游船在湖面飘荡。苏堤终于走完了,我淌了一身汗,但是感觉不太累,最近锻炼还真进步了呢!出发,回宾馆睡觉去喽!(二)今天骄阳似火,一出宾馆就出汗了。幸亏丁叔叔的车里有空调。今天再去看白天的西湖,开车到了白堤边,爸爸说白堤是为了纪念诗人白居易而命名的,长度只有1300米左右,这下肯定比昨晚轻松,我吃着冰棒边走边看,西湖上银光闪闪,一边是荷花池,碧绿的荷叶,衬着粉红的荷花,真美!我还和爸爸一起背诵有关荷花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阳光下的西湖和昨晚的夜西湖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哦!走到白堤的另一头,租了一条小船去湖上游玩,小船漂在湖面上,摇来摇去,远处可以望见雷峰塔和六和塔,听说白娘子就曾经被压在雷峰塔下面。听着船工的介绍,不知不觉到了湖心的小瀛洲,上了岸,走在小瀛洲上,经过九曲桥,桥下水塘里长着睡莲,还开着漂亮的莲花,小瀛洲上有些古迹,不过很多介绍的字我都不认识,所以也不感兴趣,天太热,还是回到小船上吧。坐着小船围绕小瀛洲转一圈,很快看见了著名的三潭映月,爸爸像导游一样给我讲,之所以叫三潭映月,是因为晚上月亮出来时,三根柱子能把月亮映在湖面上,就像三个月亮一样。这时湖面上起了大风了,我们赶快上岸了。吃完午饭,我们就去了灵隐寺,听说那是济公住的地方,不过我可没看见济公,倒是看了飞来峰,钻山洞,洞里还有一线天,山洞外流淌着小溪,溪水可真清,妈妈说这水是自然形成的,是活水,不像人工造水,还有污染。最难忘的一件小事是在路边休息时,看到路边一条蚯蚓就快被太阳晒死了,我把它放到潮湿的土地上,这是一件“好事”吧。回市区的路上,特意从钱塘江大桥走过,看一看著名的钱塘江,听说涨潮时,潮水能把人打到江里,真可怕!不过现在不是涨潮的时候,我们可看不到潮水。还是回去吃饭睡觉吧,今天可真累!

关于扬州的论文

已有近千年历史的扬州万花会4月18日在它的发源地得以恢复举办。首届扬州万花会由中国花卉协会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扬州市园林局承办,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花木协会协办,为期1个月。中国花卉协会副会长刘向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向东在致辞中说,扬州1万花会以花文化为主题,以古典历史名园为载体,充分挖掘和表现地方特色,多方位展示花卉与园林、花卉与民风民俗、花卉与宗教文化等内涵,进一步拓展了花文化传播发展的思路,对弘扬文化、引导消费、繁荣市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万花会的举办将对推动花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主题展示是万花会的重点 万花会活动主要由揭幕仪式、主题展示、游园活动3部分组成。主题展示又分为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万花神韵国际花卉展和花卉学术研讨会等4部分内容。主题展是万花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点在瘦西湖景区万花园内。于2007年复建的万花园投资近2亿元,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00余亩,主要依托瘦西湖的历史文化背景,以花文化为主题,以古典历史名园为线索,着重恢复完善瘦西湖“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白塔晴云”等景区,具有花事、博览、观奇、体验、智趣、休闲、教育、生态、娱乐、审美十大功能。新建的万花园既与瘦西湖公园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又彰显个性、体现特色,不仅在面积上扩大了瘦西湖公园,更在文化内涵、历史延续、传承创新等多方面丰富了瘦西湖公园。 花卉展营造“万花的世界” 花卉展示是体现万花会特点,吸引游客参观的因素之一。本届万花会花卉总用量达到260多个品种、200多万株。几万株郁金香被栽种在万花园内的主要游览线上,1万余株月季、20余万盆包括美女樱、四季海棠在内的时令草花被制作成花溪、花坛、花门、花廊等花卉景观和春夏秋冬四季花境。此外,还专门引进了毛地黄、耧斗菜、花叶长春蔓、银叶菊、虎耳草、虞美人、彩星花、贝母、醉蝶花、紫御谷、桂竹香、桔梗、薰衣草等花卉新优品种近60种10万多株。万花园内呈现出处处以花为题、步步花香流动的一片“万花的世界”。 花文化展让人们直观了解花卉与文化的关系 万花会花文化展示选址非常到位。展示地设在万花园餐饮别墅内,一派竹篱茅舍、农家小院风情,大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之境。花文化展示主要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分区对花卉保健、花卉美容养生、花卉与食品、精品花卉菜肴与饮品、花香疗法等进行了系统展示。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周武忠介绍,本来设想聘请知名厨师现场表演制作花卉食品,让观众亲自品尝花卉美食,亲身感受花卉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但由于场地限制,厨房设备有限,最后只好作罢。 花卉与工艺美术历来密不可分。扬州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与花卉紧密相关的精美工艺品,如通草花、绒花,历史悠久,作品逼真,工艺大师用制作通草花技术制作的平时难得一见的工艺琼花惟妙惟肖。花文化展中展出的由扬州著名工艺大师制作的琼花、菊花、盆景等几十盆通草花及绒花,造型别致,色彩缤纷,几乎可以假乱真。此外,还展出了以花卉为图案的著名的扬州漆器,以及近40幅以扬州梅花、琼花、紫藤、荷花、菊花等为图案的高品质国画作品。 万花神韵国际花艺展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 除通过图文展示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外,花艺现场表演、互动是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的最好形式。美的作品就应有与之相配的地方进行展示,本次花艺表演展示就选择在万花园中最美的一处建筑“石壁流淙”内进行。展馆分为中国馆、韩国馆、日本馆、花艺表演馆,其中中国馆又分为大陆馆、香港馆、台湾馆。来自韩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北京、江苏等省市的31位著名插花花艺大师制作了上百个精美的插花艺艺作品,并布置在各个展馆内供观众品评欣赏。花艺表演馆主要用于花艺师现场制作花艺作品、向观众普及花艺知识。参加表演的花艺大师们都非常重视此次比赛,日本、韩国的花艺师在表演中都穿上了在本国也只有在重大活动或节日中才穿的民族服装。日本花艺师身穿和服,在茶道表演和舒缓悠扬的民歌声中插制出了一件件具有东方特色的花艺作品。韩国花艺师在表演过程中,韩国济州岛市市长正好来到表演大厅观看,花艺师表演完成后,与市长及其他一些花艺师一起合影留念,场面温馨感人。台湾花艺师在表演过程中,一旁的讲解师对其作品进行了现场解说。讲解师绘声绘色的演讲,让观众对每个花艺作品理解得更为深刻。花艺表演结束后,花艺大师们载歌载舞,场面热烈。 花文化学术研讨会从理论层面探讨花文化 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花艺作品等展示可最直观地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花文化学术研讨则从理论层面来探讨花文化的内涵。在同期举办的“2008中国扬州国际花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亚太地区插花艺术联合会会长尚纪平、台湾省中华人文花道协会会长王国忠以及日本花道小原流家元一级教授荻古靖、韩国国际花文化交流协会花艺术联合会会长朴善良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马特(Maarten Jongsma)等专家分别就“荠菜花与上巳节”、“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发展”、“插花与日本人的生活”等主题作了精彩演讲。内容涉及花卉与节事的联系,日本、韩国花文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荷兰花文化如何与旅游业结合等内容,充分体现了“花卉·艺术·生活”这一主题。同时,专家们还围绕“如何办好万花会”进行了讨论。 游园活动加强与游客互动 为突出万花会的互动性,主办方特别准备了多项活动邀请游客参与。在万花园内有6部长6米、宽2.8米的豪华花车,专做巡游表演之用。这6部花车分别以万花仙子、琼花、芍药、欢乐万花园、福娃迎奥运、诗画瘦西湖为主题。其中以琼花为主题制作的花车灵感来源于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典故,而以芍药为主题的花车灵感则源于“四相簪花”的典故。据史料记载,北宋庆历年间韩琦镇守淮南时,后花园中有一株芍药忽然开了4支花,韩琦请王琏、王安石、陈升之前往观赏,并剪下4支花4人各簪一支。后来这4人都相继官至宰相,“四相簪花”的典故由此而来,芍药也被称为“花相”。 万花园内还安排了10名有亲和力的演员穿着奥运福娃、花仙子等卡通服在园内巡游,成为万花园内一景,游客纷纷与之拍照留念。此外,游客还可以观看室外演出的大型木偶剧《琼花仙子》,欣赏扬州弹词、扬州清曲等具地方特色的表演节目,参与花谜竞猜、击鼓传花、抛花球等活动。万花园中,处处荡漾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据了解,在双休日,约有6万名游客前往赏花,在平时每天的游客量也达到1.5万人次。 周武忠告诉记者,首届万花会是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首次与地方合作的一种尝试,意欲将花文化与地方旅游业结合起来,没想到如此成功。所以今后不能仅就花文化论花文化,而应将其与其它产业结合起来,效益就会倍增。当然,没有产业基础就没有花文化发展根基,花文化只有与产业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关于泉州的论文

地方v

不是写改革的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